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畜牧业发展论文文献

畜牧业发展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畜牧业发展论文文献

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必须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编者按] 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5日发出通知,对如何保持我省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势头,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其主导思想就是,要把转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作为全省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发展我省畜牧业的基本思路,并以此来制定畜牧工作的方针和措施。现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的意见》刊登于后供各地畜牧部门学习参考。  我省畜牧业已经连续28年持续稳步增长,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国前茅,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居于全国首位,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分散养殖和粗放经营越来越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彻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畜禽的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确保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畜禽产品,已成为新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构建现代化畜牧经济强省的必然途径。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确保产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以推进畜禽规模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以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发展为重点,以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来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  二、基本原则  1、把动物疫病防治控制与畜牧业投入品监控结合起来,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提高畜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安全。  2、把畜牧业生产发展与畜禽养殖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同步改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3、把畜牧业科技创新与适用技术普及推广结合起来,着力构筑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建立种、养、加、销一体化的经济结构。  4、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养殖户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坚持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实现畜牧业“四改五化”,即通过改良畜禽品种、改善养殖环境、改变饲养管理、改革经营流通,建立一套功能完善、运行良好的畜牧业健康养殖体系,努力达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畜禽产品安全化,构建现代化畜牧经济强省。  具体任务:“十一五”期间,无疫区建设充分发挥作用,重大动物疫病有效控制,畜禽养殖环境明显改善,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实现达标排放,畜产品全部实现安全化;推行畜禽的适度规模饲养和标准化生产,商品猪适度规模饲养出栏量占总出栏的比重达60%以上,建立一批畜禽标准化饲养基地;畜禽良种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将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种畜禽生产基地;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规范畜禽定点屠宰,严格禁止私屠滥宰,严格对病死畜实行“四不一处理”,生猪的工厂化屠宰加工达60%以上;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实现19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60%,农民人均畜产品现金收入每年增加50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技术培训,实现从业人员技能化  一是努力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开展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争在2010年前把养殖户普遍培训一次,改变农村的卫生习俗和养殖习惯,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引导农民分工分业,走专业化饲养的路子,逐步实现从业人员专门化和技能化。  二是加快对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到2010年,使30%以上的养殖户获得绿色证书,畜禽规模化养殖场配备具有大专学历水平的兽医和畜牧专业人员。乡镇兽医人员达到中专学历水平以上。  三是加强对畜禽屠宰加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重点对定点屠宰加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动物疫病知识培训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推行屠宰加工人员上岗许可制度。  (二)规范饲养技术,实现畜禽生产标准化  一是加快畜牧业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严格按照优良畜禽品种标准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从环境与设施、品种与繁殖、畜禽饲养投入品管理使用等方面实行规范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60个标准化商品猪生产基地(县)、60个标准化商品禽生产基地(县)、20个标准化肉羊生产基地(县)、10个标准化肉牛生产基地(县)、10个标准化奶源生产基地(县)。  二是加大畜牧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加快培育优质、高效、抗逆性强,具有知识产权和地方特色的畜禽新品种(系)与配套系。抓紧新饲料开发,研制安全饲料加工配制技术。推广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和监测技术,完善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制定。以适度规模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为载体,将成熟技术集成配套,组织实施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三是努力提高畜禽良种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引种、培育、推广相结合,做好良种的扩繁和推广工作。各地应积极研究和制定畜禽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发挥畜禽育种科研单位的作用,扶持民营科研机构,继续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畜禽种业集团,加快畜禽良种生产的产业化,力争把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种畜禽生产基地。  (三)加大监控力度,实现饲养管理科学化  一是强化对动物疫病监控。在充分发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作用的同时,重点抓好种畜禽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动物疫病监测和产品质量监控,建立产品安全的把关、溯源、设限和布控体系。强化适度规模场、生态养殖小区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建设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做好流通防疫监管。  二是加强畜产品及其投入品的监管。重点落实源头治理,市场监督等措施,继续加大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对养殖、加工、流通实行全程监测。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除在养殖环节加大力度外,重点加强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质量监控。  三是加强对畜禽养殖和生产过程的管理。生态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要建立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生产经营和防疫管理体系。推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治污、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要依托当地资源,积极构建 “果园养猪”、“山地养鸡”、“稻鸭共育”等畜禽生态循环模式,促进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体系建设配套化  一是建立多种领域、多种形式、多种功能的畜牧业服务体系。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依托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组织、加工营销龙头企业等组建畜牧业成果转化中心、创新服务中心、专家大院、专业协会、信息网络等,将良种推广、疫病防控、投入品管理等传统的服务项目与环境治理、投资管理、信息服务和市场拓展等现代服务项目有效地结合起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内容、充实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能。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建立规范的养殖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养殖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探索启动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管理规范(GMP),良好兽医规范(GVP)以及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等行之有效的受理体系认证。为我省的畜产品特别是猪肉制品的外销和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创新组织形式,实现经营流通产业化  一是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逐步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集团和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融资,增加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是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保鲜肉和方便肉制品。扩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外销出口,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  三是促进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坚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搞好农产品市场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扶持现有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做强做大。  四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的联结纽带,把农户、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小区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地联结起来,处理好企业和农户之间、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升生态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场以及散养农户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增强其规避疫病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加大扶持力度,实现政策投入制度化  一是解决好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用地。凡是生态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用地,一律作为农业用地。不得占有基本农田,不占或少占耕地。各地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政策,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种养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以及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所需的土地列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滩涂发展畜禽的适度规模养殖。  二是调整省级财政畜牧专项资金结构。规范引种补助标准,重点支持对畜禽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农户的引种补贴,加快良种推广进度。  三是支持养殖户、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的沼气建设。畜禽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也是沼气能源的最好原料,在当前耕地肥力下降、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尤其必要。财政资金和农村能源建设经费应重点支持养殖场户的沼气建设,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四是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适度规模养殖场的圈舍改造和粪污处理以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立畜禽生态养殖小区。  五是加大金融机构对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坚持和推广小额信贷,农村信用联社要支持规模饲养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龙头企业可根据国家规定成立担保公司为所带动的农户提供担保贷款,扩大基地规模,做大做强企业。  六是在全省推广生猪养殖保险。建立畜禽养殖保险体系,对于防范和降低养殖业风险特别是推进病死家禽“四不一处理”有很好的保障作用,应搞好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逐步推广。推行初期,可由各市、县政府制定鼓励、支持养殖户参加生猪养殖保险的办法,促进养殖保险顺利开展。

