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录井工程杂志

录井工程杂志

发布时间:

录井工程杂志

这个文章恐怕应该是技术方面的论文,找一个你所干过的区块,多借些区域邻井资料,再加上仪器所录工程、泥浆等参数变化,得出该区有油气显示且与原设计有一定的区别,或者又发现了新的油气层,进行一番论述与评价,阐明自己的观点及结论,就是一篇好的转正论文。当然可以给你推荐几个书:《录井工程》《地质录井》、《复式油气田》等参考一下!

王志章,男,1962年09月生于山东省寿光市,汉族,博士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著名油藏地质学家,中国陆相油藏描述第一人。先后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及博士后证书。历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描述与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原资源与环境系副主任;现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开发地质学组副组长。新疆石油地质、录井工程等杂志编委,地学前缘理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

dc指数 是 地层的可钻性指数词对"dc exponent" "dc指数"论文关键词词对:地层压力检测 formation pressure detection;压力预测 pressure prediction;声波时差 interval transit time;DC指数 DC exponent;井史 well history;试油 oil production test;地层测试 formation testing;冀东油田 jidong oilfield;——来源文献(篇名:冀东油田地层压力评价技术研究 刊名:石油钻探技术 作者:管志川,周广陈,王成立,冯京海 出版年:1997)论文关键词词对:岩石性质 rock property;地层压力检测 formation pressure detection;地层压力 formation pressure;dc指数 d c exponent;数学模型 mathmatical model;渤海油田 Bohai Oilfield;塔里木盆地 Tarim Basin;——来源文献(篇名:地层压力随钻检测新方法及其应用 刊名:石油钻探技术 作者:杨进,高德利 出版年:1998)论文关键词词对:录井 drilling fluid logging;自然伽马 nature gamma;dc指数 dc exponent;三次样条函数 tertiary sample plate function;地层对比 formation correlation;岩性识别 lithology distinguishing;——来源文献(篇名:利用dc指数实时模拟自然伽马录井方法探讨 刊名:录井工程 作者:蔡明华; 出版年:2007)

一种用正常地层压力当量密度与钻井液密度之比修正后的d指数。一般用于钻进泥岩地层参考,做为调整钻井液密度平衡异常高压地层保证安全钻井的依据之一。

录井工程杂志官网

一、录井概念:  录井:记录、录取钻井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 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  录井技术原理:  根据测井数据、现场录井数据及综合分析化验数据进行岩性解释、归位,确定含油、气、水产状;自由选择绘图项目和绘图格式,绘制不同类型的录井图;在屏幕上实现钻具与电缆误差的校正、破碎岩心的处理、岩层界限调整等图形修改编辑工作,图例自动查寻绘制,图形数据存回数据文件。  现场录井服务技术以各类录井系统、分析仪器为手段对油气勘探与开发作业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与整理,具体包括工程录井、地质录井、气测录井、定量荧光录井、地化录井、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现场化验录井、岩屑成像录井等系列技术。  综合解释评价技术以气测录井、工程录井、定量荧光录井、地化录井、核磁共振录井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对各项录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实现对油气水层的准确评价。 二、测井的基本概念  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石油测井,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  石油钻井时,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又称完井电测,以获得各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原始资料。这种测井习惯上称为裸眼测井。而在油井下完套管后所进行的二系列测井,习惯上称为生产测井或开发测井。  在油田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测井是确定和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解决一系列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直接为石油地质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各项资料和数据。测井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油井第一次测量地层电阻率获得成功。其发展大体经历了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四个阶段。  测井方法众多。电、声、放射性是三种基本方法。特殊方法(如电缆地层测试、地层倾角测井、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其他形式如随钻测井。  各种测井方法基本上是间接地、有条件地反映岩层地质特性的某一侧面。要全面认识地下地质面貌,发现和评价油气层,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测井方法,并重视钻井、录井第一性资料。

