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格式标准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格式标准

发布时间: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格式标准

其实,小论文即论文,知识篇幅短,是中学生对论文的初级入门,写论文即可一般格式:⑴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⑵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①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⑶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⑷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⑸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⑹正文⑺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⑻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⑼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⑽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命题方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讨论(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文么,建议你按以下结构构思,简单地说是4个字:引议联结1)引: 引出问题,简单叙述,清楚问题的表面情况。2)议: 以探讨的方式,或借助其它理论,或借助已有的公论, 作为基础,展开评价议论。3)联: 即联系实际,把第2条探讨的几条

小论文么,建议你按以下结构构思,简单地说是4个字:引议联结1)引: 引出问题,简单叙述,清楚问题的表面情况。2)议: 以探讨的方式,或借助其它理论,或借助已有的公论, 作为基础,展开评价议论。3)联: 即联系实际,把第2条探讨的几条结果,代入到实际情况中去,用实例来佐证,或用实例来否定。4)结: 即做总结、结论,把实例证实过后的结果,总结表述,摘取有概括性的句子,合并一下,最好是自己思考,用另一个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这样即可完成小轮文。。。要写大论文,就是把无数的小论文结合起来,联系连贯的分析,最终就是大论文啦。。。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范文格式

文么,建议你按以下结构构思,简单地说是4个字:引议联结1)引: 引出问题,简单叙述,清楚问题的表面情况。2)议: 以探讨的方式,或借助其它理论,或借助已有的公论, 作为基础,展开评价议论。3)联: 即联系实际,把第2条探讨的几条

小弟弟有志气!中国科幻后继有人啊!不过我不可能现帮你写阿。。。。。。。。。。这里有一篇科幻巨匠刘慈欣的评论,相当深刻,可能有点太长了,而且你不一定全能看懂,你一定耐心看完,然后看着摘一部分。希望有用。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作 者:刘慈欣类 别:科幻理论 试想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做出如下描述: 拿破仑率领六十万法军侵入俄罗斯,俄军且战且退,法军渐渐深入俄罗斯广阔的国土,最近占领了已成为一座空城的莫斯科。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拿破仑只得命令大军撤退。俄罗斯严酷的冬天到来了,撤退途中,法国人大批死于严寒和饥饿,拿破仑最后回到法国时,只带回不到三万法军。 事实上托翁在那部巨著中确实写过大量这类文字,但他把这些描写都从小说的正文中隔离出来,以一些完全独立的章节放在书中。无独有偶,一个世纪后的另一位战争作家赫尔曼•沃克,在他的巨著《战争风云》中,也把宏观记述二战历史进程的文字以类似于附记的独立章节成文,并冠以一个统一的题目:《全球滑铁卢》,如果单独拿出来,可以成为一本不错的二战历史普及读物。两位相距百年的作家的这种作法,无非是想告诉读者:这些东西是历史,不是我作品的有机部分,不属于我的文学创造。 确实,主流文学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作为作品的主体,其描写的宏观度达到一定程度,小说便不成其为小说,而成为史书了。当然,存在着大量描写历史全景的小说,如中国的《李自成》和外国的《斯巴达克思》,但这些作品都是以历史人物的细节描写为主体,以大量的细节反映历史的全貌。它们也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进程描写做为主体,那是历史学家干的事。 但科幻小说则不同,请看如下文字: 天狼星统帅仑破拿率领六十万艘星舰构成的庞大舰队远征太阳系。人类且战且退,在撤向外太空前带走了所有行星上的可用能源,并将太阳提前转化为不可能从中提取任何能量的红巨星。天狼远征军深入太阳系,最后占领了已成为一颗空星的地球。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仑破拿只得命令大军撤退。银河系第一旋臂严酷的黑洞洪水期到来了,撤退途中,由于能源耗尽失去机动能力,星舰大批被漂浮的黑洞吞噬,仑破拿最后回到天狼星系时,舰队只剩下不到三万艘星舰。 这也是一段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与上面不同的是,它同时还是小说,是作者的文学创造,因为这是作者创造的历史,仑破拿和他的星际舰队都来自于他的想像世界。 这就是科幻文学相对于主流文学的主要差异。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 由于以上这个区别,使我们必须从科幻文学的角度,对科幻小说中主流文学的某些要素进行反思。一、细节 小说必须有细节,但在科幻文学中,细节的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科幻小说,描写在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1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2懒洋洋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1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体2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2举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等等,他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毫无疑问,以上的文字应该算做细节,描写两个人(或随便其它什么东西)在放一颗焰火前后的对话和感觉。