兔兔的食物兔子和人一起生活,也会像猫、狗一样,对人吃的各种食物感兴趣。有些养兔的人以为疼爱它,也给它们喂一些不适合兔子吃的食物,比如冰激凌、炒面、拉面、点心、烤肉、牛肉饼等。* 当然,并不是说兔子吃了这些东西马上就会死,它原本是再山上觅食青草和野菜的草食动物,要是不小心吃了炒面,那么炒面里人觉得好吃的调味品,如各种沙司、辛辣调料等对它来说就太刺激了。* 应该注意的食物玉米和花生如果不新鲜,容易产生一种黄曲霉的有毒物质,所以只能喂给它新鲜的。另外马铃薯的芽含有毒素,应特别小心。* 不能喂食的食物刺激性强的蔬菜不宜喂兔子,如洋葱、韭菜、大蒜等。此外,巧克力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应该绝对避免喂食。(1)带露水的草不喂;(2)腐烂变质的饲料和饲草不喂;(3)带泥土的草和料不喂;(4)带虫卵和被粪便污染的饲料和草不喂;(5)有异味的饲料不喂;(6)有毒的草不喂;(7)带有农药的草和料不喂;(8)被化学药剂污染的草和料不喂;(9)冰冻的饲料不喂;(10)水洗后和雨后的饲料不能马上喂饮水对兔仔的重要性水是家兔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家兔体内所含的水约占其体重的70%。水是消化吸收的介质,家兔体内各种消化液均含有水分,水在胃肠道内可刺激胃液分泌,稀释肠液,使消化的营养物质易于吸收;水参与细胞内、外的化学作用,促进新陈代谢;水是调节体温的重要物质,炎热时,通过出汗,利用水分的蒸发消耗热能,降低体温;水作为关节、肌肉和体腔的润滑剂,对组织器官具有保护作用。饮水是家兔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据报道,家兔每千克活重需水12~16克/日。家兔越小,需水越多。气温15~25℃时,家兔每日饮水量为:活重0.5千克时100毫升,3千克时330毫升,4千克时400毫升;哺乳40~50日龄幼兔的母兔2.0~2.5 升。家兔的饮水量一般为采食干草量的0~5倍,夏季约为4倍;哺乳母兔与幼兔饮水更多。各类饲料中均含有水,如青饲料含水量为70%~95%,谷实类10%~14%,饼粕类10%,粗饲料12%~20%,这部分水也是家兔体内水的重要来源。水是家兔维持生命绝对不可缺少的物质。饥饿时,家兔可消耗体内的糖元、脂肪和蛋白质等来维持生命,甚至失去体重的40%仍可维持生命。但家兔体内损失5%的水,就会出现严重的干渴现象,食欲丧失,消化能力减弱,抗病力下降。损失10%的水时,就会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生理过程遭到破坏。由于缺水引起的代谢紊乱可使家兔健康受损,且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仔兔生长发育迟缓,增重缓慢,母兔泌乳量降低,兔毛生长速度下降等。当家兔体内损失20%的水时,即可引起死亡。家兔具有根据自身需要调节饮水量的能力,因此,应保证家兔自由饮水。有人认为兔子喝水多了易发生腹泻,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但供水时应保证水的卫生,符合饮用水标准和保持适宜的温度。

