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四川师范大学文科学报主编

四川师范大学文科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四川师范大学文科学报主编

论文类冷静自知:专家的生存智慧,教育研究,6面向现实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建设,教育研究, 1教学制度建设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 7☆教师生活重塑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 2002 . 9试论教学理论应用,教育研究, 2000 . 10☆也谈现代教学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教育研究, 1998 . 12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访谈,教育研究, 1994 . 9个人主义教学及其批判,课程·教材·教法,2007.8我国课程改革研究 20 年:反思与前瞻,课程· 教材 ·教法, 2002 . 1教学理论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分析,课程 · 教材 · 教法, 1995 . 7教学理论的性质与结构考察,课程· 教材 ·教法, 1994 . 3教学乃“为己之学”——教学行为的道德评判,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教学技术化及其批判,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 2教学模式研究:问题与趋势,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 12教学本质追问的困惑与质疑——兼论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 11我国教学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 8论教学理论的可行性及其条件,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8 . 6简析教学理论的特点与功能,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7 . 5☆教学理论建设的中国特色释义,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7 . 2试论教学理论研究的思维变革,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 . 4走向教学生活的教学论,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1 . 1教学论学科建设问题探讨——西北师大教学论博士学术论坛,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 1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7 . 2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及其面临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 1998 . 3教育的变迁与改革—杜威教育理论在现代美国学校中的地位,比较教育研究, 1995 . 1英国多元文化教育述评,外国教育研究, 2004 . 10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述评,外国教育研究, 2004 . 3英国的课程政策与教学文化,外国教育研究, 1999 . 5澳大利亚新教育社会学评述,外国教育研究, 1998 . 1国外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向,外国教育研究, 1996 . 2☆教学理论建设的时代澄明,西北师大学报,2007.3☆教学文化研究引论,天津教科院学报,2007.4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国化的方法论考察,当代教育科学2007.3-4.☆课程改革三问,教育学报,2007.3☆寻找失落的知识分子精神,教师教育研究,2007.2☆试论教学论范畴体系的建设,教育科学,1994.2困惑与反思:当前教学论研究三问,教育科学,2006.6☆ “非理论教学实践”及其批判,教育科学, 1995 . 3教学制度建设的理性与伦理规约,西北师大学报.2☆课程与教学论视野中的教育范式比较,西北师大学报, 2005 . 5西方教师教育模式评析——简谈教学原则的理解,西北师大学报, 2003 . 5论教学观念的改造,西北师大学报, 2002 . 2☆我国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走向分析,西北师大学报, 2001 . 4论教学智慧及其养成,西北师大学报, 2001 . 1全球性问题与 21 世纪国际教育,西北师大学报, 2000 . 4拓展新思维 发展教学论,西北师大学报, 2000 . 1☆论教学交往研究及其价值导向,西北师大学报, 1999 . 6教学论观念辨析,西北师大学报, 1999 . 1☆现代教学论阐释,西北师大学报, 1998 . 1☆我国教学论方法的反思与前瞻,西北师大学报, 1997 . 1☆教学理论研究中的现实与历史,西北师大学报, 1996 . 2教学方法阐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 6☆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之透视,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97 . 4教学理论的科学性评判,上海教育科研, 1997 . 2☆教学理论的可行性条件初探,江西教育科研, 1992 . 3教学论阐释与理解,宁夏大学学报, 2001 . 1☆教学论的哲学人类学分析,宁夏大学学报, 2000 . 1☆论教学论概念及其重整,宁夏大学学报, 1998 . 3☆教学论体系的逻辑表述,宁夏大学学报, 1997 . 2☆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实证主义与个体主义及其方法论批判,北方论丛, 2000 . 1关于课程与教学论功能的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4 . 5教学艺术研究沉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0 . 11试论我国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更新及其原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9 . 11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历史考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0 . 3☆教学模式研究:何去何从,克山师专学报, 2000 . 2视角互补是教学论研究的现实需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1 . 4认知理论与教学实践,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9 . 3西方现代教学理论应用的方法论考察,河西学院学报, 2002 . 2☆教学艺术研究方法论检讨,教育评论, 2000 . 3☆论教学理论的批判,教育评论, 1999 . 2☆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学科教育, 2002 . 2☆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研究的困惑与质疑,教育学报, 2005 . 3试论教学理论科学性的评判依据及其原则,江西教育科研, 1997 . 2教学案例研究刍议,教育导刊,2006 .10简论教学理论运用,教育导刊, 1998 . 4☆影响作业有效性的条件分析,教育导刊, 1996 . 11简论教学模式的运用,教育导刊, 1996 . 5从活动理论看教学论建设,上海教育科研, 2001 . 12我国教学论建设的问题与进展,上海教育科研, 1998 . 3☆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实证与规范分析,上海教育科研, 1995 . 7☆课程改革中的专家伦理职责:自识与反思,教育科学研究,2006.8,人大中小学教育2006.1荡涤知性迷雾 重释教学方法,教育科学研究, 2005 . 12追寻教学意义 重塑教学生活,教育科学研究, 2004 . 12理解教师:教学市场化质疑,教育科学研究, 2002 . 