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截至2011年6月)一、专著、教材(独著、合著、主编、参编) 刑法学(法大简明教材,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刑法学(法大精品教材,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罪犯风险评估与管理——加拿大刑事司法的视角,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月版。 犯罪学教科书(本校教材,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犯罪学(统编教材,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Handbook of Restorative Justice, Willan Publishing 中国监狱学会20年(198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版。 限制对人身自由的限制——中国行政性限制人身自由法律处分的法治建设,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刑法概论(教材),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年5月版。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版。 外国监狱制度概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与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版。 监狱法学(北大教材,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中国监狱改革及其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7月版。 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5月版。 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六害”治理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8月版。 监狱法学(本校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 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群众出版社1995年4月版。 中国犯罪原因研究综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贪污贿赂罪的原因与对策,群众出版社1992年5月版。二、论文(包括合著) 刑事法治:精妙与局限之间如何坚守,《人民检察》2011年第11期。 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刑事司法指南》2010年第3集,法律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被剥夺自由人的人格尊严与待遇——《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评析,载《刑事诉讼法学前沿问题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监狱行刑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社区矫正概念的反思与重构,《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2期。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 社区矫正:用语的改变与意义的翻新,载《犯罪、刑罚与人格——张文教授七十华诞贺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中国法治30年——监狱法篇,载《中国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监狱工作社会化的作用与中国实践,《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罪犯探亲:对罪犯权利的人性化回应,《人民公安报》2008年7月9日第4版。 当前中国监狱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韩文),《矫正研究》(韩国)2008年(总第39号)。 恢复性司法视角下之少年司法构建,载《恢复性少年司法理论与实践》,群众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减刑制度的价值分析及其改革思路,《中国司法》2007年第1期。 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12期。 监狱学教学:寂寞与辉煌的变奏,《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4期。 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多元视角:监狱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与探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2期。 开放式处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1期。 中国法制建设与人权保障,载《新世纪中国人权》,团结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我国假释制度之改革与完善,载《纪念监狱法施行十周年文集——回眸十年读华章》,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我看累犯不得假释,《法制日报》2005年5月29日第3版。 严打的刑事政策分析,载《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版。 论放逐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恢复性司法的积极意义,《法制日报》2004年10月28日第7版。 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文化机制,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司法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04年8月正式出版。 惩罚和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的双重使命,《检察日报》2004年3月31日第8版。 以罪犯为本体,《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3期。 我国缓刑制度之改革与完善,《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2期。 理性认识恢复性司法的预防思想,《检察日报》2004年1月20日第6版。 监狱学研究的方法论,《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1期。 罪犯权利观的现实指导意义,《法制日报》2003年12月26日第3版。 中国监狱改革之基本构想,载《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社区矫正是有益尝试,《人民日报》2003年9月5日第5版。 为什么要保护罪犯的权利,《法制日报》2002年10月22日第12版。 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日本札幌学院法学》第19卷第1号(2002年9月)。 学者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9期。 劳教司法化是大势所趋,《法制日报》2002年5月29日第3版。 刑事执行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5期。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载《法大刑法学研究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禁止奴役和强迫劳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4期。 禁止酷刑,《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2期。 刑罚轻重的根据,《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价值,《安徽职业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监狱工作与监狱立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5期。 把犯罪预防的措施落实到基层,载《走向21世纪的“枫桥经验”——预防犯罪实证研究》,群众出版社2000年3月版。 中国监狱现代化的方法论选择,《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新世纪中国监狱定位问题初探,《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5期。 监狱工作与监狱理论研究20年改革述评,《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第1-2期。 理性化及其局限——监狱行刑观念的价值定位,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8月版。 现代化、监狱现代化与现代化文明监狱,《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年第7期。 我国现行监狱工作方针的价值基础,《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2期。 监狱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法律科学》1997年第5期。 监狱效能与宏观环境,《政法论坛》1997年第4期。 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与刑事立法一体化,《中国监狱学刊》1997年其4期。 世纪之交的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贪污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载《反贪污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红旗出版社1996年9月版。 