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希望杂志社

新希望杂志社

发布时间:

新希望杂志社

新希望集团的老总刘永好54岁新希望集团 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新希望(SZ)、民生银行(SH)。新希望集团的多元化策略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发展不顺。2003年新希望集团以5亿元购得乐客多超市,希望通过控制零售业来为自己的乳品和肉食产品增加销量。如今,乐客多超市的7家门店将被出售。新希望集团强调,“我们进行的只是有限多元化”。

新希望牛奶不是农垦乳业联盟。新希望牛奶不是农垦乳业联盟。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员:中国乳业杂志社,北京首农畜牧发展公司,北京三元食品公司,天津嘉立荷牧业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公司等但是不包括新希望牛奶。

刘永好刘永好,出生于1951年,籍贯四川,学历大学。全回工商联副主席,希望集团副董事长、总裁。 一九八二年任四川省机械厅企业管理干部学校教师时,开始以孵化良种鸡、发展鹌鹑养殖和饲料生产创业。 一九八七年,刘永好兄弟兴建西南最具规模的“希望饲料研究所”,聘请专家研究开发出“希望1号乳猪饲料”。一九八八年四月,与泰国正大集团开展促销大战。经过数月竞争,“希望”饲料销量大大超过“正大”饲料。 一九九二年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希望1号”乳猪饲料荣获金奖。 一九九三年,“希望”打进上海滩,在嘉定成立“上海希望饲料公司”。又与浦东国有饲料厂合资,创办了在上海的第二个“希望饲料公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吴邦国为“希望”落户上海听取了刘永好的汇报,并为“希望城”题写城名。

主办方: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 陈昌智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张怀西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乔晓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厉以宁 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陈锡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建民 外交学院原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龙永图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孟晓苏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恒山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孙晓华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仇 和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市委书记于 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胡鞍钢 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陈昌智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蒋正华 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厉以宁 全国政协常委、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高占祥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创推委主席文怀沙 国学大师乔晓阳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陈锡文 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陈抗甫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孙晓华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成信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艾 丰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经济日报原总编保育钧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沈志群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汤 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徐绍史 国土资源部部长宋树友 农业部原副部长任玉岭 国务院参事、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吴建民 外交学院原院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李君如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胥和平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于 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光斗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品牌战略专家翟鸿燊 国学应用大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李 扬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金融研究所所长王礼恒 航空航天部总工程师、院士高辉清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范恒山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陈东琪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俊峰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赵景柱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广正 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曙光 社科院经济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福垣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崔立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范 曾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导、文学院博导解思忠 国资委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郑新立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樊 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郎咸平 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夏 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曹远征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汪同三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龙永图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余秋雨 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文化总策划赵本山 本山传媒宋祖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杨利伟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李开复 谷歌中国区原总裁徐逸真 怡东集团总经理袁隆平 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 石 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杨 澜 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陈先楚 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敬一丹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阮次山 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时事评论员刘东华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宋 军 清华控股董事长刘志雄 三诺数码集团董事长高宇州 香港伟来集团董事会主席李彦宏 百度董事长陈金城 天津德芃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中军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宁高宁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 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赵 明 山西普大煤业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 琛 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赵建坤 上海金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南鹏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王传福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尹明善 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 阳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书福 吉利汽车董事长陈京雄 域晖办公家具总经理魏 新 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陈志列 研祥集团董事长冯 军 华旗资讯集团总裁林伟贤 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马云昆 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董事长杨茂明 苏州市华得丰物流总经理张朝阳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 骏 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新希望杂志社招聘

这是当然的,每个地方招聘实习生都要审核之类的。

中华英才网有可能有哈

希望工程杂志社

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举行的2006年华辰秋拍会上,被视为“希望工程”标志——限量版《大眼睛》照片,拍出了全场最高价8万元,作者、代理 商、拍卖公司三方表示,所得价款包括佣金将在西藏建所希望小学,这也是国内首次拍卖现代影像作品。 下午五点半,编号第0247号《希望工程——大眼睛》亮相,尺寸8厘米×51厘米 ,起拍价20万元,引起了多人争抢,经过7次加价,最终成交价为8万元。北京华辰拍卖公司介绍,买家为一中年男性职业藏家,作为个人收藏,不愿意透露身份和姓名。 “这张作品不是普通相纸,材质为银盐相纸,并采用酸碱平衡的纸板装裱,可保存150年到200年。”据介绍,光成本就接近1000元,《大眼睛》底片只限量冲印30张,在2004年到2005年制作的。 《大眼睛》每张均带有编号,并有摄影作者解海龙的亲笔签名。 目前,拍品提供方北京百年影像影廊还有4幅《大眼睛》限量版照片,陈总表示,全部为非卖品,将在适当时候捐献给国家相关博物馆或者机构。“从希望工程来到希望工程去。”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解海龙也表示。 记者了解到,之前的《大眼睛》限量版,最便宜几千元就卖了,后来才意识到它的珍贵,价格也逐步攀升。

