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发布时间: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_asp?article_id=516

除了以上两位所说的注意点外我想补充以下:1、格式问题,论文一般要求的格式比较严格,如字体,字号,并且中英文的字体不同,具体的请 下载一些论文模板参考。2、表格的名称,图的名称的摆放的位置要注意3、字数的限制,如摘要的限制,4、参考文献一定要在论文中注明。5、其他的问题应该结合具体的学术问题讨论

宗开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摘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锡-常地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对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破坏了均衡的地质环境,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裂缝、渍害等等,尤其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灾害的迅速发展,破坏性大,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和负面影响。本文着重讨论地裂缝的形成机制,以期能对地裂缝灾害进行更好的预测,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关键词】苏-锡-常地区 地裂缝 研究苏-锡-常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突飞猛进,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相对苏-锡-常地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明显滞后,尤其是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淡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引发了区域性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最近30年中,中心城市区稍早,外围县市区稍晚,时间上与地下水开采史基本一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发生在3个中心城市及锡西地段,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地下水开采区的扩大和开采强度逐年骤增,地面沉降问题也迅速扩大至区域(图1),发生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化(表1)。图1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发展变化图现状中累计沉降量大于200mm的区间面积近6000km2,约占苏-锡-常平原地区总面积的1/2,而500mm等值线已连片圈合了3个中心城市,面积超过1500km2。与此同时,在区域性地面沉降发生、发育过程中,由于存在特定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基岩潜山、古埋藏阶地、含水砂层分布不均等)及人为开采地下水的方式、方法不合理,导致了在苏-锡-常地区的局部地方,发育了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在地表则以地裂缝的形式表现出来。它破坏了地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掩蔽工程,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表1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发展变化情况统计一览表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最初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鼎盛发育期为20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的几年间,亦陆续有发生。1 地裂缝分布发育特征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分布发育,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均是有规律可循的。1 空间分布特征(1)平面特征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平面形态则呈线条状,或直或曲,或呈雁行式排列。大多在主裂缝两侧分布发育一定宽度的裂缝带,一般宽度小于100m,地裂缝延伸从数十米到千余米不等。(2)剖面特征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剖面形态,一般不甚清晰,大多呈裂缝两侧上下错移,在地表形成陡坎状或阶步状地裂缝;亦有的呈“V”字形开裂状,地表裂缝宽度一般在2~80mm左右,裂缝可见深度一般均在20~40cm左右。经对无锡市石塘湾因果岸地裂缝灾害进行剖面开挖及进行物探面波(SWS)测量显示,开挖剖面中裂缝的深度达3m(图2),面波勘探成果揭示,裂缝两侧相同第四系地层遭切割影响的深度可达36m之深;根据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分析,地裂缝的影响深度可达基岩面,影响深度达到60~80m。(3)方向特征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的方向性比较明显,大多呈 NE向或 NNW向分布;亦发育一些呈环状分布发育的地裂缝灾害,经对裂缝的发育方向进行玫瑰花图统计分析,方向性不太明显(图3)。图2 无锡石塘湾因果岸地裂缝剖面素描示意图图3 常州大学城南周村地裂缝发育方向玫瑰花图2 时间发育特征经对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发育的时间进行统计,其与区内地面沉降灾害发育的高峰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本区地裂缝始发于1989年,在以后的近20年中,几乎每年均有地裂缝灾害的发生,鼎盛期在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5年,本区有6处地方发生地裂缝灾害,本世纪初有减缓的趋势。