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连环画刊物

连环画刊物

发布时间:

连环画刊物

1、从40年代起小人书步入飞黄腾达的时期。一些专事小人书创作的画家出现了。他们 的风格各异,擅长的题材互不相同,异彩纷呈地并立在小人书的世界中。比如,以喜剧和 闹剧著称的陈光镒,精于江湖武侠题材的梅华(颜梅华)和红叶,专事历史故事的严绍康 ,还有沈曼云、赵宏本、赵三岛、钱笑呆、笔如花、张令涛、水天宏等等。他们都象今日的笑星或歌星,为千万 读者迷恋与热爱。  然而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小人书因走红而粗制滥造,或胡编乱造,或拉长故 事,或画技低劣。正是小人书渐渐走上歧途之时,50年代末连环画家们开始进行了一次 自我“革命”。一是一些较大出版社精心绘制和推出成套的连环画。比如天津人民美术出 版社的《聊斋故事》,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的《说岳全传》 等等,都是连环画史上的精品。至今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人物造型还要参考这套深 入人心的连环画形象。二是各出版社联合对连环画进行规范化,将画面的文字搬出画面, 移到画面下边,成为新  式的上图下文。以使画面更具欣赏价值,同时注意了说明文字的精炼与图文的相辅相成。 三是加强人物的性格造型与表情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俯仰正背,一看即知,完全不必 在人物身旁注明姓名。这一要求提高了小人书的艺术质量。四是一批名画家涉足连环画。 如王叔晖的《西厢记》  、刘继卣的《大闹天宫》,以及贺友直、戴敦邦、刘旦宅、程十发等。画家的介入,使得小人书精品迭出,并登堂入室,成为当代美术的一种创作形式。  2、解放后到“文革”前的一段时期内,连环画的出版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期。1950年,国家在文化部艺术局成立了以出版连环画、年画等美术普及读物为主的大众图画出版社。195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大众”并入其中),同年6月创办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连环画刊物——《连环画报》。1953年该社成立了连环画册编辑室,专门从事连环画的编辑出版工作。1952年,上海成立的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后改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专门设立了连环画编辑室,以此同时,上海又将190家私营出版社整顿合并,成立了新美术出版社,专门从事连环画出版。1955年,新美术并入上海人美,成为全国最大的连环画编创出版部门,当时的东北画报社、河北大众美术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社也以出版连环画为主要任务。1951年,全国出版连环画册1840种,总印数为1945万册;至1957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2200种,总印数达06亿册。1951年至1956年全国的累计出版过万种,印数达6亿册。为鼓励创作,1963年文化部与中国美协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53部作品获绘画奖。1957年,大批连环画作者被错划“右派”之后,并受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连环画出版品种大大收缩,1960年人美社的初版只有两种,是年,《连环画报》停刊。除一些解放前便已成名的画家继续从事其创作外,大批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这支队伍中来。期间,形式上除传统白描、西洋素描外,水彩、水粉、水墨、摄影等手法也得以娴熟运用,而创作题材上更是显多样化趋势,中外文学名著及戏剧电影、童话神话、科幻科普故事此时均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  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更是以往连环画创作所不及的。结合形势,画家们创作的大批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宣传鼓励、号召倡导的功用,如1952年的《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同志》、《葡萄熟了的时候》;1953年的《斗争得来的美满婚姻》、《婚姻法解放了杜二妮》、《她们走上了组织起来的道路》、《人民代表游苏联》;1954年的《童工》、《不能走那条路》、《让犁》;1955年的《白杨树下》、《永远活着的人》、《萧阿篮打海匪》;1956年的《初春时节》;1957年的《十五贯》、《旷野的春天》、《两社之间》、《好邻居》、《女管库员之死》;1958年的《一杆秤》;1959年的《打响第一枪》、《钢铁战线上的英雄汉》、《乡村女教师》、《党的好女儿向秀丽》、《新式结婚》;1960年的《一颗铜钮扣》、《枣木扁担》、《跟随毛主席长征》、《刘文学》、《养猪好处多》、《三个炊事员》;1961年的《元元爱劳动》、《空军英雄杜凤瑞》、《巧渡恩阳河》;1962年的《朝阳沟》、《深厚友谊》、《山乡巨变》、《堵决口》、《红鹰展翅》;1963年的《胆剑篇》、《栽树苗》、《冬梅》、《春笋》;1964年的《红心》、《李双双》、《两个队长》、《夺印》;1965年的《沙家浜》、《红岩》、《白毛女》等等。  由于是应急之作,从编绘质量来看,这批作品的质量并不太高,为后人认可的并不多。而此时引人注目的作品仍是那些老画家创作的从容之作,如刘继卣的《东郭先生》、《大闹天宫》、《武松打虎》、《鸡毛信》、《穷棒子扭转乾坤》;华三川的《白毛女》、《青年近卫军》、《王孝和》、《永不消逝的电波》、《刘胡兰的小故事》;王弘力的《十五贯》、《天仙配》;刘旦宅的《李时珍》、《屈原》、《木兰从军》、《破釜沉舟》;程十发的《画皮》、《胆剑篇》、《孔乙己》、《列宁的故事》;戴敦邦的《红楼梦故事》、《陈胜吴广》;王亦秋的《杨门女将》、《兰亭传奇》;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英雄小八路》、《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黎明的河边》、《红岩》;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王叔晖的《西厢记》、《杨门女将》、《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孟姜女》、《红楼梦》等。  