但这个细节绝对不寻常,它真的不“细”了,短短二百字,在主流文学中描写男女主人公的一次小吻都捉襟见肘,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的全部历史,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这是科幻所独有的细节,相对于主流文学的“微细节”而言,我们不访把它称为“宏细节”。 同样的内容,在主流文学中应该是这样描写的: 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后来形成了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后来在太阳旁边形成了地球。地球出现十几亿年后,生命在它的表面出现了,后来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人类。人类经历了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开始了对宇宙本原的思考,并证明了它诞生于大爆炸。 这是细节吗,显然不是。所以宏细节只能在科幻中出现, 其实这样的细节在科幻小说中很常见,《2001》的最后一章宇航员化为纯能态后的描写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一段文字为科幻文学中最经典的篇章。在这些细节中,科幻作家笔端轻摇而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空间,使主流文学所囊括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在科幻小说的早期,宏细节并不常见,只有在科幻文学将触角伸向宇宙深处,同时开始对宇宙本原的思考时,它才大量出现,它是科幻小说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最能体现科幻文学特点和优势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里丝毫没有贬低传统文学中的微细节的意思,它同样是科幻小说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生动微细节的科幻小说就像是少了一条腿的巨人。即使全部以微细节构成的科幻小说,也不乏《昔日之光》这样的经典。 现在的遗憾是,在强调微细节的同时,宏细节在国内科幻小说的评论和读者中并没有得到认可,人们对它一般有两种评价:一、空洞,二、只是一个长篇梗概。 克拉克的《星》是科幻短篇中的经典,它最后那句:“毁灭了一个文明的超新星,仅仅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夜空!”是科幻小说的千古绝唱,也是宏细节的典范。但这篇小说如果在国内写出,肯定发表不了,原因很简单:它没有细节。如果说《2001》虽然时空描写的尺度很大,但内涵已写尽,再扩长也没什么了,那么《星》可真像一部长篇梗概,甚至如果把这篇梗概递到一位国内出版社征集科幻长篇的老编手中,他(她)没准还嫌它写得太粗略呢。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以“没有细节”为由发表不出来,最典型的例子要数冯志刚的《种植文明》了。在2001年北京师大的银河奖颁奖会后座谈中,一位MM严厉地指责道:“科幻创作的不认真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以至于有人把一篇小说的内容简介也拿出来冒充杰作!”看到旁边冯兄的苦笑,我很想解释几句,但再看MM那义愤填膺大义凛然的样子,话又吓回肚子里去了。其实,这部作品单从细节方面来说,比国外的一些经典还是细得多。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两年前刚获星云奖的《引力深井》,看看卡尔维诺的《螺旋》,再看看很有些年代的《最初的和最后的人》。听说冯兄正在把他的这篇“内容简介”扩为长篇,其实这事儿西方科幻作家也常干,但耐人寻味的是,很多被扩成的长篇在科幻史上的地位还不如它的短篇“梗概”。 宏细节的出现,对科幻小说的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应用软件(特别是MIS软件)的开发理论。依照来自西方的软件工程理论,软件的开发应该由顶向下,即首先建好软件的整体框架,然后逐步细化。而在国内,由于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层次的限制,企业MIS软件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有各专业的小模块,最后逐渐凑成一个大系统(这造成了相当多的灾难性的后果)。前者很像以宏细节为主的科幻,先按自己创造的规律建成一个世界,再去进一步充实细化它;而后者,肯定是传统文学的构建方式了。传统文学没有办法自上而下地写,因为上面的结构已经建好了,描写它不是文学的事。 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描写空间,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表现在主流文学中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世界,从仙女座星云中拿一个望远镜看地球上罗密欧在朱丽叶的窗下打口哨,肯定比从不远处的树丛中看更有趣。 科幻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二、人物 人类的社会史,就是一部人的地位的上升史。从斯巴达克思挥舞利剑冲出角斗场,到法国的革命者们高喊人权博爱平等,人从手段变为目的。 但在科学中,人的地位正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化,从上帝的造物(宇宙中的其它东西都是他老人家送给我们的家具),万物之灵,退化到与其它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再退化到宇宙角落中一粒沙子上的微不足道的细菌。 科幻属于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学,但它是由科学催生的,现在的问题是,在人的地位上,我们倒向哪边? 主流文学无疑倒向了前者,文学是人学,已经成了一句近乎于法律的准则,一篇没有人物的小说是不能被接受的。 从不长的世界科幻史看,科幻小说并没有抛弃人物,但人物形象和地位与主流文学相比已大大降低。到目前为止,成为经典的那些科幻作品基本上没有因塑造人物形象而成功的。在我们看过的所有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平面呆板之最是《2001》创造的,里面的科学家和宇航员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用机器般恒定的声调和语速说话。如果说其它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欠缺是由于作家的不在意或无能为力,《2001》则是库布里克故意而为之,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人在这部作品中只是一个符号。