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有哪些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有哪些

1、大清CEO康熙回忆录这是一部虚拟的,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企业家传记,本书以康熙临终前的回忆作为叙事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他在大清担任CEO的职业生涯和成长历程,巧妙地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还原”为各类企业事件,通过人性化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家族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解决困难所应有的技能和态度,是一部虚拟与真实相结合,发人深省,生动鲜活的“企业家传记”。2、清史演义《清史演义》共有一百回,起于满清之源起,终于宣统帝逊位,凡294年。满清入关后,成为继蒙古人之后的第二个外来政权,中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近代中国版图大致确定。当西方世界因工业革命下而瞬息万变之时,而处于停滞状态的清帝国终究未能逃避现实。帝国疆域中,百姓们因着种种原因,不断对着帝国挑起战争的开端,而帝国外缘则遭受西方世界不时的觊觎。一场不名誉的鸦片战争,将中国史拉到近代史范畴之中。接着的半个世纪,清帝国处于内忧外患而不知所措。由鸦片战争而太平天国,加以捻、回之变乱,元气丧失殆尽,后虽有洋务、维新等变法改革实行,却因守旧派势力的阻挠而告终。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导致八国联军的入侵,庚子赔款后清帝国己无力再振。武昌一役,不仅结束了清帝国的国脉,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 3、清朝皇帝秘史由北京原创天下出版社出版,佚名编著的《清朝皇帝秘史》主要讲的是:开启了一个时代的辽东豪杰——努尔哈赤,他的人生充满了硝烟与鲜血,他出身寒微,甚至有人传说他入赘佟家,起兵之时,就不断地遭受族内兄弟的谋杀、陷害,但努尔哈赤还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战胜了这些挑战,并且开始了他的兴国大业。4、清民史实解密由北京原创天下出版社出版,杨龙编著的《清民史实解密》主要讲的是:《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出的一部传奇剧本。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间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交往,嫁与侯作妾。侯曾应允为被复社名士揭露和攻击而窘困的阉党阮大铖排解,香君严辞让侯公子拒绝……5、快速读懂明清史由北京原创天下出版周燕编著的《快速读懂明清史》本书讲的是: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本该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但可惜当时是元朝,元朝由蒙古人统治。少数民族建立统治的时候,总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或者危险意识--汉人的文化与人数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身边永远有着一颗定时炸弹。元朝对于汉人的统治可谓是严苛之极。不仅将汉人列为第四等,十余户人才能共用一把菜刀,娶的媳妇第一晚上得给蒙古保长等明太祖朱元璋,甚至连取个名字,也只能按照出生日期来排列。6、清朝历史冤案集由北京原创天下出版社出版,韩情虎编著的《清朝历史冤案集》主要讲的是:狄衡堂偶谈余杭葛品连开棺检验一案,因曰:“余杭可谓屡出巨案矣。”国初,余杭某为人殴死,其子鸣冤,屡验,县官以无伤报。其长子瘐死,中间经各大宪开棺检验,皆无殴伤。其三子乃京控。特放钦差。钦差以其屡验无伤,而控者情迫,知必有故,而不得其解。道经山东,有某知府乃其密友,而老于刑部秋审者……7、柏桦谈明清奇案由广东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柏桦编著的《柏桦谈明清奇案》主要讲的是:翻阅明清的《经世文编》,检索诸家奏议和笔记,查看各位皇帝的谕旨朱才比,披览卷帙浩瀚的实录、会典、则例,可以看到司法不公、非法滥刑的问题好像一道幽灵,断续盘旋于公文私牍之间。道学之徒或愤然而斥之、经世之士或蹙然而忧之,学者文人或慨然而论之。但也有许多人,尤其是权力拥有者,不但不去积极解决问题,反而是熟视无睹。统治者的治标不治本,仅出于政治策略的需要,时而从严,时而从宽,缺乏明确的标准,不但破坏了传统社会秩序,而且戕害了道德人心。8、北京清王府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大清王府自清朝初年始建至今,已经经历了350余年的历史风雨,昔日王府由华丽而沧桑,甚至颓败残破得无迹可寻,即便是顺治至乾隆年间建造于北京城内的王府建筑,现存较好者业已寥寥无几。本书将至今在北京城里保存较好或还留存有部分遗迹,以及少数其主人具有特别意义的王府,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角度进行详细解密,引导人们走进已经被冷落了一个世纪的北京王府,共同去追忆历史旧事,揭秘事件真相,展示中国传统皇家文化那曾经绚丽。北京王府,作为中国古代皇室文化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其蕴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等价值都非同一般。全书共分五部分,对北京的睿王府、庄亲王府、英亲王府、瑞亲王府、諴亲王府、敦郡王府等48个清朝王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另外,本书还采取了图文并茂式体例,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王府的魅力。9、晚清有个袁世凯晚清重臣,新政领袖,民国总统,恢复帝制的野心家,这是完全的袁世凯吗?这个河南人如何以自己的勇气和狡猾,不借助于科举的捷径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这个曾经被国内外寄予希望的“中国华盛顿”,是怎样在实验了一段民主共和之后,一步步重回专制的老路,又是怀有怎样的动机想当皇帝的?本书以贴身紧逼的方式触摸历史,从丰富的史料中寻绎出悖论式的连番提问,展开一代权臣袁世凯波谲云诡的一生,并以文化散文的方式透视其内心世界,写他的坚韧不拔,写他的大义凛然,写他的摇身一变,写他的委曲求全,写他的敢为人先,写他的阴险毒辣,写他的不识时务,写他的身不由己……这是作者“晚清三部曲”的第三部,把一个时代变迁大起大伏中注定牺牲的人物写得淋漓尽致。10、明清文人那些事儿“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文人的生活、命运似乎和政治权势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科举应试,卑躬屈膝地索取名流的推荐信,得到一官半职,便趾高气扬地顾盼自雄;官场失败挂冠而去,则寄情山水、愤世嫉俗、妓女倡优、僧道药酒,或者标榜人格形象,或者觑破了世态炎凉而领悟了人生真谛。本书中,诗人、学者柯平从容走笔,让十三个著名人物返回生动的历史脉络之中,呈现出他们生命之余的辉煌与沧桑。

