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部探矿工程杂志官网邮箱注册

西部探矿工程杂志官网邮箱注册

发布时间:

西部探矿工程杂志官网邮箱注册

张金昌 ,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唐县人,1959年1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核心期刊《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编委。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1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探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探矿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1月分配到勘探所钻机三室从事科研工作。1987年7月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1987年6月---1991年12月在勘探所从事科研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1992年1月---1994年8月在勘探所从事科研工作。1992年12月被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4年9月---1995年9月到美国进修学习。1995年10月---2000年3月在勘探所设备工程室从事科研工作。1996年7月--2000年3 月任研究室主任(正处级),并担任党支部书记。2000年4月至2009年1月,任勘探所副所长(副司局级)、党委委员,分管所科研管理工作。2001年12月被评聘为探矿工程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1年1月---2005年12月任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1月起任第八届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2003年7月起任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5月---2006年7月在国家行政学院参加第七期国土资源厅局长培训班。2006年8月起任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及重大项目评审专家。2006年12月被廊坊市委、市政府聘为廊坊市第三届专家咨询服务委员会委员。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任勘探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党委委员。2010年12月至今,任勘探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 研究方向:从事地质岩心钻探、水文水井和工程施工设备设计、工艺研究以及科研管理工作。 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达16项,其中部级课题10项。国家863重点项目:2000m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 负责人地质调查科研计划项目:2000m以内地质钻探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负责人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 负责人 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加或主持完成了部、院、所及横向市场科研项目16项,其中获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一等奖一项。参与完成的“水文水井气举钻探新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全国30个省、市、区,并广泛应用于国外水井钻进工程中,产生经济效益数十亿元,1993年度获得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六);主持完成的“CG1900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器具及施工工艺研究”项目,是原地质矿产部“九五”地勘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已于2001年通过部级鉴定。该项研究成果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大口径全套管冲抓施工设备,成果总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桩基施工中。2005年“CG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入选国家重点新产品。2006年以来,又研制成功四种型号的旋挖搓管机,并出口俄罗斯、乌克兰等国,2011年又成功进入北美市场。2001年5月,担任编委副主任编辑完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技术译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主要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技术的译文集,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2009年,在青海省木里海拔4200米的高原冻土区成功实施“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DK-1—DK-4科学钻探实验孔”,在130-170米之间发现了3个天然气水合物层。在高原冻土地区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和取样钻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2007年开始担任863重点项目“2000m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地质调查计划项目“2000m以内地质钻探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负责人。带领课题组,利用“2000米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在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区成功实施一倾角80度终孔深度达8米的生产示范孔,标志着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0m深孔全液压动力头地质钻机系统研制成功,其中多项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将大幅度提升我国深部岩心钻探装备设计、制造和配套实力,打破西方少数国家对深部地质岩心钻探装备市场的垄断。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使我国2000m以内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形成了系列化(300米—2000米),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地质岩心钻探效率提高的关键工艺技术问题,使我国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和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筹划“十二·五”2000—5000m地质岩心钻探技术与装备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12000—15000m“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进展顺利。1、兀型钻架(桅杆)静动载及稳定性研究。2、SPC-150型水文水井钻机。3、SHB140/100气举反循环双壁钻具。4、SPJC-300型水文水井钻机。5、水文水井气举钻探新技术研究。6、SJ-1500型水文水井钻机。7、CG1900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及施工艺研究。