王志章,男,1962年09月生于山东省寿光市,汉族,博士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著名油藏地质学家,中国陆相油藏描述第一人。先后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及博士后证书。历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描述与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原资源与环境系副主任;现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开发地质学组副组长。新疆石油地质、录井工程等杂志编委,地学前缘理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

录井工程杂志第32卷

录井一个月忙的时间20天左右,其余时间很闲,用心学习一年时间,就可以当技术员。录井是用岩矿分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观察、采集、收集、记录、分析随钻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井筒返出物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地质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并为石油工程(投资方、钻井工程、其它工程)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

这个我也不知道,期待大侠补充;顶起

录井工程期刊

中石油所占刊物:《中国石油财会》 《石油知识》 《石油学报》《国际石油经济》 《世界石油工业》 《中国石油文摘》《石油与天然气文摘》 《石油综合信息》 《石油参考消息》《中国石油审计》 《石油情报》 《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油气田环境保护》 《油气储运》 《国外油田工程》《石油规划设计》 《新疆石油地质》 《焊管》《合成橡胶工业》 《测井技术》 《石油工程建设》《物探装备》 《特种油气藏》 《石油钻采工艺》《钻井液与完井液》 《石油机械》 《油气井测试》《油气田地面工程》 《天然气工业》 《石油仪器》《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化工质量》《润滑油》 《油田化学》 《世界石油工业》《中国油气》 《弹性体》 《中国石油勘探》《化工科技》 《油气论坛》 《石油科技论坛》《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R and D Management》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石油与天然气文摘》 《海相油气地质》 《中国石油企业》《录井工程》 《中国石油文摘》 《新疆石油天然气》

这个好些!不过你想直接抄,这个难点先写自己何时进入工作单位,在什么岗位上开展工作等再写从事的工作,具体一些:如参与哪些工程的录井作业,做过多少编录等再总结着一年时间见习期的收获,当然还要夸一些领导和老同志等希望对你有用!

