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模板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模板

发布时间: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模板

探究科学 体验乐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案例【主题】在科学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的各方面能力,体验其中的乐趣,促进更有效地学习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案例背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魅力,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和深刻地获取和掌握科学知识。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它强调了体验、增长、获取、尊重和善于等一系列科学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素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四年级科学中一节探究型的课程。“声音”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的物体,而在这节课中,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且通过几个小实验体会乐趣,把抽象化为具体,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

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7.学生举例。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2.学生思考后回答。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5.小组讨论。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6.汇报(按方法汇总)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8.分组实验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三、巩固,小结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温度与温度计教材依据《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 ,以便加以巩固。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 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学生通过看天气预报对温度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学习和探究过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构造。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地读写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意识到“利用温度计能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意识到“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重点: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难点: 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记录中卡、冷热水、烧杯、筷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教学开始的导入,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今天的天气进行判断,在谈话中理解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光靠感觉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温度计。(板书:温度与温度计)(二)学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法。1、猜一猜今天13:00时操场上空气的温度?(距地面1,5米处)2、猜一猜操场地表的温度。3、你们知道养蚕的最佳温度是多少么?4、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高温是多少?5、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低温是多少?(要求:请学生把所猜测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设计目的:猜测与假设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这里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测,既训练学生推理思维,又激发了利用温度计的欲望;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气象史;学会科学的养蚕。(养蚕是本学期科学课的重要内容。)而预测地表和距地面1,5米处的温度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百叶箱的高度是距地面5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完成了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三)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回忆你所见过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子。2、观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3、小组观察、交流、汇报:(1)温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2)同学们在观察温度计时发现了什么意外的现象?引发对这种现象的探究,从而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3)关于温度计你还知道哪些?引出温度计的发明史。设计目的:告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和制造原理,渗透温度计的发明史。(四)分组测量一杯水的温度。1、小组汇报测的数据。2、为什么一样的温度计、一样的水测得温度不一样?3、师生共探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4、再次测量烧杯里水温度。5、小结。设计目的:学生第一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由于学生还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这里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将错就错”地让学生动手测量,满足他们的欲望。因为满足了第一次接触这个材料的兴奋,又发现生活经验与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时,当再次分小组观察时,学生的头脑是冷静、理性的,观察目的是明确的、观察活动是带着“思维”的。第二次测量温度,并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说说感受与事实产生矛盾冲突时,通过有效的观察与了解后让学生反思起先测量的过程,学生就能自发地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自我构建,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与体验。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探究活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六)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多媒体课件)设计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研究温度计的热情。(七)作业:用温度计测冰水和冰盐水的温度。设计目的: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来历。(八)板书设计: 刻度 平玻璃管 上液柱 停液泡 里

说课是对一堂课的分析、评价,没有固定模式(对一堂课评价,有标准可以去参看的)。如果是教者说,就把怎样备课、设计、准备讲一讲,运用了那些手法等,讲教材要求,大纲要求,达到什么目标。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突破,作业怎样设计的。主要你课后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得失,以后怎样注意,也就是反思吧。