8、高压旋喷注浆技术研究与开发。 1 全液压动力头水井钻机国产化若干问题 臧臣坤; 张金昌; 冯起赠 探矿工程 2009-02-252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及其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08-253 2000m地质岩心钻探成套装备研制工作进展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06-154 CG型全套管搓管成孔设备的研究和应用 宋志彬; 冯起赠; 和国磊; 王年友;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06-155 再接再厉,创新钻掘技术 甘行平; 傅秉锋; 张金昌; 刘三意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6-02-256 回顾与展望 甘行平;张金昌; 刘三意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7-09-257 钻探技术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任务 张金昌; 冉恒谦; 刘芳霞 探矿工程 2007-09- 258 CG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及施工工艺 宋志彬; 冯起赠; 王年友; 张金昌 探矿工程 2007-09- 259 国产旋挖钻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周红军; 蒋国盛; 张金昌 探矿工程 2008-08-2610 岩溶地区水文水井钻探新技术 张金昌; 宋志彬; 冯起增 西部探矿工程 2005-12-3011 我国水文水井钻机发展综述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5-09-3012 防渗加固高压旋喷注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宋志彬; 张金昌; 冯起增; 杨大根; 孙正基; 王年友 探矿工程(岩土钻 掘工程) 2003-01-2513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4-02-2514 江河堤坝垂直防渗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张金昌; 宋志彬; 杨大根; 王年友 探矿工程 2000-09-2515 CG1900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器具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张金昌; 宋志彬; 王年友; 杨大根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1-11-2516 我国水文水井钻机发展综述 张金昌 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2005-09-0117 2004年亚、非、拉水文水井钻探技术培训情况介绍 张金昌; 冉恒谦; 孟庆鸿; 张林霞 “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 2006-12-0118 钻探技术新进展 张金昌 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10-0119 全液压动力头水井钻机国产化若干问题 臧臣坤 张金昌 《探矿工程》2009年2期 2009-02-0120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及其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张金昌 《探矿工程》2009年8期 2009-08-0121 中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张金昌 《矿业装备》2009年10月号 2009-10-0122 2000m地质岩心钻探成套装备研制工作进展 张金昌 《探矿工程》增刊 2009-10-0123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国内外现状 张金昌《地质学报》2010年6期 2010-06-01 1993年度获得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留学回国人才”。2008年、2010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张金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金昌,甘肃天水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董事长。先后出版《财务分析与决策》、《现代企业经营理财》、《企业经济学》(合著)、《21世纪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变革》(合著)、《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打造国际竞争力》、《财务分析学教程》等专著。主持“加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研究”、“21世纪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组织变革展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成因和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重要论文100多篇,其中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思考”(香港,《中国评论》杂志,2000年6期)、“中国养老保险部分积累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M USA VOL 53,2000 N4〉、“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高还是低?”(USA-China Economics Review,2, New york,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4期)等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反响。主持开发了《智能化财务分析系统》(2001)、《中国建设银行财务顾问专家系统》(2008)、《财务危机预警系统》(2006)、《中国农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系统》(2009)等软件。198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工程专业,1986-1993年在首都钢铁公司从事企业管理专业工作,期间考入南开大学研究生班并派往法国尼斯大学深造,获得法国DESS-CAAE学位。1993年回国到社科院从事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与社会保障问题。2001年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2009在美国布鲁克大学以研究教授级访问学者名义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遥感-岩石力学、三维地学建模、矿山开采沉陷与控制、GIS理论与算法、环境与灾害遥感、数字矿山、数字城市、矿区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出版学术专(译)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80余篇次,SCI引用8次,国内外学术引用500余次)。现兼任国际对地观测政府间协调组织(GEO)用户接口工作委员会(UIC)委员,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地学与遥感学会(GARS)遥感用户应用委员会(UARS)合作主席(2005-2007),美国AAAS(科学进步协会)会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副主编,《西部探矿工程》编委会副主任,《科技导报》、《矿山测量》、《地理信息世界》、《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委等。