石油设备

张 卫 陆黄生(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摘 要 针对钻井液气测录井脱气不定量、分析成分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钻井液油气分析系统。系统脱气单元采用半透膜分离原理,脱气器可直接插入钻井液中提取分析成分,摆脱了传统电动脱气方式定量化弱的局限;系统分析单元采用了MEMS微型色谱,缩小了体积,扩展了在线分析的组分范围,可在线分析钻井液中油气成分。现场实验证明新型钻井液油气分析系统提高了油气检测的定量性和评价的准确性。关键词 钻井液 油气 分析 半透膜 在线色谱Development of a New Kind of Gas logging SystemZHANG Wei,LU Huangsheng(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SINOPEC,Beijing 100101,China)Abstract In light of non-quantitative degasification and few components for analysis in current traditional gas logging,a new type of gas logging system The system adopts the semi-permeable membrane separation principle to make a pertinent degasification of hydrocarbon The degasser can be inserted directly into drilling fluid to extract the analysis The analysis component of the system adopts the method of online -GC The wellsite test showed that the new system can raise the level of gas logging and improve the assessment exactness of oil and Key words drilling fluid;oil-gas;analysis;semi-permeable membrane;online chromatogram油气勘探钻井过程中,地层轻烃含量直接关联着地层油气储量[1],传统测定方法是将钻井液引入脱气器中进行搅拌脱气,分离出轻烃气体,再将其送入在线气相色谱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钻井液中的轻烃含量[2]。这种测定方法脱气不定量、检测不连续、信号延迟时间长,制约了气测录井服务质量。本文结合国外气测录井行业的发展趋势[3~7],提出了一种测定钻井液中轻烃含量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型气测系统。1 系统原理系统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分为样品脱气环节、样品处理环节、分析检测环节和评价解释环节。钻头在钻开地层后,井下油气被钻井液从井下循环到地面,脱气环节中的半透膜脱气器直接插入泥浆中,通过它把钻井液中的烃类油气定量提取出来;提取出来的样品进入样品处理环节,进行脱水、干燥、稳压、稳流处理;之后样品进入分析检测环节,通过在线的分析仪器将烃类样品成分检测出来;随后气体样品排出系统,检测的信息进入评价解释环节,通过工作站完成样品标定、数据处理和油气水的评价。图1 油气检测系统原理新型气测系统与常规气测录井系统分离—检测—评价的功能流程基本一致,但关键功能的实现手段有着显著区别。新型气测系统对脱气和气体检测两个关键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新设计的系统脱气环节使用插入式半透膜定量脱气替代了传统的电动脱气,而新的气体检测环节将油气分析范围由常规系统的C1—C5扩展到C1—C8,并包括苯和甲苯。2 技术关键1 半透膜脱气器设计样品脱气要充分考虑钻井液中烃类气体的模态变化和钻井液的循环工艺。首先要让钻井液尽量少接触空气,其次是减少因为钻井液的流量、温度等因素变化造成的影响。综合各种样品萃取的利弊,选用半透膜方式脱气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半透膜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备的薄膜,其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可针对性地分离液体中特定组分,在化工分离工程中应用广泛。目前Schlumberger 、Halliburton等公司正应用半透膜分离技术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适合钻井液油气脱出的半透膜应只允许检测所需的烃类及苯类分子以气体状态通过,并完全禁止泥浆通过,以保护后续检测单元。利用半透膜从钻井液中直接分离组分的原理如图2所示。图2 半透膜工作原理在膜的内外两侧,由于烃类组分存在不同的渗透压力,使钻井液中的烃类气体穿过半透膜,并以气体的形式通过载气输送至气相色谱仪等检测仪器进行分析,达到分离—检测的目的。利用半透膜作为定量分析手段,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钻遇地层流体的油气组成比例及性质。由于半透膜需直接接触钻井液进行油气组分分离,其工作环境恶劣,并且工作温度高,普通膜材料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半透膜选择上既要保证油气组分透过,又要重点考虑膜的强度和耐温性。初步选择PE(聚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及PDMS(硅橡胶)为膜材料,通过化学聚合反应制备了中空纤维聚合物复合膜。PE膜在实验温度为40℃、80℃时无检测信号,在温度升至100℃时熔化,耐温性能差。PTFE膜在40℃、80℃ 、100℃、120℃有检测信号,但检测信号很小,说明PTFE的透过性不好。PDMS膜在温度高于50℃时的谱图均有信号。