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保险理论与实务论文选题意义

保险理论与实务论文选题意义

发布时间:

保险理论与实务论文选题意义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一、前言保险投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利润已不能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而是越来越倚重于保险投资的有效运营。因为保险与给付之差,其利润率是一定的,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而保险投资的运营,其预期的利润率却是无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各种投资运营才能使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使保险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是保险经营发展的生命线。二、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按规定只能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无任何保险投资可言。经过20年的停办以后,我国保险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获得新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积极发展国外保险业务。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中指出:“总、分公司收入的保险费扣除赔款、赔偿准备金、费用开支和纳税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运用”。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又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这不仅是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活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84年至1988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取得投资权后,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总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尝试性地开展投资(包括贷款)业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继开展保险投资业务。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保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严格管理,一是对资金运用规模实行计划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对人保下达2亿元投资额度。二是对资金运用的方式与方向作了严格规定。1986年人保的资金运用被限定为投资地方自筹的固定资产项目。1987年批准试办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和购买金融债券。这一阶段的经营效益不大理想,资产运用率和投资收益水平都比较低。以1986年为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汇总的资产运用率只有23%,投资收益率仅为83%。2、调整整顿阶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由于面临治理整顿的经济环境和紧缩信贷规模的局面,加之保险业本身经营效益不佳,我国保险投资业务于1988年底进入调整整顿阶段。其内容和措施有:总结前几年资金运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严格执行信贷计划,严肃利率政策,把资金转投到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坚持“十不贷”和注意“重点倾斜”并采取了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工作除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对原有投资贷款项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资金运用的范围被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3、进一步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整顿,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保险投资业务于1991年开始进行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保险投资在保险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两家新成立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加入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行列。保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达46亿元。保险投资的范围有所拓宽,证券投资得到较大发展,保险投资收益得到提高。4、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随着1995年《保险法》的出台和实施,各保险公司遵照《保险法》调整业务,以符合《保险法》的要求。《保险法》的实施,为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奠定的基础。(二)我国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1、决策机制薄弱目前许多保险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决策机制,人保财险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专门的保险投资公司。决策的盲目性、被动性、随意性十分突出,在仅能投资债券的时期,这类决策机制不会体现任何危机,对于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更是掩盖了其决策的弊端:决策机制落后,决策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在保险公司进入基金市场后会充分暴露出来。2、保险投资渠道狭窄1998年以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实行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而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则较广泛。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3、保险资金利用率低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在国外基本上达到90%,而在我国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据统计,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40%—60%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保险资金基本上无“运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率还不到20%。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存于银行,由银行进行专业的资金运用,而保险公司只能获得固定的较低的存款利息,银行存款的利息已经远远不能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了,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新领域来保证其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4、保险投资缺乏相应人才保险投资涉及到存款、国债、证券等多个领域,因此保险投资人才必须对国家经济发展有远见,对各行业发展有底数,才能有胆略,有灵活性,善于捕获商机,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报。而我国保险公司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员工基本上由军转干部、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调入和正规大学毕业生三部分组成,且前两部分约占公司员工的70%,年龄大都在40周岁以上。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即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造力。保险公司要想从保险投资中获益,就必须引进相应人才,同时注重公司内部年轻人才的培养。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5、保险公司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保险投资收益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体制落后,投资缺乏科学决策,许多公司在科学决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比较薄弱。由此出现了许多领导项目贷款、人情贷款等。这些项目贷款很多无法收回投资本息,甚至成为呆账、坏账。管理水平的落后,影响了投资收益。中国的保险公司要生存,保险事业要发展,客观上要求保险资金实现有效运用,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马上就完全放开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还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建立我国保险投资体制的构想(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体制所谓保险投资体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和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64亿英镑和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04亿英镑和49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二)保险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保险企业的制度和规范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投资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险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才可能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险投资提供根本制度保证。如何加强经营管理,我个人认为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加大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运用法律武器,严惩那些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有效地维护股东的权益。第二、建立和完善对经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彻底改变旧的用人机制,让市场和竞争来决定经理的选拔,使经理的报酬与公司的业绩直接挂钩。第三、加强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摒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方式和方法。(三)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是关系到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加之其它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是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太小;保险公司无法控制入市资金的风险;在目前封闭式基金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被动的分红,其变现很难实现;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过窄;保险资金中短期性行为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加快资金入市步伐,使我国保险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1、保险资金入市(1)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运用得当,还可有效解决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差损”问题。在《保险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仅每年的利差损就有3至6个百分点,这为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在银行存款的利率为25%,国债的买卖收益最多不过6%-7%,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因资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达12%。因此,保险资金入市,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决“利差损”具有重要的意义。(2)保险资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险公司资产结构。如果允许保险资金按严格的比例进入证券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闲置的压力。因为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是进行股权的交易,在证券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原则,保险公司必然将资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长性的企业中去,这样客观上就使保险资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3)从长期来看,保险资金入市对于启动保险消费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使国家找到一种对资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从而使部分社会资金与证券市场之间形成纽带。在这个纽带的连接过程中,不但可以改变整个社资金的结构,还可以使经济发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保险公司更好的发展。(4)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保险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务质量来争取保单,扩大客户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费收入如何获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关键问题。在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较我国畅通的多,除了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外,还可涉足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业。所以,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后的经济基础。(5)保险资金入市可有效缓解证券市场中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助于稳定证券市场。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可入市的保险资金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必将会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结构,它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2、保险资金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尽管保险公司都有较高的信誉,但上前还不能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而须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可以为保险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方便。3、扩大可投资的企业债券范围。目前保险资金只可购买铁路债券、电力债券和三峡债券,应扩大到其他的企业债券。尽管企业债券质地有好有坏,或者说存在风险,但应相信保险公司有一定的鉴别能力。4、进行资产委托管理。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资产委托就是保险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运作。它的最大好处是保险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亲,同时由专业公司进行操作,也可确保较高回报。(四)培育专门资金运用人才我国加入WTO将使保险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保险公司如何作好准备,采取措施,搞好投资收益,上面已经从体制和机制创新、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但要确保这些对策措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关键在人,关键取决于目前保险公司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因此,首先要改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问题,采取买断工龄、提前内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龄老化的人员,以保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其次,要从管理入手,通过秘诀革,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现代化商业保险公司的高效精简的机关管理体制,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以及后备干部和后备人才的储备。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加快效率的长远目标,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及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构建既有长期培养对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岗的人才储备库《保险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论保险公司保险投资(1)》来源于免费范文网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首先纲领性把握两者区别:目的——重在阐述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选这样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论述出什么东西意义——重在表明论文选题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在明确两部分的区别之后可以对选题的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你的选题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对选题的价值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最后进入实战部分:可以先简单叙述该课题的起源或者发展状况,然后阐明选题着重解决哪些问题(讨论范围)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清楚这篇论文将对理论产生哪些推动作用,或者对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可以了PS目的和意义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写,看个人爱好以及资料的详实程度

