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1999年11月获湖北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2001年12月获浙江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02年11月论文《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获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会的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年12月,获浙江大学光华奖学金。2003年六月,获浙江大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博士论文《文化版图的重组与文学命运的再造——宋南渡文坛的历史文化考察》被浙江大学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并参评2004年度全国百佳优秀博士论文。论文《南渡前后岭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获厦门市第六次社科奖三等奖。 自1999年起,发表论文有:1、《系统开拓重构——评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江淮论坛》1999年2期。2、《尊词与辨体——宋词独特风貌形成中的一对矛盾因子》《湖北大学学报》2000年3期(此文为2000第四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摘录)。3、《宋词分期研究述评》,收入《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武汉出版社2000年3月版。4、《一部有特色的断代词学思想史——评<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3期。5、《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理论提升与人文关怀——评余恕诚<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2期《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1期(与尚永亮先生合写)。6、《花间词情民间风味——刘过情词初探》《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2期。7、《评刘尊明<唐五代词史论稿>》《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6期。8、《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3期。9、《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9期全文复印。10、评《金元词通论》《宋代文学研究年鉴》武汉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11、《<唐诗风貌>简介》,蒋寅、张伯伟等主编《中国诗学》(第七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12、《东坡词误收<青玉案>一阕考》,《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13、《南渡士人的佛教因缘与文学创作》《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与美国印地安纳东亚系助教尹罗兰(LARA I INGEMAN)合作撰写)此文为《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八期全文转载,又同时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3期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14、《宋诗人庄绰、林季仲、郭印、曹勋生卒考辨》《文献》2004年第1期。15、《齐梁名士 宫廷文人––––南朝梁江陵庾氏世家》,收入《中华文化世家丛书》(荆楚卷),曹月堂、舒怀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2004年3月版。16、《宋室南渡前期的政局变化与词坛风气》《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3期。17、《宋室南渡与词坛唱和之风的兴盛》,《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8、《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浙大学报2004年第5期。19、《宋室南渡与文化版图的重组——以宋代文人及其文学活动为切入点》20、2004《文学遗产》国际论坛会议论文。《江淮论坛》2005年第6期。21、《秦桧与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与郑玲合作),《集美大学学报》2006年6期  22、《和战之争与南渡士人的分野》(与李本红合作),《安徽史学》2006年5期。  23、《书即师也》,光明日报2006年1月。  24、《南渡词人的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的新态势》 文学遗产2006年11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5、《科举与江湖诗派的漫游》,2007年1月。  26、《略论晚清目录学家丁丙的词学思想》(与陈瑶合作),《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2期。  27、钱建状 《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兼论李廌落第原因》,《浙江大学学报》2008第3期。  28、《科举与宋代文学的期集》,《教育与考试》2008年第5期。  29、《围绕赵明诚诸子与李清照生平创作的几个问题》,《庆贺吴熊和教授从教50周年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30、《南宋进士分科考试的形成契机——兼论宋代科举史上的经义与诗赋之争》,《厦门大学学报》2008年10月。《北京大学学报》、《教育史研究》转载。  31、《考官的雅集——同文馆唱和诗发覆》(与杨唐衍合作),《教育与考试》,2009年8月。  32、《山谷词与唐诗》(与孙宗英合作),《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6期。  33、《以<全宋文>补<全宋诗>二十则》(与苏碧铨合作),《中国韵文学刊》2009第第4期。  34、《贬谪文化在北宋的演进及其文学影响》(与尚永亮教授合作),《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  35、《宋代书画家生平事迹考辨四则》,《新美术》2011年第6期。  36、《宋徽宗朝停废科举真相辨证》,《科举学论丛》2011年6月。  