拍摄一年失学儿童23日晚,记者在南岸龙脊山下的翠林宾馆见到了解海龙。这位北方汉子,没有想象中魁梧,但在全国摄影界,他绝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牌”。“拍那张照片,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解海龙说,年轻时,和很多摄影爱好者一样,他也喜欢拍一些反映市民生活状态的照片,但具体拍什么,没有一个方向。直到一次去河北涞源县拍图,看到一面墙上有一幅标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第二天,解海龙决定,拍摄农村孩子的失学问题,拍那些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学习,让世人了解他们的情况,向他们伸出援手。瞬间捕捉“大眼睛”当时,解海龙是北京一文化馆宣传干部,他回到北京立马向馆长提出了后来希望工程运用的一种帮扶模式:拍摄农村孩子,带着照片回来让城里人帮助他们。当时是1987年,而希望工程是1989年成立的。“所以说发现并拍下‘大眼睛’姑娘苏明娟,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解海龙说,1991年,他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跟着一群孩子,解海龙来到了学校。解海龙的目光在寻找感人的瞬间。他看见了正在那儿低头写字的苏明娟,这时,正巧苏明娟一抬头,把解海龙的心牢牢地抓住了,他发现,这孩子的眼睛特别大,有一种直抵人心的感染力。解海龙迅速地换上了变焦镜头,稳稳地端住相机。当女孩握着铅笔再次抬头时,解海龙果断地摁下了快门。前后只拍了两张底片,一横一竖,那幅竖图《我要读书》成了经典。30万捐给希望工程采访中,解海龙递给记者一张名片,背面是“大眼睛”苏明娟的照片。解海龙说,这张照片,无需任何言语,就能从“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这张照片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后,苏明娟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这张照片为全国各地报刊采用、印成招贴画等,成了在中国最著名的一张照片。苏明娟的命运,从此改变了,同时,拍摄者解海龙也一夜成名。从那时起,全国上下都开始了向失学儿童捐款,许多捐款人就是冲“大眼睛”这一形象去的。截至2007年底,希望工程共收到海内外捐款近40亿元人民币,资助了贫困学生39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3000余所。“有这样的效果,此生无憾。”解海龙说,虽然出名了,但他拍摄希望工程纪实摄影作品10年,仅仅得到过有数的几笔稿费。第一笔是在1994年6月1日,1350元。他取出钱后,又拿出工资,凑够1500元捐给了希望工程,救助5名失学儿童。前年,解海龙那张“大眼睛”照片拍卖了30余万元,他一分不留,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让苏明娟去银行上班有手机以来,解海龙换过好多部,但手机里一直都没有“大眼睛”苏明娟的电话,因为他记得住。2005年,苏明娟从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毕业。当时,她很困惑:“大眼睛”成就了她,希望工程成就了她,毕业后是否应该去希望工程,为更多的孩子呼吁。解海龙帮她做了这个决定:感恩,不一定把善事当成工作,他当年在文化馆,后来到中青报当记者,不也做了这么多善事吗?在解海龙建议下,苏明娟进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但一直以来,她也在关注希望工程,也在到处宣传。“早已没有了农村孩子的影子,和城市白领没有两样,但她业余时间最喜欢参加的活动,就是公益活动。” 据《重庆晨报》

在经过四轮扶贫攻坚实践基础上,湘西州委提出“退人还山”战略,即通过教育和培训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把贫困人口从山区逐步转移到城市就业发展,从而实现扶贫与生态双赢。其重要内容就是“9+2”教育扶贫模式——把贫困山区的学龄儿童从一年级开始集中在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再引导不能进入高一阶段学习的贫困学生接受2年左右订单式的职业教育,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尽早上岗就业(就业月收入可达到1000元以上),逐步摆脱贫困。以后,他们在城镇有了固定的职业、收入和住所,有了一定积累后,还可以通过夜大、函授、自考、高考等形式进行更高阶段的学习,实现自己更高的理想。这样,政府、社会、家庭的教育成本可以承受,又可以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基本上保障了贫困山区农民孩子受教育权利和教育公平权利。“9+2”教育这种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对湘西山区多数农民子女而言,无疑是一种更加有效、务实的教育模式。 通过实施“9+2”项目让贫困山区农民的孩子从读书的那一天起与城市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通过“9+2”项目来完成使农民到市民的“脱胎换骨”。使他们的后代不再是农民,只是农民的后代而已。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人口的产生。我们的口号是: “9+2”教育改变贫困命运。