2思想不是现实的力量,当代教育科学,2006.16知识:作为课程资源和影响课程的因素,当代教育科学, 2005 . 10社会:作为课程资源和影响课程的因素,当代教育科学, 2004 . 24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和影响课程的因素,当代教育科学,2006.6教学理论应用辨正,当代教育科学, 2004 . 17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嬗变与反思,当代教育科学, 2004 . 7论教学理论反思及其意义,当代教育科学, 2003 . 7☆课程本质研究及其方法论思考,当代教育科学, 2003 . 11走向哲学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当代教育论坛, 2004 . 11教学理论应用模式析要,教师之友, 2005 . 4东乡族自治县地方课程目标初探,民族教育研究, 2001 . 4从文化的普同性与多样性看民族高师课程改革,民族教育研究, 1997 . 1国外思维教学概观,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8 . 2美国课程研究的新方向,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6 . 1面向 21 世纪的跨学科学校,外国中小学教育, 1995 . 6教学经验理论化条件分析,江苏教育研究, 1999 . 3时代精神与当代教学理论建构,江苏教育研究, 1998 . 5漫谈作业布置,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6 . 4试论有效教学交往及其意义,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1 . 2教学论的本性与追求,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教学文化:一种体验教学总体问题的方式,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发展中的中国教学论:问题与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3期;教学个性的遮蔽与澄明,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1期;教学制度建设的理性与伦理规约,西北师大学报.2008,2教学个性的缺失与培育,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0期;我国教师专业化:历程、问题与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4期;教育学研究:意义与觉醒,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第5期;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教育学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关于山东师大教育学专业改革的调查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8.3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3教师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1期;基于现实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论,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第1期;注:标有☆者为人大《教育学》、《中小学教育》、《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复印、摘录。著作类1 .专著:教学论导论,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12 .专著: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03 .主编:教学论研究丛书(共十部),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4 .主编:课程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5 .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6 .副主编:课堂教学原理与策略,宁夏教育出版社, 19967 .参编:中国课程变革研究(求索丛书之一),陕西教育出版社, 19948 .参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参编: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合著:课程与教学论问题的时代澄明,山东教育出版社,主编:教育理论专题研究丛书(共十部),山东教育出版社,主编:现代教学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研究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主编: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参编: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四川师范大学文科学报、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等。四川师范大学文科学报:四川师范大学文科学报是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以发表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学术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长春师范大学学报:《长春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82年,月刊,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一、科研成果目录(一)著作1、《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57万字。2、《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5万字。3、《长沙的近代化启动》(独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万字。4、《企业先驱——范旭东传》(独著),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5、《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122万字。6、《中国审计史》第二卷(合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7、《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8、《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二)主要论文1、《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2、《从“深闭固拒”到“依法力争”———晚清山东矿权交涉的两个片段》,《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3、《北洋时期公司制度建设的外在制约因素》,《民国档案》2008年第3期。4、《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监察人制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5、《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研究》,载张忠民等主编《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版。6、《中国国民党早期财政状况管窥:以孙中山为中心的考察》,载台北国父纪念馆编《中山思想、多元文化与公民社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父纪念馆2008年12月版。7、《1912—1913年轮船招商局改组风潮的结构分析》,载虞和平等主编《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8、《北洋时期募股旧事》,《国企》2007年第11期。9、《晚清公司制度建设检讨》,《国企》2007年第9期。