保险原理与实务论文选题意义

专硕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论文写作必须坚持学术道德和写作规范,不得抄袭他人的文字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应在文中注明,论文作者需要承担论文的法律后果。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对论文涉及的问题,作者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丰富的资料。 (三)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有独立见解,或对学士界已提出的问题做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学术观点必须言之有理,逻辑严谨,文字顺畅。 (四)论文字数一般为2—4万字。  专硕论文形式的基本要求  (一)就事论理:是以某一单位(或项目)为研究对象,以某一专业问题为研究内容,在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融入到对研究对象的研究之中。  (二)就理论理:适合理论研究类,一般不适合专硕应用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三)就理论事:通常是以理论研究为主线,在论文的各部分中以举例说明的形式与企业实际结合,或在系统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将研究结论应用于某一企业实际进行验证。  针对专硕学生的特点,要求学位论文采用就事论理的表现形式,至少做到就理论事,以增强论文的应用价值。不提倡撰写就理论理的学位论文。

论国际贸易过程中信用证的使用

看你是写哪一类的法律课题吧,要是不确定的话,你可以去看下法学和争议解决这两本期刊上的相关论文,学习学习

信息技术革命与商务全球化浪潮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并将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谓知识经济,简言之,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与创新优先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在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厂房、设备、资金等有形资产,而知识经济社会,生产要素由原来的资本内涵转化为知识或智力,知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里源泉。

保险理论与实务论文选题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几个保险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我国寿险市场竞争方式探讨  2、也谈保险信用问题  3、保险营销方式创新谈  4、试论我国寿险产品发展趋势  5、车险费率市场化之我见  6、试论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模式  7、也谈保险创新  8、银保合作方式新探  9、中资保险公司竞争能力分析  10、也谈保护我国民族保险业  11、如何提升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12、构建战略联盟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13、也谈网络保险  14、我国保险监管趋势探讨  15、略论中资保险公司应对外资保险公司入侵的对策

