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力学论文题目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力学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力学论文题目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在教学机构设置上,学院按教学实体架构设立了2个实验中心和6个教研室。即按专业类别设立了土木工程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给水排水教研室、固体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以及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建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及“飞行器动力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设有“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等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航天工程”等三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固体力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点。“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固体力学”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在学校“211工程”建设中,“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部分)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得到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支持。

排名 得分 1 清华大学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 北京大学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7西北工业大学 8 大连理工大学 9上海交通大学 10 西安交通大学 11天津大学 12 北京理工大学 13 浙江大学 15同济大学 16 华南理工大学 17 北京科技大学 18 上海大学 19 华中科技大学 20 四川大学 2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2东南大学 23 河海大学 24 北京交通大学 25武汉理工大学 26中南大学 27 复旦大学 28 南京理工大学 29 重庆大学 30 西南交通大学 31 兰州大学 32哈尔滨工程大学 33 武汉大学 34 太原理工大学 35 广西大学 36合肥工业大学 37 郑州大 38 中北大学 39 辽宁大学 40 武汉科技大学

考材料力学好,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力学论文

截止2013年,学校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21个,包含: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 。 国家级科研机构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原“水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军用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原“水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 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 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 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哈尔滨基地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CMA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级力学测试中心(国家CMA实验室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985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哈尔滨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分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分中心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国家级燃气轮机产业基地国家级特种材料及特殊加工国际合作研发中心 国家级铝镁新材料中试生产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中俄船舶与海洋技术合作中心 中国乌克兰高新技术科研中心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深海工程技术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 核动力安全与仿真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 纤维集成光学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 省部级科研机构 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船舶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船舶导航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核动力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导航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重点实验 黑龙江省国家保密局保密技术重点实验室 水下智能作业技术装置实验室 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实验室 光纤传感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船舶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 舰船动力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 先进海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控制工程实验室 导航仪器工程实验室 新一代网络信息保障工程实验室 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 船舶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实验室 船舶动力技术实验室(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结构振动与声学技术实验室 船舶控制及交通信息工程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 船舶控制系统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重点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辅装置与系统实验室 船舶动力装置与系统实验室 船舶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 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及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综合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学校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是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2006到2012年,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0余项。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和产学研合作蓬勃发展。2012年科技到款60亿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 2013年,科技经费已达4亿元人民币,获得多项科研新成果。全年科技共立项873项,总经费99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17项,较同期增长3%;总经费5万元,增长8% 。2014年,全年科研到款5亿元 ,创历史新高。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专项立项20项,连续四年排名全国高校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00项,立项率达到24%创历史新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3项,位居部属高校和省内高校之首。全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8项,参研的“981”钻井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成果入选国家国防科工局年度重大创新成果。发表SCI检索论文839篇,同比增长24%。申请发明专利920余项,授权超过300项,专利转化有了新的突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顺利通过保密资格认证复查,全年未发生失泄密事件。2015年,全年科研经费到款突破10亿元 ,军品民品到款比例达到1:1左右。年度学校科研新立项目近1000项,立项经费大幅增长,突破11亿元 。以多功能水下无人航行器、自治式潜器搭载对接系统、船用高精度组合导航系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学校牵头申报的国家数值水池创新工程专项(一期)获得立项批复,国拨经费1亿元,学校作为副组长单位申报的国家船用低速发动机创新工程专项获得立项批复,参加11个专题研究工作,立项国拨经费总计约3亿元。 馆藏资源:截止2013年,图书馆共有藏书295余万册。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尤以船舶、海洋和核科学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 图书馆将“藏、查、借、阅、参”功能有机融合,藏书区由借阅一体书库、样本书阅览室和密集书库组成;报纸和期刊阅览区由报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密集刊库组成;数字化资源阅览区由电子阅览室、多功能阅览区及无线网覆盖区域组成。设置了普通阅览区、预约阅览区、研讨阅览区、教师研修室、多媒体教室、报告厅等功能区域。阅览座位近5000席。 学术期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刊源、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俄罗斯《文摘》(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海运技术》(BMT) 收录期刊。 《智能系统学报》:中文核心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科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等重要数据库收录。《应用科技》《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学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学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是偏理的学科,说白了,就是出来最适合教书、搞理论研究之类。工科中哪个专业离得了力学,哪个不是以力学为基础,所以力学是工科的根本,老实说,大家都对力学的老师毕恭毕敬,但是,力学出来哪儿用的着?它太高级了,有点脱离实际,可是高校很需要力学,尤其那些理工类大学,除非你愿意当老师,但得高学历哦,一般要博士生。大家都想出来搞工程,因为那来钱快、多,我是西南交大工程力学的学生,我的目标是转土木工程,大二能转就大二转,大二转不了就考研时转,总之,工程力学就不学了(只是不是最终的选择,学还是要学,而且还得学好)。