论行刑社会化,载《监狱学概论参考资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行刑社会化”概念探析,《江西法学》1992年第3期。三、主编文集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7年卷,总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6年卷,总第二卷),群众出版社2006年1月版。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5年卷,总第一卷),群众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中国法文化散论》,150千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2)《中西近代法文化冲突》,是我国系统全面研究中外法律文化冲突的第一部专著,计180千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出版,国家图书室收藏。(3)《中国检察制度考论》,是我国系统全面研究检察制度演进发展及其规律的第一部,计281千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国家图书馆收藏。(4)《法与司法的演进及改革考论》,计260千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1)《新中国检察审判制度演进研究》一书(`96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系与雷铣合著,本人单独完成第一章至第九章的全部,计377千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国家图书馆收藏。(2)《中国狱政法律问题研究》一书(国家“八五”社科项目暨中华社科基金项目),系与郭成伟等合著,本人单独完成第一章第一至第三节、第六章及第七章,计50千字,1995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3)《司法教育的考察与比较》(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副主编,80%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峨眉鞠氏宗祠碑”,《峨眉文史》第五辑,第168---169页。2、“我国古代用法律保护文物的史实考述”,《四川文物》1987年第四期,第55---57转54页。3、“四川的东汉崖墓”,《上海文化艺术报》1988年5月20日,第四版。4、“论元杂剧与元代法制”,《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第79---88页。5、“建国以来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2期,第1---8页。6、“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价值”,《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年12月3日第2版。7、“我国古代对宝器的珍藏和保护”,《中国文物报》1991年9月15日第3版。8、“招标投标法律文件的编制及审查”,《法制日报》1993年4月25日第3版。9“银行贷款担保的法律意义及种类”,《法制日报》1993年5月2日第3版。10、“涉外贸易合同的承诺生效时间及其风险”,《法制日报》1992年1月27日第3版。11、“我国古代治吏惩贪得失谈”,《中国检察报》1991年12月5日第3版。12、“邱氏鼠药案”,《中国检察报》1993年2月24日第4版。13、“先秦的债考论”,《中原文物》1991年第4期。14、“中国近代新刑法体系建构及刑事立法冲突”,《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第41---48页。15、“新发现的清末京师城市管理法规研究”(上下),《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4年第2(第78---83页)、第3期(第76---80页)。16、“中国清末诉讼审判机制转变及其曲折”(上下),《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第4期。17、“澳大利亚司法考察”,《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第61---69页。18、“中国司法传统评析”,《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增刊,第69---73页。19、“晚清社会法文化观念的冲突演变”的学术论文(`96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计19千字,1995年第1期发表于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主办、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国家一级杂志。20、 “法文化继承与现代化的几点思考”,《研究生法学》,1990年第2期,第55---59页。21、“官当制度考论”,《研究生法学》,1989年第2期,第75---78转第19页。22、“论中国封建法文化的结构、渊源体系及其运行规律”,《研究生法学》,1992年第1期,第69---74页。23、“中国法文化近代化变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研究生法学》,1992年第2期,第72---75页。24、“司法审判民主化选择的理论与实践(一)(二)”,《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57---65页)、第2期(第34---44页)。25、“检察制度本源刍探”,《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5期,第106---120页。26、“检察制度在中国的形成”,《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第113---120页。27、“民国检察制度的演变”,《澳门检察》2001年6月第2期,第34---53页。28、“中国不能再乱说不”,《(日)联合新报》,1998年4月23日,第7版。29、“宋菊如、于恩英案件的法律问题”,《(日)联合新报》,1998年6月18日,第22版。30、“一党专制、党在国上与中国的现代化”,《(日)联合新报》,1998年7月2日,第7版。31、“日本的反腐败与中国的反腐败”,《(日)联合新报》,1998年7月16日,第6版。32、“中国民主制度选择的几个问题(一)(二)”,《(日)联合新报》,1998年8月6日,第6、第7版;8月13日第6、第7版。33、“中国司法考试制度建构的思考”,《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第130---136页。34、“中国司法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法律人才与司法改革——中日法学家的对话》,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第139---151页。35、“中国宪政必由之路——乡村基层民主宪政建设刍议”,《宪法论坛(第一卷)》,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年,第299---306页。36、“日本对清末刑事制度改革的影响”的学术论文,已译成日文,计25千字,收于《日中文化交流丛书—法律制度》一书,1997年1月由日本大修馆书店出版。37、“The Report on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n China”,22千字,1998年5月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犯罪防止研究所第109期学术论会上发表交流。38、“司法审判民主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二),3万余字;学院学报2000年第1、第2期。39、“检察在中国百年的命运”,《检察实践》2000年第3期。40、“中国の检察制度”,日文,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第32卷第1号(通卷第62号),1998年。41、The Corruption of Chinese prison staff and its effects on Criminal Re—education,发表于国际矫正学术交流年会1995,澳大利亚,霍巴特。42、“中国现行宪政问题及修宪改革的方向”,(日)《联合新报》,1998年7月9日第7版。43、“中国检察制度的创建与日本法律家”,(日)《日中法律家交流协会报》,1998年3月15日,第19号第32---36页。44、“中国的检察制度”,(日)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机关志《比较法学》,1998年7月,第32卷第1号(通卷第62号),第315—327页。45、 “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检察理论研究集粹》,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第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优秀论文奖(本届未设一、二、三等奖)。46.“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考论”,与陈金全教授合作,《湘潭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47.“新中国审判制度曲折发展的史实考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48.“先秦债及其法律调整的源流探索”,与陈金全教授合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49.“先秦时期债流转的史实探析”,与陈金全教授合作,《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50.“先秦儒家信的思想初探”,与车才洪合作,《政法论丛》,2005年第6期。51.“陪审制和参审制的考察与比较”,《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2期。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a类b类c类 是某单位 或某省地区规定的,中国的期刊分为核心期刊,和费核心期刊,核心期刊,里面有分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A类 应该就是南大核心,B类应该是北大核心。