1)论我国人身保险发展的市场前景 2)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比较 3)商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4)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5)如何改善我国保险监管的不足、 6)论中外保险竞争与合作 7)交强险的运用与改革 8)论述我国创新型保险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9)年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10)比较责任保险与一般财产保险 11)比较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异同 12)农业保险在我国今后的发展趋势 13)我国保险代理人体制的改革 14)保险理赔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与特殊原则 15)分析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主要因素 16)我国再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17)重庆保险市场分析 18)保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根本途径 19)分析几种典型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 20)理解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 21)保险业在混业经营中的意义 22)保险营销环境对保险营销策略的影响 23)理解保险经营资产具有负债性的意义 24)为什么保险人在经营中要遵守风险大量原则 25)论述人身保险的特殊性 26)农业保险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27)论保险人公估人在我国保险市场的作用 28)论《保险法》修改的要点 29)保险学大学生在中国保险市场的作为 30)保险的“助动器”与“稳定器”作用 31)论保险条款“通俗化”的必要 32)分析目前国家允许保险资金海外投资和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 33)分析我国保险经纪人市场的发展前景 34)分析我国保险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35)浅谈保险代理人 36)分析保险营销新渠道的拓展 37)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 38)分析我国目前投资型保险 39)论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40)分析我国企业年金保险市场 41)论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所带来的影响 42)浅谈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 43)保险资金的有效管理运用 44)如何改善我国保险监管的不足 45)论我国保险营销策略与发展 46)浅谈保险客户服务中心管理 47)如何改善我国保险监管的不足 48)浅谈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现状极其发展意义 49)论意外伤害保险的可保危险 50)如何发展我国农村医疗健康保险市场 51)我国财产保险发展趋势 52)论述财产保险的主要特征 53)订立财产保险合同应遵守的原则 54)简述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 55)再保险对财产保险公司的意义 56)家庭财产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57)分析目前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现状

