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排水工程参考文献

排水工程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排水工程参考文献

我这参考文献多的是

污水处理厂设计探析 出自: 《城市建设·下旬刊 》 2010年10期 《污水处理厂设计探析》 摘要:针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存在的厂址选择不合理、处理工艺盲目求新求变、设备选择不切合实际等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运行实际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厂址选择、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处理工艺、根据需要选择设备等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建设;厂址选择;污水处理工艺;设备选择泊动控制系统 一、污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 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并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下游,并应设在城市工业区、居住区的下游。为保证卫生要求厂址应与城市工业区居住区保持约300m以上距离;厂址宜设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及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结合污水管道系统布置及纳污水域位置,污水处理厂选址宜设在城市低处,便于污水自流,沿途尽量不设或少设提升泵站;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厂区地形不受水淹,有良好的防洪、排涝条件;尽量少拆迁、少占农田,同时因厂区规划有扩建的可能,应预留远期发展用地仁。在拟建新的污水处理厂时,一般由建设单位提出2~3个污水处理厂备选地址,由设计部门从中比较选择。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要盲目迁就建设单位的意见,应亲自考察当地实际情况,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厂址。 二、污水处理厂的工艺选择 当前,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吸引力,一些设计单位片面追求工艺新,追求工艺时髦,而不考虑当地的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问题,将污水处理厂建成污水处理新工艺实验厂。如有的地区本来进水水质比较低,还要选择AB法,结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设施设备的闲置;有的地区经处理的再生水直接用于农业灌溉,还过分强调除磷脱氮,采取A/A/0法,增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日常运转成本。 笔者认为设计者不应仅仅考虑到达标排放的问题,还必须合理把握工艺的先进性和成熟性(可靠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应当重视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必须要适合中国国情和工程性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不同于一般点源治理项目,它作为城市基础设设施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高的特点,应该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工艺选择必须注重成熟性和可靠性。因此应强调技术的合理,把技术的风险降到最小程度,而不是简单地提倡技术先进。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政策规定“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设计参数后再进行应用”,也是强调了可靠性原则。在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时,主要控制的条件有用地范围、尾水排放、污泥出路、地质条件、发展余地、管理水平、运行费用、工程投资、环境影响等诸方面。在满足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前提下,应着重研究运行费用与管理水平。已一些污水厂建成后,由于运行费用高而无法正常运转,而另一些处理厂引进高级监控仪表设备,由于缺乏具有一定水平的维护人员,这些仪表设备被闲置。所以,要从目前国内的现状出发,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切忌盲目跟风。笔者认为,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选用氧化沟、SBR法具有明显的优点,而大型污水处理厂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仍是首选方案。同时在同一地区有多个污水处理厂建时,工艺选择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相同或相近工艺,这样可增加污水处理厂之间管理经验的互通,提高管理运行水平。 三、自动控制系统问题 当前各类污水处理工艺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向T型氧化沟、ICEAs工艺、sBR工艺都需要自动控制来保证运行。许多污水处理厂都配备了自动控制系统。但调查发现,不少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根本没有使用或使用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有的控制参数设置不合理,运行问题较多;有的自控设备落后,损坏后无法更换,造成自控系统闲置。自动控制系统应与污水处理厂同步设计,分批建设。待污水处理厂调试完成,达到处理要求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参数。自控设备尽量选择具有可替换性的设备,防止出现因某个设备无法替换而造成整个自控系统瘫痪的现象。 四、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水处理厂在水处理过程中会截流与排出一定量的栅渣、沉砂和污泥。对城市污水厂而言,其数量大约为进水量的5%~5%。目前部分设计单位在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对污泥处置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中小型污水厂产生的污泥,经浓缩、机械脱水后直接外运,这些污泥实际上均未达到稳定要求,是否会带来环境的二次污染是值得注意的。因此设计部门应加强对污泥处置的设计与研究,目前常用的污泥稳定方法有污泥中温消化、污泥好氧消化、污泥投加石灰、污泥焚烧等方法;污泥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已有各种报道,例如利用污泥制砖、制陶瓷等用作建筑材料,甚至从污泥中提炼维生素B,等等,但大部分是实验室试验,与实际应用还有相当距离。