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按照文献类型划分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按照文献类型划分

发布时间: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按照文献类型划分

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报纸、特种文献。

文献在现代的解释为“记录有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具体地,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的结合体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一般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系统考察或研究的结果。专著通常是作者阐述其“一家之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而较少单纯陈述众家之说;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因此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一般是重要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C——论文集 把各种主题类似的论文集合在一起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也有可能是这个答案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 图书: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连续性出版物:包含期刊(其中含有核心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 特种文献:专刊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产品资料。

文献分类法,是依照文献的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组织和揭示文献的方法。它是在文献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文献工作者而言,熟悉文献分类法是为了更科学地组织和揭示文献;对一般读者而言,掌握文献分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文献和文献。 一、四分法成为古代文献分类方法的主流。 唐初编纂《隋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分四十类,附道经、佛经。类目如下: 经部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孝经 论语 谶纬 小学 史部 正史 古史 杂史 霸史 起居注 旧事 职官 仪注 刑法 杂传 地理 谱系 簿录 子部 儒 道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小说 兵 天文 历数 五行 医方 集部 楚辞 别集 总集 道经附 经戒 饵服 房中 符录 佛经附 大乘经 小乘经 杂经 杂疑经 大乘律 小乘律 杂律 大乘论 小乘论 杂论 记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学东渐和新的科学文献的大量涌现,中国传统的四分法已不能适应文献的需要,于是出现了许多种过渡性的文献分类法。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应用得最为广泛。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1971年北京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1973年编成试用本。197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198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4版。第4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设有22大类,各大类用汉语拼音字母作标记符号,具体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按文献类型划分

文献分类法,是依照文献的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组织和揭示文献的方法。它是在文献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文献工作者而言,熟悉文献分类法是为了更科学地组织和揭示文献;对一般读者而言,掌握文献分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文献和文献。 一、四分法成为古代文献分类方法的主流。 唐初编纂《隋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分四十类,附道经、佛经。类目如下: 经部 易 书 诗 礼 乐 春秋 孝经 论语 谶纬 小学 史部 正史 古史 杂史 霸史 起居注 旧事 职官 仪注 刑法 杂传 地理 谱系 簿录 子部 儒 道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小说 兵 天文 历数 五行 医方 集部 楚辞 别集 总集 道经附 经戒 饵服 房中 符录 佛经附 大乘经 小乘经 杂经 杂疑经 大乘律 小乘律 杂律 大乘论 小乘论 杂论 记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西学东渐和新的科学文献的大量涌现,中国传统的四分法已不能适应文献的需要,于是出现了许多种过渡性的文献分类法。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应用得最为广泛。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1971年北京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1973年编成试用本。197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198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4版。第4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设有22大类,各大类用汉语拼音字母作标记符号,具体如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你知道文献资料分为哪些类型吗

根据文件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划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 属于灰色文献,是最原始的或者不正式额记录。(比如说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实验的原始记录、工程草图什么的都算)一次文献 就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一般也称为原始文献。(比如说各种期刊论文、专利说明书、研究报告、会议论文什么的都是咯)二次文献 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弄苏、提炼,暗战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甲乙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题录、目录、索引、文摘、搜索引擎)4。三次文献 就是在一次和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编写的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了……)纯手打……

字典、论文集、年鉴等类型。根据文献出版类型不同,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1图书:以章节成册的公开出版物。它一般是利用已经发展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知识,经过作者重新组织的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类型主要包括:教材、百科全书、字典、词典、手册、专著、论文集、会议录、丛书、年鉴等。科技期刊:主要报道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一种周期性出版物,它刊载大量原始一次文献。刊载的论文数量大、速度快、内容新颖并且以固定期刊名,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特种文献:指书、刊以外的非书刊资料。类型包括:技术报告、政府出版物、会议文献、标准资料、学位论文、专利文献及产品样品。根据存储载体不同,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印刷型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等。根据数字化程度和处理单元不同,数字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书目型数字信息资源、文摘、题录、索引型数字信息资源、全文型数字信息资源和多媒体信息资源。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按照文献类型划分哪种划分正确

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类型

图书馆纸质的主要有馆藏图书,期刊,报纸,以及往年的过刊,本校学生的毕业论文等。电子资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子出版物,它是利用现代科技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或其它相应电子设备再呈现出来,从而进行查阅和信息传递。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各馆自建的数据库,如学位论文数据库、馆藏特色资源库等构成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图书馆资源包括三个方面:1、文献信息资源;2、设施资源;3、人力资源现在的图书馆。图书馆: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资料,以供人学习阅览和参考研究的文化机构。收集、整理、加工、保藏、传播和开发利用文献资源的教育、科学、文化机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它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并受它们所制约。图书馆一词,源于拉丁文“librdria”,意为藏书之所。

