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主任

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主任

发布时间:

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主任

在啊

你想干什么

还在!

张尧学,男,汉族,1956年1月生,湖南常德澧县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陕西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获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委员,1解放军总装备部军用计算机及软件技术专业组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reless and Mobile Computing》《Journal of Autonomic and Trusted Computing》《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985工程办公室主任、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等学术和行政职务。著有《又见木兰》、《水随天去》等管理类散文集。2015年02月11日,入选“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活动获奖名单。

清华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主任

徐足之,1963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1989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现升为新闻传播学院),2006年结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生班”。先后任《中国新闻·星期刊》编辑部主任、内刊部主任。2000年到2002年在香港特区从事新闻工作两年,担任美国《侨报》<港台娱乐>版主编;并在香港出版新闻专著《智慧为王》。

清华大学编辑部主任

1964年 出生于广西桂林市灌阳县;1984年 学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1989年 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88年-1990年 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组织改革研究组,并为此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1991年 赴美国,攻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获经济学硕士。1993年初 任道琼斯Teleres亚洲及中国董事、总经理;后任美国亚洲开发投资公司(ADF)执行副总裁;1996年起 任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秘书长;1999年 在高盛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和国际数据集团IDG的支持下,正式创立搜房资讯有限公司,运作的搜房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网站;现任搜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4年,广西灌阳,莫天全出生。在灌阳县,莫氏家族是一个有名的望族。在整个广西,莫氏家族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莫氏宗亲达到50万人之多。据史考,莫氏家族的最早文字记录要追溯到上古时期。尽管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但是莫天全依然能详细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故乡:“我家在当地山里的一片洼地上,这样的地形在岭南地区非常普遍。门前几百米远的地方就是一条河。”莫天全从灌阳县城关小学毕业之后,就在家里的安排下,远赴湖南邵阳读书。当时邵阳是著名的“三线”建设重要基地,与外界相对隔绝,环境清静。加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家里是地主出身,父亲担心会影响孩子考大学,于是就委托莫天全当兵的叔叔将他迁到湖南邵阳读书。1981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五个年头,17岁的莫天全和全国其他258万考生一道走入了高考考场。在这道千军万马争夺的独木桥上,是1∶10的录取比例。正是从当年的高考大战中,莫天全第一次感受到竞争的惨烈,也第一次体会到拼搏的价值。数天之后,这场人生PK赛的结果出来了:莫天全成为当地莫氏家族中第三个正牌大学生——文革前有一年,莫天全的叔叔和姑姑曾经占据了灌阳县三个高校录取名额中的两个。但这次又有所不同,莫天全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拿到了灌阳县1981年的高考状元,在莫氏宗亲中传为一段佳话。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这就是1981年7月的莫天全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的最新身份。谈到为何选择理工科,莫天全后来表示是受到了叔叔的影响,与此同时,当时全国上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大氛围也影响到莫天全的选择。在华南理工大学的那段日子,莫天全每学期期终考试都是第一名,以至于让他觉得有些无聊,想给自己找点突破。1982年,大学二年级时莫天全递交了一份申请书,不是入党申请书,也不是助学申请书,而是跳级申请书——他希望能够直接从二年级升到四年级,因为三年级的课程都已经自学完成了。在那个年头,能考上大学都算很不容易了,在大学里跳级则是闻所未闻,少之甚少,更别说是主动申请的。所幸的是,接到申请之后的系领导很支持他的这个举动,而且80年代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的风气很是浓厚,从政治领域到文学领域,再到经济领域,都是如此,当然也包括在个人学业上。