城市污泥的最终出路,还是用作绿化或农田肥料,改良土壤,这似乎是较现实的综合利用方案,但目前尚缺少组织推广应用的机构,在政策上也缺少支持。事实上,城市污水厂污泥作为“绿色植物”的天然有机肥料是具有广阔前途的。一个城市若有多座污水处理厂,可把各处理厂污泥集中起来,建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污泥处理厂,包括处理下水道清通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化粪池污泥等等。当污泥处理厂达到一定规模后,可减少单位投资,降低日常费用,也便于污泥综合利用。 总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由于投资大、牵涉部门多,设计人员平时应该多留心积累污水处理厂操作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设计之前主动、深人地进行实际调查,虚心听取建设单位,尤其是污水处理厂一线运行管理人员的意见,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设计投资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方便、对环境影响小的污水处理厂,避免污水厂的频繁改造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更有利于设计院自身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eBJ14-5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 [2]许劲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讨论给水排水,2001,27(7):15~18

给水工程参考文献

书名: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丛书--SBR及其变法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60 条形码:9787502543594 ISBN:ISBN 7-5025-4359-7 作者:张统 印刷日期:2003-3-1 出版日期:2003-3-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394页 中图法: 中图法一级分类: 中图法二级分类: 书号: 简介:本书为《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展》系列丛书之一,对近年来国内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工艺处理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基本上包括了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SBR工艺在不同废水中的应用研究;SBR脱氮除磷研究;CASS工艺研究及应用;各种SBR的变形工艺应用研究;污水处理与回用及其他技术与工艺。 本书大多数文章均为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均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指导意义。本书适用于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人员,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人员参阅;也对给水排水、环境工程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录:第一章 SBR工艺原理及应用 一、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二、SBR的工艺发展和应用适用性问题的讨论 三、SBR工艺的分类和特点 四、SBR法与活性污泥膨胀 …… 二十三、UASBAF-SBR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二十四、铁屑过滤-SBR工艺处理棉纺印染废水的研究 二十五、开发厌氧/好氧序批式一体化反应器的构想 二十六、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SBR处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第二章 SBR工艺用于污水脱氮除磷 一、供氧方式对SBR法硝化反应控制参数的影响 二、间歇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艺特性研究 三、间歇式生物膜法除磷机理研究 四、间歇式生物膜法的脱氮特征及机理研究 …… 十二、应用SBR工艺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研究 十三、SBR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功效 十四、活性污泥外循环SBR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 十五、SBR工艺用于生活污水除磷脱氮的试验研究 第三章 CASS工艺原理及应用 一、建筑小区污水处理技术及设计实例 二、CASSL+膜过滤工艺处理中小城市污水与水回用 …… 十四、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工艺及设计 十五、CASS工艺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中的应用研究 第四章 SBR其他变形原理及应用 一、MSBR系统的特点及其除磷脱氮的机理分析 二、MSBR工艺的运行机理 …… 九、SBR法DAT-IAT技术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十、UNITANK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工程实践 第五章 污水处理与回用其他技术进展 一、我国城市污水回收和再用的实例分析 二、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现状及今后发展的趁势 三、生态卫生(排水)系统国内外发展比较 四、关于天津市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技术研究与探索 …… 二十一、集成电路废水处理系统设计 二十二、新型气浮器及其处理造纸废水的工程设计 二十三、航天发射场推进剂废水对地下水影响程度分析与研究 二十四、集中供暖主管道腐蚀查定及防腐方法 阅读地址:

