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发布时间: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西安文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院位于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市,占地面积728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图书馆藏书73万册,专业实验室120个,多媒体教室63个,计算机2000余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万元。目前已建成覆盖西安市13个区县2723所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教育行政机构的西安市教育网。学院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励,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院设有西安历史文化研究所、影视文化研究所、王维研究室、科技史研究室、数学史研究室、书法研究室等6家科研机构。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现有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等8个学科门类,41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教职工8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93人,教师中博士、硕士以上人员达到18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38%;学院还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4人,外籍教师3人,留学归国人员15人。学院拥有一批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发表高层次论文67篇,出版专著、教材200余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共有12人获国家、省、市级专家称号,27人获国家、省(部)、市级荣誉称号,9人获霍英东、曾宪梓奖,2人获“五个一工程”奖。 学院倡导学生“志存高远、刻苦求知、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每一名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建校以来,先后向社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各行业的骨干,一些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如艺术设计系的毕业生在近几年中,有7人在国际性大赛中获大奖17项,18件作品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获国际国内各类大奖90余项。数学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荣获二等奖。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先后接收日本京都佛教大学、美国匹兹堡州杜肯大学教育学院、韩国威德大学部分外籍学生来校留学。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乌克兰矿业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留学生。 学院坚持以科学定位为前提,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加快发展,进一步培育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努力把学院发展成为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的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多学科应用型大学。

西安文理学院是大学 西安文理学院( [英]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 是一所以文理为主的应用型、综合性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由陕西省政府领导,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实行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并重,普通高等教育与 成人继续教育并举。现任院长为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道宏,常务副院长为门忠民。 西安文理学院的前身是西安师专、西安大学和西安教育学院三所高校。1990年西安师专(创建于1958年)和西安大学(创建于1980年)合并组建西安联合大学;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安教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合并更名为西安文理学院。 学院位于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市,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现有藏书9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5000余万元。学院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励,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院设有西安历史文化研究所、黄帝文化研究室、国学研究室、书法教育研究室、区域经济研究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研究室、外国语言文化研究室、水资源保护研究室、实用化学技术研究室和学前教育研究室等11家科研机构。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现有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等8个学科门类,45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教职工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25人,教师中博士、硕士以上人员达到233人,占专任教师的38%;学院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4人、外籍教师3人,留学归国人员30余人。学院拥有一批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有12人获国家、省、市级专家称号,28人获国家、省(部)、市级荣誉称号,9人获霍英东、曾宪梓奖,2人获“五个一工程”奖。近年来,发表高层次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200余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艺术设计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先后接收美国匹兹堡州杜肯大学教育学院、韩国威德大学、日本京都佛教大学部分外籍学生来校留学。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乌克兰矿 业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留学生。 学院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四大发展战略,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培育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先后向社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其中有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的骨干,一些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我院学生近年有10余人在国际性大赛中获大奖20余项,20多件作品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获国际国内各类大奖90余项。学院曾获市级文明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市级园林化校园等多项荣誉。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 (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评论及文字秘书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实行“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汉语言文学平台之上设置三个专业方向:教师教育方向,培养在中等学校进行语文教学及研究的师资;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培养在语言类学校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的师资;现代文秘方向,培养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相关职业群的语言文字工作者。 主要课程: 教师教育方向(师范)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普通写作、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教育心理学、中学语文教学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管理学等课程。 对外汉语方向(师范 ) 语言教学原理、对外汉语教学论、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中国文化概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探索)、现代汉字学、普通话语音教程、民俗语义学、国外汉学研究。 现代文秘方向: 秘书学概论、文书学及公文处理、档案与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学、语言与沟通艺术、秘书心理学、领导科学、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创新思维方法训练、求职应聘技能训练、环境装点艺术、插花与茶道)素质拓展训练(挫折训练、生存能力训练、成功心理训练、团队精神训练)。 