37、《宋诗人萧贯生卒年考》,《江海学刊》2012年第3期。  38、《糊名誊录制度下的宋代进士行卷》,《文学遗产》2012年5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9、《落花无言 人淡似菊》,收入《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一书,2012年9月。  40、《宋诗人刘潜卒年考》,《江海学刊》2012年11月。  41、《宋代的科名崇拜、科名歧视与文学传播》,《厦门大学学报》2012年11月。  42、《北宋书画家郭忠恕、李建中、黄伯思生平仕履订补》,《新美术》2013年3月。  43、《如是我闻——忆吴熊和师》,文学遗产(网络版),2013年3月。  44、《定量分析在词学研究中的成功尝试》,《词学》 ,2013年6月。  45、《宋史文苑传的史料来源与史料价值》,《厦门大学学报》2014年7月。 (一)《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组与文学新变》,厦门大学2006年10月版。  本书所选取的,是宋代文化、文学研究中尚属薄弱而又亟待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力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为一个时代提供文化面貌、文人精神、文学风貌的解剖图。努力在文化、文学与士人的社会生活之间寻找中介点,是本书研究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本书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南宋初期而言,大量北方士人的南渡,给宋代文化、文学带来最深刻的影响是文化版图的重组与文学命运的改变。因此,举凡南渡士人阶层与类型、南迁路线、士人地理分布等关涉文化版图重组的重要因素,是本书力图说明的研究的对象。本书的第二章,即以此为中心而展开。而政局变化、时势内涵、地理环境、士人生活、南宋政府安置士人政策措施与文学进程、文坛风气之深层联系,亦是本书全力关注的重点。本书的第三章、第四章,其说明之着重点即在此。具了解之同情,力图展示两宋之际南渡士人生活的原生万言书,是本文切入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因此,虽然本书选取的只是士人中的一种类型——“词人”来作为说明对象,但意图却是借此来突出一代士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对当时的文化生态的重组、士人的文化创作的新动向进行剖析,故在说明文化、文学的总体特征与风貌时,重点并不放在现象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史料,力图对人所处时代之背景与生活之环境进行深入的探讨。文史互证,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力图实践的原则。表现在文中,一方面,对于宋诗、宋词、宋文的解读,本书与既往的艺术批评和鉴赏的文学研究方法有有所不同,更为关心的是这些文化成果中可供利用的史料价值及因此而表现出的士人的全新的心态与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对于士人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动态,往往由外向内、由表及里,重在剖析其成因,而不仅仅是风貌描述与价值判断。  主要社会评价:安徽师范大学叶帮义教授著文指出:“从历史文化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钱著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文献的搜罗与考辨;二是从材料出发,发现问题,寻找视角,提炼观点。……在南渡词的研究成果已有相当积累的情况下,钱著在材料、观点、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心得与创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宋代文学年鉴》2006-2007,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70-372页)。  (二)、《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考察》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本专著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编,主要从科举、贬谪、地理文化三个层面来考察宋代文学,旨在揭示宋代文学所涵盖的广泛的社会内容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下编为考证编,将制度史、社会史、风俗史的知识运用与传统考据学方法结合起来,对宋代重要作家的生平事迹、流传本事和作品进行了考证、辨析和辑佚。  本专著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三点:  一、从研究视角来看,本专著努力将制度史、风俗史、政治史、文化史的知识运用于宋代文学研究当中,充分吸收当代宋史界已有的学术成果,并以此为切入点,找到了历史与文学的若干个中介点(如科举中的行卷风尚、期集风尚、士人漫游等)。  二、从研究成果来看,本专著所提出的宋代士人的行卷风尚长期存在,宋代江湖派诗人群体的形成与士人觅南举有着密切的关联,宋室南渡以后南方文学的崛起、文学重心的南移以及文学版图的重组等观点,皆为前人未曾触及或未予充分关注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空白。  本专著所运用的考据方法据有一定的启示性。例如运用宋代的科举史知识(宋代的锁院制度、考试阅卷流程)来考证苏轼科场舞弊案的真伪,从宋代婢妾买卖制度考证李清照的生平创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吸收相邻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于文学研究是相当重要。本专著以例证加深、细化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社会评价:  本专著的大部分章节曾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中国韵文学刊》、《江海学刊》等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过。其中《糊名誊录制度下的宋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南渡词人的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的新态势》、《<东坡词>误收<青玉案>作者作》三篇发表在《文学遗产》上,前两篇还为人大复印资料2007第4期、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另外,《“福唐独木桥体”考辨》一文为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南宋进士分科考试制度的形成契机》一文为《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梁建国《2008年宋史研究动态》一文亦加以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6)(三)《宋史文苑传笺证》,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耗时七年,依托《宋史文苑传》,广收博采,对宋代近百位作家的生卒年、籍贯、家世、仕宦经历、著述等作了详细的考订。