10、《昭信股票:一次失败的公债发行》,《国企》2007年第8期。11、《民初国民党上层拉人入党现象考论》,《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12、《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13、《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制度研究》,《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14、《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探析》,载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5、《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等编《晚清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16、《中国国民党早期的政治输入与政治理念表达(上)》,《民国研究》第12辑,2007年12月出版。17、《北洋政府时期股份公司的股票制度综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18、《北洋政府时期官商合办公司制度探析》,《民国研究》2006年第9辑。19、《晚清昭信股票发行过程论略》,《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制度述论》,《民国档案》2006年第3期。21、《中国近代合伙股份产权变更方式管窥》,载刘兰兮主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2、《武昌起义后同盟会的组织发展》,《民国研究》第8辑,2005年8月版。23、《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总论》,《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24、《范旭东与“永久黄”集团的企业文化》,《盐文化论丛》2005年第1辑。25、《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26、《同盟会内部的政治与权势争夺》,《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27、《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考析》,《民国档案》2004年第3期。28、《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改组的政治学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29、《民国初年国民党的基层组织管窥》,《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30、《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再论“官利”制度》,《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31、《晚清中外合办矿务的“四川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32、《论晚清矿章关于办矿洋商的规定及其效果》,《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4 期。33、《中国同盟会研究综述》,《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34、《袁世凯与晚清直隶矿权交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5、《洋务民用企业“仿西国公司之例”缘起简论》,《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36、《〈中外旧约章汇编〉求疵一则》,《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37、《开埠与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城市史研究》第19~20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版。38、《洋务民用企业的公司性刍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39、《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股市风潮对洋务民用企业的影响》,《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40、《1882年的上海股票市场》,《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41、《湖南时务学堂学生人数考》,《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42、《湖南变法维新思潮新论》,《船山学刊》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43、《“尽一分努力,保一分利权”——河南官员与晚清福公司办矿交涉》,《中州学刊》2000年第1期。44、《从巴县档案看传统合伙制的特征》,《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45、《晚清官方对洋股的认识与利用》,《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46、《清末新政时期长沙发展经济热潮的几个特征》,《城市史研究》第17~18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47、《民国初年公司法规对公司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48、《湖南矿务总公司与晚清中外交涉》,《求索》1999年第5期。49、《甲午战争前长沙绅民心态特征研究》(第二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年第3 期。50、《近代之前长沙与湘潭的商务差距及其形成原因》,《天府新论》1998年第4期。51、《晚清印花税创办源流考》,《湖湘论坛》1998年第1期。52、《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史:史学领域的一块处女地》,《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1期论点摘要。53、《论晚清的中外合资公司》,《天府新论》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4期全文转载。54、《论甲午战后国人公司意识的觉醒》,《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2期。55、《近代中国的两合公司与股份两合公司》,《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56、《论中国近代的官利制度》,《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3期。57、《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安徽史学》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58、《论晚清的“官督商办”公司机制》,《长白论丛》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59、《晚清国人公司意识的演进》,《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60、《制约清末公司制度的非经济因素》,《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61、《张謇与中国近代公司制度》(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62、《论清末的公司法》,《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7期论点摘要。63、《曾国藩与中国近代科技人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64、《试析民族资本家人才思想的共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4年第7期全文转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什么时候可以稿件加急,可询问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你若喜欢,便是晴天。