因此,选用PDMS膜作为钻井液中轻烃气体的分离膜。通过性能测试,制备的PDMS复合半透膜强度、耐温性及透过性适合钻井液泥浆工作条件,脱出油气组分能够满足后续检测单元需求。表1为PDMS复合膜对气体组分的渗透系数。表1 气体组分的PDMS膜渗透系数考虑到钻井液的化学性质及恶劣的工作环境,半透膜脱气器封装采用了图3所示的设计结构,脱气器整体为全不锈钢插头式,长度为15cm,使用的中空纤维膜膜管外径为8mm,内径为5mm,中空纤维膜覆盖部分即有效探头长度为10cm,中空纤维膜置于探头表面的凹槽内,凹槽起到一定的保护和固定作用。脱气器内置温度计凹洞接口,插入热电阻即可在执行测量任务的同时监控温度,帮助校正半透膜的渗透效率。图3 钻井液半透膜脱气器结构2 在线油气分析单元设计气体检测单元是系统核心模块之一。传统的气体检测一般采用FID +色谱的检测方式,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需要配备氢气和氧气,这样既增加了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成本,而且使用氢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仪器房一般离脱气环节几十米远,样品气输送存在滞后的问题且受温度影响。因此新气测系统设计关键是解决样品快速分析问题、样品气输送问题。同时,仪器也要体积较小,可以现场安装。本文设计继续选用了在线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但是在仪器上选用了Agilent的490 Micro GC便携式气相色谱仪。490 Micro GC使用的微型热导检测器(μTCD)比传统的热导检测器灵敏度高10倍,能够精确地分析出项目所需要参考的指标气体,整个系统具有速度快、便携、适应野外工作的优点。本设计主要是规划了在线色谱的分析流程和优化了色谱柱的性能。在线色谱的分析采用模块化组合,设计了双分析通道,为了克服C5之后样品液化的问题,在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都进行了保温设计,以保证样品分析的准确性。每个通道流程如图4所示。图4 检测通道原理气体检测可同时进行两个通道样品分析,每个通道包括微电子气体控制(EGC)、进样器(Injector,包括样品加热装置和样品定量管)、气体分离柱(Column)、微热导检测器(μTCD)。色谱柱选用不同填料用于不同成分的针对性分析,以提高分析实效及精度。其中分离柱一采用10m PoraPLOT Q色谱柱,用于分析CH4;分离柱二采用8m Sil 5CB色谱柱,用于分析高碳数烃类及苯类。色谱柱类型及系统运行参数见表2。表2 通道类型及参数由于设备气路比较精密,在设计中采用干燥过滤器对样品气进行干燥、过滤,过滤器采用5μm粉末冶金过滤片,另外本身色谱仪配有一个专用的可换过滤器作为最后的净化保证。为保证样品气输送的定量,保障后续检测单元测量精度,样品气流量使用质量流量阀定量控制。3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设计语言采用C#完成,软件主要功能为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解释评价,并将成果进行数据或图形输出。此系统功能模块包括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显示模块、解释模块、模板建立、数据管理、成果输出等。整体架构如图5所示。此外,软件可以实现与综合录井仪的通讯,将采集的气体成分数据送到综合录井仪中,也可以将综合录井仪的参数提取到工作站,单独进行油气分析及解释。图5 软件功能架构图3 实验与指标1 现场实验2011年9月,新型气测系统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胡XXX井和卫XXX井分别进行了现场气测录井测试。整套系统在胡XXX井连续进行了251h、281m进尺的录气测录井工作。在卫XXX井,系统连续进行了223h、1012m进尺的气测录井。同时由于卫XXX井在钻井过程中进行了混油钻进,系统完成了在混油状态下的气测录井测试。整个测试期间,系统整体工作性能稳定,C1—C8的检测周期小于90s(图6),在钻井液混油的状态下,气测异常发现率为100%。现场测试证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获得了现场第一手的数据。图6 现场色谱分析2 系统指标新型钻井液油气含量检测系统的技术指标如表3所示。表3 新型气测系统技术指标4 结束语新型气测录井系统使用膜分离脱气和多通道检测,具有检测范围扩大、定量化程度高、检测周期快速的优点。系统整体运行正常,现场实验达到了预期设计目的。系统的开发研制对提高油气评价的准确性,解决弱油气储藏发现的难题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张卫,慈兴华,张光华,等钻井液气体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天然气工业2006,26(5):64 ~[2]严国平,武庆河脱气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录井技术,1999,10(1):10~[3]Pop J J,Taherian R,Poitzsch M E,Tabanou J RDownhole measurement of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le drilling[P]US:7458257,[4]Coenen J G CSystem for detecting gas in a wellbore during drilling[P]US:73 18343,[5]Jimmy LDetecting gas compounds for downhole fluid analysis[P]US:2010/0050761 A1,[6]Wolcott D KUse of capillary-membrane sampling device to monitor oil drilling muds[P],US:5469917,[7]黄小刚,廖国良,魏忠FLAIR井场实时流体检测系统[J]录井工程,2005,15(4):66 ~67

