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3000字初中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3000字初中

发布时间: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3000字初中

有论点,然后提供一些历史史实为论点服务就可以了吧

按照社会书(新教材)88面的黑色大字来写

历史是一门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的学科,它既是它的自身,又是自身的对象,它虽然与哲学似乎完全不同,但它所具有的反思性质即它自身的超越却与哲学无异。正是这种超越性使它具有超文化性,从而为不同的历史文化之间的比较提供一个共同的研究平台,历史的自身、历史的重写、历史研究、对重写历史与研究历史的观点和方法的反思即是性质上的同一,又是形式的同构,它暗示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之间存在的共同基础,历史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所达到的深度可以把中西哲学带到了一种互补的境界。 一、历史与哲学 历史总是多重意义的:时间意义上的过去的历史,成为了现在的历史事实——这首先是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的历史,然后是指包括文化遗迹和史料中的历史,再就是由历史学家重写的历史,这就是一般意义的被表达的历史,最后是有关历史理论包括关于历史研究,史学观点和方法、关于历史的哲学思想等等,但这一切最终也是都是历史即人类自身的历史。 时间意义上的过去的历史是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过去的存在比现在的存在更令人困惑,在哲学上更加困难,比如海德格尔 (1889-1976)对存在与时间的描述就给读者一种梦境中的挣扎般的印象,但是,虽然时间意义的存在问题如此困难,但至少现在的存在在理性的思想中却是确实的,笛卡儿(1596-1650)说:“我思故我在。”现在的存在因理性的思想而被自觉,或者说在理性的思想中因自觉而被证实,这句话是人类理性的自我意识最终从朦胧时代挣脱的句号,也是人类自身存在的理性自觉自身开始的问号,它宣告了人类从历史的觉醒进入到了思想自觉的时代。 对于历史来说,这意味着历史的真正意义不能离开历史的时间性本质,但是过去总是以被表达的重写方式成为有意义的历史,因此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相信有两种历史,基于时间的过去的历史即历史的存在和基于表达的历史即被历史学家重写的历史或称之为现在中的历史,他们留下了过去的存在问题去折磨哲学家们, 但是他们并不能逃脱历史哲学,因为基于时间的历史最终包括了现在,人们无法区别存在在历史时间之中的现在与在现在之中的历史存在,它的最高形式就是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在现实思想中的历史反思,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是历史的反思或反思的历史,这种历史存在的超越同时性是历史和历史哲学所透露的世界最重要的秘密之一。 人类的历史从不自觉的自身开始经过历史表达的自觉而趋向自觉的历史哲学,这正是人类自觉的一个组成部份,历史的特殊性正在这里,它即是历史的自身,同时又是历史的表达与反思,一方面,作为历史与历史的反思,它们在时间上具有同时性意义,即历史与历史反思的同一;另一方面,作为被表达的历史与对被表达的历史的反思,它们总是以相同的表达的方式实现的,即具有形式的同构性,历史的自身是这样,历史的反思也是这样,因此历史和历史的反思在同一中进行,在同构中重演,人们总是反复地重新理解、思考历史。或许有无数的具体的历史,有千百万历史学中的历史,但无论是时间意义的过去的历史还是表达或被表达的历史的过去,它们具有终级的一致性,否则就没有历史。——这也是一种历史观,也是一种哲学,即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主要是关于对历史的本质的认识和对历史学的反思,它同样基于两个层次水平,第一是把历史看作一个整体或作为部份的整体而研究它的原因趋势,简单地说;历史为什么?它是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本体论,与以往的用某种观念来解释历史的哲学思想不同,现代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企图从历史的自身寻找答案而形成某种历史理论,即思辩的历史哲学。第二是把对历史的研究、重写、解释的本身的观点和方法看作为历史的自身,甚至看成是历史唯一有决定意义的部份,它实际上企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历史是什么?这时它就成为了历史哲学中的历史认识论,即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不等同于哲学,富有历史精神的中国哲学也不等同于历史哲学或者有一种中国历史哲学,历史哲学从历史表达和对历史的研究中抽象出自己,而中国思想是历史自身的抽象与本质(参见“论中国思想”),因此历史哲学是超越于历史的史学理论,而中国思想是源于历史本质的中国哲学,正是历史自身本质的超越同一性使中国思想成为与西方传统哲学相对照的哲学思想。虽然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与史观千差万别,它们在历史反思的意义上却是相同的,即历史的反思与反思的历史的互补一致性,历史哲学所提供的思想不仅仅是历史的,也是广义文化意义的,同时又是哲学的,这也正是历史多重性的本义。

历史与社会论文3000字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已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我身边的历史

议论文可以以小见大,从身边的人物谈到整个社会的变化比如家乡有哪些变化,社区哪些变化,再比如物价,房价,都可以通过身边的人来表现 记叙文的题目,比如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比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或者《邻里之间》,或者写同学的故事《我们之间》 再来记叙文也可以以小见大写社会话题,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人类的精神灾难》,《物质在膨胀》,《何去何从,我们的精神家园》 = =不知道你是几年级的,也许上面的话题稍微沉重了一点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