实验内容:测量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执教教师:雷宜武 执教时间:2011-4-17单位:四川省开江长岭中心校课题:跳动起来会怎样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运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实验重点:知道运动会使人的呼吸和心跳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实验难点: 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实验器材:自创的带秒表的多路演示汇诊听诊器 、自创的呼吸计数器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测量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教师演示带秒表的多路演示汇诊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范确定心脏的位置很重要(心脏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计时要准 学生分组用带秒表的多路演示汇诊听诊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心跳,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一次可以三,五个学生同时听 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人在呼吸时鼻腔、胸腔、腹腔等器官都参与了活动,身体上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用自创的呼吸计数器演示测量呼吸次数 (不要紧张,要保持均匀、平稳的呼吸,不要故意深呼吸等)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呼吸。二人一组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测量运动结束后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运动2分钟即可。2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1分钟心跳和呼吸。可以同时测量呼吸和心跳。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4,测量休息一会后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呼吸、心跳次数都不一样,但一般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实验后的反思: 实验前 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比我想象中的更少,当教学中让学生预测自己一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时,数字的大小差异到了令人不信的地步。预测不是没有根据地瞎说一气,必须建立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虽然学生们从三年级已经开始专门训练了测量的技能,但长期以来,跟实际生活脱离的学习还是使学生对数字的感受很生疏。"我一分钟大概要呼吸60次。""1分钟我心跳动的次数大概有十几次吧!""100次!""30次!"……面对这些数字,我真的感觉到了孩子们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的,也让我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量化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实验后: 我又低估了学生的智慧”天气冷了,我们穿的衣服厚,摸心脏测量比较麻烦,有时可能感觉不到。采用摸手腕的脉搏来测量,只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我还发现:不只是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会增加;在哭的时候,生气的时候,考试的时候很紧张,走夜路的时候受到委屈的时候,受到惊吓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被人吓倒的时候,,,,,,等都可以使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会增加一分钟呼吸心跳次数记录表 平静状态 运动二分钟后 运动后较长时间一分钟呼吸的次数 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 开江长岭中心校 年(班)级 四 年级1 班 实验者 时间 2011-4-17 实验名称 测量呼吸和心跳实验器材:带秒表的多路演示汇诊听诊器 、呼吸计数器我的猜测: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我是这样做的:用带秒表的多路演示会诊听诊器测量心跳,在老师的指点下确定心脏的位置(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学秒表的正确使用,计时准确用带秒表的多路演示会诊听诊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心跳,同学之间相互测定。一次三,五个学生同时听用呼吸计数器测量1分钟的呼吸次数观察到的现象: 平静状态 运动二分钟后 运动后较长时间一分钟呼吸的次数 20 32 25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85 108 90我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分钟的呼吸多在25次,心跳在80次;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疑问: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指导教师:雷宜武 评定等级:小学科学《测量呼吸和心跳》探究活动的设计 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执教教师:雷宜武 执教时间:2011-4-17单位:四川省开江长岭中心校本课的教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谈自己运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关注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了解学生对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的原始认识。第二,组织学生搜集三种状态(静止、运动后、休息3分钟后)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测量前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指导玩吗在测量数据的时候,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在测量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使我们测量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更准确?”对测量的方法和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讨论。第三,组织学生对搜集的三组数据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呼吸和心跳的规律,以及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自己在正常情况下和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2、认识到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3、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5、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2、能运用学习过的数学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3、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3、认识到搜集科学数据的准确性的意义;四、教学重点:重点: 知道运动会使人的呼吸和心跳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难点: 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教学准备:自创的带秒表的多路演示会诊听诊器 、吸管、自创的呼吸计数器六、教学活动过程设计:1一、导入1、交流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说一说你平时经常做哪些体育运动。那么我们运动后和运动前相比,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当学生提到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的时候,追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吗?