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网址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网址

发布时间: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网址

立足国内,是由我国国情、粮情和粮食商品特殊性决定的。依靠大量进口粮食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既不现实,又不经济,更不可靠。具体地说:其一,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二,世界粮食贸易量有限,每年只有3亿吨左右,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挤占其他粮食进口国家的份额,势必带动粮价上涨,影响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其三,依靠进口粮食必然受制于人,造成政治经济上的被动。其四,增产粮食,是主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限制国内粮食生产,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这个问题历史教训很深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既是绝对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有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依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持怀疑态度。1994年9月,美国学者布朗发表了长达141页的《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他认为,到了21世纪初,中国可能大量进口粮食,买光世界上2亿多吨的贸易粮食。十几年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布朗先生的论调。 从1996年至今的十三年中,我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供求稳定,品种丰富,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6月,布朗再来北京时承认自己当年的判断并没有成真。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方针,之所以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和农业问题,把解决粮食问题视为重大政治、经济和战略问题,并建立了粮食问题各级政府首长负责制。二是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如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实行最低收购价等。三是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扶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防治病虫害等。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袁隆平现在研究的第三期超级水稻正在向亩产900公斤攻关,实现这一目标,平均一亩可增产150公斤,如果推广一亿亩就可以增产150亿公斤,可以养活一亿多人口。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粮食生产持续提高。但绝不能因此而放松农业生产,忽视粮食工作。 要针对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和粮食生增产的潜力,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依法保护耕地,遏制粮食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的趋势。耕地资源是增产粮食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人均粮田不足3亩。1999年到2006年的七年间,全国粮食耕地由97亿亩降到72亿亩,每年平均减少1788万亩。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严格控制非法占地,确保总量动态平衡,使全国粮食耕地面积保持在16亿亩警戒线以上。 2.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粮食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在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旱涝保收基本田,把主产区建设成稳定的优质商品粮基地。要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粮食品种为中心,引导农民增加市场适销的优质粮食生产,适应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是增加资金投入。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投资向农业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国债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引导、鼓励民间资金投向农业,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引进种源和先进适用技术。 3.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增产的科技含量,这是优化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对优质粮食品种要实施科技攻关,力争在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粮食加工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研成果,并认真做好利用、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增产增收显著的重大实用科学技术及时推广运用到粮食生产中去。四、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粮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因此,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确保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计划经济时期,在粮食短缺的形势下,国家靠统购统销、合理分配手段实现粮食安全;进入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有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搞活粮食流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的特点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自身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消极因素,甚至有干扰破坏粮食供求的弊端,尤其是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多元化粮食主体经营的激烈竞争,增大了粮食购销市场的不稳定的因素。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粮食生产的丰歉,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致使粮食供求中紧缺与过剩交替出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粮食市场多次紧缺与过剩,都是依靠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干预,缓解了矛盾,稳定了市场。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带来的波动,解决“卖难”、“买难”,保护产区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粮价和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健全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储备粮是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和调控手段。