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

发布时间: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

知音,凤姐推荐

为什么 要匿名提问?

文学类核心期刊如下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 3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4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5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现代文学馆 7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8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 9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10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11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2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 13 文学自由谈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人民文学》、《译林》、《小说月报》等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文章

沈从文一生著述浩繁,刚刚出版的《沈从文全集》32卷,1000多万字。20世纪中国产生这样一位作家,是一个奇迹,他的崇高地位不是谩骂抹黑以及漠视能够抹杀的。  对沈从文文学地位的正面评价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与左翼批评同时出现。鲁迅早期虽对沈从文产生过误会,在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时,没有收沈从文的作品。可是据斯诺回忆,鲁迅在与他谈话,回答谁是现时中国最优秀的作家时,提到了沈从文的名字,这说明鲁迅后来对沈从文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另二位文坛巨匠周作人、老舍在1934年回答期刊提问,他们最喜爱的书是什么时,都提到沈从文的《从文自传》。这些关于沈从文正面的议论和态度,包含了一些学术评价的成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苏雪林在《沈从文论》(1934)一文中,更对沈从文的作品进行了分类比较,并尝试确立他在文坛上的独特地位,概括他的作品在文化上和思想上的意义。刘西渭在《〈边城〉与〈八骏图〉》(1935)中力图提炼沈从文创作的美学特征,他对《边城》和《八骏图》中诗意和美的发现与品评,给人清新的感觉。但总体来说,1949年之前的正面评价是零散的,感性的。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拨乱反正伊始,沈从文在经历了长期尘封土埋之后,重新受到重视。这个时期对沈从文的评价明显带有论争性:被激情鼓动着的新锐研究者,要求对沈从文重新评价;保守者从维护传统出发,拒绝接纳沈从文这样的“异端”。两种倾向的冲突酿成多起事件,如1980年,丁玲写《也频与革命》,1983年,朱光潜的《关于沈从文同志的文学成就历史地位将会重新评价》,都引发了讨论。争论的结果,对沈从文的认识逐渐回到常识和理性的层面。随着沈从文声望鹊起,素称谨严,带有盖棺定论性质的文学史著述,如唐�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1984)也把沈从文吸纳进来,在“五四文学传统”中给了他一席之地。自此,沈从文不再是研究的禁区。  在六七十年代内地学术沉寂之时,香港和海外的沈从文研究,在王润华、司马长风、夏志清等学者的耕耘下,一直薪火不灭。80年代,又一批海外学者如聂华苓、金介甫等,对沈从文进行了更深入、更具创造性和想像力的研究。随着他们的著述在内地传播,他们对沈从文作品中区域文化、历史的考证和研究,以及人物内涵和文体形式的现代性的研究,给内地学者以极大启发。此外,日本的沈从文研究在背景材料的搜集、实物考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80年代中期以降,国内沈从文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些研究主要包括沈从文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与湘西区域文化的复杂联系;沈从文在五四新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在京派文学中的地位,在乡土文学中的地位;沈从文思想、人物、叙述方法的现代性的研究;文本中湘西世界和城市世界的虚构性、自足性和目的性,以及相互依存关系研究,小说文体及语言的研究,沈从文后期艺术试验得失的研究,创作心理研究等等。国内外学者丰富的研究成果,为90年代后期沈从文在文学史中地位的直线上升作了必要的学术准备。  三、新的座次  由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掀起的现代作家重新评价潮,又赶上世纪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二者合力,催生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现象:作家排座次。  在文学史的序列中,给沈从文以明确的崇高地位,金介甫是第一个。