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发布时间: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中文核心:1、中华皮肤病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科技核心: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全部皮肤科期刊: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皮肤病与性病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实用皮肤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

LiDM,ShangPP,ZhuL&GSdeHRhino-orbital-EurJI2014;12:1-LiDM&TTSFacialulcerationsduetoAcinetobacterbaumannii:ID2014,LiDM&LunLDMucorirregularisinfectionandlethalmidlinegranuloma,M2012;174:429–GeSH,XieJ,XuJ,LiJ,LiDM,ZongLL,ZhengYC,BaiFYPrevalenceofspecificandphylogeneticallycloselyrelatedgenotypesinthepopulationofCandidaalbicansassociatedwithgenitalcandidiasisinCFungalGenetB2012;49(1):86-LiDM,LiRY,deHoogGS,SudhadhamM,WangDLFatalExophialainfectionsinChina,Mycoses,2011;54(4):e136-WuSX,GuoNR,LiXF,LiaoWQ,ChenM,ZhangQQ,LiCY,LiRY,BulmerGS,LiDM,XiLY,LuS,LiuB,ZhengYC,RanYP,KuanYZHumanpathogenicfungiinChina--emergingtrendsfromongoingnationalsurveyfor1986,1996,M2011;171(6):387-LiDM,ChenXRAnewsuperficialfungalinfectioncausedbyCJAmAcadD2010;63(4):725-ZhangH,RanY,LiD,LiuY,XiangY,ZhangR,DaiYClavisporalusitaniaeandCM2010;169(5):373-LiDM&deHoogGSCerebralphaeohyphomycosis—acureatwhatlengths?LancetInfectD2009;9:376-LiDM,LiRY,deHoogGS,WangDLExophialaasiatica,anewspeciesfromafatalcaseinCMedM2009;47,1:101-LiDM,ChenXR,ZhouJS,XuZB,NawaY,DekumyoyPShortreport:caseofgnathostomiasisinBeijing,CAmJTropMedH2009;80(2):185-LiDM,deHoogGS,SaunteDML&ChenXRC,StudMycol,2008;61:131–LiJ,FanSR,LiuXP,LiDM,NieZH,LiF,LinH,HuangWM,ZongLL,JinJG,LeiH,BaiFYBiasedgenotypedistributionsofCandidaalbicansstrainsassociatedwithvulvovaginalcandidosisandcandidalbalanoposthitisinCClinInfectD2008;47(9):1119-LiDM,XiuDR,LiRY,SamsonRA,deHoogGS,WangDLAClinT2008;22(4):508-LiDM,LunLD,ChenXRNecrotisingfasciitiswithELancetInfectD2006;6(7):LiD,LiR,WangD,MaSInvitroactivitiesoffiveantifungalagentsagainstpathogenicEChinMedJ(Engl)1999;112(6):484-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王文婧,姚一建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J]菌物学报,2014,03:601-黄芩,李东明,孙婷婷,尚盼盼,葛杰,付又刚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2):99-李东明,黄芩皮肤细菌感染及其诊疗对策[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3):221-蒋丽潇,黄芩,尚盼盼,孙婷婷,李东明30株临床分离红酵母的药敏试验研究及文献回顾[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6):342-李东明,董绍辉,黄芩,蒋丽潇,卢险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剥脱性皮炎并类白血病反应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936-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及其诊疗对策[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5):257-尚盼盼,冯小菊,李东明聚多曲霉引起甲真菌病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5):301-吴婧,李东明,GSdeHoog,姚一建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05):305-房高丽,张秋航,朱丽,李东明暗色真菌致侵袭性鼻窦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304(20):916-李东明,蒋丽潇皮肤细菌感染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3):218-李东明,房高丽,王丽,马芙蓉鼻-眼眶-脑真菌感染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0):712-李东明,姚宏伟,侯纯升,张同琳疑难病例析评第172例腹腔积脓-肺粟粒状阴影-脑膜刺激征[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6):427-李东明,伦立德,尤艳明,陈学荣Fournier坏疽3例及治疗转归[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1):54-李东明,周劲松,李连翠,陈学荣急性阴囊溃疡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1):722-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及其诊疗对策[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9):599-李东明,修典荣,李若瑜,陈学荣,王端礼我国首例肌曲霉病及其试验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193-195,李东明,陈学荣饲养遗弃猫致泛发性体癣1例报告[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220-李东明,朱学骏警惕“食肉细菌”感染[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092-李东明,冯小菊鸡禽小孢子菌致泛发性体癣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3):156-伦立德,李东明,张波,周平疑难病例析评——第125例闭经-胸腔积液-肺肾梗死-皮肤结节[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58-李东明泳衣传染尖锐湿疣及真菌性阴道炎1例[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0S):89-伦立德,