(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后身体的变化,谈论自己运动后感受,引出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在运动前后是有变化的,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对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追问了解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初始认识,为本单元其它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2、看来人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运动前后的变化是最明显的。那你有没有亲自测量过你在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测量我们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找出它们和运动的关系。(板书课题)二、测量三种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1、交流谈话:既然说到测量,那么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才能准确的测量出我们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3分钟的时间一起来研究研究。用我自创的呼吸计数器来测量(学生讨论,教师指导)2、有结果了吗?每组先选一点最想告诉大家的来汇报,其他组听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汇报,要求边讲解、边示范。强调:一呼一吸是一次呼吸——最后统一测量心跳的方法:用手摸心跳或脉搏)(设计意图:在进行实际测量前,对测量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讨论、汇报的形式选择出一种合适的测量方法,并提出测量的要求,将名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才算一次呼吸?明确什么是一次心跳,如何正确测量等。目的就是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这是科学课的根本特征)3、有了测量的方法和标准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实际测量了。首先我们来测心跳,你们可以采用你们感觉最清楚的那种方法。你先估计一下我们一分钟的心跳会是多少下?(随机问一下即可)这样,为了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用我自创的带秒表的多路演示会诊听诊器来测量你自己数心跳的次数,听到停后,将你的心跳次数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1分钟实测)(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预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加关注实验数据)4、用同样的方法测呼吸。(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刻意改变呼吸的频率)5、交流谈话:记录好了吗?和你开始预测的心跳、呼吸次数的数据一样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测量的心跳、呼吸的次数与别人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汇报)(设计意图:在测量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小组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使他们意识到异中有同,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小结:每个人的呼吸、心跳次数都不一样,但一般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6、刚才我们测量的是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那么在参加运动后,我们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样,让我们先来做做运动,然后再实际测量一下吧,要求:运动之后先测量心跳的次数。(做1分钟运动,记录心跳的次数)7、刚才大家在做运动的时候都很卖力气,测量时也很认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优美的录像休息一下吧,不过可是有条件的:在看完录像之后,我们还要继续测量一次心跳的次数。(学生看录像——继续测量心跳的次数,并记录)8、刚才我们测量了运动后及休息一会后每分钟的心跳的次数,那么我们的呼吸的次数在运动后及休息一会后会有变化吗?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再来测量测量吧!(与1、2的方法相同,测量并记录)(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测量运动后及休息3分钟后的呼吸、心跳次数。在活动中注意及时收集运动后呼吸、心跳的次数,并及时记录。休息的过程中,播放录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体,继续收集第三组数据,从而为后面的整理、分析数据做准备。)三、整理、分析数据,形成解释1、刚才我们通过测量收集到了“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和“休息一会儿后”的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的数据。对于科学家来说,仅仅观察统计表中收集数据是不够的,更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这就需要借助我们数学课上学过的更加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帮助了(出示统计图,初步讲一下统计图的构成),你能像科学家们那样选择用其中一种统计图的形式,将你测量到的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三组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制成统计图吗?(设计意图:统计图的介入,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可以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知道制作统计图也是整理数据的一种好方法。)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在做好统计图后,根据统计图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制图,讨论,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看到的现象做出解释,即引导他们发现呼吸与心跳的次数与运动是有关系的。这是科学探究的根本目的)2、学生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发现从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向规律性解释发展。四、延伸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发现运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和心跳,研究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吗? 《测量呼吸和心跳》,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难点是如何采集比较准确的数据。1.小资料: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呼吸频率 心跳频率年龄 每分钟呼吸次数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新生儿 40-50次 新生儿 1405岁儿童 20-30次 3岁儿童 11010岁少年 25次以下 4岁儿童 100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 10岁少年 90成年人 16-18次 成年男子 70-72成年女子 762、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和呼吸加快的原因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想一想,运动时为什么呼吸会加快? 解释剧烈运动后呼吸、心跳会同时加快的原因。(人体在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和能量,这就需要肺部吸进更多的氧气和心脏泵送更多的血液量,这就产生了的呼吸和心跳同时加快的现象。人的身体在运动时要比静止时需要更多的氧气,这就需要通过加快心跳使血液循环加快,加快呼吸补充运动时需要的大量氧气,这样才能保证人体进行剧烈的运动。)3、认识增强心肺功能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道理 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②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 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