刘学鹏1,2 张明昌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摘 要 化学交联聚乙烯醇(PVA)通过在滤饼和过滤介质交界面形成均匀、致密的交联PVA固体膜,改变了滤饼渗透率,起着控制失水的主要作用。本文讨论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类化学交联聚乙烯醇降失水剂的作用机理和性能,并从分子角度提出对PVA进行进一步改性、提高其耐高温性能的途径。关键词 聚乙烯醇 降失水剂 合成 油井水泥 水泥外加剂Study on the Way to Improve the Temperature-InsistantSubstantially of the Polyvinyl Alcohol Fluid-Loss AdditiveLIU Xuepeng1,2,ZHANG Mingchang1(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Beijing 100101,China;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Abstract The main factors in FL reduction by chemically crosslinked polyvinyl alcohol(PVA)is the reduction in filter cake permeability:a tough,monolithic and compact polymer film is formed on the filter membrane surface under the filter 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and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chemically crosslinked polyvinyl alcohol(PVA)were The PVA was further modified from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property was enhanced could be used next to 150℃as the fluid-loss additive for oil well Key words polyvinyl alcohol;fluid-loss additive;synthetic;oil cement;cement additive油井水泥降失水剂是一种能控制水泥浆中液相向渗透性地层滤失,从而保持水泥浆适当水灰比的材料。它是油井水泥外加剂中最重要的一类外加剂,其使用直接关系到固井施工的成败和油井寿命、产能等一系列问题。聚乙烯醇(PVA)降失水剂较其他剂型具有价格适中、对缓凝时间和抗压强度影响小,且有一定的成膜防气窜作用等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通常未改性的PVA降失水效率低,加量大,只能用于50℃以下的地层[1]。目前,在固井施工中广泛使用的PVA降失水剂绝大多数是化学交联改性产品,其最高使用温度也提升到70~120℃之间[2~5]。这种化学改性PVA在应用过程中能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空间网状结构,束缚自由水的流动,同时还能与界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具有防气窜作用的低渗透膜进一步降低失水[5]。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事业向深井、超深井方面发展,更高的井底温度给固井工程带来更大的挑战。如何以化学手段,从分子角度对PVA进行改性,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温度,对于固井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PVA降失水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提高PVA降失水性能的途径。1 PVA及其降失水机理1 PVA结构聚乙烯醇(PVA)是由聚醋酸乙烯水解而得的白色、粉末状树脂。图1是PVA分子的结构片段,其分子包含大量羟基(—OH)结构和少量未水解的羧甲基(—COCH3)。常见的PVA可按分子量与水解度的不同分为许多种型号,按分子量分为300、500、1200、1700、2200、2400等;据水解度分为99%水解度(完全水解型)、88%水解度、78%水解度,水解度更低的也有,但不常见。国内产品的标示是前两位分子量,后两位水解度,如1788、1799等。图1 PVA分子结构片段PVA的化学结构稳定,10%热分解温度大于200℃,在高温碱性溶液中化学结构十分稳定。抗钙、镁离子的能力强,属于非离子聚合物,对水泥浆凝结时间影响小,且价格适中,适合作为开发耐高温固井水泥降失水剂原料或组分[1]。2 PVA降失水机理降失水剂发挥作用主要通过3个方面:一是增加滤液黏度,增加自由水的运动阻力;二是调整泥饼中的颗粒粒度配比,控制细粒子流失,使滤饼更加致密,降低渗透率;三是改变水泥颗粒表面的电性质,增加滤饼毛细孔的润湿性能[1]。