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1)Hamlet and His Delay《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之谜解》,(英文博士论文选刊),见《中国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硕士、博士论文文库》,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Poems of Mao Zedong《毛泽东诗词译注》(英文版)(英文注释并英译全部诗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The Book of Tao and Teh《老子英译》(英文版译著)(并撰有英汉语长篇论文),香港,199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Studies in Shakespeare《莎士比亚研究》(英文专著,),香港,1993;5) 150Masterpieces in Yuan Qu-poetry《元散曲150首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6)《英国浪漫派散文精华》,编译,作家出版社,1989年;7)《张爱玲散文精华》(主编),作家出版社,1989年;8)《第三世纪》,人民出版社,1989年,主译;9) 《世界名诗鉴赏词典》(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主编(与马相武合作),作家出版社,1991年;11) 《世界诗歌鉴赏大典》(主编)(上下卷),台湾地球出版社,1992;12) 《东西诗研究合璧论》(专著),香港,1993;13) 《林肯文集》(卷下),(译著),三联书店,1993;14)《辜正坤纯抒情诗选集》,香港,1993年;15) 《马约尔诗选》,(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16) 《未来之路》(比尔·盖茨著),(主译、主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 《英美名诗选》(校内用自编教材),北京大学,1995;18)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教程》(校内用自编教材),北京大学,1995;19)《中国古代名诗三百首》评注,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20)《外国名诗三百首》评论,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21) 《元曲300首英译》,(即出);22)《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辜正坤译,见《莎士比亚全集》卷八,译林出版社,1998年;23)《汉英对照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辜正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汉英对照注释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台湾书林出版社1999年买走版权;24)《英美诗歌鉴赏金库》,辜正坤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25)《比较诗学》,迈纳著,王宇根等译,辜正坤审校,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26)《亨利六世》(上、中、下),覃学岚译,辜正坤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27)《智慧书》,主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28)《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一,译林出版社,1998年;29)《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一,译林出版社,1998年;30)《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无事生非》,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二,译林出版社,1998年;31)《动物宝宝成长记》(法译中)(共6小分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11月。32)《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理论专著,修订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33)《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理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4)《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注译本》,中华书局约稿,(拟于2004年出版)。35)《古希腊文学史》,《莎士比亚概论》,1999年。36)《美国文学精华》(共四册),合译,四川师大出版,1985年;37)《中西文化比较演讲录》,(完稿,即出)。(上述书目中有些书是修订重版书,特注。) 1)《乌鸦与叩门》(比较文学论文)(英文),《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二期;2)《古英语与古汉语句法结构比较》(英文),《四川师大学报》《外国语文专刊》,1986年第1期;3) 《老子思想体系概论》,(英文),见Lao Tzu, New Century Publisher, Hong Kang, 1993;4)《论毛泽东诗词》(英文),见Poems of Mao Zedong, Peking University, 1993;5) 《莎士比亚阴阳论》(英文),见Studies in Shakespeare, Shakepeare & Company, 1993;此文并在洛杉矶召开的第六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中宣读;6) 《莎士比亚管窥》(英文),见《中国莎学年鉴》,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7) 《东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见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ILD PEONY出版社《文化对话与误读》(英文版)一书,1997年版;又见《贸易报》1996年4月号;8)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冒险家们》(英文),见Studies in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 Company, 1993;9) 《Chang Xiuzhen教授〈老子道德经英文翻译诠释书目研究〉序》,《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10)《论前导翻译学》(英文),《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2000年第2期;第30-36页。11)《玄翻译学原理》(I)(Metatranslatology)(英文),《中国翻译》,2002年4期。12)《玄翻译学原理》(II)(Metatranslatology)(英文),《中国翻译》,2002年5期。 