他在《沈从文传》(时事出版社1991年7月中文版)引言中写道:“在西方,沈从文的最忠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他们都认为,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有些人还说鲁迅如果算主将,那么沈从文可以排在下面。”金介甫反映的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西方汉学家的普遍意见。在这段文字中,“少有的几位”、“伟大”的说法,以及和鲁迅并列,都是极高的赞誉。  1994年,王一川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4卷)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此文库以“文学大师”标目,其小说卷将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等9位小说家的作品收入,却把茅盾等排除在外,由此引起强烈反响。在文库的小说家排名中,沈从文列第二位。编者给沈从文获得如此地位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他借湘西边地风情而对中国古典诗意的卓越再造”;此外,近年对沈从文频繁使用的“大师”称号肇始于此。  1995年,钱理群、吴晓东推出了排在最前列的7位现代作家的名单。他们在《“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载《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1期)一文中写道:“在鲁迅之下,我们给下列六位作家以更高的评价与更为重要的文学史地位,即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冯至、穆旦。”沈从文在全体现代作家中排名第三。  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排名,遴选前100部作品。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是海内外著名学者、作家,如余秋雨、王蒙、王晓明、谢冕、王德威等。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以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  (采访录)马悦然:我告诉你,我1985年被选进瑞典学院,做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那时候我就开始翻译沈从文的作品,翻译他的《沈从文自传》、《边城》、《长河》,那个时候我认为沈从文会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话我不应该对你说,不过因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现在可以告诉你。1988年沈从文肯定会得到文学奖。你知道,我们瑞典学院每个星期四会开会,除了夏天的6、7、8月不开会。1988年的5月10日,龙应台女士给我打电话,她问,“你听说沈从文去世了吗?”我说没听说。我就给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秘书打电话,我说,“你可不可以告诉我,沈从文先生是活着,还是去世了?”他就问,“你说的是谁?”我说是沈从文。他说,“沈从文是谁?”我就把电话放下了。我再给李辉打电话,他是一个专门写文化老人的记者,我们是老朋友,我请他打听清楚,沈从文到底是活着还是去世了。他就告诉我沈从文真的去世了。我记得那是1988年5月10日。我告诉你,要是沈从文那个时候还活着,活到10月份就肯定会得奖。沈从文的去世对我来说是最遗憾的事情。  马悦然:要是说中国作家得奖,沈从文头一个就是,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作家就是他,头一个可以获奖的。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吗?虽然沈从文到1950年代就不写作了,他1949年放弃写作之后,埋头于文物研究,1949年到1978年在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1978年到1987年在研究所做研究工作。我觉得他写的那部《中国历代服饰研究》是一部非常有刺激性的长篇小说,最精彩的一部长篇小说。沈从文没有文学家的自负清高,因为他是一个土包子,一个乡巴佬,他懂得下层人民的疾苦,懂得历史上人民生活的疾苦,所以他会写《边城》、《长河》那样伟大的小说。他即使不写小说,写服饰研究也很出色,你可能没读过他的《中国历代服饰研究》,非常漂亮,很多专门做服饰考古的学者没有人能写出他那样出色的书。在中国,要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沈从文,有谁能得呢?  这些产生于20世纪末的排名,有的针对作家沈从文,有的针对小说家沈从文,有的针对沈从文的个别小说,虽然范围大小不一,却都在二三名之间。在世纪的转折时期,一些作家或被读者遗忘,或被史家遗弃,而沈从文却跻身于20世纪30年代最杰出作家的行列且名列前茅,目睹这种变化,不禁令人感慨唏嘘。  早在30年代中期,沈从文就颇为自信地写道:“……说句公道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从文家书·湘行书简》)果然,沈从文的作品经受住了时代风云和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沈从文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另注:吴晗、柯灵和汪曾祺都是沈从文的学生。  ——以上的资料引用网络,不属本人原创。