目前,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初步形成,规模基本到位,制度比较健全。为适应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必须加快地方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要在省市和地区两级、特别是大中城市,建立储备粮管理公司,并在三到五年内形成一定储备规模,具备吞吐调节、平抑市场的能力,并建立相适应的储备粮风险基金。 要建立地方储备粮食管理条例,制定地方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储存等管理办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要加强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分析,及时发布市场粮食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为宏观调控和储备粮轮换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要落实粮食宏观调控载体,各级政府应重点选定一些购销、加工企业承担粮食调控职能任务,同时引导其他粮食经销商、粮食超市充分发挥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五、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积极开发“无形粮田”

粮库柜居民民房在多少米为标准?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地址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丹 麦)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王尔德(1854—1900)(英) 王尔德全名是奥斯卡·王尔德。他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但是,他创作的童话比他其他的作品流传更广,传播到了世界上每一个有孩子的地方。 王尔德富有一种诗人气质,大学时曾得到圣三一诗歌大奖,但后来他并没有走上写诗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写评论小说和剧本。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 王尔德在巴黎与伦敦遇到一些当时的印象主义画家作家评论家,他从各种观点中汲取养料。他从一个传统美学的拥护者转化为唯美主义的创导者。他对唯美的演讲,在美国受到热情洋溢的欢迎,伦敦挑剔的公众也对他敞开双臂,三十还不到,已极负盛名,成为唯美主义的先驱。 虽然王尔德对婚姻抱有非常消极的态度,对人性进行过无情的讥讽和揭露,然而他非常疼爱他的两个孩子。他的孩子们因为他的丑闻而被迫改姓。王尔德的全部财产和手稿在他入狱之后被人抢走、偷走、变买掉,是他的两个孩子及孙子帮助整理了他的全部手稿。 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影响颇广。 王尔德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看他的童话,犹如听着琅琅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以伦比的口才。看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 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 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 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安徒生作品的痕迹。作品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不过,它们所表现的快乐的幽默感和结构美使它们载入了英国儿童文学的史册。 这两部童话集在许多方面有区别,体现了作者风格的转变。第二部童话文体更趋华丽,《圣经》体的代名词出现得更为经常。王尔德强调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而不是复写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也是对摹拟生活的当代艺术的反弹。不过有时这种“反弹”稍嫌太过,使得故事节奏变慢,失去了应有的明快生动。 王尔德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是《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看到城市的丑恶和穷苦,他的心虽然是铅的,也忍不住哭了。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王子把身上所有的宝石施舍给穷苦的人们,然而,他和小燕子却落得个抛尸垃圾堆的悲惨命运。《快乐王子故事集》至今依然是英国最著名的童话作品之一,多次再版。《自私的巨人》在王尔德童话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富有优美、最富诗意的一篇。 机趣和戏剧性,像孪生般贯穿于他所有的童话中,也是他的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造成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像《快乐王子》个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之始祖的佳作。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涅斯特林格(1936年--)(Chrtine Neslingger)(奥地利)涅斯特林格的作品风格多样、取材广泛,大约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低幼插图小说,主要作品有《弗朗茨》和《米丽》系列。作家本人擅长绘画,她的早期作品都是由她本人绘制插图。后来的作品则主要由德国著名的插图作者配图,她的小女儿也为母亲的许多书画过插图。第二类是现实题材小说,适合不同年龄段读者,反映的主题也各式各样:社会问题,家庭矛盾,学校生活,代沟,婚姻、青春期和性朦胧等等。代表作品有《金龟子飞吧》《五月的两周》等。以少女为主人公的儿童小说,是德语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类型,《伊尔泽·扬达》《小格蕾特》三部曲是作者少儿小说的代表作。第三类是幻想小说,是作者创作中的“大类”,为此赢得了许多大奖。如《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可爱的魔鬼先生》《幽灵大婶罗莎·里德尔》《冻僵的王子》《脑袋里的小矮人》《新木偶奇遇记》等等,这6本书现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出版。 《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幽灵大婶罗莎·里德尔》、《脑袋里的小矮人》是涅斯特林格的获奖作品,也可以视为她的代表作。它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取材都来自于儿童平凡而又普通的生活。如《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之中的罗比想让奶奶变得年轻一点而怂恿奶奶服下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而《脑袋里的小矮人》无非是在同桌之间和破裂的家庭之间搭建了一道桥梁,在《可爱的魔鬼先生》里,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所谓的“坏孩子”身上潜藏着的善良、聪明等不为人所知的优秀品质的闪光。涅斯特林格的幻想作品思想深邃(相对于成人文学,是建立在可感可接受的基础之上),她涉足的是儿童现实性的问题,比如说在《脑袋里的小矮人》里,安娜与同桌黑尔曼的不可沟通与安娜父母离异给安娜带来的不适;在《巴特先生的返老还童药》里,罗比对奶奶的爱以及巴特先生想改变自然规律而带来的混乱等等,这些作品是建立在对现实性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的,我们不能设想,缺乏现实的依托,幻想作品除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之外(游戏精神),其他的价值何在? 涅斯特林格的幻想作品无疑是一种好的典范:寓教于乐。在有趣的故事之外,我们还获得了伦理的、道德的价值和力量。 想获得更多童话大师的作品介绍请注意参考资料中的链接网站,值得推荐

下载个游戏盒,如《逗游》《游戏酷》《131玩玩》,游戏分类很清楚,自动安装,游戏多得像什么一样!,自己去看吧。反正下游戏也不用多久,都可以试玩一下,哪个好玩就玩哪个,我每次下游戏都是,晚上睡前下,第二天醒来就好了,就可以玩了。配置要求也说得很清楚,自己去找找看吧。我想你也应该知道游戏盒是什么吧!