摘要: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王道地 主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 2,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3, 任锦芳《猪价上扬,畜牧兽医部门怎么应对?》

畜牧业发展论文

同时,社会经济生产的不断个体家庭化,使得家庭小饲养业逐渐成为当地畜牧生产的主要方式,故战国时人议论畜牧业的重要性,多据家庭小饲养业而言,并且饲养对象以猪、鸡、犬等无需大片草场的杂食性畜禽为主(注:如《荀子·荣辱》说:/html/nonglin/20080409/html

摘要: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王道地 主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 2,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3, 任锦芳《猪价上扬,畜牧兽医部门怎么应对?》

畜牧业发展论文文献格式

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是域外引进的畜牧良种、畜牧技术等适应中国的生存环境,并且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体系当中,逐渐形成有别于原生地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品种的过程。具体的畜牧良种方面,从自古的“六畜”、“奇畜”到今天的畜牧业发展都曾受到域外因素的影响。畜牧动物如此,畜牧植物也有引进及本土化的历程,以苜蓿为代表的牧草就在引入中国后发生了较大的功能性改造。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史也是在借鉴外族经验与教训的同时才能不断创造辉煌。此外,畜禽饲养技术、畜牧兽医技术的不断成熟也掺杂着域外的因素,而域外引进的畜牧良种在提高了畜牧业地位的同时也促进了畜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因此研究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为研究对象,对历史时期域外引进的主要畜牧动物、植物及畜牧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本土化的主要形式、影响因素及最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分析。论文整体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论述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对本土化理论的把握,对“域外”、“引种”、驯化与驯养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阐释。第三章主要是对畜牧良种的引进和本土化梳理,具体从劳役牲畜及畜牧植物-苜蓿两个方面分析其引进历程及本土化。第四章主要分析域外畜牧技术的引进、畜牧良种的引进对畜牧制度的发展发挥的作用。第五章论证域外畜牧科技引进及本土的形式与影响因素。第六章在分析域外畜牧科技引进与本土化过程中总结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一一进行了阐述,也由此为着力点,从更宽泛的角度和更深入的挖掘文章的写作意义,以求切实能对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有所研究创新。最后为结语部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做一些历史角度的思考,以期能对现实有所启发,也是完善了篇章的逻辑结构,是为本文的收尾。  [1] 夏学禹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J] 古今农业 2010(03)  [2] 余达忠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J] 农业考古 2010(04)  [3] 汪慧玲,张文婷 汉唐西北农牧分界线变迁原因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6)  [4] 齐秀华 游牧经济的生产力构成及其基本内涵[J] 理论研究 2009(06)  [5] 罗志田 与时偕行的中国农耕文化[J] 中华文化论坛 2009(S2)  [6] 程芳 浅论汉武帝“富国强兵”战略与抗击匈奴的胜利[J] 黑龙江史志 2009(19)  [7] 王静 魏晋南北朝的移民与饮食文化交流[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8] 樊志民 农业进程中的“拿来主义”[J] 生命世界 2008(07)  [9] 吴伊娜 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些认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4)  [10] 额尔敦扎布 游牧经济的合理内核——人与自然的和谐[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07(01)