嘿嘿,同志啊。我就特喜欢康熙皇帝,买了许多关于他的书,你可以去新华书店看看,我在那买了一本《大清十二帝》挺不错的,其实要是想买《清史稿》,劝您一句,算啦,忒贵~您也说了,喜欢康熙和雍正,我在当当网买了一本《康熙》这里面包括了康熙及其父母兄弟妻儿祖母大臣…还有清史稿圣祖本纪,挺好的,友情提示一下,当当网的书挺不错的~

清史稿、清实录、清会典、清宫档案

书店应该都有,仔细找找看,上网查查!!这是我的了解雍正王朝——两千多年来,以郡县制形成的高度中央集权与自耕农制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无法调和的矛盾。面对这种矛盾,改革是一种必然选择,历史上的王安石、张居正都尝试过,但只有雍正皇帝成功了。然而,他亲自选择的继承人乾隆又将其新政慢慢消解了,这深刻地预示了大清王朝必然覆灭的命运。清朝大历史——《清朝大历史》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全书结构严谨,评论精当,用词古雅,引文考究,是研习清史者重要资料。中国历史大讲堂:清朝史话——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该从何处说起?一本书知晓清朝——《一本书知晓清朝》是2010年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本书分别讲述清朝著名皇帝、著名皇后、文臣武将、著名事件及清朝科技文化的科技文化成就。清史讲义——《清史讲义》是盂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Ⅸ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扩展资料清朝历史(1616年—1912年)是中国清朝时期的历史。本词条介绍的是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长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一带。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军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1662年,康熙帝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发展时期。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各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此后清朝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探索国家独立富强的社会变革,但都失败。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自此灭亡。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共和时期。1912年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于南京宣布立国,孙文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二月十二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亡,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正式结束。随后孙文让位予袁世凯,南北统一,袁世凯定都于北京。后来,1917年张勋组织辫子军,于北京拥护宣统帝溥仪,复辟清朝(史称张勋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扶持溥仪建立满洲国,其最终随着1945年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而亡。值得一提的是,因正统观使然,如同元朝灭亡之际,清亡时坚持忠于大清者汉人占不少,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有些汉臣甚至舍身殉国。在民国建立后,部分汉臣终身以清朝遗老自居。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有