实践环节: 入学教育、军训及劳动、社会调查、教育见习、课程论文、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及答辩。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戏剧影视文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策划、编导、拍摄、制作、录音、剪辑、合成及戏剧影视理论研究、评论、教学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对外汉语(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文秘(三年制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需要的,具有较强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及公关、宣传等技能的,适应于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现代应用型秘书人才。 ◆广告设计与制作(三年制专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广告专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富于创造精神,并能从事广告策划、市场调研、广告创意与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管理以及广告理论研究等工作的广告类高级专门人才。人才适应范围:各类广告公司、各类企业(如国企、民企、三资企业等)的广告营销部门以及各类新闻媒体中的广告部门。 ◆ 应用心理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实验、心理测量与统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才测评与选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公安部门、社区等从事心理卫生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小学教育(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初等教育(三年制专科) 培养目标:具有较为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能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同时兼授其它课程,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具备较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并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区服务、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 会计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以及从事会计学教学、科研工作的中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 ◆市场营销(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熟悉经济法规,掌握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备市场营销、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在市场营销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营销信息化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 应用化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初步训练,能在化学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生产、科技开发的应用化学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商检、外贸、公安、消防、卫生、轻工、仪器、环保、医药、化工、冶金等企业事业、行政部门从事现代实验室的管理、维护工作,进行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及实验、化学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制图、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及实验、工业分析及实验、环境检测、胶体与界面化学等。 ◆ 化学(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从事中等学校进行化学教学和化学教育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同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能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点评网页

简介: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最早的本科专业为1990年批准的汉语言文学、数学和1997年批准的地理科学。 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占地741亩,共有高新校区、太白校区和书院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3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09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68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86人,占专任教师的42%;硕士以上人员424人,占专任教师的62%;留学归国人员58人;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人选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5211计划”西安市引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46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目前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5个省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长安历史文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学英语、中国古代文学),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命科学、文学艺术创新创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意--实践型艺术设计、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化学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还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是陕西省地方应用型院校率先开展双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单位。 学校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校的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被西安市发改委确定为西安市工程实验室。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西安泰滕公司合作成立“国际民生文化研究所”,并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支持下成立“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教育书画研究会合作成立“中国书画艺术研修中心”,与西安市秦岭保护办公室合作成立“西安秦岭保护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纪委、市监察局合作成立“西安廉政研究中心”,与西安市旅游局合作成立“西安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9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344项,获批国家专利30项,获省市科技奖励44项。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先后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泰国、柬埔寨、比利时、克罗地亚、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向台湾地区选派了百余名交流学生,同时也接收了台湾地区交流学生;选派青年教师到美国、泰国、比利时等国外大学访学;与泰国斯巴顿大学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与美国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学院、瑞士瓦岱勒酒店管理学院、柬埔寨智慧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等签订了教育合作备忘录等。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原外交部副部长符浩、清华大学魏杰教授、北京大学窦尔翔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明、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全国模范教师高雅锦等。 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卫生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省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优秀单位、省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思路是: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强化开放,服务社会。 学校办学定位是: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文理为基,工管为重,师范做精,专业做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西安,面向西部,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服务。 学校发展方向是:通过转型发展,学校将实现应用技术大学——西安大学的奋斗目标。