书名:建筑给排水ISBN:711119868作者:朴芬淑//吴昊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定价:25页数:235出版日期:2006-10-1开本:16开 本书主要根据新修订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以问答的形式,有的放矢地对近几年有关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作了阐述和介绍。主要包括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建筑热水、建筑中水、建筑消防、建筑雨水及高层建筑等内容。本书可供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前言第一章 建筑给水1.室内给水系统有哪些分类及任务?2.室内给水系统的组成分哪几部分?3.室内给水方式有哪些?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4.给水管道有哪些布置形式?各有什么特点?5.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有哪些?6.给水管道有哪些敷设形式?各有何优缺点?各适用何类建筑?7.给水管道的敷设要求是什么?8.对引入管的敷设有何要求?9.给水管道防护的方法有哪几种?10.水表分哪两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11.水质污染的原因有哪些?12.水质污染的防护措施有哪些?13.室内给水系统水压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怎样进行估算?14.什么叫自由水头?主要几种卫生洁具的自由水头值是多少?15.给水当量是如何确定的?常用卫生器具的给水额定流量与当量是多少?16.给水水箱如何分类?其形状及制作材料有哪些?17.给水水箱上有哪些配管?其各自作用及安装要求是什么?18.给水水箱有效容积及设置高度是如何确定的?19.储水池容积如何确定?20.气压给水设备有何特点?21.气压给水设备有哪几种?各由哪几部分组成?22.自动补气式气压罐给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气压罐设备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23.采用气压罐给水应如何确定用水量?24.气压给水设备如何进行容积计算及水泵配置?25.在给水系统中水泵有何作用?离心式水泵有哪几种?其适用范围是什么?26.水泵的布置要求有哪些?27.水泵机组设隔振装置的条件及其措施有哪些?28.停泵水锤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其有何危害?29.水泵的选择方法是什么?30.自动变频式给水方式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何特点?31.变频供水有哪些适用范围?32.变频调速供水技术有何特点?33.变频调速供水的计算步骤是怎样的?34.建筑给水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35.如何根据室内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进行水力计算?36.工业企业生活间等建筑应采用什么形式的计算公式?37.集体宿舍等建筑应采用什么形式的计算公式?38.住宅建筑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应如何计算?39.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算例40.给水管道中局部水头损失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41.给水系统水力计算的步骤是什么?42.给水管道常用的管材有哪些?其各自特点是什么?43.选用新型管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4.常用几种新型管材的主要特性综合比较结果怎样?45.为何要提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节水节能?46.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水节能途径及技术措施有哪些?47.如何解决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噪声问题?第二章 建筑排水48.排水系统是如何分类的?49.排水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50.何谓排水体制?应如何选择?51.污水排入城市管网应符合什么条件?52.排水管道管材有哪些种类?应如何选用?53.排水附件和检查井如何设置?54.各种卫生器具和卫生间的布置应如何确定?……第三章 建筑热水第四章 建筑中水第五章 建筑消防第六章 建筑雨水第七章 高层建筑第八章 设计程序参考文献

第1篇基本理论介绍第1章绪论121世纪水质科学与工程的发展方向1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2水质标准将更加完善3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4水质检测技术快速可造5水厂和污水厂控制技术日益提高第2章水质工程学的基本理论1水溶液的基本性质1水合、配合与离子对2天然水中的溶解固体3水的电导率和电阻率4水中阴、阳离子间的关系2反应器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1物料衡算和质量传递2理想反应器与非理想反应器3水微生物学基础知识1微生物生态2污染物结构与微生物代谢动力学4水质参数和在线检测技术1浊度、悬浮物浓度与悬浮微粒浓度2有机物的水质替代参数3饮用水水质与健康4水质参数的光电检测技术概论5水质标准与水质模型1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概述2水体水质基本模型思考题第2篇物 化 处 理第3章预处理1格栅的分类与设计1格栅的分类2格栅的设计2沉砂池的种类与设计1平流沉砂池2曝气沉砂池3钟式沉砂池3沉淀预处理的应用4调节池的分类1水量调节池2水质调节池5饮用水预处理技术1化学预氧化法2生物预处理3活性炭吸附思考题第4章颗粒分析与混凝1双电层的构造和界面电位1胶体表面电荷的来源和双电层的构造2胶体间的相互作用位能和DLVO理论3混凝剂的水解反应与混凝机理2絮凝动力学理论1异向絮凝动力学模型2同向絮凝动力学模型3Camp?Stein公式4絮凝特性曲线3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种类和应用1传统铁盐、铝盐混凝剂的应用2无机高分子混凝剂3有机高分子混凝剂4新型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的研究进展5助凝剂6混凝剂的卫生安全性4混凝工艺的工程实践1絮凝剂配制投加设备2混合设备的设计与计算3絮凝池的设计与计算4新型组合式絮凝池的研究进展5颗粒分析方法与絮凝过程的自控技术1颗粒分析的基本内容2絮凝过程的光电检测技术综述3絮凝投药自动控制技术与设备思考题第5章沉淀与气浮1颗粒沉降基本理论1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2自由沉降试验3分层沉淀4沉淀效率的计算2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和设计1平流式沉淀池的进出水布置2平流式沉淀池的排泥设施3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运行管理3其他沉淀池的设计和计算1斜板(管)沉淀池的类型和设计2辐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与设计3其他新型沉淀池的应用4澄清池的原理和设计1澄清池的一般工作原理2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设计3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设计4脉冲澄清池与悬浮澄清池的运行特点5浓缩池的理论和设计1浓缩池的原理和特点2浓缩池的设计6气浮池的设计计算1气浮原理概述2气浮池的设计3吹脱和气提思考题第6章过滤1过滤理论综述1过滤工艺理论的发展历程2过滤