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美学原理的参考文献

美学原理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美学原理的参考文献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版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吕澄《中国佛教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任继愈选编《佛教经籍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惠能着郭朋校释《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第二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张彦远编撰《法书要录》校点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校点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德]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第二卷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美]R玛格欧纳《文艺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美]斯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法]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译本2001年版[美]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德]克劳斯黑尔德《世界现象学》,三联书店2003年版倪良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三联书店1994年版倪良康《胡塞尔现象学学概念通释》,三联书店1999年版[1][1] 《美学三讲》中译本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2][2]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译本250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3][3] 同上272页[4][4]引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98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5][5] 参见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天地篇译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6][6]《中国佛教哲学要义》103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7][7] 同上1033页[8][8] 见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9][9] 《辨宗论》,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22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10][10]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9页[11][11]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6页[12][12]见沈中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14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13][13] 《文字论》,见《法书要录》卷之四,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4][14]同上[15][15]《林泉高致山水训》,见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63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版[16][16] 《小山画谱》,见《历代论画名著汇编》463页[17][17] 《纯粹现象学通论》中译本210页,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8][18]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512页,三联书店1999年版[19][19]见汤用彤着《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20][20] 见卞晓萱编《郑板桥全集》196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21][21] 《古诗评选》卷五,见《船山全书》第十四册736页,岳麓书社1996年版)[22][22]斯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302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23][23] 《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二部分中译本7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24][24] 《现象学运动》中译本156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25][25] 《知觉现象学》中译本473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26][26] 《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371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27][27] 《美学与哲学》中译本11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28][28] 《艺术哲学》中译本2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29][29] 《世界现象学》中译本99页,三联书店2003年版)[30][30]见其后期重要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译本可见于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和孙周兴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等多种版本)[31][31]引自张世英着《进入澄明之境》139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排版一定要遵循学校格式模板要求,否则参考文献、字体间距格式不对,要发回来重改,老师还会说你不认真  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下面对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仅供参考:    方法/步骤  题目:写论文首先就是写论文的题目,有的时候,老师会将论文题目发到每个学生手里;有时需要自己来写,自己来写就要注意论文题目要明确简洁有概括性,并能准确的反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字数不要太长,20字左右即可。)  摘要和关键词:论文题目拟好后就需要写摘要和关键词(有时不需要写)。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关键词是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条。关键词一般写3—5个。  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等部分。 绪论应包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对问题的认识及主要研究内容。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文字简练通顺。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的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研究内容的成果,见解和观点。  致谢:一般是对指导教师个人和同学们的帮助表示感谢。内容要实事求是, 简洁明了。  参考文献:所引用的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与论文直接有关的文献。(学年论文一般不需要写参考文献)  附录 :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直接反映完成工作的成果内容。如图片﹑实验数据﹑计算机程序等。  论文写作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业,同学们在撰写本专业毕业论文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写作原则  (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  (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  (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01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  (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  (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财务、审计和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  二、构思  1、选题  (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  (2)若写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  (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完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  (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  2、写作过程  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北京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研究》、《财务与》、《财务与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现代》、《天津财会》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方面的文章。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  (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说明:“试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一般结构应为:  审计风险的定义。进行各国审计风险定义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审计风险的步骤写出来;审计风险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写出来。举例:例如,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现行制度中那些不够规范的方面还需改进,怎样改进。国际上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启示。  (3)文章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论文写作要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财务领域关注的问题,要看近几年的相关刊物。

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案例调查研究

美学原理参考文献最新

《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提取码:jte6简介:《美学原理新编》在《美学原理》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充实了作者近十年来在教学科研中的成果。全书共17章(配有33幅体现美感的插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指导,从真善美出发,穿插大量生动的资料,深入地分析美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特殊表现(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并对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心理因素美感的个性与共性、美育等问题,以及现代西方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作了细致的阐述和介绍。