文艺评论,又称文学批评,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文艺实践活动进行 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文艺评论的直接对象包括作家、艺术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流派、文艺理论、文艺运动、文艺史以及读者鉴赏接受等一切文艺活动的现象。文艺评论,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对文艺实践和文艺现象的具体评析,揭示评论对象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文艺创 作的艺术方法和内在规律,激浊扬清,推陈出新,繁荣文艺创作,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增强健康的艺术情趣。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文艺的双百方针,追踪和研究当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态势,研究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推动文艺创作和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曾先后被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文艺理论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列为文学评论类核心期刊。《文艺评论》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走自己的办刊道路,在创刊之初即引起全国理论界和创作界的很大反响。其时“改革者形象塑造论”专栏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被全国各地报刊全文或摘要转载;“退稿小说选登”专栏,曾被《文学报》刊登文章誉为编辑工作的一个创举;而“北大荒文学风格探”专栏所展开的对于“北大荒文学风格”讨论和争鸣,更是为我省作家艺术家认识黑龙江、反映黑龙江提供了理论上的滋养和参考,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此后我省曾引起全国注目的黑土戏剧、黑土影视等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二十年风雨过去,《文艺评论》一直坚持既定的办刊宗旨,在此期间,密切结合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客观实际,又陆续推出了“女性文学研究”、“城市文学研究”、“知青文学研究”、“平民文学”、“中国当代乡村小说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知识分子与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黑龙江青年诗人扫描”、“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反串大戏台”等专栏和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后,引起创作界和理论界的注意,其中的不少文章被全国各地报刊全文转载或摘发,据不完全的统计,《文艺评论》所刊发的文章,每年被转载的就有20篇以上。这个比例在全国同类刊物中是名列前茅的。在坚持办刊宗旨的前提下,随着文艺形式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相互渗透,为文艺理论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这对办文艺理论刊物的人来说,也提供了新的机会,也是新的挑战。在全国各地各级文艺理论期刊同时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关键是如何能站稳自己的脚跟,突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在把握了全国创作界和理论界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果断地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以文学透视文化,以文化反观文学,在所刊发的重要文章中,显示出一种大文化的视角,甚至有的文章粗看起来有一些“文艺之外”的味道,比如“中国当代乡村小说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知识分子与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一个沉湎于思考的艺术家和他的友人的对话”等专栏和系列文章,都具有从中国当代文学来反观中国文化以至反观中国当代社会、又通过中国文化和中国当代社会来反观中国当代文学的意味,通过这种努力和尝试,发掘出文艺作品中的“文化意味”,并以此来透视我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构成了《文艺评论》的一种“深思风格”。《新闻出版报》曾为此刊发了题为《〈文艺评论〉的个性与选择》的文章,对《文艺评论》的办刊特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外数据库收录:医学文摘、应用力学评论、数学评论 由365学术交流网整理提供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余味”元朝诗人萨都剌题画诗的民族特征龚自珍“尊情说”的情感向度与诗学价值古代小说史学视界批评萌生发展与自我终结中国古典小说意境的表现形式《南柯太守传》对《枕中记》叙事艺术的发展晚唐五代愁苦词中的审美距离柳永歌妓词欲望化倾向的人本精神阐释“南宋中兴名将”张俊形象演变简论刘基的隐士身份与入明抉择乱世隐士心——论范凤翼诗歌情感的转变南朝抒情序文析论章学诚的八股文观论莫友芝的记体散文建国后郭茂倩《乐府诗集》研究综述洪兴祖《楚辞补注》对王逸《章句》的批评陈确结社考述从《诗经》中的女性情爱诗看孔子的伦理观中国上古神话“英雄”叙事论略元杂剧中寺庙场景的民俗文化意蕴论元杂剧传播中的异质文化交融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意见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文艺的双百方针,追踪和研究当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态势,研究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推动文艺创作和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曾先后被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文艺理论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列为文学评论类核心期刊。《文艺评论》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走自己的办刊道路,在创刊之初即引起全国理论界和创作界的很大反响。其时“改革者形象塑造论”专栏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被全国各地报刊全文或摘要转载;“退稿小说选登”专栏,曾被《文学报》刊登文章誉为编辑工作的一个创举;而“北大荒文学风格探”专栏所展开的对于“北大荒文学风格”讨论和争鸣,更是为我省作家艺术家认识黑龙江、反映黑龙江提供了理论上的滋养和参考,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此后我省曾引起全国注目的黑土戏剧、黑土影视等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二十年风雨过去,《文艺评论》一直坚持既定的办刊宗旨,在此期间,密切结合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客观实际,又陆续推出了“女性文学研究”、“城市文学研究”、“知青文学研究”、“平民文学”、“中国当代乡村小说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知识分子与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黑龙江青年诗人扫描”、“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反串大戏台”等专栏和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后,引起创作界和理论界的注意,其中的不少文章被全国各地报刊全文转载或摘发,据不完全的统计,《文艺评论》所刊发的文章,每年被转载的就有20篇以上。这个比例在全国同类刊物中是名列前茅的。在坚持办刊宗旨的前提下,随着文艺形式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相互渗透,为文艺理论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这对办文艺理论刊物的人来说,也提供了新的机会,也是新的挑战。在全国各地各级文艺理论期刊同时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关键是如何能站稳自己的脚跟,突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在把握了全国创作界和理论界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果断地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以文学透视文化,以文化反观文学,在所刊发的重要文章中,显示出一种大文化的视角,甚至有的文章粗看起来有一些“文艺之外”的味道,比如“中国当代乡村小说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知识分子与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一个沉湎于思考的艺术家和他的友人的对话”等专栏和系列文章,都具有从中国当代文学来反观中国文化以至反观中国当代社会、又通过中国文化和中国当代社会来反观中国当代文学的意味,通过这种努力和尝试,发掘出文艺作品中的“文化意味”,并以此来透视我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构成了《文艺评论》的一种“深思风格”。《新闻出版报》曾为此刊发了题为《〈文艺评论〉的个性与选择》的文章,对《文艺评论》的办刊特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外数据库收录:医学文摘、应用力学评论、数学评论 由365学术交流网整理提供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余味”元朝诗人萨都剌题画诗的民族特征龚自珍“尊情说”的情感向度与诗学价值古代小说史学视界批评萌生发展与自我终结中国古典小说意境的表现形式《南柯太守传》对《枕中记》叙事艺术的发展晚唐五代愁苦词中的审美距离柳永歌妓词欲望化倾向的人本精神阐释“南宋中兴名将”张俊形象演变简论刘基的隐士身份与入明抉择乱世隐士心——论范凤翼诗歌情感的转变南朝抒情序文析论章学诚的八股文观论莫友芝的记体散文建国后郭茂倩《乐府诗集》研究综述洪兴祖《楚辞补注》对王逸《章句》的批评陈确结社考述从《诗经》中的女性情爱诗看孔子的伦理观中国上古神话“英雄”叙事论略元杂剧中寺庙场景的民俗文化意蕴论元杂剧传播中的异质文化交融