3 不同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下产生不同类型地裂缝不同的地质环境背景是地裂缝产生的内在因素。因此,在有埋藏山体、古埋藏阶地、埋藏基岩陡崖分布发育的地区,通常发育线状地裂缝,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如江阴市长泾—河塘—无锡张泾杨墅里地裂缝带,即属该类型地裂缝。在地下水主采层以上的第四系沉积物,存在明显的沉积差异的地区,受地下水疏干因素的影响,多形成半环状发育、与土层结构差异有关的地裂缝,如常州市漕桥地裂缝灾害。在第四系沉积物中主采含水砂层不太发育或发育较差的地区,人们通常采取上下含水层综合开采的方法抽取地下水资源,进而在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形成局部的降落漏斗,使得局部地区的水力坡度变陡,在地表产生以环状为主的地裂缝灾害,如常州大学城南周村地裂缝灾害即属该类型。4 地裂缝具持续性发展的特点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发生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具持续发展的特点,它们一般均在汛期或雨季初现,一旦形成后,沿裂隙面继续跌落加剧,是不稳定的发展状态。据野外调查,苏-锡-常地区目前仍有5处地裂缝具有进一步发育的特点,15处地裂缝则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5处则已处于稳定阶段。2 地裂缝形成机制研究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客观存在的地质背景条件(基岩面起伏特征、基岩岩性、古埋藏阶地、第四系地层结构的差异、含水层的结构特征等)及人类为了发展经济而对地下水资源的无序、过量开采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不同类型地裂缝的形成机制,是不同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地质背景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1 潜山型主要是第四纪地层差异、古基底起伏变化和区内超量开采地下水等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地面沉降。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含水砂层及地下水储集层中的水头下降,造成地下含水砂层本身及上覆土层释水压缩,出现地面沉降;当土层本身的结构差异或沉积基底起伏等环境地质条件不均一时,在土层压缩造成地面沉降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地面差异沉降,在土体内形成侧向张应力;当侧向张应力达到或超过土体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则在地表以地裂缝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图4)。图4 基岩潜山型地裂缝形成地质模式图2 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地裂缝发生带附近分布有集中开采的深井,开采量较大,开采方式以第Ⅰ、Ⅱ、Ⅲ承压含水层均作为取水资源进行开采。由于Ⅱ、Ⅲ承压含水层不甚发育,富水性差,区域Ⅱ、Ⅲ承压含水层水位已降到-60~-70m,深井主采层则以近地表的第Ⅰ承压含水层为主,导致区内地下水含水层上下贯通,尤其是浅层水(潜水、第Ⅰ承压水)水位急剧下降,形成以深井为中心局部的水位降落漏斗(图5)。这是因近地表的软土层和I承压含水砂层压缩、变形所致,I承压含水层具有埋藏浅、颗粒细、渗透性差等特点,强烈开采作用下,粉粒随地下水流失,砂粒重新排列,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形态较陡,水力坡度较大,往往容易形成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图5 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地裂缝形成地质模式图3 土层结构差异型地裂缝发育区近地表第四系沉积结构明显,尤其在地表硬土层之下发育厚度不均一的高压缩性软土层(淤泥质亚粘土层),而淤泥质亚粘土层的液化指数、天然孔隙比、渗透系数相对较大。当降水偏少的年份来临时,地下水开采层越流补给条件差,加之长期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水头急剧下降,促使高压缩软土层压密释水,形成塑性变形,造成地面持续沉降,最终诱发地裂缝灾害(图6)。图6 土层结构差异型地裂缝形成地质模式图4 埋藏阶地型与基岩潜山型地裂缝的形成机制具有相似性,其主要是古埋藏阶地或基岩陡崖(具线状分布特点)、第四纪地层差异和区内超量开采地下水等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地面沉降。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含水砂层及地下水储集层中的水头下降,造成地下含水砂层本身及上覆土层释水压缩,出现地面沉降;在埋藏阶地或基岩陡崖的边缘部位,土层压缩造成明显的地面差异沉降,并具线状分布特点,则在地表以线状分布的地裂缝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图7)。图7 埋藏阶地型地裂缝形成地质模式图5 岩溶型目前苏-锡-常地区发育的该类型地裂缝其形成机制与潜山型地裂缝具有相似性,其主要是基岩隆起(基岩岩性必须是以具有可溶盐特征的灰岩地层)、岩溶发育、第四纪地层差异和区内超量开采地下水等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地面沉降。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含水砂层及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下含水砂层本身及上覆土层释水压缩,出现地面沉降;在岩溶发育区,土层失水并压密,造成上覆松散堆积物垮落,诱发地面产生不均匀沉降,尤其在岩溶塌陷的边缘部位,在地表容易产生环状的地裂缝灾害(图8)。图8 岩溶型地裂缝形成地质模式图3 基于GIS的地裂缝易发区划分目前,GIS空间分析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质环境的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评价。