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去这里搜索你的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第一章 美学,从何而谈 (一)美学与美感的概述 什么是美学?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日常的美化活动。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可以看作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问开始确立起来。鲍姆加登[1]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当然,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并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支配,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是更加广泛地和独立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因此,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应该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美学,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而美感人对客观事物的外在美或内在美的特征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在客观存在事物的美的特征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音韵、谐调、鲜艳、匀称等的感知,是产生美感的基础。2、对美的对象的感知和力量。美感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审美对象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审美就是对美与丑进行鉴赏,只有通过认识、评价、鉴赏活动,才可能产生美感。由于每个人的审美需要、观点、标准、能力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而对同一对象的美感体验也不相同,不仅对美与丑的评价鉴赏能引起人的美感,而且对善恶的评估也会影响人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二)美与美感 什么是美?尼采的理解,除“外观的幻觉”[2]说和“生命力的丰盈在对象上的投射”说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什得注意的提法: 第一、美是强烈欲求之所系。尼采认为,自康德以来,一切美学理论都被“无利害关系”这个概念败坏了。他厌恶所谓“无欲的静观”,而主张:“美在哪里?在我须以全意志意欲的地方;在我愿意爱和死,使 意象不只保持为意象的地方。爱和死:永远一致。求爱的意志:这也就是甘愿赴死。” 第二、美是强力的形象显现。“当强力变得仁慈并下降为可见之时,我称这样的下降为美。” 尼采对美感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析: 第一,联想说。美的判断“赋予那个少许发它的对象以一种魔力,这种魔力是以各个美的判断之间的联想为条件的,却与那个对象的本质完全无关。”把一个对象感受为美的,是因为这个对象激活了主体无意识中对以往种种美好体验的回忆,所有这些体验相互少激励,集结在这个对象周围了。所以,美感是以无意识联想为基础的一种错觉。 第二,动物性快感混合说。我们身上存在着性部动、醉、残酷等动物性快感状态,当一个对象少许起这些快感状态所寓区域的兴奋之时,“动物性的快感和欲望的这些极其精妙的细微差别的混合就是审美状态。” 第三,同感说。在远古时代,人受恐惧的训练,在一切陌生者身上看到危险,于是学会了在心中迅速领司和模仿对主感情的本领,即学会了同感 。人甚至把这种看法从人、动物推广到了自然事物,以为一切运动和线条都蕴含着意图。由恐惧而练习同感 ,由同感而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美感,包括对自然的美感。此说相当于移情说,不过尼采指出了移情起源于原始人的恐惧。 第四,距离说。美感有赖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距离。 (三)由美感而产生的美学构想 由费希纳开始的“自下而上”[3]的美学所提供的所有启发就在于此。 我们既然已经有了人类真实的审美体验作为美学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作为讨论一切美学问题的最本原的基础,那么关于美的客观存在的假说,立即就成为一种奢侈,而且绝对是一种碍手碍脚的奢侈。从美感出发的美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也不复是美的所谓本质,不复是关于美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是美感的本质,美感过程的本质,是人类主体审美地感知和把握对象的过程本身。这就意味着美学已经从一门关于“美”的科学转化成了一门关于“美感”和“审美”的科学,美学的立足点也就从本体论层面上迅速地转移到了认识论层面,从对本体的形而上的研究转化为对认识的形而下研究。 有位哲人说过,当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某个对象很“美”时,他们说的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每个人的心理感受都有其独特的个人特征,而且同一个人的心理感受,也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变化过程之中。更何况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用以判断对象的价值标准不同,面对同一对象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将它放到整个审美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不同个体的审美体验的差异,甚至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持的价值标准的不同。我们在观照一片清淡平和的风景时产生的怡然自如的愉悦固然总是被美学家们称之为“美感”,然而我们在剧院里观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时心灵有可能经受到的巨大震撼也可以称之为“美感”吗?还有,我们在阅读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经历的怪诞无比的复杂心情,应该不应该也称之为“美感”呢? 这样的问题,我们从历代美学家们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根本就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人们总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美感,却似乎很少来谈论那些被称之为“美感”的人类的具体感受本身。 