宿舍环境还是不错的啊,要看你所在的院系分到哪栋宿舍楼了。学习氛围不错,是一所公办二本学院,正在申请西安大学,还是不错的

不要一棍子打死,我觉得说西安文理不好的人要好好考虑下,如果你考了个能上北大,清华的分数,你可以完全无视文理,但是如果你的分数也就过二本线三十分左右,其实选择文理还是不错的,毕竟公办院校费用低啊,而且学校地理位置很好,如果你以后打算毕业后留在西安,报考同类型的学校时,选西安文理还不错,考研,招聘会,工作,生活啥的隐性好处还是很多,我以前有的同学毕业时来西安参加招聘会,都是提前坐火车来,而且地方还不熟,在西安的我觉得,你懂的。进了学校,还是要自己会管理自己,在学业上下功夫,不要荒废四年的青春。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

肯定不是核心 而且现在什么核心都不是另外 该校办的《唐都学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但也不是全国中文核心

不要一棍子打死,我觉得说西安文理不好的人要好好考虑下,如果你考了个能上北大,清华的分数,你可以完全无视文理,但是如果你的分数也就过二本线三十分左右,其实选择文理还是不错的,毕竟公办院校费用低啊,而且学校地理位置很好,如果你以后打算毕业后留在西安,报考同类型的学校时,选西安文理还不错,考研,招聘会,工作,生活啥的隐性好处还是很多,我以前有的同学毕业时来西安参加招聘会,都是提前坐火车来,而且地方还不熟,在西安的我觉得,你懂的。进了学校,还是要自己会管理自己,在学业上下功夫,不要荒废四年的青春。

简介: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最早的本科专业为1990年批准的汉语言文学、数学和1997年批准的地理科学。 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占地741亩,共有高新校区、太白校区和书院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3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09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68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86人,占专任教师的42%;硕士以上人员424人,占专任教师的62%;留学归国人员58人;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人选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5211计划”西安市引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46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目前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5个省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长安历史文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学英语、中国古代文学),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命科学、文学艺术创新创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意--实践型艺术设计、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化学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还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是陕西省地方应用型院校率先开展双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单位。 学校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校的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被西安市发改委确定为西安市工程实验室。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西安泰滕公司合作成立“国际民生文化研究所”,并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支持下成立“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教育书画研究会合作成立“中国书画艺术研修中心”,与西安市秦岭保护办公室合作成立“西安秦岭保护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纪委、市监察局合作成立“西安廉政研究中心”,与西安市旅游局合作成立“西安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9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344项,获批国家专利30项,获省市科技奖励44项。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先后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泰国、柬埔寨、比利时、克罗地亚、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向台湾地区选派了百余名交流学生,同时也接收了台湾地区交流学生;选派青年教师到美国、泰国、比利时等国外大学访学;与泰国斯巴顿大学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与美国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学院、瑞士瓦岱勒酒店管理学院、柬埔寨智慧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等签订了教育合作备忘录等。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原外交部副部长符浩、清华大学魏杰教授、北京大学窦尔翔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明、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全国模范教师高雅锦等。 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卫生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省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优秀单位、省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思路是: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强化开放,服务社会。 学校办学定位是: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文理为基,工管为重,师范做精,专业做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西安,面向西部,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服务。 学校发展方向是:通过转型发展,学校将实现应用技术大学——西安大学的奋斗目标。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版

简介: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最早的本科专业为1990年批准的汉语言文学、数学和1997年批准的地理科学。 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占地741亩,共有高新校区、太白校区和书院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3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09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68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86人,占专任教师的42%;硕士以上人员424人,占专任教师的62%;留学归国人员58人;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人选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人,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西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人,“5211计划”西安市引进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46人,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目前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5个省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长安历史文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学英语、中国古代文学),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命科学、文学艺术创新创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意--实践型艺术设计、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化学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还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是陕西省地方应用型院校率先开展双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单位。 学校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学校的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被西安市发改委确定为西安市工程实验室。