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经验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经验

我国目前已有几十个城市或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着重点多在于现实应用,其中关注于能够短期内形成经济拉动力的信息产业、物联网等。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处于以光纤和无线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阶段,个别领先城市开始从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阶段迈向具体智能应用开发部署阶段。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高起点建设示范城市(区)  欧洲和亚洲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选择特定点进行示范开发是目前较普遍的做法。示范城市建设对探索智慧城市在投资、技术保障及网络安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有重大意义。具体选择可以考虑兼顾老城和新城。选择老城示范,主要检验智慧城市对于城市更新和城市核心功能释放的助力效果;选择新城示范,主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支持新城破解功能塑造和吸引力瓶颈,应强调通盘考虑、全面设计,整体试验智慧服务、智慧经济和智慧资源开发等各类应用的接口。二、科学选择城市智慧应用领域  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一方面是指空间层面难以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是指应用领域难以全面开展。根据国际既有的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大致包涵经济、政务、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环境、能源等多重领域。但尚无城市可以实现全领域覆盖,而在应用方向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结合城镇化发展中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解决导向,可重点突出城市管理、医疗、交通三大领域的智慧应用。  例如,我国城市的发展正逐渐由“建设为主”进入“建管并举”的时代。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配合以更好的城市管理体制、理念和平台保障城市社会的良好秩序将是重大课题。重点包括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市政、水务以及市容等专业网格化管理系统,市场信息平台,智能水网和智能电网,安全生产,灾害消防等智能化系统。  又如,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退,而不少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发展的态势将日益严重,市民医疗是城市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解决“看病难”刻不容缓,重点包括以下智能化工作:  1、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连通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系统;  2、按照相应的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建立涵盖市民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  3、建立辅助决策和协同医疗服务系统,支撑用药智能提醒,开展影像会诊、远程医疗咨询等医疗服务,为制定医疗卫生发展政策提供辅助决策;  4、建设市民健康服务门户网站,为市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个人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医疗服务资源网上查询和预约的“一站式”服务。  再如,交通问题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感知手段,加强交通各行业间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换,提高交通信息化对交通组织、运行、管理的支撑作用,为公众、交通运输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综合交通信息服务非常有必要。目前而言包括三大服务系统:  1、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城市实时道路通行信息;  2、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实时提供公共交通各类运行动态信息和客流数据、公共停车场信息采集等;  3、是交通管理综合管理系统,整合这种交通信息数据,及时进行交通管理分析并提供决策服务。三、创新智慧城市投资运行模式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先期试点的过程中,谋求投资的多元化、技术的完善化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从国际已有智慧城市的开发运作模式看,可有多种模式。但在智慧城市方案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主导、国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以保障城市信息安全,金鹏信息网智慧城市软件。

《建筑科学》征稿要求1 文稿 (1) 文稿内容要求主题明确,论述清楚、数据可靠、联系实际。论著、综述一般不得超过7000字;其它文稿限4000字以内。可交W0以上版本的软盘,并附打印稿。如提供手写稿,要求抄写在16开格稿纸上,字体工整,标点清楚。 (2) 标题层次按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规定撰写。 (3) 文中的计量单位、基本术语和符号,应按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国标GBJ132-90《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或GB/T 50083-97《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的规定书写。(4) 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字母旁用铅笔注上“英文”、“希文”、“俄文”等字样。2 摘要及关键词 (1) 来稿请附英文文题和作者单位的译名。 (2) 来稿应附不少于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凡属论文还应附相应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3) 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以介绍成果、结论为重点,应包括:①文章的目的及重要性;②研究或实践的内容、方法和取得的进展;③主要成果及贡献;④评论文章价值的结论。3 图稿 文中插图或照片如是电子版应提供计算机文件,如JPG;TIFF等格式。如是手绘版,则应提供两份,一份为制版用图(用电脑或硫酸纸绘制)线条图要精绘;另一份为校对用图,应贴在正文中相应位置。如提供的是一般照片,则应提供清晰原件。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只需择主要者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本刊的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其书写格式如下:书籍:[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 其他要求 (1) 来稿请另附第1作者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与职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E-mail。(2) 请注明来稿是否属国家攻关、基金或院部委下达课题,并附该专题号。6 注意事项 (1)来稿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要查询录用与否,可登陆本刊主页(收到稿件30日内)。主页的域名网址是 (2) 请勿一稿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 (3)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4) 文章一经刊出将免费邮寄给第一作者相关刊物2本。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 《建筑科学》编辑部

城市建筑和智能建筑主要是以建筑物为中心,智慧城市是以城市为中心。智能建筑是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

《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我以前给公司定的就是这几本,最重要的是订购了之后能够看下去。