他做得很成功,看过电影后,我们很难把飞船中那仅有的两个宇航员区分开来,除了名字,他们似乎没有任何个性上的特点。 人物的地位在科幻小说中的变化,与细节的变化一样,同样是由于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描述空间的缘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科幻与科学天然的联系,使得它能够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人物形象的概念在科幻小说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扩展。 其一、以整个种族形象取代个人形象。与传统文学不同,科幻小说有可能描写除人类之外的多个文明,并给这些文明及创造它的种族赋以不同的形象和性格。创造这些文明的种族可以是外星人,也可以是进入外太空的不同人类群落。前面提到的《种植文明》,就是后者的典型例子。我们把这种新的文学形象称为种族形象。 其二、一个世界作为一个形象出现。这些世界可以是不同的星球和星系,也可以是平行宇宙中的不同分支,近年来,又增添了许多运行于计算机内存中的虚拟世界。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这些世界是有人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这种世界形象,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种族形象的进一步扩展。另一种情况是没有人的世界,后来由人(大多是探险者)进入。在这种情况中,更多地关注于这些世界的自然属性,以及它对进入其中的人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形象往往像传统文学中的一个反派角色,与进入其中的人发生矛盾冲突。科幻小说中还有一种十分罕见的世界形象,这些世界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人从来没有进入,作者以一个旁边的超意识位置来描写它。比如《巴别图书馆》。这类作品很少,也很难读,但却把科幻的特点推向极致。 不管是种族形象还是世界形象,在主流文学中都不可能存在,因为一个文学形象存在的前提是有可能与其它形象进行比较,描写单一种族(人类)和单一世界(地球)的主流文学,必须把形象的颗粒细化到个人,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是科幻对文学的贡献。 科幻中两种新的文学形象显然没有得到国内读者和评论的认可,我们对科幻小说的评论,仍然沿续着传统文学的思维,无法接受不以传统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作品,更别提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了,而对于这两个科幻文学形象的创造和欣赏,正是科幻文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科幻在文学水平上的欠缺,本质上是这两个形象的欠缺。三、科幻题材的现实与空灵 国内的读者偏爱贴近现实的科幻,稍微超脱和疯狂一些的想象就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幻大多是近未来的。 其实这个话题在理论上没有太多可讨论的,科幻的存在就是为了科学幻想,现在科学要被抛弃了,那只剩下幻想。展现想象世界是这个文学品种的起点和目的。用科幻描写现实,就像用飞机螺旋桨当电扇,不好使的。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迷惑不解:想看对现实的描写干嘛要看科幻?《人民文学》不好看吗?《收获》不好看吗?《平凡的世界》不好看吗?要论对现实描写的层次和深度,科幻连主流文学拉下的那点儿也比不上。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苏联的喜剧电影,其中有这样的镜头:一架大型客机降落到公路上,与汽车一起行驶,它遵守所有交通规则,同汽车一样红灯停绿灯行。 这是对国内科幻题材现状的绝妙写照。科幻是一种能飞起来的文学,我们偏偏喜欢让它在地上爬行。四、科幻中的英雄主义 现代主流文学入了嘲弄英雄的时代,正如那句当代名言:“太阳是一泡屎,月亮是一张擦屁股纸。” 其实,这种做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科学和理性地想想,英雄主义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二战中那些英勇的德国坦克手和日本神风飞行员的行为是不是英雄主义?当然可以说不是,因为他们在为非正义的一方而战争。但进一步思考,这种说法带给我们的只有困惑。普通人在成为英雄以前并不是学者,他们不可能去判断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正义与否;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学者,从道义角度对一场战争进行判断也是很难的,说一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更多的是用脚而不是用大脑说话,即看你站在哪方的立场上。像二战这样对其道义性质有基本一致的看法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按传统的英雄主义概念,在战争到来时,普通人如果想尽责任,其行为是否是英雄主义就只能凭运气了,更糟的是这种运气还不是扔硬币的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肯定认为大部分战争中双方的阵亡士兵都是无意义的炮灰。以这样的定义再去看英雄主义,就会发现它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进步。《光荣与梦想》中的女人公所为之牺牲的事业也并非是正义的。这样一来,难道那些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烈奉献,那些只有人类才能做出的气壮山河歌泣鬼神的壮举,全是毫无意义的变态和闹剧? 比较理智和公平的作法,是将英雄主义与道义区分开来,只将它做为一种人类特有的品质,一种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 随着文明的进步,随着民主和人权理念在全世界被认可,英雄主义正在淡出。文学嘲弄英雄,是从另一个角度呼唤人性,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可以想像,如果人类社会沿目前的轨道发展,英雄主义终将成为一种陌生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肯定会沿着目前的轨道发展吗? 人类是幸运的,文明出现以来,人类世界做为一个整体,从未面对过来自人类之外的能在短时间内灭绝全种族的灾难。但不等于这样的灾难在未来也躲着我们。 当地球面临外星文明的全面入侵时,为保卫我们文明,可能有十亿人需要在外星人的激光下成为炮灰;或者当太阳系驶入一片星际尘埃中,恶化的地球生态必须让三十亿人去死以防止六十亿人一起死,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学是否还要继续嘲笑英雄主义呢?