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研究运用Arc/Info手段,对区内地裂缝发育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模拟。1 因子的确定地裂缝灾害易发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基岩面的起伏形态、第四系沉积物分布的厚度差异性、地下水位、地下水含水层的空间特征、地面沉降等5方面因子,它们在地裂缝的发育过程中作用明显。2 评价模型基于GIS的评价模型,其数据表达式为: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法论文集式中:I——危险指数,表示各影响因子综合作用的叠加结果;Wi——第 i项因子的权重;Ci——第 i项因子的量化赋值;n——影响因子的个数。3 评价程序GIS辅助下的地裂缝空间分布区划流程见图9所示。Arc/Info中的空间叠加实际上是图层的叠加,一切空间分析都是以数字地图为对象进行的。经过多次调整,苏-锡-常地区地裂缝评价分区模型如下:I=33×C基岩+12×C第四系+19×C地下水位+16×C含水层+2×C地面沉降根据影响因子综合影响总分值的由高到低,对评价结果进行定性分类,分类在原则上反映灾情的现状严重程度,并作相应的面积统计,统计情况见表2。图9 基于GIS的地裂缝灾害评价流程表2 评价结果分区统计结果4 各级地裂缝灾害易发区的地质背景分析由评价结果可见,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发生区和潜在危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常州戚墅堰以东、吴县黄埭以西的中部块段。该块段内的第四系基底相对二侧隆起,基岩面埋深较小,其起伏变化区间恰恰又在Ⅱ、Ⅲ承压含水砂层发育深度内,客观具备发生地裂缝灾变的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但不同等级区的地质背景又因地而异。5 地裂缝灾害易发区带的圈定根据上述模型运行结果以及目前的认识程度,初步确定地裂缝灾害易发区的划分原则主要依据基岩面(潜山、埋藏陡岩)的起伏形态、第四系沉积物的分布及厚度差异性、孔隙承压含水砂层厚度发生明显差异变化的线型边界(大多为古河道的边界)等条件综合确定。初步圈定出6个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带和可能存在地裂缝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图10)。(1)横林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带大体以横林镇为中心,沿 NE构造线走向,西南至湖塘桥、马杭、戚墅堰,为江南断裂控制的特定条带区,面积约30km2。(2)横山桥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带横山桥地处芳茂山山前地貌变化部位,基岩面由裸露转向陡跌,推测有埋藏型断层崖控制中更新世古河道,两侧地面沉降明显不均匀发生,为易发生地裂缝灾变的区带。(3)无锡—苏州古河道南侧基岩岸线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带区带北西—南东向延伸较长,西起锡山贾巷,往东南大体沿京杭运河,经无锡市区一直延至苏州浒关的条带内。该带是苏-锡-常地区极需警视的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带,目前已发现的贾巷和毛村园二处地裂缝灾点均在该区带内。(4)江阴南部古河道南界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带分布锡山境内的堰桥、长安、厚桥、安镇间为基岩断块隆起,受其影响,推测潜山、断层崖较发育,是环境地质背景条件变化较大的区带,实为区内地裂缝易发区带。石塘湾秦巷、堰桥、河塘及长泾等地已发现的地裂缝均在该带中。图10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图(5)东亭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在锡山新市区(东亭)西郊一带,从已形成地裂缝地区的勘探结果显示,可能与岛状残留分布的潜山有关,也可能与浅部地层因素有关,但诱发原因仍与超量开采Ⅱ承压地下水有关。(6)张家港塘桥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在张家港东南部塘桥、塘市、西张等乡镇地区,从迹象反应,地面沉降已严重发生,但不均匀,在多处已见有地裂缝灾变问题。(7)查桥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位于吼山西侧山前平原北东向展布的条带区间,现状中已多处发生,并有进一步严重化发展趋势。4 地裂缝灾害防治对策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给苏-锡-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和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与避让”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按照国家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科学规划,强化管理,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从勘察已得知,区内地裂缝灾害,主要是地面沉降严重发生以后所显示的灾变形式,所以,最根本的还是需从控制地面沉降着眼。在地面沉降重度发生区,应该深入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对地面沉降不均匀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尤其在被初步圈定为地裂缝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镇建设和工程项目建设,也必须列为可能的地质灾害灾情之一,进行认真的危险性评估。在已发生的地裂缝灾区,应查明形成原因,准确圈定危险区,布设监测网点,并落实具体的避让措施。5 结语本文的研究成果是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三角洲项目组集体工作的结晶,在此,向所有参与项目工作的老师、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高吗