主要观点为:  (一)、《宋史文苑传》,其最直接的史源是宋代《国史》。比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事文类聚》、《范仲淹集》、《郡斋读书志》、《容斋随笔》、《嘉定赤城志》、《京口耆旧传》等诸书所引宋代《国史》片段,知和㠓、陈充、谢炎、曾致尧、苏舜钦、杨蟠、米芾、张耒、吕南公等皆《国史》有传,其所记诸人事迹并能与《宋史文苑传》互参。而《新安文献志》所载《国史洪湛传》、除个别文句稍异《宋史洪湛传》,其余全同,民国《适园丛书》本《山谷先生年谱》所引诸多《国史黄庭坚传》原文,则与《宋史文苑传》全同。  (二)、宋代诸朝《国史》,本之《实录》、而又参之宋人碑志、行状、家传、文集、笔记。因此,宋人碑志、文集等实为《宋史文苑传》的原始史料来源,但非直接史源。(三)、《宋代文苑传》固然有不少舛误之处,但其作为信史的地位不容置疑。以吕南公为例,本传谓熙宁中,士方推崇马融、王肃、许慎之业,南公度不能逐时好,遂不复以进取为意。四库馆臣斥其为不经之说,谓“《宋史》荒陋,此亦一端”,然考诸本集,此实吕南公自述如此。《宋史》实不误。类似此例,不烦再举。(四)、《宋史》致误,或沿《国史》(如米芾之籍贯),或因传写(如误书“张唐卿”为“孙唐卿”),或因转述史料不慎(如误唐庚事为其兄唐瞻事,《贺铸传》误程俱诗序为词序)。或因误读原文(如记晁补之世系)。而更多的“错误”,实为《宋史》数事并举,或后事而前叙,删汰改换之际,未之熟思深考,遂致叙事失次、不确。也就是,《宋史》之书法,导致诸多疑似之误,非真误也。因此,后世学者取资《宋史》,当深味其意,未可遽断其是非。  学术贡献与理论创新为:  (一)弥补了《宋史》在文献整理方面的不足。(二)本课题既考《宋史文苑传》之失,又举其正,从而以实证研究纠正了长期以来对《宋史》的若干偏见与深度误解,还其信史之本来面目。(三)辑录了近百位宋代作家的生平事迹的大量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宋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基础。笺证》。  社会评价:  一、本书中的部分成果,曾以《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兼论李廌落第原因》、《宋代书画家生平事迹考辨四则》、《宋诗人萧贯生卒年考》、《宋诗人刘潜卒年考》、《宋代书画家郭忠恕、李建中、黄伯思生平事迹订补》为题,公开发表在《浙江大学学报》2008第3期、《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江海学刊》2012第3期、2012年第6期、《新美术》2013年第3期上。二、本书出版后,陆续收到了武汉大学王兆鹏、尚永亮、北京大学钱志熙、台湾成功大学王伟勇等学者的来信,对其学术价值予以肯定。三、本书作为《历代文苑传笺证》这一重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之后,《古籍新书报》、,《中华古籍网》、《文学遗产》网络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等国内报纸、网站皆曾予以报道,并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二、本书作为《历代文苑传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冯法祀、詹建俊、靳尚谊、于长拱、王德威、武德祖、俞云阶、袁 浩、魏传义、王恤珠、王流秋、汪诚一、任梦璋、秦征、陆国英、何孔德、谌北新、高 虹、佟景韩、张文新、尚沪生、侯一民1、冯法祀:1914年生,别名骆风,安徽庐江人。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师承徐悲鸿、颜文梁。193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1942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副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兼油画科主任、教授,1961年任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197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主席 。2、侯一民:1930年生,蒙族人。1946年入国立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吴作人,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员,1954年进入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1958年后历任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壁画艺委会主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名誉会长、中国油画学会会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名列英国剑桥名人传记,是新壁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及人民币的设计者之一。3、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等职。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96年起兼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98年起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组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鉴于在艺术创作及教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国务院授予其国家级专家称号。4、詹建俊:1931年生,满族 ,辽宁盖县人。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后历任全国美展评委、总评委、评委会主任等。5、尚沪生:1930年生,女,辽宁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留校任教,曾师从徐悲鸿等著名教授。1955年参军先后任第三兵团文化部创作组创作员,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6、张文新:1928年生,天津人。