嘿嘿,同志啊。我就特喜欢康熙皇帝,买了许多关于他的书,你可以去新华书店看看,我在那买了一本《大清十二帝》挺不错的,其实要是想买《清史稿》,劝您一句,算啦,忒贵~您也说了,喜欢康熙和雍正,我在当当网买了一本《康熙》这里面包括了康熙及其父母兄弟妻儿祖母大臣…还有清史稿圣祖本纪,挺好的,友情提示一下,当当网的书挺不错的~

<清史稿>

可以阅读《清史》了解。《清史》是我国一个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编纂于2004年全面启动。从2002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启动《清史》编纂工作至今,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六易其稿,拟定了共92卷的《清史》目录,计划每卷约35万字。

清朝的历史书籍有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乾隆皇帝,这三部书是二月河写的。还有清史稿,清十三王朝,清史演义,宫女淡忘录,这些都是写清朝历史的。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

清史稿 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清史稿》是由中华民国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的,以馆长赵尔巽任主编,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另设纂修、协修、提调、校勘等职。参加编写工作的先后有一百多人。《清史稿》于1914年开始编纂,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1927年秋大致完稿,前后历时十四年。对于这样一部有清一代的正史,“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颣”但“以时事之艰虞,学说之庞杂”,尤其因主编赵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就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于1928年刊印,1929年发行。

首先是《清史稿》;然后是《清实录》;参考孟心史先生的《清史十六讲》,如果觉得太枯燥了可以读一下台湾高阳先生的《清朝的皇帝》,个人觉得要比阎崇年写的好。(另外,高阳还写了一本《明朝的皇帝》)

一般来说各地的新华书店会有关于清朝时期的历史书籍:如果古文功底比较扎实的话,我推荐你去看看 清史编年和清朝通史 或者可以看看《清帝传奇丛书》、《康乾盛世三皇帝》前一本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后一本是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嘿嘿,同志啊。我就特喜欢康熙皇帝,买了许多关于他的书,你可以去新华书店看看,我在那买了一本《大清十二帝》挺不错的,其实要是想买《清史稿》,劝您一句,算啦,忒贵~您也说了,喜欢康熙和雍正,我在当当网买了一本《康熙》这里面包括了康熙及其父母兄弟妻儿祖母大臣…还有清史稿圣祖本纪,挺好的,友情提示一下,当当网的书挺不错的~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的意义

清朝历史时间长,中间的曲曲折折非常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独具魅力。

《清史稿》取材“以实录为主,兼采国史旧志及本传,而参以各种记载,与夫征访所得,务求传信”。集中并系统整理了有清一代的史料,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值得肯定的。《清史稿》是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代历史的正史。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不可忽视。