探究科学 体验乐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案例【主题】在科学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的各方面能力,体验其中的乐趣,促进更有效地学习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案例背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魅力,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和深刻地获取和掌握科学知识。小学科学作为一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它强调了体验、增长、获取、尊重和善于等一系列科学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素养,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四年级科学中一节探究型的课程。“声音”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的物体,而在这节课中,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并且通过几个小实验体会乐趣,把抽象化为具体,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

实验内容:测量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执教教师:雷宜武 执教时间:2011-4-17单位:四川省开江长岭中心校课题:跳动起来会怎样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运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实验重点:知道运动会使人的呼吸和心跳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实验难点: 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实验器材:自创的带秒表的多路演示汇诊听诊器 、自创的呼吸计数器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测量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教师演示带秒表的多路演示汇诊听诊器,测量心跳,重点示范确定心脏的位置很重要(心脏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指导秒表的正确使用。计时要准 学生分组用带秒表的多路演示汇诊听诊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心跳,同学之间相互测定较好。一次可以三,五个学生同时听 提醒测量呼吸次数的注意点:吸一口气呼一口气算一次呼吸。人在呼吸时鼻腔、胸腔、腹腔等器官都参与了活动,身体上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也是可以感受得到的。用自创的呼吸计数器演示测量呼吸次数 (不要紧张,要保持均匀、平稳的呼吸,不要故意深呼吸等)学生分组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呼吸。二人一组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测量运动结束后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 运动2分钟即可。2分钟运动结束后立即测量1分钟心跳和呼吸。可以同时测量呼吸和心跳。学生分组测量,边测量边在记录表中记录数据。4,测量休息一会后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实验总结 汇总实验数据,发现静止状态与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不同。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呼吸、心跳次数都不一样,但一般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分钟的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实验后的反思: 实验前 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比我想象中的更少,当教学中让学生预测自己一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时,数字的大小差异到了令人不信的地步。预测不是没有根据地瞎说一气,必须建立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虽然学生们从三年级已经开始专门训练了测量的技能,但长期以来,跟实际生活脱离的学习还是使学生对数字的感受很生疏。"我一分钟大概要呼吸60次。""1分钟我心跳动的次数大概有十几次吧!""100次!""30次!"……面对这些数字,我真的感觉到了孩子们的认识是千差万别的,也让我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量化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实验后: 我又低估了学生的智慧”天气冷了,我们穿的衣服厚,摸心脏测量比较麻烦,有时可能感觉不到。采用摸手腕的脉搏来测量,只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我还发现:不只是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会增加;在哭的时候,生气的时候,考试的时候很紧张,走夜路的时候受到委屈的时候,受到惊吓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被人吓倒的时候,,,,,,等都可以使呼吸和心跳的次数会增加一分钟呼吸心跳次数记录表 平静状态 运动二分钟后 运动后较长时间一分钟呼吸的次数 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 开江长岭中心校 年(班)级 四 年级1 班 实验者 时间 2011-4-17 实验名称 测量呼吸和心跳实验器材:带秒表的多路演示汇诊听诊器 、呼吸计数器我的猜测: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我是这样做的:用带秒表的多路演示会诊听诊器测量心跳,在老师的指点下确定心脏的位置(位于人的胸腔的偏左)。学秒表的正确使用,计时准确用带秒表的多路演示会诊听诊器测量安静状态下自己1分钟的心跳,同学之间相互测定。一次三,五个学生同时听用呼吸计数器测量1分钟的呼吸次数观察到的现象: 平静状态 运动二分钟后 运动后较长时间一分钟呼吸的次数 20 32 25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85 108 90我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分钟的呼吸多在25次,心跳在80次;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疑问: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指导教师:雷宜武 评定等级:小学科学《测量呼吸和心跳》探究活动的设计 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执教教师:雷宜武 执教时间:2011-4-17单位:四川省开江长岭中心校本课的教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前后身体的变化,谈自己运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关注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了解学生对运动对自己呼吸和心跳的影响的原始认识。第二,组织学生搜集三种状态(静止、运动后、休息3分钟后)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测量前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指导玩吗在测量数据的时候,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因此,要在测量前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使我们测量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更准确?”对测量的方法和测量时的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讨论。第三,组织学生对搜集的三组数据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引导他们发现呼吸和心跳的规律,以及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自己在正常情况下和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2、认识到运动会影响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心跳和呼吸和运动是有联系的。3、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5、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2、能运用学习过的数学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3、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解释;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 3、认识到搜集科学数据的准确性的意义;四、教学重点:重点: 知道运动会使人的呼吸和心跳迅速加快,休息后呼吸、心跳又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难点: 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五、教学准备:自创的带秒表的多路演示会诊听诊器 、吸管、自创的呼吸计数器六、教学活动过程设计:1一、导入1、交流谈话: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说一说你平时经常做哪些体育运动。那么我们运动后和运动前相比,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当学生提到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的时候,追问学生:你知道为什么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会加快吗?