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藏研究杂志

西藏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

西藏研究杂志

《西藏研究》杂志 西藏社会科学院 主办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国藏学》杂志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主办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一、 《苯教史名著〈嘉言库〉》,《青海教育》6,西宁。二、 《论藏族现代文学的发展》,青海《民族语文工作》1,西宁。三、 《论〈旋努达美〉中的佛家出离思想》,《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西宁。四、 《〈诺桑王子〉研究》,《青海教育》6,西宁。五、 《论梵语文学对藏族古典小说的影响》,《藏学论文选编》(硕士论文选)第二辑。2,中国藏学出版社,北京。六、 《论七赤天王时期佛教始传吐蕃》,第六届国际藏学会论文集《西藏研究》 (Tibetan Studies) 第二辑。七、 《论藏语普通话》,1992年在意大利参加第二届国际藏语文学术讨论会时的会议论文,先收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后在藏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编的《藏语文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9)转载。八、 《甘孜州藏传佛教寺院志》中十一座寺院历史的研究和撰写,作为内部资料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印出,1999。北京。一、 《〈智美更登〉初探》,《西藏研究》3,拉萨。二、 《七赤天王时期的吐蕃苯教》,《中国藏学》1,北京。三、 《冈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边的古代文化》,《中国藏学》1,北京。四、 《意大利的藏学研究及藏传佛教》,陈庆英主编《藏族历史宗教研究》 第一辑,中国藏学出版社,8,北京。五、《西藏历史文化词典》有关苯教辞条,王尧和陈庆英主编,西藏人民出版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6。六、《宗教大辞典》苯教辞条,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8。七、《苯教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在日本召开》,《中国藏学》4,北京。被译成藏文发表在《中国藏学》藏文版4,北京。八、《雍仲苯教的文献》,论文,《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图说明镜》,第108-200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北京。九、《苯教塞康文化再探》,《中国藏学》3,北京。十、《藏传佛教在西方的传播和发展琐议》,拉巴平措、格勒主编《当代藏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第229-250页。北京。十一、《苯教〈大藏经〉的形成及其发展》,《西藏研究》2。十二、“藏传佛教僧人学经和晋升学位问题专题研究”课题获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02年度特等奖,本人承担其中甘青部分十三、《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中国藏学,1一、 《古老的象雄文明》,《西藏研究》藏文版3,拉萨;《西藏研究》汉文版2,拉萨。被译成英文发表在《西藏研究》英文版(《Tibetan Studies》),1,拉萨。二、《藏文起源新探》, 《中国藏学》藏文版1;《中国藏学》汉文版1,北京。三、 《试论苯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藏文版3;《中国藏学》汉文版3,北京。四、 《苯教文献及其集成》,《西藏研究》藏文版4,拉萨;《中国藏学》汉文版2,北京。被译成英文发表在《中国藏学研究论文集》(《Thesis on Tibetology in China》),1996,北京。一、 Dralag Monastery and its Tribes (《扎拉寺及其部落》)。论文,第届国际藏学会论文集《西藏研究》(Tibetan Studies)第二辑。奥斯陆,挪威。二、Bonpo Tantrics in Kokonor Area (《青海湖地区的苯教密士》),论文,第八届国际藏学会论文集,1999,印第安那,美国。三、“Lama”of Bonpo Tradition in Amdo and Khams (《安多和康区苯教传统中的“喇嘛”》),论文,1999年日本大阪召开的国际苯教学术讨论会提论文。载该会议论文集《New Horisons in BonStudies》大阪,日本。2000。四、《Bonpo Tantrics in Kokonor Area》(《青海湖地区的苯教密士》),九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参加第八届国际藏学会(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召开)论文五、《A New Bonpo Center---Shar-rdza Hermitage》(《一个新的苯教中心---夏尔扎修炼地》),论文,为第九届国际藏学会提交的论文。2000,莱顿,荷兰。发表在该会议论文集,劳然司·艾坡斯坦编《康巴史》(Khams pa Histories:Visions of People,Place and Authority,edited by Lawrence Epstein),Koninklijke Brill NV,Leiden,The Netherlands,六、《Monastic Education of Bon in sNang zhig》(朗依寺的苯教寺院教育),为第十届国际藏学会提交的论文。2003年,英国,牛津。七、《A Survey of Bonpo Monasteries and Temples in Tibet and the Himalayas》(西藏和喜马拉雅地区苯教寺院神殿研究),合著,大阪,日本,2003。八、《A Catalogue of the Bon Kanjur》(苯教大藏经目录研究),专著(合著),大阪,日本,2003。一、 《La Religione Bon e I suoi Rapporti con il Buddhismo in Tibet》(《苯教及其 与藏传佛教的关系》),1992年“基督教与 藏传佛教的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有关藏族佛僧的对话》(Monachesimo tibetano in dialogo),1995,罗马,意大利。