新浪论文网分类: _dir/jy/lw/ 中国论文联盟: 大学生论文库 论文资料网: 论文下载中心: 毕业论文网: 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得采纳啊

八国联军侵华:农业文明的最后一搏1900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惨痛的一年。是年,八国联军侵华。这按中国干支纪年,又称“庚子事变”。 19 世纪末,西方教会在中国活动猖狂,各地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1898年,山东义和团运动揭开了这场反帝斗争的序幕。迅猛发展的义和团运动严重危害了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他们在压迫清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时,又倍感这“工具”的无能和“别有用心”——清政府居然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于是,为了镇压义和团,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针锋相对,义和团包围并进攻列强的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还和清军配合在廊坊,杨村,天津,北京等地阻击敌人。但八国联军的铁蹄还是以极快的速度攻陷天津,并踏进了大清帝国的国都北京。1900年近代中国的最后一搏,终于使这个农业文明时代的巨人,轰然倒地。1901年,清政府签定了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隋唐开始,中国农业文明开始进入鼎盛。盛世的大清是那个时代幅员最辽阔、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约1640年前后,西方工业文明的战鼓擂响,200年后在两种文明的对决中,大清帝国便遍体鳞伤,到19 世纪末已经完全虚弱。于是,地主阶级的他们居然一度借用起农民阶级的义和团来。义和团虽然有着“扶清灭洋”的愿望,但组成义和团的是没有新的经济基础的小生产者。他们的阶级地位和狭隘观念,决定了自身既没有科学的理论修养,又无法冲破封建皇权的思想枷锁。而且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只是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既无法分清中国和清政府的不同概念,又无法分清西方侵略与文明之间的不同关系。1900年,逃跑中的清政府在发现义和团已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情况下,遂下达“剿匪”密令。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最终失败了。八国联军侵华不仅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从设立都统衙门和联军司令部对津京分别进行殖民统治来看,还想瓜分中国变为殖民地。但透过义和团运动所折射出来的中国人民巨大反抗力量,使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乃下策”,义和团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当然,列强在侵华中各有打算,矛盾重重,也使得它们需要继续利用和维护清政府,间接统治中国。于是,《辛丑条约》重新确立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并将其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而他背信弃义的行为更教育了中国人民丢掉对他的改革幻想。战争又进一步展示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威力,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一部分人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下层群众,原先相互隔阂的两股力量开始相互接近,逐渐汇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蓬勃兴起并发展起来。1900年,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而未痊愈”的创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过去的战争相比,时间最短,国家最多,战争涉及的区域最小,条约最苛刻狠毒,危害也最大。百年沧桑,总结这段历程,我们要与时俱进,高扬改革创新的旗帜;要对外开放,保持国家的繁荣和强盛,要开拓进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更大的贡献。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范文

议论文可以以小见大,从身边的人物谈到整个社会的变化比如家乡有哪些变化,社区哪些变化,再比如物价,房价,都可以通过身边的人来表现 记叙文的题目,比如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比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或者《邻里之间》,或者写同学的故事《我们之间》 再来记叙文也可以以小见大写社会话题,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人类的精神灾难》,《物质在膨胀》,《何去何从,我们的精神家园》 = =不知道你是几年级的,也许上面的话题稍微沉重了一点

儒道墨法之对立与融合战国诸子百家,儒道墨法最为声名显著,虽争鸣对立而实渊源流长。儒家鼻祖孔子,曾适周问礼于道家始祖老子;墨家出于儒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乃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且韩非深受道家影响,《解老》《喻老》即是明证。四家虽渊源深厚,然亦经历了争鸣、结合、重组的对立与融合过程。 一、儒墨、道法四家的对立点与相同点。儒道墨法四家,就其对待“人”和“社会”而言,可以分为两类: 1、儒家和墨家,两家虽表现为对立,然墨家出于儒家,故“天志”之与“天命”,“兼爱”之于“仁”,何其相似!儒墨两家,均重视人与人之情感,表现为“以人为本”,关爱社会,只不过儒家是知识分子为统治者着想,希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墨家则是手工业者为下层劳动人民着想,建立一个“尚同”“尚贤”的小生产者的乐园。 2、道家与法家,法家与道家渊源密切,申不害、慎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深受道家影响。此两派虽然社会观炯然不同,然出发点却很一致:都是从自然主义出发,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目的是恢复“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其本质仍然是代表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法家则从道家吸取了自然主义,从自然动物性的“恶”来定位人本性,制定了法、术、势三结合的一整套统驭之术,专门为上层统治者作独裁服务。 二、儒道墨法在汉代以后的整合。虽然儒家和墨家,道家与法家各有相同之处,然而,因为各自立足之本位不同,故自汉代始,不断整合。首先是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法道合流”,用道家来包装法家,汉初黄老之术盛行,其本体曰“道生法”,是为“道法家”。然而,因为其各自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特别是汉武帝时,综合国力强盛,故这个联盟很快瓦解, 因为统治者驭人则可,一切法“自然”则绝对不能。故此时,董仲舒应运而生,“阳儒阴法”外加阴阳,即以法家为骨骼、以儒家为血肉肌肤、以阴阳家为外衣装饰。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实际上是儒家和法家的有机结合,二者一拍即合,影响中国政治历史两千余年。而自汉代始,道家和墨家也开始相互融合,它们亦和阴阳家,特别是先秦神仙方术相结合,组建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即以墨家的严密组织与纪律,与道家的精神有机结合,而笼罩以神仙方术阴阳五行。

