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发布时间:

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og5k书名:古代汉语常识作者:王力豆瓣评分:6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7内容简介:编辑推荐王力先生是罕见鲜有的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大师,深入研究历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创立汉语史学科;深入研究汉语音韵学和汉语诗律学,深入研究现代语法和语法理论,深入研究汉字改革,所有领域的有关成果足以深深影响当时、现在和未来。——马庆株内容简介《古代汉语常识》是王力先生生前若干文章、讲话的结集,包括《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十篇。在书中,作者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古代历法知识、汉语语音与词汇的发展变化、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本书文风清通简要,不搞繁琐考证,以面向大众读者、普及汉语知识为目的,适合大中院校学生及古典文化爱好者认知、了解、学习古汉语的需求。作者简介:王力,字了一,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曾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出版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古代汉语(第三册)》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_KDyCx2sEYg 提取码:28dm内容简介 · · · · ·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3册)包括三个内容:1、文选;2、常用词;3、古汉语通论。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单元包括为文选、用词、通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说明、背景介绍,对于研究学习古代汉语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大有帮助。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_MGI-gEGlujlO24lyGZlwA 提取码: a39d书名:古代汉语(第一册)作者:王力 主编豆瓣评分:2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1999-5页数:370内容简介: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必须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韵、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北京大学在1959年进行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改革,把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有许多高等学校都以培养阅读古书能力作为目的,改进了古代汉语的教学。北京大学1959年度的古代汉语讲义只印了上中两册,1960年经过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册,都没有公开发行。讲义编写主要由王力负责,参加工作的有林焘、唐作藩、郭锡良、曹先擢、吉常宏、赵克勤、陈绍鹏。此外,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业1957级同学也参加了1960年度的古代汉语中下两册的文选部分的编写工作,研究生陈振寰、进修教师徐朝华也参加了上册的部分编写工作。1961年5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开过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写小组,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并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进行改写,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编写小组集中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方面一部分人力,分工合作,进行编写。本书除由主编王力负责全盘工作外,编写小组内部再分为文选组和常用词通论组。文选组由萧璋负责,常用词通论组由马汉麟负责。具体分工如下:文选部分执笔人:萧璋(北京师范大学)刘益之(中国人民大学)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赵克勤(北京大学)常用词部分执笔人:王力(北京大学)吉常宏(北京大学)通论部分(包括绪论及附録)执笔人:马汉麟(南开大学)郭锡良(北京大学)祝敏彻(兰州大学)编写小组的任务是艰钜的。北京大学的讲义只是初稿,距离公开出版的要求尚远。这次几个学校的同志在一起合作,除了肯定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结合的总原则以外,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原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加以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文选部分更换了一些篇目,重写了解题和说明,特别是在注释方面作了很大的变动。常用词部分变更了一些体例和解释,并且随着文选的更换而改变了词修的次序。通论的章节和内容也都作了很大的变动。每一篇稿子都经过组内讨论,组外传观并签注意见,最后由主编人决定。有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还经过全体讨论。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了这种讨论方式;我们认为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更好地贯彻百家争鸣的精神和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书的质量。作者简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王力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在法国留学期间,王力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有大量的散文。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第二版)》(陆俭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sxaf书名: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第二版)作者:陆俭明豆瓣评分:6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10页数:396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讨论了语法研究和语言应用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如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变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配价理论与配价结构分析、空语类理论与空语类分析、移位理论与成分移位分析、约束理论与语义所指分析、指向理论与语义指向分析等,几乎涉及所有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热点的研究课题,读者可从中了解基本的汉语语法规则和分析方法,解决汉语应用中“话该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等诸多问题。作者简介:陆俭明,1935年生于苏州。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1985年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和17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等。曾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学奖项。沈阳,1955年生于上海,1993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兼语言学系主任,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省级优秀成果奖等15次。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团队带头人)、精品教材奖等8次。

《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og5k书名:古代汉语常识作者:王力豆瓣评分:6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年份:2016-7内容简介:编辑推荐王力先生是罕见鲜有的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大师,深入研究历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创立汉语史学科;深入研究汉语音韵学和汉语诗律学,深入研究现代语法和语法理论,深入研究汉字改革,所有领域的有关成果足以深深影响当时、现在和未来。——马庆株内容简介《古代汉语常识》是王力先生生前若干文章、讲话的结集,包括《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十篇。在书中,作者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古代历法知识、汉语语音与词汇的发展变化、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本书文风清通简要,不搞繁琐考证,以面向大众读者、普及汉语知识为目的,适合大中院校学生及古典文化爱好者认知、了解、学习古汉语的需求。作者简介:王力,字了一,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曾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出版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佛教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即佛教文化,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使用百度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  提取码: qe5g 《中国通史》是由广电总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监制指导,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撰稿,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拍摄的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