那时高喊人性和人权能救人类吗? 从科幻的角度看人类,我们的种族是极其脆弱的,在这冷酷的宇宙中,人类必须勇敢地牺牲其中的一部分以换取整个文明的持续,这就需要英雄主义了。现在的人类文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顺利发展阶段,英雄主义确实不太重要了,但不等于在科幻所考虑的未来也不重要。 科幻文学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最后一个栖身之地,就让它们在这里多呆一会儿吧。五、科幻中的第三个形象 前面说过科幻文学所特有的两个形象: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它还有第三个主流文学所没有的形象:科学形象。由于科幻是科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不管是传统的硬科幻,还是后来的软科幻,科学总是或明显或隐藏地存在于其中,它像血液般充盈在科幻小说的字里行间,作为一个无所不在的形象,一直在被科幻小说塑造着。 中国科幻一直在向主流文学学习,但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们关注人物形象和语言技巧,结果我们的作品在人家看来不过是小学生作文;我们关注现实,与人家相比不过是一群涉世不深的学生娃的无病呻吟;我们也玩后现代,结果更是一塌糊涂。但在一件事上,科幻对主流文学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那就是对科学的丑化和妖魔化。 其实,到现在为止,主流文学只是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没有刻意伤害她,这一方面因为传统文学中的田园场景与科学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丑化科学首先需要了解她,在这一点上主流文学可能有一定的障碍。但科幻却有着这方面的天然优势,而且做起来不遗余力! 我们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形象已经成了什么样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不错,西方的科幻作家们在这方面做的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并不是我们这样做的理由。科学在西方社会相当普及,对它的后果进行反思也许是必要的。但即使如此,这种倾向也受到了西方科学界和科幻评论界的一致谴责。在中国,科学在大众中还是一支旷野上的小烛苗,一阵不大的风都能将它吹灭。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预言科学的灾难,中国社会面临的真正灾难是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的丧失。 科学的力量在于大众对她的理解,这是一句真知灼见。而让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生根发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与之相比,科幻倒显得微不足道了。本来两者并不矛盾,老一辈的中国科幻人曾满怀希望让科幻成为这项伟大事业的一部分,现在看来这希望是何等的天真。但至少,科幻不应对这项事业造成损害。科学是科幻的母亲,我们真愿意成为她的敌人吗? 如果不从负面描写科学,不把她写得可怖可怕就不能吸引读者,那就让我们把手中的笔停下来吧,没什么了不起的,还有许多别的有趣的事情可做。如果中国科幻真有消失的那一天,作为一个忠诚的老科幻迷,我真诚地祈祷她死得干净些。六、陈旧的枷锁 以上写了一些科幻与主流文学的对比,丝毫没有贬低主流文学的意思。以上谈到的科幻的种种优势是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它并没有因此在水平上高出主流文学,相反,她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其实,与主流文学相比时,我常常有自惭形秽的感觉。最让我们自愧不如的,是主流文学家们那种对文学表现手法的探索和创新的勇气。从意识流到后现代文学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手法,以我行我素的执着精神不断向前发展着。再看看科幻,我们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新浪潮运动不过是把主流文学的表现工具拿过来为已所用,后来又发现不合适,整个运动被科幻理论研究者称为“将科幻的价值和地位让位于主流文学的努力”。至于前面提到的宏细节、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都是科幻作家们的无意识作为,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表现手法。而在国内,这些手法甚至得不到基本的认可。 其实,前面所提到的在科幻文学中扩展和颠覆的一些传统文学元素,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等,在主流文学中也正在被急剧变革。像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这样的主流文学家,早就抛弃了那些传统的教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观国内科幻的评论者们,却正在虔诚地拾起人家扔掉的破烂枷锁,庄严地套到自己身上,把上面的螺栓拧到最紧后,对那些稍越雷池一步的科幻作品大加讨伐,俨然成了文学尊严的守护者。看着网上的那些评论,满篇陈腐的教条,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敏锐和朝气,有时真想问一句:您高寿? 创新是文学的生命,更是科幻的生命,面对着这个从大海见一滴水的文学,我们首先要有大海的胸怀!30 于娘子关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命题方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讨论(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科幻 即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 科幻的定义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尺度差异极大。 比较接近的是:“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 其中最广义的一种认为:“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辞海》上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卷定义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体裁的小说以真实或想象的科学理论的发现为基础。” 