(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运动后身体的变化,谈论自己运动后感受,引出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在运动前后是有变化的,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对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追问了解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初始认识,为本单元其它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2、看来人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在运动前后的变化是最明显的。那你有没有亲自测量过你在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测量我们运动前后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找出它们和运动的关系。(板书课题)二、测量三种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1、交流谈话:既然说到测量,那么测量的数据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才能准确的测量出我们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3分钟的时间一起来研究研究。用我自创的呼吸计数器来测量(学生讨论,教师指导)2、有结果了吗?每组先选一点最想告诉大家的来汇报,其他组听有没有不同意见。(学生汇报,要求边讲解、边示范。强调:一呼一吸是一次呼吸——最后统一测量心跳的方法:用手摸心跳或脉搏)(设计意图:在进行实际测量前,对测量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讨论、汇报的形式选择出一种合适的测量方法,并提出测量的要求,将名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才算一次呼吸?明确什么是一次心跳,如何正确测量等。目的就是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这是科学课的根本特征)3、有了测量的方法和标准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实际测量了。首先我们来测心跳,你们可以采用你们感觉最清楚的那种方法。你先估计一下我们一分钟的心跳会是多少下?(随机问一下即可)这样,为了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用我自创的带秒表的多路演示会诊听诊器来测量你自己数心跳的次数,听到停后,将你的心跳次数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1分钟实测)(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预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加关注实验数据)4、用同样的方法测呼吸。(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刻意改变呼吸的频率)5、交流谈话:记录好了吗?和你开始预测的心跳、呼吸次数的数据一样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测量的心跳、呼吸的次数与别人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汇报)(设计意图:在测量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小组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使他们意识到异中有同,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小结:每个人的呼吸、心跳次数都不一样,但一般呼吸多在20次左右,心跳在80次左右。6、刚才我们测量的是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那么在参加运动后,我们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样,让我们先来做做运动,然后再实际测量一下吧,要求:运动之后先测量心跳的次数。(做1分钟运动,记录心跳的次数)7、刚才大家在做运动的时候都很卖力气,测量时也很认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优美的录像休息一下吧,不过可是有条件的:在看完录像之后,我们还要继续测量一次心跳的次数。(学生看录像——继续测量心跳的次数,并记录)8、刚才我们测量了运动后及休息一会后每分钟的心跳的次数,那么我们的呼吸的次数在运动后及休息一会后会有变化吗?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再来测量测量吧!(与1、2的方法相同,测量并记录)(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测量运动后及休息3分钟后的呼吸、心跳次数。在活动中注意及时收集运动后呼吸、心跳的次数,并及时记录。休息的过程中,播放录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体,继续收集第三组数据,从而为后面的整理、分析数据做准备。)三、整理、分析数据,形成解释1、刚才我们通过测量收集到了“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和“休息一会儿后”的每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的数据。对于科学家来说,仅仅观察统计表中收集数据是不够的,更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这就需要借助我们数学课上学过的更加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帮助了(出示统计图,初步讲一下统计图的构成),你能像科学家们那样选择用其中一种统计图的形式,将你测量到的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三组不同情况下的数据制成统计图吗?(设计意图:统计图的介入,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将统计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可以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知道制作统计图也是整理数据的一种好方法。)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在做好统计图后,根据统计图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制图,讨论,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看到的现象做出解释,即引导他们发现呼吸与心跳的次数与运动是有关系的。这是科学探究的根本目的)2、学生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发现从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向规律性解释发展。四、延伸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发现运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和心跳,研究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吗? 《测量呼吸和心跳》,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运动对呼吸和心跳的影响,难点是如何采集比较准确的数据。1.小资料: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呼吸频率 心跳频率年龄 每分钟呼吸次数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新生儿 40-50次 新生儿 1405岁儿童 20-30次 3岁儿童 11010岁少年 25次以下 4岁儿童 100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 10岁少年 90成年人 16-18次 成年男子 70-72成年女子 762、认识剧烈运动后心跳和呼吸加快的原因谈话:心跳使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血液向人体各处不断输送氧气和养分,同时又将身体内产生的废气通过肺部排出体外。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想一想,运动时为什么呼吸会加快? 解释剧烈运动后呼吸、心跳会同时加快的原因。(人体在运动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和能量,这就需要肺部吸进更多的氧气和心脏泵送更多的血液量,这就产生了的呼吸和心跳同时加快的现象。人的身体在运动时要比静止时需要更多的氧气,这就需要通过加快心跳使血液循环加快,加快呼吸补充运动时需要的大量氧气,这样才能保证人体进行剧烈的运动。)3、认识增强心肺功能需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道理 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会怎样?②不锻炼或少锻炼的人又会怎样? 解释这种现象差别的主要原因: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跳动比不经常锻炼的人更有力,肺的呼吸本领也强,因此,经常锻炼的人在运动时,心、肺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氧气,也就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他的心脏不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那么有力,心肺的供氧的本领不强,不能满足从事剧烈运动或繁重工作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要靠额外加快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来弥补,也就特别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

