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岩矿测试期刊权重等同EI

岩矿测试期刊权重等同EI

发布时间:

岩矿测试期刊权重等同EI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2014年,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是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读者,网站统计显示海外访客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十余个国家,网站海外显示度日益增加,突破了新语障。《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14年连续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0~2011年本刊继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称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406,引文频次为2358次。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的论文水平接轨。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936页;收稿总数413篇,刊发论文总数132篇,NEWS12篇;刊发各类基金论文比92%,海外论文比31%。全年共发表国外论文41篇,这些论文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本刊还登载一批在国际地学界处于前缘领域的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其中追踪学科热点组稿22篇。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顺利结题。2014年被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优等印刷品。这些是刊物长期以来重视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的结果,也标志着刊物质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网址:国内:国外:-5/issuetoc《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该刊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06~2014年连续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发表论文160篇,共2600页,基金论文比达98%,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成果,为展示国家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出版两期专辑,为“深部探测专辑”与“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纪念文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770,总被引频次为4430次,综合评价总分3,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2位和第2位。《地质学报(中文版)》一直常年吸引着众多作者投稿,投稿量居高不下,退稿率颇高,表明本刊有良好的论文来源,吸引了广大的读者。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1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2013年《地质论评》的影响因子为112,总被引频次2407,综合评价总分9,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网址:《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地球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核心影响因子263,在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7位。《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4年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全文10篇,同时刊载以“十大科技进展”为主线的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95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5篇,共782页。《地球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免费全文浏览下载。网址:《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ResearchDatabase》、《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4年《矿床地质》刊出96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3年影响因子为551,位居地学类期刊第5名,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总被引频次2423次。《矿床地质》再次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编辑部参与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单篇文章定量评估与同行评议或期刊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有2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13年的论文获得提名。2014年《矿床地质》编辑部网站点击率近六百万次。网址:《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质文摘》(英文版)、《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等收录。2014年共发表论文98篇,1170页。网站点击率已过253万次,在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受关注程度较高。2013年影响因子995,总被引频次1157,他引率达92,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再次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且各项指标较2013年均有所提升。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凡是正在进行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调项目等均在发表之列。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主编和专家的支持是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要素,编辑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刊物内容质量的关键。2014年本刊文章选题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内容充满质感,富含思辨性、论述性、借鉴性。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际SCI期刊导航”针对重点国际地学和化学SCI期刊的发展方向、学术标准,为青年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实用的投稿指导。针对我国作者的薄弱点和本刊报道的主题,2014年举办了两期作者培训班。调整办刊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重要创新,进一步凸显办刊定位,增长在文献领域的学术地位。2014年发表论文135篇,共908页。网站访问量超过42万次。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661,总被引频次为1215次。网址:/ykcs/ch/aspx《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2014年《中国岩溶》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4篇(514页),内容多为当前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所关注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2013年的核心总被引频次671次,核心影响因子570。