张波,李东明,黄志芳,刘东,高卓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肺损害[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3):167-168,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喆,马圣清,王端礼甄氏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2):167-李若瑜,李东明,余进,刘伟,冀朝辉,王端礼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536-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合并中毒性休克3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556-李东明,徐敏丽,陈学荣泻痢停与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3):180-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王端礼棘状外瓶霉核糖体基因的初步研究[J]菌物研究,2004,2(1):19-李东明,陈庆江,陈学荣,周劲松,许炽熛,NawaYParonD,李世荫疑难病例析评第46例发热-匐行疹-上臂水肿性疼痛性红斑块[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84-李东明,陈学荣,刘惠焕,王云,李世荫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96-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皮炎外瓶霉分子鉴定的初步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5):249-赵艳霞,李东明,王云,陈学荣胰激肽原酶致重症多形红斑药疹[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1):44-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陈学荣,马圣清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1):62-刘慧焕,陈学荣,李东明,王云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误诊为药疹[J]临床误诊误治,2003,16(3):234-李若瑜,李东明,等真菌与真菌病研究近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559-李东明,孔繁荣,等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3):266-李东明,张秋玲,陈学荣,周劲松,张娟,葛堪忆,王双元,李林峰坏死性筋膜炎合并多器官衰竭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88-陈学荣,李东明,王云,刘慧瑛银屑敌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333-李东明,尤艳明,刘惠焕,陈学荣第7例—发热6天,出疹5天[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341-孙志坚,李东明,李若瑜,万哲,王晓红,王端礼微量法检测致病性外瓶霉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1):9-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马圣清甄氏外瓶霉的PCR-RFLP分型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308-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PCR-RFLP分类[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1):10-李东明外瓶霉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23(5):24-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5):313-蒋丽潇,肖秀美,孙婷婷,尚盼盼,李东明非典型皮肤细菌感染病原细菌多样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病例系列及文献综述研究[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77-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感染14个目29个属真菌多样性及与国外文献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558-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真菌病病原真菌多样性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中国菌物学会:,2012:李东明,尚盼盼,李若瑜,田欣,姚宏伟,修典荣,徐敏丽,GSdeH少见及严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A]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孔繁荣,马圣清丛梗孢外瓶霉的基因与表型对比分析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菌物学会:,2003:361-362-363-364-365-366-367-368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赵辨,男,教授1931年4月出生。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顾问;南京中天皮肤病医院名誉院长、特需门诊专家,《临床皮肤科杂志》名誉主编;《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或特约编委。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赵辨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密码:fqdb书名: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作者:赵辨 编出版年份:2010-1页数:2内容简介:《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根据“全、新、精”的编写原则,结构及内容较《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有了较大的删节、修改和补充。一、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皮肤科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亚专业。皮肤科的服务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全书分为六篇,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性传播感染”“皮肤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各作为独立一篇,以体现皮肤科学的进展和发展方向。第一篇皮肤科学基础,概述皮肤科的基础理论,密切与临床的联系,尽量反映当前的研究进展,比《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增加了“皮肤遗传学”“皮肤光生物学”“皮肤药理学”三个新的章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是我国所特有。发扬中医精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皮肤科学,为世界皮肤科学作贡献,这也是我国皮肤科学者努力的方向,故将此作为独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助于“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实现。