于是系主任就带他去找学校校长,校长倒是很干脆,就抛下一句话:“跳级可以,只要能在二年级的期终考试,同时考完二年级、三年级所有课程,且每门功课成绩在80分以上。”今天的莫天全回过头去审视那次重要的挑战,觉得一方面是年轻人有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性格使然,喜欢不断挑战高难度,对成就感的渴望驱使他去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考试结果让莫天全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值得炫耀的记录:华南理工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跳级的学生。三年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1993年之前,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采取毕业生国家分配制度。莫天全直到离开学校的前一天才知道自己的毕业去向:位于天津的机械部第五研究院。到第五研究院报到那一天,院长把莫天全分去搞环保研究。1984年,环保是一个很超前的话题。当时国务院有一个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要功能却是进行建设规划,直到14年之后才出现国家环保总局,环保的冷门由此可见一斑。在得到分配任务之后,莫天全和指导老师一起搞起噪声研究。师徒两人经常拿着价格昂贵的测噪仪器到处跑,配合有关部门检测噪声超标的企事业单位。1986年,莫天全在机械部第五研究院已经呆满两年,此时他又给自己出了一个新的难题:辞职考研究生。理由很简单:要做领导,而做领导的一条途径就是学管理,那么就必须去读研究生。对于22岁的莫天全来说,当离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路370号(机械部第五研究院所在地)之时,一条漫长的路才刚刚开始。这次莫天全“投奔”到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傅家骥教授门下。傅家骥是国内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早期开拓者之一。考前几个月,莫天全开始每天昏天黑地地“啃”书本,从第一页“啃”到最后一页,这一点跟如今的考研模式倒是毫无二致。如果说当初考大学是10%的几率,如今这个比例缩小了10倍,100个人才能“存活”1个。莫天全最后从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傅家骥教授在1986年招收的两名研究生之一。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莫天全参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工作。此外,还经常在《管理世界》、《经济学杂志》等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以致多年后,《管理世界》当年的编辑部主任遇见莫天全还印象深刻:“在《管理世界》上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就你一个学生,很不容易。”1989年,莫天全研究生毕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很想要他。但莫天全已经决定到美国去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因为全球公认水平最顶尖的管理学专业都在美国。莫天全希望到国外去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管理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水平。尽管GRE、托福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莫天全有在清华大学认识的德国教授的推荐和一系列得奖成果及文章的发表,美国方面还是给了他全额奖学金。在等待美国大学通知书的那段时间,莫天全到巴基斯坦去担任一个援助项目的总翻译。1990年,在巴基斯坦接到美国大学的通知书,莫天全辞去援外工作,立即从北京飞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攻读经济与管理双博士学位。1990年12月28日,他第一次离开养育自己26年的中国大地,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那天北京下着漫天大雪,但莫天全十分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中国和美国是地球上最伟大的两个国家——终于可以从这两个最伟大的地方吸取养分了。由于在巴基斯坦练了胆,莫天全也没有联系美国朋友,揣着1000多美元登上去洛杉矶的航班。莫天全要去的大学在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要转机还要坐车。在美国的三年学习时间,每天平均只睡4~5个小时,除了学业,还有工作(在学校当助教)。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这位中国学生每年都能拿到38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莫天全还和一位中东富商及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教授合伙,在广西老家办了一家葡萄酒厂,专门利用回国探亲机会招聘了两名管理人员,可惜不到3个月,这家酒厂就倒闭了。1994年初,莫天全在毕业期间更为重要的是,认识了美国道琼斯旗下子公司Teleres的老板,并进入道琼斯Teleres工作。在Teleres,莫天全从底层的信息分析员做起,对每天的房地产市场各种指数进行专业评估,以此预测房地产市场走势。从这个时候,莫天全开始深入了解房地产市场,与这个行业结下不解之缘。1997年,互联网经济在美国迅速发展,Teleres已经成为美国本土最大的房地产信息互联网公司。而此时,凭借出色的工作,莫天全的职务已经变成了Teleres中国公司总经理。 