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华北地质期刊怎么样

华北地质期刊怎么样

发布时间:

华北地质期刊怎么样

可以的。不错了。比一般地质队要好,级别应该是副厅级单位。有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我告诉你华勘519吧,去年单位平均年薪是3w,刚去大学生肯定是被平均的那部分,这点毫无疑问,实习期三个月,工资1200吧,转正2000左右,搞地质的还是要出外野拿补助和奖金,不然天天坐办公室就只有基本工资的份儿了。。。

同问

不错

华东地质期刊怎么样

兄弟,你怎么和我一模一样??我也是签在这个单位了,听说这个单位效益还不错的,我刚进来第一年大概4万左右

既然是在南京的事业单位那应该不会差的。一个月平均下来2000-3000的应该是有的吧

30几年前,东华理工大学绝大部分专业都是与地质、水文、测绘、核工业、资源勘查、电子、计算机、数学、化学紧密相关的专业。最近30年也拓宽了其他理工科专业,比如建筑、机械、软件、通信、自动化、生物、材料等专业也都发展的非常好了,还有法学、教育、体育、哲学、文学、艺术、经济、管理、军事等学科都发展的很好,并且都有硕士点了。如果还叫地质大学,范围太小。地质类只是理工科里面的一个学科而已。其实三十年前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都是与地质高度相关的,比如石油、煤炭煤矿、钢铁铁矿、原子能的铀矿等各类矿物都是高度依然地质类专业的毕业生。当然最近几十年新经济发展,出现高考报考IT热(计算机、软件、通信),经管热(经济、会计、财务、管理、国贸),师范热(就业有保障)。东华理工大学在保留发展好自己的传统优势学科的前提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以便适应市场需求。和其他高校一样,合并、更名也是情理之中。