中文还是外文

如果想自己给杂志社投稿,就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引来一片广告而已。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

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黑麦、大麦、谷子和高粱等,但是,其中三种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经济作物又称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多是谷物,分为1、麦类:小麦、大麦、莜麦、荞麦、青稞、燕麦等2、稻谷;分籼米和粳米。也可分早稻、中稻、晚稻。也分糯米和一般大米。也分黑米、紫米、3、玉米4、杂粮:谷子(碾小米)、高粱、黍子、穄子,豆类(大豆、青豆、黑豆、红小豆、豇豆、绿豆、豌豆、蚕豆)等5、油料。花生、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6、薯类(有的将它列为粮食)。红薯、番薯、木薯、芋头、葛根等

那你搜索下方舟子关于转基因的文章吧,里面有一些报告的链接,E文好的话可以去看看。希望你所谓的中立机构不是绿色和平这样反人类的机构。

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提高十倍的粮食价格,就可以了。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网址是多少

很高兴看到你这么认真地做研究性学习课题。你们研究的这个课题也很有意义。你运用到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需要设计一份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有一些规范要求,或者格式。如果设计的话,下面的可以参考:  ———————————————————————————————  关于校园浪费现象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正在研究浪费粮食的现象,想通过下面这份问卷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情况,请如实填写,本问卷不署名,结果只做研究统计处理,不对您本人构成任何影响。希望您大力合作!  1、在食堂用餐后,你如何处理剩饭?  A、倒掉 B、打包带走 C、如有剩饭,尽量吃掉  2、看到同学往泔水桶倒剩饭,你会怎么做?  A、阻止 B、我也会这样做 C、当没看到  3、你还会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整个馒头吗?  A、不会 B、把皮揭掉吃 C、不清楚  4、你认为自己是否有节约的习惯?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5、你认为我校浪费粮食的现象是否严重?  A、严重 B、一般 C、不严重  6、、、、、、、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补充一些。。。。  不过,说实话,因为你要调查粮食浪费问题,这个比较敏感,都知道浪费可耻嘛!很多同学估计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浪费粮食。所以你如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去搜集数据不一定能够获得真实信息。建议你不如到学校食堂进行观察,比如你就观察同学们吃饭后如何处理剩饭就可以,观察时要做好记录,可以观察50个同学,他们在吃饭后是把剩饭直接倒掉还是打包带走还是不管不问(和倒掉一样道理),都进行记录,最后可以统计出50个中有多少个倒掉的,多少个打包的,各占比例多少。如果打包的多,说明浪费不严重;如果倒掉的多,就比较严重的。要倡导同学们厉行节约,量力而吃了。  暂时这么多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问题可以继续问啊。。。  祝你研究顺利开展!  开题报告是有格式要求的。课题名称、选题背景、理由、国内外成果综述、研究内容、目标、方法、步骤、预期成果等。请参考我设计的一个开题报告:  1、课题名称: 关于人工智能的可行性研究  2、课题的来由: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日趋复杂,并且有的工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产生了越来越高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人的迫切需要从消费水平进入享受水平,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现有人力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急切需要一种更为发达、效率更高的生产工具代替人力进行生产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显得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人工作的压力、紧张和心理疾病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缓解,也才有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从中看到了希望。就是依托计算机技术来开发人工智能,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研究通过探讨人工智能的原理明确开发人工智能的可行性。开发人工智能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将有助于社会、文化、教育等改革。  4、活动计划与活动步骤:(含分工)  (1)组长负责进行资料收集、查询、整理,完成人工智能相关文献综述;  (2)两组员负责通过资料查询了解人工智能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  (3)两组员通过访谈计算机专家了解人工智能的可行性;  (4)全体组员通过访谈、观察了解工厂工人工作压力情况和人们生活状况,了解人们的需要;  (5)全体组员对查询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完成研究。  5、可行性分析:  (1)我们课题组对计算机技术非常感兴趣,具有较好的基础,尤其是人工智能感兴趣;  (2)我们联系到了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科研院所的计算机专家作为指导教师;  (3)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成果比较多,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4)我们收集到了比较多的相关资料和书籍等。  6、小组分工:(参见4)  7、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等。  8、预期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访谈调查报告  9、表达形式:幻灯展示、实验模型、口头汇报

动画演示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立足国内,是由我国国情、粮情和粮食商品特殊性决定的。依靠大量进口粮食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既不现实,又不经济,更不可靠。具体地说:其一,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二,世界粮食贸易量有限,每年只有3亿吨左右,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挤占其他粮食进口国家的份额,势必带动粮价上涨,影响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其三,依靠进口粮食必然受制于人,造成政治经济上的被动。其四,增产粮食,是主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限制国内粮食生产,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这个问题历史教训很深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既是绝对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有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依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持怀疑态度。1994年9月,美国学者布朗发表了长达141页的《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他认为,到了21世纪初,中国可能大量进口粮食,买光世界上2亿多吨的贸易粮食。