理论的主要内容3迹线分析模型2滤层和承托层1滤层综论2滤料3承托层3滤池的运行方式1等速过滤2变速过滤3滤层负水头4滤池的配水系统1配水系统2大阻力配水系统3小阻力配水系统5滤池的过程控制1滤池控制策略2液位控制3反冲洗控制6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计算1滤池的面积和滤池的长宽比2滤池的深度3管廊布置4管渠设计流速5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7其他滤池的特点和应用1V型滤池2虹吸滤池3移动冲洗罩滤池4压力滤池5多级精细过滤装置思考题第7章消毒1消毒的基本理论2液氯消毒1氯的性质2氯消毒作用机理3折点加氯法4加氯点的确定5消毒副产物3其他消毒方法1二氧化氯消毒2漂白粉和次氯酸钠消毒3氯胺消毒4臭氧消毒5高锰酸钾消毒6物理消毒法思考题第8章吸附1吸附的基本理论1吸附类型2吸附等温线3吸附速率4影响吸附的因素2活性炭吸附的理论和设计1活性炭的制造2活性炭的细孔构造和分布3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4活性炭吸附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5活性炭吸附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6废水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设计实例3吸附塔的设计1吸附工艺2吸附塔的设计要点3吸附塔的设计方法思考题第9章其他物化处理方法1萃取1基本原理2萃取剂的选择与再生3萃取工艺过程2蒸馏1多效蒸发2多级闪蒸3离心分离1离心分离原理2离心分离设备4氧化还原1药剂氧化还原2金属还原3臭氧氧化4空气氧化5光氧化5电解1概述2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6离子交换1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2离子交换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考题第3篇生 物 处 理第10章活性污泥法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2活性污泥的形态与活性污泥微生物3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4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系统的主要控制目标与设计、运行参数2活性污泥动力学基础1概述2莫诺方程式3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4动力学参数的确定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1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3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4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系统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6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系统7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系统4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新工艺1概述2氧化沟3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4AB法污水处理工艺5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1曝气池的计算与设计2曝气系统的计算与设计3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与剩余污泥的处置4二次沉淀池的计算与设计5曝气沉淀池的计算与设计6处理水的水质6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维护管理1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投产与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2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状况与对策思考题第11章生物膜法1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1生物膜的构造及净化机理2生物膜的增长过程3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特征2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1普通生物滤池2高负荷生物滤池3塔式生物滤池4曝气生物滤池3生物转盘的设计计算1生物转盘的构造及净化原理2生物转盘系统的特征3生物转盘的计算与设计4生物接触氧化1概述2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及形式3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计算5生物流化床1概述2生物流化床的工艺类型3生物流化床技术的特点思考题第12章厌氧生物处理法1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2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特征3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2厌氧过程动力学3厌氧活性污泥法1普通厌氧消化池2厌氧接触法3UASB4厌氧折流板式反应器(ABR)4厌氧生物膜法1厌氧生物滤池2厌氧生物转盘5厌氧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思考题第13章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1污泥的分类、性质及性质指标1污泥的分类与性质2污泥的性质指标2污泥的浓缩1污泥重力浓缩2污泥气浮浓缩3污泥的其他浓缩法3污泥的消化1污泥的厌氧消化2污泥的好氧消化4污泥脱水与干化1机械脱水前的预处理2机械脱水的基本原理3压滤脱水4滚压脱水5离心脱水6污泥干化5污泥的消毒1巴氏消毒法(低热消毒法)2石灰稳定法3加氯消毒法6污泥资源化技术1农肥利用与土地处理2污泥堆肥3其他方式7污泥减量技术思考题第14章膜生物反应器1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分类1膜生物反应器2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类2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运行机理1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2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机理3膜生物反应器特征及膜过滤的影响因素4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应用实例1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处理某石化企业废水实例2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洗涤、洗浴污水工程实例第4篇深 