1991年,接受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邀请,到美国攻读经济与管理双博士学位1993年进入道琼斯Teleres,任道琼斯Teleres亚洲及中国董事、总经理;后辞去道琼斯Teleres的工作,任美国亚洲开发投资公司ADF执行副总裁1996年接手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务院发展中心等发起的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担任秘书长1999年初,得到世界上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和国际数据集团IDG的支持,正式创立搜房资讯有限公司为亚洲最大的与房地产和家有关的信息技术公司。2005年7月14日与法国分类广告与出版业巨头签署协议,以2亿美金出售搜房网15%的股权。2006年,搜房分成了几个集团,比如资讯集团,也就是新房市场;二手房和租房集团,以及以研究院为核心的研究集团等。2007年,搜房正在为在美国上市而进行着最积极的准备。为此莫天全也已经开始调整搜房整体格局,将原先垂直管理改为由各公司自我管理、灵活性更强的扁平式管理,以使搜房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更符合境外公司上市的要求。莫天全说,房地产只是他的一个切入点,他最大的愿望是在中国做一个与道琼斯、麦肯锡、安德信齐名的信息咨询机构,“所有的好机会都让我们赶上了,我们应该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情。” 在道琼斯工作期间,Teleres公司的CEO和其他三位高层年龄相仿,结成一个圈子,相互间像家庭成员一样亲密。他们尽管比莫天全大20岁,却很快接纳莫天全成为其中一员,带他结识美国金融界的知名人物,而这些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也对莫天全创办搜房网产生了积极影响。“从他们身上学到太多东西。我想也许是我的自信,没有移民心态,让我融入那个社会没有隔阂。现在,回到中国,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世界是平的,走到哪里都是一样。”莫天全说。 莫天全第一次萌发在中国创办自己的房地产网络公司,源于一次普通的商业合作。那是1995年,道琼斯Teleres找到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中国房地产指数。这是一个衡量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的量化体系,当时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还是项目顾问。莫天全参与了这个项目从谈判到实施的全过程,尽管由于当时国内房地产业市场化才刚刚起步,导致这一指数系统商业开发不算成功,但其中一些商业理念却对莫天全产生了影响。1999年,已经跳槽到美国亚洲开发投资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的莫天全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福利分房制度的结束,日益商业化的中国房地产业正在迎来一个井喷时代,而市场对于房地产信息的渴求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1999年,莫天全在北京定慧寺西大柳庄附近一个居民小区租下一套三居室,花钱购来服务器、电脑等设备并聘来管理人员,开始了一个打造网上房地产帝国的创业生涯。网站的域名最初为Chinaproperties,中文名开始也叫做“中国物业网”。反复思考之后,莫天全终于决定改为Soufun。由此,搜房网诞生了。任何创业项目都离不开巨额资金,尤其是互联网这种“烧钱”行业。最初,通过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友、高盛执行总裁李山的牵线搭桥,莫天全找到香港几个大财团,希望能够投资搜房网。谈判非常艰苦,最初香港财团对融资项目表现出了一定兴趣,但越往后面,谈判越难以进行,香港财团提出的苛刻条件完全无法让人接受。最终谈判以破裂告终,但莫天全从这次谈判中意识到这个项目存在巨大价值。最终为搜房网提供第一笔资金的是国际数据集团IDG,一家最早进入中国IT风险投资领域的美国投资公司。这次融资与前面的艰苦谈判相比,又太具有戏剧性了。莫天全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一张信笺纸上,然后找到在IDG的同学林栋良。凭着莫天全的判断与对市场预期的坚信,IDG对搜房网投资了100万美元。莫天权由此获得第一笔风险投资。 创立初期,莫天全就很清楚地规划了搜房网的发展方向。初期是房地产信息传播媒介阶段,通过不断扩展,发展成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个商业运作平台。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房地产业与互联网行业作为两大新兴行业,都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再到高速扩张的过程。作为两大行业的联姻,莫天全带领搜房网也在积极拓展,不断壮大。从2004年开始,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观念,正在促使着房地产业经营模式转型。搜房网在创建之初,选择在中国五大城市进行业务拓展:香港、台北、深圳、上海、北京。如今搜房网业务已经扩展到全国100多个城市。当然,作为一个区域性很强的产业,莫天全领导的搜房网也不是毫无困难,但最终坚持下来了。虽然创业之初,莫天全与张朝阳曾同在一栋楼办公,但搜房网被业界关注还是在2006年。经过IDG、高盛投资银行、法国Trader Classified Media的连续风险投资后。2006年8月底,澳大利亚最大电信及信息服务公司Telstra斥资54亿美元,收购了搜房网51% 的股份。2007年,搜房网全年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利润来源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大约占90%,广告收入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商及房屋中介机构。随着业务的拓展,广告收入也会涉及其他行业,例如家居装饰、社区服务等等。对于上市,莫天全说搜房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认为,上市对公司来说是一种成熟标志,还可以尽量淡化个人色彩。对于未来,莫天全的信心很足:“如今有3亿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他们来到城市需要工作、需要房子,就相当于20年要建起一个‘美国’,再往后20年,还有一个‘美国’要建。”