十几年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布朗先生的论调。 从1996年至今的十三年中,我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供求稳定,品种丰富,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6月,布朗再来北京时承认自己当年的判断并没有成真。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方针,之所以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和农业问题,把解决粮食问题视为重大政治、经济和战略问题,并建立了粮食问题各级政府首长负责制。二是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如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实行最低收购价等。三是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扶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防治病虫害等。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袁隆平现在研究的第三期超级水稻正在向亩产900公斤攻关,实现这一目标,平均一亩可增产150公斤,如果推广一亿亩就可以增产150亿公斤,可以养活一亿多人口。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粮食生产持续提高。但绝不能因此而放松农业生产,忽视粮食工作。 要针对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和粮食生增产的潜力,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依法保护耕地,遏制粮食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的趋势。耕地资源是增产粮食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人均粮田不足3亩。1999年到2006年的七年间,全国粮食耕地由97亿亩降到72亿亩,每年平均减少1788万亩。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严格控制非法占地,确保总量动态平衡,使全国粮食耕地面积保持在16亿亩警戒线以上。 2.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粮食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在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旱涝保收基本田,把主产区建设成稳定的优质商品粮基地。要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粮食品种为中心,引导农民增加市场适销的优质粮食生产,适应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是增加资金投入。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投资向农业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国债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引导、鼓励民间资金投向农业,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引进种源和先进适用技术。 3.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增产的科技含量,这是优化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对优质粮食品种要实施科技攻关,力争在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粮食加工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研成果,并认真做好利用、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增产增收显著的重大实用科学技术及时推广运用到粮食生产中去。四、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粮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因此,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确保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计划经济时期,在粮食短缺的形势下,国家靠统购统销、合理分配手段实现粮食安全;进入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有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搞活粮食流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的特点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自身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消极因素,甚至有干扰破坏粮食供求的弊端,尤其是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多元化粮食主体经营的激烈竞争,增大了粮食购销市场的不稳定的因素。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粮食生产的丰歉,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致使粮食供求中紧缺与过剩交替出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粮食市场多次紧缺与过剩,都是依靠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干预,缓解了矛盾,稳定了市场。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带来的波动,解决“卖难”、“买难”,保护产区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粮价和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健全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储备粮是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和调控手段。目前,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初步形成,规模基本到位,制度比较健全。为适应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必须加快地方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要在省市和地区两级、特别是大中城市,建立储备粮管理公司,并在三到五年内形成一定储备规模,具备吞吐调节、平抑市场的能力,并建立相适应的储备粮风险基金。 要建立地方储备粮食管理条例,制定地方储备粮收购、销售、轮换、储存等管理办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要加强对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分析,及时发布市场粮食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为宏观调控和储备粮轮换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要落实粮食宏观调控载体,各级政府应重点选定一些购销、加工企业承担粮食调控职能任务,同时引导其他粮食经销商、粮食超市充分发挥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五、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积极开发“无形粮田”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摘要:当前,我国粮食连年减产并导致其大范围涨价,给国人敲响了粮食安全问题的警钟,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首先从判断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入手,然后分析了它的未来供求发展变化趋势。最后,就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以期对有关部门的粮食决策有所裨益。