清实录  摘 要:《清实录》是清代历朝官修史料的汇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众多方面,是研究清代历史必须凭借的重要文献。由于历史的原因《清实录》存有多个版本,而且各版本在不同程度上有过被修改的痕迹,对照各版本对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述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了解清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后世当权者对待某些具体历史事件的真实态度。  关键词:《清实录》、编纂、修改、价值  《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共四千四百八十四卷,是清代历朝官修史料的汇编。除全局总目、序、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等五十一卷外,其中《满洲实录》八卷、《太祖实录》十卷、《太宗实录》六十五卷、《世祖实录》一百四十四卷、《圣祖实录》三百卷、《世宗实录》一百五十九卷、《高宗实录》一千五百卷、《仁宗实录》三百七十四卷、《宣宗实录》四百七十六卷、《文宗实录》三百五十六卷、《穆宗实录》一百七十四卷、《德宗实录》五百九十七卷,以及《宣统政纪》七十卷。各朝实录,篇幅不等,记事细目多寡不均,但主要类别大多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及自然现象等方面的内容。《清实录》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纪,用编年体体例记载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清朝十二个皇帝,有十一个编纂了实录。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在位仅三年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仍由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人员完成了《宣统政纪》。此书虽不再用实录的名称,但体例与实录无异。  清朝沿袭自唐代以来的旧制,上一代皇帝死后,由新即位的皇帝命大臣开馆纂修上一朝皇帝实录。清代的实录馆是一个临时性机构,开馆后,从宫内调取上谕、朱批奏折,从内阁调取起居注及其他原始档案,由修纂官整理,按时间顺序和纂修凡例加以编辑。由于实录主要记载封建帝王的言论和活动,并将传之后世,涉及最高统治者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他们身后的名声,所以最高统治者对实录有着异乎寻常的关注。在确定编修人员时就非常慎重,按照惯例皇帝往往让最信任的贵戚担任监修,特别是监修总裁官、总裁官和副总裁官等高级官员,多为皇帝的亲信重臣,以保证实录的编纂工作按照皇帝的意愿进行,不致留下对其不利的记载。另外,编修一朝皇帝的实录堪称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所以在担任实录编修工作的人员中,也有相当多的当时名震一时的文人学者。  《清实录》是经过整理编纂而成的现存的清史原始史料,是研究清代历史必须凭借的重要文献。但在清代,实录从未刊布,只缮写若干部藏书于京师、盛京两地的宫禁之中,极少有人能够阅读。1986年11月,中华书局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皇史大红绫本、上书房小黄绫本、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定稿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收藏的乾清宫小红绫本、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盛京崇谟阁大红绫本等版本,相互补充,出版了比较完整的《清实录》影印本。  满文老档  满文老档  中国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记载天命纪元前九年至天命十一年 (1607~1626) 、天聪元年至六年 (1627~1632) 和崇德元年 ( 1636 )共27年的史事。原本为巴克希库尔缠等奉命用老满文纂修,天聪六年 (1632)改用有圈点满文(新满文)修撰,共37册。乾隆六年 (1741)内阁大学士鄂尔泰、徐元梦奉命将无圈点字档册中难以辨识的无圈点老满文捡出,附注新满文,编成《无圈点字书》一部。乾隆四十年,内阁大学士舒赫德等奉命按档册原档整理重抄。历时3年抄出一部,内含照写本 、音写本各一套,每套26函,180 册,称草本 。照写本为老满文无圈点字档册;音写本为新满文加圈点字档册。后以草本为蓝本,用正楷字重新缮写并用黄绫装潢一部,是为正本,供皇帝阅览,称大黄绫本。乾隆四十三年又据正本重新缮写,是为副本,称小黄绫本。原本存于台湾,草本、正本及《无圈点字书》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本存于辽宁省档案馆。满文老档史料原始,记事广泛,内容丰富,多为清入关以后官撰史书所不载,对《清实录》等书的校订补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和满族语言文字演进史提供了较系统而翔实的资料。  《星源集庆》是清代记载皇帝直系的玉牒。1661年(顺治18年)成立玉牒馆,由宗人府宗令、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人分任正、副总裁,组织专门写作班子编修玉牒。各地方官负责调查核实户籍然后上报。爱新觉罗氏宗人对此事也极为关心,因为人册与否直接关系到每年领取饷银以及爵位、官职的承袭、婚丧嫁娶的赏赐等待遇,所以谁也不肯漏掉。为适应人口变化的情况,规定玉牒每十年修订一次。死亡者注明,新生者补充,所以玉牒越修越厚,到光绪末年已达七大册、1100多本。其中甲乙丙丁四册记宗室支系,用黄绢做封皮;戊己庚三册记觉罗支系,用红绢做封皮。到嘉庆时,命在玉牒之外另编一册皇帝直系的谱牒,书成之后请皇帝审批,嘉庆帝题了《星源集庆》4字作为书名。星源,指古天潢星,亦称天池,喻帝王贵胄导源于此,永垂万世。  永宪录 作者: 清 萧奭 本书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之一。本书系记录康熙六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二年)到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七年间发生的几椿重大历史事件  清史编年 中国人民大学李文海教授  清朝通史(咸丰同治朝)-朱诚如  《清史纪事本末》由著名明清史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南炳文先生和白新良先生等主编的10卷本、300多万字的白话本《清史纪事本末》,近日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首部以白话编撰的采用传统的纪事本末体例的中国断代历史学专著。

