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三农论文2000字

三农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三农论文2000字

一. 前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78-2002间 年均增长3%,  78-84, 7%; 85-2001, 0%; 95-02, 75   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引起各方重视。  78-4:1;85-7:1; 99-5:1, 2002-1:1   农民负担重   城乡差距和农民负担,反映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传统思路――对世界银行发展战略的评论   基础设施   科技、教育   产业结构   农业增长很快,但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农民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调整。   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靠就业结构调整   美国,1870-51%;   日本-1870,70%, 1950-48%,1980-5; 2000- 9%   韩国,1950--3; 1980--9; 2000- 8%   我国,80年代,乡镇企业;90年代农民工   我国,98,99年农民净增加1000万   江主席在16大报告中,也把减少农村人口作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战略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打破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困境:   通货紧缩是物价不断下降的一个现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2。6%; 99, -0%; 00, -5%; 01, -9%; 02, -8%   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有何不好?   通货紧缩必然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失业问题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造成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减慢,   部分离土离乡的农民回流   造成大量乡镇企业破产,不少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回流农业  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结构调整堵塞及逆调整=》农民回流农业=》产业结构逆调整=》农业增产=》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启动存量消费是迅速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存量消费所以旷日持久;我国的存量需求   外资   民间投资   城市消费信贷   农村消费  2002 1991  城市 农村 城市  彩电 4 5(48%) 68 (89%)  冰箱 4 8(17%) 49 (30%)  洗衣机 9 8(34%) 81 (39%)  收入 7702, 6(32%) 2025 (122%)   我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存量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存量消费是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关键   1。间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费降低1元,彩电的作用为增加收入370元,冰箱,667元,洗衣机,909元   2。直接创造投资需求;   3。增加农民收入。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三.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   地区优势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产业结构才能按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一个地区的发展才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缩小。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   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   WTO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急迫性: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东部和国际市场接轨,东部发展以后让出的市场,中西部就不能受益   发育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建议。   消除农产品流通的各种障碍、干预和地区保护主义   加强在交通、运输、通讯、互联网的建设   鼓励民间进入流通领域   取消农民进城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 加速科技创新,增加竞争力,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农业持续增长不可忽视   需求增加   人口增长,2002年84亿,2030年16亿,上升25%,年均增长8%=》粮食需求增长   GDP年均增长8%,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膳食结构改变=》粮食需求增长和品种、质量的要求提高   耕地下降,农业劳动力下降=》基本自足?   粮食增产潜力?   1991-93,29省336地区普查,大米、小麦、玉米,最高单产是平均单产的5~0倍   408个科研单位调查,有一半的潜力可用育种科研挖掘   建议:农业科研需要政府的投入   周期长   不容易市场化   好处主要在于消费者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改变。加入WTO,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使我国的优势,外国优良农产品可以进口=》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才能不断依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并利用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   我国粮食的科研能力强,但农产品品种质量的科研能力差   政策建议: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引进台资和外资  五. 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改革前赶超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滞留农村。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16大报告以及三中全会决议、科学发展观等强调了这一点。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按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持续进行, 有赖于城市工业的改革   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  六. 减轻农民负担   给定收入,税费越重,农民越苦   费和罚款主要用于养干部,税费改革不彻底,上缴后基本全数返还。   越穷的地方,当干部的意愿越大,费和罚款越多,经营环境越差,而且孳生腐败   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干部   收支两条线,干部全部由财政来养,费和罚款不返还

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收入(一)目前我国的农民收入状况(二)影响农民收入的相关因素(三)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四)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分析

在图书馆里面的数字资源查就行了!