性传播疾病是皮肤性病学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关于“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已远远超出过去传统“性病”的狭义范围。因此对这类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应从宏观上加以认识和研究。故《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性传播疾病”作为一篇,名为“性传播感染”。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其中仍保留“性传播疾病”一章,但未应用“非淋菌性尿道炎”这一病名。因这一病名作为诊断已不准确,且目前应用较滥。从参考书的科学性要求出发,我们仅局限于“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而对支原体的性传播感染问题,由于目前尚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故将“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此篇中作为一章介绍。另外增加“性传播相关疾病”一章,以区别于传统“性病”的概念。我们这样编排,希望能更新传统的“性病”概念,拓宽对性传播感染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性传播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是近年来我国皮肤科中发展起来的两个亚专业,特别是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更是迅速,已是当今皮肤科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各自作为一篇,对其发展方向、基本理论、临床应用、技术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简明的介绍。二、第三篇“皮肤病临床”是《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的核心部分。这次修改中除在内容上要体现近年来的一些新知识、新经验外,还增补了一些遗漏的病种或新病种、新病症。在章节的分类上,我们继续采取病因及病症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即原则上根据病因归类分章,对许多病因还不明确的疾病,我们又根据皮肤科学重视形态学的特点,采取了按皮肤病特殊病症或疾病发生的特殊部位及组织结构(如黏膜、皮肤附属器等)归类。有些疾病虽可归入某一病因的章节,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归入相应的章节中。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

好像不是哦,官网上也没有表明,建议在目录里查一查,还有中医学,临床医学进展是核心,你也可以都了解一下

赵辨,男,教授1931年4月出生。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顾问;南京中天皮肤病医院名誉院长、特需门诊专家,《临床皮肤科杂志》名誉主编;《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或特约编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1、基本情况李凡,男,回族,甘肃天水人,1964年4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8年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7年参加工作,现任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新疆医科大学皮肤性病专业教授。2、政治思想任职以来,能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院、科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科室,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团结同志,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热情对待每一位患者,廉洁行医,受到领导和同事好评,受到患者一致称赞。2000年被授予中心医院“十佳医生”,被选为“克拉玛依区人大代表”、“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主要专业技术成就、贡献及荣誉从1987年在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工作至今,20年的临床工作中,以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紧密联系病种特点,积极引进、消化、推广新技术、新项目20多项。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持、参加、操作的科研项目,8项获院科技进步奖,3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及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1)率先在新疆地区开展了皮肤外科工作:从1992年开始,在学习了解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新疆地区率先将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的疾病,通过外科手术予以治疗,极大的提高了治愈率,解除了患者疾苦。在疆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几十年来一直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新疆皮肤病年会首次易地于2005年在克拉玛依市召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而被选为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外科组全国委员、新疆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在全国医师年会中是新疆地区唯一优秀中青年医师提名奖获得者。(2)科室首先在全国发现新型疾病:自1990年至1997年和前任主任一起在临床工作中,陆续发现一些未见过的皮肤疾病病种,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新疆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深入小拐、乌尔禾一带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且上报新疆地方病研究所及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进行协作研究,最终通过英国热带病研究所鉴定,发现为一种新型皮肤利什曼病亚型。并采取了有效治疗措施,杜绝病情蔓延,改写了教科书所讲的新疆地区无皮肤利什曼病的论断,填补了皮肤科教科上的一项空白。(3)对国际上公认的难治性皮肤病——硬皮病治疗取得成功:硬皮病是面部或全身皮肤硬化的皮肤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健康,目前在国际、国内无有效药物治疗,李凡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新疆特有的野生植物槌果藤进行研究,亲自在炎热的戈壁沙漠采摘槌果藤,亲自加工,进行动物实验,在取得动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委托新疆药物研究所进行药理学、药代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历时4年,开发出治疗硬皮病的新药——槌果藤软膏,获得自治区药监局颁发的药品应用许可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临床疗效显著,受到同行赞誉,全国各地患者纷纷来电、来人求购药物。