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生活化课程论文

生活化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

生活化课程论文

幼儿园幼儿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主要可以通过亲子游戏进行!

一会儿教学应该与当人的生活习惯,孩子学会哪些知识,学会了盛行光环,有了学习,将来提高了识字能力,人文交往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同时广大教师也在不断探索其实施策略。而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整合,强调的不仅是让数学化回归生活,更重要的是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生活化课程论文评价

幼儿园幼儿教学和生活相结合主要可以通过亲子游戏进行!

一会儿教学应该与当人的生活习惯,孩子学会哪些知识,学会了盛行光环,有了学习,将来提高了识字能力,人文交往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正逐渐地走入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势,并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学生活化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已成为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心里发展很不成熟、很不完善的阶段。逆向思维和空间思维都不完善,又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多媒体技术是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技术,它的使用可以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效果。第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克服某些情况下无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比如,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教授学生“10以内数的认识”中,采用了带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拔河比赛这种教学活动。但是这种活动需要老师很好的组织,课堂容量也非常的有限,而且受到场地和气候的限制,学生也可能仅对拔河感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存在。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电脑上绘制一个拔河的动画,每边5个人,把2边人物的衣服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当我们在动画中的一边加上或者去掉一个队员的时候,绳子的中心就发生相应的移动,并配上呐喊助威的音乐,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我们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在课堂的组织上可以省去很多功夫,又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让学生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第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的难点。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的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通过把圆分割成若干个相同的扇形,然后拼成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推导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动态地绘制一个圆,然后用另一种亮色线条把圆分别地分割为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等,再分别拼成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看见圆是如何变成我们所熟知的长方形的,是如何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实现数学生活化是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它以其突出的特点和巨大的优势必将取代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将数学生活化教学融入到现代信息技术中必将使数学教学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次巨大的飞跃。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也不是合数。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论文

一、综合性入手,遵循多方面要求。   我园开展的主题综合课程是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从综合性入手,通过合理地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地组织教育过程而建构的一种课程模式。   在实施课程是我们遵循下面的要求:   1、整体性要求。即整体地思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幼儿园教育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   2、联系性要求。重视幼儿园教育各领域之间、各教育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功能。   3、集中性要求。一个阶段相对集中开展某方面的活动。   4、主题活动结合幼儿园特色。在主题活动课程的研究中,使主题内容与幼儿园特色相结合,既能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知识,促进其全面平衡发展,又能使幼儿富有个性地、有特长地发展。   5、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主动性。鼓励一线的实践型教师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之中,多观察、多发现、多积累,积极地提出主题研究的各方面情况供大家讨论、总结,从而更好地完善园本课程。我园每个月每学期都会在教研活动中和老师计划、总结、反思主题探究课程、园本节日课程实施的价值,并总结成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6、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通过多种有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大程度上地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对知识产生极大的求知欲,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二、科学开展,综合组成实施课程。   一主题活动产生阶段:寻找恰当的主题题目。   我园开展的主题综合课程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教育内容的选择可能性,但同时也对幼儿和教师选择恰当的主题提出了挑战。我园从幼儿出发,选择其感兴趣、有意义的、贴近生活的主题内容,让幼儿学得轻松自然、学得积极主动。   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每一次选择主题题目之前,教师先了解幼儿当前最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从幼儿的关注的话题中寻找主题,从吸引幼儿的事件中寻找主题,从幼儿的角色行为中寻找主题等。   ⒉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一般从自身开始,然后将注意推展至家庭、社区、周围世界,由浅至深、由简至难。因此,我园教育过程中的主题来自于幼儿周围的人、事、物,来自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通过这类生活化的主题丰富和构建幼儿新的生活经验。   ⒊确保主题的连续性、独立性。   在选择主题时我园还考虑到主题和主题之间在促进幼儿发展上的连续性,幼儿能力、生活经验、兴趣等方面的联系,而不是内容的联系。   (二)主题活动准备阶段:   1、搜集有关的主题资料。   确定了主题题目后,我园会组织教师根据题目查阅各种资料,寻找有关的教育内容、活动图片、活动资料,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使主题活动内容丰富而生动。   2、集中力量设计主题网络。   当主题产生后,教师即可将主题交于幼儿进行讨论,或将主题带回家中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教师根据幼儿在讨论中的经验和问题制订初步的主题网络。在实施中,让幼儿对主题网络充分发表自己看法,根据幼儿经验、兴趣作进一步探索,再作补充、调整,以符合幼儿的需要。   3、均衡各领域的学习内容。   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是需要全方位发展的。因此,我们在主题网络的基础上按领域规划教育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每个领域活动是否均等。如果不均等,再补充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达到平衡。   4、创设开放式的主题教育环境。   根据开放式教育环境的创设原则和课程需要,我们给幼儿创设了自主开放的活动区域,如:美工区、语言区、音乐区、数学区、科学区、生活区、智能区等。教师根据各区域的功能及主题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并利用墙壁、空间展示教师与孩子、家长收集的与主题有关的图片、照片、事物等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归类、整理后引起幼儿研究主题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在主题研究过程中,我园不断展示幼儿学习活动的各项记录、成果和美工的作品,使环境不断随主题进展而丰富,随主题的变换而变化。   5、确定主题中的家长工作要求。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合作者、执行者,而幼儿园的课程必须统整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大自然的多方生活经验,并不是只有幼儿园才被视为学习的地方,园内外的活动要并重,才能使幼儿获得多方位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每个主题都明确制订了家长工作要求。使家长们能参与到活动之中,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主题活动的实施阶段   1、日常活动提供机会,创设幼儿自主空间   (1)利用园内资源创设多种活动背景   在集体教学活动前,教师可充分利用园内的自然环境为幼儿创设有关的教

