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生物气象学杂志

国际生物气象学杂志

发布时间:

国际生物气象学杂志

生物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的物理和化学因子对生命体的生长、繁殖、活动、疾病、死亡等的影响的学科,它是介于气象学和生物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在影视或着言情小说中,我们看到每当情侣间互相不信任时,这个时候不备信任的一方为了获得信任,往往发毒誓遭雷劈等等,一瞬间晴空万里突变,果真响起雷声,那就是说明是假话。只不过在大自然中,有一种无辜动物,也容易遭到雷劈,那就是长颈鹿!长颈鹿身高惊人。那么,它们遭受雷击的概率是否高于其它较矮的动物呢?还有据外国媒体报道,在前几个月前,一名名叫Reddit论坛用户受到一场梦境的启发,这个歪果仁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一个电闪雷鸣的傍晚时期,空旷的草原上有许多动物,突然一道闪电,击中了长得最高的长颈鹿……醒来后,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其他动物相比,长颈鹿更容易遭雷劈吗?于是在论坛上提出了一个问题:“长颈鹿比其他动物更容易被闪电击中?”这个问题立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那么,长颈鹿被闪电击中的几率是否更高呢?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证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对滴!没毛病”,众所周知,打雷天越高的地方越危险,被雷击中的可能性越大。我们都知道长颈鹿很高,但到底有多高呢? 长颈鹿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米,是两三层楼高度,就算是刚刚出生的小长颈鹿就高5米,成年的长颈鹿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还有,长颈鹿一般生活在开阔的热带草原及疏松林地,抬眼望去,长颈鹿绝对是“方圆百里”最高的存在了啊!。虽然闪电并非每次都会击中场地上最高的物体,但由于较高的物体距闪电起始点更近,被击中的概率也更高。动物学家德恩·奈许了解到:在1996至1999年间,在南非克鲁格斯多普附近的犀牛和狮子会保护区,曾经发生过三只长颈鹿被闪电击中的事件,其中两只长颈鹿直接被雷劈死,一只年幼长颈鹿受了重伤、但幸存下来。在2003年,在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的动物王国里,一只名叫贝琪的长颈鹿被闪电击中,杀死了他。这是公园里唯一的牺牲品。一大群动物在一起,偏偏被雷劈的就只有长颈鹿,不得不说,在雷雨天,“鹤立鸡群”的长颈鹿真的比较危险!抛开这些奇闻异事不谈,这一问题尚缺乏数据支持。不过,研究人员已经发表了至少一篇相关论文。已有机构就长颈鹿被雷击中的概率是否高于其他动物进行深入研究,有人开玩笑道:长颈鹿那头部两个角是“避雷”的天线,招雷;甚至有用适者生存理论,说长颈鹿会把两个角进化成避雷角;但长颈鹿只是觉得青青草原需要一个避雷针就足够了!有关这个问题,在2011年,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的电气工程师、闪电安全问题权威专家Chandima Gomes在《国际生物气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动物的闪电安全问题》(Lightning safety of animals)的研究论文他指出:“更大的动物更有可能被闪电所击中而受伤,因为当闪电发生在附近时,它们的前肢和后肢之间的较大的差异。其前后脚之间会形成电势差当它发生在像长颈鹿这样的动物身上时,危险的电流便会流经其关键器官。戈姆斯还写道:大象和长颈鹿等较高的动物容易受闪电侧传导袭击。 闪电在击中附近的树之后反弹回来,再击中动物的头部。如果动物直接接触到被闪电击中的树木,还可能被“接触电压”击伤,致命的电流会经由树枝传递到动物身上。除了长得高,对于长颈鹿容易遭雷劈,还有两种可能情况:一个是当闪电击中大树时,强电可能拐个弯,击中了路过的长颈鹿;再一个可能是长颈鹿正开心地吃着树上的叶子,突然一道闪电击中大树,电流穿过大树,也穿过了长颈鹿的身体。(就像图片中这样,被不幸误伤……)然而,由于雷击事件毕竟比较少,所以没有办法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长颈鹿与其他动物遭雷击的概率,但是就长颈鹿本身来讲,确实是“吸引雷电的体质”呢!这也也提醒着我们:夏天是打雷多发的季节,雷雨天不要去太空旷的地方啦,也不要躲在树下,树下不安全哦!