13)《荒原与凤凰涅盘》,《四川师大学报》《外国语文》1984年第一期;《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一期;14)《尝试与成功-荒原与凤凰涅盘语言风格略论》(比较文学论文),《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1期;15)《元文学与泛文学-兼论文学批评多向互补太极模式》,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一期;16)《三欲原动力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四期;17)《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国翻译》,1989年第1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1期;《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当代翻译百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译学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8)《万理万教相贯同源互补论》(古文体),《百家》,1989年第一期;19)《中西诗译例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3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20) 《互构语言学与人类的命运》,在全国第四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上宣讲的论文,曾引起强烈反响;21)《西方莎评四四百年》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一,1992年;22) 《十九世纪西方倒莎论》,《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三期;23) 《互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3年第一期;24)《汉语为什么没有演变成为拼音文字》,《汉语学习》,1993年第5期;25) 《十九世纪前西方倒莎论述评》,《国外文学》,1993年第五期;2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名作欣赏》,1993年第五期;27) 《诗书画论》,《巴黎龙报》,1993年9月18日;28) 《汉语与拼音文字》,《巴黎龙报》,1994年4月16日;29)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994年第三期;30) 《三欲论与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之谜解》,在94国际莎士比亚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大会宣讲);31) 《诗与人类世界的命运》,人民日报《大地》月刊,1994年2月号;32)《翻译教学法研究》,(与安美华教授合作),《大学英语》,1993年第三期;33)《中国名诗300首》序(古文体),人民日报社主办《大地》月刊,1994年9月号;34) 《互构语言学中的三元结构论》,《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5年第一期;35)《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六期;36)1995年9月28日在国际华人文化研讨会上宣讲论文《语言音义同构论与文化发展之谜》(作为大会论文宣讲),其中提出的崭新的观点汉语音义同构论引起极强烈反响。大会评论人陈公仲教授在大会上发言说此文在国际国内宣告了一个崭新学科的诞生,并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语言文化学术界的重大突破;37) 《东西文化演进七大律》,在国际比较文化研讨会上宣讲的论文,1995年10月;北京大学校刊1996年第733-734连载;38)《互构语言学与三元结构模式》《学术月刊》,1996年第1期;39)《信息高速公路与人类大文化》,《人民日报》1996年5月22日;40)《电脑·信息·文化》,《中国电子报》,1996年5月28日;41)《电脑与哲学》,《市场经营报》,1996年6月;42)《电脑无端,大道不泯》,《软件》杂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 1997年第一期(总第215期);43)《未来之路译名说》,《软件》杂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1997年第二期(总第216期);44) 《翻译理论著作序言3篇》,《中国翻译》,2004年第2期。45)《经典翻译理论命题辩证》,《巴蜀译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46)《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47)《中国人失掉了人格吗?-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读书人报》,1998年第29期;48)《再谈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读书人报》,1998年第30期;49)《互构语言学与经典语言学命题辩证》,《语言研究丛刊》,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编,2004年第1辑。50)《我译智慧书》,《中华读书报》,1998年5月;51))评《走向混沌》,《演艺圈》,1999年第期;52)《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与经典语言学命题新解》,《语言学研究》第二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77页—86页。53) 《高考试题设计理路与中学语文水平测试目的》,《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54)《语言演进律与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理论的批判》,《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55)《译学大辞典》序,《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999,1-2期。56)《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一,1997年10月57)《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二,1997年10月58)《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三,12,1997年10月59)《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四,1997年10月60)《莎士比亚的浪漫传奇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学者谈名著》五,1997年10月61)《网络与中西文化》,见文池编《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力量》,新世界出版社,2000、6。62)《从罗塞蒂的一首诗歌论诗歌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翻译》,2000年第6期。64)《世界诗歌鉴赏五法门》(7万字论文),《世界名诗鉴赏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66)《中西智慧观与中西文化比较》,《博览群书》,67)《翻译理论著作序文四篇》,《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第23-27页。68)《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译注加评论,《中国翻译》,2000年第3期,第71-74页。69)《文学翻译学建构理论略论-〈文学翻译学〉序》,《中国翻译》,2000年6期。70)《欣看译海卷新涛》(为黄新渠教授《翻译的浪花》一书所作序),见光明日报社《博览群书》2002年4期。71)《北京大学研究生翻译课程设置探讨》,《翻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翻译协会出版,2001年。72)《良药与毒药-中西文化比较》,见《知识的绝响-徘徊在空间、时间与创造之间》,沉睡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73)《中西翻译大潮与西化一千年》,见《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灵光》,新世界出版社,1。74)《中西文化比较略论》,见《北大讲座》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75)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召开的外国诗歌翻译座谈会上的发言,《世界文学》76)《难以相融的中西文化》,见《北大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7)《英语学习门径探微》,《外语沙龙》,5;转载《专家学者谈如何学习英语》,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8)为叶子南《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所做序,光明日报《博览群书》,79)《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元-泛比较文学论》,《北京大学学报》,80)《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81)《玄翻译学原理与诗歌翻译标准厘定问题》,第四届全国诗歌翻译研讨会论文,2002年12月21日。