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美术科,1949-1951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1年任北京市美术工作室创作干部,自1956年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为北京画院画家。五十年代初曾参加石家庄烈士陵园、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此后转为油画创作。1994受邀为美国油画家协会荣誉会员,1995转为美国油画家协会大师会员。7、佟景韩:1933年生,河北保定人。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1956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历任翻译、教师、学报编辑部主任、教授。1978年起负责学报编辑部工作,1985-1995年起任《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主编。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美术理论》主编。8、高 虹:1926年生,河北新乐人。1941年在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 历任部队艺术指导、 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全国文联委员。9、谌北新:1932年生于北京,江西南昌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绘画系,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1958年至离休,担任过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助理、副主任、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兼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陕西油画学会会长。10、何孔德:1925年生,四川人。卒于2003年。1942年在国立重庆师范美术科学习,1946年转学四川省立艺专印染料。1946年参加解放军,在十二军文工团工作。1951年参加志愿军,到朝鲜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1957年毕业到总政文化部创作室任美术员。1962年调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从事美术创作。1980年任军博创作室副主任,1987年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1、陆国英:1925年生,女,上海人。1942年师从美术教育家油画家颜文梁,1947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5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师从苏联专家油画家马克西莫夫老师,1957年毕业后重返南京艺术学院任教,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2、秦征:1924年生,河北省行唐县人。别名秦疏楷,河北行唐人。擅长油画。1940年在河北平山县任“青救会”宣传部长,并从事木刻创作。1942年在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任美术队长,从事木刻及连环画创作。1946年担任随军记者。1947年任华北群众剧社创作组组长。1949年在天津军管会宣传队任创作员。1950年进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55年在中央美院油画训练班学习。1960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工作。1973年起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党的临时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3、任梦璋:1934年生,河北省束鹿县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油画训练班。1978年起历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副院长兼美术研究所所长,艺术教育创作研究中心教授,大型绘画工作室副主任导师,辽宁美术家协会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4、汪诚一:1930年生,安徽歙县人。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华东分院,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后长期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授,1981年筹建并负责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油画系第二画室教学及系教研工作,任教授。系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15、王流秋:1919年生,广东朝安人。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1957年进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训班进修结业。历任《江淮画报社》记者、文工团美术股股长、军政治部美术队副队长。1951年到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任教,历任绘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浙江油画研究会会长。16、王恤珠:1930年生,山东烟台人。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到湖北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任教 。1955年至1957年进中央美术学院苏联油画家康·麦·马克西莫夫教授主持的油画训练班学习二年,后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1981年调任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 。1985年应邀赴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美术学院讲学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7、魏传义:1928年生,四川达县人,别署川一。早年就读于四川省立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历任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长,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导师。