不是清史有魅力,而是历史本身是有魅力的,几百年后的人也会研究现在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民族文化,他们也称之为历史

满族历史文献研究

满族,现有人口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通古斯:内蒙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族,旧称“通古斯”。语族。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17世纪40年代,满族人大量入关以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满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佛教在其生活中也有影响。�17世纪初,建州女真左卫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创建了八旗制度。1635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废除旧称“诸申”(女真),改族称为满洲,次年即帝位,定国号为"清"。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辽东总兵吴三桂请求清入关镇压,清摄政王多尔衮于当年4月率清军入关,5月进入北京,10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建立了清朝。�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 ,大门朝南。西间称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以西炕为尊,俗称“万字炕”,供有祖 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神板。房舍窗户多用纸糊,房梁上常悬有悠车,婴儿放在悠车里,听 着母亲的摇篮曲安睡。�历史上,满族男子喜欢穿长袍马褂,头顶后留发,束辫垂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脚着呈船形的双鼻皮条布鞋。妇女则多喜穿旗袍,梳京头或"盘盘髻",戴耳环,腰间挂长手帕。满族入关后,满汉服装渐趋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经过不断改进,旗袍的样式逐渐成为直领、窄袖、右大开襟、钉扣袢、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穿上后既能体现身姿,又可显示女性的高雅大方。�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猴头菌、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种。�满族在历史上精于狩猎和征战,因此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大都与此相关。清朝历代武举考试的内容就是骑马、射箭和举重。如今骑射已经衰落,但举重一直沿袭至今。此外,还有八旗兵训练中的跳马和跳骆驼。跳马就是在马飞跑时,骑手纵身跳到马背上;跳骆驼有所不同,骑手要从奔跑的骆驼后面纵身而上。摔跤满语称作“善扑”,摔跤时双方两臂交叉、顺肩至腰相互抱住,然后尽力拼摔。如今,这些跃上敌骑、擒拿敌人的军事技巧已变为饶有风趣的传统体育活动。�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满族在科学工艺方面具有很大的成就。康熙主持编修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帝舆全览图》等书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水利专家撰写的《河工器具图说》是中国最早的水利专著;陶瓷专家唐英在清代创立了"唐窑",其工艺奠定了中国现代陶瓷业的基础;复旦大学教授满族人秉志是中国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人。�满族在文化艺术方面同样是人才辈出,如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五四”以后的著名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此外还有京剧程派创始人程砚秋、相声大师侯宝林等,他们都以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入关之前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以神话、传说、歌谣的形式代代相传。