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核心素养之间有什么关系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核心素养之间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核心素养之间有什么关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数学学科而言,更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特别是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更引起广泛的讨论。如何理解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等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一、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教准(2011年版)〉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表述称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把这些表述称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因此,把这10个表述称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恰当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1]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人们在超市购物时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境,收银台前排了长长的队等待结账,而只买一两样东西的人也同样和买多样东西的人排队等候。有位数学家看到这种情境马上想到,能否考虑为买东西少的人单独设一个出口,这样可以免去这些人长时间地等候,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什么叫买东西少,1件、2件、3件或4件,上限是多少?设定不同件数会对收银的整体情况产生什么影响?因此,会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收集不同时段买不同件数东西人的数量,用这个数据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至少从两个方面反映面对这样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帮助人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是数感,具有数感的人会有意识地把一些事情与数和数量建立起联系,认识到排队结账这件事中有数学问题,人们买东西的数量(个数)与结账的速度有关系。买很少的东西也同样排很长时间队,一方面会显得交款处排很长的队,另一方面这些只买很少东西的人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其次是数据分析观念,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数据分析观念,用具体的数据说话会有说服力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例子中可以了解到,具备数学素养可能有助于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个情境本身可能并非有明显的数学问题。《标准》提出的这些数学核心素养一般与一个或几个学习领域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某些核心素养与单一的学习领域内容相关。例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与"数与代数"领域直接相关。在学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等内容时与这些核心素养直接联系。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数感,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数的理解和把握。空间观念与"图形与几何"领域密切相关。学习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关系等内容应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探索一个正方体有多少个面,怎样求易拉耀的表面积等内容时都需要空间观念的支撑。数据分析观念与"统计与概率"领域直接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呈现和判断的整体过程是形成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过程。有些核心素养与几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不直接指向某个单一的领域,包括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等领域的内容时都会用到。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时,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数与代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推理能力在几个领域的学习中都会用到。推理在几何中经常运用,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的证明。在数与代数中也常常用到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归纳是常用的思维方式。演绎也会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在表述一些运算的算理时,其实用到了演择推理的方法。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看减法,想加法"是用加减之间互为逆运算的方法来算的。而这个过程通常表述为,"因为9+6=15,所以15-9=6",这里事实上没有把"加减之间互为逆运算"这个大前提表述出来,加上这个大前提就是一个完整的演绎推理的过程。模型思想同样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以及"统计与概率"中都会用到。如"时、分、秒"可以从建立时间模型的角度理解。方程的学习更是一个建模的过程。数轴和直角坐标系都是刻画空间位置的模型。"最简单的一维几何模型是一条线,如果在线上标出原点、单位、方向,则称这样的线为数轴。”"实践意识"与"创新意识"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有突出的表现,但不局限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应当是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育全过程。二、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按照上述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我们不妨用一个与"几何直观"有关的例子来说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特征。在2013年第十一届全国小学数学观摩课中一节"分数乘法"的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是"每小时织围巾1/5米,1/2小时织多少米?"。教师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1/5*1/2=。教师引导学生:"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米长的围巾,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学生2人一组画图表示这一数量关系。然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其中有两种典型的方法如下:两种方法的不同在于第二步,方法1在第二次分的时候仍然是按第一次分的同样方式把一个小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方法2却用画一条小横线的方式来分。两种方法看起来没有差别,但当教师问:为什么得到的结果是1/10的时候,第2种方法就显得比第1种方法更清楚。一个男生说了一句关键性的话"加一个辅助线",形成下面的情况。在这个图中可—地看到1/5的1/2是1/10,也就,1/5*1/2=1/借助上面的案例,我们来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首先是综合性。综合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数学思考和数学态度等的综合体现。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可以看等的综合体现。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可以看作数学核心素养的外显表现。在上面用几何直观表示分数乘法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数的意义、乘法的意义、乘法运算、用图表示分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学生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示出这样一种数量关系。这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核心素养总是基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实现的,并且外化于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数学核心素养也促进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数学基本能力的提升。数学思考与数学态度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内隐特质。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对数学内部和数学外部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方式以及数学态度起着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往往不是直接看到的,是内隐于解决问题过程之中的。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已经事先提示学生,用一个长方形表示一个1米长的围巾,并事先准备好长方形纸,让学生来做,以及提示学生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如果教师不用这样的提示,可能学生会作出各种不同的几何直观的表示方式。这会显示出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态度。其次是阶段性。阶段性是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表现为不同层次水平、不同阶段。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分数乘法的过程。分一个长方形的方式和顺序不同,表现了学生运用几何直观的不同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图中表示出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低年级的学生可能达不到这种水平。