现为福建省人大书画室副主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厦门书画教育研究院院长。18、袁浩:1930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广州工程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岭南美术专修学院副院长。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油画会理事,广州业余艺术大学校长。195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从师于徐悲鸿,吴作人,艾中信及诸多良师。1953年毕业,分配至武汉中南文艺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任教。1954至1957年进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此后一直于广州美术学院任教。19、俞云阶:1917年生,卒于1992年。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承徐悲鸿、傅抱石、黄君壁等艺术大师。1956年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曾任多所美术院校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理事,上海油画雕塑院顾问、上海交通大学艺术顾问。培养了陈逸飞、邱瑞敏等大批优秀美术人才。20、武德祖:1923年生,曾名苏坚,陕西渭南人,卒于1991年。1939年在延安“抗大”于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47年,在东北画报、人民画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记者。1955年至1957年在马克西莫夫任教的油画训练班学习油画。曾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美代会代表、陕西美协常务理事。21、王德威:1927年生,上海人。卒于1984年。早年曾在兰州、武汉、长沙、桂林等地作抗日宣传演出、组织等工作。负责编辑《儿童画报》等杂志编辑出版等工作。1955年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1978年起担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领导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主席。22、于长拱:1931年生,河南省汲县人,卒于1963年。1947年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绘画,1948年入杭州西湖艺术研究所习画,194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1953年毕业留校任研究员,1955年进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研习油画,毕业后回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1、《从民间到经典 》 三联书店2004年版2、《翰墨英风:文昌帝君与关圣帝君》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3、《民间传说中关羽形象塑成探析》《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9月4、《“关索”形象的文化意蕴-历史、文学与民间信仰互动之个案浅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1月5、《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传播与接受》《南开学报》2006年1月6、《〈三国演义〉毛评本中的互文批评举隅—以景物描写的评点为例》《修辞学习》2006年3月7、《元明三国故事中“五虎上将”形象的流变与传播——兼论《三国志平话》与早期《三国志演义》文本的关系》《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12月8、《“鬼诗”故事与雅俗文学的互动研究》《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2月

研究方向:日语语言 日语教学法《“副词+の+NP”结构及其成因探析》外语研究2期《形容词的自主和非自主性界定及义项提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科版)6期《日语“に格”与“と格”的运用对比及其语义效果》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1期《多义形容词的属性界定与话语功能》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期《日语反身代词对应先行词的约束认知》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6期《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10期《论 “に”和“と”的意境条件制约》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期《隐喻在日语中的语用功能认知》牡丹江大学学报 12期《从词义分类法看日语的类聚与聚合现象》厦门理工学院学报4期《语形成の分析》 兰州大学出版社 8《日语的同义词与类义词》 福建外语 8《职业大学日语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考》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3期《课时安排科学化 教学形式多样化》厦门教育学院学报4期《二外日语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展望》教育评论(核心期刊) 6期《日语能力测试应试全方略1级》东南大学出版社4《日语能力测试应试全方略 2级》东南大学出版社4《日语能力测试应试全方略 3级》东南大学出版社4《日本语能力测试听解全攻略 1级》东南大学出版社 7《日本语能力测试听解全攻略 2级》东南大学出版社 7《日本语能力测试听解全攻略 3级》东南大学出版社 7《 日本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 1级2001-2006》东南大学出版社 5《 日本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 2级2001-2006》东南大学出版社 5《 日本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 3级2001-2006》东南大学出版社 