正统科幻迷主张科学与幻想缺一不可。倘若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则只能归为奇幻、魔幻或超现实作品;反之幻想若是付之阙如,那就只是一个科学写实故事。 在中国大陆科幻迷中有这样的民间分类:科幻有硬科幻、软科幻之分,硬科幻对技术描述的要求很高,一般写硬科幻的作者都必须有扎实的科学知识,而软科幻就比较宽松,以情节取胜,另外还有一种稀饭科幻的说法,这是软科幻中的一个特别分支,指软到极点的科幻作品,这两类科幻是科幻迷中永恒的争论,硬科幻迷往往不能容忍毫无科学色彩纯幻想被称为科幻,他们认为,辨别一篇作品是不是科幻,只要把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去掉,如果文章的意思不变,依然通顺,那么这篇作品就算不上科幻。而软科幻迷则显得宽容许多,他们的观点是只要有科幻因素的都能称为科幻作品。 但是这两种科幻的界线并不明显,比如大家熟悉的《STAR WARS》,有很多人被其各种机械设定所吸引,将其视为硬科幻,也有许多人只是将起作为一部畅销小说来读,只看剧情,于是他们认为星战是软科幻。 国内的硬科幻代表人当属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而软派作家比较多,并没有谁特别突出。而刘慈欣先生一直以来都主张硬科幻和软科幻合为一个整体,他认为多余的分类和争论会拖慢科幻的发展。 俄裔名小说家纳布可夫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真实",或许正是科幻艺术的最佳写照。 科幻中的科学并没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题材。除了自然科学之外,社会科学同样能作为科幻的素材。 实际上,科学可能性的大小必须保持适度的大小才能保证科幻的吸引力,对技术的幻想要求过于严苛往往限制了想象力的展开,而幻想的科学含量过低,则失去了科幻的本来意义。 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 科幻为人们提供了幻想的平台,文学文化交流的平台。它为人们接受某些超自然现象做了思想准备--在读过科幻的人们中更容易接受或理解新的现象或未知的事物。科幻之所以是科学与人的桥梁之一是因为它具有前瞻性。并且这前瞻性具有警世的作用--它关注现在又高于现在,从现在预言未来,从现在中思考远古,思考未来,思考人类、生物乃至地球、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的未来!它的题材既有厚重又有活泼,形式多样,无疑激发了人们的从童年时期就有的好奇心。它的深厚的思想性与思考性是人智慧的精华,思想的结晶。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格式要求

回答 你好,小论文即论文,知识篇幅短,是论文的初级入门,写论文即可一般格式。论文是在校期间在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大论文是指毕业学位论文。 希望可以帮到你 同学,答案已经发过去了,记得给老师一个赞然后回复1哦。让老师知道你收到答案了哦,如有不懂的,可继续咨询~ 感谢感谢,祝福您阖家欢乐,生活愉快,万事如意,再次诚心感谢 提问 三车同到之谜: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小论文怎么写? 回答 你好,可以内容是论文的初级入门,写论文即可一般格式即可 更多4条 

《科幻是非理性的》

科幻作文 要求 必须有想象力 而且要合理 必须要紧扣现实与未来 要有创新性 要有时代精神 里面的词汇与语言要有一定的专业性 还要有说明性 。。。。。。总而言之要有超前意识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格式怎么写

《科幻是非理性的》

注意分段就可以了,word貌似可以自动换行。标题大一点。标点不要省略。文件不要设密码。大概想到了这些。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文么,建议你按以下结构构思,简单地说是4个字:引议联结1)引: 引出问题,简单叙述,清楚问题的表面情况。2)议: 以探讨的方式,或借助其它理论,或借助已有的公论, 作为基础,展开评价议论。3)联: 即联系实际,把第2条探讨的几条

科幻小说论文选题

1、深渊上的火。2、2010太空漫游。3、群星,我们的归宿。4、宇宙,触手可及。5、未来,相约在太空漫游。科幻小说分类: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能让读者间接了解到科学原理——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文笔夹杂着一丝对未来想象的感性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小弟弟有志气!中国科幻后继有人啊!不过我不可能现帮你写阿。。。。。。。。。。这里有一篇科幻巨匠刘慈欣的评论,相当深刻,可能有点太长了,而且你不一定全能看懂,你一定耐心看完,然后看着摘一部分。希望有用。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作 者:刘慈欣类 别:科幻理论 试想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做出如下描述: 拿破仑率领六十万法军侵入俄罗斯,俄军且战且退,法军渐渐深入俄罗斯广阔的国土,最近占领了已成为一座空城的莫斯科。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拿破仑只得命令大军撤退。俄罗斯严酷的冬天到来了,撤退途中,法国人大批死于严寒和饥饿,拿破仑最后回到法国时,只带回不到三万法军。 事实上托翁在那部巨著中确实写过大量这类文字,但他把这些描写都从小说的正文中隔离出来,以一些完全独立的章节放在书中。无独有偶,一个世纪后的另一位战争作家赫尔曼•沃克,在他的巨著《战争风云》中,也把宏观记述二战历史进程的文字以类似于附记的独立章节成文,并冠以一个统一的题目:《全球滑铁卢》,如果单独拿出来,可以成为一本不错的二战历史普及读物。两位相距百年的作家的这种作法,无非是想告诉读者:这些东西是历史,不是我作品的有机部分,不属于我的文学创造。 确实,主流文学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作为作品的主体,其描写的宏观度达到一定程度,小说便不成其为小说,而成为史书了。当然,存在着大量描写历史全景的小说,如中国的《李自成》和外国的《斯巴达克思》,但这些作品都是以历史人物的细节描写为主体,以大量的细节反映历史的全貌。它们也不可能把对历史的宏观进程描写做为主体,那是历史学家干的事。 但科幻小说则不同,请看如下文字: 天狼星统帅仑破拿率领六十万艘星舰构成的庞大舰队远征太阳系。人类且战且退,在撤向外太空前带走了所有行星上的可用能源,并将太阳提前转化为不可能从中提取任何能量的红巨星。天狼远征军深入太阳系,最后占领了已成为一颗空星的地球。在长期等待求和不成后,仑破拿只得命令大军撤退。银河系第一旋臂严酷的黑洞洪水期到来了,撤退途中,由于能源耗尽失去机动能力,星舰大批被漂浮的黑洞吞噬,仑破拿最后回到天狼星系时,舰队只剩下不到三万艘星舰。 这也是一段对历史的宏观描写,与上面不同的是,它同时还是小说,是作者的文学创造,因为这是作者创造的历史,仑破拿和他的星际舰队都来自于他的想像世界。 