第二章 由美学而发的审美感受 (一)审美感受 审美是一种人类精神活动,是一种给活动主体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并且还是一种通过这些主体的心理感受而获得其意义的活动。因而研究审美,首当其冲应该研究的,就是人类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人们将这种感受称之为“美感”。 研究“美感”,我们却很难直捷地用一两句话给出“美感”的定义。这不仅是因为在漫长的美学发展史上,就此曾经有过许多的争论与异议,而且还因为美感的定义其实也与美的定义一样,涉及到美学领域里几乎所有重要方面的重要问题。对“美感”的理论界定,与此前美学家们致力于对美的界定一样,实际上正是美学中有限的几个最核心的问题中的一个。 美学中所有不同理论、不同观点的争辨,只要是具有理论意义的争辨,大致只能出于两种最基本的分歧。其一是缘于各人欣赏趣味的不同,其二,则是缘于理论出发点的差异甚至对立。 不同风格与流派的代表人物经常互相攻讦。古典主义者看不起罗可可风格,现实主义诋毁流漫主义,托尔斯泰极不喜欢莎士比亚,其间的是是非非,更不能一言而尽。纵然我们能够找出许许多多理论上的根据,来证明某一种艺术风格比起另一种风格来更有生命力,或者说某种风格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显得更加适合时宜,我们亲身的审美感受却好象并不受这些理性的证明的左右,它似乎超越于理性的思考之外,而直接在心灵中与对象产生碰撞。面对这样一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审美感受,如果我们不想变成为感性领域里的暴君就只能这样说,因趣味不同而产生和出现的感受的不同之间,恐怕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要是真实的而非虚伪的审美体验,就是正确的。在真正的审美感受领域里,没有错误可言。正因为此,休谟才说“趣味无争辨”,因为在审美的领域里真正值得争辨的不是感受的真伪,而是某种感受是否属于审美的范畴,应该将哪些心理感受归之于审美的范畴之内,而又应该将一些怎样的心理感受剔除出审美的领域。然而这样的讨论,早就已经超出了趣味的差异。 这样的分歧与趣味不同而产生的美学分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用一个也许不那么恰当的比喻,出于趣味不同而产生的美学争辨,就象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欧洲人为了打破回教徒对东西方贸易的封锁,四处寻找通向东方的海路,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行的他们始终都未能真正到达传说中那个神秘而诱人的黄金之都,然而在这个探险过程中,从每个方向前进的人们却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财富;而因为理论基点的不同出现的争论,则象是那个古老的盲人摸象的传说所描述的那样,那位摸到腿的盲人说大象是柱子形的,那位摸到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就象一把蒲扇,那位摸到大象腹部的人说它就象是一块平板……不同的摸索者都会根据他们各自的立场出发推导出他们不同的理论,于是难免会从中产生出关于大象形状的“柱子学说”、“蒲扇学说”,甚至可能更振振有辞的“平板主义”。 然而就像要解决摸象的盲人们的争论,我们有可能做到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出他们各自的理论出发点之后,比较这样几种不同的出发点对于完整的大象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就象某个三段论如果最终推导出了荒唐的结论,而它的推理过程本身又正确无误的话,我们就应该到它的前提中去发现与寻找错误的根源。一个自完备的理论体系如果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结论,那么很有可能其错就在它的理论出发点。 (一)审美价值与评价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以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三、)对美学的分析 上世纪90年代后,曾占中国美学主流的实践美学话语开始衰落,美学界或是拒斥形而上学而转向审美文化的实证研究,或是仍在传统模式内以生命本体置换实践根基从而倡导生命美学或后实践美学。然而,美学基本理论要获得真正的发展,最终还在于思想范式的转换。曹俊峰的《元美学导论》就是这一转换的初步成果,它无疑是90年代以来最有创造性的美学原理著作之一。在批判传统和当代美学的缺陷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它们共同的病因在于语义含混、概念不清,对于美学陈述的性质认识不够准确,在讨论美学问题时缺乏自觉的逻辑意识。由此,他提出以语言分析作为对美学痼疾的“较好的诊疗术”,其所谓的“元美学”(metaaesthetics)实质上就是语言分析美学,“它以一般的美学陈述为对象,以更高层次的语言对美学陈述作语义和逻辑分析”。根据他提出的诊治方案,首先要从审美和美的分析转变为用语的分析,从而把美学陈述或语句作为解析对象,进而还要考察美学陈述的内在逻辑问题。显然,这一方法论来自于欧美的从弗雷格、罗素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它体现出将这一思维范式具体落实到美学领域的本土化的努力。在具体操作中,作者先是从美学概念的分层(对象描述层、心理描述层、艺术技巧的评价层、审美评价层和美学原理层)入手,考察了这种鉴赏性概念的语义上的模糊性多义性、不可定义性,以及随审美心理而不断创新的开放性。接着,又着手对不同的审美命题分别进行语义分析,从而推导出一系列的结论:所有审美对象描述句都带有主观情感性,都非客观准确描述,越是不可证实就越有审美特性;审美心理描述句不能把个人的内省经验的描述普遍化。如此等等。 毋庸质疑,《元美学导论》深受现代西方哲学的整体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它突破了以往美学原理研究(深受黑格尔主义浸渍)仅囿于人文主义一脉相承的传统,力图在语言分析哲学的基础上构建出元美学的理论轮廓,为中国美学的多元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结论:千百年来人们很少真正从具体的人的真实的感受出发来研究美学,从人性的角度来研究美学。离开了人的感受,离开了人性及其人性的发展变化过程,美就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这样的研究,永远不可能看到随着人本身的变化,随着人类所赖以生活其中的自然与社会背景的变化,随着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艺术与人的审美感受本身都在发生着不停顿的变化。所以我只能说,我们既然生在这个人们思想境界还不高的年代,我们就只能通过相当的定义来结实我们所谓的美学,可是,我多么希望,我们所说的美学,不仅仅是艺术家眼中的美丽,它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入平常百姓啊!审美活动则是象征地面对世界、超越世界