三苏文化论文2000字

三苏祠秋的黄昏,飘飘洒洒的细雨如期而至。伴着细雨,撑着伞,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信步进入了阔别已久的三苏祠。朱墙,棕房,黑瓦,绿景致(参天古树、翠竹掩映、荷叶连连、绿水萦绕),在细雨的润泽下格外的显眼;古朴典雅的楼台亭榭,词意隽永的匾额对联依然那么熟悉而又亲切。我眼前展开的景向仿佛新的一般。大门后的前厅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依就傲然屹立。是已近秋,仿佛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树冠,还不知疲惫地披着绿衣,向过往的人们尽情展示绿意。老人们常说:“大门右侧最古老的那棵是父亲苏洵,最高的是哥哥苏轼,旁边的弟弟苏辙。”他们盘虬卧龙般的树根紧紧地扎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觉得这些树根像苏家三父子的长胡须飘逸于胸前。往常我一定会沿着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这路线逐一问候。或许想讨个清静,或是好奇,我避开喧闹的人群,独自踏上前厅门左侧的幽径,准备环游一下宅祠。小道两旁,满眼翠竹,竹林后是朱红色的围墙,翠绿遮敝,围墙努力用红光填满林间空隙。竹林间,一条清凉的小溪环道流淌,不见其发端与终极。雨点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绽开的水波在我心中荡漾着、荡漾着……,这儿的一切都是绿的,竹的清香是淡绿的;秋的风是淡绿的;水也是淡绿的。眼前的绿仿佛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宁人瘦,无竹令人俗。”或许这就是竹的妙处。恍然间这才明白怪不得三苏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誉。寻着小溪,逆上来到“洗砚池”。初见池水幽绿着,与竹的绿相互呼应着。万千竹子似无数毛笔欲将立插池中,饱蘸浓墨重彩;细看池水黢黑,果如墨汁之色。传说有二,一则把池水说成墨汁,再则说成是洗砚所成。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苏家洗墨勤学苦练的美德,原因如此。天道酬勤,苏家的天地文章,扬名天下,洗砚池由此得名。小径旁的小溪水流进了路边的荷塘。转过眼去,路边高纤的竹林,换成了高擎的荷叶。塘水如镜,雨化成一粒粒珍珠跳入荷叶,又顺着荷叶滚入荷塘,打碎了镜子,漾出几道斜斜的波痕。偶有几声鸟鸣,却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黄昏中是三苏祠多么静谧啊!荷塘好像一个熟睡的婴儿,脸上写满了恬静与安详。叮-咚-雨珠儿从伞尖蹦下,蹦入荷塘的声音也可也听见。书房“来凤轩”就在荷塘包围中。静以致远,苏家兄弟选择在此发愤苦读,双双高中,取得功名。凤本是鸟中最高贵、出类拔萃的代表。凤展其翼,百鸟皆收其翼。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苏家有三者。大有栽了“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后人,将书房改名“来凤轩”。书房对面便是木假山堂,据说,苏洵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木假山,远看是一个笔架正放于门前,近看突兀好似山峰,让人猜不透。忽而想到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古诗来。这或许是主人们对其最好的注解。“来凤轩”前堂是启贤堂。传说中的“苏老泉”就在堂边。启贤堂里面供奉苏家祖宗们的牌位、祖训和四书五经之类的遗旧。苏宅古井,绿苔丛生,泉水清冽可口;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井边石墩上端放着木盆。这一切似乎徐徐地告诫着我们后世子孙关于“饮水思源”,“黄荆条下出状元”,“金盆洗手”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看过来凤轩、木假山堂、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微雨中,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四个鎏金大字“浩然正气”高高地悬挂在披风榭门前。忽然一阵雄浑且豪放歌曲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传入耳中。亭子中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老人们诵读着,用二胡伴着乐,诵读声抑扬顿挫,给本来就极富有文化气息的“三苏故里”增添了几分韵味,千古文章就这样传颂着。正殿(又名飨殿)在启贤殿的前面。殿内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正中悬挂有“养气”一匾。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大钟一口,大鼓一架;正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殿前人头攒动,香火袅袅。雨中的缕缕青烟寄托着人们对三苏父子无限的尊崇、爱戴和敬仰,也寄托着人们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得到先哲的护佑,能像先人一样获取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缓缓步出大殿,走出大门,雨停了,夕阳用最后一丝余力收回了自己金灿灿的光辉,暮色渐渐开始四合,将原先披在三苏祠里各个角落里的金纱盖隐去了。只有大门旁那棵千年大榕树依然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地目送着邻人们的远去。回望熟悉且亲切的三苏祠,感觉自己好像又登门拜访老邻居一次,和他们攀谈,做了一次长长的交心之旅。