6《日本语能力测试词汇轻松背1级》东南大学出版社2《日本语能力测试词汇轻松背2级》东南大学出版社2《日本语能力测试词汇轻松背3级》东南大学出版社2《日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1级2002-2007》东南大学出版3《日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2级2002-2007》东南大学出版3《日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3级2002-2007》东南大学出版3《日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1级2003-2008》东南大学出版3《日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2级2003-2008》东南大学出版3《日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3级2003-2008》东南大学出版3《日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1级2004-2009》东南大学出版4《日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2级2004-2009》东南大学出版4《日语能力测试真题精解3级2004-2009》东南大学出版4《新日语能力测试命题基准词汇精练精解N1》东南大学出版5《新日语能力测试命题基准词汇精练精解N2》东南大学出版5《新日语能力测试命题基准词汇精练精解N3》东南大学出版5《新日语能力测试文法句型精讲精练N1》东南大学出版5《新日语能力测试文法句型精讲精练N2》东南大学出版5《新日语能力测试文法句型精讲精练N3》东南大学出版5《新日语能力测试全真模拟测试与精析N3》东南大学出版6参编教材 《功能日语系列教程技能训练①》江西高教出版社 《功能日语系列教程阅读理解①》江西高教出版社 8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身边的艺术特色包括了很多的内容

1999年11月获湖北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2001年12月获浙江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02年11月论文《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获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会的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年12月,获浙江大学光华奖学金。2003年六月,获浙江大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博士论文《文化版图的重组与文学命运的再造——宋南渡文坛的历史文化考察》被浙江大学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并参评2004年度全国百佳优秀博士论文。论文《南渡前后岭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获厦门市第六次社科奖三等奖。 自1999年起,发表论文有:1、《系统开拓重构——评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江淮论坛》1999年2期。2、《尊词与辨体——宋词独特风貌形成中的一对矛盾因子》《湖北大学学报》2000年3期(此文为2000第四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摘录)。3、《宋词分期研究述评》,收入《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武汉出版社2000年3月版。4、《一部有特色的断代词学思想史——评<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3期。5、《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理论提升与人文关怀——评余恕诚<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2期《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1期(与尚永亮先生合写)。6、《花间词情民间风味——刘过情词初探》《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2期。7、《评刘尊明<唐五代词史论稿>》《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6期。8、《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3期。9、《一种奇特的词体——“福唐独木桥”考辨》《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9期全文复印。10、评《金元词通论》《宋代文学研究年鉴》武汉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11、《<唐诗风貌>简介》,蒋寅、张伯伟等主编《中国诗学》(第七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12、《东坡词误收<青玉案>一阕考》,《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13、《南渡士人的佛教因缘与文学创作》《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与美国印地安纳东亚系助教尹罗兰(LARA I INGEMAN)合作撰写)此文为《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八期全文转载,又同时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3期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14、《宋诗人庄绰、林季仲、郭印、曹勋生卒考辨》《文献》2004年第1期。15、《齐梁名士 宫廷文人––––南朝梁江陵庾氏世家》,收入《中华文化世家丛书》(荆楚卷),曹月堂、舒怀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2004年3月版。16、《宋室南渡前期的政局变化与词坛风气》《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3期。17、《宋室南渡与词坛唱和之风的兴盛》,《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8、《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浙大学报2004年第5期。19、《宋室南渡与文化版图的重组——以宋代文人及其文学活动为切入点》20、2004《文学遗产》国际论坛会议论文。《江淮论坛》2005年第6期。21、《秦桧与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与郑玲合作),《集美大学学报》2006年6期  22、《和战之争与南渡士人的分野》(与李本红合作),《安徽史学》2006年5期。  23、《书即师也》,光明日报2006年1月。  