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计量经济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计量经济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发布时间:

计量经济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学术的:The Journal of Economics Perspectiv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American Economy Review大众的:Economists

金融领域是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的确认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教师,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量等,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等级别。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祥见中国高端论文网。  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每年出版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被列出的期刊。  一共分为七编: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  第二编经济  第三编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自然科学  第五编医药、卫生  第六编农业科学  第七编工业技术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的确认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教师,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量等,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等等级别。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补充]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核心期刊”是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未参加过此类评选活动。

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经济学研究要查一下经济学研究的范围里面这个方面是研究相关内容。

“计量经济学”一词,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 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计量学”一词提出的。随后1930年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在1933年创办了《计量经济学》杂志。人们应如何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含义?弗里希在《计量经济学》的创刊词中说到:“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与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决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各自并非是充分条件。而三者结合起来,就有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后来美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克莱因也认为: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也可以说,计量经济学不仅是指对经济现象加以测量,而且表明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进行计量的意思。计量经济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经过20世纪40、50年代的大发展和60年代的大扩张,以及70年代以来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它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正如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所评价的,“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甚至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它定义为经济理论、经济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总体来说,计量经济学还是比较难的,其中需要很好的数学基础、统计基础和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以及良好的计量软件应用能力。但是,另外一个最大的体会,是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学术现状下,要求研究者必须掌握计量的研究方法,这是实证研究最好的工具。用计量的工具,我们才能够把经济现象肢解开来,找到其中的脉络,进而分析得更加清晰。供参考。

计量经济学期刊有哪些

1:《美国经济评论》(AER)2:《计量经济学杂志》(ECA)3:《政治经济学杂志》(JPE)4:《经济学季刊》(QJE)5:《经济研究评论》(RES)6:《国富论》7:《经济学原理》

国际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国内好像没有

楼上的比较牛逼经济类的东西还是多看英文的 感觉 中国的那些材料政治倾向太厉害个人比较推荐FT中文网 和 economist

学术的:The Journal of Economics Perspectiv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American Economy Review大众的:Economists

计量经济学核心期刊

内蒙古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3经济管理学院167 020101政治经济学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1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并且必须在本专业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论文,复试加试《计量经济学》、《学说史》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20202区域经济学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1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并且必须在本专业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论文,复试加试《计量经济学》、《学说史》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20204金融学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1西方经济学(宏观、微观)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并且必须在本专业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论文,复试加试《计量经济学》、《学说史》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304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9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32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学基础④832经济学基础632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学基础考试科目:发展经济学、民族经济学;832经济学基础包括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数学(微积分与线性代数);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并且必须在本专业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论文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20201会计学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3会计学综合833会计学综合包括管理学原理50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100分;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并且必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专业论文2篇,复试加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20202企业管理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34企业管理综合834企业管理综合包括管理学原理75分,企业管理75分;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并且必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专业论文2篇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460100工商管理硕士100①-无②204英语二③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④--无 _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谢谢采纳!!