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是1994-10-18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1号楼9层901室。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101567292H,企业法人娄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杂志出版及发行;设计制作国内和外商来华广告;设计和制作印刷品广告;技术咨询;商贸信息咨询;会议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859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

《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我以前给公司定的就是这几本,最重要的是订购了之后能够看下去。

什么是智慧工地?智慧工地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工程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开展“智慧工地”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最佳手段,也就是说“智慧工地”建设是手段,实现工地精细化管理是目标,最终达到在减少施工成本、保护环境的情况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目的。智慧工地目标是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终极目标是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反哺智慧工地,减少工程建设行业的非增值工作,实现“绿色、智能、精益和集约”的精细化管理,实现绿色、智能和宜居的智慧建筑,从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是1994-10-18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1号楼9层901室。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8101567292H,企业法人娄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杂志出版及发行;设计制作国内和外商来华广告;设计和制作印刷品广告;技术咨询;商贸信息咨询;会议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859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第一,成立市区(县、市)两级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成立“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抓总推动杭州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应该是“三位一体”,既通过授权代表市委、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又是一个主管部门,统筹管理智慧城市建设,还要扮演好整合资源平台的角色。因此,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实行实体化运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运作所需人员首先从市经信委选派,同时可从有关部门、单位、企业抽调专职人员。充分吸收借鉴市委、市政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专门成立正局级的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和为发展旅游业专门成立正局级的市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的经验。建议各区、县(市)同步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专人抓好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要健全完善市和区、县(市)联动机制,市里负责抓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统筹解决好“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章办事、有地办事、有房办事”问题;各区、县(市)及智慧城市建设主体负责抓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设、营运、管理等事宜,形成打造全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技术、设备、服务、管理、营运的系统供应商的强大合力。第二,建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扶持和评估考核机制。加快建立推进智慧化发展的行业标准化制度。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规范和创新模式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智慧杭州”品牌和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智慧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形成和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加强智慧技术的标准化研制和安全应用,以技术和产业的标准化管理促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加快制定智慧技术和产业研发的法规标准和考评管理制度。包括智慧技术与产业的准入标准规范,智慧技术与产业的激励制度等。建立与国家配套、切合实际的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考核制度,将地区智慧产业与城市发展成本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把考核评估作为系统解决方案验收和改进的重要举措,对应用系统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全面的运行评估,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高效协调运转。同时,要对各级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各行各业的智慧发展进行评估考核,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建议从今年开始,对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在内的杭州所有的新建筑,把新一代城域网(智慧城域网),特别是物联网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家庭作为一个前提,并纳入考核,为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第三,建立企业化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集成平台。进行企业的“技术、产品、方案”的系统编制。在研究制定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时,请每个相关企业报告一下能够为智慧城市提供的国内领先技术,市有关部门可以把企业提供的领先技术编制起来,组成各种各样的全国领先的系统。以杭州市为试点,63家规模企业的技术先进点可以编制成无数个应用系统。通过排列组合,应用系统中间又可以排出很多子系统,比如智慧医疗系统里就有很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使用视频、网络等不同的技术,有的甚至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编制新的应用技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系统编制好,就可以通过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个大市场、大平台,依托这个市场、平台输出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模式和一流的人才。这样我们这个智慧城市建设系统供应商就可以面向全国提供服务。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组建专门企业,推动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集成平台,主要承担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管理等职能。公司可以采取“国有资本全额投资建设+企业服务外包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的模式,政府确定并提供运营服务外包的资金、激励性政策、社会性利用的收费定价与分成政策、运营服务外包企业的优惠政策等。公司下设若干智慧应用事业部,包括智慧企业、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建筑、智慧楼宇、智慧医疗、智慧政府、智慧旅游等14个智慧应用事业部,分别负责相应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等业务。