“三苏文化”的继承发展既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打造,更离不开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和有效制度机制的建立。在城市硬件建设中,“三苏文化”更多地体现在古树木、古民宅、古城墙和韵味悠长的亭台楼榭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市政府扩建和修建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布衣雕像、八百进士堂和远景楼的大动作。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性文化和专业基础,曲终人则散。所以,还必须建立一支过硬的群众性文化队伍,郏县的 “三苏文化”品位才能越浓越醇!一个“文化三苏”的出现将是郏县发展之福! 当然,从文化的三个层面来理解,“三苏文化”可这样来确定它的载体和支点:一是实用文化。包括雕版书籍、宣纸、苏词歌赋、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二是艺术文化。包括苏体字画、建筑艺术等。三是思想文化、哲学理念,它的载体是人。总之,应从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两个方面人手尽可能让“三苏文化”更为鲜活具体,为大众所理解、接受。

历史上的苏轼这类人物是才子,但是和众多恃才傲物的人物一样。他们的仕途都不是很得意,只能在诗词中发发牢骚罢了。建议如果不是要歌颂的文章,你可以从问题的根源去追究他为什么会写那些诗。例如赤壁赋,只要你能展开来,两千字小意思啦!

三农论文3000字

在图书馆里面的数字资源查就行了!

百度文库里有的 不过需要财富值得 我的不够 你在想办法吧

一. 前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78-2002间 年均增长3%,  78-84, 7%; 85-2001, 0%; 95-02, 75   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引起各方重视。  78-4:1;85-7:1; 99-5:1, 2002-1:1   农民负担重   城乡差距和农民负担,反映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传统思路――对世界银行发展战略的评论   基础设施   科技、教育   产业结构   农业增长很快,但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农民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调整。   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靠就业结构调整   美国,1870-51%;   日本-1870,70%, 1950-48%,1980-5; 2000- 9%   韩国,1950--3; 1980--9; 2000- 8%   我国,80年代,乡镇企业;90年代农民工   我国,98,99年农民净增加1000万   江主席在16大报告中,也把减少农村人口作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战略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打破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困境:   通货紧缩是物价不断下降的一个现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2。6%; 99, -0%; 00, -5%; 01, -9%; 02, -8%   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有何不好?   通货紧缩必然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失业问题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造成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减慢,   部分离土离乡的农民回流   造成大量乡镇企业破产,不少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回流农业  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结构调整堵塞及逆调整=》农民回流农业=》产业结构逆调整=》农业增产=》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启动存量消费是迅速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存量消费所以旷日持久;我国的存量需求   外资   民间投资   城市消费信贷   农村消费  2002 1991  城市 农村 城市  彩电 4 5(48%) 68 (89%)  冰箱 4 8(17%) 49 (30%)  洗衣机 9 8(34%) 81 (39%)  收入 7702, 6(32%) 2025 (122%)   我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存量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存量消费是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关键   1。间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费降低1元,彩电的作用为增加收入370元,冰箱,667元,洗衣机,909元   2。直接创造投资需求;   3。增加农民收入。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三.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   地区优势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产业结构才能按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一个地区的发展才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缩小。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   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   WTO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急迫性: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东部和国际市场接轨,东部发展以后让出的市场,中西部就不能受益   发育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建议。   消除农产品流通的各种障碍、干预和地区保护主义   加强在交通、运输、通讯、互联网的建设   鼓励民间进入流通领域   取消农民进城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 加速科技创新,增加竞争力,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农业持续增长不可忽视   需求增加   人口增长,2002年84亿,2030年16亿,上升25%,年均增长8%=》粮食需求增长   GDP年均增长8%,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膳食结构改变=》粮食需求增长和品种、质量的要求提高   耕地下降,农业劳动力下降=》基本自足?   粮食增产潜力?   1991-93,29省336地区普查,大米、小麦、玉米,最高单产是平均单产的5~0倍   408个科研单位调查,有一半的潜力可用育种科研挖掘   建议:农业科研需要政府的投入   周期长   不容易市场化   好处主要在于消费者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改变。加入WTO,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使我国的优势,外国优良农产品可以进口=》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才能不断依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并利用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   我国粮食的科研能力强,但农产品品种质量的科研能力差   政策建议: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引进台资和外资  五. 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改革前赶超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滞留农村。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16大报告以及三中全会决议、科学发展观等强调了这一点。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按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持续进行, 有赖于城市工业的改革   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  六. 减轻农民负担   给定收入,税费越重,农民越苦   费和罚款主要用于养干部,税费改革不彻底,上缴后基本全数返还。   越穷的地方,当干部的意愿越大,费和罚款越多,经营环境越差,而且孳生腐败   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干部   收支两条线,干部全部由财政来养,费和罚款不返还