新浪爱问有很多电子版的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元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由陆费逵(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建局之初,奉行“开启民智”的宗旨,以编辑出版各类教科书为主,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行新式教育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建局不久,中华书局的出版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国内出版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华书局云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及社会名流,如梁启超、于右任、范源濂、马君武、田汉、张闻天、潘汉年、徐志摩、钱歌川、陈伯吹、张相、舒新城等,并陆续出版了《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颇有影响的书籍,编辑出版了《大中华》、《新中华》、《学衡》、《中华学生界》、《中华小说界》、《小朋友》、《中华故事》等2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从建局到1949年,中华书局共出书5800余种,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重要古籍、少儿读物等多种门类。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0多个分支局,1000多家分销处还在,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相继设立分局,业务遍及全国并海外发展。是当时中国仅有的几家大型综合出版企业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公司迁至北京,同时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1958年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中华书局被指定为该小组的办事机构,成为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图书及相关的学术着作、通俗读物的专业出版社,承担着国家级古籍整理的基本项目。历经20年时间,组织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相继编辑出版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全宋词》、《古本小说丛刊》、《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册府元龟》、《清实录》、《光绪朝朱批奏折》、《中华大藏经》等一大批古代文史哲经典文献。陆续推出的重点丛书如“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外关系史名着译丛”、“中华史学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新编诸子集成”、“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教典籍选刊”、“理学丛书”、“学术笔记丛刊”、“古逸丛书三编”、“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古典名着译注丛书”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中华书局还出版了梁启超、王国维、顾颉刚、陈垣、王力、钱钟书等着名学者的学术着作;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文史类期刊《文史》、《文学遗产》、《书品》等,在学术界、读书界、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方面,中华书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出版了《左传译文》、《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庄子今注今译》、白话《资治通鉴》、白话《续资治通鉴》、《通鉴故事百篇》、《新编千家诗》、简体横排本《二十四史》、简体横排增订本《全唐诗》、《全宋词》,以及1981 年创刊的《文史知识》、1998年复刊《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高中版、初中版、小学版)等,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一份力。  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着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其中周振甫、李侃、傅璇琮、程毅中等先生在古籍整理及学术研究上均卓有建树。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着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  21世纪,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在汉语的世界化方面,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中华书局将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汉书补注 清王先谦 1983年版 影印清光绪虚受堂刻本 1748页   后汉书集解 清王先谦 1984年版 影印民国4年虚受堂刻本 1361页   三国志集解 卢弼 1982年版 影印民国初石印本 1157页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吴晗辑 1980年版 排印本 5314页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史记探源 清崔适 1986年版 排印本 229页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史记志疑 清梁玉绳 1981年版 排印本 1506页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 清梁玉绳等 1982年版 排印本 1046页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 