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方式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毕竟小孩子不会安静坐著听课的

数学课堂生活化论文

数学小论文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 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 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 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 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幼儿教育大纲中强调“幼儿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应生活化。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如何把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呢?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联系幼儿的生活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为此,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在学习“1”和“许多”及其关系时,可以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是“许多个”。在学习“看日历”:让幼儿在日历中找出家中每个人的生日,以及一年中的节日,并统计出一年中哪个月的节日最多。数一数一年中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哪个月份的天数最少。二、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关注与生活的联系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关注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中的数学”、“幼儿园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紧密地联系起来。如大班“生活中的数字”活动,可将活动目标制定为:寻找各种物品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三、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关的操作材料“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数学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操作法,生活中很多的材料可以被数学操作所利用。例如教“6的组成”,我们围绕着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蚕豆,巧妙地将“合作猜豆一蚕豆分家一蚕豆发芽一蚕豆开花―炒蚕豆”情节贯圈起来,让幼儿手拿五粒蚕豆,分在两只手中,给朋友看一只手,让他猜蚕豆数,复习五的组成;再根据6粒蚕豆的不同,如大小、颜色等记录6的组成;最后玩蚕豆开花的游戏,来巩固6的组成。整个学习显得过渡自然,浑然一体,融会贯通,幼儿兴趣浓郁,充分表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材料如石子、小棒、盒子、瓶子等,其中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只要你注意观察、注意收集、注意开发,许多朴实而精彩的数学活动应运而生。这些材料运用于活动区,还能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区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生活材料的敏感性,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收集这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制作成教具给幼儿操作,那么数学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创设模拟现实生活的活动情境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并借鉴一些常见的生活事件,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的、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的人、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数学概念与生活的桥梁。如教师可以把“整理东西”这一生活事件创设成一个教育情境――准备一些杂乱的衣物、文具、水果等物品,让幼儿充当“小管家”,把物品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整理摆放整齐,也可以创设一个“超市”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扮演“营业员”,按照玩具、食品、服装、日用品等整理物品,从中学习分类。在中班“复习5以�的序数”活动。可创设体育馆的情境,将蕴含序数学习的“跳格子”“投飞镖”“套圈”等各种运动项目设置其中,让幼儿边玩边表述,如“我的飞镖飞到第4行第3格”。五、数学教育活动应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1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而且这些事例经常反复发生,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幼儿积累相关的数学经验,为幼儿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的准备。;如关于“空间方位”的教学,让幼儿熟悉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谁坐在我的旁边,谁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后面坐着谁。玩滑滑梯时,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如爬、跑、跳等获得上下、左右、里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间方位的经验。再如关于“时间概念”的经验。进餐前让幼儿安静地闭上眼睛或伏在桌子上。让幼儿体验1分钟、2分钟时间的长短,发展幼儿的时间感;根据固定的时间收看动画片,可以让幼儿积累辨认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的相关经验。2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如在操场散步时,可以让幼儿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数一数教学楼有几层。二是将数学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尤其是其他领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通过具体项目的比赛和评比,让幼儿感知时间的“快”和“慢”。3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数学教育不仅要联系儿童生活,“还要引导儿童用数学。让儿童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可以为儿童“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如“学习了分类”,请幼儿回家整理自己的玩具,并能对家长表述自己是怎么整理的;请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超市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用的餐具归类。再如学会了看时钟就应该有时间观念,懂得自己掌握时间,自己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按作息时间表起床、吃饭、去幼儿园等。