你所说的“C类”应该是CSSCI收录的期刊吧?请对比下面的两种核心期刊中法学学科。《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拟收录目录》法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1种)1 中国法学2 法学研究3 中外法学4 法学家5 法商研究6 法学7 现代法学8 清华法学9 政法论坛10 法律科学11 法制与社会发展12 政治与法律13 法学论坛14 政法论丛15 法学评论16 知识产权17 环球法律评论18 比较法研究19 当代法学20 法学杂志21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D9 法律(共28种)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商研究 法学 政法论坛 现代法学 法律科学 中外法学 法学评论 法制与社会发展 比较法研究 法学家 环球法律评论 法学杂志 法学论坛 当代法学 政治与法律 行政法学研究 中国刑事法杂志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河北法学 法律适用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人民检察 知识产权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清华法学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国2、 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公报 --- 美国3 、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评论--- 美国4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行为与大脑科学 --- 英国5、 Psychological reports心理学报告--- 美国

直接他们发邮箱。不知道得不得行,我刚发文章到他们邮箱。中介太不靠谱了。

中国刑法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介绍你专业的课程,研究方向,意义,就业的方向,以及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 中国刑法学是一门以中国刑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在理论上值得深入研究,而且对于其立法与司法也同样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本研究方向的人员所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刑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司法实务的研究两个方面。在刑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以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刑罚学和经济刑法的研究为主攻目标;在司法实务研究方面主要以职务犯罪、毒品犯罪和经济犯罪等为突破对象。 本学科涉及组织刑法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监狱、劳教场、少管所,以及派出所、法院、检察院 街道办事处 银行 证券 基金 等就业方向

刑法学是法学的主干课,别看它有一个完整的条文作依托,但那些认为它好学的人是大错特错了它的最大难点就在于认定犯罪要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而主观方面又是捉摸不定的由主观方面出发,又要涉及社会的道德、伦理、哲学、宗教等内容。刑法分则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民法、行政法调整的范围要广泛,它实际上是对民法、行政法的衔接,这就需要具备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具有严谨的思辩能力。刑法的特点是,越学越感到疑惑,越感到疑惑说明已经学到了一定深度。这是我投身法学24年,涉足刑法领域20年的一点体会,或者是感悟。