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连环画的发展,当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旧连环画遍布许多城市的书摊和书店,内容多不健康。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对连环画编绘队伍进行改造扶持,1950 年,新美术出版社和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合并成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和辽宁美术出版社形成了强大的连环画出版阵容,连环画名家辈出,一些民国时期的画家如赵宏本、胡若佛、汪玉山、钱笑呆等也重新焕发出新的创作热情。从1951 年至1956 年,全国累计出版连环画一万余种,印数多达2 亿6 千万册。1957 年至1965 年是中国连环画的成熟期,一批内容健康向上,艺术上有鲜明特色的作品纷纷涌现,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有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王叔晖的《西厢记》、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王弘力的《十五贯》、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等。代表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古典连环画纷纷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60 册的《三国演义》系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30 册的《水浒》系列和15 册的《岳飞全传》系列。中国现代连环画艺术继承了古代绘画、民间绘画的优良传统,注意骨法用笔,讲求神韵,以传统线描为主来表现内容。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取法于古代陈老莲“博古叶子”及明清木刻版画画法,古为今用,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王叔晖的《西厢记》,则采用“兰叶描”和“界画”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一些画家大胆地吸收苏、欧国家的绘画技巧,极大丰富了连环画的表现手段,如华三川的《青年近卫军》、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运用了铅笔素描或钢笔素描技法。  这个资料直观全面: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绘画一等奖(共6部)  1 山乡巨变 贺友直  2 穷棒子扭转乾坤 刘继卣  3 铁道游击队(1-9) 丁斌曾、韩和平  4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赵宏本、钱笑呆  5 我要读书 王绪阳、贲庆余  6 西厢记 王叔晖  绘画二等奖(共12部)  1 渡江侦察记 顾炳鑫  2 交通站的故事 华三川  3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吴敏、高山  4 东郭先生 刘继卣  5 屈原 刘旦宅  6 创业史 板乔  7 灯芯绒 王永阳  8 孔乙己 程十发  9 风暴 费声福  10 穆桂英 钱笑呆、汪玉山  11 甲午海战 林锴  12 51号兵站 徐思  绘画三等奖(共35部)  1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 王真、刘馗、金岩、李子纯、房英魁、赵明钧、徐思  2 浑河水 申申  3 革命的一家 姚有多、姚有信、杨丽娜  4 车轮飞转 陈宏仁  5 恨透铁 宋怀林、孙耀盛  6 黄河飞渡 陈惠冠  7 战火中的青春 吴樊祥  8 李双双 杜滋龄  9 刘三姐 邓二龙  10 回民支队 端木勇  11 万水千山 罗兴  12 灵泉洞 任伯宏、任伯言  13 山鹰之歌 胡少飞  14 木匠迎亲 盛亮贤、沈悌如  15 耕云记 刘国辉  16 西山义旗 张文忠  17 在静静的卡甫河畔 龚建新  18 布克奇传 何国华  19 草原的儿子 杜连仁  20 胭脂 戴仁  21 三进王窑村 张辛国  22 五彩路 乐小英、戴敦邦  23 红心向太阳 章桂征  24 阿克里木和他的儿子 承力  25 我当上了学习小组长 陶琦  26 我们村里的年青人 赵明钧  27 八百鞭子 赵洪武  28 杨门女将 王亦秋  29 石碣村 墨浪  30 初出茅庐 王齐  31 桃花公主 丁世弼  32 草上飞 罗盘  3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毅进  34 在人间 董洪元  35 祖传秘方 王纯信  脚本一等奖(共4部)  1 鸡毛信 张在学  2 穷棒子扭转乾坤 姜维朴  3 风暴 费声福、吴兆修  4 屈原 董子畏  脚本二等奖(共8部)  1 铁道游击队 董子畏  2 老孙归社 杨兆麟  3 懒龙伸腰 曹作锐  4 英雄列车 叶惠元  5 浑水河 申申等  6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王星北  7 苏武 陆士达  8 八百鞭子 任朴  脚本三等奖(共15部)  1 交通站的故事 大鲁  2 耕耘记 林烽  3 红旗谱 第4册“反割头税”,赵成章、敦谦  4 沱江的早晨 程浩飞  5 野火春风斗古城 洪剑  6 两代人 修明、高铁林  7 渔岛之子 刘鉴、星索  8 牧羊姑娘 王拓明  9 老宝贝和刺儿梅 杨润自  10 祖传秘方 高铁林、修明  11 喜相逢 李春元  12 赵百万 吴秾  13 虎符 白宇  14 西山义旗 林如稷  15 锦鸡 唐庚

