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大众文化导论论文选题

大众文化导论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大众文化导论论文选题

先把定义写上,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主要文化形态。它是西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商业化、娱乐化、消费化的文化形态。由于大众文化以满足大众的娱乐、 再想一个方向,你主要研究哪方面的大众文化,可以是大众消费,大众眼光,大众。。。有了方向你再深入的去思考,到底要揭示或者说,要表达的你的思想是什么,等等。在此只是给你一个建议。

平凡的魅力 --浅析“大家”眼里的大众文学

大众文化导论论文题目

【论著】《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我动我眩晕:流行音乐》(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参编:《古代文学理论教程》,李壮鹰、李春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5万字《大众文化导论》,王一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万字《大学美学》,王一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出)【发表主要论文】1、《学科通约与学术失序——对八十年代前期美学中的“科学热”的反思》,《文学评论丛刊》(第2卷第2期,2000年3月);2、《庄子美学的泛“自然”倾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3、《重新认识“网络文学”——兼评“网络文学出版热”》,《书与人》(2001年第3期);4、《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型》,《江海学刊》(2001年第5期);5、《速度对“看”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6、《速度对视觉经验的挑战和影响》,《文学前沿》(2002年第5期);7、《学科研究中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8、《后现代景观下的“速度”》,《读书》2002年第9期;9、《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启蒙的困境》,《文艺争鸣》2002年第5期;10、《论庄子“象说”》,《文学评论》2002年青年学者专号;11、《修正与挑战——关于网络文学的“互动性”》(《文艺报》2003年2月11号);12、《〈庄子〉的神秘主义》,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0辑,2003年1月;13、《从现象学的视域看庄子一文的朦胧和晦涩》,《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14、《〈丰乳肥臀〉中的生命意识》,载《人文杂志》(马来西亚),2003年3月号。15、《二十世纪〈庄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16、《论庄子之“游”》,《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17、《〈英雄〉中“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及其视觉文化》,载《问题》第2辑,2003年9月;18、《英语世界〈庄子〉研究回顾与反思》,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1期;19、《火星登陆与“空间”政治经济学》,载《书城》2004年第1期;20、“语言暴力”的符号学分析——《暗示三人谈》,载《文艺新观察》,2004年第1期;21、《论庄子文辞之“大”、“奇”》,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22、《汉代经学对汉代文论的影响》,载《人文杂志》,2005年第1期;23、《人在自然前的沉思》,载《环境教育》2005年第2期;24、《信仰、智性与苦难》,载《基督教文化学刊》第13期;25、《汉代士人文化心态对汉代文论的影响》,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3辑,2005年12月;26、《中国诗学的精神、向度及可能——读胡晓明的〈中国诗学精神〉》,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27、《无厘头文化中喜剧的笑与中国式后现代》,载《文艺争鸣》,2006年第2期【翻译】《本真思维与现象学方法》(译文),载《现象学在中国:胡塞尔〈逻辑研究〉发表一百周年国际会议》特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9月。