(4)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积极发展建设科室:使原有医护人员7人,仅有门诊诊疗室一间的皮肤科发展成为拥有医护人员20名,床位20张,下设专科门诊、理化治疗中心、激光光子治疗部、皮肤外科、皮肤内科、皮肤专科实验室,成为拥有数百万医疗设备的综合性皮肤专科,诊疗技术经跟国内外水平,皮肤内科皮肤外科协同发展,中西医结合相辅相成,能够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形成了医疗科研平衡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在疆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5)1997年被评为“市局拔尖人才及学科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2000年至今被评为中心医院医学专家;2005年被聘为新疆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009年被聘为新疆医科大学皮肤性病专业教授;代表性论文、著作(1)YAG和CO2激光治疗跖疣183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年第7期,合著第一;(2)高压注射泼尼松龙治疗瘢痕疙瘩,东南亚皮肤美容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交流、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年第26期,合著第一;(3)维吾尔药槌果藤治疗硬皮病6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年第2期,合著第一;(4)应用槌果藤提取物治疗瘢痕疙瘩,中国美容医学,2004年第10期,合著第一;(5)用皮肤外科手术治愈皮肤假性T细胞性淋巴瘤,中国美容医学,2004年第12期,合著第一;(6)迪银片配合槌果藤草药治疗银屑病,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2004年第3期,合著第一;(7)槌果藤在难治性皮肤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中华新医学,2005年第2期,合著第一;(8)医院内163株深部真菌感染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第4期,合著第二;(9)维吾尔药槌果藤治疗银屑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皮肤病与性别,2005年第27期,合著第一;(10)皮肤磨削术治疗皮肤淀粉样变30例,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第6期,合著第一;(11)先天性厚甲症两家系六例,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年第6期,合著第二;(12)槌果藤提取物治疗硬皮病的实验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年第7期,合著第二;(13)槌果藤提取物治疗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第3期,合著第二;(14)不同阶段槌果藤提取物治疗硬皮病实验性研究,新疆医学,2008年第5期,合著第一;(15)槌果藤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第8期,合著第一;(16)超声聚焦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观察,中华物理与康复杂志,2009年第8期,合著第一;重要奖项情况:(1)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克拉玛依市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排名第二;(2)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排名第二;(3)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排名第二;(4)维吾尔草药槌果藤治疗硬皮病临床分析,克拉玛依市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排名第一;(5)治疗硬皮病、银屑病的新药槌果藤的开发与研究,克拉玛依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排名第一;

1 来稿的初审时间一般为15天。若初审通过,编辑部会将稿件送由资深专家进一步审理。若稿件被录用,编辑部会寄发录用通知,告之所需稿件处理费的金额(对各级各类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编辑部会酌情全部或部分减免用),并寄送有关著作权转让协议书。该稿件的所有署名者均需在协议书上亲笔签名以示同意该文在该刊上发表,并将签名后的协议书及时交寄编辑部,同时还应按通知上标示的金额交纳处理费。编辑部收到处理费后则安排该稿件进入下一步编辑流程。如稿件需要修改,编辑部会寄发退修通知,作者应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内,按照退修意见对该稿进行修改,并将修改稿、编辑部的退修意见和作者对退修意见的逐条答复(无论同意与否) 一并寄回编辑部。未在规定时间内修回的稿件,将作为新来稿处理。若稿件未被录用,编辑部会尽快通知作者。一般情况下,稿件不予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若投稿3个月后,仍未收到本编辑部的任何通知,作者可另投它刊。对隐瞒真相、一稿两投的作者,一经发现,将不再采用其来稿。2 稿件被录用后,一般不再增减或改变作者署名,如有特殊情况,须附第一作者单位的介绍信并说明原因。3 确定稿件的刊发日期后,编辑部会将经过编辑加工的稿件寄给作者再次修改、完善,请作者务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编辑加工稿、打印好的修改稿和电子文本及对编辑部提出的有关问题的具体答复一并寄交编辑部。未在规定时期内修回的稿件,一律作为新来稿处理。4 刊物正式出版后即付稿酬并赠刊1册。该刊已加入多家数据库和网络,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已包含在稿酬中。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这些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该刊将作适当处理。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赵辨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密码:fqdb书名: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作者:赵辨 编出版年份:2010-1页数:2内容简介:《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根据“全、新、精”的编写原则,结构及内容较《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有了较大的删节、修改和补充。一、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皮肤科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亚专业。皮肤科的服务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全书分为六篇,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性传播感染”“皮肤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各作为独立一篇,以体现皮肤科学的进展和发展方向。