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要树立“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的基本观点,贯彻“数学教育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并抓住教育内容、活动目标、操作材料、活动情境和实施途径等几个关键点将数学教育生活化真正落到实处,使幼儿喜欢学习数学并体验数学对其生活的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化体验和结合学生基础水平,将生活化融于课堂教学中,促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进而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乐趣。一般而言,数学教材中富含生活化场景,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在进入小学前,都或多或少的从生活中体会过数学,因此,他们不会对数学感到陌生,为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生活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从生活视角,全身心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比如:在学习一些数学内容时,我们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或者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促使学生意识到校园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进而消除学生陌生感,拉近校园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比如:在讲解一些数学内容时,我们数学教师还可以走到户外,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促使学生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在游戏中促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在这种游戏氛围中,全体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课堂学习氛围异常活跃,进一步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那种单一和乏味的教学过程,每位学生都兴高采烈的参与其中,教学任务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游戏氛围中顺利实现,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并非那么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的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触手可及,进而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二、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数学问题,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都离不开学生生活实践,当然,这种现实并非是不可企及的而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和听得到的现实。一般而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往往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等等特征,可以激发学生生活化体验提高学生探索欲和自信心,便于学生沉浸在一种生活化氛围中,思维得到延伸。为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使数学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生活化场景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此外我们数学教师还要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事物,引出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探究生活中隐藏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体验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三、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步骤的构建活跃和趣味学习氛围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作者认为:高效的教学并非是学生屈服于我们教师的压力之下进行学习,而是在一种趣味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一般而言,趣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正面的心理趋向。那么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在活跃和趣味的氛围中轻松自由的获取知识呢?作者认为:我们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精巧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游戏、竞赛等等。在一种活跃和趣味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身心得到完全放松,在玩耍中轻轻松松获得数学知识。四、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一般而言,许多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积累了一些数学知识,然而要求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便难尽人意。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五岁思维能力才形成。一般而言,许多小学生都是盲目和主观的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意义模糊不清,为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强化生活和数学之间的内在关联,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熟悉事物去思考数学知识。在生活化场景中形成数学概念,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言而总之:数学生活化促使学生利用自身生活体验走进课堂学习,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亲身实践的时机。进而推动学生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投身入课堂学习中,对此,作者深有体会,通过这些年数学生活化研究和实践,本班学生在学习数学兴趣上随之提高,促使数学教学彻底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形式,促使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行积极转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开始亲近数学和喜欢数学,教学任务也轻松高效的完成,进一步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畏惧心理,自身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普遍提高。新课标倡导:数学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翠暗色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和交流等等教学活动。借助于生活化,学生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也显著增强,学生基本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习欲望明显增强和学习信心进一步增强。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同时广大教师也在不断探索其实施策略。而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整合,强调的不仅是让数学化回归生活,更重要的是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进一步了解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园艺与生活课程论文范文