第四,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一方面要继续增加杭州市工业专项资金的总额,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资金安排结构。设立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参照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每年应至少筹措三到四亿元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要发挥市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按照实报实销的原则,增加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建立和支持杭州市智慧技术和智慧产业专项发展,主要包括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生态环保、绿色能源、智能电力、智能物流、智能医疗、地理信息处理、智能政务、智能社区、城市规划、金融投资等领域。专项资金要用于支持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化投资、公共平台、开拓市场等项目,发展资金要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每年根据项目需要,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在有关产业中予以分配。重点产业(工业和信息化专项)发展资金支持的资助项目,市本级企业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各区、县(市)企业由市财政与区、县(市)财政各承担50%;资金支持的奖励项目由市财政全额承担。第五,系统谋划智慧城市相关人才培养引进和住房保障。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人脑+电脑+文化”。建设“智慧城市”,必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工程,尽快集聚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带头人、一大批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人才、一大批一流素质的企业家和资本营运、科技管理服务人才。加大政策引才力度,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建议在杭州原有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基础上,面向专业技术人才推出人才保障房,合理设定条件,把所需各类专业人才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当务之急,应该尽快实施市委、市政府原先已经公布的人才专项用房计划。将具有本市户籍,智慧城市经济相关领域的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带头人、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人才、一流素质的企业家和资本营运、科技管理服务人才、专业人才逐步纳入人才专项用房体系。因为人才专项用房的性质是限价房,而限价房是国务院及有关中央部委明确可以由地方实施的住房保障政策。2006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明确限价房为政策性商品住房,不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等一起划为保障性住房范畴,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确定是否建设、建设多少面积等。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有按照限价房建设的人才房项目。我们认为,杭州只要有了人才专项用房制度,就一定能吸引并留住大批智慧城市建设的优秀人才。同时,要适应当今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拓宽工作渠道和手段,扩大工作覆盖面,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要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要认真落实技术、管理等参与分配的政策,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使杭州成为人才创业有舞台、发展有途径和贡献有激励的“求知创业天堂”。第六,筹备建立中国(杭州)智慧城市研究院和知识中心。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高速计算、高速传输、海量存储、异质异构数据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整合利用。要在智慧城市系统中采用成熟、先进、可靠及适度超前的现代信息技术,重视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和应用等技术的开发。2012年3月,中国工程开始启动建设科技知识中心,这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智库)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知识中心服务于中国工程院的发展目标,将成为服务工程科技发展的重要阵地,为国家工程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建议借鉴中国工程院和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由市委、市政府批准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联合华数、阿里巴巴等企业,发起成立“中国(杭州)智慧城市研究院”,作为杭州智慧城市智力和研究资源的协调平台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思想库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工作,统筹推进“中国(杭州)智慧城市知识中心”建设,服务于杭州乃至全国600多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杭州智慧城市知识中心有两大任务:一是收集杭州和国内外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每一个系统都是最先进的;二是可以把杭州企业的优秀产品和方案通过这个系统向全国进行推广。建立这样的智慧城市知识中心十分重要,它既能够为各个企业的产品改进、技术进步和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提供帮助,又可以为杭州今后开展相关的情报积累和知识储备奠定基础。第七,加快推行“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吸收借鉴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特别是十大文创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解决智慧城市经济产业园区的用地问题,使园区成为杭州发展智慧城市经济的“孵化器”和主战场。一旦园区建设规划出台,就必须在用地指标和征地拆迁上予以保证。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智慧城市经济园区建设,有利于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问题,有利于用足用活高新开发区的政策,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城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区试点方面,建议形成杭州城区层面“1+3”的试点模式,即滨江区和上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其中,高新区(滨江)作为智慧城市的新城区试点和重中之重,结合创建“新一代网络技术与产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突出智慧城市经济的产业特色;上城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老城区试点,依托思科公司中国总部,开展智慧城市应用服务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的全面试点;拱墅区作为物联网进楼宇的试点,依托中国(杭州)智慧产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开展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江干区作为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应用服务试点,江干区丁桥镇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方位探索。在有关试点城区、乡镇(街道)建设方面,要坚持两个“三位一体”和两个“两手抓”,科学设计试点项目。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基础先行、招商紧跟,滚动推进、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智慧城市经济园区建设步伐。