有关生物气象学的知识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最初只限于生物体生命现象的季节变化和天气气候之间关系的定性记载(见物候学、医疗气象学)。到16世纪以后,温度表、湿度表和显微镜等分别应用于气象学和生物学研究,开始了生物气象学的定量分析研究。20世纪40年代以来,特别是1956年国际生物气象学会成立以后,这门学科才有了迅速的发展。1984年7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十届国际生物气象学会,主要研讨了有关人类生物气象学问题。

不会,因为即使人再高,也不会有建筑物和树木高。除非你站在空旷的雷击地点。

中国气象杂志

杂志?中国气象报 风云气象网页方面的有CMAGOVCN还有气象电视台已经开通

核心期刊:气象学报、大气科学、热带气象学报、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气象、气象科技、气象科学、气候与环境研究等报纸:中国气象报

中国气象学会的《中国气象杂志》、《气象学报》。有的省市(如青岛市)也有,多内部发行赠阅。

风云气象

气象杂志中国天气频道是由中国气象局主管

中央气象台新版的预报真让人看不懂太嘛烦了,特别是单站雷达太快了,原先的预报多好用简单明白。原先简单好用也不知道那个高材生改的,能让大多数人会用简单才对!

互补~~

直击新闻第一现场,解读天气最新变化。《风云进行时》每个整点,关注您身边的天气气候事件。播出时间: 07点档:首播:07:00;重播:08:00、09:00 10点档:首播:10:00;重播:11:00 12点档:首播:12:00;重播:13:00、14:00、15:00 16点档:首播:16:00;重播:17:00、18:00 19点档:首播:19:00;重播:20:00、21:00、22:00、23:00 最抢先的天气资讯、最领先的气象观点、最新鲜的天气问答,就在《天气直播间》。2014年8月,《风云抢鲜报》《地球全角度》《点击最天气》三档资讯类栏目合并为一档:《天气直播间》。每天《天气直播间》直播5档:06:30、08:30、11:30、15:30、18:30重播档:10:30、13:30、17:30(周一至周五)、20:30(周一至周五)、23:30 《国家气象播报》是以防灾减灾为宗旨的全国气象新闻联播,立足于为广大观众提供丰富多样、权威实用的气象新闻资讯。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21:30;重播:当日22:30、次日00:50、02:20、03:50、05:20 该节目由中国气象局与民政部合作,中国气象频道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手打造的综合访谈节目,是国内第一档防灾减灾综合访谈节目。节目进行防灾减灾报道,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播出时间:首播:周五:20:30;重播:周六:08:30、下周一:20:30 该节目由中国气象局与农业部合作,是一档 “面向农村,针对农业,服务农民”的周播气象服务类专题节目。节目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困惑,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发展提供视野、思路、方法、手段和案例,普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农业防灾减灾应对之策,展现新农村的发展、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给观众以有趣的、创新的、具有时代感的真实案例。播出时间:首播:周六 07:30;重播:周日-下周五07:30 百家养生妙方,四季健康生活。邀请中医专家为“堂主”,为观众提供自然、健康、实用的养生之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传播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17:25;周六、周日:07:30;重播:周一至周五:23:05;周六:08;05、11:05、15:05、17:05、23:05;周日:11:05、17:05、23:05 风云人物,风雨同行,中国气象频道倾情呈现360行名人背后的天气故事。借助名人效应,实施“跨界式”制作,将各行各业与天气气候之间无缝链接。加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提高气象传媒的服务能力,完美诠释“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宗旨。播出时间:首播:周六、周日:20:05;重播:周六、周日:22:05、下周一、周三:11:05、下周一至周五:13:10;下周六、周日:13:05、13:15、16:05、16:15 日出东方,光耀亚洲。国际视野,最炫制作,带您游遍亚洲,领略风土人情。为您解读亚洲,知晓气象万千。建立深度与广度兼具的小规模气候平台,精选讨论话题,满足科普需求,提供因应气候变迁之道。从气象、气候到旅游,从轻松到严肃,给观众全新的感受。播出时间:首播:周五至周日:21:10;重播:周五重播时间新增在当晚23:05,(次日)周六早上7:05;周六重播时间新增当晚23:05,(次日)周日早上7:05;周日的节目的重播时间于当日23:05。(首播,重播时间最新数据更新于:2015-10-18,播出时间和国庆之前一样是原来的时间(见上))。(注:2015年国庆期间三期节目2~10-4改为17:05首播一次,无重播,原播出时间21:10改播“环球同此凉热”。) 为您提供丰富实用的天气生活、气候变化以及防灾避险服务资讯,讲述惊险奇幻的天气故事和高品质的生活常识。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07:45;周六、周日:09:20;重播:周一至周四:09:20、12:30、17:20;周五:09:20、12:30、17:20、21:50、22:50;周六、周日:12:30、19:40、21:50、22:50 节目定位:关注最新的天气事件及天气热点,预测7天天气变化趋势和影响,专家与您一起全面剖析天气事件背后的真相。播出时间:首播:周一、三、五:20:05;重播:周一、周三:21:40、22:40;周二、周四:12:10;周六:10:40、12:10 讲述地球与生命的真实故事,记录自然与气候的实时变迁,感受大自然的震撼,关注你我的地球。播出时间:首播:周六、周日:19:05;重播:周日:21:05;下周二、周四:11:05 用写实的事件讲述气候与生命的故事,用真实的影像记录自然与地球的变迁,打造若干探索自然之谜、气候之谜和人文历史之谜并具有观赏性、科普功能和实用价值的专题片和纪录片,为观众揭开气候变化的神秘传奇。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19:05;重播:当日21:10 为您带来生活的健康小秘诀。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22:10;周六、周日:07:35;重播:周六:08:10、11:10、15:10、17:10;周日:08:10、11:10、17:10 《人与气候》,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读气候变化真想,探索气候变化成因,梳理气候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思考未来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的栏目。播出时间:首播:周六:21:05;重播:周日:15:05、下周五:11:05