网址:《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4年发表论文46篇,共474页。《地质力学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788,总被引频次为451次。网址:《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13年4月创刊,英文季刊。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学科领域的优质稿件。2014年发表论文48篇,共404页,并入选世界著名地学数据库《GeoRef数据库》,这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网址:。(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SCI数据库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登陆EI,侧面有分类情况,罗列所有不同级别的期刊名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氨基酸和生物资源半导体光电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学报包装工程爆破爆炸与冲击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北京医学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表面技术冰川冻土兵工学报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病毒学报波谱学杂志玻璃钢/复合材料材料保护材料导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研究学报蚕业科学草地学报草业科学草业学报测绘科学测绘通报测绘学报测井技术测控技术茶叶科学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长江科学院院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肠外与肠内营养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城市规划学刊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传感技术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船舶工程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磁性材料及器件催化学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大豆科学大连海事大学学报大连理工大学学报大连水产学院学报大气科学弹道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淡水渔业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低温工程低温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地层学杂志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科学地球科学进展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信息科学地球学报地球与环境地学前缘地震地震地质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质科技情报地质科学地质力学学报地质论评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质与勘探地质找矿论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纪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电池电镀与环保电镀与涂饰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电化学电机与控制学报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设备电路与系统学报电气传动电网技术电源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元件与材料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东北林业大学学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动力工程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报动物学研究动物学杂志毒理学杂志锻压技术发光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纺织学报飞行力学非金属矿分析测试学报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分析试验室分析仪器分子催化分子科学学报分子细胞生物学报分子植物育种粉末冶金技术福建林学院学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辐射防护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复旦学报 医学版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复合材料学报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干旱区地理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甘肃农业大学学报钢铁钢铁研究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高电压技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通报高分子学报高技术通讯高校地质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A辑高压物理学报高原气象给水排水工程地质学报工程勘察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学报工程设计学报工程数学学报工程塑料应用工程图学学报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建筑工业水处理工业微生物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公共管理学报公路交通科技功能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功能高分子学报古地理学报古脊椎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固体火箭技术固体力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管理世界管理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光电工程光电子·激光光电子技术光谱实验室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光学技术光学精密工程光学学报光子学报广东农业科学广东微量元素科学广东医学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广西植物硅酸盐通报硅酸盐学报贵金属贵州农业科学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国土资源遥感果树学报过程工程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海洋工程海洋湖沼通报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海洋科学进展海洋通报海洋学报海洋渔业海洋与湖沼含能材料焊接学报航空材料学报航空动力学报航空精密制造技术航空学报航天控制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合成化学合成纤维工业合成橡胶工业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核动力工程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技术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核科学与工程核农学报黑龙江农业科学红外技术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红外与激光工程湖北农业科学湖泊科学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湖南农业科学华北农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