82)《自发性家族共产社团考察与中国社会的前途》,北大讲座,即出。83)《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与经典翻译命题辩证》,《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一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84) 《从中西文明差别看中国的崛起及战略思考》,《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7期。85)《对话:学问—翻译—与国际接轨?》,(为叶子南《翻译对话录》一书所做的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86) 《中西文化比较与中国文化战略回应》,《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8期。87) 《中西文化比较背景下的教育战略》,《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9期。88) 《辜正坤教授访谈录》,辜正坤谈,刘昊记录整理,〈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3年第2-3期。89) 《中西文化比较与教育观》,《博览群书》,2003年第8期。90) 《中西翻译大潮与西化问题》,《探索与创新》(全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4月。91)《玄翻译学原理与诗歌翻译标准厘定问题》,第四届全国诗歌翻译研讨会论文(作为大会主题论文宣讲),2002年12月21日于广东中山大学。92) “The Raven” and “Knocking on the Door”,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V4, December 93) 《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11期。94) 《玄翻译学与中国翻译理论建构的前途》,全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大会首位宣讲论文,2003年7月13日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95) 《玄翻译学与中国文化建设问题》(大会宣讲论文),全国首届张谷若先生纪念会暨翻译研讨会,山东烟台,2003年8月13日。96) 《<;汉英双解英语同义词词典>;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97)《从中西文明比较看中国的崛起》,《北大讲座》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8) Shakespeare: Its Impact up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BESETOHATokyo Conference 2003,East Asia through Other Eyes,Tokyo University,2004年3月。99)《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批判与语言学新定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4月。100) 〈语言的必然性〉,〈语言学研究〉第三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101) 《中西文化价值定位与全球文化建构方略》,载《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3年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02) 《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载《北大清华名师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103) 《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与经典语言学命题新解》,《语言学研究》第二辑,2004年2月。104) 翻译主体论与归化异化考辨》,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1期。(上述文章中有个别文章因不同刊物使用情况有别,有重复处,特注。) 105)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芙蓉芳姿情高洁》获奖专集当代书画名家栏目中,'96中国芙蓉杯诗书画印大奖赛编委会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106)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北大人书画作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07)创作水墨荷花作品一幅载《中国艺术家优秀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编,中国致公出版社,1999年;63)创作水墨荷花作品一幅,载《世界华人书画作品精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08)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人民画报及中国画报出版社,2000年11月。109)水墨荷花图二幅,载《全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年12月。110)水墨荷花图一幅载《映日荷花别样红》获奖专集当代中国诗书画印名家作品一栏中(第149页),'96中国芙蓉杯诗书画印大奖赛编委会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8月版114)水墨荷花一幅载于《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珍藏本),(西北卷第25页),香港华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月12月版。

这个的话应该在历史学大会,相对来说,一些历史比较底蕴深厚的,一些城市召开是可以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待遇

辅导员和教师的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辅导员的薪酬发放标准和上课老师不一样,上课老师有课时费,并且资历越老的老师,课时费就越高。

这个期刊复审是主编审,三审是外审,我去年有一个稿子就是三审被毙,但退稿意见又很让人不服气:说没有创新,真是无耻的退稿意见

有宿舍,运气好是单间,如果不好的话就是拼房。至于待遇就不知道了,你问下人事处。还有给你点忠告,我在那里呆了3年,与辅导员接触的比较多,那个工作真心累,有时候半夜三更的起来,如果你是女孩子,要有心理准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其它 四川省自然科学质量一级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主编:赵仕林ISSN:1001-8395CN:51-1295/N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邮政编码:610066