气象局

气象科学杂志

从80年代以来,英国《气象学杂志》编辑,退休物理学教授泰伦斯·米登已审察过1000多个农田怪圈,并就2000多个怪圈编制了统计数字,希望能找到符合科学的解释,现在,他认为也许已找到了答案。他相信,真正的农田怪圈是由一团旋转和带电的空气造成的。这团空气称为“等离子体涡旋”,是由一种轻微的大气扰动——例如吹过小山的风——形成的。“风急速地冲进小山另一边的静止空气,产生了螺旋状移动的气柱,”他解释说,“接着,空气和电被吸进这个旋转气流,形成一股小型旋风。当这个涡旋触及地面,它会把农作物压平,使农田上出现螺旋状图案。”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米登已搜集了许多有关涡旋制造农田怪圈的目击者的报告。例如:1990年5月17日,农场主加利·汤林生和妻子薇雯丽在英国萨里郡汉布顿镇一块麦田上沿着小径慢步。蓦地,一团雾从一座大约100米高的小山飘来,几秒钟后,他们感到有股强烈的旋风从侧面和上面推他们。它像泰山压顶般紧压着他们,使两人的头发竖了起来。后来,旋风似乎分成了两股,而雾则之字形地飘走了,留下了他们两人站在一个3米宽的麦田圆圈里面。可是,米登论点也许只能解释那些简单的农田怪圈,对那些复杂的又怎样解释呢?旋风是绝对不会吹出钥匙形的和心字形的。1991年8月13日英国剑桥郡一块偏僻的麦田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图案。还有一种论点认为农田怪圈是心灵的产物,1991年8月的某天,一位工程师和他的有着第六感觉和妻子从牛津城出发沿着A34公路驱车回家时,他的妻子说:“我真希望我们能亲自发现一个农田怪圈。”话刚离口,他们便在路旁附近田间发现了一个哑铃状的农田圆圈。可是,至今还没有找到第二个例子。随着农田怪圈现象的出现,一种新兴家庭手工业正在应运而生,而且方兴未艾。有关这种现象的书籍,目前已出版了将近20种,此外热衷于农田怪圈的人还可以买到介绍这些图形的录像带、彩色照片、明信片和钥匙扣等。一此头脑灵活的旅行社更开办一些“农田怪圈参观团”,向游客们招手。

你好,无法在新闻部门查到《宁夏气象》刊物。  你说的杂志可能是假刊,或者内部刊物。  具体情况具体交流吧。  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也是一份鼓励吧。

国际生物学杂志

-04-05-shtml-4-38-0748FDAC0141D0Bhtml

science,nature自然不用说,还有它们的生物专版~查资料的话去ncbi,这是我们导师推荐的~这是它百科中的介绍

有;自然。

生物过程是核心oa期刊,还不错

  • 索引序列
  • 国际生物气象学杂志
  • 中国气象杂志
  • 气象杂志中国天气频道是由中国气象局主管
  • 气象科学杂志
  • 国际生物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