买一本教材全解教师版,有很好的讲解~~!

呼吸频率 心跳频率年龄 每分钟呼吸次数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新生儿 40-50次 新生儿 1405岁儿童 20-30次 3岁儿童 11010岁少年 25次以下 4岁儿童 100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 10岁少年 90成年人 16-18次 成年男子 70-72成年女子 76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设计

呼吸频率 心跳频率年龄 每分钟呼吸次数 年龄 每分钟心跳次数新生儿 40-50次 新生儿 1405岁儿童 20-30次 3岁儿童 11010岁少年 25次以下 4岁儿童 10015岁青少年 20次以下 10岁少年 90成年人 16-18次 成年男子 70-72成年女子 76

好课件吧里面有的。

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7.学生举例。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2.学生思考后回答。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5.小组讨论。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6.汇报(按方法汇总)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8.分组实验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三、巩固,小结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温度与温度计教材依据《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 ,以便加以巩固。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 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学生通过看天气预报对温度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学习和探究过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构造。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地读写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意识到“利用温度计能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意识到“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重点: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难点: 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记录中卡、冷热水、烧杯、筷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教学开始的导入,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今天的天气进行判断,在谈话中理解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光靠感觉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温度计。(板书:温度与温度计)(二)学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法。1、猜一猜今天13:00时操场上空气的温度?(距地面1,5米处)2、猜一猜操场地表的温度。3、你们知道养蚕的最佳温度是多少么?4、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高温是多少?5、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低温是多少?(要求:请学生把所猜测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设计目的:猜测与假设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这里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测,既训练学生推理思维,又激发了利用温度计的欲望;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气象史;学会科学的养蚕。(养蚕是本学期科学课的重要内容。)而预测地表和距地面1,5米处的温度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百叶箱的高度是距地面5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完成了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三)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回忆你所见过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子。2、观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3、小组观察、交流、汇报:(1)温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2)同学们在观察温度计时发现了什么意外的现象?引发对这种现象的探究,从而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3)关于温度计你还知道哪些?引出温度计的发明史。设计目的:告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和制造原理,渗透温度计的发明史。(四)分组测量一杯水的温度。1、小组汇报测的数据。2、为什么一样的温度计、一样的水测得温度不一样?3、师生共探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4、再次测量烧杯里水温度。5、小结。设计目的:学生第一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由于学生还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这里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将错就错”地让学生动手测量,满足他们的欲望。因为满足了第一次接触这个材料的兴奋,又发现生活经验与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时,当再次分小组观察时,学生的头脑是冷静、理性的,观察目的是明确的、观察活动是带着“思维”的。第二次测量温度,并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说说感受与事实产生矛盾冲突时,通过有效的观察与了解后让学生反思起先测量的过程,学生就能自发地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自我构建,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与体验。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探究活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六)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多媒体课件)设计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研究温度计的热情。(七)作业:用温度计测冰水和冰盐水的温度。设计目的: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来历。(八)板书设计: 刻度 平玻璃管 上液柱 停液泡 里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怎么写