研究表明,滤液黏度的增加并不是PVA降低失水性能的主要原因。PVA在滤饼与过滤介质的交界处是否能形成致密的耐温聚合物膜才是降低滤饼渗透率、减少失水的主要原因[1,5]。使用未交联的PVA时,尽管PVA在室温下就能通过羟基(—OH)在分子内和分子间形成氢键,但是这种氢键易破裂,机械力学性能比较差[1],因此在滤饼与过滤介质的交界处不形成薄膜,降失水能力差。这也是未改性的PVA降失水效率低的原因。如何形成交界处的低渗透薄膜,并使得其能够耐高温,成为提高PVA降失水剂性能的关键。目前的各种化学交联方法就是针对这一主要因素进行的。2 化学交联改性PVA降失水剂以化学手段,从分子角度对PVA进行改性,提高其使用温度的研究,国外始于20世纪80~90年代[6,7]。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在近些年有了很大的进展[1~3],相关产品也被广泛应用。其主要途径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硼酸、钛酸、铬酸或相应的无机盐交联改性[5,6,8~12];二是戊二醛交联改性[1~4,7,13,14]。这两种改性方法的主要目的均是使其能够在交界处形成低渗透耐温薄膜。1 硼酸、钛酸、铬酸或相应的无机盐交联改性最早用于生成和强化PVA降失水剂滤饼与过滤介质交界处的低渗透薄膜的方法是用线型PVA与一定比例的硼酸、钛酸、铬酸或相应的无机盐等凝胶剂共混。PVA和硼酸等在水泥浆中接触发生络合结构,在碱性条件下进一步增强这种络合结构,如图2所示。美国早在1990年就有这方面的专利报道[6],而对于其络合机理也有研究[12]。近些年,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也已经十分成熟[11]。图2 PVA与硼酸的络合反应共混交联PVA通过分子与凝胶剂分子在过滤介质表面相互接触、粘结形成低渗透性凝胶膜来降低失水,将失水性能大幅度提高。但是这种产品有一定应用局限性,在小于40℃时,难形成均匀络合物膜,大于95℃时络合物膜又易分解,不能作为耐高温降失水剂[1]。2 戊二醛交联改性针对共混交联形成聚合物膜不稳定的问题,又出现了采用戊二醛化学交联方法增加聚合物膜强度的方法(图3)。国外在1994年就有这方面的专利报道[7],而对于其交联机理也有研究[13]。国内近年也做了相关研究[1,3],并有相关应用专利申请[2]。戊二醛化学交联PVA,也是通过在滤饼与过滤介质的交界面处形成聚合物膜来控制失水的。但是这种化学交联较硼酸等的共混交联更为稳定,使得富含羟基的化学交联PVA胶粒更易于在过滤交界处聚集,形成彼此相互粘结的连续整体[1],进而促进形成均匀的固体薄膜,研究指出,在滤饼中聚集的化学交联PVA胶粒同样可以生成不连续的固体膜。这使得戊二醛化学交联的PVA的使用温度能达到120℃。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超过120℃时,PVA胶粒和形成的固体薄膜将逐渐溶解,低渗透性凝胶膜逐渐消失,失水量会突然增加。图3 PVA与戊二醛的络合反应3 提高PVA降失水剂抗温性能的途径化学交联法表明,针对PVA分子结构进行化学改性,能够提高其作为降失水剂的耐温性能,并使其最高使用温度达到120℃。目前,这也是PVA类降失水剂单独使用时所能适用的最高使用温度。如前所述,PVA的化学结构稳定,10%热分解温度大于200℃,能否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温度?近期,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Plank等[15]对PVA的降失水机理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提高PVA降失水剂性能的建议。归纳为三点:一,提高PVA分子高温时在颗粒表面的附着力;二,增加抗温封堵粒子;三,采用高分子量、水解度的PVA原料。这与国内陈涓等[1]的早期研究结论一致,其目的就是促进形成均匀的固体薄膜,并增加它的抗温能力。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对PVA进行进一步改性开发,可以得到具有良好降失水性能的PVA抗温产品。1 乙二醛、戊二醛交联采用乙二醛、戊二醛混合交联,优化合成路线,得到抗温成膜PVA降失水剂。运用前文所述的二醛交联法,优化物料加量及反应路线,能进一步提升抗温降失水能力到125℃。超过该温度,所形成的低渗膜也将逐渐溶解,水泥浆失水会大幅增加。图4是125℃时形成的滤饼和低渗滤膜。图4 滤饼和低渗滤膜(125℃)2 无机纳米封堵颗粒改性根据Plank等的研究,本文采用纳米二氧化硅(30nm)以环氧氯丙烷将其接枝到PVA分子上[16],然后再采用戊二醛交联,得到另一种抗温成膜PVA降失水剂,反应路线见图5。改性后的PVA在130℃以下具有较好的降失水能力,但是稠度较大不利于现场实际应用。图6是纳米二氧化硅改性PVA样品图。图5 纳米二氧化硅(约30nm)接枝改性图6 二氧化硅接枝PVA样品3 有机耐温封堵颗粒改性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尽管二醛交联和引入具有封堵抗温能力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PVA都提高了其耐温性能,但是提升有限。原因是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PVA分子都会迅速溶解随游离水一同漏失。