在一个图中只表达一种数量关系。到了初中,学生可以用更复杂的方式表达数量关系,几何直观的水平会更高。这反映了几何直观的不同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和层次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核心素养也有各自的特点。这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最后是持久性。持久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还是伴随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走向生活和工作的历程。在上面的例子中,运用图表等直观的形式表达复杂数量关系的能力,作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一直伴随他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到中学、大学,乃至走向生活和工作,也会有意识地运用几何直观的方式解决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数学以外的问题。这体现了这一核心素养的持久性。三、数学核心素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与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密切关系的还有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等概念。按照上述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我们可以尝试分析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数学基本思想是《标准》提出的"四基"之一,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当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科学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数学科学的基石。史宁中认为,数学基本思想"是数学发展所依赖、所依靠的思想"。[3]数学基本思想是研究数学科学不可缺少的思想,也是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所应追求和达成的目标。"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模型,其中抽象是最核心的。通过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的发展,然后通过模型建立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3]把抽象、推理和模型作为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抽象性就是抽象思想的体现,严谨性来自合乎逻辑的推理,广泛的应用性恰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使数学与现实中的问题建立联系,解决更广泛的实际问题。对于数学教育而言,了解数学科学发展所依赖的数学基本思想是必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目标。这体现了对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解与把握,及对数学这门学科基本的思维方式的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所运用的方法。这些方法一般来讲是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同时反映数学的某些思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具体方法。在数学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换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量替换的思想方法、特殊化的方法、穷举的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类数学问题。如用转换的思想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高。用等量替换的方法解方程等。从述的理解中,可以尝试分析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数学基本思想是统领整个数学和数学教育的思想,对于研究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人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样,数学基本思想对数学核心素养也是上位的具有指导性的。或者可以理解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基本思想在学习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内容中的具体表现。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体现如何从操作层面上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和体现数学基本思想的方法或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模型思想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拓展资料:何谓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下,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说,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归根到底是指他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个具备数学素养的人,不仅仅表现在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1、从观念层面考虑,应具备自觉的定量、定量化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定量化数学意识:指人们从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用数学计算求出此模型的解或近似解,然后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最后编制解题的软件包,以便得到更广泛的方便的应用。2、从能力层面考虑,应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养。数学源于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3、从语言层面考虑,应具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质。数学既是科学的语言,也是日常生活语言。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的复杂关系表述的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交流这一手段有助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充满丰富的交流,可以获得双重效益:一是那些积极参加讨论的学生,在不同的争议中将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二是如果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听、说、读、写数学的机会,他们将学会数学的交流。4、从思维层面考虑,应具备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根据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课程,所以必然包含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又由于其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很好途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大赛竞赛项目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等13个研究领域,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相关的数学学科素养,可以起到单纯的学科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第四,通用技术课程也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前几篇评论的都是抄袭原文,无聊至极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就数学学科而言,研究表明,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课程,所以必然包含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又由于其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很好途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大赛竞赛项目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等13个研究领域,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相关的数学学科素养,可以起到单纯的学科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第四,通用技术课程也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模型思想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拓展资料:何谓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下,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说,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归根到底是指他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个具备数学素养的人,不仅仅表现在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1、从观念层面考虑,应具备自觉的定量、定量化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定量化数学意识:指人们从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用数学计算求出此模型的解或近似解,然后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最后编制解题的软件包,以便得到更广泛的方便的应用。2、从能力层面考虑,应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养。数学源于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3、从语言层面考虑,应具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质。