西藏研究杂志社

《西藏研究》杂志 西藏社会科学院 主办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国藏学》杂志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主办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

西藏研究杂志官网

(一)专著:1、《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合著,格勒主编,王川系该书编委会、执行编委会的编委),重庆出版社2000年9月;2、《清实录西藏昌都地区史料选》,独著,20万字,西藏昌都地区方志委员会刊行,2001年1月;3、《拉萨河畔六十日——拉萨河流域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独著,23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4、《西藏和其他藏区特殊开发途径》,合著,副主编,20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5、《西藏昌都近代社会研究》,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版。6、《学界泰斗——陈寅恪》,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二)论文(凡未注明者均为独著)1、《清代昌都三岩地区政事拾遗》,《西藏研究》2000年4期,第55—61页。全文收入:①西藏昌都地区地方志总编室主编《昌都地区论文选》,2001年4月,第93—108页;②“中国西藏信息网”和“西藏网”两个中文简体网站均全文转载2、《西洋望远镜与阮元望月歌》,《学术研究》2000年4期,第82—90页(全文收入:①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明清史》2000年第4期第74—82页全文转载;②中国“新青年”网全文转载;- 2003-12-17);3、《史学家陈寅恪在康乐园的生活情趣》,《岭南学报》(香港岭南大学学报)新第2期,2000年10月,第297—313页(刘克敌:《二十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5期评价了该文的观点,刘文又4、《民国时期西藏昌都地区的国民政府工作人员及其活动》,《西藏研究》2001年1期,第85—90页;5、《陈寅恪与陈述的学术交往》,《史学史研究》2003年1期,第23—31页;6、《陈寅恪、冼玉清的纯阳观之游》,《岭南文史》2003年1期;7、《陈寅恪与蜀中诸儒的交往》,《文史杂志》2003年3期;8、《陈寅恪与岭南花木》,《中山大学校报》2000年6月15日51K 2005-1-18 及“国学网”等数个网站全文转载);9、《“稳藏必先安康”的历史新启示——关于甘孜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对策建议》(合作撰写),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委托课题,2002年4月;10、《刘文典与陈寅恪学术交往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第198—118页;11、《“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打造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2期,第27—32页;12、《清及民国时期西藏地方的丹达神崇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1期,第76—84页(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7期第43—51页全文转载);13、《晚清民国时期藏政要员的洋务背景》,《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第13—19页(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中国近代史》2003年第8期第43—49页全文转载);14、《近百年来中国对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保护》,《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第64—69页;15、《历史学者陈寅恪姓名“恪”之读音》,《东方文化》2003年第6期,第146—148页;16、《研究中华传统政治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北京)2004年第1期第63页;17、《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设置及其实际成效》,《西藏大学学报》(拉萨)2004年第1期第44—48、60页(①人大复印资料F7《经济史》2004年第3期第67—71页全文转载;②中国西藏信息中心全文转载见18、《西藏民俗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评<西藏民俗文化>》,《中国藏学》(北京)2004年第2期第113—114页(中国藏学网全文转载,见19、《藏区城市昌都在近代的变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第106—114页;20、《民国三十六年西康省的植树节及其造林评价》,《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咸阳)2004年第3期第23—27页;21、《陈寅恪与伯希和学术交往述略》,《中山大学学报》(广州)2004年第5期第80—84页(教育部主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6期摘录主要观点);22、《谈蕃说胡 更上一层: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评议》,《西北民族研究》(兰州)2004年第3期第115—119页;23、《陈寅恪与伯希和》,载《文汇报》(香港)2004年6月8日(京港学术交流中心简报有报道,24、《略论汉藏教理院在促进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西藏大学学报》(合著,第二作者)2004年第4期第51—59页。25、《清末、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民国档案》(南京)2004年2004年,第4期,第54—59页26、《陈寅恪与四川学者的交往述论》,《中山大学学报》(广州)2004年第5期,第107—113页;27、《民国后期“西康省农业改进所”的设立始末及其历史意义——四川藏区农业近代化起源研究之一》,《西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8、《陈寅恪与藏学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咸阳)2005年第1期第18—23页。