同学,山轻工的吧

农药论文2000字

you qq吗

结论:当前质量安全不乐观,危险重重

利:种类不同,作用不同。农药按主用途不同,分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杀虫剂防治各种害虫,有的还可以杀害螨虫。杀螨剂专门防治螨类(即红蜘蛛)。杀鼠剂用来专门杀害田鼠。还有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等都是杀害对庄稼等农作物构成危害的物种的化学物质;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从正面调节植物的激素含量,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所以,综上可知,农药使用的利为可减少劳动量,从正反两方面提高或保持产量。弊:在使用农药的同时,第一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作物生长;第二,污染水资源。第三,使病虫有抗药性,降低农药的效果;第四,由于农药不被降解或很难被降解,会在处于生物链比较高级的生物体内富集,人类的健康受到了威胁

许多看似新鲜,健康的果蔬产品往往为了防虫防害喷洒了大量农药。农药对于人体有这不小的危害。首先让我们了解农药的类别:(1)有机锡类是一类含有锡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如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毒菌锡、乙蜗锡等。(2)苯类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六氯苯、五氯硝基苯、托布津、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四氯苯肽等。单纯的用水清洗果蔬有时候已经无法完全除去果蔬上的残存农药。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小妙招:一小苏打水浸泡法 可除蔬菜残留农药蔬菜施洒农药之后,部分农药可通过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中,逐步扩散到叶、茎、果实和 种子等部分,造成残留。清除方法是:买回蔬菜后,可放入木桶或盆内,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换一次清水,适量放 入小苏打浸泡10 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清水多冲洗几遍,这样即可除去残留在蔬 菜上的有机磷农药。注意:用盐水可以杀死虫及虫卵。但别用盐水浸泡去农药,这不科学,反而会把大多数的农药锁在蔬菜表面二巧用淘米水 去蔬菜残留农药 淘米水属于酸性,把蔬菜在淘米水中浸泡10 分钟左右,用清水洗干净,就能使蔬菜残留的 农药成分减少。三加热烹饪法 去蔬菜残留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加快分解,所以对一些蔬菜可通过加热来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常用于芹菜、卷心菜、青椒、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蔬菜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 煮2~5 分钟后捞 ,然后用清水冲洗1~2 遍后即可置于锅中烹饪成菜肴。四储存法 去蔬菜残留农药农药在空气中随着工夫的推移,能够缓慢地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一些易于保管的蔬菜,如冬瓜、番瓜等,可通过一定工夫的存放来减少农药残留量。一般应存放10 天 以上。(3)杂环类是一类含有杂环结构有机化合物。这类药剂品种多,杀菌谱广,大都具有内吸作用