数学既是科学的语言,也是日常生活语言。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的复杂关系表述的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交流这一手段有助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充满丰富的交流,可以获得双重效益:一是那些积极参加讨论的学生,在不同的争议中将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二是如果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听、说、读、写数学的机会,他们将学会数学的交流。4、从思维层面考虑,应具备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根据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如下:1、数感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 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间观念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4、几何直观   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 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数据分析观念   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   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两者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  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8、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问题抽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求出结果并讨论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扩展资料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1、 在讨论问题时,习惯于强调定义(界定概念),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2、 在观察问题时,习惯于抓住其中的(函数)关系,在微观(局部)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全空间)考虑;3、 在认识问题时,习惯于将已有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如对偶、相关、随机、泛涵、非线性、周期性、混沌等等概念广义化,用于认识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可以看出价格是商品的对偶,效益是公司的泛涵等等。提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教材的使用上,主动挖掘教材,创新使用教材几年前,我在一年级使用新教材时,发现新教材除了有很多的优点外,也有一些不足。于是,教学中,自己重新组合一些内容和顺序、拓展教材。比如,在二年级上期开学时,孩子们还处在假期的状态中,因此就把折飞机的教学内容提到开始来上,孩子们很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这个单元的学习。又比如,在二年级下期的教学中,对“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材没有很明显地讲到脱式计算的方法和格式,而在很多的练习中又出现了这方面的练习,所以特别加强这方面教学的练习内容。孩子们在情景当中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还有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总结,最后归纳,完善了知识,形成一定的系统。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不脱离实际在新教材的几年使用中,大量地创设情景,丰富孩子们的视角,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很有效果。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生活经验缺少,通过情景的呈现,马上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孩子们对知识不陌生,又有了经验,也就克服了理解的困难。尤其现在多媒体的教学,是低年级课堂创设情景的主要途径。生动形象,一目了然。在二年级的“旋转和平移”的教学中,效果非常好。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教学方式,体现课堂教学的和谐。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教和主动的学在“课标”中指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这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决策。所以,“和谐”正是“此地无声胜有声”。教师的备课是知识生成的一种预报,在课堂中知识的生成是思维的一种更高境界。教师的引导,要适时恰到好处;学生的探索中,要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数学素养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数学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在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在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直观想象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数学运算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数学应用的主要方法,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

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成为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的前提。已有研究普遍认同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具备数学基本特征、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本文在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之上,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及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为一线教师提出建议。  一、关注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  数学核心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生长点之一。它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也就是说,核心概念不仅仅是中心的、重要的概念,更是起到统领、主导作用的概念;不是独立的、离散的概念,而是能够与其他概念建立起联系并能够不断衍生出新概念的概念。能够根据与核心概念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核心概念,是数学素养高的具体体现。核心概念具备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与核心素养所体现的长久的预测力、高效的迁移力是一致的。核心概念的选择不是任意的,按照美国教育家赫德(Hurd)的观点,核心概念的选择要展现学科的逻辑结构,能够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事实和其他概念。比如,有些教师在准备《11~20的认识》一课时,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数”概念本身上——关注数的读写、大小的比较,却忽视了建立“十进制”的概念。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数”概念将被学习,它可以是三位数、四位数,也可以是万级的数,甚至是亿级的数。但是,真正推动“数”概念发展的并不是数的读写与大小比较,而是“十进制”的概念。这一概念首先应当在最初的学习中得到充分认识,如借助实物,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捆一捆”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十个十个数”“满十进一”的优越性;其次要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加深体会,努力实现用核心概念的学习去引领其他概念的学习。因此,落实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需要我们的教师准确地把握核心概念,并能够在教学中对核心概念的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构建具有生长性的数学课堂  如果说数学核心概念是具有生长性的知识,那么,数学教育还需要构建具有生长性的课堂。明确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是构建生长性课堂的前提条件,这些课往往处于知识与经验活动相连的关键点或是知识与知识相连的关键点。处于关键点的课就好比一粒“种子”,而生长性的课堂是伴随着“种子”的成长而延伸出的许多“枝干”。对于“种子”要精心浇灌,对于“枝干”要及时修剪,避免没有生长性的重复。如各级各类计量单位的学习贯穿一年级到六年级,这是否意味着学生每一次接触新的计量单位都要重复经历意义和必要性的学习?答案是否定的。追根溯源,如果度量的本质能够在学习《厘米的认识》时得到充分诠释,既不停留在对这一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上,也不止步于这一单位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上,那么其他度量单位的学习将是事半功倍的。“用小单位度量大单位,用相同的标准表示才有比较的意义”这一度量的本质将贯穿于任何一个长度单位的学习中,还将贯穿于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甚至重量单位、角度单位的学习中。生长性的课堂源于一粒“种子”,却延续到学习者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并对学习者探索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产生积极的正迁移。

  • 索引序列
  • 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核心素养之间有什么关系
  • 数学核心素养模型思想
  •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模型思想
  • 数学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