理工的涵盖面更广一些,地质是一大优势专业而已。

华北地质期刊

不错

朱瀛波 张小伟 张翼 刘淑鹏(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 430070)摘要 云母纸板在电气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造云母纸板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云母纸板的剪裁及冲切成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无法回收利用的云母纸板边角料。这些边角料作为废弃物被遗弃,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使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并重新利用,实现人造云母纸板无废清洁生产新工艺。关键词 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开解率。第一作者简介:朱瀛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非金属矿选矿及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20余年,通讯地址:武昌珞狮南路122号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430070;E-mail:。一、概述(一)云母云母是一种透明片状的非金属矿物,是一类含水铝硅酸盐。它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具有一定的耐高热性能,而且由于云母的结晶为层状结构,对垂直于解理面的电场具有极高的绝缘性能。云母的成分通式可用X {Y2-3[Z4O10](OH)2} 表示。Z组阳离子主要是Si和Al。Y组阳离子主要为Al3+,Fe3+和Mg2+。单元结构层均由三个基本结构层组成。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的比例为2∶1。四面体层的Si约有1/4被Al置换,使Si∶Al为3∶1。硅氧四面体层呈六方网格状分布,上下两层四面体相对排列,但在平面上的位置并不重合。云母具有很强的抗拉强度和抗压、抗剪强度、柔韧性好,它的晶格十分稳定,加之是特殊层状构造,使云母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长期以来,云母一直是电气行业中不可缺少的绝缘材料。目前,虽然已经出现很多新型材料,但还没有任何一种绝缘材料能够取代云母。随着电气行业的发展,对云母的需要量不断增长。云母开采困难,剥制片云母全凭手工操作,出成率极低,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云母本身的利用率,其中重要的途径是云母纸的制造和应用[1~6]。(二)云母纸云母纸是以碎云母为原料,经制浆,在造纸机上抄制而成的,它保持了天然云母的多种优良性能,且厚度均匀、介电强度波动范围小、电晕起始电压高而稳定。其介质损耗的电压特性比天然片云母好,绝缘稳定得多。在许多领域可取代天然片云母。云母纸制造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温塑料、光导纤维并驾齐驱,在国外被誉为对当代电气电子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四大技术之一。但是,用云母抄制的云母纸机械强度较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常需用胶粘剂、补强材料制成各种制品,才能满足各方面不同要求。云母纸板是由多层云母纸经过加胶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压合而成的。云母纸板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必须冲切成各种形状,在冲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边角废料,这部分废料通常被当作工业垃圾处理,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云母资源,所以急需一种方法来处理这些云母纸板的边角料。本研究提出一种云母纸板边角料回收的方法:通过一种开解剂的浸泡,使云母纸板开解脱胶,在机械力的帮助下,使其成为可回收再利用的纸浆,符合建设节约、环保型社会的要求。二、实验方案实验选取化学法,用一种合适的开解剂来浸泡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剂与云母纸板的黏结胶发生化学反应,使黏合胶失去粘结效用与云母分离;再用高速打浆机打浆并施加一定的机械力。清洗后的再生云母浆料可用来重新抄取云母纸。本实验云母纸板边角料来源于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以解决其生产中所废弃的大量云母纸边角料问题。经过初步的探索实验,找出了影响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的各项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开解剂的用量、浸泡物料浓度、浸泡反应时间、打浆转速、打浆时间、打浆浓度等。三、开解实验实验中,每次取100 g云母纸板边角料,以一定用量的合适开解剂浸泡,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一定的打浆浓度、打浆转速下开始打浆,打好的浆料用水力分级的方法分出未开解大片。通过各个影响因素的交叉实验,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一)开解剂用量与浸泡物料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采用开解剂用量分别为6 kg/t、9 kg/t、12 kg/t、15 kg/t、18 kg/t,选用浸泡时间为1 d(24 h),浸泡物料浓度为30%、35%、40%、45%,打浆转速为1400 r/min,打浆时间30 min,打浆浓度20%,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表1):表1 开解剂浓度对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开解剂用量的增加,开解率的整体水平在提高,当开解剂用量增大到12 kg/t时,开解率的增长趋于平缓,再增加开解剂用量,开解率的变化不明显,不同的浸泡物料浓度都显示了同样的变化规律。综合此方面的考虑,选择开解剂的用量为12 kg/t比较经济合理。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浸泡物料浓度的增加,开解率在逐渐提高,但变化的幅度较小,说明开解剂用量范围在6~18 kg/t时,浸泡物料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率的影响不大。随着浸泡物料浓度的增加及浸泡药剂浓度的增大,用水量减小,开解率呈上升趋势,故选择浸泡物料浓度为45%较为合适。(二)浸泡反应时间对于云母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浸泡反应时间6 h、12 h、18 h、24 h、30 h,开解剂用量为12 kg/t,浸泡物料浓度为45%,打浆转速为1200 r/min,打浆时间30 min,打浆浓度20%,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浸泡时间在6~30 h变化时,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开解率一直在增长,当浸泡时间达到24 h时,开解率的增长趋于平缓,且云母纸板的开解率达到4%,效果已经很明显。综合考虑,浸泡反应时间选取在24 h比较经济合理。表2 浸泡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率的影响(三)打浆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药剂用量为12 kg/t,浸泡物料浓度为45%,浸泡1 d(24 h)后的浆料,分别选取打浆时间为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打浆浓度选择20%,打浆转速为1400 r/min,其实验结果如下: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打浆时间的增加,开解率逐渐增大。当打浆时间在30 min之后,开解率增大趋于平缓。故打浆时间定在30 min时比较合理。表3 打浆时间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四)打浆机转速与打浆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实验选用药剂用量为12 kg/t,浸泡浓度为45%,浸泡1 d(24 h)后的浆料,选取打浆时间为30 min,打浆浓度选择10%、15%、20%、25%、30%,打浆转速为1000 r/min、1200 r/min、1400 r/min、1600 r/min,其实验结果如下:从表4可以看出,打浆浓度稀更有利于云母纸板的开解,从20%打浆浓度处开始下降,浓度高时,云母纸浆分散不好,对于打浆产生不利影响,开解率总体变化不是很大,综合考虑选择20%的打浆浓度比较合适。当打浆机转速增加时,云母纸板的开解率也随着增加,当打浆转速达到1600 r/min时,浆料易飞溅,1400 r/min转速适中,且开解效果比较明显,综合考虑选择1400 r/min的转速。表4 打浆机转速与打浆浓度对云母纸板开解的影响通过上述实验,寻求到了一种用开解剂浸泡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得到了这种方法的最优化条件,即开解剂用量为12 kg/t,浸泡时间为1 d(24 h),浸泡物料浓度为45%,打浆的时间为30 min,打浆浓度20%,打浆转速1400 r/min。四、实验效果用于制造云母纸的云母鳞片粒度主要分布在-14目+140目,而在云母纸浆的脱水过程中,筛网网目的选择是根据对云母浆的要求一般选在120~200 目之间,粒度小于200 目的云母鳞片为过细鳞片,不适合用于造纸,因此处理边角料应使得云母鳞片的粒度尽可能地大于200目。本实验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后的粒度组成:本研究开解后的云母纸板浆料的组成见表5,-200目云母鳞片只占38%,62的开解后的云母鳞片适合于再造纸,是一种合适的从云母纸板边角料生产再生云母纸浆的办法,充分利用了云母资源。表5 云母纸板边角料开解后的粒度组成五、结论综上所述,用开解剂浸泡法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厂家利用开解后的云母鳞片返回生产线再造纸,生产的云母纸拉伸强度达10N/cm,在可行性方面可以达到生产的要求。鉴于每年产生大量的云母纸板边角料及废弃物需要回收利用,化学浸泡法处理云母纸板边角料将会有广阔的前途,市场前景巨大。参考文献[1]吴自强,魏鹏,唐四丁云母纸的性能及其主要制品[J]化工时刊,1997,4:7-12[2]云母综合利用编写组云母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任耀武碎云母的工业用途及开发[J]内蒙古地质,1998(3):17-21[4]任耀武河北省绢英粉的开发利用[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2)[5]袁楚雄,田中凯,刘奇云母及其深加工[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6(4):42-46[6]戴为胜我国云母纸和湿磨云母粉工业现状及展望[J]非金属矿,1995(5)A New Technology of Recycling and Reusing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Zhu Yingbo,Zhang Xiaowei,Zhang Yi,Liu Shupe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mica cardboard in electric industry is becoming wider and wider,and the production of man-made mica cardboard is The problem followed is that the process brings about too much unrecycleable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 when the mica cardboard is cut out and punched and Those leftover materials are always cast away as the waste,resulting in not onl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also waste of This research work attempts to find a new way to decompose mica cardboard leftover materials into pieces so as to be reused and realize the new clean production process of man-made mica Key words:mica cardboard,leftover materials,decomposition,decomposition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顶,读完博士后,回头看,除了那些高档一些的EI\SCI可能有些难度,其他全都那样的,有些装得有些品味吧,其实垃圾,不过不赞成的是,创新难度大,不能要求全部社会的人都去搞创新,不现实,生活本就这样,平淡而已,真正的,上至所谓的伟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生活,不能太苛求,哈哈。