近三年来,学院始终立足于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承担了多项国防及地方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共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基金项目20余项,军品纵向横向课题,民品横向课题118项,其中一半以上为“三海一核”领域的科研项目。支配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二等奖2项;获省专利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400篇,其中有60余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发表在《中国科学》、《力学学报》等权威期刊上的论文50篇,被SCI检索20篇、EI索引30篇。国际交流得到加强。学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近三年有五十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境外合作研究和出国高访、进修。学院有着较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韩国、日本、德国和香港地区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大尺度火灾热释放率实验室。目前,有2名青年教师已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获硕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3人。学院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较合理、研究能力较强的科研队伍。在断裂与损伤、变分原理、波动理论、舰船结构可靠性与优化、建筑及舰船火灾技术、水下超高速运动体的理论与应用等的方面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对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论文

你们学校没有二辩吗?等九月份之前把论文修改通过,再答辩就是了

要的论文详审一般指的是论文外审,通常都是送给外校的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时间周期大约在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对于硕士阶段来说,并不是所有学校的所有学生都需要接受盲审,只是抽取一部分学校进行盲审,时间一般在3月份进行,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防影响毕业。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是3一5年,最长8年,如在规定时间毕不了业,将取消博士学籍。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211,一流学科大学,国防7子之一,三海一核是重点专业,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博士要求高,达不到要求不能答辩,而且读博期间,基本天天泡在实验室,所以一定给自已定好位。适不适合读博士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还可以

是的◆ 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刊源◆ 中文核心期刊◆ 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 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海运技术》(BMT) ★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科技期刊 ★首届黑龙江省政府出版奖获奖期刊 ★北方八省“十佳”期刊

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就是最权威的期刊,要求也是比较多的

截止2013年,学校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21个,包含: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 。 国家级科研机构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原“水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军用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原“水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 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 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 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哈尔滨基地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CMA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级力学测试中心(国家CMA实验室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985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哈尔滨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分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分中心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国家级燃气轮机产业基地国家级特种材料及特殊加工国际合作研发中心 国家级铝镁新材料中试生产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中俄船舶与海洋技术合作中心 中国乌克兰高新技术科研中心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深海工程技术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 核动力安全与仿真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 纤维集成光学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 省部级科研机构 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先进船舶动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船舶导航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核动力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纤维集成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导航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船舶动力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重点实验 黑龙江省国家保密局保密技术重点实验室 水下智能作业技术装置实验室 灾害预警与工程防御实验室 光纤传感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船舶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 舰船动力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 先进海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2011计划)黑龙江省工程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控制工程实验室 导航仪器工程实验室 新一代网络信息保障工程实验室 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制造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 船舶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实验室 船舶动力技术实验室(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结构振动与声学技术实验室 船舶控制及交通信息工程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 船舶控制系统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重点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实验室 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辅装置与系统实验室 船舶动力装置与系统实验室 船舶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 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及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综合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学校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是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2006到2012年,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0余项。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和产学研合作蓬勃发展。2012年科技到款60亿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 2013年,科技经费已达4亿元人民币,获得多项科研新成果。全年科技共立项873项,总经费99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17项,较同期增长3%;总经费5万元,增长8% 。2014年,全年科研到款5亿元 ,创历史新高。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专项立项20项,连续四年排名全国高校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00项,立项率达到24%创历史新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3项,位居部属高校和省内高校之首。全年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8项,参研的“981”钻井平台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成果入选国家国防科工局年度重大创新成果。发表SCI检索论文839篇,同比增长24%。申请发明专利920余项,授权超过300项,专利转化有了新的突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顺利通过保密资格认证复查,全年未发生失泄密事件。2015年,全年科研经费到款突破10亿元 ,军品民品到款比例达到1:1左右。年度学校科研新立项目近1000项,立项经费大幅增长,突破11亿元 。以多功能水下无人航行器、自治式潜器搭载对接系统、船用高精度组合导航系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学校牵头申报的国家数值水池创新工程专项(一期)获得立项批复,国拨经费1亿元,学校作为副组长单位申报的国家船用低速发动机创新工程专项获得立项批复,参加11个专题研究工作,立项国拨经费总计约3亿元。 馆藏资源:截止2013年,图书馆共有藏书295余万册。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尤以船舶、海洋和核科学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 图书馆将“藏、查、借、阅、参”功能有机融合,藏书区由借阅一体书库、样本书阅览室和密集书库组成;报纸和期刊阅览区由报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密集刊库组成;数字化资源阅览区由电子阅览室、多功能阅览区及无线网覆盖区域组成。设置了普通阅览区、预约阅览区、研讨阅览区、教师研修室、多媒体教室、报告厅等功能区域。阅览座位近5000席。 学术期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刊源、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俄罗斯《文摘》(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海运技术》(BMT) 收录期刊。 《智能系统学报》:中文核心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科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等重要数据库收录。《应用科技》《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 索引序列
  •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力学论文题目
  •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力学论文
  • 哈尔滨工程大学论文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