如何降低其高温溶解度、增加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附着力,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其耐温性能。采用Plank等的研究结论:以二醛交联增加聚合物膜的强度,换用有机耐温聚合物作为高温封堵粒子,同时引入少量改变PVA分子性能的化学官能团降低其高温溶解度、增加其在水泥颗粒表面的附着力,综合提高其耐温性能。本方法采用通过引入少量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钠(AMPS)增加分子附着力、少量具有耐温性能的刚性支撑结构N-乙烯吡咯烷酮(NVP)并加入一种合成的耐温高分子封堵粒子的方法,得到了150℃下有良好降失水能力的PVA成膜降失水剂,反应路线见图7。图7 PVA化学接枝改性和引入的有机耐温封堵颗粒产品4 小结本文在探讨PVA降失水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提高PVA降失水性能的途径,合成出125℃和150℃温度下具有良好的降失水性能和优异的水泥浆综合性能的两个PVA改性降失水剂。为进一步对PVA进行改性,提高其耐高温性能提供了可参考的有效途径。3 结 论1)化学交联PVA在滤饼和过滤介质交界面形成均匀、致密的交联PVA固体膜,改变了滤饼渗透率,起控制失水的主要作用。2)由两种醛混合共同化学交联PVA组成的固体膜强度高、稳定,能够提高PVA降失水剂的耐高温性能。3)采用大分子量的PVA,引入增加分子附着力的分子,并加入封堵粒子,能够进一步提高PVA降失水剂的耐高温性能。参考文献[1]陈涓固井水泥降失水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院博士论文,[2]陈涓,彭朴一种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组合物中国专利CN1407051A,[3]陈涓,彭朴,汪燮卿化学交联聚乙烯醇的降滤失机理油田化学,2002,19(2):101~[4]陈道元,李韶利,杨昌勇,等M83S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性能评价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21(6):12~[5]彭雷,房恩楼,张敬涛,等交联聚乙烯醇的防窜机理及应用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24(3):39~[6]Moran L K,Murray T RWell cement fluid loss additive and US5009269 A,[7]Roland A,Pierre M,Joseph J,Hugo HChemically crosslinked polyvinyl alcohol(pva),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same and its applications as a fluid loss control agent in oil EP0705850A1 ,[8]陆屹PVA作为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实验研究与机理探讨西南石油学院硕士论文,[9]陆屹,胡星琪,刘勇一种新型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室内评价钻井液与完井液,2005,22,(6):19~[10]李本旭,苏如军,任曙云,等低温早强降失水剂G32A的研究与应用钻井液与完井液,2005,22:84~[11]Wise E T,Weber S GA simple partitioning model for reversibly cross-linked polymers and application to the poly(viny1 alcohol)/borate System(“Slime”)Macromolecules,1995,(28):8321~[12]裴建武聚乙烯醇胶乳油井水泥体系的研制与应用西部探矿工程,2004,101,(10):63~[13]Tang C,Saquing C D,Harding J R,Khan S AIn situ coss-linking of electrospun poly(vinyl alcohol)Macromolecules,2010,43:630~[14]栗方星,孙瑞敏,刘东平,等可溶解的交联聚乙醇缩二醛的合成方法中国专利CN1803868A,[15]Plank J,Dugonjic -Bilic F,Lummer N R,Taye SWorking mechanism of poly(vinyl alcohol)cement fluid loss JAPS,2010,117(4):2290~[16]Karelson G,Pentchuk JChemically bonded B - cyclodextrin stationary phase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substituted aromatic PEstonian ASC,2005,54(4):179~