华西药学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化工环保化工进展化工新型材料化工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化学进展化学世界化学试剂化学通报化学学报化学研究与应用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学报环境化学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环境昆虫学报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与健康杂志会计研究火工品火力与指挥控制火灾科学火炸药学报机器人机械传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强度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与研究基础医学与临床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激光技术激光生物学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激光与红外激光杂志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吉林农业科学极地研究计量学报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系统应用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力学学报计算数学计算物理暨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检验医学建筑材料学报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学报江苏农业科学江苏农业学报江苏医药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解放军医学杂志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金融研究金属热处理金属学报经济数学精细化工精细石油化工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菌物学报科技导报(北京)科学通报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空间结构空间科学学报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空气动力学学报控制工程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矿床地质矿物学报矿物岩石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矿冶工程昆虫分类学报昆虫学报昆虫知识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离子交换与吸附理化检验 B, 化学分册力学季刊力学进展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量子电子学报量子光学学报辽宁农业科学林产工业林产化学与工业林业科学林业科学研究临床儿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流体机械麦类作物学报煤炭学报煤炭转化煤田地质与勘探棉纺织技术棉花学报免疫学杂志模糊系统与数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膜科学与技术摩擦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内燃机工程内燃机学报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南开管理评论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泥沙研究农药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机械学报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气象科学气象学报汽车工程强激光与粒子束桥梁建设轻金属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情报科学情报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燃烧科学与技术热带海洋学报热带气象学报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热带作物学报热加工工艺热科学与技术热能动力工程人工晶体学报人类工效学人类学学报日用化学工业软件学报色谱山地学报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理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山西农业科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上海环境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上海农业学报上海天文台年刊上海医学神经解剖学杂志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生命的化学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研究生态毒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生态科学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生物多样性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通报生物加工过程生物数学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物信息学生物学杂志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生殖与避孕声学技术声学学报湿地科学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化工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炼制与化工石油实验地质石油物探石油学报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石油钻采工艺时间频率学报时珍国医国药实验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用妇产科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实用肿瘤杂志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世界地震工程世界地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世界林业研究兽类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数理统计与管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进展数学年刊 A辑数学物理学报数学学报数学研究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杂志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水产学报水处理技术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A辑水科学进展水力发电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水利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水土保持通报水土保持学报水土保持研究水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四川动物四川农业大学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塑料塑料工业塑性工程学报台湾海峡太阳能学报炭素技术探测与控制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天津大学学报天津医药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天然气地球科学天然气工业天然气化工 