《奥秘》杂志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科普连环画杂志。所属类别:教育科技发行时间:月刊  拼音:ào mì意思:深奥而神秘。●云南省科协科普作协美术创作组在首届全国科普美展的基础上,于1980年2月创办了《奥秘》画刊,并作为《科学之窗》副刊发行。●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1980年9月1日(宣字1980第26号文)批准《奥秘》画刊出版,为双月刊,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奥秘》画刊编辑部编辑。●1981年6月,云南省科普美影协会正式成立,《奥秘》画刊被定为该会会刊。●1994年7月7日,云南省科协(94云科协字第046号文)批准“奥秘画报编辑部”,更名为“奥秘画报社”。●1996年10月19日,《奥秘》画报社成立了由云南省科技界、美术界、教育界、新闻单位等部门代表组成的编委会。●1998年1月,《奥秘》画报社在山东省济南设立分印发行点。国家级奖●1985年12月,在全国期刊封面设计评选中,《奥秘》画报1985年1、2、3期荣获二等奖,《奥秘》画报编辑部荣获集体荣誉二等奖。●1986年,在全国科普期刊评选中《奥秘》画报荣获优秀科普期刊奖。●1987年11月,在首届全国连环画报刊“金环奖”评比中,荣获“金环奖”。●1990年9月,在全国期刊展览整体设计奖评比中,荣获三等奖。●199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3年2月,《奥秘》画报荣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1997年3月,在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奥秘》画报荣获二等奖。●1997年4月,《奥秘》画报荣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1999年10月,《奥秘》画报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12月,《奥秘》画报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奖●1992年11月,《奥秘》画报荣获云南省科技期刊评比优秀奖。●1996年12月,《奥秘》画报被评为“云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8月,《奥秘》画报荣获第二届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奥秘》可读性强、信息量大、图片丰富,致力于为读者破解宇宙的奥秘,如今月发行量已突破15万份。

连环画,是一种书通常来说,是讲一个故事的多页图册说图册也不是图册,有点像四格漫画,但又不是漫画每一页都有一张图,下面有一段说明文字,类似电影里的旁白和配音这一类连环画,也叫"小人书"还有一种连环画刊物,基本都是连载一些长篇故事的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小说戏曲中的“全相”、建筑中木雕和砖刻。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能反映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征,与其他国家的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连环画期刊