《历史的诗学对话》,《文艺研究》2004年6月(《文学新书评2004-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私人媒介”与大众文化的转型与裂变》,《文艺研究》2007年5月; 《作为文人镜像的现代韵白——汪曾祺小说汉语形象分析》,《文艺争鸣》2004年2月; 《“新语文”与大学语文的感染教育》,《南开学报》2007年第1期。 《现代性诗学中的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2月; 《先锋命名的历史语境透视》,《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4月; 《书写概念的产生及其意义》,《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4月(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9); 《语言拯救记忆》,《福建论坛》2001年6月; 《重写20世纪: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历史叙事与文体形式》,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3) 《小说如文》《文学与文化》第8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 《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文学与文化》第9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从文化认同到奇俗异观:新民俗舞蹈及其他》 《艺术评论》2009年第8期; 《静悄悄的舞蹈革命——关于舞蹈的对话》, 《艺术评论》2005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舞蹈艺术》5); 《生产“大众”》,《中国美学年鉴》2005,河南人民出版社; 《网路时代的私人生活》,《文景》2005年7月; 《博客与大众的自我生产》,《文景》2005年10月; 《汉语的无纸写作时代》,《艺术广角》2001年4月; 《博客与知识份子的网路生存》 《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2期; 《寻绎思想境遇的关键时刻》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1期; 《中国现代性的历史反思:汪晖访谈录》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3期; 《诗话哲学与历史批判》(会议发言稿)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8期。 《神话、想像与地理》(对话)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09期。 《从纯审美到泛审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2月(《哲学年鉴200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一个伟大传统的失落与重建:从汉语形象看白话文改革》,《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4月; 《话语分裂与文人自我的生成》,《文化与诗学》第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山寨文化的消费想象》, 《人民论坛》2008年2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2); 《“网络知情权”,一场虚幻的狂欢?》 《人民论坛 》2009年第3期上; 《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 《人民论坛 》2009年第2期下 《误读中国与形象重塑》 《人民论坛 》2009年第4期下; 《对“利”的合理追求值得肯定》 《人民论坛》2009年5月上; 《“注水现象”的另类解读》 《人民论坛》2009年5月上; 《热捧专家与管理危机》 《人民论坛》2009年第12期; 《“媒介调查”与社会良心》 《人民论坛》2009年第15期; 《公民问责与政治信赖》 《人民论坛》2009年第18期; 《网络广场的非理性缺陷》 《人民论坛》2009年第16期; 《媒体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生产》 《人民论坛》2009年第25期; 《从新闻奥巴马到电影奥巴马》, 《人民论坛》2009年第29期; 《“强大弱势群体”的“被”后焦虑》 《人民论坛》2009年第19期; 《媒体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生产》 《人民论坛》2009年第25期; 《后情感时代的文化表情》,《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7月; 《德勒兹、鲁赛尔乃至陈冠希,大众文化还能造神吗?》,《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5月; 《道德在左 情感在右——谈王小帅电影<左右>》,《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4月; 《媒介改变社会 改变生活》,《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3期。 《在媒介裂缝中走失》,《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3期。 《图像 一种改变世界的方式》,《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第1期。 《李安的文化诡计》,《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12期。 《电视广场里的“吵女”》,《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8期。 《“国家主义”之后的梦想成真》,《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10期。 《中国大片的视觉殖民时代》,《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2期(《天涯》2007年第3期)。 《文的教育与文的阐释》,《母语·文章·教育》(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汉语的四类修辞形态》,《母语·文章·教育》(论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简论中国大众文化的特征》,《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4月; 《小沈阳:埋葬了文化小品时代》 《东方早报》2009年4月28日; 《青春文化高开青年文化低走》 《东方早报》2009年5月4日; 《建国大业 一场后现代视觉旅游》 《东方早报》2009年9月21日; 《蜗居与大型资本的两种面孔》 《东方早报》2009年12月11日; 《“30秒中国”背后的文化战略转型》 《东方早报》2009年12月02日; 《三枪:张艺谋诱惑机制中的傻乐至死》 《东方早报》2009年12月16日; 《反故事:田苏菲的神话》 《文学报》2009年4月9日; 《新官场小说的市侩主义》 《文学报》2009年11月19日; 《“恶搞”流行:新旧媒体冲突的结果?》 《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11月; 《身体的诗意栖居》 《北京青年报》2005年8月24日; 《2008长篇小说推荐》,《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 《点评2009高考作文》,《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 《新语文:拒绝还是接受》,《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8日第7版; 《写点儿小感觉》,《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1期; 《王小波的坏》,《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1期; 《文学语言不一定要准确》,《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2期; 《来点儿陌生化》,《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2期; 《文章是想象》,《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3期; 《一首诗的形象解读》,《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3期; 《写有意味的语言》,《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4期; 《媒介时代,汉语怎么了?》,《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8年第2期; 《饿不死的杂种》,《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9年第1期; 《小团圆的热销与文学阅读的退化》,《语文报大学人文版》2009年第12期; 《什刹海:现代北京的古典传奇》,《环球旅游》2006年第9期; 《20年前的那些爱情》,《学汉语》2004年; 《想像先锋》,《艺术广角》2001年1月; 《英雄叙事及其终结》,《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先锋:我们对它期待什么》,《山花》2001年2月; 《自我焦虑的修辞术》,《大舞台》1998年6月; 《经典话题》,《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6月; 《历史的叙事化与叙事的历史化:杰姆逊的诗学建构》,《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3月; 《雷雨的叙事策略》,《西北论坛》1998年1期; 《百年一金庸》,《滨州日报》1992年9月5日; 《武功描写的审美内涵及社会情绪渗透》,《滨州师专学报》1992年3期; 《试论新派武侠小说哲理型的武功描写》,《滨州师专学报》1994年1期; 《建设现代化校园语言环境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滨州师专学报》1996年3期; 《审美系列课程的设置及其意义》,《中国学校教育研究》,论文集,法制出版社1998年; 《政治化趋势下的高校薪改》,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1期)出版著作: 《我点击我存在:网路》,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 《你酷我评:英雄流言》,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年。 《定格:世界名着经典人物志》(与人合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年3月。《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汉语形象中的现代文人自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解读歌德谈话录》,京华出版社(北京)2001年1月。 《美学与美育》(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教材)担任第四章撰写,共计8万字,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 《大众文化导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担任第四章撰写,共计2万字。高教出版社(北京),2004年。 《美学教程》(复旦博学 21世纪重点教材)担任第7章共计2万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文学概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教材),担任第二(部分)、三、四章的撰写,共计8万字。王一川教授主编,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

