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金融杂志主编

中国金融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中国金融杂志主编

《经济问题探索》,《中国金融》。对于你说的这本书,我是没听说过。

这本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基本可以判定是核心的了

21世纪经济报导、南通周末、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财经理论与实践、金融理论与实践、当代财经

中国金融家杂志社主编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7-20 16:30:36 阅读:445次 【字体:大 中 小】 01 中国工业经济 02 销售与市场 03 改革 04 经济学动态 05 管理世界 06 经济研究 07 当代财经 0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09 商业时代 10 经济管理 11 财会通讯 12 人力资源 13 中国经济时报 14 会计之友 15 中国软科学 16 中外管理 17 经济评论 18 商场现代化 19 统计与决策 20 世界经济研究 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2 上海证券报 23 企业管理 24 商业研究 25 国际贸易问题 26 上海经济研究 27 中国农村经济 28 财务与会计 29 经理人 30 新营

国家一级出版社名单大学类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教育类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少儿类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社科类 安徽人民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上海人民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外文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科技类 电子工业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星球地图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类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黄山书社 岳麓书社 美术类 安徽美术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吉林美术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华书局 文艺类 长江文艺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考研的么,我也头疼怎么买,都买很贵,感觉也没必要,看不完啊,我这市图书馆有12年的,后面的没有了,你可以查查看你附近大学或者图书馆有没有

买人家看过的还着是盗版的 盗版的只是纸的质量差点 内容没有问题 你可以去淘宝上买二手的

金融杂志主编

推荐可以去了解一下:商业周刊、金融,这本杂志的内容还不错,都是金融相关的文章。编辑都是一些置身经济专家。希望上述回答能有帮助!!

《经济问题探索》,《中国金融》。对于你说的这本书,我是没听说过。

21世纪经济报导、南通周末、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财经理论与实践、金融理论与实践、当代财经

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主编

图6-9(b)幅表示供给较为缺乏弹性而需求非常富有弹性的市场上的税收。在这种情况下,卖者对价格不十分敏感,而买者非常敏感。该图表示,当征收税收时,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并不多,而卖者得到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因此,卖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负担。图6-9的两幅图说明了一个关于税收负担划分的一般结论: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为什么这是正确的?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费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供给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合适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案例研究 谁支付奢侈品税?在1990年,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这种税的目的是增加那些承担税收负担最轻松的人的税收。由于只有富人能买得起这类奢华东西,所以,对奢侈品征税看来是向富人征税的一种合理方式。但是,当透过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看时,结果与国会所期望的完全不同。例如,考虑一下游艇市场。游艇的需求是极其富有弹性的。百万富翁不买游艇是很容易的;她可以用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欧洲度假,或者留给继承人大笔遗产。与此相比,游艇的供给至少在短期中是较为缺乏弹性的。游艇工厂不能轻而易举地转向其他用途,而且,建造游艇的工人也不愿意由于市场状况改变而改换职业。