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 连续画”。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明人《胡笳十八拍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这是由于故事中的人物画的很小,所以又叫“小人书”或“小书”。 因为体积小,可以揣进口袋里,所以也叫“口袋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一分钱租一本书,能够美美地看上半天。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它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逐渐红火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那时的内容大多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婚姻法等国家的大事为题 材;一些古典名著也成为了连环画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等等,并很受人们的喜爱。1950年以后,连环画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作品内容百花齐放,绘画风格精彩纷呈,这一时期除了连环画以外,还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一批电影连环画。直到1980年,连环画开始出现了现代题材的作品,除此之外,一批中外名著陆续再版或重新创作,而连环画的收藏开始升温。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连环画的出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了九十年代中的后期,这个时候连环画就已经作为收藏品的身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连环画无论从艺术价值,史料价值,还是应用价值上来说都很有收藏意义。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是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 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4] 宋到明清时期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的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的《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被叫做“回回图”。[4] 清末至1949年前 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机械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事业的发达,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经无法能及,也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为小人书。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传》的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是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从19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人口冒气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以一个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十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子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个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乐平还以三毛在新社会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新作品。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共产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传新婚姻法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如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印刷收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流传下来的比较少,在1990年代后的收藏市场上十分抢手。[4] 1949年后发展 繁荣时期 1949年后到1966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图画的通俗性,中国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五十年代,由于毛泽东提倡艺术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因而,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报》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呈现出有计划和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编绘和出版。这一时期政治上主张绘画从业者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它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种因素使许多人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连环画作品也有出现。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胃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不计其数的画家们暂时搁置了个人艺术创作,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下,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连环画的创作者们不仅将各种古典小说、历史、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更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顶尖的一流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除了已谢世的一些画家,凡寿致八九十年代的几乎都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足见从事这项工作的画家的实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来的收藏品市场。 八九十年代后,人们屡屡提及要重创连环画的辉煌,但是时过境迁,现在从事连环画的画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要想恢复昔日辉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时期的连环画已成绝响,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影响上来说,这一时期的连环画确实起到了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对提升当时人民的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题材多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传统名著和神话题材也有表现,但要求符合新社会的价值观。由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很少,外国题材的内容多是引进苏联的作品,宣传革命和社会主义。这期间还有一些介绍连环画史的专著诞生,使连环画的创作理论更为丰富。[5] 停滞阶段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的连环画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1年,周恩来“为解决下一代的精神食粮问题”批示恢复连环画出版,这个时期的作品都以宣传为主,八个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的内容成为题材,文革时期还出现了众多的改编题材的文革连环画,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文革时期出现的连环画并带有文革鲜明特征(如扉页印有毛主席语录或马恩列斯语录),遵循“三突出,红光亮”的原则,这一时期的作品称为“文革连环画”,其中八大样板戏称“文革样板戏连环画”。[5] 繁荣顶峰 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销。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这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 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小人书已经不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连环画市场不断被影视媒体所抢占,鼎盛时期结束,小开本的连环画异不再出版,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满足人们收藏的需要。多数连环画名家回归本行,年轻的美术人才不再看重这种艺术形式,连环画的创作和销售市场出现难以回升的低谷。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连环画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1987年,连环画家贺友直受法中友协的邀请在法国昂古莱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5] 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环画风光不再,青黄不接,越来越走向“文物”。据了解,如今还在连环画领域坚持的艺术家与三四十年前连环画鼎盛时期相比,比例为1誜100。在贺友直曾工作过的连环画重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已经没有一位专职的连环画师。  上世纪90年代起,连环画突然以收藏品的身份重回人们的视野,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1999年武汉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套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四册装连环画《山乡巨变》就从当初定价的94元飙升至4900元成交,40年升值5000余倍;2008年举办的连环画精品收藏拍卖会上,以民族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画《布克奇传》以9680元成交;前不久刚刚举办的上海国拍第四届连环画拍卖会上,登场的560种近千册连环画拍品成交率高达97%,其中上海世界书局1927年6月初版全套24册(连函套)《三国志》以3万元成交,一套程十发《欢迎毛主席》12开精装本以2万元成交。 与有着成千上万印数的连环画出版物相比,作为画家创作原始记录的连环画原稿,有着独一无二的收藏属性,更是物以稀为贵。2004年北京荣宝第47期艺术精品拍卖会上,戴敦邦16幅彩绘《逼上梁山》连环画原稿以22万元成交;2005年中国嘉德四季第三期拍卖会上,程十发创作于1957年的彩墨中国画40开册页《召树屯和喃诺娜》连环画原稿以1100万元成交;2006年北京华辰秋季拍卖会上,沈尧伊创作于1989年的5集926幅长征史诗连环画原稿《地球的红飘带》以1540万元成交,创下国内连环画原稿拍卖纪录。 可惜,连环画阅读市场却连年萎缩。据了解,近年来连环画在选题和绘画手法上落入窠臼,选题依然沿袭数十年前,多为古今中外名著和革命传统故事,却少了对当下的关注,缺乏原创性。如今,连环画新品屈指可数,能被读者认可的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导致连环画印数急剧下降。像目前仅存的连环画画刊《连环画报》,销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28万份降到近年来的1万份左右。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李新告诉记者,近年来,该社出版的连环画印数多在3000册至5000册之间,而在连环画鼎盛时期,这个数字是数万乃至近百万。他感叹:“连环画不能有藏家没读者,拍场上价格再高也只代表曾经的辉煌,我更希望连环画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读物。”他认为连环画脱离读者进入收藏领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对于连环画的未来,李新倒是持乐观态度,“我到好多幼儿园做过实验,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连环画为何物,但是当我告诉他们,拿连环画给他们看,发现没有人不喜欢这种读图形式的。”他们通过农家书屋使得去年出版社的连环画销售额大幅增加,达到600万元。“我觉得连环画还是有生命力的,像民工书屋、社区书屋和中小学校图书馆,都是未来连环画的潜在市场。” 不过,在美术评论家谢春彦看来,或许人们应该正视连环画的式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样式,作为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连环画发展的黄金期是与特定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如今社会改变了,传播故事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不能指望现在的连环画还和从前一样。”他希望注重民俗特色文化的连环画能够为今天的艺术家保存、传承下去。“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市民阶层需要代言人,当然,不一定非得以连环画的形式。”