1980年考入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一所县级重点中学任高中历史教师。1988年9月再次考入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历史教育学家吴景贤教授,攻读历史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吴景贤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担任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为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科教学论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吴先生治学严谨,著述颇丰。有幸成为吴景贤先生的关门弟子,并在先生的安排下,在学期间曾到北京访学,亲自聆听了苏寿桐、赵恒烈、于友西、孙恭恂、臧嵘、王宏志、吕达、叶小兵、赵亚夫等名家的授课和教诲,受益匪浅。1991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四川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在四川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从事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文化史、历史教育史、历史实践教学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饭店管理、旅游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负责主持部(省)级科研项目6项,主研部(省)级科研课题9项。主要有:教育部《师范院校文科历史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课程模式研究》(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委托项目《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高中历史新课程师资培训研究》(主持)、四川师大校厅级科研项目《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改革与高师对策》(主持)、四川师大校厅级重大研究项目《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与教师培训研究》(主持)、国家“八五”教科重点课题《农村普通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实验》(主研)、教育部《历史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主研)、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主研)等。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出版、合著学术著作近20部。主要有:《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历史课程教材教法新探》(主编、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历史研究性学习论》(独著、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初中历史)》(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副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世界历史教学案例及点评》(副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合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新编历史教学论》(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走向未来的农村中学教育研究》(合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参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基础教育研究》(参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参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实习教案精选》(下册)(参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历史教学案例及点评》(参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全国优秀历史教学案例选》(参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三版)(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等。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曾在《历史教学》(CSSCI、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历史教学问题》(CSSCI、核心期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CSSCI、核心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学科教育探索》、《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史学的社会功能与历史课程设置》、《试论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的建设》、《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20年回顾与评析》、《高中历史选修模块与教师选课指导》、《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改革述评》、《社会公德意识培育与历史教育三论》、《从选修课的设置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学记〉教与学探微》、《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设置与改革述论》、《民国时期学校历史教育变革研究》、《面向21世纪中学历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新课程与研究型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论教师专业背景下的高师历史教育实习》等,其中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全文转载,或被收录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 (历史学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领衔申报并一举中标的四川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要有:《四川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省级培训初中历史教师培训项目》(2004年)、《四川省民族地区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07年)、《四川省省级骨干初中历史教师、省级农村骨干初中历史教师培训项目》(2008年)、《四川省省级骨干高中历史教师、省级农村骨干高中历史教师培训项目》(2008)、《四川省送教下乡培训农村教师(初中历史)项目》(2008年)。任教四川师范大学期间,所获得的部分荣誉奖项如下:合著的《走向未来的农村中学教育研究》一书,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成果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历史教材教法课程内容的构建与实践》获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荣获“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先进个人”、四川师范大学“首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导师”称号。多次被评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等。陈辉教授的有关情况详见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历史课程网”以及国家211工程学校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8期封二“名师简介”。

  • 索引序列
  • 四川师范大学文科学报主编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待遇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