保险原理与实务论文选题

FRM证书是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最吃香、受重视程度最高的资格认证,如果你对金融风险管理感兴趣,想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可以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准备起来,大学生在校考FRM时间比较充足。由于FRM考试的难度比较高,需要很长时间的复习和学习所以建议大家尽早报考。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  2、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3、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4、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5、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  6、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  7、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  8、促进中部崛起研究  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10、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研究  12、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  13、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  14、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  15、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金融经济学方面和证券有关的论文题目:  1、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  2、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  3、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4、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  5、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6、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7、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8、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  9、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10、黄金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11、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12、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  13、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  14、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表现及原因探析  15、股票发行制度创新研究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简介: 选题的范围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管理会计方面 审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正文开始>> 选题的范围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 财务成本管理方面 管理会计方面 审计方面 会计电算化方面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 关于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析 关于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探讨 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论期后会计事项的种类及披露方法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 关于或有负债会计问题的探讨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 论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研究 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班组经济核算的研究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合并会计报表合并理论的比较研究 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分析的研究 试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成本会计改革方向 市场经济体制下降低成本途径的研究 我国成本分析现状与改革思路 产品质量成本核算的探讨 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的研究 产品质量成本分析的探讨 现代企业制度与班组经济核算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我国成本管理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讨 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问题的研究 社会责任成本问题研究 企业社会成本问题研究 关于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研究 关联方合并问题研究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财务呈报与财务监管 会计欺诈案例分析 中期报告的可比性研究 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关于财务呈报若干问题的研究 对商誉会计的探讨 关联方相关问题的探讨 会计监管若干问题的研究 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 中国会计国际协调若干问题的探讨 现代审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究 审计假设、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的界定 试论政府审计在财政监督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趋势 我国国家审计模式重构的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 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趋势和启示 审计风险模型探讨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 抽样风险及其防范 制度基础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审计职业道德研究 期后事项的种类及其审计 论或有负债的审计 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审计方法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独立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论保证服务 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战略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 舞弊审计探讨 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审计执法环境研究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 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研究 分析性程序的应用 关联交易、利润操纵及其披露与审计 论审计执业环境建设 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 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研究 注册会计师市场规范与管理研究 我国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研究 绩效审计研究 审计环境变化对舞弊审计的挑战 具有中国特色审计体系研究 国家审计与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保证我国审计独立性与权威性研究 审计重要性研究 审计风险研究 经营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企业风险基础审计框架 中外内部审计之比较 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对策研究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研究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 审计目标与委托人认定之研究 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审计重点管窥 论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矛盾与对策 论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 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 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动因与改革发展方向 企业风险管理与审计 风险管理得测试与方法的审计 重要性理论在风险审计中的应用 对 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质疑 2004COSO—ERM 框架评析 内部控制发展研究 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ERM 在 CPA 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CPA 非审计服务研究 CPA 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研究 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与企业业绩评价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债转股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企业综合效绩评价指标的研究 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研究 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 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财务风险与财务预警系统 MBO 对财务的影响与信息披露 财务预测管理与创新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研究 并购融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 公司治理评价问题探析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上市公司董事会业绩评价问题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基于投资者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 基于债权人视角的经营业绩评价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若干问题 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集团战略与预算管理 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关系探讨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资金集中控制模式探讨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职能探讨 独立懂事独立性探讨 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必要性探讨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构建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评估的作用 当前资产评估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产评估报告规范问题的研究 收益法运用问题研究 资产评估准则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资产评估中的若干问题 机器设备抵押评估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房地产评估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无形资产的辨识、把握与价值量化研究 企业商誉评估研究 商标权评估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债权性资产评估方法的探讨 人类资源评估研究 网络评估初探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资产评估报告相关问题研究 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研究 资产评估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研究 债务重组中的资产评估问题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流动资产审计与评估的联系、矛盾与解决办法研究 资产评估方法国际比较研究 资产评估管理体制研究 如何规避财务活动中的风险 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方法比较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关系探析 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研究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运用 标准成本制度在我国的应用 战略成本动因理论探索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研究 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股利政策探讨 政府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财务控制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业绩评价方法探索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研究 论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 概念体系研究 政府财务报告国际比较研究 中西方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比较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改革研究 房地产抵押评估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问题研究 完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研究 政府财务报告研究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国际比较 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 论互联网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变革 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变革趋势 计算机应用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 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问题研究 电算化财务管理软件的设计技术探讨 加强我国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研究 计算机会计舞弊现状及其对策 审计电算化研究 用 ACCESS 建立会计业务处理模型 用 EXCEL 建立会计业务处理模型 论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探讨 试论会计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新要求 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技术的探讨 论现有财务软件的管理功能及其扩展 对我国现行财务软件的功能透析 