·政治经济学硕士点简介南京财经大学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兼有法、文、理、工等学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2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是江苏省经济管理类专业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财经院校。政治经济学专业是我校经济学门类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的支柱性二级学科专业,2003年被批准为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评为校重点学科。以本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学院经济学本科专业,2003年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09年评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西方经济学硕士点简介西方经济学是我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现有西方经济学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7人,都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我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力研究;开放经济的增长与波动规律研究;制度设计及转型经济研究。·数量经济学硕士点简介本专业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创新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良好品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应该既掌握好传统的数学理论,又掌握好现代的数学前沿研究成果,既掌握好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又掌握好现代的经济学流派学说,不仅将它们融会贯通,而且善于在观察和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灵活应用;成为具有坚实的数量经济学理论基础与较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较全面地了解某一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并进入该方向的研究前沿,具有独立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数量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独立从事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和应用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体格。·应用统计学硕士点简介统计学系是南京财经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81年招收首批本科生。统计学系现设有一个统计学本科专业,有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三个专业的硕士点。2005年统计学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2006年统计学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0年遴选为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统计学系自建立以来,始终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科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实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现已成为江苏省和全国统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统计学系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2%;博士学位获得者14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0人,在读博士5人,硕、博士学位比例为7%。教师中获国务院特贴、全国教育系统劳模、省政府特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省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和省优秀党员共10人次。2004年,统计学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 统计学系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基金项目3项;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出版专著3部、编著2部,教材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6项。 在教学及其改革方面,2000年以来已经建成的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有:《国民经济统计》、《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统计学专业课程群》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2003年以来主编、副主编教材各1部,承担各级教改课题10项,获得各级教学教改成果奖1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统计学多元化培养模式》获2004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优化课程体系,搭建资源平台,培养高素质统计本科人才》获200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建成《统计学》国家精品课程。·统计学硕士点简介统计学学科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已招收3届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积累,本学科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统计、评价方法选择与优化、教育与人力资源统计评价、农村经济统计分析等4个具有相对优势和显著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2000年以来,出版学术专著10多部,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哲社项目4项、江苏省软科学项目5项、江苏省哲社项目6项、其它部级项目10多项;获部省级科研、教学奖励20余项。统计学本科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本科品牌专业,2005年通过验收,统计学学科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重点学科。 统计学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互相支撑,在教学、科研两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生3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1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2004年12月,该学科梯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梯队成员尚卫平教授曾主持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评价、预警与路径选择”,发表的论文《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研究》获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并在国家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现正主持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和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的研究。白先春博士城市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持了江苏省哲社项目“江苏城市化:计量评价与质量监控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本方向围绕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城市化统计测度、区域环境承载力、收入不平等性测定、环境质量评价与成本分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进行专题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共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在《统计研究》、《财经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经济问题》、《经济科学》、《系统工程》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对统计学理论的拓展和深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应用方面,本方向先后承担地方政府项目及企事业单位项目20多项,多次为江苏省各地市、部门、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评价方法选择与优化: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杨益民教授,主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事评价方法选择和优化的研究。侧重将经济统计、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学科知识和经济学原理有机结合,针对经济、教育、社会发展中若干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新的评价方法选择标准,建立新的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侧重寻求社会发展品质标志的量化途径和教育、高新技术产业等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综合评价方法。本方向研究在国内外已产生较大影响,杨益民教授长期从事评价方法选择和优化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便在国际上率先进行计划评审技术(PERT)中离散型时间分布模型的研究(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s》90m:94024评价结论),研究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研究论文“AHP中整体一致性判别及校正”被《Mathematical Reviews》收评(MR2081453);完成的省级软科学项目“CSE-顾客满意为准则的企业系统工程”研究,将可拓学和运筹学方法相结合,在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和可拓学方法建立了顾客满意模型,提出了解决诸多矛盾问题的关键矛盾法,应用于“南京新百”取得丰厚经济效益,提出的关键矛盾法被国内学者多次引用(蔡文:可拓论及其应用,《科学通报》1999年第7期),经专家评审为国内领先水平,基于该项目所做的研究工作,分别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在模型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的研究先后获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国家统计局课题“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评价方法” 获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关于高等教育发展模型研究的论文“从生源状况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潜在危机”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3年12期全文转载,产生较大影响;先后主持省软科学、国家统计局、省教育厅项目10多项。