1.《诗性栖居的冥思——中国禅宗美学思想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2.《生命的诗性之思:文化视野里的中国美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9月。3.《中国美学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巴蜀书社,2003年5月。4.《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巴蜀书社 ,2004年8月。5.《中国美学的历史演进与现代转型》,巴蜀书社,2005年12月。6.《文化视域中的宋代文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6 月。7.《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学林出版社,2009年4月。8.《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9.《盛世繁华:宋代江南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变迁》,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60余篇,多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全文转刊。1.《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中国社会科学》5[国家一级学术期刊]2.《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生成》,《文艺研究》12[国家一级学术期刊]3.《论审美感悟》,《文艺理论研究》,4[国家一级学术期刊]4.《宏智正觉关于“游”的美学思想初探》,《学术月刊》8 [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11全文转刊5.《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特性与审美精神》,《外国文学研究》3[国家一级学术期刊]6.《艺术化人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审美理想》《四川大学学报》1[国家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3全文转刊7.《大慧宗杲“妙悟”说的美学意蕴及影响》,《学术界》4[国家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全文转刊8.《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智慧》,《西南民族学院学报》3[国家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11全文转刊9.《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方法与范型的省思》《文艺理论与批评》1[国家核心学术期刊]10.《佛教故事“延州妇人”在宋元佛教史著述中的书写》《宗教学研究》2 CSSCI来源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1.《从一则中国佛教故事看宗教信仰的影响、传播与变异》《宗教学研究》2 CSSCI来源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2.《禅门公案的性质、特征与价值》《宗教学研究》1CSSCI来源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3.《圆悟克勒的禅学与美学思想》《宗教学研究》2CSSCI来源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4.《悟:禅宗美学方法论的核心范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3[国家核心学术 期刊]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索引》1015.《忘——即自的超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6[国家核心学术期刊]16.《百年美学:现代与中国传统》,《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国家核心学术期刊]17.《文化转型与宋代审美理想人格的重新建构》,《湖南师范大学学报》3[国家核心学术期刊]18.《忧乐圆融:中国文化的审美精神》,《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10全文转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4收录