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西安泰滕公司合作成立“国际民生文化研究所”,并在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支持下成立“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教育书画研究会合作成立“中国书画艺术研修中心”,与西安市秦岭保护办公室合作成立“西安秦岭保护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安市纪委、市监察局合作成立“西安廉政研究中心”,与西安市旅游局合作成立“西安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9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百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344项,获批国家专利30项,获省市科技奖励44项。 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先后与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泰国、柬埔寨、比利时、克罗地亚、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向台湾地区选派了百余名交流学生,同时也接收了台湾地区交流学生;选派青年教师到美国、泰国、比利时等国外大学访学;与泰国斯巴顿大学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与美国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学院、瑞士瓦岱勒酒店管理学院、柬埔寨智慧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等签订了教育合作备忘录等。 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原外交部副部长符浩、清华大学魏杰教授、北京大学窦尔翔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明、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全国模范教师高雅锦等。 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卫生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省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优秀单位、省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思路是: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强化开放,服务社会。 学校办学定位是: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文理为基,工管为重,师范做精,专业做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西安,面向西部,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服务。 学校发展方向是:通过转型发展,学校将实现应用技术大学——西安大学的奋斗目标。

不是 是我们的校刊

(1)稿件需用计算机打印,并寄软盘。用字要规范,字迹和图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号和行距。作者可通过E-mail投稿,但不要和文字稿重复。(2)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3)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4)作者单位。包括部门、单位、省市名,邮编。英文邮编之后加列国名。(5)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6)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西安文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院位于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西安市,占地面积728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图书馆藏书73万册,专业实验室120个,多媒体教室63个,计算机2000余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000万元。目前已建成覆盖西安市13个区县2723所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教育行政机构的西安市教育网。学院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唐都学刊》多次获全国和省级奖励,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院设有西安历史文化研究所、影视文化研究所、王维研究室、科技史研究室、数学史研究室、书法研究室等6家科研机构。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现有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农学等8个学科门类,41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教职工8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93人,教师中博士、硕士以上人员达到180多人,占专任教师的38%;学院还长期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4人,外籍教师3人,留学归国人员15人。学院拥有一批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发表高层次论文67篇,出版专著、教材200余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0多项。共有12人获国家、省、市级专家称号,27人获国家、省(部)、市级荣誉称号,9人获霍英东、曾宪梓奖,2人获“五个一工程”奖。 学院倡导学生“志存高远、刻苦求知、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每一名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建校以来,先后向社会输送了数万名毕业生,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各行业的骨干,一些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如艺术设计系的毕业生在近几年中,有7人在国际性大赛中获大奖17项,18件作品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获国际国内各类大奖90余项。数学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荣获二等奖。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先后接收日本京都佛教大学、美国匹兹堡州杜肯大学教育学院、韩国威德大学部分外籍学生来校留学。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乌克兰矿业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留学生。 学院坚持以科学定位为前提,以大学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加快发展,进一步培育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努力把学院发展成为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的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多学科应用型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几类期刊是单位自己认定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期刊认定上一般流行两种说法:一是核心与普刊。核心期刊又有不同的分类体系,如文科的有北大图书馆定制的北大核心和南大定制的CSSCI,理科的有科技源核心和国外定制的SCI、EI。在这些核心体系名录里的就是核心,其他是非核心。高校、研究机构比较认同这种分类。还有一种是国家级和省级。这个一般按主办单位算,主办单位是国家某个机构的就算国家级,其他算省级,这个分类有的中小学认同。在这两个大的说法下,可能单位会对期刊进行跟进一步的确认。什么a类核心b类核心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大学学报,不是核心,算省刊。但学报出的不多,所以口碑上要比一般刊物强点儿。

1 古都与移民 葛剑雄 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 1991-09-01 中国会议 96 分享 分享到 2 从非洲看历史文化 葛剑雄 孔目湖讲坛录 2006-06-01 中国会议 3 分享 分享到 3 共同迎接长江文明的第三次崛起 葛剑雄; 杜非 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 1997-12-01 中国会议 22 分享 分享到 4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葛剑雄; 华林甫 历史研究 2002-06-15 期刊 47 2430 分享 分享到 5 从历史地理看徽商的兴衰 葛剑雄 安徽史学 2004-10-15 期刊 34 1057 分享 分享到 6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葛剑雄 东南学术 2002-08-25 期刊 18 797 分享 分享到 7 遵守学术规范推进学术对话——关于“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的笔谈 杨奎松; 谢维扬; 赵世瑜; 蔡; 葛剑雄; 马戎; 李伯重; 李强; 苏力; 罗志田; 张乐天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7-10 期刊 13 1641 分享 分享到 8 移民与中国城市发展 葛剑雄 城市规划学刊 2007-11-15 期刊 6 706 分享 分享到 9 学术腐败、学术失范与学风不正:探究与思考 葛剑雄 民主与科学 2010-04-15 期刊 6 488 分享 分享到 10 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葛剑雄; 安介生 探索与争鸣 2010-02-15 期刊 5 508 分享 分享到 11 论学术研究规范与创新 葛剑雄 中国高等教育 2004-10-03 期刊 12 486 分享 分享到 12 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葛剑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15 期刊 5 273 分享 分享到 13 从历史地理看西北城市化之路 葛剑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04-30 期刊 8 438 分享 分享到 14 