西部探矿工程杂志官网邮箱

[1]山东滕南矿区侏罗系水文地质特征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arassis system in Tengnan Mine Shandong Province作者:杜美利, 符斌让, 李春生学术期刊:中国煤田地质COAL GEOLOGY OF CHINA 2000年1期[2]宁夏彭阳草庙地区煤田钻探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eakage Protection and Sealing Technology for Coalfield Drilling in Ningxia作者:路学忠, 李春生, 蔡记华学术期刊: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EX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 2009年2期[3]宁夏回族自治区岩心钻探发展综合研究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Core Drilling Development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作者:路学忠, 李春生, 李学军, 伏总强学术期刊: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EXPLORATION ENGINEERING(ROCK & SOIL DRILLING AND TUNNELING) 2009年9期[4]章村矿四井顶板砂岩含水层分析及防治Analysis on aquifer water in bleeding rock and its prevention at Zhangcun N4 Mine作者:李春生, 田振洪, 王屹, 赵春生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02年5期[5]利用深孔高压注水解决高瓦斯较坚硬煤层开采Solution of High Gas Harder Coal Mining by Deep High-pressure Water学术期刊:煤COAL 2009年6期[6]煤矿实行四六作业制可行性研究A feasibility study on implementing new work system of 6-hour/4-shift per day in coal mines作者:李春生, 封建明, 韩千文学术期刊:中国煤炭CHINA COAL 2007年9期[7]镜状体TOF-SIMS特征研究Research on TOF- SIMS features of vitrinite- like maceral作者:杜美利, 李春生学术期刊:中国煤田地质COAL GEOLOGY OF CHINA 2000年2期[8]信合机械化开采在簿煤层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the fully mechanized longwall mining in thin coal seam作者:李春生, 王君义, 宋士博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10年5期[9]以构建规模效益型经济为中心--煤炭企业实施老矿转产的务实选择作者:史忠引, 李春生学术期刊:煤炭经济研究COAL ECONOMIC RESEARCH 2002年10期[10]硅灰石制备白炭黑的反应原理及动力学分析To Analyze the Principle of Reaction and the Kinetics of Preparing Silica From Wollastonite学术期刊: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CHINA NON-METALLIC MINING INDUSTRY HERALD 2006年3期[11]铜精炼过程能耗模糊自适应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应用APPLICATION OF COMBINED FORECASTING MODEL OF ENERGY CONSUMPTION TO COPPER REFIN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FUZZY ADAPTIVE VARIABLE WEIGHT作者:鄂加强, 王耀南, 梅炽, 李春生学术期刊:矿冶MINING & METALLURGY 2005年3期[12]临城矿复杂条件下开采风井保护煤柱技术研究Study on of ventilating shaft protection pillar mining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 at Lincheng Coal Mine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03年4期[1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Depend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raise the mechanization recovery level of mine作者:李春生, 尚二考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10年2期[14]邢台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效果评价Evaluation on effect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used in Xingtai mining area作者:李彩惠, 李春生, 刘重举, 魏树群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03年1期[15]天一煤业副斜井15#煤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分析Forecast analysis on the danger of 15# coal gas outburst in the auxiliary inclined shaft of Tianyi Coal Company作者:李春生, 王君义, 郝国义学术期刊:河北煤炭HEBEI COAL 2010年4期[16]集贤煤矿光爆锚喷支护的尝试Try on Smooth Blasting and Combined Support with Shotcrete and Bolting in Jixian Coal Mine学术期刊:煤炭技术COAL TECHNOLOGY 2009年7期[17]超高压螺栓断裂机理与预防的研究Study on Failure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of Extra High- strength Bolt作者:施俊侠, 李春生学术期刊:煤矿机械COAL MINE MACHINERY 2007年10期[18]邢台矿区显德汪井田煤层变薄带的形成机理分析Analysis o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eam getting thinner zone in Xiandewang Mine Field of Xingtai Mining Area学术期刊:煤炭科学技术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年10期[19]集贤煤矿上下山开采方案Exploitation Programme of Rise Dip in Jixian Coal Mine学术期刊:煤COAL 2009年4期[20]超高压压缩机填料盘微动疲劳机理与减缓措施的研究Study on Fretting Fatigue Mechanism and Relief Method of Packing Box Use in Hypercompressor作者:施俊侠, 李春生学术期刊:煤矿机械COAL MINE MACHINERY 2007年11期[21]某大酒店改扩建工程深基坑开挖降排水设计作者:李春生学术期刊:西部探矿工程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2004年4期[22]风量比例法在甲烷传感器优化布置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air-volume proportion rule in optimal placement of methane sensor in mine作者:孙继平, 唐亮, 李春生, 朱宁, 张博学术期刊:煤炭学报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2008年10期[23]大同煤田北部瓦斯赋存规律Gas Preservative Law in Northern Datong Coal- field作者:李春生, 冯月新, 刘善斌学术期刊:中国煤田地质COAL GEOLOGY OF CHINA 2001年4期[24]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应用的探讨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product HM cyclone作者:杨胜林, 王朝阳, 李春生, 张树森, 杨瑞峰学术期刊: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COAL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2008年4期