录井工程期刊官网

中石油所占刊物:《中国石油财会》 《石油知识》 《石油学报》《国际石油经济》 《世界石油工业》 《中国石油文摘》《石油与天然气文摘》 《石油综合信息》 《石油参考消息》《中国石油审计》 《石油情报》 《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油气田环境保护》 《油气储运》 《国外油田工程》《石油规划设计》 《新疆石油地质》 《焊管》《合成橡胶工业》 《测井技术》 《石油工程建设》《物探装备》 《特种油气藏》 《石油钻采工艺》《钻井液与完井液》 《石油机械》 《油气井测试》《油气田地面工程》 《天然气工业》 《石油仪器》《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化工质量》《润滑油》 《油田化学》 《世界石油工业》《中国油气》 《弹性体》 《中国石油勘探》《化工科技》 《油气论坛》 《石油科技论坛》《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R and D Management》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石油与天然气文摘》 《海相油气地质》 《中国石油企业》《录井工程》 《中国石油文摘》 《新疆石油天然气》

一种用正常地层压力当量密度与钻井液密度之比修正后的d指数。一般用于钻进泥岩地层参考,做为调整钻井液密度平衡异常高压地层保证安全钻井的依据之一。

一、录井概念:  录井:记录、录取钻井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 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  录井技术原理:  根据测井数据、现场录井数据及综合分析化验数据进行岩性解释、归位,确定含油、气、水产状;自由选择绘图项目和绘图格式,绘制不同类型的录井图;在屏幕上实现钻具与电缆误差的校正、破碎岩心的处理、岩层界限调整等图形修改编辑工作,图例自动查寻绘制,图形数据存回数据文件。  现场录井服务技术以各类录井系统、分析仪器为手段对油气勘探与开发作业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与整理,具体包括工程录井、地质录井、气测录井、定量荧光录井、地化录井、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现场化验录井、岩屑成像录井等系列技术。  综合解释评价技术以气测录井、工程录井、定量荧光录井、地化录井、核磁共振录井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对各项录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实现对油气水层的准确评价。 二、测井的基本概念  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石油测井,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  石油钻井时,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又称完井电测,以获得各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原始资料。这种测井习惯上称为裸眼测井。而在油井下完套管后所进行的二系列测井,习惯上称为生产测井或开发测井。  在油田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测井是确定和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解决一系列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它能直接为石油地质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各项资料和数据。测井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油井第一次测量地层电阻率获得成功。其发展大体经历了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四个阶段。  测井方法众多。电、声、放射性是三种基本方法。特殊方法(如电缆地层测试、地层倾角测井、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其他形式如随钻测井。  各种测井方法基本上是间接地、有条件地反映岩层地质特性的某一侧面。要全面认识地下地质面貌,发现和评价油气层,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测井方法,并重视钻井、录井第一性资料。

dc指数 是 地层的可钻性指数词对"dc exponent" "dc指数"论文关键词词对:地层压力检测 formation pressure detection;压力预测 pressure prediction;声波时差 interval transit time;DC指数 DC exponent;井史 well history;试油 oil production test;地层测试 formation testing;冀东油田 jidong oilfield;——来源文献(篇名:冀东油田地层压力评价技术研究 刊名:石油钻探技术 作者:管志川,周广陈,王成立,冯京海 出版年:1997)论文关键词词对:岩石性质 rock property;地层压力检测 formation pressure detection;地层压力 formation pressure;dc指数 d c exponent;数学模型 mathmatical model;渤海油田 Bohai Oilfield;塔里木盆地 Tarim Basin;——来源文献(篇名:地层压力随钻检测新方法及其应用 刊名:石油钻探技术 作者:杨进,高德利 出版年:1998)论文关键词词对:录井 drilling fluid logging;自然伽马 nature gamma;dc指数 dc exponent;三次样条函数 tertiary sample plate function;地层对比 formation correlation;岩性识别 lithology distinguishing;——来源文献(篇名:利用dc指数实时模拟自然伽马录井方法探讨 刊名:录井工程 作者:蔡明华; 出版年:2007)

  • 索引序列
  • 录井工程杂志
  • 录井工程杂志官网
  • 录井工程杂志第32卷
  • 录井工程期刊
  • 录井工程期刊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