我国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现状分析 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论会计信息系统标准数据接口的规范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国际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软件 现代企业与 ERP 网络财务会计问题 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的适应性改进 网络财务的特点 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 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对会计的影响 互联网上发布会计报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网络时代的会计信息特征 会计电算化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影响与要求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社会审计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虚拟会计事务所 2 论 EXCEL 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用 EXCEL 建立财务管理模型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 电子商务下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论提高电算化条件下财会管理水平 论电算化会计工作组织与岗位分工 加强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 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的数据共享 论会计核算电算化向企业信息化过渡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介 论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 论 ERP 与企业生产过程重组 知识经济时代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 财务软件的安全功能分析 论软件系统开发方法 国内财务软件发展新趋势 论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论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论计算机审计的主要功能 论会计工作为何利用 Internet 国内主要商品化会计软件功能比较 优化业务流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ERP 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的变化及应对研究 ERP 系统环境中财务管理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财务会计系统与企业 ERP 其他系统的数据联系分析 ERP 系统中会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研究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改善和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管理预测分析内容与作用研究 网络应用的深化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电子表格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的研究 互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资源应用的研究 ERP 系统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的研究 网络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的研究 网络经济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及对策研究 网络财务安全策略研究 论 IT 环境下会计的发展趋势 从 ERP 实施角度看企业业务重组必要性的研究 财务信息化与财务控制研究 互联网时代财会人员素质要求研究 网络财务在 ERP 系统中的核心地位研究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分析 无形资产涉税问题的研究 保险业分析及其保险综合经营研究 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融资机制浅析 我国增值税征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与启示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评析和选择 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的探讨 会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 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作业会计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浅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分析 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 公允价值初探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分析 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研究 我国独立审计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探讨 浅谈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浅析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浅议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建立有效的公司管理机制 资产减值准则在遏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研究 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规范的探析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运用研究 会计利润与应纳所得税额的差异分析 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以****为例 浅析新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分析 浅议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 浅析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关联企业避税问题分析研究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及其改进的对策措施 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研究 从***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所得税会计的比较探析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新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比较分析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及其控制 责任会计在国营企业运用的探讨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会计制度建设 关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思考 新旧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比较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 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及其核算 固定资产减值实施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于我国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新旧准则下投资纳税调整问题的比较研究 浅析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 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若干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对策探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问题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管理 新固定资产会计准则探析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探讨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我国租赁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初探 注册会计师验资风险及防范研究 企业会计中资产减值部分的分析与比较 试论会计造假的动因与治理 浅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关于反补贴的会计问题研究 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应诉国际反倾销的会计探讨 关于新会计准则之无形资产准则的思考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浅析对上市公司审计风险与防范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及治理对策 浅议企业的存货管理 试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浅议企业的现金管理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浅析 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探讨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演变及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及对策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实施障碍及对策 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外购商誉问题探讨 作业成本法在陶瓷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集权模式探讨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浅析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货币性交易新旧准则的差异影响及实施建议 浅谈房地产集团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关于我国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初探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因及防治 关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新旧会计核算方法探析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形势分析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试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论当前企业会计财务报告的局限和改进 中美所得税会计的比较研究 浅议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与对策 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存货计价核算方法的分析研究 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研究 浅析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 对《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探讨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浅析 浅议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及改进建议 无形资产新旧准则之比较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商誉会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对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浅谈新形势下军队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变动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国家电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与出路 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差异的探讨 论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上市公司会计造成的影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浅谈新旧会计制度下合并会计报表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浅谈企业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 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计算公式的质疑 浅议我国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企业所得税筹划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利弊分析 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运用 浅析会计信息质量及其完善 中小企业资本运转的研究 委托代理下企业经理人薪酬激励分析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 浅议财务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企业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研究 从核心竞争力角度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新旧会计准则下会计报告对比及启示 浅析我国绿色营销面临的障碍及其对策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 浅谈作业成本法及其实际运用 我国环境下的会计目标探讨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 我国商品房价格过高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影响 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研究 ****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小规模企业的审计风险和对策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增值税的管理研究 论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 浅析我国企业中的人才浪费 论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面临的会计问题 论企业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 激励与保障并重规避核心员工流失 我国企业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 论审计方法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趋势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 家族企业人情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战略管理会计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博弈分析 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稳健性原则及其在我国运用的探讨 纳税人身份选择在增值税税收筹划中的应用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 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