儿童故事画报,,1那期

以下的每章选1-2本精度,1-2本略读。 第一章放飞快乐的青鸟——自信·乐观 嘲笑丑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像孩子一样可爱——《小猪唏哩呼噜》 如沐春风——《第十二只枯叶蝶》 随心而动——《柳树风声》 最盼望的童年——《长袜子皮皮》 第二章紧紧握住

红蕾

连环画报期刊

印象最深的童年时带的《格林兄弟》,早上起床就躺在床上看一直看到晚上犯困,阅读体验就是不要躺在床上看书,对眼睛和背不好。记得里面好像有好N个关于瞎子、瘸子的故事,好像是重复的。

我小时候除了看《故事会》还看《小朋友杂志》,然后是《大众电影》少年时代,我每个月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每月新杂志到了的时候。在我们家属院的附近,电影院的对面有一个邮局,旁边就是卖杂志的邮亭,我是那里的常客。看到我喜欢的杂志到了,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还有一本杂志叫《连环画报》,曾经连载过西厢记连环画,画的特别棒。

在书桌下或课外看过小说,《林海雪原》《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本我返复看了多遍。其次是小人书(连环画)但已记不住名字了,因为太多了,最熟悉的是八大样板戏,有的甚至台词或歌曲都会。

连环画杂志

我看过的有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岳飞传、杨家将、黎明的河边、侦察兵、野火春风斗故城、敌后武工队、金光大道、苦菜花、、鱼岛怒潮、大闹天宫、车轮滚滚、战洪图、战地黄花分外香、战友、看不见的战线、云雾山中、等等,有很多记不起书名了。

以下的每章选1-2本精度,1-2本略读。 第一章放飞快乐的青鸟——自信·乐观 嘲笑丑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像孩子一样可爱——《小猪唏哩呼噜》 如沐春风——《第十二只枯叶蝶》 随心而动——《柳树风声》 最盼望的童年——《长袜子皮皮》 第二章紧紧握住

解放前出版的《三国志》,《彭公案》,《三侠剑》,《林十回》,《武十回》,《济公传》,《大闹天宫》。

你是说现在么,八十年代是有不少的,现在只有《连环画报》一根独苗

儿童刊物《儿童世界》连环画

《儿童大世界》自1984年创刊以来,以自身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小读者以及家长、教师的喜爱与支持。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经过广泛的读者调查和专家论证,2012年《儿童大世界》全新改版为《儿童大世界·开心学堂》。改版后的《儿童大世界·开心学堂》以5-8岁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特邀知名专家精心打造国学特色栏目,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既有著名儿童文学家、作家的经典童话;又有全国知名漫画家的趣味漫画,既有关注孩子成长的心灵密语,又有全家可参与的快乐游戏,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谓新时代儿童不可不读的一份精品期刊。栏目设置活泼丰富,针对性强,如:有适合5-6岁儿童阅读的亲子悦读、开心学堂、小小脑力房、淘乐园、家长手记等;有适合7-8岁儿童爱看的国学乐园、阅读越快乐、超级望远镜、动漫空间站、开心魔方等。《儿童大世界·开心学堂》以“儿童的精神乐园,亲子的沟通桥梁,世界儿童的平台”为宗旨,全力打造孩子爱看、家长爱读、老师爱用的新时代儿童精品期刊。

80年代出版的所有儿童刊物我都是到 惠天听书 找上面非常多

  • 索引序列
  • 连环画刊物
  • 连环画期刊
  • 连环画报期刊
  • 连环画杂志
  • 儿童刊物《儿童世界》连环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