我投稿一般都是一周内会有拟用通知,最晚一个月,一个月还咩有拟用通知,就是没戏了。

西部探矿工程杂志官网

你好,你找的这个不是文章,而是一本杂志来的,是2008年第一期,详细信息如下,如有帮助,还望及时采纳答案哦 杂志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SSN 1004-5716 CN 65-1124/TD 邮发代号 58-159

不是核心期刊,你可以到_aspx?dbCatalog=%e4%b8%ad%e5%9b%bd%e5%ad%a6%e6%9c%af%e6%96%87%e7%8c%ae%e7%bd%91%e7%bb%9c%e5%87%ba%e7%89%88%e6%80%bb%e5%ba%93&stype=4&dbcode=CJFQ这里查

我投稿一般都是一周内会有拟用通知,最晚一个月,一个月还咩有拟用通知,就是没戏了。

西部探矿工程投稿邮箱

主管单位: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办单位:新疆地质矿产研究所 省级的

主要从事遥感-岩石力学、三维地学建模、矿山开采沉陷与控制、GIS理论与算法、环境与灾害遥感、数字矿山、数字城市、矿区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出版学术专(译)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80余篇次,SCI引用8次,国内外学术引用500余次)。现兼任国际对地观测政府间协调组织(GEO)用户接口工作委员会(UIC)委员,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地学与遥感学会(GARS)遥感用户应用委员会(UARS)合作主席(2005-2007),美国AAAS(科学进步协会)会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理论与方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副主编,《西部探矿工程》编委会副主任,《科技导报》、《矿山测量》、《地理信息世界》、《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委等。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1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1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 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 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2 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3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2 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4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4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 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 2 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3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5 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 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 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5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 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6条~第10 条的规定。 6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6 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7 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表7 确定。8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 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 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 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9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2; 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 个。 10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 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 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 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11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勘察工作应按本规范第7 节执行;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应按本规范第9 节执行;当需进行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设计时,应按本规范第8 节执行。 13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14 详细勘察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对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15 条~第19条的规定。 15 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15 确定。16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 2 同一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 3 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 个; 4 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宜布置适量探井。 17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 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 个控制性勘探点。 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 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 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5 倍,且不应小于5m;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5~0 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19 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应符合18 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2 建筑总平面内的裙房或仅有地下室部分(或当基底附加压力p0≤0 时)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但应深入稳定分布地层,且根据荷载和土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下5~0 倍基础宽度; 3 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 4 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 5 大型设备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2 倍; 6 当需进行地基处理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要求;当采用桩基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本规范第9 节的要求。 20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 个;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 件(组);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5m 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21 基坑或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间,当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等发生未曾估计到的变化时,应进行监测,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22 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为基坑工程设计进行的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应满足本规范第4 条的规定。 23 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或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24 地基承载力应结合地区经验按有关标准综合确定。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场地,建在坡上或坡顶的建筑物,以及基础侧旁开挖的建筑物,应评价其稳定性。

西部论丛杂志官网邮箱注册

是否正规,还有简单办法,看它是否有邮局正规的邮发代号!如果没有或伪造就不是正规刊物

那就百度一下呗

可以的,只要是重要刊物上发表就可以。

《中学生数学杂志》国家级期刊指导发表_普通期刊_论文|发表投稿刊名: 中学生数学主办: 中国数学会普委会;北京数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周期: 半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3-1901CN 11-1531/01邮发代号 2-518创刊年:1982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 索引序列
  • 西部探矿工程杂志官网邮箱注册
  • 西部探矿工程杂志官网邮箱
  • 西部探矿工程杂志官网
  • 西部探矿工程投稿邮箱
  • 西部论丛杂志官网邮箱注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