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内蒙古社会科学期刊投稿经验

内蒙古社会科学期刊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内蒙古社会科学投稿经验

对呀,首先是找你的目标期刊,其次就是联系编辑,然后进行投稿就可以看呀,很简单,这个领域的代表有:社会科学前沿,

接受是能接受的,但是版面费不低,不建议这样。1,一般杂志社是按版面多少收费的,正常一个版面2000-2500左右的字符。2,比如一个版面500元20000字符,那么你就需要10个版面就是5000元才能发表20000字符了,如果是800甚至1000的单个版面呢,算算该多少。3,不管你是评职称,留学,毕业,学分还是其他作用,都不会要求这么多字符,没有意义。

是文学理论类的CSSCI来源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期刊投稿经验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期刊投稿经验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版创刊于1959年9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创办的大学学报之一。该刊最初的主编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清格尔泰先生。第一任编辑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蒙古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确精扎布先生。现任主编是现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民族史学家、博士生导师齐木德道尔吉先生。该刊是以反映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在“文革”期间停刊达11年之久,1977年复刊。1984年定为季刊,并在国内公开发行,1985年开始向国外公开发行。该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2001年10月,迎来了第100期的纪念号,从2003年开始改为双月刊出版,这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报界是首家,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字版学术期刊界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刊主要刊登内蒙古大学师生用蒙古文撰写的学术论文,少量刊登有新意、有特色、学术质量较高的外稿。根据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特点,该刊一贯坚持以蒙古学和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为主要方向,注重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兼顾社会科学其它学科。创刊以来,该刊始终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刊始终把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放在首位,无论是约稿还是自由来稿,审稿时一视同仁,坚持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筛选稿件,把好稿件的质量关。该刊编委、顾问均是学校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享有声望的专家、学者。处理稿件时,我们一贯坚持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相结合,严格遵守三审制。在该刊上发表的许多论文,有些是有新观点,有些是有新资料,还有一些是运用新方法,或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许多论文不但学术水平高,思想性、科学性也很强。在该刊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能够代表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该学科的研究中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蒙古学研究不断深入与拓展,该刊在原来的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文学、蒙古历史栏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蒙古文化学、宗教学、民族理论、民俗学、考古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出版学,《蒙古秘史》研究、国外蒙古学研究、蒙古学信息等栏目,近年来又开辟了学术争鸣、青年教师论坛、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登等30余个栏目,为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及拓宽研究领域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该刊已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强大的作者队伍。他们分布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以蒙古学学院为例,该学院现有科研人员128人,其中正副教授74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7人,这样的研究人员结构既保障了该刊的稿件来源,又提高了该刊的学术质量。该刊不但十分重视刊物采用的稿件质量,而且还十分重视编排、编校质量,所以在国内外蒙古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90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6、2002年荣获华北地区5省、市及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9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1年度,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举办的1999、2000、2001年度全区书报刊编校质量抽查中,该刊获得“编校质量优胜奖”,是在全区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一家期刊;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该刊“双效期刊”荣誉。2004年9月,被评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5年2月,被评为“第三届内蒙古期刊奖”,2006年荣获“首届内蒙古出版奖”,2007年2月,荣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称号,2007年7月,首届全国蒙古文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从1989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报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该刊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编辑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因刊物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该刊编辑人员也多次荣获全国和自治区“先进个人”和“优秀编辑”奖。2007年该刊成功加入“中国蒙古文期刊网”。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任委员: 白音门德委员(以蒙古文字母顺序为序):额尔敦白音 乌其拉图 乌日斯嘎拉 那顺乌日图 那顺巴依尔 白音门德 宝音德力根布仁巴图 呼日勒沙 孟克吉雅 那·赛吉日呼 苏德毕力格 德·塔亚 特古斯巴雅尔齐木德道尔吉顾问: 包 祥 武·呼格吉勒图 巴·格日勒图 苏尤格 清格尔泰 确精扎布 贾拉森主 编: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编: 那·赛吉日呼编辑室成员: 特·阿古拉 那·赛吉日呼 哈顺图雅

8000字以内

确实挺适合大学生投稿的,第一作者是学生还可以优惠,之前没投过别的期刊论文,也对比不出难易程度,但是审稿人会给你建议的,这个不用担心。

内蒙古社会科学投稿经验分享

确实挺适合大学生投稿的,第一作者是学生还可以优惠,之前没投过别的期刊论文,也对比不出难易程度,但是审稿人会给你建议的,这个不用担心。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杂志创刊于1980年,为综合性学术双月刊。每期148页。《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杂志创刊于1981年,为综合性社会科学双月刊。每期128页,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内蒙古社会科学投稿经验总结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建院以来共获准立项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以上课题近200项。特别是2005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立项课题24项,国外合作课题2项,社会课题30多项,2005、2006年国家课题申报成功率100%。建院30年来,共出版各类著作500部,发表论文、调研报告及学术文章6700多篇,开发蒙古语信息技术应用软件20多项;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奖280余项。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有:蒙古学方面的《〈蒙古族秘史〉校勘本》、《蒙古族通史》(3卷本)、《蒙古族文学史》(4卷本)、《汉蒙词典》,已成为蒙古族历史、文学、语言、文献等学科的奠基之作,还创办了《中国蒙古学》和《蒙古学研究年鉴》,使蒙古学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蒙古学应用研究如蒙古学新兴交叉分支学科蒙古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成果《蒙古语整词输入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蒙古文WPS多功能办公组合V0》、《满文文字系统》、《锡伯文文字系统》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通用软件的许多空白,多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蒙古文整词智能化输入系统V0》获国家“发明银奖”并在香港中华专利技术博览会上获“金奖”。在草原文化学研究方面,出版了《草原文化研究丛书》(11卷、12本,437万字)、《论草原文化》(1—4辑)、《文化内蒙古》(3卷本)、《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1—4辑)等。在应用对策研究方面,自1999年开始出版《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还出版了《内蒙古旅游文化丛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与我国民族理论发展》、《东北区域经济研究》等,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成果《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研究》被中宣部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登载,并呈报中央领导阅示,《构建保持农牧民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入选 “全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优秀论文,《中国民族区域自治50年》、《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对策研究》、《草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思考》等成果分别荣获全国、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社会科学规划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特别是内部刊物《领导参阅》已成为自治区党政决策层及有关盟市领导悉心关注的刊物,多篇刊登在《领导参阅》的对策建议得到了自治区主要领导的批示;2006年全新改版的蓝皮书《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报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真实、全面地分析研究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及时总结经验、客观预测走势,提出对策与建议,发挥了较好的决策参考作用。2005年内蒙社科院提出设立“内蒙古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的建议被自治区政府采纳并组织实施,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转化为政府决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 索引序列
  • 内蒙古社会科学投稿经验
  • 内蒙古社会科学期刊投稿经验
  •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期刊投稿经验
  • 内蒙古社会科学投稿经验分享
  • 内蒙古社会科学投稿经验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