要按照建设“小特区”的要求,进一步理顺体制,配强班子,充分授权,推行封闭式管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要强化园区特色,做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建设生态型、花园式园区。第八,建设市区(县、市)两级智慧城市创业孵化器。创业孵化器是打造智慧城市经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杭州智慧城市孵化器建设上,一要继续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孵化器。结合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十二五”规划,尽快制定出一个进一步扩大孵化器规模、完善孵化器功能的计划,发挥其在全市孵化器建设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孵化器要对小企业提供特殊的优惠待遇,比如免除前两年租金,无偿提供生产、科研用房和电脑,免费在政府网上宣传等,让小企业尽快茁壮成长。二要抓紧建设区、县(市)级孵化器。各区、县(市)都要立足各自实际,盘活存量与增加增量相结合,分别建立一两个孵化器,并与高新开发区孵化器联网,在全市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合作、互补氛围。三要大力鼓励企业创办孵化器。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办专业性强、特色明显的孵化器。四要把有些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发中心办成小型孵化器。第九,发展智慧技术风险投资和交易平台。风险投资是智慧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要尽快出台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运作机制和相关税收、资本兑现等方面的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要推动有限合伙制的运作。加强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及在实践中锻炼的办法,造就一大批风险投资人才,并争取培育出若干个“大师级”的风险投资家。加快设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技术经纪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按照“扩大社会影响、扩大成员单位、扩大活动频率、扩大服务深度、扩大合作成效”的要求,进一步办好创业联合投资协作网。构建多层次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健全市产权交易市场,扩大交易范围,增强交易功能,为股权流动以及企业并购活动提供公正、透明、规范、有效的交易载体;疏通并购、回购等退出渠道,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大公司从事并购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市商业银行和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智慧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的回购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第十,坚持“大公司战略”与“群体战略”并重,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大公司战略”与“群体战略”相结合,着力培育自主创新主体。大企业、大集团是推进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基础,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一手抓“大公司战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手抓“群体战略”,倡导“和谐创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抓大放小”,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则必须坚持“抓大不放小”。大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典型。总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小企业的发展,培养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有了这样一批企业,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智能建筑作为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包含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目前,中国建筑行业将面临三大转型方向。方向一:“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第一、建筑各方配合不默契。配合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有着不同的智能化要求。 第二、系统集成商的水平不高。智能建筑市场主要在建筑领域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满足工程各种要求。怎样把好的东西用好,要有设计、规划、施工、监理、验收一整套的流程,在这当中,与系统集成商的水平相关,系统集成商要与建筑领域相关部门很好结合。 第三、缺乏原创产品。我国建筑智能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未来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模较小不具备核心能力的厂商将会被淘汰;高端市场的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对进入者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都将提出很高的要求。未来本土一些具备较强资本实力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能充分分享行业的成长,获得较快的发展。方向二:现代化建筑工业转型3D打印是绝对不能缺席的“狠”角色 第一,传统房屋成品都是通过人工修砌、机械切割等方式制造而出,站在房屋设计者角度,或许会在精度和美观度方面有所偏差,而3D打印机由电脑操控,只要有数据支撑,便可将任何复杂的设计模型快速、精确地制造出来; 第二,3D打印可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同时大大降低制造门槛和时间周期; 第三,3D打印可极大节省人力成本及材料成本。由于摒弃钢结构,目前3D打印房屋主要材料来自混凝土、塑料等,部分材料甚至可用回收废料代替。此外,3D打印建筑的高可行度,为科学家“建筑智能化”构想提供了良好基础。方向三: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城市建筑和智能建筑主要是以建筑物为中心,智慧城市是以城市为中心。智能建筑是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第一,成立市区(县、市)两级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成立“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抓总推动杭州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应该是“三位一体”,既通过授权代表市委、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又是一个主管部门,统筹管理智慧城市建设,还要扮演好整合资源平台的角色。因此,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实行实体化运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运作所需人员首先从市经信委选派,同时可从有关部门、单位、企业抽调专职人员。充分吸收借鉴市委、市政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专门成立正局级的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和为发展旅游业专门成立正局级的市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的经验。建议各区、县(市)同步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专人抓好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要健全完善市和区、县(市)联动机制,市里负责抓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统筹解决好“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章办事、有地办事、有房办事”问题;各区、县(市)及智慧城市建设主体负责抓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设、营运、管理等事宜,形成打造全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技术、设备、服务、管理、营运的系统供应商的强大合力。第二,建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扶持和评估考核机制。