除了纸质文献资源,还有电子图书、文献等电子资源。多媒体方面,各种唱片(CD、VCD、DVD)都可以是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而且,现在的图书馆不仅仅提供这些资源,更提供各种服务,专题查询、文献查找、公益讲座、免费上网、自学室服务

1、文献信息源的特点作为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最重要的信息源,它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性。文献所记载的信息内容往往是经过人脑加工的知识型信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成果,经过了选择、比较、评价、分析、归纳、概括等一系列思维的信息加工活动,并以人类特有的符号系统表述出来的,因此大多比较系统深入,易于表达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稳定性。文献信息是通过文字、图形、音像或其他代码符号固化在纸张、化学材料或磁性材料等物质载体上的,在传播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变形,从而为人们的认识与决策活动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3)易用性。用户可根据个人需要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决定自己利用文献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遇到问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反复思考,并可对照其他文献进行补充印证。(4)可控性。文献信息的管理和控制比较方便。信息内容一旦被编辑出版成各种文献,就很容易对其进行加工整理,控制其数量和质量、流速和流向,达到文献信息有序流动的目的。(5)时滞性。由于文献生产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而出现了文献时滞问题。文献时滞过长将导致文献内容老化过时,丧失或削弱其作为信息源的使用价值。2、科技图书一般来讲,图书是指内容比较成熟、资料比较系统、有完整定型的装帧形式的出版物。科技图书是一种重要的科技文献源,它大多是对已发表的科技成果、生产技术知识和经验的概括论述。科技图书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学术专著、参考工具书(指对某个专业范围作广泛系统研究的手册、年鉴、百科全书、辞典、字典等)、教科书等等。对要较全面、系统地获取某一专题的知识,参阅图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科技期刊期刊(Periodicals)也称杂志(Journals 或 Magazine),是指那些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汇集了多位著者论文的的连续出版物。科技期刊在科技情报来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约占整个科技信息来源的65%~70%。它与专利文献、科技图书三者被视为科技文献的三大支柱,也是科技查新工作利用率最高的文献源。科技期刊的特点是:每种期刊都有固定的名称和版式,有连续的出版序号,有专门的编辑机构编辑出版,与图书相比,它出版周期短,刊载速度快,数量大,内容较新颖、丰富。4、专利文献专利文献通常是指发明人或专利权人申请专利时向专利局所呈交的一份详细说明发明的目的、构成及效果的书面技术文件,经专利局审查,公开出版或授权后的文献。广义的专利文献还包括专利公报(摘要)及专利的各种检索工具。专利文献的特点是:数量庞大、报道快、学科领域广阔、内容新颖、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由于专利文献的这些特点,它的科技情报价值越来越大,使用率也日益提高。本书第四部分第十九章将专门介绍专利文献及其检索。5、科技报告科技报告(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又称研究报告和技术报告,是科学技术工作者围绕某个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正式报告,或对某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阶段进展情况的实际记录。科技报告自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继期刊之后的第二大报道科技最新成果的文献类型。从报道的内容看,科技报告大多都涉及高、精、尖科学研究和技术设计及其阶段进展情况,客观地反映科研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科技报告的特点是:单独成册,所报道成果一般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审定鉴定,其内容专深、可靠、详尽,而且不受篇幅限制,可操作性强,报告迅速。有些报告因涉及尖端技术或国防问题等,所以一般控制发行。目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科技报告产生,尤以美、英、法、德、日等国的科技报告为多。在科技查新工作中利用较多的是美国国家技术信息服务局NTIS(Th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 US Deportment of Commerce)出版的《美国政府研究报告通报与索引》,有数据库和检索刊物以及缩微平片等多种形式可利用。6、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本科生、研究生为获得学位资格(博士、硕士和学士)而撰写的学术性较强的研究论文,是在学习和研究中参考大量文献、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而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特点是: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内容专一,阐述详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源。学位论文除在本单位被收藏外,一般还在国家指定单位专门进行收藏。国内收藏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定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国家图书馆。检索国内学位论文可以利用《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检索国外学位论文可利用Dialog国际联机系统或国际大学缩微胶卷公司(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编辑出版的《国际学位论文文摘》、《美国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综合索引》等检索工具。7、会议文献会议文献是指各种科学技术会议上所发表的论文、报告稿、讲演稿等与会议有关的文献。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会议论文集已超过4千种,会议论文数十万篇。国内已有《科技会议论文数据库》可供检索。会议文献的主要特点是:传播信息及时、论题集中、内容新颖、专业性强、质量较高,往往代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了该学科或专业的学术水平、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会议文献是科技查新中重要的信息源之一。8、政府出版物政府出版物是指各国政府部门及其设立的专门机构发表、出版的文件,可分为行政性文件(如法令、方针政策、统计资料等)和科技文献(包括政府所属各部门的科技研究报告、科技成果公布、科普资料及技术政策文件等),其中科技文献约占30%~40%左右。政府出版物的特点是:内容可靠,与其他信息源有一定重复。借助于政府出版物,可以了解某一国家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等,而且对于了解其科技活动、科技成果等,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美国政府出版物数量最多,每年有几千篇公开,其他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法国等也出版一定数量的政府出版物。查找美国政府出版物可检索索引性刊物。