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怎么样

水文地质学基础 王大纯主编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基岩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数值法等

无数本!

无数本!

水文地质学基础 王大纯主编

华北地震科学期刊怎么样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依照研究目标,针对华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研究现状展开深入的调研,查阅了1988年以来的《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以来的《地震地质》,创刊(1979年)以来的《地震学报》和1983年以来的《华北地震科学》等刊物,搜集有关“华北地壳速度结构”研究公开发表的文献60余篇,并查阅与华北地壳结构有关的专著2部。调研的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测深(DSS)剖面大多数是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完成的,因而所使用的野外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技术和室内数据处理方法、技术,以及资料的解释水平应该是比较相近的。相对而言,这给区内人工地震数据的融合提供了方便。此外,还考虑到人工地震资料远比天然地震资料的精度高,所以在构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模型时,主要选用人工地震资料。但遗憾的是我们不可能使用原始的数据,只能利用已发表的文献,尽可能搜集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测深(DSS)剖面的P波速度资料进行研究。选取人工地震剖面资料时,首先选择文献中介绍的人工地震P波速度结构断面图件清晰、可靠的剖面;其次,尽可能考虑所选择的剖面在区内分布较均匀,以便提高数据网格化处理的可靠性。根据这两条原则,我们选择了14条测线的资料(嘉世旭等,1991;张成科等,1997;刘昌铨等,1997;祝治平等,1995;祝治平等,1994;刘昌铨等,1996;祝治平等,1997;张建狮等,1997;王椿镛等,1994;任青芳等,1992;祝治平等,1999)(表1)及上述7条重新处理、反演过的剖面资料(表2),利用它们构建区内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这些人工地震测线的分布正如图1所示,它们主要集中在东经110°~120°,北纬35°~41 °之间;显然,利用这些剖面资料构建该区地壳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资料是较充分的。然而,这块面积大约只占华北研究区的1/3,不可能覆盖全区;若讨论全区性的规律,还需要借助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但这只能提供一些宏观的信息,可靠性不如人工地震方法的探测结果。表1 用于构建华北中部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的人工地震剖面表2 重新进行数据处理的折射地震剖面图1 华北地区中部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深地震测深(DSS)剖面位置我们根据人工地震资料构建的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覆盖区正位于华北地区中部,基本覆盖了华北裂谷盆地、山西断隆和鄂尔多斯东缘,既是华北最重要的构造区,又是研究中国大陆东部华北古大陆克拉通解体,岩石圈减薄深部过程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研究华北油气、矿产、地热资源深部成矿作用,以及研究地震灾害诱发机制的理想地区。因此,获得该区较可靠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对于深入研究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这个很大可能上来讲就是个谣言。因为那个时候的技术并不能准确的预测地震

假的地震是不可能被直接预测的,因为它是根据板块活动来喷发的。

  • 索引序列
  • 华北地质期刊怎么样
  • 华东地质期刊怎么样
  • 华北地质期刊
  • 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怎么样
  • 华北地震科学期刊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