大众文化论文选题

大众文化主要有一下特点 商品性    通俗性   流行性 娱乐性   依赖性   大众媒介性    日常性   类型性。

平凡的魅力 --浅析“大家”眼里的大众文学

大众文化导论论文

先把定义写上,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是当代西方社会的一种主要文化形态。它是西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商业化、娱乐化、消费化的文化形态。由于大众文化以满足大众的娱乐、 再想一个方向,你主要研究哪方面的大众文化,可以是大众消费,大众眼光,大众。。。有了方向你再深入的去思考,到底要揭示或者说,要表达的你的思想是什么,等等。在此只是给你一个建议。

大众文化在全球性的文化进程中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美国好莱坞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在全球文化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而且它还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这启示我们,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在于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在于核心价值的展开;但同时大众文化的国际性影响也是一个关键。从大众文化,人们可以领略一个民族当下的现实和来自当下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大众文化,人们可以感受一个社会和其他社会沟通和对话的直接可能。一个国家的形象既来自它高端的精英文化,也来自被视为“低端”的大众文化。高雅和深刻文化的跨文化理解往往对于其他文化中的人来说更加困难,而大众文化的鲜活和直接往往可以形成“健康”“乐观”,充满活力的印象。电影《阿凡达》的成功,不仅仅是电影艺术表现方面的问题,而是在大众文化领域中,掌握、设定议题和议程的能力、科技能力、艺术经验的全面结合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大众文化有三个特点利于跨文化和跨地域的传播:一、形式较少文化障碍,较少文化折扣,易于理解和熟悉。有更广泛便捷的传播路径。二、大众文化表述价值观往往通过感性的传播入情入心,有更生动具体的传播效果。三,大众文化更能让人了解一个社会当下的现实生活,有更实在生动的传播感受。大家谈起中国文化“走出去”时,往往想到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现实的大众文化其实也是“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展开的积极面也可以被世界接受和喜爱。打造“魅力中国”,既要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也要吸引对中国大众文化感兴趣的人。“文化中国”不应仅包含“传统文化中国”和“精英文化中国”,还应包括“大众文化中国”。当然,对于大众文化的消极性和低俗化我们也要关切和警觉。现在看来,中国大众文化直接向西方发达国家传播还存在障碍和困扰,一方面,西方传统地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文化有距离感,另一方面也有西方大众文化高度成熟,中国文化产品还难以竞争。但对和中国文化相通或相近的地区和社会,对面临相似发展议题和生活环境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当下大众文化的魅力不容忽视。我们在海外文化传播方面一直高度关注在西方的传播,其实应该更注重传播效果,注重对文化相通地区和社会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传播。这样才可能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和作用。