24、《南渡词人的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的新态势》 文学遗产2006年11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5、《科举与江湖诗派的漫游》,2007年1月。  26、《略论晚清目录学家丁丙的词学思想》(与陈瑶合作),《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2期。  27、钱建状 《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兼论李廌落第原因》,《浙江大学学报》2008第3期。  28、《科举与宋代文学的期集》,《教育与考试》2008年第5期。  29、《围绕赵明诚诸子与李清照生平创作的几个问题》,《庆贺吴熊和教授从教50周年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30、《南宋进士分科考试的形成契机——兼论宋代科举史上的经义与诗赋之争》,《厦门大学学报》2008年10月。《北京大学学报》、《教育史研究》转载。  31、《考官的雅集——同文馆唱和诗发覆》(与杨唐衍合作),《教育与考试》,2009年8月。  32、《山谷词与唐诗》(与孙宗英合作),《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6期。  33、《以<全宋文>补<全宋诗>二十则》(与苏碧铨合作),《中国韵文学刊》2009第第4期。  34、《贬谪文化在北宋的演进及其文学影响》(与尚永亮教授合作),《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  35、《宋代书画家生平事迹考辨四则》,《新美术》2011年第6期。  36、《宋徽宗朝停废科举真相辨证》,《科举学论丛》2011年6月。  37、《宋诗人萧贯生卒年考》,《江海学刊》2012年第3期。  38、《糊名誊录制度下的宋代进士行卷》,《文学遗产》2012年5月。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9、《落花无言 人淡似菊》,收入《追求知音的教学境界》一书,2012年9月。  40、《宋诗人刘潜卒年考》,《江海学刊》2012年11月。  41、《宋代的科名崇拜、科名歧视与文学传播》,《厦门大学学报》2012年11月。  42、《北宋书画家郭忠恕、李建中、黄伯思生平仕履订补》,《新美术》2013年3月。  43、《如是我闻——忆吴熊和师》,文学遗产(网络版),2013年3月。  44、《定量分析在词学研究中的成功尝试》,《词学》 ,2013年6月。  45、《宋史文苑传的史料来源与史料价值》,《厦门大学学报》2014年7月。 (一)《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组与文学新变》,厦门大学2006年10月版。  本书所选取的,是宋代文化、文学研究中尚属薄弱而又亟待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力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为一个时代提供文化面貌、文人精神、文学风貌的解剖图。努力在文化、文学与士人的社会生活之间寻找中介点,是本书研究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本书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南宋初期而言,大量北方士人的南渡,给宋代文化、文学带来最深刻的影响是文化版图的重组与文学命运的改变。因此,举凡南渡士人阶层与类型、南迁路线、士人地理分布等关涉文化版图重组的重要因素,是本书力图说明的研究的对象。本书的第二章,即以此为中心而展开。而政局变化、时势内涵、地理环境、士人生活、南宋政府安置士人政策措施与文学进程、文坛风气之深层联系,亦是本书全力关注的重点。本书的第三章、第四章,其说明之着重点即在此。具了解之同情,力图展示两宋之际南渡士人生活的原生万言书,是本文切入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因此,虽然本书选取的只是士人中的一种类型——“词人”来作为说明对象,但意图却是借此来突出一代士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对当时的文化生态的重组、士人的文化创作的新动向进行剖析,故在说明文化、文学的总体特征与风貌时,重点并不放在现象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史料,力图对人所处时代之背景与生活之环境进行深入的探讨。文史互证,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力图实践的原则。表现在文中,一方面,对于宋诗、宋词、宋文的解读,本书与既往的艺术批评和鉴赏的文学研究方法有有所不同,更为关心的是这些文化成果中可供利用的史料价值及因此而表现出的士人的全新的心态与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对于士人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动态,往往由外向内、由表及里,重在剖析其成因,而不仅仅是风貌描述与价值判断。  主要社会评价:安徽师范大学叶帮义教授著文指出:“从历史文化学研究的角度来看,钱著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文献的搜罗与考辨;二是从材料出发,发现问题,寻找视角,提炼观点。……在南渡词的研究成果已有相当积累的情况下,钱著在材料、观点、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心得与创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宋代文学年鉴》2006-2007,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70-372页)。  (二)、《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考察》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本专著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理论编,主要从科举、贬谪、地理文化三个层面来考察宋代文学,旨在揭示宋代文学所涵盖的广泛的社会内容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下编为考证编,将制度史、社会史、风俗史的知识运用与传统考据学方法结合起来,对宋代重要作家的生平事迹、流传本事和作品进行了考证、辨析和辑佚。  本专著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三点:  一、从研究视角来看,本专著努力将制度史、风俗史、政治史、文化史的知识运用于宋代文学研究当中,充分吸收当代宋史界已有的学术成果,并以此为切入点,找到了历史与文学的若干个中介点(如科举中的行卷风尚、期集风尚、士人漫游等)。  二、从研究成果来看,本专著所提出的宋代士人的行卷风尚长期存在,宋代江湖派诗人群体的形成与士人觅南举有着密切的关联,宋室南渡以后南方文学的崛起、文学重心的南移以及文学版图的重组等观点,皆为前人未曾触及或未予充分关注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空白。  