入关之后,吸收汉文化的精华,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我们熟悉的有文学名著《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著名文学家老舍、端木蕻良等等,他们都以卓越的成就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满族的节日满族在岁时节日及风俗上受汉族影响最多,因而其节日与汉族大同小异。春节满族历来重视春节。春节,又称“过年”,时间是从腊月二十三至翌年正月初五。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都要请灶王爷上天、写大字、做豆腐、吃猪肉、宰年鸡、把面发、贴道西(对联、挂彩、福字),支油炸小食品,同时还要大扫除,做萨其玛,贴窗花、挂笺、送荷包。三十日是除夕,是日,下午祭祀,晚上一宿不醒,谓之“守岁”,接“财神”,挡恶鬼。民间院内于二米高的灯笼杆上挂红灯。宫廷中则从腊月廿四开始挂“天灯”。午夜,全家一起包饺子,饺子中放铜钱,吃到者象征来年吉利。正月初一,合家穿戴一新,晚辈向长辈拜年。初二至初五相互串亲访友,问候新年。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满族人家在这一天里要挂彩灯、制作冰灯。农村有“蒸面灯”预测来年旱涝、冷暖之俗。东北地区还有做冰灯与闹冰灯的习俗。正月十四至十六一般多举行灯会,并有踩高跷、跑早船、闹秧歌、演灯官戏等各种表演。此外,元宵节,满族也有吃元宵的习俗。“走百病”与“照贼”走百病是满族特有的岁时风俗。正月十六日,满族妇女日暮结伴至空地,连袂打滚以脱晦气。入夜,满族的习俗是点燃灯火,提起灯笼照遍屋内庭院各处,称为“照贼”,据说是由金代女真人在这一日纵偷习俗演变而来。添仓节正月廿五,满族人家将高粱秸扎成马、锄,放在粮囤上。有的将一盆干饭放在仓里,连添三日,谓之“添仓”,以求丰年。领龙节又称中和节。二月初二,满族人家清早以灶灰撒院中,左右作大圆圈,从水缸洒至井边,谓之领龙治水,可保风调雨顺。院中撒五谷杂粮,谓之“打灰囤”,祈求五谷丰登。妇女用棉布制成鸡形挂于室中,以驱虫避害。这一天,男子剪发,谓之“龙抬头”,是以此日又称“龙抬头日”。满族这天要吃的食物通常有龙鳞饼、龙须面、猪头肉。清明节满族接受汉族家祭扫墓的节日,每到三月的一天,他们抬供果上祖坟烧纸,添土,此外,“新坟插佛朵,旧坟插柳枝,皆示有后之意”,祭佛托妈妈是满族的特色。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因为是五月初五,所以又称五月节。“五月到,插艾蒿”,满族过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避瘟防疫,并不是纪念屈原。这天“人家檐端皆插蒲艾,门上悬纸葫芦,食角黍,饮雄黄酒。小儿女劲腕缠五色丝线。又以黄布制小猴、青麻制小帚佩胸际”。角黍即粽子。有的地方还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元节又称鬼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满族人家扫墓祭奠先人。按佛教中此日为超度亡灵之日,各寺庙举行“盂兰盆会”,燃灯诵经。七月七节相传七月七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满族妇女晚上供巧姐,意为七夕乞巧。有的满族人家“卡巧馃”、生豆芽、做发面包子。中秋节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又叫八月节或团圆节。晚上,满族人家在院中摆供桌,吃瓜果月饼,拜月赏月。有的地方还玩一种兔面人身、面贴金、穿盔插旗、黄泥捏成的“兔儿爷”。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满族无论宫廷、民间都吃腊八粥。腊八粥源于佛教,因而也叫“佛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稷米、绿豆、小豆、枣、粟子、果仁等熬煮成粥。“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寓意为获得丰收。过小年腊月廿三为过小年之日,这天灶王上天述职。当晚满族家家设桌案摆放米制之糖祭灶神,将饴糖抹在灶王像嘴上,用火烧掉,谓之送灶王爷上天,盼其“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种糖又称关东糖,是东北满族特产。除上述重要节日外,满族的岁时习俗还有:正月初五“破五”,全家吃面饺曰“捏破”;正月十四“跳跶”;正二月“打油千”(即秋千);三月三日“踏青”,等等。颁金节近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民族文化事业兴起,满族也和其他民族一样欢度本民族的节日。各地的满族同胞将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作为满族的节日。1989年10月,将此节日名称定为“颁金节”。“颁金”来源于满语“颁金毕”,意为“生成、生机勃勃”或“新生、欣欣向荣”之意。这个节日的名称,既是为了纪念本民族称谓的命名,又含有反映满族——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充满勃勃生机之意。1993年11月23日,北京满族同胞首次欢庆本民族的节日“颁金节”。