宋熊方等 1984年版 排印本 1642页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汉书食货志集释 金少英 1986年版 排印本 313页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唐方镇年表 吴廷燮 1980年版 排印本 1567页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北宋经抚年表 南宋制抚年表 吴廷燮 1984年版 排印本 594页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元史本证 清汪辉祖 1984年版 排印本 596页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1981年版 排印本 1736页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万国鼎 1978年版 排印本 164页   左传纪事本末 清高士奇 1979年版 排印本 833页   通鉴纪事本末 宋袁枢 1964年版 排印本 4064页   宋史纪事本末 陈邦瞻 1977年版 排印本 1198页   辽史纪事本末 清李有棠 1983年版 排印本 727页   金史纪事本末 清李有棠 1980年版 排印本 879页   元史纪事本末 明陈邦瞻 1979年版 排印本 245页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 1977年版 排印本 1618页   三藩纪事本末 清杨陆荣 1985年版 排印本 98页   明季北略 清计六奇 1984年版 排印本 757页   明季南略 清计六奇 1984年版 排印本 525页   明史考证 黄云眉 1986年版 排印本 2647页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 清阮元校刻 1980年版 影印世界书局重印嘉庆阮元刻本 2784页   明会要 龙文彬 1956年版 排印本 1563页   明经世文编 明陈子龙等编 1962年版 影印本 5563页   明清史论着集刊 孟森 1959年版 排印本 634页   明清史论着集刊续编 孟森 1986年版 排印本 558页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谢国桢 1982年版 排印本 288页   国榷 明谈迁 1958年版 排印本 6233页   弇山堂别集 明王世贞 1985年版 排印本 1975页   玉镜新谭 明朱长祚 1989年版 排印本 172页   小腆纪传 清徐鼒 1958年版 排印本 815页   小腆纪年附考 清徐鼒 1957年版 排印本 796页   南疆逸史 清温睿临 1959年版 排印本 158页   国初群雄事略 清钱谦益 1982年版 排印本 307页   明代黄册制度 韦庆远 1961年版 排印本 253页   明季史料题跋 朱希祖编 1961年版 排印本 146页   明清史讲义 孟森 1981年版 排印本 632页   史记(简体字本) 汉司马迁撰 南朝宋裴骃集解 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 1999年版 排印本 2564页   汉书(简体字本) 汉班固撰 唐颜师古注 1999年版 排印本 3134页   后汉书(简体字本) 南朝宋范晔撰 唐李贤等注 1999年版 排印本 2522页   三国志(简体字本) 晋陈寿撰 南朝宋裴松之注 1999年版 排印本 1108页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974年版 排印本 3306页   宋书 梁沉约 1974年版 排印本 2470页   魏书 北齐魏收 1974年版 排印本 3107页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971年版 排印本 944页   南史 唐李延寿 1975年版 排印本 2027页   隋书 唐魏征等 1973年版 排印本 1904页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76年版 排印本 2042页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1974年版 排印本 923页   宋史 元脱脱等 1977年版 排印本 14262页   辽史 元脱脱等 1974年版 排印本 1560页   金史 元脱脱等 1975年版 排印本 2906页   明史 清张廷玉等 1974年版 排印本 8642页   东华录 清蒋良骐 1980年版 排印本 547页   清稗类钞 清徐珂 1984年版 排印本 6544页   纲鉴易知录 清吴乘权等 1960年版 排印本 2982页   十国春秋 清吴任臣 1983年版 排印本 1787页   宋大诏令集 1962年版 排印本 946页   宋人轶事汇编 丁传靖辑 1981年版 排印本 1160页   宋宰辅编年录校补 宋徐自明撰 王瑞来校补 1986年版 排印本 1848页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李心传 1956年版 排印本 3409页   登科记考 清徐松 1984年版 排印本 1231页   二十史朔闰表(附中西回史日历) 陈垣 影印写本 1956年版 240页   风俗通义校注 王利器 1981年版 排印本 652页   廿二史札记校证 王树民 1984年版 排印本 889页   突厥集史 岑仲勉 1958年版 排印本 1136页   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王德昭 1984年版 排印本 282页   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 庄吉发 1987年版 排印本 644页   近代中国史事日志 郭廷以 1987年版 排印本 1450页   老子臆解 徐梵澄 1988年版 排印本 118页   掌故丛编 故宫博物院掌故部编 1990年版 影印本 972页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方国瑜 1987年版 排印本 1310页   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上编) 郦纯 1982年版 排印本 628页   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下编) 郦纯 1982年版 排印本 815页   太平天国制度初探(第二次修订本) 郦纯 1989年版 排印本 711页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1册)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1980年版 排印本 335页   