《西藏研究》杂志 西藏社会科学院 主办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国藏学》杂志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主办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

西藏研究杂志投稿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一、全国发行的佛教和社科宗教类杂志  《中国宗教》 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院 100725 邮局/杂志社订阅  《法音》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 100034 邮局/杂志社订阅  《佛教文化》 北京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00031 邮局/杂志社订阅  《中国佛学》 北京建国内大街5号世界宗教研究所 100732 杂志社订阅  《世界宗教研究》北京建国内大街5号世界宗教研究所 100732 邮局订阅  《中国西藏》 北京市广安门外大街荣丰A5楼702室 100031 邮局订阅   《中国藏学》 北京市北四环东路131号 100101 邮局订阅  《闽南佛学院院刊》 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闽南佛学院 361005 宗教文化出版社发行   《敦煌研究》 甘肃省兰州市滨河东路292号敦煌研究院 730000 邮局订阅  《五台山研究》 山西太原市州南路282号山西社会科学院 030006 杂志社订阅  二、各地佛教简要通讯和杂志  (以佛教内部结缘为主的,基本可以明信片或信件等联系方式获得赠阅)  《法源》 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内 100053  《会务通讯》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 100034  《研究动态》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 100034  《佛学研究》 北京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00031  《甘露》 安徽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甘露寺九华山佛学院 242811   《广东佛教》广州光孝路109号 510180   《人海灯》 广东潮州市开元路50号 521021  《世间》 广州市解放北路542号中座405室 510041   《世间觉》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宝林寺 528333  《曹溪水》 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 512126  《人海灯》 广东潮州开元寺路32号岭东佛学院 521021  《广西佛教》桂平市西山龙华寺 537200  《南国梵音》广西省南宁市青秀山观音禅寺南宁市佛协 530021  《禅》 河北赵县柏林寺佛经流通处 051530   《妙莲花》 石家庄新华区小安舍村弘一佛堂 050071   《菩提心》 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谛音寺内 050021  《邢台佛教》邢台市开元寺 054001  《明月》 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 100034  《天台佛教文化》河北省藁城市清流天台寺 052160  《灵山海会》河南宜阳灵山寺 471600   《晨钟》 河南省开封市白衣阁街30号河南佛学社弘法慈济功德会 475001  《禅露》 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 452491   《洛阳佛教》洛阳市白马寺云塔院洛阳市佛教协会 471013  《甘霖》 河南省南阳市工业北路西华村310号南阳文殊慈济社 473000 /bbs  《清凉桥》 湖北省团风县但店镇云南寺 438812   《正觉》 湖北省四祖寺 435500   《正信》 湖北省黄岗市团城山邮局市佛协信箱 435000  《觉有情》 湖北省黄石市团城山桂林北路慈湖禅院 435000   《慈善之光》湖北省襄樊市隆中冈景区广德寺佛教慈善功德会 441052  《正法眼》 湖南长沙市岳麓山寺 410012  《放生护生通讯》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寺湖南省佛教协会居士学修委员会 410012  《灵泉通讯》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灵泉禅院) 415300  《弘化》 苏州市钦马桥穿心街3号 215002  《人世间》 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215008  《闻思》 南京市淮海路35号金陵佛经处 210002  《鹿苑之音通讯》 江苏省靖江市孤山寺 214522  《丛林》 江西南昌市民德路124号江西省佛教协会 330008  《净土》 江西庐山东林寺 332009   《佛学通讯》 兰州市五泉山嘛呢寺 730000  《佛学文摘》 兰州市五泉山浚源寺 730000  《辽西佛教》 锦州市古塔区西门外100号 121000  《营口佛教通讯》 辽宁省营口市新兴大街西16号营口市佛教弘法会 115000  《东北佛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5号 150001  《黑龙江佛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经济开发区春龙路8号六楼 150080  《龙江佛教通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5号省弘法利生基会 150001  《洛阳佛教》 洛阳市白马寺齐云塔院 471013  《陕西佛教》《真言》 西安市小寨大兴善寺西街55号 710061  《弘法利生》 西安市洒金桥街100号云居寺前台弘法利生会 710003  《上海佛教》 上海常德路418号乙 200040  《华林通讯》 上海龙华路2853号龙华古寺 200232   《觉群》 上海市安远路170号玉佛寺 200060 /  《资州佛教报》四川资中县重龙山永庆寺 641200  《如是》 四川成都犀浦国际大都会4栋A座701室 611731  《重庆佛教》 重庆市渝中区罗汉寺街7号重庆市佛教协会 400011  《奉化通讯》 浙江奉化义门路1号 315500  《宁波佛教》 宁波市柳汀街98号 315010  《宁波弘法通讯》浙江宁波市解放南路18弄副6号宁波市弘法利生功德会 351000  《普陀山佛教》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佛教协会 316107  《普陀山佛学院学报》 浙江省普陀山梅岑路44号普陀山佛学院 521021  《台州佛教》 临海市赤城北路142号 317000  《净业通讯》 浙江省临海市宝城巷42号 317000  《浙江佛教》 杭州市天竺路78号之8 310013  《觉苑通讯》 浙江省杭州市天竺路78-8号省佛协弘法利生功德会 310013  《杭州佛教》 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法云弄1号杭州佛教杂志社 310013  《多宝讲寺资讯》 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多宝讲寺 317102   《三门佛教通讯》 浙江省三门县海游老街48号 317100  《妙智》 浙江省温州市南白象头陀寺 325015  《重庆佛教》 重庆渝中区罗汉寺街7号 400011  《彩云法雨》 云南昆明市圆通寺 650031  《菩提之音通讯》 云南省大理市凤阳邑法真寺菩提慈善事业基金会 671003  《慈霖月刊》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锦亭寺莆田市佛教慈善功德会 351100  《福建佛教》 福州市法海路1号 350001  《法炬》 福建省莆田南山广化寺福建佛学院 351100  《音声海》 福建省福鼎市莲峰山资国寺 355200   《黄檗》 福建省福清市黄檗山万福寺 350307   《慈善》 厦门市思明南路515号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 361005  《福鼎市佛协通讯》 福建省福鼎市下龙山三台136号福鼎市佛教协会 355200  《慈善会弘法通讯》 福建省泉州市新华路程中段29号市佛教协会弘法慈善会 362000  《泉州市弘法通讯》 福建省泉州市南俊巷15号市佛教协会弘法基金委员会 362000  《龙泉佛学》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收投分局九号信箱 030024  《闻思修》 山西省太原市东华苑小区 E3-7-22 030013  《河东佛教通讯》 山西省运城市静林寺 043100  《佛缘》 山东省泰安市红门路12号净心佛阁 271000  《菩提》《菩提通讯》 海口市洪浮路20号湖中寺管委会 570001  《宁夏弘法利基金委员会通讯》 宁夏银川市玉皇阁南街65-4号宁夏弘法利生基金委员会 750004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西藏艺术研究杂志社