度 处 理第15章污水脱氮除磷技术1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特征1生物硝化过程与反硝化过程2单级活性污泥脱氮工艺2污水生物除磷技术特征1污水生物除磷的机理2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3污水生物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与设计1A?A?O工艺2Phoredox工艺3UCT工艺4VIP工艺5其他脱氮除磷工艺思考题第16章膜分离处理技术1电渗析法1电渗析原理及过程2电渗析器的构造与组装3电渗析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2反渗透1渗透现象与渗透压2反渗透3反渗透膜及其透过机理4反渗透装置、工艺流程与布置系统5反渗透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3纳滤、超滤和微滤1纳滤2微滤和超滤4纯水的制备方法思考题第17章其他深度处理方法1地下水除铁除锰方法1地下水除铁方法2地下水除锰方法2除氟和除砷技术1水的除氟2水的除砷3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地表水源处理的应用1去除有机物2除藻及藻臭3去除微污染水的色度与浊度4高锰酸钾及PPC与其他方法的联用4纳米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2半导体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技术3纳米材料的磁性吸附技术4纳米材料的吸附与强化絮凝5高级氧化技术的联合应用1催化臭氧化2臭氧?光催化氧化技术3超声?臭氧联用4超声?电化学联用5超声?光催化联用6微波强化光催化氧化技术6新型高效催化氧化技术1光催化氧化2催化湿式氧化3超临界水氧化4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5超声空化氧化6微波氧化思考题第5篇水厂、污水厂建设与运行管理第18章水厂的建设和设计1水厂建设的基本内容1厂址选择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3水处理构筑物类型选择4平面布置5高程布置2水厂设计和施工基本原则1水厂设计原则2水厂施工原则3水厂的日常运行管理1水厂内控指标2水厂生产现场管理3水厂现场监测4水厂运行控制5水量计量设备管理6水厂机电设备管理7水厂安全生产4给水厂的国内外建设实例1狼山水厂平面布置2瑞士日内瓦皮约尔水厂思考题第19章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1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基本原则1污水处理厂设计内容及设计原则2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3污水处理厂选址原则2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3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和自动化控制1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2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自动控制4污水处理厂的国内外建设实例1北京市大兴污水处理厂2安徽阜阳市某污水处理厂设计3美国加州San Jose污水处理厂思考题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工程参考文献

你在哪本书,那一页找到的。然后就写作者名,书号,页码就可以了吧。这个是通用规范,最好是引用规范里面的。

水利工程施工参考文献

[1]袁晓红,王彪 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4) [2]杨立生,徐永新 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 价值工程,2010,(30) [3]周利民 液压喷播植草在水利建设工程护坡中的应用研究[J] 草业科学,2003,(7) [4]郑志禄 混凝土砌块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3) [5]任建民,俞兆权 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3) [6]周强 联锁式混凝土彩砖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山东水利,2011,(2) [7]李燕铎,赵晖,周海峰,何传臣 谈水利防洪工程的生态护坡[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2) [8]杨水兵 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护坡喷锚施工技术[J] 广西水利水电,2010,(2) [9]赵国艳,付晓峰 浅谈水利工程现浇混凝土护坡板施工工艺[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7) [10]林聪俐,黄柏洪,胡凡 模袋混凝土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5) [11]唐经东 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 今日科苑,2009,(12) [12]陈佳伟,沈华章 浅谈水利生态护坡的评价方法[J] 四川水力发电,2009,(4) [13]徐仙,李日峰 长洲水利枢纽主体工程护坡设计施工探究[J] 红水河,2009,(4) [14]刘明萍,杨志帅 水利工程大坝护坡混凝土施工方法质量控制[J] 民营科技,2009,(9) [15]韩素珍,朱素芬,刘兵 洹河生物护坡河岸景观与生态水利[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12) [16]刘兴春 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护坡大面积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J] 科技资讯,2006,(4) [17]张丽旗,胡红宇,胡英娜 评述水利工程中土工织物类护坡[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4) [18]徐作坤,王桂艳 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护坡大面积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19]水利部发布2007年水利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一批混凝土水工护坡砌块项目被列入[J]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8,(1) [20]李剑宇 水利防洪工程在生态护坡建设中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21]宋向宁,陈曙光 