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和局限 葛剑雄 历史教学问题 1997-12-15 期刊 18 530 分享 分享到 15 从历史地理看长时段环境变迁 葛剑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9-05 期刊 3 788 分享 分享到 16 全面正确地认识地理环境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葛剑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6-29 期刊 14 577 分享 分享到 17 移民与文化传播——以绍兴为例 葛剑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07-28 期刊 3 264 分享 分享到 18 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评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 葛剑雄; 曹树基 历史研究 1998-02-15 期刊 7 542 分享 分享到 19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动 葛剑雄 读书 1995-11-10 期刊 13 247 分享 分享到 20 水文化与河流文明 葛剑雄 中国三峡建设 2008-06-15 期刊 3 255 分享 分享到 21 水文化与河流文明 葛剑雄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1-01 期刊 4 543 分享 分享到 22 我看王莽 葛剑雄 读书 1997-10-10 期刊 6 490 分享 分享到 23 葛剑雄:从环境变迁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葛剑雄 中国三峡 2009-08-15 期刊 2 323 分享 分享到 24 近10年来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陈桥驿; 邹逸麟; 张修桂; 葛剑雄 地理学报 1994-12-30 期刊 6 640 分享 分享到 25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 葛剑雄 党的文献 2008-03-15 期刊 5 518 分享 分享到 26 对中国人口史若干规律的新认识 葛剑雄 学术月刊 2002-04-20 期刊 3 552 分享 分享到 27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一麻城孝感乡 葛剑雄 寻根 1997-02-25 期刊 11 342 分享 分享到 28 移民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葛剑雄; 曹树基 历史教学问题 2000-06-15 期刊 5 493 分享 分享到 29 乱世的两难选择 葛剑雄 读书 1995-02-10 期刊 7 329 分享 分享到 30 研究中国移民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葛剑雄 浙江社会科学 1997-07-15 期刊 5 379 分享 分享到 31 世界走向中国:从汉学到中国学——2004·上海“世界中国学论坛”发言选登 王荣华; 汤一介; 萧兵; 季塔连科; 杜维明; 叶舒宪; 葛剑雄; 石之瑜; 林毅夫; 王赓武; 乐黛云; 俞宣孟; 莫汉蒂; 芮哲非; 李希雅; 韦立德; 黄育馥; 熊月之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05 期刊 1 885 分享 分享到 32 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 葛剑雄; 曹树基 中国史研究 1995-02-20 期刊 26 65 分享 分享到 33 唐代以前我国疆域的演变——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初探(上) 葛剑雄 秘书工作 2008-03-10 期刊 2 548 分享 分享到 34 论中国的大古都的等级及其量化分析──兼答安阳能否列为“七大古都”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03-30 期刊 7 236 分享 分享到 35 宋代人口新证 葛剑雄 历史研究 1993-12-15 期刊 8 189 分享 分享到 36 海内外著名学者论古诗文素养 叶嘉莹; 金庸; 余秋雨; 陈平原; 赵鑫珊; 葛剑雄; 杨振宁; 蔡志忠 山东教育 2000-01-15 期刊 8 489 分享 分享到 37 黄河:河流伦理与人类文明的延续 葛剑雄 中国三峡 2009-06-15 期刊 1 227 分享 分享到 38 上海世博苏州论坛聚焦 “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 单霁翔; 童明康; 弗朗切斯科·班德林; 穆尼尔·布什纳基; 阮仪三; 保罗·安德勒; 杰弗里·马基瓦; 约翰·霍金斯; 葛剑雄; 布赖恩·史密斯; 汉斯·道维勒; 理查德·汉森博士; 罗伯托·格兰迪; 渡边淳一 中国名城 2010-07-05 期刊 266 分享 分享到 39 创建世界一流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为什么要研制“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葛剑雄; 周筱赟 东南学术 2002-08-25 期刊 5 252 分享 分享到 40 学人评说学界弊病(专家访谈) 章开沅; 冯培恩; 黄天骥; 葛剑雄; 杨东平; 郭芙秀; 陈川 同舟共进 2006-05-01 期刊 3 251 分享 分享到 41 中国家谱的总汇 家谱研究的津梁——《中国家谱总目》评介 葛剑雄 安徽史学 2010-01-15 期刊 2 211 分享 分享到 42 上海石库门建筑群保护与更新的现实和建议 万勇; 葛剑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7-25 期刊 158 分享 分享到 43 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以事实为依据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2004-03-20 期刊 5 378 分享 分享到 44 中国的地域文化 葛剑雄 贵州文史丛刊 2012-05-15 期刊 164 分享 分享到 45 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重视历史的传统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2008-09-15 期刊 3 185 分享 分享到 46 “古为今用”:历史研究还是历史应用 周筱赟; 葛剑雄 学术界 2004-06-28 期刊 2 238 分享 分享到 47 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葛剑雄 读书 1996-05-10 期刊 4 281 分享 分享到 48 江西瓦屑坝──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二 曹树基; 葛剑雄 寻根 1997-04-25 期刊 8 373 分享 分享到 49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兼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 葛剑雄 中国史研究 1994-05-20 期刊 14 73 分享 分享到 50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葛剑雄 读书 1994-07-10 期刊 5 196 51 唐代以后我国疆域的沿革与启示——中国疆域变迁问题初探(下) 葛剑雄 秘书工作 2008-04-10 期刊 549 分享 分享到 52 消除学术腐败和不良学风的外部条件 葛剑雄 社会科学论坛 2002-01-10 期刊 8 138 分享 分享到 53 上海与长三角的历史渊源 葛剑雄 中国改革 2004-05-01 期刊 4 205 分享 分享到 54 我看东西方文化 葛剑雄 天津社会科学 1997-12-10 期刊 4 259 分享 分享到 55 调节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改善西部自然环境的关键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06-10 期刊 3 258 分享 分享到 56 宋朝为什么没有内乱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9-09-23 期刊 277 分享 分享到 57 从汶川地震看人与自然 葛剑雄 江海纵横 2010-11-20 期刊 268 分享 分享到 58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继承传统面向世界——葛剑雄教授访谈 葛剑雄; 谢宝耿 学术月刊 2002-04-20 期刊 1 323 分享 分享到 59 地图上的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疆域——读《中国历史地图集·前言》、《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感言 葛剑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9-01 期刊 78 分享 分享到 60 大学的行政级别,目前能取消吗? 葛剑雄; 熊丙奇 领导文萃 2010-01-23 期刊 1 145 分享 分享到 61 河流伦理与人类文明的延续 葛剑雄 中国三峡建设 2005-06-25 期刊 1 273 分享 分享到 62 江陵焚书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 葛剑雄 读书 1995-06-10 期刊 4 165 分享 分享到 63 《孔子学堂》第二讲 儒家思想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下) 葛剑雄; 孙永娟 文史知识 2008-12-01 期刊 1 121 分享 分享到 64 人要不要精神生活 葛剑雄 复旦教育论坛 2005-05-20 期刊 2 214 分享 分享到 65 货殖何罪? 