美学原理参考文献格式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排版一定要遵循学校格式模板要求,否则参考文献、字体间距格式不对,要发回来重改,老师还会说你不认真  希望可以帮到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下面对论文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仅供参考:    方法/步骤  题目:写论文首先就是写论文的题目,有的时候,老师会将论文题目发到每个学生手里;有时需要自己来写,自己来写就要注意论文题目要明确简洁有概括性,并能准确的反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字数不要太长,20字左右即可。)  摘要和关键词:论文题目拟好后就需要写摘要和关键词(有时不需要写)。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关键词是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条。关键词一般写3—5个。  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等部分。 绪论应包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对问题的认识及主要研究内容。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文字简练通顺。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的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研究内容的成果,见解和观点。  致谢:一般是对指导教师个人和同学们的帮助表示感谢。内容要实事求是, 简洁明了。  参考文献:所引用的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与论文直接有关的文献。(学年论文一般不需要写参考文献)  附录 :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直接反映完成工作的成果内容。如图片﹑实验数据﹑计算机程序等。  论文写作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业,同学们在撰写本专业毕业论文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写作原则  (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  (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  (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01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  (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  (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财务、审计和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  二、构思  1、选题  (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  (2)若写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  (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完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  (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  2、写作过程  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北京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研究》、《财务与》、《财务与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现代》、《天津财会》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方面的文章。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  (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说明:“试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一般结构应为:  审计风险的定义。进行各国审计风险定义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审计风险的步骤写出来;审计风险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写出来。举例:例如,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现行制度中那些不够规范的方面还需改进,怎样改进。国际上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启示。  (3)文章内容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论文写作要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财务领域关注的问题,要看近几年的相关刊物。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版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吕澄《中国佛教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任继愈选编《佛教经籍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惠能着郭朋校释《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第二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张彦远编撰《法书要录》校点本,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何文焕编《历代诗话》校点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德]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第二卷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美]R玛格欧纳《文艺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美]斯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法]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译本2001年版[美]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中译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德]克劳斯黑尔德《世界现象学》,三联书店2003年版倪良康《现象学及其效应》,三联书店1994年版倪良康《胡塞尔现象学学概念通释》,三联书店1999年版[1][1] 《美学三讲》中译本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2][2]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译本250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3][3] 同上272页[4][4]引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98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5][5] 参见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天地篇译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6][6]《中国佛教哲学要义》103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7][7] 同上1033页[8][8] 见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9][9] 《辨宗论》,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22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10][10]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9页[11][11]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6页[12][12]见沈中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14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13][13] 《文字论》,见《法书要录》卷之四,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4][14]同上[15][15]《林泉高致山水训》,见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63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版[16][16] 《小山画谱》,见《历代论画名著汇编》463页[17][17] 《纯粹现象学通论》中译本210页,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18][18]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512页,三联书店1999年版[19][19]见汤用彤着《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471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20][20] 见卞晓萱编《郑板桥全集》196页,齐鲁书社1985年版[21][21] 《古诗评选》卷五,见《船山全书》第十四册736页,岳麓书社1996年版)[22][22]斯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302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23][23] 《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二部分中译本7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24][24] 《现象学运动》中译本156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25][25] 《知觉现象学》中译本473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26][26] 《审美经验现象学》中译本371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27][27] 《美学与哲学》中译本11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28][28] 《艺术哲学》中译本2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29][29] 《世界现象学》中译本99页,三联书店2003年版)[30][30]见其后期重要代表作《艺术作品的本源》,中译本可见于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和孙周兴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等多种版本)[31][31]引自张世英着《进入澄明之境》139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美学原理参考文献怎么找