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价格波动;对策 一、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 最近,有两大事件给国人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一是去年粮食产量有跌破4500亿千克,比上年减产200多亿千克。二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粮棉油以及猪肉、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大范围、全面上涨。面对粮食减产和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内学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粮食安全状况的看法出现了分歧。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政府对此不必过分担心;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粮食供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未来三年内中国粮食将发生严重问题,对此政府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到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供不应求或者说粮食隐患是否会发生呢?为此,我们需要来判断一下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 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再加上1995年至1998年粮食净进口250亿Kg,导致粮食年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出现了过剩。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大致在4800亿Kg -4900亿Kg之间,而粮食产量己经连续4年徘徊在4500亿Kg左右,产不足需。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产需缺口在300亿Kg-400亿Kg之间,2003年达到450亿Kg-550亿Kg。在这种背景下粮食安全很自然地重新被人们所关注。1999年-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772亿K 2000年粮食减少1%,2001年又比上年减产1%,2003年比上年减产5%,人均占有量只有335Kg,这是20年来最低点。 2003年“非典”期间,国内粮价引起农业部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进入秋收时节,各地粮油价格出现快速攀升迹象。中国粮食价格近期出现6年来的首次上扬,中部产粮大省安徽稻谷上涨30%,东北粮区黑龙江小麦每吨收购价格上涨19%,陕西省玉米每吨上涨15%。粮食减产,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是粮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人们普遍关心的是:粮食供求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我国粮食问题的未来供求趋势分析 如上所述,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隐伏着风险,存在着粮食的不安全因素。之所以说存在着隐患,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我们国家对粮食主观需求扩大的无限性和客观资源再生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为粮食需求量呈刚性增长,越来越大,但资源再生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如果处理不好这个矛盾,隐伏在它们之间的风险性就会暴露出来,甚至会激化,就会产生粮食的不安全,甚至出现粮食危机。从思想状态、粮食供给的制约、需求的增长、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来分析,也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销中的种种风险和问题。 (一)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五个不变的发展趋势:一是全国人口总数量庞大、基数高,每年增长1000多万的数量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二是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变,到“十五”期末人口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33%提高到40%以上。三是居民生活结构进一步改善不会变,消费食物的多样化、优质化趋势将加强,动物蛋白食品的消费数量将越来越大。四是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会变,我国将继续大规模退耕还林、还牧、还草,这必然需要增加退耕粮食补助和食物供应。五是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不会变,由此对饲料粮的需求将大幅增长。上述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对粮食和主要食物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据预测到2005年,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将增长到50450万吨,其中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的需求量将分别增长到28938万吨、15803万吨、4399万吨和1310万吨,依次比2002年增加1629万吨、656万吨、690万吨、246万吨。毫无疑问,随着粮食和主要食物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担子将越发沉重。 (二)粮食供给受多种因素制约,提高供给能力难度很大。 之所以说粮食供给受多种因素制约,提高供给能力难度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享赋,存在多种缺陷: 耕地少,生产规模狭小。在农业和粮食科技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之前,粮食的种植面积和粮食的单产是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5亩,仅占世界的40%,预计到2010年,全国人均耕地的数量将下降到43亩,规模与国外一些国家简直无法相比:澳大利亚人均耕地8公顷、加拿大110公顷、美国57公顷、法国18公顷,阿根廷17公顷、俄罗期5公顷。还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耕地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数量减少,不断缩减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短缺,干旱威胁严重。我国是世界上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2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且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多分布在南方,长江以北的地方一般都缺水,像河南、河北、山东、东北,这些粮食主产区都严重缺水。而正是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基地,是提供商品粮的主要来源。然而缺水成为粮食主产区增产的制约因素。 水资源污染严重。据统计,全国1200条河流中,有850条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利用污染的水来灌溉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受到污染。环境和水资源污染降低了我国粮食农产品的质量。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外国绿色壁垒的阻碍。我们不能埋怨别人提高壁垒,而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生产出的被污染的食物,能让本国人民吃吗?中国人民也应该吃绿色食品。