C1化学与化工天文学报天文学进展天文研究与技术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铁道学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通信学报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涂料工业土木工程学报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土壤土壤通报土壤学报推进技术微波学报微电子学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微计算机信息微生物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微特电机微体古生物学报卫生研究无机材料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武汉植物学研究物理物理化学学报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物探与化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北地震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西北林学院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北农业学报西北植物学报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稀土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系统仿真学报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系统管理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细胞生物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纤维素科学与技术现代地质现代化工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现代雷达现代免疫学现代制造工程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报心血管病学进展新疆地质新疆农业科学新疆石油地质新型炭材料信号处理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信息与控制畜牧兽医学报循证医学压电与声光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亚热带植物科学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石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性油气藏研究与发展管理盐湖研究眼科研究扬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信息遥感学报药物分析杂志药物生物技术药学服务与研究药学学报冶金分析液晶与显示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医用生物力学仪表技术与传感器仪器仪表学报遗传印染应用泛函分析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光学应用化工应用化学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应用激光应用科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应用气象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应用声学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数学学报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营养学报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油田化学铀矿地质有机化学有色金属渔业科学进展宇航材料工艺宇航计测技术宇航学报玉米科学预测园艺学报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能科学技术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云南植物研究运筹学学报运筹与管理杂交水稻灾害学噪声与振动控制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浙江林学院学报浙江林业科技浙江农业学报针刺研究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诊断病理学杂志振动、测试与诊断振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植物分类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植物生态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制冷学报制造技术与机床制造业自动化质谱学报中草药中成药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癌症杂志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表面工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中国草地学报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地震中国地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电力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国法医学杂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工程科学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公路学报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管理科学中国惯性技术学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国海洋药物中国航海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科学中国机械工程中国激光中国激光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医学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科学 A辑, 数学中国科学 B辑, 化学中国科学 C辑, 生命科学中国科学 D辑, 地球科学中国科学 E辑, 信息科学中国科学 G辑,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中国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粮油学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气象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中国软科学中国沙漠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国生物防治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兽医科学中国兽医学报中国输血杂志中国水产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塑料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陶瓷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铁道科学中国图象图形学报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中国稀土学报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烟草科学中国烟草学报中国岩溶中国药房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国野生植物资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油脂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预防兽医学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造船中国造纸学报中国针灸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男科学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中文信息学报中药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医杂志肿瘤肿瘤防治研究种子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铸造资源科学自动化学报自然科学进展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灾害学报自然资源学报作物学报作物杂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和《岩土工程学报》(包括《岩土力学》)是岩土界的3大王牌期刊。据我投稿经验:录用难易程度《岩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本行业最权威的学报。