根据你的主题、关键词中文文献可以去知网、万方、维普、百度学术查找相关文献,这些数据库还可以导出参考文献。外文文献可以去谷歌学术、Wiley、ScienceDirect、PubMed、springer、Web of Science这些库中检索。

论文参考文献:1、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2、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其他方式部分文献是需要收费的。而且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在中国知网官网的分类目录或者检索区域输入文献标题,就可以了。3、通过维普期刊,在维普期刊中使用高级检索,可以十分精确查找到所需文章。4、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方法就是点击首页然后搜索旁边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区域就好。5、通过百度学术,检索方法也是大同小异,搜索栏输入名称即可。6、其他文献来源:以上是常用的查文献途径,如果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检索:①开世览文;②超星图书;③E线图情;④读秀中文;⑤百链云;⑥全球索索等。文献类型期刊类,用[J]表示,一般篇幅不长,大概2000字左右,内容教浅,但是可以了解你的课题研究情况。博硕士论文,用[D]代表,这些论文一般3万字起,对于本科生来说可以参考博硕士论文,借鉴他们章节的布局方式以及排版,可以给自己的论文一些基础思路。书籍,用[M]代表,指书籍专著,大家可以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去参考相应的书籍。报纸类文献资料,[N]表示。报告类文献资料,[R]表示。

通信原理的参考文献

作 者:周炯槃,庞沁华等 编著出 版 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11-1字 数: 799000页 数: 528定价:00I S B N : 9787563511747 本书系统、深入地介绍了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是通信及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教材。全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通信系统交通网的基本概念、确定信号及随机过程、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信源和信源编码、信道和信道容量、信道差错控制编码、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及其应用、通信网的基本原理。本书概念清楚,取材新颖,书中除列举了大量例题,还附有习题及部分习题答案。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和其他相近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作为参考书 。 第一章 绪论本书系统、深入地介绍了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是通信及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是在相关高等学校教师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第二章 确定信号分析信号分析是信号处理的基础,分析的目标通常有信号的概率密度、相关性、频谱等,分析目的就是要提取或利用信号的特征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号特征本质上往往体现出信息源的特征这种特征可以从各个方面(域)出来,因此分析也可以从各个方面(域)去进行不同域的特征之间通常是有对应关系的,但某种信号往往在某个域能更清晰地体现自己的特征比如在很多情况下,信号的频域表示比它的时域表示更简单明了,容易解释和表征,便于特征分析、参数识别、数据压缩、信号合成等第三章 随机过程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是一连串随机事件动态关系的定量描述。随机过程论与其他数学分支如位势论、微分方程、力学及复变函数论等有密切的联系,是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及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工具。随机过程论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诸如天气预报、统计物理、天体物理、运筹决策、经济数学、安全科学、人口理论、可靠性及计算机科学等很多领域都要经常用到随机过程的理论来建立数学模型。第四章 模拟通信系统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第六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第七章 信源和信源编码第八章 信道第九章 信道编码第十章 正交码为伪随机码第十一章 通信网的基本知识附录参考文献