俺完全赞同这个网友的说法,认为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不懂中国目前出版发行 行业的运作机制,或者说“潜规则”,就不知道当下中国早就不批准新刊号。据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报刊杂志社除了在各自的母刊基础上号派生连续刊,比如上、下月版等等外,许多都向外开展租赁经营的活动,这早在10年前就已经实现了普遍化。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此专门的有文件精神。如果是不懂,情有可原;如果是借题发挥,就是无知加别有用心。再者,工商部门只管违法广告,只有新闻出版部门才管刊号。但是只要有正当的甲乙双方的租赁经营协议,是属正常的。不然,谁敢假冒啊?! ” 俺有一条要补充的是:至于有个别人所讲的所谓“可读性极差,事实上就是花钱买个合法外衣干得见不得光的事,他们运营的概念就是披着杂志的名义在外面忽悠,比如讲座,什么广告投递,事实上他们收到钱来还给印刷厂欠债,证明如此,不信可以实地考察,他们2010年被一家印刷厂讨债就在他们门口那,上面还有摄像头在!”云云,估计是在恶意诋毁,且不说《我的大学》本身是一本大学生喜欢的好刊物,仅就如此说法就是答非所问,无事生非,不怀好意。缺乏常识可以谅解,但是想借网络空间诽谤刊物,混淆视听的言行是不可以原谅的!

藏戏的创始人是唐东杰布,他认识了七个姑娘

你可以拨打北京工商投诉电话。。。

  • 索引序列
  • 西藏研究杂志
  • 西藏研究杂志社
  • 西藏研究杂志官网
  • 西藏研究杂志投稿
  • 西藏艺术研究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