岩矿测试期刊权重等同

天然的岩石矿物是极不均匀的。将天然的地质样品变成可供实验室分析的分析试样,这个过程称之为样品加工或样品制备,俗称碎样。样品加工是分析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分析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分析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分析中的误差可以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实验室的相互比对发现,而样品加工不当引入的误差是分析工作本身无法消除的。分析工作者也许并不直接参与样品加工,然而必须懂得样品加工的重要性,了解样品加工的方法和程序,知道样品加工的基本要求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1 样品加工的原则和基本要求采用经济有效的加工方法,将岩石矿物等地质样品经过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制备成代表性、均匀性合格的分析试样,这就是样品加工的原则。样品加工的基本要求是: ① 加工后的试样应保证与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发生变化,即试样的代表性不变。这就要求加工过程中不应有损失或沾污,且要防止诸如加工过程中因发热而引起的某些成分 ( 如亚铁、硫) 氧化而导致的成分含量变化; 这在样品加工中实际上极难完全做到,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这些影响降低至最小是可以办到的。② 加工后的试样应该有良好的均匀性。欲使加工后的试样绝对均匀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一定的取样量前提下,试样待测组分的均匀性应满足分析工作的需要,无疑是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③ 加工后的试样必须达到规定的粒度要求,便于后续分析工作的试样分解和测定。④ 样品加工的方法应根据不同矿种和不同的分析要求,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确保样品加工的质量。2 样品缩分公式———切乔特公式1 切乔特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在地质样品的加工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破碎和缩分。如何保证缩分后样品的代表性,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切乔特公式判断,这是一个经验公式,可用下式表示:Q=Kd2式中: Q 为样品最低可靠质量,kg; d 为样品中最大颗粒直径,mm; K 为根据样品特性确定的缩分系数,它为一常数,必要时可通过试验求得。2 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 Q样品加工的过程是样品粒度和质量不断减小的过程。在一定的样品粒度下,确保样品化学成分不变所需的样品最小质量,称之为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也可理解是确保样品缩分前后化学成分不变的样品最小质量。在样品加工过程中,凡样品质量大于最低可靠质量的,上述意义下是合格样品; 反之,则违犯了样品加工的规定,是不允许的。从切乔特公式可以看出,影响 Q 值的主要因素是 K 值和样品的最大粒径。与 K 值大小相关的因素,如样品种类、待测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等均会影响 K 值。样品的粒度越细,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 Q 就越小。3 缩分系数 K 值及其确定不同种类样品的 K 值并不相同,见表 1。大多数的岩石矿物的 K 值在 1 ~5 之间,通常采用 2。待测组分的含量越低,分布越不均匀,所取的 K 值就越大; 分析质量要求越高的试样,也必须取较高的 K 值,以便将试样均匀性引起的误差降低至可以忽略的水平。样品粒径 ( d) 及不同 K 值情况下的 Q 值列于表 2。表 1 主要岩石矿物的缩分系数 ( K 值)表 2 d、Q 与 K 的对应值续表严格地讲,K值应该针对特定的矿种和特定的测定组分进行试验而确定。对已经勘探的矿床,从最典型的矿石中取全巷或剥层样1000~2000kg,将其粉碎至10mm左右的颗粒,并缩分成若干个部分样品(通常分为8~16个部分),然后进一步粉碎,选用不同K值缩分,缩分过程中不丢弃任何一份样品,最终制成分析试样。对每组分析试样进行待测组分的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确定最合理的系数K。以后该矿床的样品加工就采用该K值。4 切乔特公式应用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鉴于切乔特公式是一个经验的公式,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组成极其复杂、化学成分多变且含量变化悬殊的岩石矿物这一特定的对象而言,下列问题是需要重视的。1)同一样品的不同组分,其K值差别可能很大。如石英砂中的SiO2,即使取很小的K值,也能保证分析结果有良好的重现性。对Cr2O3或TFe而言,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其缩分系数K值就要大得多。2)以元素状态或独立矿物存在的痕量元素,其K值与大多数其他组分的K值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某些情况下,切乔特公式不适用。例如金矿石,其中金很可能以自然金粒形态存在,分布极不均匀,且金有良好的延展性,金不能与基岩介质同步粉碎。若用基岩介质的最大颗粒直接代替金粒,显然是不合适的。3)以K=2计算,样品粒度为200目(074mm)时,由切乔特公式求得可靠的最低样品质量为0925g。因此,取K值为2时得到200目分析试样也不是绝对均匀的;当取样量小于1g时,某些组分的不均匀性就有可能出现。但是,在近代的岩石矿物分析中,取样量低于1g是常见的做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均匀性并没有问题,可能的解释是由于样品加工中的K值一般都取得较大。加工后的试样粒度往往不是200目,而是-200目,即试样粒度小于074mm。尽管如此,分析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分析时的取样与样品加工中的缩分是性质完全相同的,是在更细粒度下的缩分,它对样品代表性仍然是有影响的。近代大型仪器分析取样量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其潜在的取样代表性风险不容低估。对于样品加工问题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分析技术的研究。事实上,分析技术的发展对样品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点常常被忽视。3 一般岩石矿物样品的加工样品加工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即粗碎、中碎和细碎。每个阶段又包括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4道工序。根据样品的质量和原始样品的情况,每件样品不一定都要经过3个阶段或4道工序。样品加工过程中应当留存相应的副样。1 样品加工流程一般样品加工的流程如图1所示。图1 一般样品加工流程2 关于样品加工的粒度要求按照《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130—2006)规定,各类岩石矿物样品加工后的试样粒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3 分析试样的粒度要求如果样品矿种不明,则加工后的试样粒度一般为097~074mm。试样粒度是样品加工中的重要指标,其原因是它直接与试样的均匀性有关;试样越细,其均匀性越好,取样误差越小。另外,粒度越细,试样分析越方便。但是,某些矿种的样品加工粒度又不宜太细。例如黄铁矿,粒度越细,硫的氧化越严重,导致分析结果失真。因此,样品的加工粒度要求应视样品的类型而定,凡是在加工过程中组分不易变化或丢失的样品,加工粒度最好碎至200目。当然在金属的加工机械中粉碎,粒度越细,被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4 金矿和铂族元素样品的加工1 金矿样品的特性金矿样品中金往往以自然金形态存在,嵌布极不均匀。由于金含量低、强度大、延展性好,故样品的加工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含粗粒、巨粒金的样品。2 不同粒级金矿样品加工1 金矿样品粒级的划分矿石中自然金的粒度不一,样品加工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加工流程也不同。