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论文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论文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监测杂志

[1]骆俊吴卫红徐晓刚林东昉朱德妹汪复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5):510~[2]黄海辉张婴元吴菊芳修清玉周新黄绍光陆权王岱明汪复2001年至2003年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4):211~[3]林东昉徐晓刚张婴元毛红菊朱德妹赵建龙汪复细菌感染患者早期病原学分子诊断技术[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3):161~[4]骆俊沈继录徐晓刚胡付品朱德妹汪复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2):79~[5]王明贵汪复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7(2):132~[6]汪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和耐药菌感染的研究力度[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9):579~[7]张婴元朱德妹胡付品吴湜汪复1990-2004年上海地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2~[8]毛红菊林东昉徐晓刚张宏莲张婴元汪复赵建龙利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多种临床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基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6):372~[9]骆俊朱德妹徐晓刚吴卫红王明贵张婴元汪复泛耐药弗劳地柠檬酸杆菌产β内酰胺酶及同源性[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5):291~[10]骆俊吴菊芳朱德妹李光辉张婴元汪复上海市华山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和临床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1):29~ [11]李光辉朱德妹张婴元汪复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120例次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270~[12]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005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6):371~[13]汪复(执笔)2005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289~[14]王明贵JohnH.TranGeorgeA.Jacoby张婴元汪复DavidC.H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质粒介导耐药[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4):217~[15]汪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当务之急[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5):1~[16]林东昉徐晓刚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3SrRNA基因在常见病原菌鉴定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79~[17]李光辉朱德妹张婴元汪复1995-2001年上海地区部分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691~[18]汪复社区获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6):376~[19]李光辉汪复重视与加强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4):193~[20]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004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4):195~[21]汪复张婴元评《抗菌药新品种及合理应用的原则》[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1):53~[22]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003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1):4~[23]汪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1):1~[24]熊自忠朱德妹汪复张婴元CTX-M-14和CTX-M-24编码基因的检测及其功能表达[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54~[25]徐晓刚林东昉朱德妹张婴元汪复常见致病菌23S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其应用初探[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5):293~[26]朱德妹汪复胡付品吴湜张婴元2002年上海地区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3):154~[27]徐晓刚林东昉朱德妹张婴元汪复23SrRNA基因在临床常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04,19(2):131~[28]胡付品朱德妹吴湜汪复张婴元三维试验法检测肠杆菌属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5):283~[29]黄海辉吴菊芳张婴元修清玉周新黄绍光刘又宁周乐汪复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138例临床评价[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5):257~[30]李光辉朱德妹张婴元汪复上海地区部分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4):193~[31]陈章景朱德妹张婴元胡付品吴浞汪复1995-2003年上海地区10992株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3):129~[32]李光辉张婴元陈楠周新修清玉沈爱娣吴培澄汪复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细菌性感染214例的临床评价[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2):65~[33]汪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1):49~[34]朱德妹汪复吴湜胡付品张婴元革兰阳性球菌1914株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4,4(1):1~[35]张婴元汪复提高我国抗感染治疗水平刻不容缓[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27~[36]熊自忠朱德妹汪复张婴元肺炎克雷伯氏菌K99—1029中的ESBLs基因型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2):96~[37]熊自忠朱德妹汪复张婴元CTX—M—12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3,21(2):110~[38]黄海辉张婴元黄绍光陆权周新修清玉王岱明吴卫红汪复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6):321~[39]汪复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5):310~[40]施耀国张菁郁继诚郭蓓宁曹国英吴菊芳汪复张婴元加替沙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5):264~[41]张婴元周乐朱德妹吴培澄李胜利郁继诚郭蓓宁胡付品吴湜吴卫红汪复加替沙星体外抗菌作用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5):257~[42]熊自忠朱德妹汪复张婴元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4):194~[43]汪复重视和加强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4):193~[44]杨帆吴菊芳张婴元陈楠周新唐英春施毅周乐吴培澄汪复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3):129~[45]李光辉张婴元汪复吴卫红陈楠郑丽叶周新曾丽英刘德梦施毅口服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2):71~[46]汪复朱德妹吴湜胡付品张婴元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迁[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2):65~[47]汪复关注阿莫西林安全性[J]中国处方药,2003,(7):21~[48]汪复要重视细菌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8):457~[49]吴菊芳汪复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上海医学,2002,25(6):321~[50]汪复朱德妹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2(3):129~[51]汪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2(2):115~[52]汪复朱德妹等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17~[53]汪复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特点及其防治措施[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6(6):359~[54]吴菊芳张婴元汪复称慧英黄仁甫周柱华尔铨张林宝夏锡荣黄远成口服安美汀片10010例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3):147~[55]张婴元徐艳吴菊芳花天放周柱颜式可郑丽叶吴卫红汪复美罗培南的临床评价[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3):137~[56]熊自忠朱德妹胡付品吴湜张婴元汪复上海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3):150~[57]施耀国张婴元张菁王子平郁继诚汪复抗菌药物在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1):3~[58]汪复新世纪感染领域面临的任务与挑战[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1):1~[59]杨帆张婴元LesleyMcGeeAvrilWasasKeithKlugman吴卫红周乐朱德妹汪复肺炎链球菌呼吸道感染分离株的耐药性[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1):13~[60]汪复朱德妹呼吸道感染患者及健康儿童中耐静霉素肺炎链球菌的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49~[61]汪复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的防治策略[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3):149~[62]汪复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及其防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3):207~[63]汪复1998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1):729~[64]汪复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65~[65]张小林汪复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和多重耐药株的主动外排系统[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31(1):67~[66]张小林汪复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中的主动外排机制[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2):85~[67]汪复革兰阳性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治疗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1998,78(3):236~[68]汪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8,19(2):123~[69]张小林汪复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外膜屏障机制的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4):195~[70]张小林汪复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1):52~[71]吴菊芳汪复口服青霉素V10045例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1998,7(5):363~[72]朱德妹汪复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7,15(3):125~[73]汪复免疫缺陷者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J]医学综述,1996,2(10):515~[74]汪复细菌耐药机理和耐药性变迁[J]中华内科杂志,1989,28(11):691~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的一大类药品。自从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以来,治愈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与其他药物不同的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不仅仅会对用药个体造成不良影响,对整个社会群体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引起各国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呼吁,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也确定为“控制细菌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国务院领导多次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做出专门批示。卫生部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提出要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力度,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控制细菌耐药,提升感染性疾病治疗水平,是更有效治疗疾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维护全人类自身健康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重要内容。同时,规范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也是国家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解决患者适宜药品可获得性的基础,是控制不合理药物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监测杂志封面

【答案】A、B、D、E【答案解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C选项不包含在其中。

已经出台了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论文

这有什么好讲的?首先确定做那个药的药理,然后制造动物病理模型,动物分组(治疗组、对照组等),接着确定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动物实验,取血做生化或做其他生理指标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论。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监测杂志封面图

滥用抗生素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产生哪些不可挽回的后果呢

滥用抗生素等于“养蛊”,这三个坏处需要大家重视

  • 索引序列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论文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监测杂志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监测杂志封面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论文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监测杂志封面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