中国青年报今年10月30日,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援建希望工程图书室31109个,培训乡村教师114306名,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中国青年报》原摄影记者、摄影家解海龙从希望工程开始实施的那天起,就持续地以纪实摄影的方式,真实地纪录着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当年摄影记者镜头里的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在各行各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在尽己所能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像曾经的受助者、“大鼻涕”胡善辉说的那样,“我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也要当爱心的传承人。”安徽省金寨县张湾村“大眼睛”苏明娟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中心小学,8岁的苏明娟在课堂上。2019年10月21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苏明娟和“大眼睛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合影。我出生的张湾村山多地少,历来非常贫困,每年来自土地的收成仅够全家四口人吃上3个月。那时,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上山砍柴、下河打鱼,也仅能维持全家人的温饱,日子过得捉襟见肘。1990年,我上小学了,每学期六七十元的书杂费成了家里最大的负担。我就读的金寨县三合乡中心小学是由一个旧祠堂改建而成的,大部分学生家离学校很远。我家离学校就有六里地,每天往返4趟,通常是天不亮就出门了,天黑了才到家。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还是想上学。父母买了五尺花布,四尺缝了件小衣服,一尺做了个小布包,让我每天跟着村里的哥哥姐姐们一同上学。1991年4月,解海龙叔叔来到我家,一路跟随我们来到了学校,拍下了那张著名的“大眼睛”照片。从此我与希望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张照片震撼了无数人。邓小平爷爷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两次为希望工程捐款;天津小学生周桐捐出自己准备买变形金刚的27元零用钱,成为第一个为希望工程捐款的小学生……许许多多贫困的孩子得到了资助,他们通过学习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我所在的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的母校被改建为希望小学,建起独栋3层小楼,教室宽敞明亮,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电脑。我的生活轨迹也由此改变。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2005年进入安徽省一家银行工作,将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后来,我成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团中央常务委员。我是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会一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2018年6月,我发起设立了“苏明娟公益助学基金”,到目前为止,该公益基金已经收到捐款捐物价值600余万元,资助了20所希望小学和15名大学新生。今年10月18日,我和解海龙叔叔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大眼睛希望小学”进行了回访。看到这里的孩子们学习、生活条件改善,我们感觉很欣慰。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王里河村“大鼻涕”胡善辉1991年4月,河南省新县八里畈乡王里河小学,8岁的胡善辉朗读课文。2005年5月,胡善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1993年,我的情况被报道后,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广州师范学院黄敏琳姐姐写来的。她从杂志上剪下我的照片,寄到学校里,照片背面写着:帮助这个学生。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姐姐从她每个月的生活费里省出5元,寄给我买学习用品。在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顺利读完小学和初中,之后参军入伍。2017年,我成为一名高铁客运员。在以我名字命名的“善辉善行”重点旅客帮扶团队里,主要任务是为那些像我当年一样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免费服务。我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也要当爱心的传承人。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孔家白壤村“不吃饭也要上学”的毛可英1991年5月,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孔家白壤村,14岁的毛可英(左)在读小学四年级,因交不起书杂费多次辍学。2019年9月,毛可英与自己当年的照片合影。1991年,我14岁才上小学四年级,虽然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但因为交不起每学期30元的费用而多次辍学。为了让父母同意我继续上学,我每天拾粪、砍柴、挖野菜、照看弟弟,不停地干活儿,还跪在母亲面前央求,“只要让我上学,我中午可以不带饭、不吃饭,用节省下来的钱养活弟弟”,可还是未能如愿。1992年4月,我的故事和照片登上了报纸,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不久,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的一位老师和几名大学生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我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业。为了帮助家里早日摆脱困境,1996年,我考取了当地的一所职业中专,毕业后在村里办起了一个爱心装饰部。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每做一单生意,就拿出5元捐献给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们,不能让他们再像我一样为学费犯愁。安徽省金寨县南湾村“小光头”张天义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7岁的张天义在课堂上。2005年5月,北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院内,(左至右)苏明娟、胡善辉、张天义在自己的照片前首次相聚。2005年5月,张天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1991年,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因一张照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读高三时,我一周的伙食费只有20元,当时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伙食费约为10元。学校每月给我提供200元伙食费,还减免了我的部分学费。2007年,我从盐城工学院毕业,现在已经是自动化领域的资深工程师,有自己的专利设计,也开始了自主创业,为实现中国制造工业自动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好心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助身边的人。2007年大学毕业前夕,一位同学被查出直肠癌,我捐出自己平时勤工俭学的收入,并组织同学捐款,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也都用来帮助他治病。听闻“大眼睛女孩”设立了“苏明娟公益助学基金”,我也拿出了5000元,为那些像当年的我一样上学困难的孩子尽一份微薄的力量。湖北省南漳县峡口镇“落落”任海波1999年,在孝感市人民医院接受了免费唇腭裂矫正手术的落落,拆线后穿上小军装,第一次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模样。2000年,北京,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落落(右)合影。1993年的除夕晚上,年近七旬的任婆婆早早吃完饭,躺在床上刚睡着,就听到门口有婴儿的哭声。她开门一看,漫天的雪花中,门前放着一个襁褓。抱进屋里,她看到襁褓中的孩子是兔唇(唇腭裂)——这个孩子就是我。我随婆婆的姓,大名叫任海波,小名叫落落,从此与婆婆在大山里相依为命。7岁时,我在镇小学上一年级,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负和嘲笑,没几天就辍学了。1999年的深秋,解海龙叔叔来到南漳县峡口镇采风,当时我正在田里放牛,并不知道他脖子上挂的是照相机,只是看他对着我“咔嚓、咔嚓”地按个不停。后来,我的照片登上了报纸,解叔叔还带着我去孝感市人民医院做了手术。一周之后拆线,婆婆拿出镜子,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模样。第二年春天,我和婆婆坐飞机去北京人民大会堂看摄影展览。那天,看展览的人很多,一个高个子的外国老爷爷把我从人群中拉出来合影,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那些年,很多人都向我伸出援助之手。2011年,我到北京上大学专科,毕业后到广东打工,其间多次给大凉山的孩子们捐款,累计6000多元。将来有条件了,我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昭君坟乡放羊的大学生高慧媛2011年7月,内蒙古额伊克昭盟昭君坟乡,为了偿还助学贷款,21岁的在校大学生高惠媛利用暑假回家放羊。2011年7月,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妈妈一人培养我和哥哥两个大学生。上过高中的妈妈一直嘱咐我,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了偿还助学贷款,暑假时我和妈妈一起干农活。放羊时,我遇到了解海龙叔叔一行人,了解我家的情况后,几位爱心人士愿意帮助我渡过难关。2014年,我从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现在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希望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河南省新县王里河村大山里走出的博士后范明珠1996年5月,河南省新县王里河村,摄影记者解海龙和范明珠(左三)握手。赵新喜/摄2013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范明珠(左)经过20年寒窗苦读获得博士学位。我1984年出生于大别山腹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大多数家庭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在这种环境中,上学就是为了不成为文盲,我也不例外。1996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几位记者来我就读的小学回访。课间,记者们问起我们的理想,有的孩子说长大了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解放军。我想起爸爸妈妈的艰辛,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我爸妈都生病,家里生活过不下去,没钱让我再继续上学……我想当一个医生,将来好给我爸妈治病……叔叔,念完这学期,我就不来上课了,我要在家帮爸爸妈妈干活儿……”几个月之后,老师拿给我一期《中国青年报》,上面刊载了我们几个孩子的故事。那一刻我意识到,远在千里之外,有很多热心人挂念着我们。之后学校收到了一些捐款,并用捐款免了我的一些杂费。在此之后,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让那些关心我的人失望。这个看似简单的信念,却像一盏明灯一直在小小的我心里亮着。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之后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我来到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也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我来美国已经6年,近期将回国工作,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社会,并计划更多地参与到“希望工程”相关的公益活动中去,兑现儿时的承诺。2017年5月12日,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中心学校,希望工程第一名受助生张胜利学成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该校正在试行15年免费教育。