呵呵~!  还真问对人了,证好我是学园艺的,你也是今年毕业的吧,下面这个是我前两个月写的  南宁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介绍了南宁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适龄壮苗、定植、开花结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果农从事温室大棚番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南宁; 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  前言:番茄是国内外普遍种植的一种蔬菜之一,是人们日常餐桌上食品,随着人们对番茄的不断认识,在药用、调料、补品方面的不断开发,使其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的播种面积在逐渐扩大,使得各地区的播种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  番茄对温度的要求:番茄喜温,白天适宜的温度为25℃~28℃,夜间16℃~18℃。低于15℃,番茄种子发芽、授粉受精及番茄转红受到影响:低于10℃,生长缓慢,生殖发育受到抑制,5℃时茎叶停止生长,2℃则受到冷害,0℃即被冻死。高于35℃生殖发育受到影响,高于40℃生理紊乱而热死。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差利于养分的积累和转熟,促进植株健康发育,防止徒长,增强番茄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产量。  番茄对湿度要求:基本原则是除发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后的缓苗期,要求较高温度和湿度外,其他时期都不需要高湿度。对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开花期以及转熟期要适当控水外,其他各期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1、选择高产搞病品种  1、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早熟高产品种。  2.育苗  1播前种子处理  番茄种子消毒处理。有两种方法,(1)温汤浸种,即称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然后捞出把种子放入55摄氏度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之后再继续浸种3~4小时。温汤浸种时,一般是一份种子,二份水;要不断、迅速地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以防烫伤种子;三是要不断加热水,保持55摄氏度水温。可以预防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等病害发生。(2)磷酸三钠浸种,即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这种方法对番茄抗病毒病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2营养土配置  营养土按肥沃园土∶腐熟厩肥=2∶1的体积比配制,1m3中加入充分腐熟的鸡粪20~30kg、过磷酸钙1~2kg、苗木灰4~5kg、40%拌种灵200g,充分拌匀  3育苗操作步骤  ①消毒 育苗盘消毒可采用10%漂白粉浸泡2-3分钟,再用塑料膜包好放置20-30分钟,用清水冲干净晾干即可;池子、场地消毒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喷湿;池水消毒用漂白汾进行消毒,1000kg水用10g漂白粉。  ②基质的装填  先将基质用适量清水洒湿,湿润程度以手握成团,放开后轻轻一动可散开为宜,再将基质装满已消毒的育苗盘孔内,装填要充分、均匀,松紧程度要适中。  ③播种  播种前将苗床上的营养钵或育苗畦浇透水,水渗下后,取拌好的药土撒在营养钵或育苗畦上,把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于育苗畦或营养钵(每钵播种2~3粒),用种量750g/hm2。播种后覆1cm左右的药土,加盖地膜,扎扣小拱棚,保持地温25~28℃。  ④苗期管理  温湿度管理:苗期将大棚两头和两侧揭开进行通风换气,遇大雨将侧膜落下。白天温度控制在30℃以下,夜间控制在1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40%以下,温度过高则要通风降温排湿。  