葛剑雄 读书 1996-09-10 期刊 3 204 分享 分享到 66 剑气袭人 雄踞舆地——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 葛剑雄 江汉论坛 2012-06-15 期刊 60 分享 分享到 67 洪洞大槐树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六 安介生; 葛剑雄 寻根 1997-12-25 期刊 3 385 分享 分享到 68 世界上不止有中文——《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与《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之对勘 葛剑雄 读书 1994-11-10 期刊 3 250 分享 分享到 69 福建早期移民史实辨正 葛剑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5-25 期刊 3 214 分享 分享到 70 永恒的矛盾:追求和现实之间──读《后汉书·党锢列传》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1995-10-20 期刊 3 235 分享 分享到 71 宋朝为什么没有内乱 葛剑雄 中国企业家 2008-03-20 期刊 1 307 分享 分享到 72 玄武门之变真相推测 领导文萃 2002-10-15 期刊 433 分享 分享到 73 科举考试与人才 葛剑雄 人才管理 1994-06-05 期刊 4 293 分享 分享到 74 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地位 葛剑雄 图书馆杂志 2011-08-15 期刊 82 分享 分享到 75 尊重历史 立足现实 葛剑雄 江汉论坛 2006-01-15 期刊 1 194 分享 分享到 76 清明节传统的变与不变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2008-04-15 期刊 1 279 分享 分享到 77 《孔子学堂》第二讲 儒家思想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上) 葛剑雄; 孙永娟 文史知识 2008-10-01 期刊 139 分享 分享到 78 从环境变迁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葛剑雄 上海教育 2008-02-01 期刊 531 分享 分享到 79 城·市·城市——从中国的城市体制看旧城破坏 葛剑雄 中国图书评论 2011-07-10 期刊 1 59 分享 分享到 80 移民文化促进上海快速发展 葛剑雄 上海采风 2007-08-15 期刊 2 186 分享 分享到 81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三──苏北的苏州移民 葛剑雄 寻根 1997-06-25 期刊 4 306 分享 分享到 82 “长乐老”冯道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8-10-15 期刊 174 分享 分享到 83 明初全国户口总数并非“丁”数——与王其榘先生商榷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12-31 期刊 3 144 分享 分享到 84 城市文脉能延续吗 葛剑雄 同舟共进 2010-02-01 期刊 2 102 分享 分享到 85 时间和空间之间的求索 葛剑雄 开放时代 1999-10-30 期刊 2 166 分享 分享到 86 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江陵焚书 葛剑雄 书摘 2008-01-01 期刊 1 149 分享 分享到 87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谭其骧; 葛剑雄 地理学报 1990-05-01 期刊 1 511 分享 分享到 88 葛剑雄:城市文脉能延续吗? 葛剑雄 中国三峡 2010-04-15 期刊 83 分享 分享到 89 摆正心态,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葛剑雄 探索与争鸣 2010-08-15 期刊 126 分享 分享到 90 谭其骧与《中国历史地图集》 葛剑雄 中国测绘 2004-07-30 期刊 280 分享 分享到 91 尊重科学还是迎合需要 葛剑雄 江汉论坛 2005-01-25 期刊 1 204 分享 分享到 92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选载之一)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3-01 期刊 1 201 分享 分享到 93 历史学是什么? 葛剑雄 科学中国人 2004-05-30 期刊 1 331 分享 分享到 94 人文社科创新必须立足本土面向国际 葛剑雄 中国高等教育 2006-06-03 期刊 164 分享 分享到 95 汉魏故事:禅让的真相 葛剑雄 书屋 1995-04-15 期刊 1 230 分享 分享到 96 姓氏分布与社会动荡 葛剑雄 百科知识 2008-06-15 期刊 177 分享 分享到 97 南唐后主之功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8-09-01 期刊 162 分享 分享到 98 历史学家“煮酒论汉武” 黄朴民; 杨生民; 葛剑雄; 王子今; 倪乐雄 学习月刊 2005-04-25 期刊 1 249 分享 分享到 99 三峡移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 葛剑雄 科学中国人 2002-09-15 期刊 3 162 分享 分享到 100 消除学术腐败和不良学风的外部条件 葛剑雄 学术界 2002-02-28 期刊 2 120 分享 分享到101 教育问题之我见 葛剑雄 开放时代 2001-01-23 期刊 1 170 分享 分享到 102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五——山东枣林庄 曹树基; 葛剑雄 寻根 1997-10-25 期刊 2 358 分享 分享到 103 千古钓鱼城 葛剑雄 文史知识 2002-01-13 期刊 205 分享 分享到 104 谈常州历史文化 葛剑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 2009-06-15 期刊 1 116 分享 分享到 105 同是盛世亡国君:李煜与钱俶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0-06-15 期刊 1 147 分享 分享到 106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选载之五)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7-03-01 期刊 1 154 分享 分享到 107 成吉思汗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吗?——谈《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葛剑雄 鄂尔多斯文化 2006-06-30 期刊 288 分享 分享到 108 我对学术批评的态度——答《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编委会 葛剑雄 学术界 2000-06-05 期刊 1 129 分享 分享到 109 天涯何处罗马城 葛剑雄 读书 1994-02-10 期刊 2 124 分享 分享到 110 高山反应与汉藏交往 葛剑雄 华夏地理 2007-02-01 期刊 134 分享 分享到 111 乾隆“肃贪”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11-07-08 期刊 49 分享 分享到 112 惩处学术腐败 加强学风建设 葛剑雄 教育与职业 2010-05-01 期刊 1 173 分享 分享到 113 中国人的“国民性”及观念的现代化 葛剑雄 乡音 2011-01-10 期刊 80 分享 分享到 114 城市的守旧与更新 葛剑雄 杭州(我们) 2010-10-18 期刊 1 73 分享 分享到 115 人生,因读书而精彩——在上海电机学院博学讲坛上的报告 葛剑雄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8-06-15 期刊 123 分享 分享到 116 上海人与苏浙渊源 葛剑雄 今日浙江 2004-03-25 期刊 2 146 分享 分享到 117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世纪 2012-01-10 期刊 162 分享 分享到 118 到底什么是“中国”? 葛剑雄 全国新书目 2010-05-01 期刊 84 分享 分享到 119 从服装开始的改革 葛剑雄 读书 1999-06-10 期刊 184 分享 分享到 120 天堑何曾限南北 葛剑雄 读书 1995-08-10 期刊 2 131 分享 分享到 121 人口与中国疆域的变迁 葛剑雄 晚霞 2010-11-20 期刊 76 分享 分享到 122 国宝如何回家 葛剑雄 时事报告 2003-10-08 期刊 2 65 分享 分享到 123 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2-10-10 期刊 45 分享 分享到 124 “国家级”公祭黄帝质疑 葛剑雄 南风窗 2003-08-08 期刊 3 105 分享 分享到 125 建设先进文化与新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葛剑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2-08-30 期刊 165 分享 分享到 126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连载之二)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6-01 期刊 174 分享 分享到 127 重读《明史·海端传》 葛剑雄 领导文萃 1997-12-15 期刊 1 157 分享 分享到 128 盘庚为什么迁都于殷? 葛剑雄 中华遗产 2007-07-01 期刊 196 分享 分享到 129 西部的历史与未来 葛剑雄 同舟共进 2011-01-01 期刊 95 分享 分享到 130 南雄珠玑巷──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地之四 葛剑雄 寻根 1997-08-25 期刊 1 363 分享 分享到 131 追寻远去的先人 葛剑雄; 刘炎迅; 杨正莲 中国新闻周刊 2011-01-31 期刊 29 分享 分享到 132 学术规范与历史研究──葛剑雄先生访谈录 葛剑雄; 庄辉明 历史教学问题 1999-02-15 期刊 199 分享 分享到 133 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葛剑雄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1-15 期刊 89 分享 分享到 134 真正的学者 葛剑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8-30 期刊 234 分享 分享到 135 学风不正的背后 葛剑雄 中国改革 2002-01-13 期刊 5 71 分享 分享到 136 谈常州历史文化 葛剑雄 江苏地方志 2009-06-10 期刊 121 分享 分享到 137 忆旧还是难 葛剑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04-10 期刊 96 分享 分享到 138 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梦想与现实 葛剑雄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7-15 期刊 152 分享 分享到 139 谭其骧日记选(之一)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3-01 期刊 170 分享 分享到 140 谭其骧日记选之三——(1966年5月6日至1968年6月27日)(续)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9-01 期刊 143 分享 分享到 141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选载之三)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9-01 期刊 166 分享 分享到 142 从《长水集续编》看谭其骧先生晚年的杰出贡献——纪念谭其骧先生85周年诞辰 葛剑雄 学术月刊 1996-03-15 期刊 187 分享 分享到 143 质疑“全球变暖人为说” 葛剑雄 今日国土 2009-04-25 期刊 230 分享 分享到 144 同样的灾难,不同的结果 葛剑雄 中国报道 2008-03-01 期刊 93 分享 分享到 145 谁来设计普通民居 葛剑雄 美术观察 2005-11-10 期刊 1 86 分享 分享到 146 官与吏:谁统,谁治 葛剑雄 领导文萃 2000-02-15 期刊 161 分享 分享到 147 谭其骧日记选之二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06-01 期刊 153 分享 分享到 148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连载之四)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12-01 期刊 154 分享 分享到 149 谭其骧日记选之四——(1969年1月3日至1969年10月9日)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6-12-01 期刊 139 分享 分享到 150 谭其骧日记选之五(1969年10月11日至1970年12月31日) 葛剑雄 史学理论研究 1997-03-01 期刊 142 分享