金矿粒级的划分见表4。表4 金矿粒级的划分金粒度也可以用实验方法大致确定,常用的方法是人工重砂法和筛上残金比法。人工重砂法是将原样在颚式破碎机破碎至全部通过18目筛(样品粒度为00mm)后,缩分一半,继续加工为分析试样;另一半做人工重砂,进行自然金粒度分布情况的测定。为了使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同一矿区或矿点的样品应多做几件人工重砂测定,重要的零星样品也可采用此法。筛上残金比法是称取40~80g粒度为075mm的分析副样,用振动筛机过筛或水析过筛,筛上残留试样的质量为称取分析副样质量的5%~5%时,取下,烘干,称量。筛上残留试样的质量占过筛试样全部质量的百分比为A;分别测定筛上试样和过筛试样中的含金量,筛上残金的量占过筛样全部金的百分比为B。B/A<5,可判定为微、细粒金矿,属易加工金样;B/A为5~4,可判定中粒级金矿,属可加工金样;B/A>4,可判定为粗粒金矿或巨粒级金矿,属难加工金样。2 不同粒级金矿样品的加工流程不同粒级的金矿样品应该选用不同的加工流程,并兼顾不同的分析取样量。流程中的关键是确定第一次缩分时的样品粒度。有条件的矿区,应通过试验确定。图2给出了不同粒级金矿样品加工流程,以供使用中参考。3 金矿样品加工的特殊措施为了保证金矿样品的加工质量,卡林型金矿可按一般样品加工流程进行,K值可取2~4;其他金矿除按图2的流程加工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使用对辊式破碎机。2)中碎时采用圆盘式破碎机,适当调大进料和出料粒度,细碎采用棒磨机。3)延长棒磨时间。4)对于基岩介质(即脉石)较软的金矿样品,可以定量加入不含待测元素的石英岩或石英砂,增加样品自磨效果,减少粘结;但必须注意根据加入的石英岩或石英砂量和样品量,校正最终分析结果。5)缩分后样品量不应少于500g。6)样品粉碎至粒度为075mm后,可以不过筛,避免过筛造成贫化效应,使金的结果偏低。7)对于巨粒金样品,也可以在样品破碎后分别测定筛上物和筛下物,最终以质量为权重,加权平均后求得试样中金含量。图2 不同粒级金矿样品加工流程4 金矿样品加工质量检查1 用分析结果的精密度检查称取相同质量(例如20g)试样由同一分析者同时进行3份以上平行分析,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判定加工质量;再取不同量的试样进行分析,视其精密度是否符合要求。2 用副样检查在第一次缩分时,将应弃去的一半样品保留,平行加工成另一试样。然后对两份试样进行平行分析,以检查制样是否有代表性和第一次缩分的粒度和留样量是否合适。5 铂族元素矿样品加工铂族矿样品加工可参照金矿样品的加工方法。5 特殊样品加工1 黄铁矿和测定亚铁样品加工中碎后通过18目筛(粒度00mm)的样品,直接用棒磨机或圆盘细碎机加工至149mm(100目)。使用圆盘机加工时不能将磨盘调得过紧,以免磨盘发热引起硫或亚铁氧化。若磨盘发热,则应停止磨样,待其温度下降后再继续磨样。也可以采用水冷方式控制磨盘温度,副样应装入玻璃瓶中密封保存。测定亚铁的分析试样不烘样。2 铬铁矿样品加工由于铬铁比值是评价铬铁矿石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工时应防止铁质混入。宜采用高强度锰钢磨盘或镶合金磨盘加工至177~149mm后,再用玛瑙球磨机或玛瑙研钵研细至074mm。3 玻璃及陶瓷原料所用的石英砂、石英岩、高岭土、黏土、瓷土等样品加工这类样品加工中应严格避免铁、铬等影响颜色的元素的污染。致密的石英岩硬度大,不易粉碎,可其将在800℃灼烧1h,然后迅速置于冷水中骤冷,碎裂后风干,再破碎。也可用多层洁净耐磨布包裹后撞击使其破碎。少量石英砂或水晶等样品的研磨宜在玛瑙研钵中进行,也可使用玛瑙球磨机或翡翠盘磨机加工,过筛应采用尼龙筛,筛的边框应为塑料材料,盛样器皿和分样工具也应采用塑料制品。4 岩盐、芒硝、石膏样品加工此类样品的特殊性在于其水分的不稳定。为避免水分的损失,样品应尽可能就地及时加工并进行分析。若需长途送样,样品应瓶装后尽快运送。实验室收样后立即粗碎,迅速置于搪瓷盘中称量。然后于40~50℃烘6~8h,必要时可延长至20h;烘干后再称量,计算样品在过程中失去的水分。然后再继续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仍应防止水分变化,故应尽快将样品加工完成并立即装瓶密封。此类样品应留粗副样,装瓶密封保存。石膏样品的制样粒度为125mm,对不含芒硝、岩盐的样品于55℃烘样2h,含芒硝、岩盐的样品不烘样立即装瓶。岩盐样品的制样粒度为149mm。5 云母、石棉样品加工云母多呈片状、鳞片状或板状,石棉为纤维状,这类样品可先用剪刀剪碎,再在玛瑙研钵中磨细。也可以先灼烧使云母变脆,再粉碎,混匀。还可采用棒磨机粉碎至125mm。6 沸石样品加工沸石样品不烘样,留存的副样也应装瓶密封。沸石测定不同项目要求的粒度不一,需要分步粉碎,其加工流程见图3。7 膨润土样品加工膨润土系蒙脱石为主的黏土类矿物,极易吸水,而其层间水又不稳定。样品加工前于105℃烘干,然后尽快进行粗碎和中碎。加工至粒度为00mm后留副样,于塑料瓶中密封保存。正样置于洁净的搪瓷盘中,再于105℃烘干,细碎至074mm,供可交换阳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总量、脱色率、吸蓝量、胶质价、膨胀容积、pH值等项目分析用。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的试样则不烘样,以免失去层间水。8 物相分析样品加工供物相分析的试样对粒度要求较严,为了获得相对可靠的分析结果,试样的粒度应尽可能均匀一致;制样时磨盘不要调得过紧,应逐步破碎,多次过筛避免过粉碎。物相分析的试样粒度视矿物和分相的要求不同也不尽一致。一般为149mm,不烘样。硫化物高的样品宜用手工磨细或棒磨机细碎。有些样品的物相分析试样粒度要求为097mm或更细。图3 沸石样品加工推荐流程9 单矿物样品加工因样品量很少,可用玛瑙研钵直接研磨至074mm,防止沾污和损失。10 组合分析样品加工组合样是由多件或几十件样按采样长度比计算得到的每件单样应称取的质量组合而成。组合样的质量不少于200g。应先将其置于磨盘调得较松的圆盘细碎机中细碎,然后选用比原样粒度稍粗的筛子过筛,再充分混匀、缩分、粉碎至所需的粒度。也可将组合后的样品直接装入棒磨筒中棒磨至所需粒度。如不需要对组合样粉碎,也可用棒磨机棒磨样30min使其初步混匀。组合样的加工关键是必须混匀。11 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和煤样加工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一般不烘样。可在刚玉或玛瑙碎样机中加工至粒度为074mm的分析试样,加工后的试样质量应不少于加工样品质量的90%,不过筛,凭手感检查粒度是否达到要求。煤样加工按GB/T474执行。6 样品加工中的质量控制样品加工应尽可能防止引入误差,否则误差将被带至后续的分析工作中,严重时将导致分析结果全部无效。1 防止污染是样品加工质量保证的首要条件样品加工中的污染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引入了样品之外的外来物质,即改变了样品的成分,从而导致了待测组分的分析结果与原样的真实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后果是分析结果失真,无效。从广义的角度看,加工过程中样品某个组分的损失使该组分的测定结果偏低也是一种污染,只不过是负污染。加工样品时,引入的污染杂质即使不是待测组分,对待测组分也无干扰,但由于其改变了样品的组成,实际上对样品进行了“稀释”,也是不允许的。严格地讲,样品加工中的污染是不能避免的。“无污染制样”只是一种理想。它仅是指加工引入的污染可以控制在能够容忍的水平下的一种相对概念。防止污染意味着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在满足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加工成本是应当遵循的原则。试样加工中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多数污染是可以防止的,如样品交叉污染、样品加工室的环境污染、制样人员佩戴金属饰品引起的污染等。有些污染只要严格执行加工规程也可以避免,如高纯石英砂和水晶样品严格禁止使用铁质机械粉碎即可防止铁的污染。唯独大部分岩石矿物样品加工时因碎样设备材料的磨损而引入的污染是无法避免的。铁或其合金类的加工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必然会引入铁或其他金属元素,刚玉材料的加工设备必然会引入铝等元素污染。对多数样品而言,这种污染尚可接受;如果引入的元素正好是样品中要求测定的痕量组分,则必须变更碎样设备。2 严格控制样品加工的损耗率在样品加工过程中,样品的损失是必然的,粗碎时样品的蹦跳、细碎时排风除尘和碎样机粘结残留均会引起损耗。必须认识到,样品的损耗可能会影响样品的代表性,故应控制损耗率。损耗率的计算公式为:岩石矿物分析第一分册基础知识和通用技术损耗率按粗碎、中碎和细碎3个阶段计算,应分别小于3%、5%和7%。细碎时若排风量过大,会引起密度高的金属矿物相对富集,从而使样品的代表性受到影响。3 高度重视缩分对样品加工质量的影响样品加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均会影响样品的质量,其中缩分这一环节的影响最应重视。缩分必须满足的质量要求是:一般样品的缩分必须遵循切乔特公式,特殊样品如金矿不得随意缩分,必须在满足一定粒度后方能缩分;缩分前样品必须充分混匀,缩分误差必须小于3%。