第1章 概论 1 通信的发展 2 信息及其度量 1 消息和信息 2 信号 3 信息量 3 通信系统 1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2 通信方式 3 通信系统的分类 4 模拟通信系统 5 数字通信系统 4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2思考题 14习题 14第2章 信号分析 1 确知信号 1 什么是确知信号 2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3 确知信号的性质 2 随机信号 1 随机信号与随机过程 2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3 几种重要的概率分布 4 高斯随机过程 5 窄带高斯随机过程 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随机过程 3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1 确知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2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45思考题 47习题 48第3章 信道 1 无线信道 1 地波 2 天波 3 视距传播 4 散射传播 2 有线信道 3 信道的数学模型 1 信道的定义 2 调制信道的数学模型 3 编码信道的数学模型 4 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1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5 信道中的噪声 6 信道容量 67思考题 68习题 69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1 线性调制 1 常规调幅 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3 单边带调制 4 残留边带调制 5 线性调制器原理模型 2 非线性调制 1 基本原理 2 已调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3 角度调制信号的接收 89思考题 89习题 89参考文献 91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 数字基带信号 1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2 数字基带信号的模型 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 码型变换 1 线路码的选择原则 2 常用线路码 3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干扰 1 带限基带信道对基带信号传输的影响 2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模型与码间干扰 3 消除码间干扰的条件 4 几种典型的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4 无码间干扰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特性 5 眼图 6 时域均衡 114思考题 117习题 117参考文献 121第6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1 二进制振幅键控 1 二进制振幅键控的基本原理 2 2A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3 2ASK系统的抗噪性能 2 二进制频移键控 1 二进制频移键控的基本原理 2 2F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3 2FSK系统的抗噪性能 3 二进制相移键控 1 二进制相移键控的基本原理 2 2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3 2PSK系统的抗噪性能 4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 1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的基本原理 2 2D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 3 2DPSK系统的抗噪性能 5 各种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 多进制数字调制 1 多进制振幅键控 2 多进制频移键控 3 多进制相移键控 149思考题 155习题 155参考文献 157第7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 模拟信号的抽样 2 模拟信号的量化 1 均匀量化 2 非均匀量化 3 脉冲编码调制 1 码位的赋值 2 码位的排列 3 脉冲编码调制系统的信号噪声比 4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5 增量调制 1 增量调制原理 2 增量调制系统中的量化噪声和抗噪性能 183思考题 186习题 186参考文献 188第8章 差错控制 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1 差错类型 2 差错控制方式 2 检错和纠错的基本概念 1 差错控制编码举例 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3 奇偶监督码 1 一维奇偶监督码 2 二维奇偶监督码 4 线性分组码 5 循环码 6 卷积码 199思考题 200习题 200第9章 同步 1 载波同步 1 插入导频法 2 直接法 3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2 位同步 1 插入导频法 2 直接法 3 位同步误差对误码率的影响 3 帧同步 1 连贯式插入法 2 间隔式插入法 3 帧同步性能 220思考题 223习题 223参考文献 224第10章 信道复用 1 频分复用 1 频分复用原理 2 有线载波群路标准 2 时分复用 1 时分复用原理 2 模拟时分复用 3 数字时分复用 4 准同步数字体系 5 复接与码速调整 3 码分复用 232思考题 236习题 236附录1 误差函数值表 238附录2 三角函数公式 241

  • 索引序列
  • 美学原理的参考文献
  • 美学原理参考文献最新
  • 美学原理参考文献格式
  • 美学原理参考文献怎么找
  • 通信原理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