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1无论从专业,就业前景,教育质量以及未来发展看,美国是优于英国的选择。一是美国的土木工程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所以他们的教育知识体系也必然相对成熟,而且相比英国研究生学制一年或一年半不等的状况,美国的学制(大部分两年)比较有利于消化吸收更多知识。2 关于费用,如果不按照奖学金的发放标准,英国的学费是比美国低的。但是英国的奖学金不好拿。而美国就是本着培养人才的态度,只要你足够优秀,就有机会拿奖学金,所以分析利弊,还是美国更有省钱的机会。

如果想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成绩是否达到哪些院校的录取要求,或者以目前的成绩水平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层次的院校? 可以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输入你的GPA,专业,语言成绩等,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院校和专业了,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通过留学志愿参考系统,提交你的留学目标,你就可以查询到,都有谁和你的想法一样,他们的申请是否成功了。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地址:-2709

这个专业基本算是废柴专业,之前有个学生读斯坦福的东亚文化,教授说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回到国内也竞争不过中国的老师,他们的博士招生还不要自己学校的研究生,所以很苦逼了

东亚研究的话,基本只能做学术,读到PHD会更有利(教授在美国工资税前五万美元),如果单纯地出去读这个专业,很难找到工作。如果你只是想出去读个研究生,从智力财力投资和回报来说,还是比较不“划算”的。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经验介绍

在美国读东亚研究一种特别神奇的体验,不仅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文化,而且给自己以后找工作奠定好了基础。

东亚研究在美国的大学专业中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东亚地区的语言、文化、经济、政治、历史以及其他一些人文社科领域,所以美国的东亚文化研究专业一般设置在文理学院或者是社会科学学院下面。不过总体来说美国大学中东亚文化研究项目偏向于语言文化方向的更多一些,比如Duke,NYU,Cornell等学校,研究政治经济的相对有限,但是申请人数非常多,竞争非常激烈。东亚研究专业的博士一般是五年,但是因为文科博士毕业要求很高,读六七年毕业的也很多。东亚研究的博士录取主要采取的Committee制度即由招生委员会一起来商议是都给予录取,这和很多教授可以做主的招生方式不太一样,所以套磁在前期对于录取的作用不大,可以把套磁这项工作留到拿到录取之后申请导师的时候来做,当然,申请前也可以跟自己中意的教授发邮件沟通,一来确认他是否当年招收PhD,二来确定他所在学校与院系来提交申请,三来也可以与教授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东亚研究专业的博士通常需要掌握两门语言,一门东亚语言例如中文,日语,韩语,另外一门是欧美语言,对于中国人来说,中文和英文就能满足这些要求了。在博士的头两年,你的身份是PhD Student,需要上几门专业的课程修学分,之后在第二年结束或者第三年初的时候要参加一个博士生资格考试,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成为PhD Candidate即博士候选人,等到完成学校毕业要求规定的任务后就能取得博士学位了,一般是在自己选择的研究领域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当然论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申请东亚研究博士的时候有几个要点:1) 美国开设东亚研究博士项目的学校并不多,招生人数也有限,所以在前期一定要做好School research的工作,选好学校和方向2) 很多学校在申请的要求里都提到希望申请者已经拥有一个文科专业的硕士学位,所以如果你能在别的方向上先取得一个master,对你申请会比较有利,并且本科毕业直接去申请文科博士,在学术上的经验实在有些匮乏(Berkeley的要求是申请PhD必须是在Berkeley取得了Master学位的人)3) 申请材料中比较重要的文书分为简历,个人陈述和写作范例,后两者尤为重要,个人陈述中需要你说明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兴趣,同时要陈述你的学习计划,这些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要求很高,所以建议提前准备这些材料,查看相关领域老师的文章,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寻找自己的学术兴趣点才能在陈述中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写作范例可以是之前在国内发表的文章,也可以是一些学术课程作业,语言最好能够进行润色,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4) 东亚研究的博士一般会通过TA(助教)的方式来获得奖学金,所以托福的口语单项分数要达到25左右才能在申请的时候更加有竞争力读博士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在准备申请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估量自己是否能够读下来拿到学位的能力,早规划早准备,会有好结果的。