联锁式生态护坡砌块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广应用[J] 湖南水利水电,2005,(4) [22]王柯银 新型混凝土预制水利护坡砌块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 治淮,2003,(12) [23]张云志 水利工程施工中特厚护坡模袋制作与石笼软体沉排水面作业的施工方法[J] 吉林水利,2004,(1) [24]刘扬敏,岳义权 土工模袋混凝土在水利工程护坡中的应用[J] 小水电,2004,(3) [25]周弘声 未雨绸缪 筑堤护坡——南京20年来水利建设成果回顾[J] 南京史志,1998,(6) [26]李海燕 葛洲坝水利枢纽三江航道护坡维护管理及修复的几点设想[J] 水运工程,1990,(9) [27]曹英 混凝土砌块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A] 许文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C]: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8]朱丽娟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Z] CN201190286: ,

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工程,涉及到民生的方面有很多,其施工管理自然就需要加强了,像加强巡查和安检力度等等。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你在哪本书,那一页找到的。然后就写作者名,书号,页码就可以了吧。这个是通用规范,最好是引用规范里面的。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关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思考摘要:论文主要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角度介绍了水电施工总体的要求、技术要点、施工周期等相应技术环节。论文通过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要求水利水电技术人员经过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确保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经济效益。关键词:水利工程;保护水资源;水工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周期引言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除水害、兴水利,并且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前提,努力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它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把质量关,并努力加大科学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提高生产效率。1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更注重技术含量水利水电施工长期以来,由于在行业特点的制约下,劳动力密集,技术更新速度非常慢,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也比较低。长期以来一直在沿袭老制度老办法,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科技产能大发展,提高工程单位每位技术人员素质,加大从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能力,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注重科技创新,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势在必行,坚持下去,收效显著。在水电工程中开展快速测量技术的应用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内容,必将促进工程进展,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企业掌握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品牌做出重要的贡献。1高科技产品GPS定位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施工伴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不仅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且让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多年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GPS技术所代替,GPS技术具有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同时定位范围已扩大到整个宇宙。它的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更加广阔的领域。GPS接收机已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定位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 AtuoCAD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 Design简写CAD)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型应用软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今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它大大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利用AutoCAD配合AutoLisp语言,可以编制一些常用的计算程序,得到定制的计算结果。这为工程施工提供的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在水利水电工程上有许多复杂的计算,尤其是各种不同体形衔接处的相交线,需要用空间解析几何的方法解算。单靠计算器手工计算,非常繁琐,工作量大,准确性无法保证,长期以来一直靠老技工的经验,如今利用Auto-CAD建立数字化模型,执行点坐标查询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AutoCAD的特性提供了测量内业资料计算的另外一种全新直观明了的图形计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种工程横断面、纵断面图的绘制,以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和其它一些需要的图纸的绘制。