缩分误差的计算公式是:岩石矿物分析第一分册基础知识和通用技术式中:R为缩分误差,%;E、F为缩分后两个部分样品的质量,g;G为缩分前样品的质量,g。4 坚持样品加工的内部抽查制度和样品的过筛检查为了保证样品加工质量,必要的内部抽查制度可按规定执行。其基本做法是:先确定检查的样品,在拟检查的样品第一次缩分后准备弃去的部分保留,以备检查用。待样品加工完成后,再将供检查用的部分按正样的加工流程加工,将此加工后的样品和正样同时送交实验室进行主要组分的测定,从分析结果判断样品加工的质量。过筛的目的是保证样品的粒度,以确保样品缩分后的代表性。提取不同粒级的副样进行过筛检查,其实质就是检查加工过程中试样的代表性是否有保证。对于完成样品加工后的分析试样的过筛检查为的是确认粒度是否符合分析要求。过筛率应达到95%以上。所谓过筛率就是通过规定筛目的样品质量占过筛前样品质量的比例。7 关于超细粉碎在分析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分析者发现,原先一直被忽视的取样误差在取样量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它已成为分析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有关试样均匀性的问题已受到关注。试样的均匀性无疑是与样品的加工粒度相关的。粒度越细,均匀性越好。于是人们对于超细粉碎的样品加工技术产生了兴趣。现在,国内外已制备了若干个经过超细粉碎的地质标准物质。经均匀性检验,有的标准物质的均匀性极好,毫克级的取样量,其均匀性即有保证。这对于地质样品加工而言,无疑是一项值得重视的成果。当然,试样的均匀性除了与粒度相关外,还与样品的种类、待测组分的赋存状态和含量等诸多因素有关。地质样品经过超细粉碎后,其均匀性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地质样品的超细粉碎,是指粒度已达075mm的试样再于雷蒙磨或气流磨等超细加工设备中进行粉碎,使其粒度变得更细(通常小于20μm)。将粒度074mm的试样与经过超细粉碎后的试样进行粒度分布测量对比,可以发现经超细粉碎后的试样粒度分布区间明显变窄,主要是直径较大的颗粒减少了。这也许是超细试样可以减小取样量和取样误差的原因。超细粉碎对地质样品分析的影响不仅是可以使最小取样量大幅度地降低,从而为近代高灵敏度的分析技术拓展更为广阔的应用天地;超细粉碎后的试样表面积大大增加,使试样分解的难度大大减小,分解试样所需的试剂用量很少,加热时间也明显缩短;既减少了溶样引入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环境污染,是实现“绿色”分析的重要途径,也是实验室落实“节能减排”国策的有效措施。与超细粉碎相联系的是试样粒度检测方法的改变。传统的过筛方法用于确定超细试样粒度肯定已不适用,而代之以现代的粒度检测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激光粒度仪可以快速地提供直观的粒度分布图、多项特征粒度表、详尽的粒度分布表等有关试样粒度的“立体”信息,这对分析工作的取样理论和取样误差等方面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应当指出的是,超细粉碎的加工技术目前只停留在标准物质的研制上。在日常的例行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尚未起步。超细粉碎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超细粉碎设备对大批样品加工的可行性以及粉碎后加工设备的清洗和防止样品交叉污染等许多实际问题尚待解决,超细粉碎对各类地质样品加工后可能发生的问题也远未暴露;但超细粉碎作为一种样品加工技术,其优点无疑是显而易见的。附表附表 1 试验筛筛号———孔径对照表注: GB/T 1—1997,金属统编织网试验筛; 等效采用 ISO 3310—1: 1990 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一部分: 金属统编织网试验筛。参 考 文 献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 2 部分: 岩石矿物分析试样制备 ( DZ/T 2—2006) [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6-26王金木 工业分析取样技术的进度与现状 [J]分析试验室,9 ( 1) : 62 -65王晓红,高玉淑,王毅民 超细地质标准物质及其应用 [J]自然科学进展,16 ( 3) : 309 -315王毅民,王晓红,高玉淑 地质标准物质粒度测量与表征的现代方法 [J]地质通报,28 ( 1) :137-145杨政 痕量金分析方法和金矿碎样技术 [M]北京: 地质出版社,37 -46郑大中,郑若锋 岩矿样品新缩分公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J]地质实验室,8 ( 4) : 204 -211本章编写人: 熊及滉 ( 四川省地矿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 。凌进中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是核心期刊 版面费一般比较贵 既收版面费怎么会有稿费呢

岩矿测试期刊

如果是邮箱投稿,就会使用邮箱返稿。《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地质分析测试综合性学术期刊。1982年,《岩矿测试》创刊;2000年,《岩矿测试》和《地质实验室》合并,刊名仍然是《岩矿测试》。目前基本都采用邮件投稿和返稿。

08版核心期刊目录中没有你说的刊物,相关核心期刊可以推荐发表《中国煤炭》《煤炭技术》,都是中文核心期刊。

岩矿测试期刊审稿

不是中国核心期刊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类核心期刊表1、岩矿测试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3、爆破 4、金属矿山 5、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改名为: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6、中国矿业 7、矿冶工程 8、非金属矿 9、矿业研究与开发 10、矿业安全与环保 11、工程爆破 12、矿山机械13、化工矿物与加工 14、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08版核心期刊目录中没有你说的刊物,相关核心期刊可以推荐发表《中国煤炭》《煤炭技术》,都是中文核心期刊。

刊名: 岩矿测试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主办: 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0254-5357CN: 11-2131/TD邮发代号: 2-313刊名: 岩土力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主办: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7598CN: 42-1199/O3邮发代号: 38-38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岩土力学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EI 工程索引(美)(2013)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

岩矿测试杂志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2014年,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是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读者,网站统计显示海外访客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十余个国家,网站海外显示度日益增加,突破了新语障。《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14年连续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0~2011年本刊继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称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406,引文频次为2358次。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的论文水平接轨。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936页;收稿总数413篇,刊发论文总数132篇,NEWS12篇;刊发各类基金论文比92%,海外论文比31%。全年共发表国外论文41篇,这些论文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本刊还登载一批在国际地学界处于前缘领域的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其中追踪学科热点组稿22篇。