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2册)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 1979年版 排印本 973页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上册) 庄练 1988年版 影印台湾四季出版公司1980年排印本 325页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册) 庄练 1988年版 影印台湾四季出版公司1980年排印本 295页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册) 庄练 1988年版 影印台湾四季出版公司1980年排印本 325页   陈垣学术论文集(第1集) 陈垣 1980年版 排印本 561页   陈垣学术论文集(第2集) 陈垣中华书局1982年版 排印本 490页   枫窗脞语 罗继祖 1984年版 排印本 199页   古史新探 杨宽 1965年版 排印本 370页   洪业论学集 洪业 1981年版 排印本 445页   困学集 罗尔纲 1986年版 排印本 529页   莱芜集 王毓铨 1983年版 排印本 378页   史学丛考 柴德赓 1982年版 排印本 441页   探微集 郑天挺 1980年版 排印本 466页   昔华山馆丛稿 王仲荦 1987年版 排印本 607页   中国史探研 齐思和 1981年版 排印本 357页   注史斋丛稿 牟润孙 1987年版 排印本 544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大戴礼记解诂 清王聘珍 1983年版 排印本 261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今文尚书考证清皮锡瑞中华书局1989年版 排印本 535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礼记集解 清孙希旦 1989年版 排印本 1487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周礼正义 清孙诒让 1987年版 排印本 3568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论语正义 清刘宝楠 1990年版 排印本 800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尚书今古文注疏 清孙星衍 1986年版 排印本 613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诗三家义集疏 清王先谦 1987年版 排印本 1125页   南齐书 梁萧子颐 1972年版 排印本 1038页   北朝胡姓考 姚薇元 1962年版 排印本 438页   北周六典 王仲荦 1979年版 排印本 696页   建康实录 唐许嵩 1986年版 排印本 840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春秋左传诂 清洪亮吉 1987年版 排印本 907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孟子正义 清焦循 1987年版 排印本 1052页   十三经清人注疏 毛诗传笺通释 清马瑞辰 1989年版 排印本 1194页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唐长孺 1983年版 排印本 281页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周一良 1985年版 排印本 484页   中外关系史名着译丛 阿拉伯波斯突厥人东方文献辑注 费琅 1989年版 排印本 908页   中外关系史名着译丛 海屯行纪 鄂多立克东游录 沙哈鲁遣使中国记 1981年版 排印本 150页   中外关系史名着译丛 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等 1983年版 排印本 705页   说文解字诂林 丁福保编 1988年 影印本 18420页   史记 汉司马迁 1959年版 排印本   汉书 汉班固 1962年版 排印本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965年版 排印本   三国志 晋陈寿 1971年版 排印本   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 周振甫 1986年简体横排本   文心雕龙辞典 周振甫主编 1996年简体横排本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清黄叔琳注 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拾遗 2000年繁体竖排本   历代诗话 清何文焕辑 1981年繁体竖排本   历代诗话续编 丁福保辑 1983年繁体竖排本   词话丛编 唐圭璋编 1986年繁体竖排本   曲品校注 明吕天成撰 吴书荫校注 1990年繁体竖排本   吟窗杂录 宋陈应行编 1997年影印本   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诗词格律 王力 2000年简体横排本   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诗文声律论稿 启功 2000年简体横排本   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读词常识 夏承焘 吴熊和 2000年简体横排本   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词学概说 吴丈蜀 2000年简体横排本   古谣谚 清杜文澜辑 1958年繁体竖排本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校 1983年繁体竖排本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诗经注析 程俊英 蒋见元 1991年繁体竖排本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古诗源 清沈德潜选 1963年繁体竖排本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乐府诗集 宋郭茂倩编 1979年繁体竖排本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玉台新咏笺注 陈徐陵编 清吴兆宜注 程琰删补 1985年繁体竖排本   全唐诗 清彭定求等编 1960年繁体竖排本   全唐诗补编 陈尚君辑校 1992年繁体竖排本   全唐诗(增订本) 清彭定求等编 1999年简体横排本  共141本。  如果您是教育网用户,你可以在5Q上下载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四书五经