想要写好一个小学科学的这个教案的话,那么我觉得最重要一点还是要去理解学生到底怎么去学习才能够够高效。

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小烧杯、水、一块湿抹布,毛巾等一个大烧杯,有水,一小袋盐,小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两个中烧杯,事先贴上标号(1号和2号),半杯水,每组一块手绢,培养皿,吹风机,小电池,热水袋,电熨斗,小电风扇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蒸发现象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水单元(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请你猜测一下,这个“水”会有什么变化?2.学会汇报,(变干了,变成水蒸气,蒸发掉了等等)3.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为什么吗?)4.你看到水蒸气了吗?由此,你觉得水蒸气它是什么样的?(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5.小结:像这样由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我们就叫做蒸发。(板书)6.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蒸发现象吗?7.学生举例。二、知道加快蒸发的三个条件。1.从刚才的回答中,唐老师发现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者,这一点唐老师非常喜欢。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经验怎么样。比如说,唐老师这儿有一块湿毛巾,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让上面的水蒸发掉呢?2.学生思考后回答。3.不错,其实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们什么也不做,就让他这样放在这,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会不会干?对,但这样做时间就比较长了。4.那怎样做能让这块毛巾快点干呢?看哪组想到的方法比较好。5.小组讨论。汇报时注意说出所需的器材和实验过程6.汇报(按方法汇总)7.唐老师事先准备了几样实物,但还有几组的同学只能对不起你们了,加入到其它组去吧,好吗?8.分组实验9.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做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10.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怎样就可以加快蒸发呢?三、巩固,小结1.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蒸发,关于这水和水蒸气,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2.唐老师倒准备了几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1)你知道盐是从哪来的吗?(出示盐)现在,唐老师把它放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边说边演示),现在,我又想把放进去的盐取回来了,你有办法吗?(2)有1号和2号这样两杯水,我想让1号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发掉,你有什么办法?你能让2号中的水尽量不减少吗?温度与温度计教材依据《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二册(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共有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几种温度计。先以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这个活动分3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最好配备多支温度计,以供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教师要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和温度计的比较图,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认识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设计的。第三层是观察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最好用实物。插图中有干湿球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体温计,液晶显示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水温计。 活动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0℃、36℃、-5℃ ,以便加以巩固。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温度计模型组织学生认读、书写。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 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活动三: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学情分析:学生们在“冷水与热水”一课积累了与温度相关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学生通过看天气预报对温度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家里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温度,也没有学习和探究过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构造。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来表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过程与方法:能仔细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能说出温度计的制造原理;能正确地读写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能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意识到“利用温度计能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意识到“为了观测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对观测温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规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重点: 摄氏温度的读和写。难点: 正确的使用温度计。教学准备:温度计、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记录中卡、冷热水、烧杯、筷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感觉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设计目的:教学开始的导入,以学生为本位,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今天的天气进行判断,在谈话中理解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光靠感觉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温度计。(板书:温度与温度计)(二)学习温度的读法与写法。1、猜一猜今天13:00时操场上空气的温度?(距地面1,5米处)2、猜一猜操场地表的温度。3、你们知道养蚕的最佳温度是多少么?4、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高温是多少?5、猜一猜合肥地区的历史上最低温是多少?(要求:请学生把所猜测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与写法。)设计目的:猜测与假设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这里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测,既训练学生推理思维,又激发了利用温度计的欲望;还可以了解当地的气象史;学会科学的养蚕。(养蚕是本学期科学课的重要内容。)而预测地表和距地面1,5米处的温度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百叶箱的高度是距地面5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完成了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三)认识温度及温度计 1、回忆你所见过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子。2、观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3、小组观察、交流、汇报:(1)温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2)同学们在观察温度计时发现了什么意外的现象?引发对这种现象的探究,从而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制造的。(3)关于温度计你还知道哪些?引出温度计的发明史。设计目的:告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和制造原理,渗透温度计的发明史。(四)分组测量一杯水的温度。1、小组汇报测的数据。2、为什么一样的温度计、一样的水测得温度不一样?3、师生共探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4、再次测量烧杯里水温度。5、小结。设计目的:学生第一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由于学生还不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这里我们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将错就错”地让学生动手测量,满足他们的欲望。因为满足了第一次接触这个材料的兴奋,又发现生活经验与事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这时,当再次分小组观察时,学生的头脑是冷静、理性的,观察目的是明确的、观察活动是带着“思维”的。第二次测量温度,并比较两次测量的结果说说感受与事实产生矛盾冲突时,通过有效的观察与了解后让学生反思起先测量的过程,学生就能自发地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自我构建,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与体验。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探究活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六)认识不同的温度计。(多媒体课件)设计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研究温度计的热情。(七)作业:用温度计测冰水和冰盐水的温度。设计目的: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来历。(八)板书设计: 刻度 平玻璃管 上液柱 停液泡 里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