擅长美术史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从事中国美术史、中国现代艺术史、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和中外艺术比较 的教学与研究。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史论系副主任、院图书馆馆长,《美术》杂志编委、编辑部主任、主编助理,《装饰》杂志编委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AS)海外会员。主持清华大学中国现代美术历史、大学艺术博物馆建设研究项目,主持国家艺术科学研究基金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项目,参与国家艺术科学研究基金中国美术史学理论研究项目,承担明清美术史学研究任务。2004年以国际学术交流者、访问教授身份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史系讲学,讲授中国现代美术史和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史课程。2005年起与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展合作研究,研究课题为澳门与中外美术交流研究。

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

计算机软件理论、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与低碳运输食品质量与安全先进材料及能源水利水电及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生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获奖情况自然科学学术类期刊质量一级(99)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159X/CN 51-1686/N,CODEN XDXZAO。  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已被CNKI、万方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此外还被РЖ或AJ、CA、CSA、IC等国外大型文献检索机构收录。  本刊常设以下栏目:计算机软件理论、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与低碳运输;食品质量与安全;先进材料及能源;机电工程;水利水电及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基础学科等。其中,计算机软件理论、技术与应用,食品质量与安全,新能源汽车与低碳运输,先进材料及能源等栏目固定刊载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本刊专栏。

清华大学编辑部主任杜

-2007123121557Ohtm夏鼐 中国考古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字作铭。浙江温州人。1934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委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等,《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编委会主任。1974~1985年先后被英、德、瑞典、美 、意等国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或通讯院士。参加和主持的田野调查发掘有:殷墟,英梅登堡山城遗址,埃及的艾尔曼特,巴勒斯坦的杜布尔,四川彭山汉代崖墓,甘肃敦煌、武威、民勤等地一些古遗址、古墓葬,河南辉县、郑州、成皋、巩义、洛阳、渑池等地新石器、商代、汉唐遗址,以及湖南长沙战国墓和汉墓。1956~1958年主持北京市明定陵的发掘。主要学术活动和成就有:确认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纠正了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JG安特生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撰《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对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系统的研究;1950年在辉县发掘,第一次发现了早于殷墟的商文化遗迹;1951年在郑州调查,确认二里冈遗址为又一处早于殷墟的重要商代遗迹;湖南长沙的发掘,搞清了当地战国楚墓的演变过程;发表一系列关于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古代丝织品的研究文章,对中西交通史研究有贡献;发表一系列关于星图、蚕桑丝绸及晋周处墓黄金带饰的论文,为中国科技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著有《考古学论文集》、《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日文)等。主编并参加编写了《辉县发掘报告》、《长沙发掘报告》,主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①在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方面,通过1945年甘肃省宁定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发掘,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比齐家文化为早,发表了《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一文,纠正了瑞典学者安特生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为建立黄河流域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的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1977年,利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测定的大量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数据,写成《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一文,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相当可靠的结论。②在商周考古学方面,通过1950年在河南省辉县的发掘,第一次在安阳以外发现比安阳殷墟为早的商代遗迹,从地域上和年代上扩大了对商文化的认识。1951年春,通过在河南省郑州的调查,首次确认二里冈遗址为早于殷墟的又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通过1951年秋在湖南省长沙的发掘,究明了当地战国时代墓葬的演变过程,为楚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③在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方面,从50年代后期开始,发表了《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新疆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等论文。根据中国各地出土的丝织品、外国货币及其他具有外国风格的遗物,阐明汉唐时代中国与中亚、西亚,特别是与波斯和东罗马帝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并对中西交通的路线提出创见。④在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方面,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发表了《晋周处墓出土的金属带饰的重新鉴定》、《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我国古代蚕、桑、丝、绸的历史》等一系列论文,利用考古学资料,运用考古学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天文、数学、纺织、冶金和化学等各个科技领域中的成就,为中国科技史的考古研究作出重大的贡献。 夏鼐 (1910—1985) 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字作铭,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 浙江温州人。清华大学毕业。1935年去伦敦大学留学,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委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由于他在考古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和贡献,曾先后获得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外籍院士、意大利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等荣誉称号。 主要著作有:《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考古学和科技史》、《中国文明的起源》等。主编了《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1985年6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1985年曾捐款3万元人民币设立“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金”,在全国范围内授予做出突出成绩的考古学学者。 1994年社科院考古所又筹集7万元,使奖金本金增至10万元。