对外教学领域的重要期刊主要有:第一梯队:《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二梯队:《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另外,由于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像诸如《中国语文》、《汉语学习》、《中国语言学报》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阵地。汉语和汉字的优点: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至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又积累了无比丰富的文化知识,它们依靠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工具——文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不可埋没的贡献。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语和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

没有好像

1、 各位评委、男队辩友及各位准备砸砖或喝彩的观众: 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在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在阐述本方观点之前,我想解释一下此次辩论题中的几个概念。首先,“当代社会”这是个时间概念,也是个区域概念,是对此论题的一个环境限制,指的是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打开智慧之窗1-4册(合作编译),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年汉字与古风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汉字文化学简论,贵州教育出版社1994年汉字古俗观奇──先民衣食住行新视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异体字字典(副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无意的辉煌──汉字文化百谈(合著),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汉字体态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古文字诂林(第一册至第十二册)(常务编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04年汉字的世界(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金文引得·春秋战国卷(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零距离看远距离——字词春秋,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金文今译类检·殷商西周卷(主编之一),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新汉字读本(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新概念成语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甲骨文今译类检(合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金文新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铁砚斋学字杂缀,中华书局2006年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文字中国》丛书五册(主编),大象出版社2007年汉字艺术(合著),大象出版社2007年字辨百题,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8年字脉:撩起汉字的面纱(主编),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一~三册(主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2011年。汉字的风景(合著),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中国出土简帛文献引得综录·郭店楚简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 /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年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策划、总制作之一)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从部分女旁字看汉民族古代风俗,民间文艺季刊1989年1期汉字中所见几个先民崇拜物,国风第1卷第5期《异体字手册》评介,辞书研究1989年4期汉字异体流变说(合著),汉字文化1989年4期从若干以弓箭形象构形的汉字看先民的弓箭崇拜,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5期试论《说文解字》递训的价值,辞书研究1990年3期漫谈汉字形义联系的文化蕴涵,语文学习1992年11月“鱼”与“余”,语文学习1993年6月汉字品格与书法艺术,书法研究1994年1期在语言与文学的交接点上──语象论,书城杂志1994年4期“宇宙”说源,语文学习1994年5月试论汉字表义字素的意义变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2期汉字方形美学价值论,语言文化学刊15辑甲骨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考古与文物1997年1期论汉字体态的汉语范型, 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年2月部首意义三论,辞书研究1998年2期甲骨契刻与汉字体态的规整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读《甲骨文诂林》兼论古文字考释工具书的编纂,辞书研究1999年5期隶书字形趋扁因由考,中国文字研究1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电脑对汉字的影响,语文建设2000年6期“氓”“流氓”与“盲流”,语文建设2000年12期《左传》“族”字考,语苑集锦――许威汉先生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拉氏与孔氏,语文建设2001年2期从《左传》释《春秋》用语看“春秋笔法”的性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古文献与古文化研究专号“公子”的来历,语文建设2001年4期“贴”“帖”辨,语文建设2002年9期简说“古文字三级字符全拼编码检字系统”,辞书研究2002年第1期试论古文字信息化处理中“字”的处理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3期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基础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语言研究2002年第3期金文原形字整理与金文字库建设,中国文字研究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汉字方形的书法美学内涵,书法2003年3期从出土文献书迹看“捺”的成因,中国文字研究4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常用字字理分类教学构想,语文论丛第8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名正·言顺·事成——由“萨达姆·邓·非典”引起的思考,《给城市洗把脸》,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说楚简帛文字中的“宀”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5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应当注重异体字的历时特性,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也说“严在上,翼在下”之“翼”,考古与文物2005古文字论集三甲骨文部首改良刍议,载中国文字研究7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只”字新考——兼说楚简帛文字“人”的一个变体的形成因由,中国文字研究8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9月试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古文字在国际标准字符集中的编码与古文字通用数字化平台建设,杭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古文字异体字辑证,中国文字研究9辑,大象出版社2007年12月《汉语大字典》古文字字形收录缺失拾零,辞书研究2008年2期说楚简文字中的*及其相关字,中国文字研究10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6月战国出土文献字频的初步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1辑,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简说古文字异体字的发展演变,中国文字研究12辑,大象出版社2009年6月楚简帛文字内部差异初步研究,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二十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5月网络时代古文字图书编辑一种探索——“文字网”关联书系编后,编辑学刊2009年3期简说部首的“识字”功能,语文学习2009年5期甲骨文字形规整化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5期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研究,古汉语研究2009年4期西周春秋金文字频研究,语言科学2010年1期字频视角的古文字“四书”分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4期甲骨文结构的特殊现象:(韩)汉字研究(创刊号),2009年12月字频视角的甲骨文构件定量研究,(韩)汉字研究(2辑),2010年6月甲骨文字表《屯南》《花东》字形补遗,中国文字研究13辑,大象出版社2010年10月简论甲骨文字频的两端集中现象,语言研究2010年4期, 2010-10“吾大夫恭且俭,靡人不俭”补释,中国文字研究14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1月用数字化“激活”出土古文献宝藏,光明日报2011年11月9日楚简帛文字笔迹分析方法刍议 ——以《郭店楚简·五行》第10、11简文字异写分析为例,中国文字研究15辑,大象出版社2011年10月偏旁视角的先秦形声字发展定量研究,语言科学2012年1期出土古文字文献语料库建设刍议,(韩)汉字研究(3辑),2011年6月*为“曰”字避复草写说,中国文字研究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汉字:浸润着历史的精灵,秘书工作2012年5期楚简帛文字信息呈示摭谈,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楚简“用字避复”刍议,古文字研究29辑,中华书局2012年10月西周金文用字避复再研究,(韩)汉字研究(3辑),2012年12月甲骨文同辞同字镜像式异构研究,中国文字研究1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关于汉字古文字进入 ISO/IEC 10646 工作进程的建议》,国家语委 2003 年 11 月 20 日采纳。《关于确立古文字字库标准的可行性报告》,国家语委 2002 年 3 月 20 日采纳。《解决 GBK 生僻字输入难的对策研究》,国家语委 2001 年 3 月 20 日采纳。

《说文解字校注》、《古文字诂林》等古文字专业的书

四书五经

《尔雅》、《千字文》、《说文解字》、《百家姓》等

  • 索引序列
  • 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 佛教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
  •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 汉字汉语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