据报道,全国每年废水、污水的排放量高达606亿吨,7大水系的支流和下流水质恶化,湖泊、海口、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综合上述,一方面我国缺水,另方面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造成生态脆弱,旱涝频繁发生,制约粮食生产的增长。 (三)“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客观上加剧了粮食需求矛盾。 根据林业部门的规划,全国到2006年将总计退耕还林1467万公顷,涉及数亿人口。到2002年己经退耕还林720万公顷,涉及1300多万农户。从2000年到2002年对退耕还林工程己投入54亿元,其中粮食补助08亿元,现金补助53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2亿元,中央累计供应粮食5亿公斤。2003年,全国安排退耕还林工程投入69亿元,当年供应粮食5亿公斤,另外地方还要承担粮食的调运费7亿元。我个人认为,实施退耕还林战略决策英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但在取得巨大进展后的今天,进度应该调整。就像打仗一样,大规模的进攻取得辉煌战果之后,需要总结、体整,以利再战。退耕还林的巨大战役已进行了三年,现已退耕667万多公顷了,国家迄今己拿出了几百亿元、几百亿斤的粮食,预计从2005年开始,供应粮食将达到高潮,退耕还林的有效期限是8年,所需求的粮食量十分巨大。为了巩固成果,根据国家的粮食供应能力、国家的财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需要作适当地调整。即需要对退耕还林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针对问题,突出重点,稳步提高。换句话说,对退耕还林应该稳定规模,巩固提高,分类实施,以利再战。总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必须考虑到粮食安全的因素,必须考虑到退耕还林后的巩固不反弹的问题。 (四)农业科技较为落后,服务体系还很薄弱。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和粮食增长的8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70%都是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取得的,但是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对落后。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题研究,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在“八五”期间是28%,比发达国家差1/3多;在“九五”期间提高到7%,比发达国家还差一半左右。此外,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尤其落后。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五)有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城市还有725万的失业人口。 解决这部分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还剩下的3000万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难度更大,造成这部分人难于脱贫有种种客观因素,有的是缺乏生存条件,有的是劳动者的素质不高,有些是身体残疾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按照粮食安全的概念,要保证人人有饭吃,这是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 从上面的评析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存在种种隐患,存在风险因素,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对策——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由下表可见,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各项指标,人均谷物占有量和粮食自给率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外,其余两项指标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上述各国的比较中,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水平低于美、加、法、澳四国,但高于俄罗斯、日本和印度。这表明,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取得如此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实属不易,也是我国对于世界粮食安全的一大贡献。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仅靠这种静态指标的对比尚不能说明粮食安全状况的全部问题。因为从本质上讲,粮食安全应由各国的国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粮情决定。我国现阶段,影响粮食安全的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应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世界主要粮食生产、消费国粮食安全状况表 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 粮食自给率 粮食储备率 人均谷物占有量(Kg) 中国88 37 65 344 美国56 32 83 1252 加拿大 69 69 85 1368 法国14 07 01 985 澳大利亚 81 85 24 748 俄罗斯 64 60 92 640 日本27 53 36 121 印度64 62 26 231 世界平均 21 18 42 348 (注:本表前三项指标为1960-1996年的平均值,人均谷物占有量为1992-1994年的平均值) 面对我国粮食安全出现的上述问题,我国学者提出了诸多对策,比如:应从思想上重视粮食安全;科技兴粮;采取技术集成以实现粮食超高产;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对农业实行政策倾斜等等。但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隐患,就必须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粮食安全的特性等出发制定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 (一)坚持基本农田制度不动摇,提高粮食的可持续增产能力。 在科学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之前,耕地依然是粮源之基,保证足够的粮食面积、稳定地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应该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因此要继续坚持珍惜每一寸耕地的国策,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制。目前我国应严守 1亿公顷基本农田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要保持03亿公顷—07亿公顷的粮食种植面积。与此同时,对粮食主产区要实行优惠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和主产区的农民加强保护和扶持力度。目前,急需要采取“五保护”、“五提高”措施:一是保护其主体农民利益,切实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二是保护其基础稀有资源耕地,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三是保护其命脉水源,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四是保护其屏障生态环境,大力提高可持续增产能力;五是保护其关键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粮食科技创新能力。与这些重要措施相结合,要继续建设现代化商品粮基地,形成新的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供应基地。 (二)培育和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 发挥粮食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作用,能够高效、灵活、低成本地保证粮食供应。