去这里 搜索有很多附件 对你有帮助

这个论文帮您完成的

格式1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文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炼。引用资料请列出文献,所有文稿请附摘要及关键词,基金项目论文请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凡属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优秀论文,本刊将优先发表。2 要求论文题名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正文前应有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应用范围);应标有3~8个关键词;试验研究报告要有相应的英文题名、作者姓名(汉拼)、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且紧跟在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之后;专题论述和文献综述类文章要附有英文题名。3 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且一律用三线表,表头栏目若为多层次时可加辅助线。表格中各栏目单位相同时,将单位写于表题右侧;单位不同时分别注于各栏目中。图应有图序和图题,线条图线条要流畅,图中的文字、数字及其位置要标注清楚;照片一定要清晰,黑白反差明显。用表格或图时,文中不要再重复其数据。凡用文字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要再用表格或图重复表述。4 文中计量单位请用法定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5 参考文献附于文末,一般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并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于正文中相应位置的右上角。引用文献作者有3人以上者,需列出前3人,后加“等”字。主要文献类型的著录请按下列格式书写: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外文可缩写,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期):页码书籍:〔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项(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论文集论文:〔序号〕作者题名〔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网上资料:〔序号〕作者题名〔EB/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2 来稿文责自负,作者署名请慎重。请提供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地址等,给出第1作者的简介(出生年份,性别,民族,职称,学位)。本刊有权在不影响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对原稿进行文字修改、压缩或调整。再具体可以随便下载一篇本杂志的文章,再对照修改格式

畜牧业发展论文文献怎么写

[1]杨德亮 牧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不适及社会环境问题——青海祁连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来德珍,朵华本,李进通 青海草地畜牧业自然灾害及防御[J] 青海草业,2007,(2) [3]文香,吴阿迪 试论青海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意义和措施[J] 青海草业,2002,(1) [4]韩国明,看召本 青海省共和县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研究[J] 草业科学,2011,(6) [5]白媛,张兴明,徐品泓 青海省畜牧业雪灾风险评价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6]房玉双 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 [7]周华坤,王启基,赵亮,韩发,张玉 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 草业科学,2007,(3) [8]周华坤,赵新全,王启基,赵亮,周立,张玉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现状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 草原与草坪,2007,(4) [9]郭映义 加快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 青海草业,2005,(2) [10]周华坤,周立,刘伟,赵新全,来德珍 青海省玛多县草地退化原因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草地,2003,(6) [11]袁青杉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青海草业,2005,(1) [12]张海云 青海省畜牧业的灰色预测[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1) [13]徐世晓,赵新全,孙平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 四川草原,2001,(1) [14]李青云,车敦仁,王鸿运,辛有俊,乔安海,宋桂玲 青海省同德县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J] 草业科学,1998,(3) [15]彭立鸣 加强基础建设 全面发展畜牧业经济[J] 经贸世界,1998,(6) [16]文祯中,黄英姿 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战略之研讨(Ⅰ)[J] 农村生态环境,1989,(2) [17]张文英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7,(1) [18]梅端智 依托龙头企业推动青海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J] 青海师专学报,2008,(3) [19]吉生宏,罗晓林,魏雅萍,石德军,洒文君,格日多杰,陈玉文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河南两县畜牧生产调查报告[J] 黄牛杂志,2005,(1) [20]陈月辉 青海省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及主要对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3) [21]李林,张国胜,时兴合,汪青春,徐维新,董立新 干旱对青海省水资源和农牧业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J] 青海科技,1999,(4) [22]侯学煜,孙世洲,杜庆 从生态学观点论如何扬长避短发展青海省的大农业[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1,(1) [23]黎雪萍 试论青海省发展“生态—技术”农牧经济的意义与对策[J] 青海草业,2002,(4) [24]杨吉云 浅谈环青海湖地区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J] 青海草业,2007,(1) [25]林桂英 青海民族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3) [26]李旭谦 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 青海草业,2008,(4) [27]杜铁瑛 青海草地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 青海草业,2002,(1) [28]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7) [29]王子录,田玉智 发展耕地种草促进农区畜牧业生产——以青海东部农区民和县为例[J] 草业科学,2010,(8) [30]丁生喜 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22) [31]李红梅,李林,邓振镛,黎明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2) [32]祁英香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5) [33]祁英香 青海湖地区草地载畜量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3) [34]李红梅,周秉荣 环青海湖地区物候季节划分及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06,(9) [35]马成库 青海畜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J] 青海民族研究,2001,(3) [36]杨国柱,李长慧,张洪军 青海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J] 茶叶科学,1994,(1) [37]冯宇诚 青海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38]李智花,麻多杰 青海海东地区饲草料平衡分析及今后畜牧业发展建议[J] 青海草业,2009,(3) [39]郭连云 青海同德近50年气候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J] 草业科学,2008,(1) [40]杨永隆,潘桂兰 青海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J] 青海草业,2003,(4) [41]张文英,田玉华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引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4,(2) [42]张文英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6,(1) [43]时兴合,汪青春,赵燕宁,马占良 青海东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J] 青海农林科技,2007,(4) [44]马进福 青海边远贫困山区乡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初探[J] 青海农林科技,2008,(2) [45]李英年,王启基 气候变暖对青海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1999,(2) [46]张东杰 青海省农牧业推广体系、服务效率及相关制约因素的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47]丁恒杰,绽永芳 青藏高原牧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草业与畜牧,2011,(5) [48]丁恒杰,绽永芳 青藏牧区发展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畜牧兽医杂志,2011,(3) [49]若毛吉,羊毛吉 共和县畜牧业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09,(9) [50]邓本太 关于加快青海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J] 攀登,2010,(1)