这就是科幻文学相对于主流文学的主要差异。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 由于以上这个区别,使我们必须从科幻文学的角度,对科幻小说中主流文学的某些要素进行反思。一、细节 小说必须有细节,但在科幻文学中,细节的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科幻小说,描写在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1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2懒洋洋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1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体2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2举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等等,他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毫无疑问,以上的文字应该算做细节,描写两个人(或随便其它什么东西)在放一颗焰火前后的对话和感觉。但这个细节绝对不寻常,它真的不“细”了,短短二百字,在主流文学中描写男女主人公的一次小吻都捉襟见肘,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的全部历史,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这是科幻所独有的细节,相对于主流文学的“微细节”而言,我们不访把它称为“宏细节”。 同样的内容,在主流文学中应该是这样描写的: 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后来形成了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后来在太阳旁边形成了地球。地球出现十几亿年后,生命在它的表面出现了,后来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人类。人类经历了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开始了对宇宙本原的思考,并证明了它诞生于大爆炸。 这是细节吗,显然不是。所以宏细节只能在科幻中出现, 其实这样的细节在科幻小说中很常见,《2001》的最后一章宇航员化为纯能态后的描写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一段文字为科幻文学中最经典的篇章。在这些细节中,科幻作家笔端轻摇而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空间,使主流文学所囊括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在科幻小说的早期,宏细节并不常见,只有在科幻文学将触角伸向宇宙深处,同时开始对宇宙本原的思考时,它才大量出现,它是科幻小说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最能体现科幻文学特点和优势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里丝毫没有贬低传统文学中的微细节的意思,它同样是科幻小说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生动微细节的科幻小说就像是少了一条腿的巨人。即使全部以微细节构成的科幻小说,也不乏《昔日之光》这样的经典。 现在的遗憾是,在强调微细节的同时,宏细节在国内科幻小说的评论和读者中并没有得到认可,人们对它一般有两种评价:一、空洞,二、只是一个长篇梗概。 克拉克的《星》是科幻短篇中的经典,它最后那句:“毁灭了一个文明的超新星,仅仅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夜空!”是科幻小说的千古绝唱,也是宏细节的典范。但这篇小说如果在国内写出,肯定发表不了,原因很简单:它没有细节。如果说《2001》虽然时空描写的尺度很大,但内涵已写尽,再扩长也没什么了,那么《星》可真像一部长篇梗概,甚至如果把这篇梗概递到一位国内出版社征集科幻长篇的老编手中,他(她)没准还嫌它写得太粗略呢。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作品以“没有细节”为由发表不出来,最典型的例子要数冯志刚的《种植文明》了。在2001年北京师大的银河奖颁奖会后座谈中,一位MM严厉地指责道:“科幻创作的不认真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以至于有人把一篇小说的内容简介也拿出来冒充杰作!”看到旁边冯兄的苦笑,我很想解释几句,但再看MM那义愤填膺大义凛然的样子,话又吓回肚子里去了。其实,这部作品单从细节方面来说,比国外的一些经典还是细得多。不信你可以去看看两年前刚获星云奖的《引力深井》,看看卡尔维诺的《螺旋》,再看看很有些年代的《最初的和最后的人》。听说冯兄正在把他的这篇“内容简介”扩为长篇,其实这事儿西方科幻作家也常干,但耐人寻味的是,很多被扩成的长篇在科幻史上的地位还不如它的短篇“梗概”。 宏细节的出现,对科幻小说的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使我们联想到了应用软件(特别是MIS软件)的开发理论。依照来自西方的软件工程理论,软件的开发应该由顶向下,即首先建好软件的整体框架,然后逐步细化。而在国内,由于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层次的限制,企业MIS软件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有各专业的小模块,最后逐渐凑成一个大系统(这造成了相当多的灾难性的后果)。前者很像以宏细节为主的科幻,先按自己创造的规律建成一个世界,再去进一步充实细化它;而后者,肯定是传统文学的构建方式了。传统文学没有办法自上而下地写,因为上面的结构已经建好了,描写它不是文学的事。 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描写空间,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表现在主流文学中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世界,从仙女座星云中拿一个望远镜看地球上罗密欧在朱丽叶的窗下打口哨,肯定比从不远处的树丛中看更有趣。 科幻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二、人物 人类的社会史,就是一部人的地位的上升史。从斯巴达克思挥舞利剑冲出角斗场,到法国的革命者们高喊人权博爱平等,人从手段变为目的。 但在科学中,人的地位正沿着相反的方向演化,从上帝的造物(宇宙中的其它东西都是他老人家送给我们的家具),万物之灵,退化到与其它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再退化到宇宙角落中一粒沙子上的微不足道的细菌。 