本专著所运用的考据方法据有一定的启示性。例如运用宋代的科举史知识(宋代的锁院制度、考试阅卷流程)来考证苏轼科场舞弊案的真伪,从宋代婢妾买卖制度考证李清照的生平创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吸收相邻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于文学研究是相当重要。本专著以例证加深、细化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社会评价:  本专著的大部分章节曾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中国韵文学刊》、《江海学刊》等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过。其中《糊名誊录制度下的宋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南渡词人的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的新态势》、《<东坡词>误收<青玉案>作者作》三篇发表在《文学遗产》上,前两篇还为人大复印资料2007第4期、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 另外,《“福唐独木桥体”考辨》一文为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南宋进士分科考试制度的形成契机》一文为《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梁建国《2008年宋史研究动态》一文亦加以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6)(三)《宋史文苑传笺证》,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耗时七年,依托《宋史文苑传》,广收博采,对宋代近百位作家的生卒年、籍贯、家世、仕宦经历、著述等作了详细的考订。主要观点为:  (一)、《宋史文苑传》,其最直接的史源是宋代《国史》。比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事文类聚》、《范仲淹集》、《郡斋读书志》、《容斋随笔》、《嘉定赤城志》、《京口耆旧传》等诸书所引宋代《国史》片段,知和㠓、陈充、谢炎、曾致尧、苏舜钦、杨蟠、米芾、张耒、吕南公等皆《国史》有传,其所记诸人事迹并能与《宋史文苑传》互参。而《新安文献志》所载《国史洪湛传》、除个别文句稍异《宋史洪湛传》,其余全同,民国《适园丛书》本《山谷先生年谱》所引诸多《国史黄庭坚传》原文,则与《宋史文苑传》全同。  (二)、宋代诸朝《国史》,本之《实录》、而又参之宋人碑志、行状、家传、文集、笔记。因此,宋人碑志、文集等实为《宋史文苑传》的原始史料来源,但非直接史源。(三)、《宋代文苑传》固然有不少舛误之处,但其作为信史的地位不容置疑。以吕南公为例,本传谓熙宁中,士方推崇马融、王肃、许慎之业,南公度不能逐时好,遂不复以进取为意。四库馆臣斥其为不经之说,谓“《宋史》荒陋,此亦一端”,然考诸本集,此实吕南公自述如此。《宋史》实不误。类似此例,不烦再举。(四)、《宋史》致误,或沿《国史》(如米芾之籍贯),或因传写(如误书“张唐卿”为“孙唐卿”),或因转述史料不慎(如误唐庚事为其兄唐瞻事,《贺铸传》误程俱诗序为词序)。或因误读原文(如记晁补之世系)。而更多的“错误”,实为《宋史》数事并举,或后事而前叙,删汰改换之际,未之熟思深考,遂致叙事失次、不确。也就是,《宋史》之书法,导致诸多疑似之误,非真误也。因此,后世学者取资《宋史》,当深味其意,未可遽断其是非。  学术贡献与理论创新为:  (一)弥补了《宋史》在文献整理方面的不足。(二)本课题既考《宋史文苑传》之失,又举其正,从而以实证研究纠正了长期以来对《宋史》的若干偏见与深度误解,还其信史之本来面目。(三)辑录了近百位宋代作家的生平事迹的大量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宋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基础。笺证》。  社会评价:  一、本书中的部分成果,曾以《苏轼元祐三年科场舞弊辨伪——兼论李廌落第原因》、《宋代书画家生平事迹考辨四则》、《宋诗人萧贯生卒年考》、《宋诗人刘潜卒年考》、《宋代书画家郭忠恕、李建中、黄伯思生平事迹订补》为题,公开发表在《浙江大学学报》2008第3期、《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江海学刊》2012第3期、2012年第6期、《新美术》2013年第3期上。二、本书出版后,陆续收到了武汉大学王兆鹏、尚永亮、北京大学钱志熙、台湾成功大学王伟勇等学者的来信,对其学术价值予以肯定。三、本书作为《历代文苑传笺证》这一重大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之后,《古籍新书报》、,《中华古籍网》、《文学遗产》网络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等国内报纸、网站皆曾予以报道,并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二、本书作为《历代文苑传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上一级党组织支部书记

一般般 职业学校 还是要靠自己好好学习

并没有厦门城市大学。近似的有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王福龙,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副院长。

厦门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挂科的话是需要先补考,考试通过才能领取学位证的。

你好,厦门大学的医学院是本一,不是本二,不过厦大的医学专业确实不怎么好,在同档次的大学中很多医学比它强,如广州这边的中山大学,武汉地区的华中科技大学,西南的四川大学,中南的中南大学等。

厦门大学医学院在厦门大学隔壁马路上-----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68号,步行到厦门大学大门7分钟左右吧! 厦门大学医学院 研究生专业有三个:外科学、肿瘤学、微生物学三种专业!

厦门医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护理学系、口腔医学系、眼视光学系、器官移植研究所、消化疾病研究所、眼科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抗癌研究中心等64个教学与科研机构,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护理学、MBBS(临床医学)等5个本科专业,有教师队伍76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455人。

  • 索引序列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厦门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