刑操生死,法执衡平!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

(1)《中国法文化散论》,150千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2)《中西近代法文化冲突》,是我国系统全面研究中外法律文化冲突的第一部专著,计180千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出版,国家图书室收藏。(3)《中国检察制度考论》,是我国系统全面研究检察制度演进发展及其规律的第一部,计281千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国家图书馆收藏。(4)《法与司法的演进及改革考论》,计260千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1)《新中国检察审判制度演进研究》一书(`96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系与雷铣合著,本人单独完成第一章至第九章的全部,计377千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国家图书馆收藏。(2)《中国狱政法律问题研究》一书(国家“八五”社科项目暨中华社科基金项目),系与郭成伟等合著,本人单独完成第一章第一至第三节、第六章及第七章,计50千字,1995年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3)《司法教育的考察与比较》(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副主编,80%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1、“峨眉鞠氏宗祠碑”,《峨眉文史》第五辑,第168---169页。2、“我国古代用法律保护文物的史实考述”,《四川文物》1987年第四期,第55---57转54页。3、“四川的东汉崖墓”,《上海文化艺术报》1988年5月20日,第四版。4、“论元杂剧与元代法制”,《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第79---88页。5、“建国以来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2期,第1---8页。6、“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价值”,《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年12月3日第2版。7、“我国古代对宝器的珍藏和保护”,《中国文物报》1991年9月15日第3版。8、“招标投标法律文件的编制及审查”,《法制日报》1993年4月25日第3版。9“银行贷款担保的法律意义及种类”,《法制日报》1993年5月2日第3版。10、“涉外贸易合同的承诺生效时间及其风险”,《法制日报》1992年1月27日第3版。11、“我国古代治吏惩贪得失谈”,《中国检察报》1991年12月5日第3版。12、“邱氏鼠药案”,《中国检察报》1993年2月24日第4版。13、“先秦的债考论”,《中原文物》1991年第4期。14、“中国近代新刑法体系建构及刑事立法冲突”,《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第41---48页。15、“新发现的清末京师城市管理法规研究”(上下),《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4年第2(第78---83页)、第3期(第76---80页)。16、“中国清末诉讼审判机制转变及其曲折”(上下),《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第4期。17、“澳大利亚司法考察”,《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第61---69页。18、“中国司法传统评析”,《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6年增刊,第69---73页。19、“晚清社会法文化观念的冲突演变”的学术论文(`96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计19千字,1995年第1期发表于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主办、张岱年先生主编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国家一级杂志。20、 “法文化继承与现代化的几点思考”,《研究生法学》,1990年第2期,第55---59页。21、“官当制度考论”,《研究生法学》,1989年第2期,第75---78转第19页。22、“论中国封建法文化的结构、渊源体系及其运行规律”,《研究生法学》,1992年第1期,第69---74页。23、“中国法文化近代化变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研究生法学》,1992年第2期,第72---75页。24、“司法审判民主化选择的理论与实践(一)(二)”,《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57---65页)、第2期(第34---44页)。25、“检察制度本源刍探”,《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5期,第106---120页。26、“检察制度在中国的形成”,《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第113---120页。27、“民国检察制度的演变”,《澳门检察》2001年6月第2期,第34---53页。28、“中国不能再乱说不”,《(日)联合新报》,1998年4月23日,第7版。29、“宋菊如、于恩英案件的法律问题”,《(日)联合新报》,1998年6月18日,第22版。30、“一党专制、党在国上与中国的现代化”,《(日)联合新报》,1998年7月2日,第7版。31、“日本的反腐败与中国的反腐败”,《(日)联合新报》,1998年7月16日,第6版。32、“中国民主制度选择的几个问题(一)(二)”,《(日)联合新报》,1998年8月6日,第6、第7版;8月13日第6、第7版。33、“中国司法考试制度建构的思考”,《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第130---136页。34、“中国司法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法律人才与司法改革——中日法学家的对话》,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第139---151页。35、“中国宪政必由之路——乡村基层民主宪政建设刍议”,《宪法论坛(第一卷)》,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年,第299---306页。36、“日本对清末刑事制度改革的影响”的学术论文,已译成日文,计25千字,收于《日中文化交流丛书—法律制度》一书,1997年1月由日本大修馆书店出版。37、“The Report on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n China”,22千字,1998年5月在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犯罪防止研究所第109期学术论会上发表交流。38、“司法审判民主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二),3万余字;学院学报2000年第1、第2期。39、“检察在中国百年的命运”,《检察实践》2000年第3期。40、“中国の检察制度”,日文,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学》第32卷第1号(通卷第62号),1998年。41、The Corruption of Chinese prison staff and its effects on Criminal Re—education,发表于国际矫正学术交流年会1995,澳大利亚,霍巴特。42、“中国现行宪政问题及修宪改革的方向”,(日)《联合新报》,1998年7月9日第7版。43、“中国检察制度的创建与日本法律家”,(日)《日中法律家交流协会报》,1998年3月15日,第19号第32---36页。44、“中国的检察制度”,(日)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机关志《比较法学》,1998年7月,第32卷第1号(通卷第62号),第315—327页。45、 “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检察理论研究集粹》,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第二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优秀论文奖(本届未设一、二、三等奖)。46.“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考论”,与陈金全教授合作,《湘潭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47.“新中国审判制度曲折发展的史实考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48.“先秦债及其法律调整的源流探索”,与陈金全教授合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49.“先秦时期债流转的史实探析”,与陈金全教授合作,《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50.“先秦儒家信的思想初探”,与车才洪合作,《政法论丛》,2005年第6期。51.“陪审制和参审制的考察与比较”,《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2期。