第一篇皮肤科学基础,概述皮肤科的基础理论,密切与临床的联系,尽量反映当前的研究进展,比《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增加了“皮肤遗传学”“皮肤光生物学”“皮肤药理学”三个新的章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是我国所特有。发扬中医精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皮肤科学,为世界皮肤科学作贡献,这也是我国皮肤科学者努力的方向,故将此作为独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助于“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实现。性传播疾病是皮肤性病学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关于“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已远远超出过去传统“性病”的狭义范围。因此对这类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应从宏观上加以认识和研究。故《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性传播疾病”作为一篇,名为“性传播感染”。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其中仍保留“性传播疾病”一章,但未应用“非淋菌性尿道炎”这一病名。因这一病名作为诊断已不准确,且目前应用较滥。从参考书的科学性要求出发,我们仅局限于“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而对支原体的性传播感染问题,由于目前尚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故将“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此篇中作为一章介绍。另外增加“性传播相关疾病”一章,以区别于传统“性病”的概念。我们这样编排,希望能更新传统的“性病”概念,拓宽对性传播感染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性传播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是近年来我国皮肤科中发展起来的两个亚专业,特别是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更是迅速,已是当今皮肤科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各自作为一篇,对其发展方向、基本理论、临床应用、技术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简明的介绍。二、第三篇“皮肤病临床”是《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的核心部分。这次修改中除在内容上要体现近年来的一些新知识、新经验外,还增补了一些遗漏的病种或新病种、新病症。在章节的分类上,我们继续采取病因及病症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即原则上根据病因归类分章,对许多病因还不明确的疾病,我们又根据皮肤科学重视形态学的特点,采取了按皮肤病特殊病症或疾病发生的特殊部位及组织结构(如黏膜、皮肤附属器等)归类。有些疾病虽可归入某一病因的章节,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归入相应的章节中。

李明,1956年3月出生,青岛市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历任皮肤科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此间师从秦士德教授完成硕士生学习。1988年,首次报告了海洋刺胞动物引起的沙蛰皮炎和佳美羽螅皮炎。1989年春至1991年冬,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师从著名结缔组织病专家施守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博士毕业后到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1997-1998年,到美国圣地亚哥Scripps研究所TanEM领导的自身免疫病中心做访问学者。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包括两项关于结缔组织病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指导过10多名硕士生,8名博士生。2006年,担任第二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从事皮肤科工作二十余年,一直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皮肤科从事医、教、研工作。临床基本功扎实,尤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和荨麻疹、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参加过《杨国亮皮肤病学》、《皮肤病学》教材、《临床免疫学》、《免疫皮肤病学基础与临床》中结缔组织病章节以及《国家处方集》中皮炎湿疹用药章节的编写。同时担任《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8个皮肤科杂志的编委。尚兼任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执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和免疫性皮肤病学组组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孙建方,1957年2月出生,青岛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皮肤病理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副会长、皮肤病理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常委、委员,皮肤病理学组组长、副组长;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国家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皮肤病理学会主任委员;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首席医学专家。《中华皮肤科杂志》副总编;《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病性病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病杂志》等9本专业杂志的编委。孙建方,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皮肤病学专业有宽广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基本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少见和疑难皮肤病的诊治,同时对皮肤组织病理诊断有很深的造诣,曾在国际首报皮肤病4种。曾负责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20余项科研基金课题,对皮肤黑素瘤、淋巴瘤、尖锐湿疣、银屑病等疾病的病因学及实验诊断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220篇,主编或主译专业图书4部,参与过21部专业图书的编写。获奖5项。培养博士生27名,为全国培养皮肤病及皮肤病理进修医师数百名。多次获得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省委副主委。

能不能电子邮箱投稿吗

  • 索引序列
  •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