畜牧兽医我知道怎么做我来帮你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5000字天、成、论、文1、真实性原则毕业论文内容应是自己在实习过程中亲自做的,如: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养牛与牛病防治、饲料兽药生产与营销。2、符合性原则毕业论文的文本结构必须符合《学院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的格式,共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1)封面;(2)论文摘要(不少于200字);(3)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2000字);(4)参考文献。3、专题性原则毕业论文应一事一论、一题一论,专门写某一方面的问题。4、规范性原则毕业论文内容格式应规范,符合科技论文基本格式要求,其逻辑关系是:提出问题(观点,即选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试验材料与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分析)→结论(结论与讨论、小结与讨论)。5、创新性原则毕业论文选题能够体现生产和研究的要求,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有新意或选择了

畜牧方面你这个是哪个学校

畜牧业发展趋势论文

同时,社会经济生产的不断个体家庭化,使得家庭小饲养业逐渐成为当地畜牧生产的主要方式,故战国时人议论畜牧业的重要性,多据家庭小饲养业而言,并且饲养对象以猪、鸡、犬等无需大片草场的杂食性畜禽为主(注:如《荀子·荣辱》说:/html/nonglin/20080409/html

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是域外引进的畜牧良种、畜牧技术等适应中国的生存环境,并且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体系当中,逐渐形成有别于原生地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品种的过程。具体的畜牧良种方面,从自古的“六畜”、“奇畜”到今天的畜牧业发展都曾受到域外因素的影响。畜牧动物如此,畜牧植物也有引进及本土化的历程,以苜蓿为代表的牧草就在引入中国后发生了较大的功能性改造。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史也是在借鉴外族经验与教训的同时才能不断创造辉煌。此外,畜禽饲养技术、畜牧兽医技术的不断成熟也掺杂着域外的因素,而域外引进的畜牧良种在提高了畜牧业地位的同时也促进了畜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因此研究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为研究对象,对历史时期域外引进的主要畜牧动物、植物及畜牧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本土化的主要形式、影响因素及最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分析。论文整体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论述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对本土化理论的把握,对“域外”、“引种”、驯化与驯养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阐释。第三章主要是对畜牧良种的引进和本土化梳理,具体从劳役牲畜及畜牧植物-苜蓿两个方面分析其引进历程及本土化。第四章主要分析域外畜牧技术的引进、畜牧良种的引进对畜牧制度的发展发挥的作用。第五章论证域外畜牧科技引进及本土的形式与影响因素。第六章在分析域外畜牧科技引进与本土化过程中总结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一一进行了阐述,也由此为着力点,从更宽泛的角度和更深入的挖掘文章的写作意义,以求切实能对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有所研究创新。最后为结语部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做一些历史角度的思考,以期能对现实有所启发,也是完善了篇章的逻辑结构,是为本文的收尾。  [1] 夏学禹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J] 古今农业 2010(03)  [2] 余达忠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J] 农业考古 2010(04)  [3] 汪慧玲,张文婷 汉唐西北农牧分界线变迁原因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6)  [4] 齐秀华 游牧经济的生产力构成及其基本内涵[J] 理论研究 2009(06)  [5] 罗志田 与时偕行的中国农耕文化[J] 中华文化论坛 2009(S2)  [6] 程芳 浅论汉武帝“富国强兵”战略与抗击匈奴的胜利[J] 黑龙江史志 2009(19)  [7] 王静 魏晋南北朝的移民与饮食文化交流[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8] 樊志民 农业进程中的“拿来主义”[J] 生命世界 2008(07)  [9] 吴伊娜 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些认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4)  [10] 额尔敦扎布 游牧经济的合理内核——人与自然的和谐[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07(01)