(截至2011年6月)一、专著、教材(独著、合著、主编、参编) 刑法学(法大简明教材,第四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刑法学(法大精品教材,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罪犯风险评估与管理——加拿大刑事司法的视角,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1月版。 犯罪学教科书(本校教材,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中加社区矫正概览,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犯罪学(统编教材,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Handbook of Restorative Justice, Willan Publishing 中国监狱学会20年(1985-2005),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版。 限制对人身自由的限制——中国行政性限制人身自由法律处分的法治建设,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刑法概论(教材),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年5月版。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版。 外国监狱制度概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与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版。 监狱法学(北大教材,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中国监狱改革及其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7月版。 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5月版。 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六害”治理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8月版。 监狱法学(本校教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版。 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与对策,群众出版社1995年4月版。 中国犯罪原因研究综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贪污贿赂罪的原因与对策,群众出版社1992年5月版。二、论文(包括合著) 刑事法治:精妙与局限之间如何坚守,《人民检察》2011年第11期。 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刑事司法指南》2010年第3集,法律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被剥夺自由人的人格尊严与待遇——《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评析,载《刑事诉讼法学前沿问题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监狱行刑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社区矫正概念的反思与重构,《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2期。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10期。 社区矫正:用语的改变与意义的翻新,载《犯罪、刑罚与人格——张文教授七十华诞贺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中国法治30年——监狱法篇,载《中国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监狱工作社会化的作用与中国实践,《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罪犯探亲:对罪犯权利的人性化回应,《人民公安报》2008年7月9日第4版。 当前中国监狱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韩文),《矫正研究》(韩国)2008年(总第39号)。 恢复性司法视角下之少年司法构建,载《恢复性少年司法理论与实践》,群众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减刑制度的价值分析及其改革思路,《中国司法》2007年第1期。 恢复性司法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12期。 监狱学教学:寂寞与辉煌的变奏,《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4期。 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多元视角:监狱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与探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2期。 开放式处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1期。 中国法制建设与人权保障,载《新世纪中国人权》,团结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我国假释制度之改革与完善,载《纪念监狱法施行十周年文集——回眸十年读华章》,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我看累犯不得假释,《法制日报》2005年5月29日第3版。 严打的刑事政策分析,载《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版。 论放逐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恢复性司法的积极意义,《法制日报》2004年10月28日第7版。 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文化机制,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司法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04年8月正式出版。 惩罚和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的双重使命,《检察日报》2004年3月31日第8版。 以罪犯为本体,《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3期。 我国缓刑制度之改革与完善,《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2期。 理性认识恢复性司法的预防思想,《检察日报》2004年1月20日第6版。 监狱学研究的方法论,《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1期。 罪犯权利观的现实指导意义,《法制日报》2003年12月26日第3版。 中国监狱改革之基本构想,载《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社区矫正是有益尝试,《人民日报》2003年9月5日第5版。 为什么要保护罪犯的权利,《法制日报》2002年10月22日第12版。 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日本札幌学院法学》第19卷第1号(2002年9月)。 学者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9期。 劳教司法化是大势所趋,《法制日报》2002年5月29日第3版。 刑事执行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5期。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原因及对策,载《法大刑法学研究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禁止奴役和强迫劳动,《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第4期。 禁止酷刑,《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2期。 刑罚轻重的根据,《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价值,《安徽职业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监狱工作与监狱立法,《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5期。 把犯罪预防的措施落实到基层,载《走向21世纪的“枫桥经验”——预防犯罪实证研究》,群众出版社2000年3月版。 中国监狱现代化的方法论选择,《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新世纪中国监狱定位问题初探,《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5期。 监狱工作与监狱理论研究20年改革述评,《犯罪与改造研究》1999年第第1-2期。 理性化及其局限——监狱行刑观念的价值定位,载《刑事法学要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8月版。 现代化、监狱现代化与现代化文明监狱,《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年第7期。 我国现行监狱工作方针的价值基础,《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2期。 监狱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法律科学》1997年第5期。 监狱效能与宏观环境,《政法论坛》1997年第4期。 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与刑事立法一体化,《中国监狱学刊》1997年其4期。 世纪之交的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贪污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载《反贪污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红旗出版社1996年9月版。 论行刑社会化,载《监狱学概论参考资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行刑社会化”概念探析,《江西法学》1992年第3期。三、主编文集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7年卷,总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6年卷,总第二卷),群众出版社2006年1月版。 恢复性司法论坛(2005年卷,总第一卷),群众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直接他们发邮箱。不知道得不得行,我刚发文章到他们邮箱。中介太不靠谱了。

自己投稿基本是在浪费时间,不会有人理你的稿子,核心期刊的稿子堆成山。发核心期刊一般是通过中介做。

  • 索引序列
  •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总结怎么写
  • 中国刑法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
  • 中国刑事法杂志投稿经验介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