满族两次入主中原,曾做出过十大贡献 一是营建大清帝国中国少数民族营建大一统皇朝的只有蒙古和满洲,"康乾盛世"的清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二是奠定中国版图盛清时疆界,东临大海,南极曾母暗沙,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北跨大漠,东北连外兴安岭,疆土约1250余万平方公里 三是多民族的统一清帝系少数民族,处理民族关系同汉族皇帝有所不同,清代民族关系是中国皇朝史上最好的时期 四是创制满洲文字当时东北亚通古斯语诸民族均无文字,满文创制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件大事现存满文图书1000余种,满文档案200余万件,其数量与价值是其他少数民族所不能比拟的 五是编纂文化典籍编修《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满文大藏经》,《律历渊源》,《无圈点老档》(又称《旧满洲档》),《满文老档》等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历史文献 六是英杰人物辈出在中华历史人物星汉中,满族是55个少数民族里贡献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语言学家和科学家最多的一个民族  七是中国人口激增清道光时人口突破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八是吸收外国科技玉米,白薯普遍推广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西方科技,文化大量传入中国 九是兴建皇家园林满族是游猎民族,继辽,金,元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家一统,国库丰盈,大规模地兴建皇家园林在北京有"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畅春园,圆明园;在京外有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等,将造园艺术推向中国皇朝园林史上的顶峰,并留下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 十是保护历史文物多尔衮一反历代大一统王朝对前朝宫殿焚,毁,拆,弃的做法,对故明燕京紫禁宫阙下令加以保护,修缮和利用纵观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朝之前,所有大一统王朝兴国之君,宸居前朝宫殿,史册盖无一例

满族(满文: 拉丁化满文:manju),旧称满洲族,古称女真,为生活在现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通古斯民族之一。在古代汉语文献中被称为女真或萧慎,一般认为该民族起源于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是在中国史书中曾经被泛称为生活在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的东胡民族的一部,《后汉书·挹娄传》:“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魏书·勿吉传》“邑落各自有长,不相总一。” 《隋书·靺鞨传》“邑落具有酋长,不相总一”。古代以渔猎生活为主。唐代的汉语文献中将其称为“黑水靺鞨”,宋元及明时期的汉语文献中称其为女真,明朝在今东北地区设立三个卫所,分别称作:建州,野人和海西,分设督司受明总兵节制。1616年,官拜明建州左卫督司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改“女真”为“满洲”,同时也改元“崇德”。1644年入关灭明,建立了覆盖满洲、前明领土及西北新领地的清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改满洲为“满族”。清代的满洲侍卫现在的满族人口中,大部分为父母一方有满族血统或者祖上据查还有满族血统,另外也有一部分是祖先为汉军(或朝鲜、蒙古)旗人。满族有语言满语和文字满文,辽(相当于中国北宋)时期,女真人在现中国东北地区分别有南女真,北女真,黄龙府女真,顺化女真,长白山女真等等,除语言风俗统一外,这些女真部族之间并不相互统属。其中女真的完颜部逐渐强大,建立金国,并灭北宋占据中原地区,根据汉字创制了自己的女真文字,女真文字后来由于金朝的灭亡而逐渐失传,最后在明末彻底消亡。经过金一代的发展,女真的概念比起前代变得更加明确起来,但是随着金朝的覆灭,中原的女真大量融入汉人,而原先女真的居住地除了仍有些原有的女真部落外又有新的部落迁入,满洲类似完颜是女真的一个部族名称。后来满洲崛起,征服了女真各部,统一称谓为“满洲”,其中包括了归顺满洲的蒙古、朝鲜及辽东汉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满洲人都是先前明时的女真人(金亡后,女真这一称谓再次笼统化),也不是所有的女真人都成了满州(“野人”女真的不少部落被排除在满洲之外,譬如现在的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完颜部的后裔也不一定就是满洲人,不少完颜部的后裔融入汉人,而完颜部本身也在继续分化,产生了不少新的部落。直到满洲形成后并没有文字,是在征服蒙古并与蒙古结盟后,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创造出来的,到清朝后期,满族贵族逐渐汉化,已经很少使用满语,民国建立后,满族人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语言。目前,除一些语言学者外,满族人通用汉语。满洲贵族所自创的满文是根据蒙古文字母略加修改而成的,在新疆的锡伯族人还在使用锡伯文,并有定期出版的锡伯文报纸,目前也有观点认为锡伯文就是满文(祖先为融入华夏汉民族的鲜卑族)的一个变体,目前,在故宫研究满文档案的人大多数是锡伯族人。人口与分布人口超过1000万,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现在满族人主要分布在:(1)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北京及邻近的河北省,(清代规定北京内城由八旗分旗居住)(3)长城以内的某些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清代有八旗驻防的战略要地。[编辑]历史上的分布根据清朝统计,1760年除东北和北京附近地区以外八旗兵超过1000人的城市有:荆州(5535人)、江宁(4126人)、西安(3970人)、广州(3906人)、镇江(3521人)、宁夏(3509人)、绥远城(2802人)、福州(2581人)、成都(2341人)、杭州(2232人)、乍浦(属于浙江平湖,2037人)、青州(1807人)、凉州(1105人)。[编辑]语言满语为满族本民族语言。现代满族普遍使用汉语,除了一些学者还能应用满语外,目前会说满语的满族人只余下屈指可数的老人家,大多数满族人已经不懂满语了。不过,东北和北京地区的汉语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满语的词汇。[编辑]风俗习惯 满族剪纸艺术在东北地区仍可见到许多满族的风俗习惯。如食物中的酸汤子、酸菜、粘豆包、血肠、萨其马等。满族人禁忌狗肉。从前嘎拉哈是满族儿童的一种游戏。[编辑]民族特征典型的满族人中,两眼间隔较近,直鼻,长方脸型的较多,肤色较浅。满族中的B型血的比例很高,达到40%强(这一比例在汉族中是20%)。由于满族在清代的支配统治阶级地位,满族较之中国其他民族有更高的教育水平。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满族每一万人中的大学学历者有1,2人,全国平均水平为0人,汉族为1人。在15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比例,满族为41%,全国21%、汉族53%,,满族的数据远远低于中国国内的其他民族。[编辑]服饰 满族服饰历史上,满族男子喜欢穿长袍马褂,原为四侧开叉,便于骑射。男子成人后要剃去周围的头发,编发辫垂于脑后。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旗袍,围白丝巾,梳京头和“盘盘髻”,戴三个耳环,腰间挂长手帕。[编辑]宗教早期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虽然萨满教依然存在,但大多数的满族人则和多数其他汉人一样,属无宗教信仰人士,少部分信奉佛教(包括喇嘛教,即藏传佛教)。[编辑]参见女真族 满洲 清朝 满语 中国东北 满洲国 锡伯族