希望月报杂志社

您可以看看这个刊物介绍地址

大案要案

杂志社有杂志的规矩,需要根据他们的条理来做

《希望》杂志

我也订了,不知道能不能退钱

我的已经退款了,很是心疼哦!不知道它为什么停刊。

我也定了十来年的《希望》,已经习惯了她,现在说停就停了,生活中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终于碰到一个和我一样的人了,我之前还能和他们的QQ客服联系上,居然还告诉我正在安排发出,到最后怎么发消息都不回了,打了他们所有的广州、上海、北京工作电话全部是空号。居然一个解释都没有。。我从1996年就开始看这个杂志了,一直都是在书店买的,就今年觉得麻烦于是订了全年的希望,一直到5月份就再也收不到了。。一直在网上搜索关《希望》倒闭的消息却一直都找不到,直到今天才看到这样一条内容:今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希望》杂志停刊了,还拿物品抵稿费:“很抱歉,希望停刊了,从六期开始,不会再出版。这是一个很坏的消息,对读者,对你我来说,都是。但是,有一点可以保证的是,上头向所有编辑公开承诺,所有欠下的稿费,从一期到五期会全部归还的,不会欠大家。只是,原先投资商说广告款还没追还,所以也没办法一时之间交出来。稿费之事,会有出版局监督的,所以,我觉得还是可信,大家也请再相信《希望》这最后一回吧。 ”但是却没有对我们订了杂志的读者一个交待。

  • 索引序列
  • 新希望杂志社
  • 新希望杂志社招聘
  • 希望工程杂志社
  • 希望月报杂志社
  • 《希望》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