科幻属于与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文学,但它是由科学催生的,现在的问题是,在人的地位上,我们倒向哪边? 主流文学无疑倒向了前者,文学是人学,已经成了一句近乎于法律的准则,一篇没有人物的小说是不能被接受的。 从不长的世界科幻史看,科幻小说并没有抛弃人物,但人物形象和地位与主流文学相比已大大降低。到目前为止,成为经典的那些科幻作品基本上没有因塑造人物形象而成功的。在我们看过的所有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平面呆板之最是《2001》创造的,里面的科学家和宇航员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用机器般恒定的声调和语速说话。如果说其它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欠缺是由于作家的不在意或无能为力,《2001》则是库布里克故意而为之,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人在这部作品中只是一个符号。他做得很成功,看过电影后,我们很难把飞船中那仅有的两个宇航员区分开来,除了名字,他们似乎没有任何个性上的特点。 人物的地位在科幻小说中的变化,与细节的变化一样,同样是由于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描述空间的缘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科幻与科学天然的联系,使得它能够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人物形象的概念在科幻小说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扩展。 其一、以整个种族形象取代个人形象。与传统文学不同,科幻小说有可能描写除人类之外的多个文明,并给这些文明及创造它的种族赋以不同的形象和性格。创造这些文明的种族可以是外星人,也可以是进入外太空的不同人类群落。前面提到的《种植文明》,就是后者的典型例子。我们把这种新的文学形象称为种族形象。 其二、一个世界作为一个形象出现。这些世界可以是不同的星球和星系,也可以是平行宇宙中的不同分支,近年来,又增添了许多运行于计算机内存中的虚拟世界。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这些世界是有人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这种世界形象,其实就是上面所说的种族形象的进一步扩展。另一种情况是没有人的世界,后来由人(大多是探险者)进入。在这种情况中,更多地关注于这些世界的自然属性,以及它对进入其中的人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形象往往像传统文学中的一个反派角色,与进入其中的人发生矛盾冲突。科幻小说中还有一种十分罕见的世界形象,这些世界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人从来没有进入,作者以一个旁边的超意识位置来描写它。比如《巴别图书馆》。这类作品很少,也很难读,但却把科幻的特点推向极致。 不管是种族形象还是世界形象,在主流文学中都不可能存在,因为一个文学形象存在的前提是有可能与其它形象进行比较,描写单一种族(人类)和单一世界(地球)的主流文学,必须把形象的颗粒细化到个人,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是科幻对文学的贡献。 科幻中两种新的文学形象显然没有得到国内读者和评论的认可,我们对科幻小说的评论,仍然沿续着传统文学的思维,无法接受不以传统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作品,更别提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了,而对于这两个科幻文学形象的创造和欣赏,正是科幻文学的核心内容,中国科幻在文学水平上的欠缺,本质上是这两个形象的欠缺。三、科幻题材的现实与空灵 国内的读者偏爱贴近现实的科幻,稍微超脱和疯狂一些的想象就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幻大多是近未来的。 其实这个话题在理论上没有太多可讨论的,科幻的存在就是为了科学幻想,现在科学要被抛弃了,那只剩下幻想。展现想象世界是这个文学品种的起点和目的。用科幻描写现实,就像用飞机螺旋桨当电扇,不好使的。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迷惑不解:想看对现实的描写干嘛要看科幻?《人民文学》不好看吗?《收获》不好看吗?《平凡的世界》不好看吗?要论对现实描写的层次和深度,科幻连主流文学拉下的那点儿也比不上。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苏联的喜剧电影,其中有这样的镜头:一架大型客机降落到公路上,与汽车一起行驶,它遵守所有交通规则,同汽车一样红灯停绿灯行。 这是对国内科幻题材现状的绝妙写照。科幻是一种能飞起来的文学,我们偏偏喜欢让它在地上爬行。四、科幻中的英雄主义 现代主流文学入了嘲弄英雄的时代,正如那句当代名言:“太阳是一泡屎,月亮是一张擦屁股纸。” 其实,这种做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科学和理性地想想,英雄主义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二战中那些英勇的德国坦克手和日本神风飞行员的行为是不是英雄主义?当然可以说不是,因为他们在为非正义的一方而战争。但进一步思考,这种说法带给我们的只有困惑。普通人在成为英雄以前并不是学者,他们不可能去判断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正义与否;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学者,从道义角度对一场战争进行判断也是很难的,说一场战争是不是正义的,更多的是用脚而不是用大脑说话,即看你站在哪方的立场上。像二战这样对其道义性质有基本一致的看法的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如果按传统的英雄主义概念,在战争到来时,普通人如果想尽责任,其行为是否是英雄主义就只能凭运气了,更糟的是这种运气还不是扔硬币的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肯定认为大部分战争中双方的阵亡士兵都是无意义的炮灰。以这样的定义再去看英雄主义,就会发现它在历史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进步。《光荣与梦想》中的女人公所为之牺牲的事业也并非是正义的。这样一来,难道那些以生命为代价的惨烈奉献,那些只有人类才能做出的气壮山河歌泣鬼神的壮举,全是毫无意义的变态和闹剧? 比较理智和公平的作法,是将英雄主义与道义区分开来,只将它做为一种人类特有的品质,一种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志。 随着文明的进步,随着民主和人权理念在全世界被认可,英雄主义正在淡出。