文艺研究期刊点评

相对于说学报来说,《文艺研究》是CSSCI(南大核心)比高校综合学报要好一些的CSSCI收录的期刊有五百多本,只要是CSSCI的刊物,级别都是一样的

《文艺研究》是中国当代重要文艺理论刊物之一,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张庚、林元、王波云、柏柳先后任该刊主编。 从1985年第1期起开辟了专栏“研究之窗”,摘要介绍国内外有关文艺研究的新理论、新经验等最新信息。从2003年起,将“研究之窗”改为“独立书评”、“视觉经验”、“短论动态”专栏,在保留原有的学术特色基础上,增加针对学术著作的批评性研究,以及“国家课题”的介绍,并设立“学者访谈与对话”栏目,以此沟通学界与社会的交流。设有:理论专题、访谈与对话、书与批评、视觉-经验、图版等栏目。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怎么写

如果你注意的话,绝大多数书籍的作者简介之类不外乎以平实的陈述性语言概述作者自己的基本情况,比如,性别、出生年代、毕业院校、从事专业、主要成绩、服务处所等等,一些获过奖励的作者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获奖情况,一些有重要社会兼职的作者也不妨简略述说一二。一句话,在这一二百或三五百的字数限制中,务求简明扼要概括力强。这些内容应该就是书籍作者简介的基本内容。它便于读者在阅读书籍之前对作者有一个大致概括的了解。从本质上说,这也是作者与读者对话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诚实性是它的道德要求,不为抬高身位胡编乱造欺蒙读者;平实性是它的语义规范,不夸张、不隐晦,不写评价性语句;简短性是它的基本属性,三言两语,力求主要。  我随手翻阅了几种书籍的作者简介。仅举几例。  赵勇的《大众媒介与文化变迁》是这样写的:  赵勇,山西晋城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文艺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近年专著有《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等,合著有《反思文艺学》等,参写、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傅书华的《蛇行集》为如此:  傅书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文艺理论研究》、《当代文艺探索》、《当代文坛》、《小说评论》、《华东师大学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各地省级以上报刊发论文70余万字。出版有个人专著《山西作家群论稿》,与人合著有国家教委统编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五人著)、《鲁迅作品讲析》(三人著)等。  很显然,这是作者自己撰写的陈述性的简介,不夸张、不伪饰、不评价,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  再看《王蒙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的“王蒙简介”: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王蒙自1953年开始创作至今,一直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蝴蝶》、《春之声》、《季节三部曲》、《王蒙文集》10卷、《王蒙文存》(23卷)、《我的人生哲学》、《尴尬风流》等。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大奖。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张中行老人的《桑榆琐话》如此写:  张中行,男,1909年生于河北香河县,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治学严谨,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有“杂家”之称。著有《张中行作品集》6卷,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留梦集》、《流年碎影》等产生广泛影响。  上两位的简介中就夹着了一些“评价性”的语言。这种“自话自说”性质的文字,我以为是大可不必的。当然,这或许也不排除是责编加的,但不管出于谁手,署名作者本人的书籍,这样的评价语言是很不妥当的。

《文艺评论》创刊于1984年,是由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的文艺类期刊。据2020年第3期期刊内页显示,《文艺评论》编辑部有学术委员会委员20人,责任编辑2人,编委会有编委5人。据2020年7月2日中国知网显示,《文艺评论》共出版文献量6232篇、总下载次数996441次、总被引次数15498 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67、(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0。据2020年7月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文艺评论》共载文4142篇、被引量8533次、下载量57731次,基金论文量为967篇,2017年影响因子为15。办刊宗旨《文艺评论》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文艺的双百方针,追踪和研究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态势,研究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推动文艺创作和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为宗旨。投稿指南1、投稿务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引用资料请给出文献。稿件一律要求用A4纸打印。2、投稿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注重创新性、主题向上、文理通顺、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论述严谨。3、篇首页地脚请注明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研究方向等)。4、正文不超过6000字,各级标题不用标点符号。

文艺评论,又称文学批评,是评论者在文艺欣赏的基础上,在某些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文艺实践活动进行 阐述和评判的文章,是评论者科学理性认识的体现。文艺评论的直接对象包括作家、艺术家、文艺作品、文艺思潮、文艺流派、文艺理论、文艺运动、文艺史以及读者鉴赏接受等一切文艺活动的现象。文艺评论,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对文艺实践和文艺现象的具体评析,揭示评论对象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文艺创 作的艺术方法和内在规律,激浊扬清,推陈出新,繁荣文艺创作,提高读者的欣赏能力,增强健康的艺术情趣。

  • 索引序列
  •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
  •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文章
  •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意见
  • 文艺研究期刊点评
  • 文艺理论研究期刊点评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