从而大大减轻工程测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3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高效应用随着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逐步自动化、数字化,测量工作者如何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好长期积累或收集的大量测绘信息,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数据库技术或GIS技术建立数据库或信息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大量的测量数据或信息进行科学的存储,建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提高测量数据利用率,减少人力劳动的重复,以便于检索、分析、分发和利用,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现代化。将GIS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是近几年来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用三维全景虚拟显示施工总布置,直观反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并实现各种信息可视化查询、分析、统计计算,实现建筑物施工全过程动态仿真演示。以信息的数字化、直观化、可视化为出发点,直观清晰地描述复杂工程建设的施工动态过程。2现代水利施工更要强化传统施工技术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预应力锚固施工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工程措施,它效益显著,适应面较广,既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又可在新建工程中显示其独特的功能。由于预应力锚固具有传递拉应力的特殊优点,在国内外业界受到各部门的重视。预应力锚固是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总称,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这项传统技术结合GPS定位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按照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2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的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碾压混凝土是近20多年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筑坝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是使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运输,振动碾压机械,压实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大体积,薄层碾压上升的浇筑方法。这种施工方法速度快,投资省,经济效益高。最适于大体积和大面积(如路面,飞机跑道等)混凝土施工。世界上第一个大量使用碾压混凝土的工程是1975年美国陆军工程师承包巴基斯坦的塔伯拉坝泄洪隧洞修复工程。我国开展碾压混凝土试验研究适于1978年。碾压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拌和物干硬,坍落度为零。施工方法更接近于土石坝的填筑方法,采用通仓薄层铺料,振动碾表面压实: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插入式捣固。工程实践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是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高。3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电施工中的应用水利工程施工中,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施工导流。选定什么样的导流方案,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度汛,事先设计要做到周密谨慎。在水域上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要解决施工导流问题,通常采取的办法都是修筑围堰。施工导流是一场为水工建筑物施工,而进行的与河水争地、争时的斗争,它与施工总进度是密切相关的。导流时段的划分、导流流量的选择、导流方案及措施的拟定等,均应按国家建设计划的要求为标准,按水工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度作为主要依据。控制性施工总进度实际就是坝和导流工程在洪水赛跑中所必须达到的时间指标,如何安全度汛在施工中是最关键的,导流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合理的安排工期,熟悉地理知识,在设计中做到细致有度。3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应尽责任旧的施工方法常常对环境是有污染的。结合高科技的手段,对旧的施工方法进行改进,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刻不容缓。而严格的执行监督在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子孙谋福利的事业,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前提。结束语以上阐述了几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还有很多种施工技术,例如微电子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也在施工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成熟地应用才能使水工建筑更加稳定与安全。也要求我们的相关技术人员把新技术和老技术的结合应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相互渗透,相互提高,更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些施工技术,并应用到工作当中。参考文献[1]王冲预应力锚固的施工[J]水利技术监督,2001,[2]蒋元驹混凝土的砂石骨料[J]水利技术,2001,[3]丁朴荣水工沥青混凝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J]小水电2002,[4]吴绍章胡玉初水工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5]魏朝坤大体积碾压混凝土[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 索引序列
  • 排水工程参考文献
  • 给水工程参考文献
  • 水利水电工程参考文献
  • 水利工程施工参考文献
  •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