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必须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编者按] 四川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12月5日发出通知,对如何保持我省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势头,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其主导思想就是,要把转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作为全省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发展我省畜牧业的基本思路,并以此来制定畜牧工作的方针和措施。现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的意见》刊登于后供各地畜牧部门学习参考。  我省畜牧业已经连续28年持续稳步增长,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国前茅,生猪出栏和猪肉产量居于全国首位,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分散养殖和粗放经营越来越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彻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畜禽的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确保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畜禽产品,已成为新时期畜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构建现代化畜牧经济强省的必然途径。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确保产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以推进畜禽规模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以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发展为重点,以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来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强省。  二、基本原则  1、把动物疫病防治控制与畜牧业投入品监控结合起来,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提高畜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安全。  2、把畜牧业生产发展与畜禽养殖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同步改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3、把畜牧业科技创新与适用技术普及推广结合起来,着力构筑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建立种、养、加、销一体化的经济结构。  4、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养殖户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坚持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实现畜牧业“四改五化”,即通过改良畜禽品种、改善养殖环境、改变饲养管理、改革经营流通,建立一套功能完善、运行良好的畜牧业健康养殖体系,努力达到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畜禽产品安全化,构建现代化畜牧经济强省。  具体任务:“十一五”期间,无疫区建设充分发挥作用,重大动物疫病有效控制,畜禽养殖环境明显改善,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实现达标排放,畜产品全部实现安全化;推行畜禽的适度规模饲养和标准化生产,商品猪适度规模饲养出栏量占总出栏的比重达60%以上,建立一批畜禽标准化饲养基地;畜禽良种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将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种畜禽生产基地;推进畜产品精深加工,规范畜禽定点屠宰,严格禁止私屠滥宰,严格对病死畜实行“四不一处理”,生猪的工厂化屠宰加工达60%以上;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实现19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60%,农民人均畜产品现金收入每年增加50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技术培训,实现从业人员技能化  一是努力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开展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力争在2010年前把养殖户普遍培训一次,改变农村的卫生习俗和养殖习惯,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引导农民分工分业,走专业化饲养的路子,逐步实现从业人员专门化和技能化。  二是加快对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到2010年,使30%以上的养殖户获得绿色证书,畜禽规模化养殖场配备具有大专学历水平的兽医和畜牧专业人员。乡镇兽医人员达到中专学历水平以上。  三是加强对畜禽屠宰加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重点对定点屠宰加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动物疫病知识培训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应逐步推行屠宰加工人员上岗许可制度。  (二)规范饲养技术,实现畜禽生产标准化  一是加快畜牧业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严格按照优良畜禽品种标准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从环境与设施、品种与繁殖、畜禽饲养投入品管理使用等方面实行规范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60个标准化商品猪生产基地(县)、60个标准化商品禽生产基地(县)、20个标准化肉羊生产基地(县)、10个标准化肉牛生产基地(县)、10个标准化奶源生产基地(县)。  二是加大畜牧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加快培育优质、高效、抗逆性强,具有知识产权和地方特色的畜禽新品种(系)与配套系。抓紧新饲料开发,研制安全饲料加工配制技术。推广畜禽疫病快速诊断和监测技术,完善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制定。以适度规模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为载体,将成熟技术集成配套,组织实施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三是努力提高畜禽良种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引种、培育、推广相结合,做好良种的扩繁和推广工作。各地应积极研究和制定畜禽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发挥畜禽育种科研单位的作用,扶持民营科研机构,继续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畜禽种业集团,加快畜禽良种生产的产业化,力争把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种畜禽生产基地。  (三)加大监控力度,实现饲养管理科学化  一是强化对动物疫病监控。在充分发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作用的同时,重点抓好种畜禽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动物疫病监测和产品质量监控,建立产品安全的把关、溯源、设限和布控体系。