【题 名】试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 【作 者】申延令 【刊 名】特区经济2005(7): 266-267 2/100 【题 名】现代报业经营管理建立税务会计的几点思考 【作 者】林苹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08X): 201-201 3/100 【题 名】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问题 【作 者】唐立群 【刊 名】林业科技情报2005,37(2): 75-76 4/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 【作 者】李新燕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09X): 156-157 5/100 【题 名】浅议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黄玲 【刊 名】江苏商业会计2005(5): 42-44 6/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 【作 者】李家华 【刊 名】会计之友2005(06B): 45-46 7/100 【题 名】设置税务会计学科的依据与选择 【作 者】侯伟[1] 陈启英[2] 程风雷[3] 【刊 名】税务研究2005(8): 96-97 8/100 【题 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叶桦 【刊 名】事业财会2005(4): 49-51 9/100 【题 名】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可行性探讨 【作 者】陈四平 【刊 名】电子财会2005(8): 62-63 10/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 【作 者】丁宏新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07X): 142-143 11/100 【题 名】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夏继云 【刊 名】江苏企业管理2005(7): 25-26 12/100 【题 名】建立税务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 【作 者】滕波 【刊 名】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2): 22-24,62 13/100 【题 名】《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作 者】李勤 【刊 名】南方农村2005(3): 51-53 14/100 【题 名】对我国税务会计研究若干焦点问题的思考 【作 者】徐丽盈 【刊 名】莆田学院学报2005,12(3): 20-23 15/100 【题 名】对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思考 【作 者】汪冰 【刊 名】经济师2005(6): 240-241 16/100 【题 名】中日税务会计的比较及启示 【作 者】弓锋伟 段敏生 刘总理 【刊 名】现代企业2005(5): 63-63 17/100 【题 名】税务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作 者】刘海英 【刊 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1): 79-80 18/100 【题 名】企业建立和应用税务会计浅议 【作 者】庞少春 【刊 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3): 43-44 19/100 【题 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理性思考 【作 者】魏朱宝 【刊 名】税务研究2005(5): 90-92 20/100 【题 名】《税务会计》拨开纳税“乌云” 【作 者】杨珺 【刊 名】中国总会计师2005(1): 99-99 21/100 【题 名】也谈增值税转型和税务会计处理 【作 者】王东友 【刊 名】财会通讯2005(3): 36-36 22/100 【题 名】构建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税务会计模式 【作 者】叶建芳[1] 夏晨华[2] 【刊 名】税务研究2005(3): 90-92 23/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统分与信息披露的客观性 【作 者】薛智慧[1] 张颖华[2] 【刊 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 33-35 24/100 【题 名】企业存货损失的税务会计处理 【作 者】徐意 【刊 名】天津经济2005(3): 76-76 25/100 【题 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 【作 者】刘钟 【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3): 6-7 26/100 【题 名】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 【作 者】吴晓冰 【刊 名】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0-42,51 27/100 【题 名】小企业更应重视税务会计 【作 者】钟宏涛 【刊 名】企业家信息2005(3): 57-57 28/100 【题 名】有关税务会计的定义及纳税主体问题的探讨 【作 者】王新萍 【刊 名】事业财会2005(1): 40-41 29/100 【题 名】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完善 【作 者】周仕雅[1] 刘凌雷[2] 【刊 名】涉外税务2005(1): 55-58 30/100 【题 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在ERP系统中的实现 【作 者】陈敏 【刊 名】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 23-25 31/100 【题 名】谈企业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曹姝[2] 李秀娟[1] 【刊 名】商贸与会计2005(1): 22-24 32/100 【题 名】对税务会计兴起的思考之我见 【作 者】徐继红 【刊 名】财政监督2005(1): 63-64 33/100 【题 名】浅谈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作 者】蔡永灿 【刊 名】商业时代2004(33): 68-69 34/100 【题 名】建立我国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 者】曹设 汤斌 【刊 名】涉外税务2004(10): 68-70 35/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可行性研究 【作 者】郭淑霞 【刊 名】创新科技2004(2): 49-50 36/100 【题 名】对企业债务重组中的税务会计处理及其纳税筹划的思考 【作 者】毛夏鸾 【刊 名】商业会计2004(6): 18-20 37/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探析 【作 者】王碧秀 【刊 名】经济师2004(6): 200-200,202 38/100 【题 名】浅析电子商务对现行税务会计的影响 【作 者】阎伟 【刊 名】财政监督2004(2): 51-52 39/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独立设置的思考 【作 者】姜霞 熊丰萍 【刊 名】税收征纳2004(1): 33-34 40/100 【题 名】浅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 【作 者】张煜钧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4(12): 34-34 41/100 【题 名】《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的整合问题研究 【作 者】姚爱科 【刊 名】中国科学教育2004(11): 44-45 42/100 【题 名】试论构建税务会计体系的重要意义 【作 者】耿琴 【刊 名】华夏星火2004(8): 45-48 43/100 【题 名】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与税务会计模式的动态分析 【作 者】叶建芳 【刊 名】税务研究2004(11): 60-62 44/100 【题 名】论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 【作 者】王华明 【刊 名】税务研究2004(11): 62-64 45/100 【题 名】试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 【作 者】陈茸 【刊 名】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 38-40 46/100 【题 名】浅议企业税务会计的特点及作用 【作 者】钟勇 金道强 【刊 名】中国税务2004(10): 20-20 47/100 【题 名】关于税务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 【作 者】杨家穆 【刊 名】财会通讯2004(11): 53-53 48/100 【题 名】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初议 【作 者】白林 【刊 名】铁道财会2004(0Z6): 