大众文化论文选题冷门

大众文化在全球性的文化进程中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美国好莱坞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在全球文化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而且它还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这启示我们,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一方面在于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在于核心价值的展开;但同时大众文化的国际性影响也是一个关键。从大众文化,人们可以领略一个民族当下的现实和来自当下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从大众文化,人们可以感受一个社会和其他社会沟通和对话的直接可能。一个国家的形象既来自它高端的精英文化,也来自被视为“低端”的大众文化。高雅和深刻文化的跨文化理解往往对于其他文化中的人来说更加困难,而大众文化的鲜活和直接往往可以形成“健康”“乐观”,充满活力的印象。电影《阿凡达》的成功,不仅仅是电影艺术表现方面的问题,而是在大众文化领域中,掌握、设定议题和议程的能力、科技能力、艺术经验的全面结合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大众文化有三个特点利于跨文化和跨地域的传播:一、形式较少文化障碍,较少文化折扣,易于理解和熟悉。有更广泛便捷的传播路径。二、大众文化表述价值观往往通过感性的传播入情入心,有更生动具体的传播效果。三,大众文化更能让人了解一个社会当下的现实生活,有更实在生动的传播感受。大家谈起中国文化“走出去”时,往往想到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现实的大众文化其实也是“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展开的积极面也可以被世界接受和喜爱。打造“魅力中国”,既要吸引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也要吸引对中国大众文化感兴趣的人。“文化中国”不应仅包含“传统文化中国”和“精英文化中国”,还应包括“大众文化中国”。当然,对于大众文化的消极性和低俗化我们也要关切和警觉。现在看来,中国大众文化直接向西方发达国家传播还存在障碍和困扰,一方面,西方传统地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文化有距离感,另一方面也有西方大众文化高度成熟,中国文化产品还难以竞争。但对和中国文化相通或相近的地区和社会,对面临相似发展议题和生活环境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当下大众文化的魅力不容忽视。我们在海外文化传播方面一直高度关注在西方的传播,其实应该更注重传播效果,注重对文化相通地区和社会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传播。这样才可能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和作用。

残雪最近通过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身份热了起来,估计她的小说会大卖一波。先看她有哪些作品,残雪已发表的短篇小说有《污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旷野里》、《公牛》、《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天堂里的对话》、《天窗》,中篇小说有《黄泥街》、《苍老的浮云》,长篇小说有《突围表演》等。这个是公开资料,到处都可以查到。下面说点查不到的。残雪在国内没什么名声,但是在小说界还是地位很高的,特别是在国外,甚至可以说是神级人物。但是我并不建议大家读她的小说。如果你以常人心态想去看看这位诺贝尔奖大热门的作家小说如何精彩,大机率会读得想吐。她的小说写得奇奇怪怪,隐喻上含混莫名,有极大的歧义,叙事上极反常规,给人感觉非常牵强。风格上怪诞飘忽,语言还带有种翻译腔的味道。她的偶像是卡夫卡,她自认已经超越了她的偶像。但就是这种正常人不好理解的风格为她赢得了极大地赞誉。她的小说日译本是最多的,我们知道,日本小说的怪异性和他们的电影有得一拼。在日本人眼中,中国最好的小说家就是莫言、阎连科、残雪。而在崇尚先锋主义的美国人眼中,中国最好的小说家,就是残雪。到底是我们不懂小说,还是老外不懂小说?都不是。我们爱看的是逻辑清晰、情节紧张、文笔优美的作品。我们是普通大众,普遍沉溺于鸡汤、正能量和符合我们文化传统结构的作品。我们因循守旧,不想改变自己。就好像我们现在已经很不喜欢鲁迅了。当然,残雪和鲁迅不能同日而语,但是这种把血淋淋的东西通过文字揭示出来,摆到我们面前的方式,两人有些类似。鲁迅揭露的是人性,残雪剥开的是灵魂。但是文艺作品都是需要触及灵魂的,她有何不同?我们传统的或者现代的文学,都是通过人物、情节来揭示背后的思想流动,我们平时觉得好的作品,都是“读进去了”、“感同身受”,是通过代入主角来感受灵魂的美好或者肮脏。残雪不一样,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能把人物灵魂彻底打碎,然后展示给读者。她小说的书写对象就是灵魂本身,我们读她的文字,时刻要准备被她刺伤。也正因为她这种思维方式,她的小说混乱不堪,就好像后现代主义魔幻画作,给正常人的观感就是无从抓住她的逻辑,从而产生眩晕和呕吐感。这正像我们当代诗坛形形色色、古古怪怪的现代诗。我们读不懂,并不代表他们不好。他们其实在混乱之中,隐藏了自己的主线,或者说

  • 索引序列
  • 大众文化导论论文选题
  • 大众文化导论论文题目
  • 大众文化论文选题
  • 大众文化导论论文
  • 大众文化论文选题冷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