我现在反正是越上学越发现兴趣正的挺重要的。尤其现在不是用母语上课,有兴趣的课上起来不会觉得烦,这没兴趣的课上起来是累的要命。这么有点坚持不住的感觉了。在国内没对过研,情况不了解,出来的话就尽量选一个自己想学的专业吧。比较能学到东西。至于说到财力的话,这看个人情况的。出来上学也可以算是起步啊,这不也是投资嘛。不过最好能在国内吧语言过了再来,过了以后想要熟悉环境的话也可以报个语言班,正规的啊,读个俩月,为进学校做个准备也是不错的选择。再说一下你说的跨专业,高数是堵墙我明白,这专业课也是堵墙的话你还跨啥专业啊。除了一些基础课剩下的不都是专业课。你觉得是没学过的一门专业,会有难度可以理解,但是直接当成高墙的话,我觉得你还是别换专业了。职业就业,没毕业呢。无权发言。

大三非通用语语言文学专业,现在有以下几个打算:1、出国 2、国内读研对金融有兴趣,但对本专业现在也日久生了点情,以上两个选择都涉及是本专业继续深造还是跨专业的问题,个人倾向跨专业,又觉得高数和专业课是两堵高强;本专业不知今后发展方向。出国读商科的智力投入不说,财力投入感觉还不如用作投资的起步资本。虽然学问应该是非功利的但是大环境下还是非常纠结。我现在反正是越上学越发现兴趣正的挺重要的。尤其现在不是用母语上课,有兴趣的课上起来不会觉得烦,这没兴趣的课上起来是累的要命。这么有点坚持不住的感觉了。在国内没对过研,情况不了解,出来的话就尽量选一个自己想学的专业吧。比较能学到东西。至于说到财力的话,这看个人情况的。出来上学也可以算是起步啊,这不也是投资嘛。不过最好能在国内吧语言过了再来,过了以后想要熟悉环境的话也可以报个语言班,正规的啊,读个俩月,为进学校做个准备也是不错的选择。再说一下你说的跨专业,高数是堵墙我明白,这专业课也是堵墙的话你还跨啥专业啊。除了一些基础课剩下的不都是专业课。你觉得是没学过的一门专业,会有难度可以理解,但是直接当成高墙的话,我觉得你还是别换专业了。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是一种可以丰富阅历的体验,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充实的,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这就是一种特别优越的体验,会觉得特别幸福的,而且等到后来的发展机会也是要比国内好一些。

选错专业 尤其是语种 想要转专业真是是比较难了 可以学日语 去日本读个教育学 或者东亚文化研究

我现在反正是越上学越发现兴趣正的挺重要的。尤其现在不是用母语上课,有兴趣的课上起来不会觉得烦,这没兴趣的课上起来是累的要命。这么有点坚持不住的感觉了。在国内没对过研,情况不了解,出来的话就尽量选一个自己想学的专业吧。比较能学到东西。至于说到财力的话,这看个人情况的。出来上学也可以算是起步啊,这不也是投资嘛。不过最好能在国内吧语言过了再来,过了以后想要熟悉环境的话也可以报个语言班,正规的啊,读个俩月,为进学校做个准备也是不错的选择。再说一下你说的跨专业,高数是堵墙我明白,这专业课也是堵墙的话你还跨啥专业啊。除了一些基础课剩下的不都是专业课。你觉得是没学过的一门专业,会有难度可以理解,但是直接当成高墙的话,我觉得你还是别换专业了。职业就业,没毕业呢。无权发言。

东南亚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中国历史教学参考03年6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03期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02期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20、《<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21、《<野草>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26、《<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40、《<野草>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1、《互文性:鲁迅的<野草>与<苦闷的象征>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42、《现象学视野下<野草>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55、《<典论·论文>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台北人>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3(cssci期刊)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5(cssci期刊)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62、《姚雪垠<长夜>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88、《王璞<扇子事件>剖析》,《共鸣》,92年第2期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111、《<秃美人>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116、《<生寡>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激情燃烧的岁月>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131、《<今世也风流>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