加快建立推进智慧化发展的行业标准化制度。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规范和创新模式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智慧杭州”品牌和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智慧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形成和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加强智慧技术的标准化研制和安全应用,以技术和产业的标准化管理促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加快制定智慧技术和产业研发的法规标准和考评管理制度。包括智慧技术与产业的准入标准规范,智慧技术与产业的激励制度等。建立与国家配套、切合实际的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发展考核制度,将地区智慧产业与城市发展成本纳入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把考核评估作为系统解决方案验收和改进的重要举措,对应用系统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全面的运行评估,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系统高效协调运转。同时,要对各级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各行各业的智慧发展进行评估考核,强化领导的责任意识。建议从今年开始,对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在内的杭州所有的新建筑,把新一代城域网(智慧城域网),特别是物联网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家庭作为一个前提,并纳入考核,为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第三,建立企业化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集成平台。进行企业的“技术、产品、方案”的系统编制。在研究制定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时,请每个相关企业报告一下能够为智慧城市提供的国内领先技术,市有关部门可以把企业提供的领先技术编制起来,组成各种各样的全国领先的系统。以杭州市为试点,63家规模企业的技术先进点可以编制成无数个应用系统。通过排列组合,应用系统中间又可以排出很多子系统,比如智慧医疗系统里就有很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使用视频、网络等不同的技术,有的甚至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编制新的应用技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系统编制好,就可以通过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个大市场、大平台,依托这个市场、平台输出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模式和一流的人才。这样我们这个智慧城市建设系统供应商就可以面向全国提供服务。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组建专门企业,推动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系统集成平台,主要承担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管理等职能。公司可以采取“国有资本全额投资建设+企业服务外包运营+政府与社会利用”的模式,政府确定并提供运营服务外包的资金、激励性政策、社会性利用的收费定价与分成政策、运营服务外包企业的优惠政策等。公司下设若干智慧应用事业部,包括智慧企业、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建筑、智慧楼宇、智慧医疗、智慧政府、智慧旅游等14个智慧应用事业部,分别负责相应领域建设、运营、管理等业务。第四,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一方面要继续增加杭州市工业专项资金的总额,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资金安排结构。设立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参照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每年应至少筹措三到四亿元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要发挥市财政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按照实报实销的原则,增加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建立和支持杭州市智慧技术和智慧产业专项发展,主要包括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生态环保、绿色能源、智能电力、智能物流、智能医疗、地理信息处理、智能政务、智能社区、城市规划、金融投资等领域。专项资金要用于支持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化投资、公共平台、开拓市场等项目,发展资金要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每年根据项目需要,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在有关产业中予以分配。重点产业(工业和信息化专项)发展资金支持的资助项目,市本级企业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各区、县(市)企业由市财政与区、县(市)财政各承担50%;资金支持的奖励项目由市财政全额承担。第五,系统谋划智慧城市相关人才培养引进和住房保障。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人脑+电脑+文化”。建设“智慧城市”,必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工程,尽快集聚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带头人、一大批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人才、一大批一流素质的企业家和资本营运、科技管理服务人才。加大政策引才力度,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建议在杭州原有人才住房保障政策基础上,面向专业技术人才推出人才保障房,合理设定条件,把所需各类专业人才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当务之急,应该尽快实施市委、市政府原先已经公布的人才专项用房计划。将具有本市户籍,智慧城市经济相关领域的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带头人、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人才、一流素质的企业家和资本营运、科技管理服务人才、专业人才逐步纳入人才专项用房体系。因为人才专项用房的性质是限价房,而限价房是国务院及有关中央部委明确可以由地方实施的住房保障政策。2006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明确限价房为政策性商品住房,不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等一起划为保障性住房范畴,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确定是否建设、建设多少面积等。目前国内不少城市都有按照限价房建设的人才房项目。我们认为,杭州只要有了人才专项用房制度,就一定能吸引并留住大批智慧城市建设的优秀人才。同时,要适应当今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有益经验,拓宽工作渠道和手段,扩大工作覆盖面,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要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要认真落实技术、管理等参与分配的政策,建立股权期权激励机制,逐步实现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使杭州成为人才创业有舞台、发展有途径和贡献有激励的“求知创业天堂”。第六,筹备建立中国(杭州)智慧城市研究院和知识中心。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高速计算、高速传输、海量存储、异质异构数据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有赖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整合利用。要在智慧城市系统中采用成熟、先进、可靠及适度超前的现代信息技术,重视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和应用等技术的开发。