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发布时间: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刊名《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淮南工业学院主办的以刊登理工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为主的自然科学类期刊。1981年创刊,名为《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7年4月淮南矿业学院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本刊于1999年3月改名为《淮南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4—1167/T;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0932)。该期刊旨在总结、交流本院教学、科研成果,加强与兄弟院校及有关设计、研究、煤炭生产建设等单位的学术经验交流,为不断提高我院教学、科研水平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专业技术应用、医学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本刊是《矿业文摘》、《全国报刊文摘》常用中文期刊源刊,是中国科技文献统计源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在1992—1996年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1989年获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二等奖;1992年获CUJA综合数据质量二等奖;1995年获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三等奖;1995年、1998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首届《CAJ—CD》执行优秀奖。 基础理论研究专业技术应用科学实验报告科研成果报告 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04)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04)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05) 第一届:淮南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名单主 编:柴登榜副主编:冯震海 赵在田 罗友椿委 员:田家裕 孙文若 蔡善明 王聚超 陈资平 周治安 刘峥 程乃栋 张恩广 龚幼民 邱尚周 胡学文第二届:淮南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名单主 编:柴登榜副主编:白铭声 罗友椿委 员:于震江 王戊辰 王聚超 孙文若 田家裕 刘 峥刘蔼萍 张恩广 陈资平 周治安 胡企强 胡学文 龚幼民 程乃栋 蔡善明第三届:淮南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名单主 编:白铭声副主编:李贤国 罗友椿委 员:于震江 王聚超 冯震海 孙文若 刘峥 刘蔼萍朱效嘉 吴中立 李茂萱 张恩广 陈资平 周治安 周绩贤 胡企强 龚幼民 程乃栋 蔡善明 期刊名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名题写: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期刊汉语拼音:   HUAINAN GONGYE XUEYUAN XUEBAO期刊外文名:   JOURNAL OF HUAI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刊 期:   季刊创办日期:   1981主办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主 编:   程 桦责任编辑:   何学华编辑部副主任:   梁 星编辑部通信地址: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邮政编码:   232001国内统一刊号:   CN 34-1167/T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1-0932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国内总发行:   全国各地邮电局(所)国外总发行: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北京782信箱)国内定价:   全年20元,每期00元 法律研究经济管理教育理论教学研究 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一等奖(02-03)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04)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洞山邮政编码:232001

不属于核心期刊,是省级期刊,很多学报不属于核心。安徽理工大学学报:国际刊号:1672-1101国内刊号:34-1217/C创刊时间:1999发行周期:季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160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不是核心。

不属于核心期刊,是省级期刊,很多学报不属于核心。安徽理工大学学报:国际刊号:1672-1101国内刊号:34-1217/C创刊时间:1999发行周期:季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160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中未被收录,因此不能认定为核心期刊。

安徽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本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原始研究论文为主,反映我校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本刊十分重视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自1989年以来,在历次全国自然科学学报评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学报评奖、安徽省科技期刊评奖中均获一、二等奖。各种量化指标亦呈逐期上升趋势。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主编:ISSN:1000-1492 CN:34-1065/R 地址: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发表其它同级别同类型期刊,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  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

安徽工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从学校机构---出版社---如下得到

学术类的杂志就是这样

我是工大的,但是我确实不知道这个东西······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 电话:0551-2901524学校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传真:0551-2904517邮政编码:230009 电子邮件:zhxy1523@一、地质类专业设置(1)地矿学科(工学)本科专业设置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2)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3)地学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工程。(4)地学类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5)地学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及其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6)工程硕士领域专业设置地质工程、环境工程。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本院共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中级及以下人员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在读博士8人,占教师总数的49%。具硕士学位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29%。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朱光教授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在职的岳书仓、朱光、宋传中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本院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颇深、研究成果突出的专家教授。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按学校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外,还注意选拔、培养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与各项科研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和成果交流。三、人才培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合肥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1950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的地质科、采矿科是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1954年成立的合肥矿业学院内就设有地质系,是当时学校的主干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专门技术人才,享誉海内外。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5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生145人,博士生23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四、办学优势和特色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形成了本院学科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点国策之一,后备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本院目前的本科专业包括地质、地理和环境三个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成为本院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交叉的纽带,已经把资源、环境及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并将孵化出新的边缘学科和国家建设急需的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结构合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宽基础,重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重视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建设教学基地,把严格教学制度、完善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管理贯穿学院教学活动的始终。学院尤其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实行试讲和听课制度,开展年轻教师的讲课比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讲课艺术;积极开展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了数字化、开放型的巢湖地学实习基地,该基地为全国30余所高校的地质类、地理类、土建类、旅游类、环境类等专业的教学实习提供了教学条件,实行资源共享。巢湖地学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五、学科建设安徽省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六、实验室建设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一直按照以科研为主,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办学模式发展。学校实验中心管理的大型实验仪器和设备,实行全校各学科资源共享;学院中心实验室拥有多种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并以每年200万元的速度连续增长。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实验环境,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九五”以来,本院共承担科研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另有博士点基金,大量省、部级科技攻关和教学研究项目。目前纵向科研总经费达260万元,横向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将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目前在研的主要国家级课题有:1)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低温成矿流体系统的成矿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基岩裂隙介质地下水运动与溶质运移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秦岭北缘的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河流水质虚拟调控——以淮河安徽段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黄土高原风尘来源、沉积和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巢湖输入型非点源污染的源解析及控制机制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8)新疆吉木乃地区二叠纪火山侵入岩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大别造山带北缘中新生代沉积学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10)淮南八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礁体的形成(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八、国际交流与合作本院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长期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多次选派教师前往学习、考察。在国外做出卓越成就的本院毕业生也一直关注着学院的发展,他们长期的关注,对教学和科研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物本校拥有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与国内外其他出版社和重要期刊一样,为本院部分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展示平台。2000年来,本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仅2003年学院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75篇,人均8篇,被SCI、EI、ISTP收录15篇,人均37篇。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撰稿:孙世群、朱光)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截止到2014年5月,学校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计艺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中心4个: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1个:皖江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纺织面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省级实验室,安徽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省级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达500余篇。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获各类奖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400余项。 馆藏资源截止到2013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万册,纸质期刊1300余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170万册。 学术期刊《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安徽工程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创刊于1986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工程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为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兼顾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期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4-1318/N),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员工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 )、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收录。同时,继续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华艺公司CEPS数据库续签了收录协议。

我妈以前是学报编辑部的,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 索引序列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 安徽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安徽工学院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