刚改版的刊物,应该还算不上几类,只是国家级期刊一般说的“一类、二类”刊物,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外核心期刊数据库里面的刊物,有极少一部分是非核心的报、刊,但这样的报、刊也属于比较牛的我国目前刊物的级别划分——刊物级别;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CN刊物;SCI,SSCI,CSSCI(一)什么是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二)什么是“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三)什么是国家级期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

一标题二论点三关键字四论据

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类  1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035 739 19103  2 硅酸盐学报优先出版 中国硅酸盐学会 907 591 44477  3 电镀与涂饰 广州市二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565 374 9974  4 中国陶瓷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311 161 9705  5 水泥 建筑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112 049 7976  6 无机盐工业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814 499 14858  7 电镀与精饰 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 460 320 8576  8 电镀与环保 上海市轻工业科技情报研究所 365 235 9462  9 陶瓷学报 景德镇陶瓷学院 349 187 4652  10 耐火材料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296 211 7879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类  1 热固性树脂优先出版 独家授权 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 035 715 7980  2 塑料 独家授权 北京市塑料研究所 919 725 11129  3 塑料科技 独家授权 大连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深圳市塑胶行业协会 860 586 10408  4 中国塑料 独家授权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521 391 23803  5 林产化学与工业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学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990 653 16741  6 工程塑料应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中国兵工学会非金属专业委员会;兵器工业非金属材料专业情报网 865 604 17038  7 塑料工业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 757 515 18584  8 聚氨酯工业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江苏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 711 486 6088  9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中国石化集团扬子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扬子石化分公司 660 432 8433  10 弹性体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全国合成橡胶信息总站 532 305 5898  11 合成纤维工业 合成纤维工业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 519 321 7729  12 合成树脂及塑料 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化分公司;橡塑新型材料合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512 380 7200  13 橡胶工业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487 243 10882  其他化学工业类  1 日用化学工业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746 540 16970  2 新型炭材料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352 891 11439  3 燃料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99 861 22533  4 涂料工业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 920 641 17868  5 中国胶粘剂 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 860 610 12129  6 煤炭转化 太原理工大学;中科院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837 542 11800

我是个准研究生 导师说必须发sci才能毕业 想了解一下sci 一级学报 核心期刊 等都是什么意思?发稿时有什么的特殊要求?还有影响因子是怎么计算的?谢谢各位大侠!!!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内容还可以吧,就是发到宿舍的时间太长了,有时候过半个多月才看到。

常州大学 / 院校代码:10292常州大学(Ch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常大”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多少

字母词的现状及未来—基于第5版和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比较研究,《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高校学生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态度及使用习惯调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的本土化顺应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12期从语言接触看语言文化迁移—以汉语中的英语借词为对象,《常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适度文化移情对文化生态的平衡效用,《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10期从跨文化能力角度解读常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向,《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定势对文化移情能力的消解,《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英语习语中文化定势现象的认知解读,《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框架理论视角下定势的认知建构,《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不是中文核心,是科技核心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89年创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与工业技术类学术刊物,是江苏省一级期刊。该刊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以及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热能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工程及数理科学等。

福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2014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林学院学报(改名为:森林与环境学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在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 被踢掉了)

微分方程年刊(英文版)目前不是北大核心期刊,之前也未曾入选过。当前:复合影响因子:071;综合影响因子:032 主办: 福州大学周期: 季刊ISSN: 1002-0942CN: 35-1125/O1现用刊名:Annals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曾用刊名:微分方程年刊(英文版)创刊时间:1985

  • 索引序列
  •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高吗
  •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 常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多少
  • 福州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