2012年3月,中国工程开始启动建设科技知识中心,这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智库)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知识中心服务于中国工程院的发展目标,将成为服务工程科技发展的重要阵地,为国家工程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建议借鉴中国工程院和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由市委、市政府批准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联合华数、阿里巴巴等企业,发起成立“中国(杭州)智慧城市研究院”,作为杭州智慧城市智力和研究资源的协调平台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思想库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工作,统筹推进“中国(杭州)智慧城市知识中心”建设,服务于杭州乃至全国600多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杭州智慧城市知识中心有两大任务:一是收集杭州和国内外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每一个系统都是最先进的;二是可以把杭州企业的优秀产品和方案通过这个系统向全国进行推广。建立这样的智慧城市知识中心十分重要,它既能够为各个企业的产品改进、技术进步和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提供帮助,又可以为杭州今后开展相关的情报积累和知识储备奠定基础。第七,加快推行“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吸收借鉴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特别是十大文创产业园区发展的经验,解决智慧城市经济产业园区的用地问题,使园区成为杭州发展智慧城市经济的“孵化器”和主战场。一旦园区建设规划出台,就必须在用地指标和征地拆迁上予以保证。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智慧城市经济园区建设,有利于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问题,有利于用足用活高新开发区的政策,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城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先行区试点方面,建议形成杭州城区层面“1+3”的试点模式,即滨江区和上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其中,高新区(滨江)作为智慧城市的新城区试点和重中之重,结合创建“新一代网络技术与产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突出智慧城市经济的产业特色;上城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老城区试点,依托思科公司中国总部,开展智慧城市应用服务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的全面试点;拱墅区作为物联网进楼宇的试点,依托中国(杭州)智慧产业园和物联网产业园,开展智慧楼宇、智慧园区建设试点;江干区作为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应用服务试点,江干区丁桥镇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方位探索。在有关试点城区、乡镇(街道)建设方面,要坚持两个“三位一体”和两个“两手抓”,科学设计试点项目。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基础先行、招商紧跟,滚动推进、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智慧城市经济园区建设步伐。要按照建设“小特区”的要求,进一步理顺体制,配强班子,充分授权,推行封闭式管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要强化园区特色,做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建设生态型、花园式园区。第八,建设市区(县、市)两级智慧城市创业孵化器。创业孵化器是打造智慧城市经济、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杭州智慧城市孵化器建设上,一要继续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孵化器。结合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十二五”规划,尽快制定出一个进一步扩大孵化器规模、完善孵化器功能的计划,发挥其在全市孵化器建设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孵化器要对小企业提供特殊的优惠待遇,比如免除前两年租金,无偿提供生产、科研用房和电脑,免费在政府网上宣传等,让小企业尽快茁壮成长。二要抓紧建设区、县(市)级孵化器。各区、县(市)都要立足各自实际,盘活存量与增加增量相结合,分别建立一两个孵化器,并与高新开发区孵化器联网,在全市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合作、互补氛围。三要大力鼓励企业创办孵化器。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办专业性强、特色明显的孵化器。四要把有些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发中心办成小型孵化器。第九,发展智慧技术风险投资和交易平台。风险投资是智慧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要尽快出台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运作机制和相关税收、资本兑现等方面的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要推动有限合伙制的运作。加强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及在实践中锻炼的办法,造就一大批风险投资人才,并争取培育出若干个“大师级”的风险投资家。加快设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技术经纪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按照“扩大社会影响、扩大成员单位、扩大活动频率、扩大服务深度、扩大合作成效”的要求,进一步办好创业联合投资协作网。构建多层次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健全市产权交易市场,扩大交易范围,增强交易功能,为股权流动以及企业并购活动提供公正、透明、规范、有效的交易载体;疏通并购、回购等退出渠道,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大公司从事并购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市商业银行和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智慧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的回购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第十,坚持“大公司战略”与“群体战略”并重,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大公司战略”与“群体战略”相结合,着力培育自主创新主体。大企业、大集团是推进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骨干。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基础,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一手抓“大公司战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手抓“群体战略”,倡导“和谐创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培育“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抓大放小”,打造“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则必须坚持“抓大不放小”。大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典型。总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小企业的发展,培养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有了这样一批企业,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

  • 索引序列
  •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经验
  •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
  •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
  •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 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