肥料管理: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时施入营养液肥或复合肥。一般每8盘苗用肥1kg,施入后池水要充分混匀。  幼苗长到7-8片叶时移栽,移栽前喷施一次甲霜灵800倍液。  3.建棚整地、施基肥和防地下害虫  ①选地建棚  根据当地观察,建棚应选择水源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田块,建设长度根据田块长度而确定,宽度一般8m,大棚两头留门,门宽2-5m。留门一是方便进出,二是利于通风。  ②整地施基肥  移栽前半个月进行平整地,此时每667m2可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kg,农家肥要翻挖深埋。拉墒宽度2m(含沟),一般8-5m宽的棚拉4墒,要求深沟高墒,拉墒高度35cm以上,墒体饱满,拉墒后每667m2用复合肥75kg , 普钙50kg,钾肥20kg,硼砂1kg,锌肥2kg ,混合均匀后,在墒上挖20cm深的施肥沟撒入肥料,要求施肥沟偏左或偏右,保证打塘不在施肥沟上。打塘规格根据品种长势而定,一般国外品种长势强,塘距60cm,国产品种长势稍弱,塘距40cm。连作二茬田块应塘施抗重茬剂如:重茬恩益碧或重茬PK  4.及时定植  定植时要做到苗龄合适,秧苗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成活。一般幼苗7-8叶时移栽。漂浮苗做到带基质移栽,每塘一株,国外品种每667m2栽920株,国内品种栽1200株。均采用双杆整枝。定植前先铺上地膜(夏秋季可以不盖地膜),定植好后把穴口用土封严。及时浇定根水,此次浇水要浇透。  5.大棚管理  ①温湿度管理  漂浮苗定植后迅速生长,夏秋季要揭开大棚两头及侧膜,夜间不落膜,白天温度控制在32℃以下,湿度控制在%以下;冬春季揭开两头,侧膜不揭,白天温度控制在27-28℃,夜间温度不低于8℃,湿度保持下40%以下。  ②水份管理  6月进入雨季,要注意排水。要求清理大棚四周边沟及棚内中沟,能够及时排出积水。番茄生产初期需水较少,但到结果期需水较多,此时应每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冬春季旱时,生长初期可酌情灌水,以水走底为度,2-3小时后及时排出。  ③肥料管理  番茄旺长初期要进行大压肥,此次667m2用复合肥20kg, 钾肥15kg混合后,施于植株根部15cm处,然后结合培土。结果期每隔10-15天进行浇施一次, 每667m2用复合肥3-4kg。适当进行根外追肥,肥料可用2-3%磷酸二氢钾间隔喷施。  ④整枝打杈  无限生长型品种均采用双杆整枝,一般植株长到12-14叶时发出两个主枝,去除其它多余侧枝,保留较平齐的两个主枝,及时做好搭架、吊线和绑蔓工作。  ⑤及时封顶  竹棚栽培一般留6台果,当第6台果座果成功可以封顶。当第一台果子成熟可以打除其果下叶片,每成熟一台果就及时打除其下部病残叶,侧枝侧芽,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植株养份消耗,提高产量。  ⑥病虫害防治  ①立枯病、猝倒病(苗期病害):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②番茄脐腐病:田间水分管理要均衡,用1%过磷酸钙水溶液叶片喷雾,10~15d喷1次,共喷2次。③病毒病:播种前对种子消毒,田间管理时要及早杀灭蚜虫并及时拔除病株。④灰霉病:降低土壤湿度,及时用速克灵烟熏剂下午熏棚。⑤早、晚疫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及时用45%百菌清烟雾剂3 750g/hm2熏棚。⑥蚜虫、白粉虱:用黄板诱杀,将涂有机油的黄色板置于棚室内高出植株的地方。烟雾剂熏蒸,每次用量6 000~7 500 g/hm2,分成4~5堆,暗火点燃,闭棚熏烟3h。  6.及进采收  大棚春番茄的采收期随着气候条件、温度管理、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从开花到果实成熟,早熟品种40—50天,中熟品种50—60天。果实定个发白后(白熟期)可进行乙烯利人工催熟。一般在果实转色期采收上市。  我还有其他的,要是你觉得不行,再发给你

需要我帮你写吗? 按照你的要求来做 包通过 老师有问题包修改 ↓↓↓↓↓下面可以找到我

  • 索引序列
  • 生活化课程论文
  • 生活化课程论文评价
  • 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论文
  • 数学课堂生活化论文
  • 园艺与生活课程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