夏鼐 中国考古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之一。字作铭。浙江温州人。1934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委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等,《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的编委会主任。1974~1985年先后被英、德、瑞典、美 、意等国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或通讯院士。参加和主持的田野调查发掘有:殷墟,英梅登堡山城遗址,埃及的艾尔曼特,巴勒斯坦的杜布尔,四川彭山汉代崖墓,甘肃敦煌、武威、民勤等地一些古遗址、古墓葬,河南辉县、郑州、成皋、巩义、洛阳、渑池等地新石器、商代、汉唐遗址,以及湖南长沙战国墓和汉墓。1956~1958年主持北京市明定陵的发掘。主要学术活动和成就有:确认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纠正了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JG安特生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撰《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对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系统的研究;1950年在辉县发掘,第一次发现了早于殷墟的商文化遗迹;1951年在郑州调查,确认二里冈遗址为又一处早于殷墟的重要商代遗迹;湖南长沙的发掘,搞清了当地战国楚墓的演变过程;发表一系列关于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古代丝织品的研究文章,对中西交通史研究有贡献;发表一系列关于星图、蚕桑丝绸及晋周处墓黄金带饰的论文,为中国科技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著有《考古学论文集》、《考古学与科技史》、《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日文)等。主编并参加编写了《辉县发掘报告》、《长沙发掘报告》,主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①在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方面,通过1945年甘肃省宁定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发掘,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比齐家文化为早,发表了《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一文,纠正了瑞典学者安特生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为建立黄河流域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的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1977年,利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测定的大量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数据,写成《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一文,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出相当可靠的结论。②在商周考古学方面,通过1950年在河南省辉县的发掘,第一次在安阳以外发现比安阳殷墟为早的商代遗迹,从地域上和年代上扩大了对商文化的认识。1951年春,通过在河南省郑州的调查,首次确认二里冈遗址为早于殷墟的又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址。通过1951年秋在湖南省长沙的发掘,究明了当地战国时代墓葬的演变过程,为楚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③在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方面,从50年代后期开始,发表了《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新疆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等论文。根据中国各地出土的丝织品、外国货币及其他具有外国风格的遗物,阐明汉唐时代中国与中亚、西亚,特别是与波斯和东罗马帝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并对中西交通的路线提出创见。④在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方面,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发表了《晋周处墓出土的金属带饰的重新鉴定》、《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我国古代蚕、桑、丝、绸的历史》等一系列论文,利用考古学资料,运用考古学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天文、数学、纺织、冶金和化学等各个科技领域中的成就,为中国科技史的考古研究作出重大的贡献。 夏鼐 (1910—1985) 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字作铭,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 浙江温州人。清华大学毕业。1935年去伦敦大学留学,获埃及考古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委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由于他在考古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和贡献,曾先后获得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外籍院士、意大利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等荣誉称号。 主要著作有:《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考古学和科技史》、《中国文明的起源》等。主编了《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1985年6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1985年曾捐款3万元人民币设立“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金”,在全国范围内授予做出突出成绩的考古学学者。 1994年社科院考古所又筹集7万元,使奖金本金增至10万元。

钟朋荣、樊纲、魏杰、刘伟并称经济学“京城四少”左权等20多个县级市的发展战略方案。樊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男,汉族,祖籍为上海市崇明县,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5年转到河北省围场县;1978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七七级)政治经济学专业,1982年毕业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主攻"西方经济学"专业;1985年至1987年赴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92至1993年任《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1994-9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6年起任现职。魏 杰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52年生于西安市西郊的西江渡村。1974年西安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曾在西安市教育局及西安师范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79年大学未毕业提前考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留西北大学任教。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生,1987年毕业后留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系主任等职。1996年06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52年生于西安市西郊的西江渡村。1974年西安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曾在西安市教育局及西安师范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79年大学未毕业提前考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1982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留西北大学任教。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博士生,1987年毕业后留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系主任等职。1996年06月起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所长,中国国有资产学会副会长等职。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出版《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等20本专著,主编的著作有10本,发表论文 300余篇,曾获得全国性大奖多次。兼任数十家企业及十几个省市的经济顾问15家大学的兼职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科研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全国13个省市的经济顾问,15家大型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 5家学会的副会长。魏杰教授有各种经济专著20部出版,发表论文400 余篇。曾为三九集团、长虹集团等国内一批知名企业的发展规划、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上市募股等项目出谋划策,做了大量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工作,受到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高度赞扬。魏杰教授在经济学界是“中国经济学四小龙”(又称“京城四少”)之一。近20年来,他的学术思想一直领先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被称为“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又有“魏指点”的称号。作为中国经济理论界的探索者,他曾获经济学界最高奖——孙治方经济科学奖。1991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在担任全国13个省市的经济顾问,15家大型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 5家学会的副会长。魏杰教授在经济学界是“中国经济学四小龙”(又称“京城四少”)之一。近20年来,他的学术思想一直领先我国经济改革实践,被称为“先思一步的经济学家”,又有“魏指点”的称号。作为中国经济理论界的探索者,他曾获经济学界最高奖——孙治方经济科学奖。1991年被评为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索引序列
  • 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主任
  • 清华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主任
  • 清华大学编辑部主任
  • 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
  • 清华大学编辑部主任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