因此,必须建立以国家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众多的分布全国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粮食期货市场为先导的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 在加强和健全市场体系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建立市场信用制度,采取“五强化”和“五严格”的措施规范粮食市场体系。我国目前还是一个“非征信国家”,还没有建立起信用制度和信用中介机构,在国际上的信用度还比较低。因此,必须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信用制度,努力做到“五个强化”:强化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强化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强化粮食市场的信用立法和执法力度,强化粮食企业内部的中介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强化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和自律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格”:严格交易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格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严格整治假冒伪劣的商品和非法交易行为;严格实行产品无污染包装和标签制。 (三)坚持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建设。我国是个人多、地少、财弱的大国,更有必要建立和健全粮食储备制度。我国周边的14个国家都建有粮食储备,菲律宾的粮食储备机构直接归总统管。我国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己有多年,建造了一批现代化储备库,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并且己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客观而言,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成本还比较高,宏观调控作用还不够大,因此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储备规模和管理,必须进行改革调整,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努力实现五化:管理要规范化,规模要适度化,结构要合理化,轮换要制度化,成本要低廉化。 (四)建立粮食预警报系统,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粮食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粮食预警报体系和专业机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分必要和重要。这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预警报机构。我国应该尽快建立预警报体系和专门的预警报机构,由专业人员密切追踪、不间断地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形成信息主流,为国务院提供有观点、有论据的报告。首先要建立准确、灵敏的市场价格预警报体系。价格是市场行情的晴雨表,是市场变化最灵敏的综合反映,及时、全面掌握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就能进行科学决策。其次是建立粮食总量供求平衡的预警报系统,全面地监测和掌握各方面的粮食资源总量、消费总量、需求总量的平衡。第三是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的警级、警线。即在什么情况下无警,什么情况下是弱警,粮食风险达到什么程度是中警,达到什么程度是强警,以此建立起粮食安全的警级和警线,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使用。第四是建立专门的预警报机构,专门把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分析,形成综合报告,及时供给政府,作为国家粮食决策的可靠依据。 (五)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实践证明,世界上每一次农业科技革命都带来了农业和粮食产业的提升,也提高了粮食的安全度。但是,如前述我国的农业科技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另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因此,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实际需要出发,我国要健全农业和粮食的良种体系、安全储藏体系,精深加工体系,资源开发转化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等。这里特别强调,建立和健全粮食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与国际接轨,以促进国产粮食等产品的质量适应国际市场要求。这既符合我国应对“入世”挑战、打破国外“绿色壁垒”的需要,又符合国内市场对高质量、高安全性农产品的需求。 目前,在我国最迫切的是建立和健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管理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前者包括产地环境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储藏管理标准、营销管理标准及卫生安全管理标准等;后者包括生产技术、商品质量、检验检疫等标准。除了制定标准体系之外,我国还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绿色食品,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去打破外国的“绿色壁垒”,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清醒评析中国粮食安全的目前态势,客观预测中国粮食安全的未来趋势,对全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也不可在乐观和悲观间左右摇摆,扰乱人心,更不可消极悲观、失去信心。只要我们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采取措施,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防患未然,我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泽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仁[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国农科院中国粮食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3]王济民,李玉珠中国粮食波动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4]朱希刚跨世纪的探索:中国粮食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5]刘笑然,郭缨蔚中国粮食安全、供求平衡与宏观调控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03(2) [6]彭珂珊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7]彭珂珊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状况和未来形势分析—— 兼论2003年粮食价格波动[J]粮食问题研究,2004(1) [8]丁声俊目前态势未来趋势粮食安全——关于我国粮食安全及其保障体系建设[J]粮食问题研究,2004(1)

  • 索引序列
  •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网址
  •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地址
  •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
  •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网址是多少
  • 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官网网址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