农业论文2000字

你可以去看下了解下(社会科学前沿)里面的文章是怎么写的,他们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你可以去看下了解下

一. 前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78-2002间 年均增长3%,  78-84, 7%; 85-2001, 0%; 95-02, 75   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引起各方重视。  78-4:1;85-7:1; 99-5:1, 2002-1:1   农民负担重   城乡差距和农民负担,反映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传统思路――对世界银行发展战略的评论   基础设施   科技、教育   产业结构   农业增长很快,但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农民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调整。   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靠就业结构调整   美国,1870-51%;   日本-1870,70%, 1950-48%,1980-5; 2000- 9%   韩国,1950--3; 1980--9; 2000- 8%   我国,80年代,乡镇企业;90年代农民工   我国,98,99年农民净增加1000万   江主席在16大报告中,也把减少农村人口作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战略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打破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困境:   通货紧缩是物价不断下降的一个现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2。6%; 99, -0%; 00, -5%; 01, -9%; 02, -8%   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有何不好?   通货紧缩必然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失业问题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造成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减慢,   部分离土离乡的农民回流   造成大量乡镇企业破产,不少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回流农业  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结构调整堵塞及逆调整=》农民回流农业=》产业结构逆调整=》农业增产=》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启动存量消费是迅速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存量消费所以旷日持久;我国的存量需求   外资   民间投资   城市消费信贷   农村消费  2002 1991  城市 农村 城市  彩电 4 5(48%) 68 (89%)  冰箱 4 8(17%) 49 (30%)  洗衣机 9 8(34%) 81 (39%)  收入 7702, 6(32%) 2025 (122%)   我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存量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存量消费是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关键   1。间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费降低1元,彩电的作用为增加收入370元,冰箱,667元,洗衣机,909元   2。直接创造投资需求;   3。增加农民收入。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三.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   地区优势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产业结构才能按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一个地区的发展才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缩小。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   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   WTO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急迫性: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东部和国际市场接轨,东部发展以后让出的市场,中西部就不能受益   发育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建议。   消除农产品流通的各种障碍、干预和地区保护主义   加强在交通、运输、通讯、互联网的建设   鼓励民间进入流通领域   取消农民进城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 加速科技创新,增加竞争力,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农业持续增长不可忽视   需求增加   人口增长,2002年84亿,2030年16亿,上升25%,年均增长8%=》粮食需求增长   GDP年均增长8%,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膳食结构改变=》粮食需求增长和品种、质量的要求提高   耕地下降,农业劳动力下降=》基本自足?   粮食增产潜力?   1991-93,29省336地区普查,大米、小麦、玉米,最高单产是平均单产的5~0倍   408个科研单位调查,有一半的潜力可用育种科研挖掘   建议:农业科研需要政府的投入   周期长   不容易市场化   好处主要在于消费者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改变。加入WTO,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使我国的优势,外国优良农产品可以进口=》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才能不断依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并利用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   我国粮食的科研能力强,但农产品品种质量的科研能力差   政策建议: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引进台资和外资  五. 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改革前赶超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滞留农村。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16大报告以及三中全会决议、科学发展观等强调了这一点。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按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持续进行, 有赖于城市工业的改革   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  六. 减轻农民负担   给定收入,税费越重,农民越苦   费和罚款主要用于养干部,税费改革不彻底,上缴后基本全数返还。   越穷的地方,当干部的意愿越大,费和罚款越多,经营环境越差,而且孳生腐败   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干部   收支两条线,干部全部由财政来养,费和罚款不返还

我肯定可以农村好的

  • 索引序列
  • 三农论文2000字
  • 三苏文化论文2000字
  • 三农论文3000字
  • 农药论文2000字
  • 农业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