是不是属于增刊或者副刊一类的

科学世界呗!!!!!!

《小学科学》教师版,于2010年10月经吉林省新闻出版署批准更改为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317国内统一刊号CN 22-1388/G4邮发代号80-936主管/主办单位:长春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是国内唯一一份以小学生为读者对象,与小学科学课教学紧密关联的课外读物。办刊过程中,得到了各省市科学课教研专家的热情关注和支持。杂志的办刊宗旨,是配合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为小学生课内外探究与科学阅读提供平台。通过合理的栏目设置、精心的选文、活泼新颖的版式设计,引导小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思考的良好习惯,愉快地进行科学探究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习严谨的科学工作方法。以“小学科学课课堂拓展儿童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为宗旨的《小学科学》杂志于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小学科学》杂志所刊载论文全部载入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CFED)及《书生数字期刊》,并在电子学术期刊上发表。亦是全国唯一为小学科学课配套的读物。为教师发表“教育发展问题、课程问题、教学问题、学科支持问题、学生素质问题”等教学科研成果提供平台。杂志所刊文章全部载入中国基础教育知识总库(CFED)、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龙源期刊网。本刊主要刊登小学教师科学教育研究报告、教育教学论文、教师成长与生涯发展报告、学生科学探究实验报告、科学教育研究综述。主要栏目有:教海探航、科学教育研究、课堂经纬、国外科学教育动态、教师成长与专业生涯发展、科学教育课堂、科学探究园地、中职教育、幼教天地、热点关注等。投稿要求:1、来稿一般不超过10000字(含图、表)。2、来稿须附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3、来稿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名、邮编)、中文摘要(200字内)、关键词(3~5个,用“;”隔开)、正文、参考文献、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保持一致,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名、邮编)、摘要正文(使用第三人称)、关键词等部分。4、在关键词后附作者简介,内容是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历、研究方向等信息。如属基金资助项目,请在文稿首页注明。5、作者简介后,请附作者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6、稿件要论点明确,文字通顺、精炼。数据可靠,量和单位的使用及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7、文稿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图要有图序和图题,表也要有表序和表题。8、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9、文献引用采用尾注方式。文献序号以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排。

科学的教辅比较少,有《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等

  • 索引序列
  •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模板
  •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
  •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设计
  •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教案怎么写
  • 小学科学刊物教师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