强化适度规模场、生态养殖小区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建设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做好流通防疫监管。  二是加强畜产品及其投入品的监管。重点落实源头治理,市场监督等措施,继续加大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对养殖、加工、流通实行全程监测。推行《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除在养殖环节加大力度外,重点加强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质量监控。  三是加强对畜禽养殖和生产过程的管理。生态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要建立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生产经营和防疫管理体系。推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治污、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要依托当地资源,积极构建 “果园养猪”、“山地养鸡”、“稻鸭共育”等畜禽生态循环模式,促进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拓展服务领域,实现体系建设配套化  一是建立多种领域、多种形式、多种功能的畜牧业服务体系。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依托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组织、加工营销龙头企业等组建畜牧业成果转化中心、创新服务中心、专家大院、专业协会、信息网络等,将良种推广、疫病防控、投入品管理等传统的服务项目与环境治理、投资管理、信息服务和市场拓展等现代服务项目有效地结合起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内容、充实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能。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建立规范的养殖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养殖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探索启动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管理规范(GMP),良好兽医规范(GVP)以及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等行之有效的受理体系认证。为我省的畜产品特别是猪肉制品的外销和出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创新组织形式,实现经营流通产业化  一是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引导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逐步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集团和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融资,增加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是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围绕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保鲜肉和方便肉制品。扩大加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外销出口,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和畜牧业综合效益。  三是促进流通领域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坚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搞好农产品市场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扶持现有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做强做大。  四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的联结纽带,把农户、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小区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地联结起来,处理好企业和农户之间、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升生态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场以及散养农户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增强其规避疫病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加大扶持力度,实现政策投入制度化  一是解决好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用地。凡是生态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用地,一律作为农业用地。不得占有基本农田,不占或少占耕地。各地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政策,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种养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以及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所需的土地列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滩涂发展畜禽的适度规模养殖。  二是调整省级财政畜牧专项资金结构。规范引种补助标准,重点支持对畜禽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农户的引种补贴,加快良种推广进度。  三是支持养殖户、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的沼气建设。畜禽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也是沼气能源的最好原料,在当前耕地肥力下降、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尤其必要。财政资金和农村能源建设经费应重点支持养殖场户的沼气建设,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四是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适度规模养殖场的圈舍改造和粪污处理以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建立畜禽生态养殖小区。  五是加大金融机构对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坚持和推广小额信贷,农村信用联社要支持规模饲养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龙头企业可根据国家规定成立担保公司为所带动的农户提供担保贷款,扩大基地规模,做大做强企业。  六是在全省推广生猪养殖保险。建立畜禽养殖保险体系,对于防范和降低养殖业风险特别是推进病死家禽“四不一处理”有很好的保障作用,应搞好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逐步推广。推行初期,可由各市、县政府制定鼓励、支持养殖户参加生猪养殖保险的办法,促进养殖保险顺利开展。

畜牧方面你这个是哪个学校

  • 索引序列
  • 畜牧业发展论文文献
  • 畜牧业发展论文
  • 畜牧业发展论文文献格式
  • 畜牧业发展论文文献怎么写
  • 畜牧业发展趋势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