字典、论文集、年鉴等类型。根据文献出版类型不同,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1图书:以章节成册的公开出版物。它一般是利用已经发展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知识,经过作者重新组织的二次文献或三次文献。类型主要包括:教材、百科全书、字典、词典、手册、专著、论文集、会议录、丛书、年鉴等。科技期刊:主要报道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一种周期性出版物,它刊载大量原始一次文献。刊载的论文数量大、速度快、内容新颖并且以固定期刊名,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特种文献:指书、刊以外的非书刊资料。类型包括:技术报告、政府出版物、会议文献、标准资料、学位论文、专利文献及产品样品。根据存储载体不同,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印刷型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等。根据数字化程度和处理单元不同,数字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书目型数字信息资源、文摘、题录、索引型数字信息资源、全文型数字信息资源和多媒体信息资源。

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分类

计算机 外语 文学 艺术 经管 人文社科 少儿 生活 进口原版 科技 考试 离职 学术 古籍 哲学 旅游 法律 宗教 历史 地理 政治 军事 心理学 传记 工具书 建筑 才会 教育 医学 电子电工 农业 文化 美食 娱乐时尚 青春文学 机械 美术 经济 化工 汽车与交通运输 健康 服饰美容 育儿 通信 管理 摄影 投资理财 音乐 少儿科普 家庭与办公 儿童文学 图象图形与多媒体 程序设计 计算机考试 低幼启蒙 小语种 动漫绘本 外语读物 外语考试等。图书馆(library),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英语library一词源于拉丁语librarium,原义为藏书之所。中国古代的各种藏书处所,被后人通称为藏书楼,19世纪末才出现图书馆一词。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它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并受它们所制约。基本信息中文名:图书馆英文名:Library定义:搜集、整理国际标准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ISO2784-1974(E)“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中“图书馆的分类”一章将图书馆划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洛基希望图书馆等)、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六大类。世界十大图书馆1.美国国会图书馆——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2.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莫斯科3.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4.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5.大英图书馆——伦敦6.哈佛大学图书馆——马萨诸塞7.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8.莱比锡图书馆(属于德意志国家图书馆)——莱比锡9.日本国会图书馆——东京10.法兰克福图书馆(属于德意志国家图书馆)——法兰克福中国十大图书馆1.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2.上海图书馆——上海上海图书馆3.南京图书馆——南京4.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5.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6.重庆图书馆——重庆7.山东省图书馆——济南8.四川省图书馆——成都9.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天津10.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州

《科图法》和《中图法》是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科图法》是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图法》是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到1999年《中图法》已进行四次修订(对F经济,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三类为重点修订大类)。? 《中图法》共分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 《中图法》部类名称如下: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B 哲学 社会科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自然科学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综合性图书 Z 综合性图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表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介 《科图法》同《中图法》一样将知识门类分为5大部类,但它在这五个基本部类序列的基础上,组成了25个基本大类。各级类目的分类号码采用单纯的阿拉伯数字制,不附加任何基本符号,单纯简洁,易写、易记。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顺序制,从00-99分配二十五个大类及其主要类目。第二部分采用小数制,以容纳细分类目:在号码编制技术上采用双位法,借号法和交替类等方法,使号码组配灵活,伸缩性助记性强。 《科图法》部类名称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中图法》主要供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使用。197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中图法》版第一版,198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修订《中图法》第二版,1990年出版修订《中图法》第三版,1999年《中图法》进行了第四次修订,2010年《中图法》第五版出版。《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五版。《中图法》与国内其他分类法相比,编制产生年代较晚,但发展很快,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分类法的编制经验,而且还吸取了国外分类法的编制理论和技术。 它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分类表。《中图法》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 大类下细分的学科门类用阿拉伯数字组成。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中图法》已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都著录《中图法》分类号。图书分类法又叫图书分类词表,是按照图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采用逻辑方法,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每一小类下再分子小类。最后,每一种书都可以分到某一个类目下,每一个类目都有一个类号 。 分类词表是层次结构的类号和类目的集合。

散文、科普、小说、诗歌、童话、古文、历史、军事

  • 索引序列
  •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按照文献类型划分
  •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按文献类型划分
  • 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按照文献类型划分哪种划分正确
  • 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类型
  • 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分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