您好,希望答案您还满意我热爱地球,爱他的青山绿水,爱他的碧海蓝天,更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散漫着野花的清香中,我和蝶儿一起奔跑;在碧绿草原的映衬下,我和昆虫一起玩闹;在落日阳光的照映下,我和伙伴一起喊叫;在清脆小溪的声音下,我和青蛙一起蹦跳……白天,我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夜晚,我听着昆虫的鸣叫。春天,坐在牛背上,听到牧笛悠扬;夏天,走在草地上,看蟋蟀打闹;秋天,坐在落叶上,望海鸥飞旋;冬天,趴在家门口,看大雪漫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中,我的心被陶醉了。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我是赫赫有名的长江。我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几十万子孙后代的身上。如今,我的工业越来越发达,儿孙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可我却今非昔比,千疮百孔,丑陋不堪,再也找不到几处净空、净土、净水了。 我在思索,在寻找,发现原来是因为许多富起来的儿孙不能善待我。你看:如林而立的烟囱口上呛人的浓烟滚滚升腾,笼罩住我的头;穿梭不息的车辆喷出的废气,无时无刻地向我扑来,熏得我的脸发黑;儿孙们的生活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液,大部分渗入我的肌肤,流进我的血液,侵害我的躯体…… 人类的破坏不赀这些 ……前几日,我们到乳山银滩玩,原本清澈见底的海水被浒苔(多细胞生物)繁殖成绿色乐园。最近,许多专家把浒苔等大型藻类的过多繁殖叫作“绿潮”,与赤潮同样可怕。这种危害在会导致遮蔽阳光,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死亡的浒苔也会消耗海水中的氧气;还有研究表明,浒苔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还会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它还会影响旅游风光,这正是首要的问题。不过,绿潮可以抑制赤潮发生,这里只要不断打捞,直到营养元素消耗为止,所以治理比较简单,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只要发生绿潮,弊总是大于利的。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略的。现在,有不少城市只要一有风,就会尘土飞扬,垃圾漫天飞舞,人们带着口罩,对这种环境产生厌恶。在城市中,汽车的多少已成为现代化的标志,汽车越多则说明交通运输越方便,生活水平越高。但是,汽车越多,它们排出的废气也就越多,所以,汽车废气排污也是城市恶化的特征。这也是科学的两面性。

论文怎么写?去知网找些相关来参考就可以的,如何找可以参考我qq空间里的方法,介绍了去网络上找论文的方法

中国社会史论文3000字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今人不少人认定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其实到底在哪里现在对我们饮茶者来说并不重要。也许具有文化意义。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学术界的一些说法:

楼主你好 我不知道你是哪里人 不能帮你写你家乡题材的历史论文啦 我只能写下面的这个(建筑史方面的,希望能帮到你) 广东开平碉楼 近来热播的《让子弹飞》带着观众们走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碉楼与村落。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走进碉楼,发现碉楼,发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侨们艰辛的创业史,同时以此为背景更好的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首先我们先简介碉楼的历史,开平碉楼最早可溯源至明朝中后期,因为当地人很早就有下南洋的历史传统。现在,开平碉楼所在的江门五邑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当时县内较大的土匪有张韶、朱炳、胡南、候晚、谭钦、吴金发、张沾、黄保诸帮,他们四处劫掠,制造了无数惨案。据粗略统计,1912年至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杀人百余,掳耕牛210余头,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收拾金银细软,四处躲避,往往一夕数惊,彻夜无眠。华侨回乡,常常不敢在家里住宿,而到墟镇或亲戚家去,且经常变换住宿地点,否则即有家破人亡之虞。 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这样,碉楼林立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正是由于碉楼的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北京时间2007年6月28日早上8时35分左右,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成为我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是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表现,也表现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开阔胸怀。 让我们用心地去留意身边的历史,你将会发现历史离你并不是那么地遥远。 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身边的历史,书写身边的历史吧!

历史专业一枚想问你这个生活史有没有什么时间范围比如古代史、近现代、还是当代也就是共和国史古代史的话很好写,饮食文化,文学方面比如小说、诗词等都是反映市民文化的繁荣,必定是因为经济发展的比较稳定。近代方面由于鸦片战争国门洞开,自然有许多中西方交融之处,这很多的。我觉得一般不会写共和国史方面的社会生活吧ORZ一些建议,个人认为这个论文没多大难度的,图书馆有许多这方面的书。

  • 索引序列
  •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3000字初中
  • 历史与社会论文3000字
  •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
  • 历史与社会小论文范文
  • 中国社会史论文3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