94-97 49/100 【题 名】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特点浅见 【作 者】邓中华 【刊 名】财会月刊2004(10A): 26-27 50/100 【题 名】浅析我国税务会计体系的发展 【作 者】金萍 何秧儿 王荷琴 【刊 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3): 21-22,92 51/100 【题 名】税务会计在税务筹划中的作用探析 【作 者】卢强 【刊 名】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9): 51-53 52/100 【题 名】税务会计刍议 【作 者】姚春红 【刊 名】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5): 115-117 53/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 【作 者】薛智军[1] 张继锋[2] 【刊 名】中国高教论丛2004,26(2): 72-73 54/100 【题 名】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 【作 者】周亚蕊 【刊 名】会计之友2004(8): 68-69 55/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初探 【作 者】蒋惠萍[1] 陶瑗[2] 【刊 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 72-74 56/100 【题 名】浅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 【作 者】余巍巍 【刊 名】建材财会2004(3): 60-61 57/100 【题 名】论税务会计的定位及其发展 【作 者】田伟若 【刊 名】会计之友2004(6): 61-61 58/100 【题 名】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初探 【作 者】于振亭 贾丽 【刊 名】财会月刊2004(06A): 16-17 59/100 【题 名】税务会计案例教学法浅见 【作 者】姜雅净 【刊 名】职业技术2004(2): 51-51 60/100 【题 名】浅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作 者】高红玉 【刊 名】会计之友2004(4): 57-58 61/100 【题 名】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协调问题的探讨 【作 者】王庆保 【刊 名】中华会计学习2004(3): 24-26 62/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的学科特征 【作 者】徐淑杰 【刊 名】吉林会计2003(12): 40-41 63/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势在必然 【作 者】马洪刚 姜云峰 【刊 名】税务(辽宁)2003(6): 26-27 64/100 【题 名】从世界两大税务会计模式探析我国所得税会计——我国所得税会计与国际惯例的比较 【作 者】周萍华 【刊 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 12-15 65/100 【题 名】浅谈建立税务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作 者】秦俊秀 【刊 名】内蒙古财会2003(5): 35-35 66/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比较 【作 者】周松 【刊 名】西部财会2003(11): 54-55 67/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立刍议 【作 者】魏秀琪 【刊 名】天津财会2003(4): 25-26 68/100 【题 名】论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及其改进 【作 者】任坐田 【刊 名】税务与经济2003(6): 62-65 69/100 【题 名】税务会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作 者】蒋晓蕙 刘广洋 【刊 名】涉外税务2003(11): 48-51 70/100 【题 名】售后回购的税务会计处理 【作 者】邢风云 【刊 名】财会研究(甘肃)2003(11): 32-32 71/100 【题 名】浅析我国企业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程梅英 【刊 名】浙江统计2003(3): 23-24 72/100 【题 名】企业设置税务会计岗位加强纳税筹划工作研究 【作 者】黄乃宽 【刊 名】广西会计2003(8): 19-21 73/100 【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 【作 者】石海磊 【刊 名】四川会计2003(1): 16-18 74/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独立的理论分析 【作 者】张皓[1] 张彩花[2] 【刊 名】生产力研究2003(2): 289-290 75/100 【题 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确定所得方面的差异 【作 者】杜秋红 【刊 名】中国审计2003(9): 53-54 76/100 【题 名】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柯树林 【刊 名】经济师2003(6): 203-203 77/100 【题 名】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思考 【作 者】周滟[1] 刘宇彤[2] 【刊 名】北京财会2003(8): 23-25 78/100 【题 名】损益确认上财会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作 者】郑永佩 【刊 名】企业经济2003(6): 66-68 79/100 【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 【作 者】石海磊 【刊 名】上海会计2003(4): 35-37 80/100 【题 名】几个发达国家税务会计模式 【作 者】张建 付代红 【刊 名】上海会计2003(1): 49-50 81/100 【题 名】浅议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 【作 者】梁杰 史淑芹 等 【刊 名】商业研究2003(1): 49-51 82/100 【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李雪征 【刊 名】经济论坛2003(16): 80-80 83/100 【题 名】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作 者】谢宇飞 【刊 名】鞍山社会科学2003(4): 24-25 84/100 【题 名】对税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 者】符桂珍 【刊 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91-93 85/100 【题 名】对税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 者】符桂珍[1] 邓中华[2] 【刊 名】湖南社会科学2003(3): 114-116 86/100 【题 名】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陈云珍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0(1): 77-79 87/100 【题 名】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作 者】郭郅琦[1] 司景丽[2] 邹军[2] 【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3(8): 12-12 88/100 【题 名】西方税务会计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作 者】郄萌 【刊 名】天津财税2003(3): 45-48 89/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 【作 者】杨华 张贵贞 【刊 名】税务纵横2003(1): 45-45 90/100 【题 名】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的探讨 【作 者】郭冰 【刊 名】税收与企业2003(4): 33-33,49 91/100 【题 名】税务会计呼唤分立 【作 者】潘辉 【刊 名】辽宁财税2003(1): 28-29 92/100 【题 名】论企业单独设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杨爱芳[1] 彭曙峰[2] 【刊 名】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3): 31-32 93/100 【题 名】试论我国税务会计的建立 【作 者】周松[1] 王爱农[2] 【刊 名】贵州税务2003(6): 27-29 94/100 【题 名】税务会计——税务与会计的博弈 【作 者】黄学民 【刊 名】上海财税2003(10): 26-28 95/100 【题 名】从增值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作 者】张全胜 【刊 名】财会月刊2003(05B): 36-37 96/100 【题 名】税务会计要素探微 【作 者】盖地 【刊 名】财会月刊2003(01B): 9-9 97/100 【题 名】目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周京燕[1] 曹斌[2] 李彬[3] 【刊 名】经济研究参考2003(64): 46-48 98/100 【题 名】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的差异 【作 者】王笑梅 李艳丽 【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5-36 99/100 【题 名】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 【作 者】石中美 林楠 【刊 名】湖北审计2002(9): 32-33 100/100 【题 名】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损益确定方面的区别 【作 者】梁伟祥 【刊 名】经济师2002(12): 194-194,196

  • 索引序列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点评网页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版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期刊点评网页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