你可以读这几本书。《蒙古源流》、《汉译蒙古黄金史纲》、《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蒙古源流》《蒙古源流》诞生于明末清初。作者是鄂尔多斯的萨囊彻辰。《蒙古源流》被清朝乾隆皇帝(前称《蒙古汗统宝鉴》)改为《蒙古源流》。该书在清朝被翻译成满语和中文。而后,许多外国人也对此进行了研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蒙古源流 蒙古族史籍》源自蒙语原文殿的直译版本。《汉译蒙古黄金史纲》《汉译蒙古黄金史纲(蒙古族史籍)》原书名为《诸汗源流黄金史纲》,由朱风、贾敬颜翻译,原作者不详。该书成书约在1604一1627年间,与《元朝秘史》《蒙古源流》共称为蒙古文三大历史文献。本书以宗教为立场,将蒙古族与印度、吐蕃联结起来,开创了蒙古源出印藏的说法。本书详尽的描述了蒙古族的源来历史,并且穿插了部分明朝历史。《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作者为金启孮,字麓漴,满族人,本爱新觉罗氏,是清朝乾隆黄帝第五个儿子荣纯亲王永琪的七世孙。本书花费了作者一生的心血,以作者自身的独特视角对现实进行研究比较,真实的重现了满族的历史故事,为我国的满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依据并对满族文化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这几本书能够帮你了解到满族和蒙古族的历史知识。毕竟蒙古族和满族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也属于比较人多的两个民族了,文化传统也保留至今,值得你去了解。

  • 索引序列
  •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有哪些
  •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有
  •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
  • 研究清史和满族历史的珍贵文献的意义
  • 满族历史文献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