文学嘲弄英雄,是从另一个角度呼唤人性,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历史的进步。可以想像,如果人类社会沿目前的轨道发展,英雄主义终将成为一种陌生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肯定会沿着目前的轨道发展吗? 人类是幸运的,文明出现以来,人类世界做为一个整体,从未面对过来自人类之外的能在短时间内灭绝全种族的灾难。但不等于这样的灾难在未来也躲着我们。 当地球面临外星文明的全面入侵时,为保卫我们文明,可能有十亿人需要在外星人的激光下成为炮灰;或者当太阳系驶入一片星际尘埃中,恶化的地球生态必须让三十亿人去死以防止六十亿人一起死,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学是否还要继续嘲笑英雄主义呢?那时高喊人性和人权能救人类吗? 从科幻的角度看人类,我们的种族是极其脆弱的,在这冷酷的宇宙中,人类必须勇敢地牺牲其中的一部分以换取整个文明的持续,这就需要英雄主义了。现在的人类文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顺利发展阶段,英雄主义确实不太重要了,但不等于在科幻所考虑的未来也不重要。 科幻文学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最后一个栖身之地,就让它们在这里多呆一会儿吧。五、科幻中的第三个形象 前面说过科幻文学所特有的两个形象: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它还有第三个主流文学所没有的形象:科学形象。由于科幻是科学发展的直接产物,不管是传统的硬科幻,还是后来的软科幻,科学总是或明显或隐藏地存在于其中,它像血液般充盈在科幻小说的字里行间,作为一个无所不在的形象,一直在被科幻小说塑造着。 中国科幻一直在向主流文学学习,但不是一个好学生:我们关注人物形象和语言技巧,结果我们的作品在人家看来不过是小学生作文;我们关注现实,与人家相比不过是一群涉世不深的学生娃的无病呻吟;我们也玩后现代,结果更是一塌糊涂。但在一件事上,科幻对主流文学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那就是对科学的丑化和妖魔化。 其实,到现在为止,主流文学只是与科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没有刻意伤害她,这一方面因为传统文学中的田园场景与科学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丑化科学首先需要了解她,在这一点上主流文学可能有一定的障碍。但科幻却有着这方面的天然优势,而且做起来不遗余力! 我们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形象已经成了什么样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不错,西方的科幻作家们在这方面做的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并不是我们这样做的理由。科学在西方社会相当普及,对它的后果进行反思也许是必要的。但即使如此,这种倾向也受到了西方科学界和科幻评论界的一致谴责。在中国,科学在大众中还是一支旷野上的小烛苗,一阵不大的风都能将它吹灭。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预言科学的灾难,中国社会面临的真正灾难是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的丧失。 科学的力量在于大众对她的理解,这是一句真知灼见。而让科学精神在大众中生根发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与之相比,科幻倒显得微不足道了。本来两者并不矛盾,老一辈的中国科幻人曾满怀希望让科幻成为这项伟大事业的一部分,现在看来这希望是何等的天真。但至少,科幻不应对这项事业造成损害。科学是科幻的母亲,我们真愿意成为她的敌人吗? 如果不从负面描写科学,不把她写得可怖可怕就不能吸引读者,那就让我们把手中的笔停下来吧,没什么了不起的,还有许多别的有趣的事情可做。如果中国科幻真有消失的那一天,作为一个忠诚的老科幻迷,我真诚地祈祷她死得干净些。六、陈旧的枷锁 以上写了一些科幻与主流文学的对比,丝毫没有贬低主流文学的意思。以上谈到的科幻的种种优势是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它并没有因此在水平上高出主流文学,相反,她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其实,与主流文学相比时,我常常有自惭形秽的感觉。最让我们自愧不如的,是主流文学家们那种对文学表现手法的探索和创新的勇气。从意识流到后现代文学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手法,以我行我素的执着精神不断向前发展着。再看看科幻,我们并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新浪潮运动不过是把主流文学的表现工具拿过来为已所用,后来又发现不合适,整个运动被科幻理论研究者称为“将科幻的价值和地位让位于主流文学的努力”。至于前面提到的宏细节、种族形象和世界形象,都是科幻作家们的无意识作为,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更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表现手法。而在国内,这些手法甚至得不到基本的认可。 其实,前面所提到的在科幻文学中扩展和颠覆的一些传统文学元素,如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等,在主流文学中也正在被急剧变革。像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这样的主流文学家,早就抛弃了那些传统的教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观国内科幻的评论者们,却正在虔诚地拾起人家扔掉的破烂枷锁,庄严地套到自己身上,把上面的螺栓拧到最紧后,对那些稍越雷池一步的科幻作品大加讨伐,俨然成了文学尊严的守护者。看着网上的那些评论,满篇陈腐的教条,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敏锐和朝气,有时真想问一句:您高寿? 创新是文学的生命,更是科幻的生命,面对着这个从大海见一滴水的文学,我们首先要有大海的胸怀!30 于娘子关

  • 索引序列
  •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格式标准
  •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范文格式
  •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格式要求
  • 科幻小说文学小论文格式怎么写
  • 科幻小说论文选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