东亚研究在美国的大学专业中是一个统称,它包括东亚地区的语言、文化、经济、政治、历史以及其他一些人文社科领域,所以美国的东亚文化研究专业一般设置在文理学院或者是社会科学学院下面。不过总体来说美国大学中东亚文化研究项目偏向于语言文化方向的更多一些,比如Duke,NYU,Cornell等学校,研究政治经济的相对有限,但是申请人数非常多,竞争非常激烈。东亚研究专业的博士一般是五年,但是因为文科博士毕业要求很高,读六七年毕业的也很多。东亚研究的博士录取主要采取的Committee制度即由招生委员会一起来商议是都给予录取,这和很多教授可以做主的招生方式不太一样,所以套磁在前期对于录取的作用不大,可以把套磁这项工作留到拿到录取之后申请导师的时候来做,当然,申请前也可以跟自己中意的教授发邮件沟通,一来确认他是否当年招收PhD,二来确定他所在学校与院系来提交申请,三来也可以与教授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东亚研究专业的博士通常需要掌握两门语言,一门东亚语言例如中文,日语,韩语,另外一门是欧美语言,对于中国人来说,中文和英文就能满足这些要求了。在博士的头两年,你的身份是PhD Student,需要上几门专业的课程修学分,之后在第二年结束或者第三年初的时候要参加一个博士生资格考试,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成为PhD Candidate即博士候选人,等到完成学校毕业要求规定的任务后就能取得博士学位了,一般是在自己选择的研究领域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当然论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申请东亚研究博士的时候有几个要点:1) 美国开设东亚研究博士项目的学校并不多,招生人数也有限,所以在前期一定要做好School research的工作,选好学校和方向2) 很多学校在申请的要求里都提到希望申请者已经拥有一个文科专业的硕士学位,所以如果你能在别的方向上先取得一个master,对你申请会比较有利,并且本科毕业直接去申请文科博士,在学术上的经验实在有些匮乏(Berkeley的要求是申请PhD必须是在Berkeley取得了Master学位的人)3) 申请材料中比较重要的文书分为简历,个人陈述和写作范例,后两者尤为重要,个人陈述中需要你说明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兴趣,同时要陈述你的学习计划,这些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要求很高,所以建议提前准备这些材料,查看相关领域老师的文章,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寻找自己的学术兴趣点才能在陈述中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写作范例可以是之前在国内发表的文章,也可以是一些学术课程作业,语言最好能够进行润色,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4) 东亚研究的博士一般会通过TA(助教)的方式来获得奖学金,所以托福的口语单项分数要达到25左右才能在申请的时候更加有竞争力读博士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在准备申请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估量自己是否能够读下来拿到学位的能力,早规划早准备,会有好结果的。以上。

这个专业基本算是废柴专业,之前有个学生读斯坦福的东亚文化,教授说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回到国内也竞争不过中国的老师,他们的博士招生还不要自己学校的研究生,所以很苦逼了

当前来看,东亚研究专业申请的学生不多,主要是因为国内大学也没有太多设置相关东亚研究的专业,基本上申请美国东亚研究专业留学的都是其他专业转的。  所谓的东亚研究主体,对美国来说主要是研究中国了。研究的内容有非常的多,而学校 可能就叫这个中国研究,他们的研究主题、研究的内容包括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可以说这个专业申请其他专业选择面非常广。

你毕业以后想做什么工作?如果是想读博士,以后留在学术研究的领域,这个专业还可以。如果不是做学术研究,那么真的有废柴之嫌了。如果你不做学术研究,我能想到你可以做的工作是可以去外国公司做类似市场推广这类的工作,如果你英文够好,也可以做审核审计类的工作。不要被所学的专业限制,其实你可以做很多和专业没有关系的工作的。

  • 索引序列
  •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经验介绍
  •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 东南亚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 东亚文化研究期刊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