梯队成员陶用之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统计体系相关性研究,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统计创新”观点的论文在“第三次中日经济统计国际讨论会”上交流,引起包括著名统计学家李成瑞在内的中、日学者关注,对官方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成果,受到实际工作部门重视,被江苏省农调局、南京市统计局等用以改进提高数据质量,收效明显,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被认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江苏省科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统计体系相关性研究”课题鉴定意见),现正主持国家教育部哲社项目和江苏省软科学课题的研究;管于华副教授在评价方法的计算机实现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正主持国家统计局和江苏省教育厅的相关项目。本方向注重研究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先后完成“南京新百”顾客满意工程和南京家乐福超市选址等具重要实际价值的应用项目,完成南京市等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项目10多项。 2001年以来,本研究方向成员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多项,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中国统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7项。 不确定性问题的统计决策: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李群教授,本方向将统计学、概率论和运筹学方法有机结合,以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做深入细致地分析,构建灰色、模糊等各类模型,针对人才战略、小城镇建设、金融风险等诸多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给出恰当的分析方法,为决策提供依据。该方向的研究弥补了确定性方法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中的缺陷,丰富了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决策模型,推动了不确定性理论的发展与应用。李群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不确定性理论及其在社会经济问题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扰动属性优化模型、灰色L—Q优化模型等创新模型,在不确定性决策模型及其应用领域已步入研究前沿。其专著《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研究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著名经济学家汪同三为此书写了序言,该书还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嗣赢等研究员的较好评价;发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上的论文受到李京文、汪同三等专家的关注并对论文的学术观点给予肯定;有关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的系列论文获得了省青年科技奖、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此外,探索决策模型的应用创新,从事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优化匹配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李群教授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事部“十一五”人才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江苏省哲杜基金项目多项,还参加起草了中财办、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的人事部项目“人才强国战略中长期规划研究报告”,受到人事部的高度评价;“中国人才发展量化分析与预测”被《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1》收录,引起国内同行的关注。梯队成员陈耀辉副教授在数理统计方法的决策应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在研究中注意将统计学和数理统计方法等相结合,针对金融等领域的问题,提出新的决策方法,建立与优化决策的数理模型。本方向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System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系统工程》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80余篇,出版专著2部,省部级课题多项;其中,“加入WTO后经济成份多样化的模糊最优经济布局研究”、“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不确定性统计评价方法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受到了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肯定。本方向在围绕经济发展综合研究决策模型的同时,还研究决策模型的政策应用等有关问题,并与国家人事部、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山西省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事科学院等部门和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中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多年来,本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我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应的理论指导作用。 农村经济统计分析:本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为胡荣华教授,本方向侧重于综合运用统计学、人口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农村经济角度揭示人口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各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工作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结合,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影响中去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应用系统论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食物、环境、能源、经济发展与人口(FEEEP)之间的关系,探索江苏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江苏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服务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术骨干的专业特长,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和方法引入可持续发展研究,特别注重绿色GDP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本方向在FEEEP相关性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胡荣华教授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主持江苏省软科学重点项目 “江苏食物、环境、能源、经济发展与人口(FEEEP)关系的定量研究”过程中,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首次揭示了FEEEP五者间的关系。在负责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粮食安全与成本优化研究”的分报告中,首次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成本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适度的粮食安全及其合理的粮食安全成本”的政策建议,本成果获2004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现正主持国家教育部项目“我国FEEEP相关性和协调性的统计研究”和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省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的研究。对农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具有特色,如梯队成员朱琴华教授关于农村GDP核算的研究受到国内著名统计学家邱东教授的关注(邱东:2000-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点评,《统计研究》2003年第9期)。本方向将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纳入宏观经济发展研究,体现了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特点。在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研究和建立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具有一定优势。梯队成员李刚副教授的论文“中国对外贸易生态环境代价的物质流分析”获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他所主持的“生态风险测算方法及其实证研究”(国家统计局科研项目,2002)重点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论述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本方向承接省、部、教育厅科研项目近20项,承接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项目30多项,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财经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计量核心期刊有哪些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库。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双核心期刊:如果该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在职称评选中,均为核心期刊。但双核心期刊的学术水准自然要更好一些。因为在国内对于中国核心期刊的认知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分成了不同的体系。各个体系都是有着自己的考量标准的。在这七大体系中最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不同专业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如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为: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科学研究外国中小教育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与实验上海教育科研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中小学管理基础教育课程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6、《中国核心期刊目录》7、《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这两种半衰期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来源文献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计量经济学核心期刊有哪些
  • 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 计量经济学期刊有哪些
  • 计量经济学核心期刊
  • 计量核心期刊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