张民耕:大资管时代,房地产私募基金“借船出海”来源: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注定是房地产基金年。随着6月份《新基金法》的正式实施,房地产私募基金终于从“地下”走到“地上”获得了参与资产管理公平竞争的合法身份。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房地产基金白皮书》显示,从2006年到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298起针对中国房地产企业或房地产项目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涉及投资总金额为67亿美元。然而在上有监管层对房地产行业的严厉调控,下有“大资管”时代各路金融诸侯群雄逐鹿的夹击,房地产私募基金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9月13日,在清科集团举办的“2013中国房地产基金高峰论坛”上,全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联盟会长张民耕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各个资产管理机构纷纷以房地产基金的形式进入房地产金融领域,这对房地产基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各类金融机构都在挤压房地产基金的市场份额时,我们不妨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渠道优势、税收优势进行银企合作,也就是所谓的“借船出海”。中国房地产报:从2010年起,房地产私募基金在我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请对目前房地产私募基金的现状做一总结?张民耕:按照清科的统计,中国房地产基金存量规模到2012年超过了120亿美元。但是我觉得由于中国房地产基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收集数据非常困难,这120亿美元当中肯定有许多没有统计进去,这几年的发展规模应该在120亿美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40亿美元,相当于1500亿人民币。而今年房地产基金会有一个飞速的提高,由于进入全资管年代,房地产基金的人民币计量估计可以突破3000亿元。中国房地产报:大资管时代,房地产私募基金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哪些挑战?张民耕: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针对资产管理市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政,主题就是放松管制,旨在给其他金融同业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松绑。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公募基金等持牌金融机构进入“全资产管理时代”,并且纷纷向房地产投资基金渗透,抢食房地产基金蛋糕。最大的挑战是挤占房地产基金的市场份额。金融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汇集资金,这一点恰恰是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劣势。另外,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私募基金的项目选择、资金募集、人才聘用、技术技巧等方面都会产生全面竞争。譬如, 经过半年多时间,基金子公司的资产规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基金专项子公司2013年6月底的规模为1500亿元,7月底已突破3000亿元。当然这些资金不会完全进入房地产领域,但是如果进入了一半,这个资金量也是极其巨大的。所以我对今年房地产基金可能会有三千亿规模是非常确信的。中国房地产报:那么房地产私募基金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张民耕:与其单纯地把这些看成是挑战,倒不如说是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进入全资管年代,对于房地产私募基金来说,也就带来了“银企合作,借船出海”的可能性,房地产私募基金可以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渠道优势、税收优势,有竞争有合作,创造双赢的局面。房地产私募基金应该发扬产业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以房地产专业投资管理技术技巧扬长避短。因为许多房地产私募基金都是开发商出钱,掌握房地产的整个链条,这是我们的优势。对于开发商来说,房地产基金应该成为金融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对于合作的金融机构来说应该是金融执行方案的提供者,金融机构一般都是信贷形式,信贷形式往往是外部监管,房地产基金可以深入到内部去监管,提高它的收益性和的安全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市场当中找到我们应有的市场份额。另外,房地产私募基金因受规范制约较少,可以发挥制度创新的能力,在创造新型投资产品方面实现突破。金融创新、产品创新可能是私募房地产基金的一个生命线。而且房地产基金可以将长期开发投资中积累的经验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打通海内外资金渠道,借助借鉴海外资金和经验,在日益国际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份额,这也是我们在尝试的。房地产基金完全是房地产金融中的一个新的门类,现在金融行业的各个机构都一窝蜂地涌进来,看似很热闹,或许应该提醒大家:投资有风险,进入需谨慎。中国房地产报:有没有考虑过向公募基金转型,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呢?张民耕:拿到公募基金的牌照很难,但是可以努力。当下能做的还是跟他们合作,尤其是跟有了牌照的基金子公司的合作。年初,我们跟嘉实基金子公司嘉实资本联合推出的嘉实资本盛世美澜园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虽说是首单,但只是个尝试,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今后我们可能会做一些更加有示范性的,带领联盟的会员企业到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的平台上交易。中国房地产报:房地产私募基金自诞生起就一直充当着开发商融资工具的角色,而且现在大多以“真债假股”的模式存在,什么时候能真正实现纯股权投资的模式?张民耕:这个趋势现在挺明显的,一方面房地产基金本身在逐步成熟,开发商本身也在逐步成熟。开发商可能在某个阶段宁愿给你多点的收益,帮它渡过难关,但是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的加剧,他需要的不光是共分利益,还要共担风险。另外投资人也渐渐成熟起来了,以前是宁愿收益低一点但是要保险,慢慢地通过几年培育,开始偏向股权投资,到最后就是纯股。国内的房地产基金也在学习美国式的股权基金。一类是在开发过程中,通过股权,利益均享,风险共担。另一类就是将持有型物业做成REITs,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三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实现从债权向纯粹股权的转变。当然这会不会成为以后主流的形式,还需要时间考验。

《中国房地产》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房地产业的方针、政策,传播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经济、技术信息,介绍住房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中国房地产市场》杂志是由中国房地产市场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面向两岸三地发行的有关房地产市场方面研究、报道的期刊,是以中国经典地产为目标对象,反映中国高端房地产行情动态、新闻、市场走向、国际先进经验的月度性刊物杂志。

《中国地产市场》这是一本官办杂志,相对权威和专业

金融界杂志主编

何金子,男,吉林白山人。本科毕业于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人诚恳正直,社会责任感强烈。2012年获得金融界“十大金牌博主”称号,2012年《财富讲坛》授予“技术创新奖”。私募基金经理、策略分析师、理财规划师。CCTV财富讲坛、CCTV投资大参考、BTV天下财经、山东卫视投资有理等多档理财节目嘉宾。为人冷静客观。精于计算,崇尚国学。因多次精准预测大盘牛熊转换,并多次遴选出后市暴涨的黑马股,被评为“金融界十大金牌博主”。文章多次刊登于《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证券红周刊》、《第一财经杂志版》等。多次参加电视财经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卫视、凤凰卫视等。多次应邀出席金融界、新浪网、腾讯等网站类财经活动。著有《价值千万的股票秘密》、《独孤九剑技法》。

国家级。如《中国财富》

财经界挺好的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城市金融

  • 索引序列
  • 中国金融杂志主编
  • 中国金融家杂志社主编
  • 金融杂志主编
  • 中国房地产金融杂志主编
  • 金融界杂志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