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顺利结题。2014年被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优等印刷品。这些是刊物长期以来重视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的结果,也标志着刊物质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网址:国内:国外:-5/issuetoc《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该刊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06~2014年连续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发表论文160篇,共2600页,基金论文比达98%,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成果,为展示国家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出版两期专辑,为“深部探测专辑”与“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纪念文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770,总被引频次为4430次,综合评价总分3,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2位和第2位。《地质学报(中文版)》一直常年吸引着众多作者投稿,投稿量居高不下,退稿率颇高,表明本刊有良好的论文来源,吸引了广大的读者。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1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2013年《地质论评》的影响因子为112,总被引频次2407,综合评价总分9,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网址:《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地球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核心影响因子263,在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7位。《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4年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全文10篇,同时刊载以“十大科技进展”为主线的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95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5篇,共782页。《地球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免费全文浏览下载。网址:《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ResearchDatabase》、《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4年《矿床地质》刊出96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3年影响因子为551,位居地学类期刊第5名,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总被引频次2423次。《矿床地质》再次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编辑部参与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单篇文章定量评估与同行评议或期刊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有2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13年的论文获得提名。2014年《矿床地质》编辑部网站点击率近六百万次。网址:《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质文摘》(英文版)、《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等收录。2014年共发表论文98篇,1170页。网站点击率已过253万次,在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受关注程度较高。2013年影响因子995,总被引频次1157,他引率达92,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再次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且各项指标较2013年均有所提升。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凡是正在进行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调项目等均在发表之列。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主编和专家的支持是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要素,编辑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刊物内容质量的关键。2014年本刊文章选题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内容充满质感,富含思辨性、论述性、借鉴性。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际SCI期刊导航”针对重点国际地学和化学SCI期刊的发展方向、学术标准,为青年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实用的投稿指导。针对我国作者的薄弱点和本刊报道的主题,2014年举办了两期作者培训班。调整办刊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重要创新,进一步凸显办刊定位,增长在文献领域的学术地位。2014年发表论文135篇,共908页。网站访问量超过42万次。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661,总被引频次为1215次。网址:/ykcs/ch/aspx《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2014年《中国岩溶》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4篇(514页),内容多为当前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所关注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2013年的核心总被引频次671次,核心影响因子570。网址:《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4年发表论文46篇,共474页。《地质力学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788,总被引频次为451次。网址:《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13年4月创刊,英文季刊。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学科领域的优质稿件。2014年发表论文48篇,共404页,并入选世界著名地学数据库《GeoRef数据库》,这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网址:。(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SCI数据库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岩矿测试》1982年创刊,很快成为我国化学界与地学界共同联手探索地球物质成分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全国唯一一本记载“石头”化学成分、测试手段和用途的刊物。1983—1985年更名为《岩石矿物及测试》;1986年分成两个刊物:《岩矿测试》和《岩石矿物学杂志》;2000年,《岩矿测试》和《地质实验室》合并,刊名仍然是《岩矿测试》。

  • 索引序列
  • 岩矿测试期刊权重等同EI
  • 岩矿测试期刊权重等同
  • 岩矿测试期刊
  • 岩矿测试期刊审稿
  • 岩矿测试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