保险理论与实务论文选题题目

1)论我国人身保险发展的市场前景 2)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比较 3)商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4)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发展前景 5)如何改善我国保险监管的不足、 6)论中外保险竞争与合作 7)交强险的运用与改革 8)论述我国创新型保险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9)年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10)比较责任保险与一般财产保险 11)比较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异同 12)农业保险在我国今后的发展趋势 13)我国保险代理人体制的改革 14)保险理赔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与特殊原则 15)分析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主要因素 16)我国再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17)重庆保险市场分析 18)保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根本途径 19)分析几种典型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 20)理解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 21)保险业在混业经营中的意义 22)保险营销环境对保险营销策略的影响 23)理解保险经营资产具有负债性的意义 24)为什么保险人在经营中要遵守风险大量原则 25)论述人身保险的特殊性 26)农业保险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27)论保险人公估人在我国保险市场的作用 28)论《保险法》修改的要点 29)保险学大学生在中国保险市场的作为 30)保险的“助动器”与“稳定器”作用 31)论保险条款“通俗化”的必要 32)分析目前国家允许保险资金海外投资和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 33)分析我国保险经纪人市场的发展前景 34)分析我国保险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35)浅谈保险代理人 36)分析保险营销新渠道的拓展 37)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 38)分析我国目前投资型保险 39)论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40)分析我国企业年金保险市场 41)论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所带来的影响 42)浅谈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 43)保险资金的有效管理运用 44)如何改善我国保险监管的不足 45)论我国保险营销策略与发展 46)浅谈保险客户服务中心管理 47)如何改善我国保险监管的不足 48)浅谈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现状极其发展意义 49)论意外伤害保险的可保危险 50)如何发展我国农村医疗健康保险市场 51)我国财产保险发展趋势 52)论述财产保险的主要特征 53)订立财产保险合同应遵守的原则 54)简述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 55)再保险对财产保险公司的意义 56)家庭财产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57)分析目前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现状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一、前言保险投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利润已不能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而是越来越倚重于保险投资的有效运营。因为保险与给付之差,其利润率是一定的,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而保险投资的运营,其预期的利润率却是无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各种投资运营才能使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使保险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是保险经营发展的生命线。二、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按规定只能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无任何保险投资可言。经过20年的停办以后,我国保险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获得新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积极发展国外保险业务。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中指出:“总、分公司收入的保险费扣除赔款、赔偿准备金、费用开支和纳税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运用”。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又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这不仅是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活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84年至1988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取得投资权后,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总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尝试性地开展投资(包括贷款)业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继开展保险投资业务。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保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严格管理,一是对资金运用规模实行计划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对人保下达2亿元投资额度。二是对资金运用的方式与方向作了严格规定。1986年人保的资金运用被限定为投资地方自筹的固定资产项目。1987年批准试办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和购买金融债券。这一阶段的经营效益不大理想,资产运用率和投资收益水平都比较低。以1986年为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汇总的资产运用率只有23%,投资收益率仅为83%。2、调整整顿阶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由于面临治理整顿的经济环境和紧缩信贷规模的局面,加之保险业本身经营效益不佳,我国保险投资业务于1988年底进入调整整顿阶段。其内容和措施有:总结前几年资金运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严格执行信贷计划,严肃利率政策,把资金转投到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坚持“十不贷”和注意“重点倾斜”并采取了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工作除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对原有投资贷款项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资金运用的范围被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3、进一步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整顿,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保险投资业务于1991年开始进行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保险投资在保险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两家新成立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加入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行列。保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达46亿元。保险投资的范围有所拓宽,证券投资得到较大发展,保险投资收益得到提高。4、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随着1995年《保险法》的出台和实施,各保险公司遵照《保险法》调整业务,以符合《保险法》的要求。《保险法》的实施,为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奠定的基础。(二)我国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1、决策机制薄弱目前许多保险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决策机制,人保财险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专门的保险投资公司。决策的盲目性、被动性、随意性十分突出,在仅能投资债券的时期,这类决策机制不会体现任何危机,对于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更是掩盖了其决策的弊端:决策机制落后,决策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在保险公司进入基金市场后会充分暴露出来。2、保险投资渠道狭窄1998年以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实行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而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则较广泛。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3、保险资金利用率低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在国外基本上达到90%,而在我国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据统计,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40%—60%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保险资金基本上无“运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率还不到20%。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存于银行,由银行进行专业的资金运用,而保险公司只能获得固定的较低的存款利息,银行存款的利息已经远远不能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了,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新领域来保证其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4、保险投资缺乏相应人才保险投资涉及到存款、国债、证券等多个领域,因此保险投资人才必须对国家经济发展有远见,对各行业发展有底数,才能有胆略,有灵活性,善于捕获商机,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报。而我国保险公司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员工基本上由军转干部、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调入和正规大学毕业生三部分组成,且前两部分约占公司员工的70%,年龄大都在40周岁以上。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即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造力。保险公司要想从保险投资中获益,就必须引进相应人才,同时注重公司内部年轻人才的培养。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5、保险公司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保险投资收益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体制落后,投资缺乏科学决策,许多公司在科学决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比较薄弱。由此出现了许多领导项目贷款、人情贷款等。这些项目贷款很多无法收回投资本息,甚至成为呆账、坏账。管理水平的落后,影响了投资收益。中国的保险公司要生存,保险事业要发展,客观上要求保险资金实现有效运用,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马上就完全放开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还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建立我国保险投资体制的构想(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体制所谓保险投资体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和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64亿英镑和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04亿英镑和49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二)保险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保险企业的制度和规范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投资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险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才可能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险投资提供根本制度保证。如何加强经营管理,我个人认为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加大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运用法律武器,严惩那些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有效地维护股东的权益。第二、建立和完善对经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彻底改变旧的用人机制,让市场和竞争来决定经理的选拔,使经理的报酬与公司的业绩直接挂钩。第三、加强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摒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方式和方法。(三)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是关系到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加之其它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是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太小;保险公司无法控制入市资金的风险;在目前封闭式基金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被动的分红,其变现很难实现;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过窄;保险资金中短期性行为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加快资金入市步伐,使我国保险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1、保险资金入市(1)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运用得当,还可有效解决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差损”问题。在《保险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仅每年的利差损就有3至6个百分点,这为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在银行存款的利率为25%,国债的买卖收益最多不过6%-7%,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因资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达12%。因此,保险资金入市,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决“利差损”具有重要的意义。(2)保险资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险公司资产结构。如果允许保险资金按严格的比例进入证券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闲置的压力。因为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是进行股权的交易,在证券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原则,保险公司必然将资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长性的企业中去,这样客观上就使保险资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3)从长期来看,保险资金入市对于启动保险消费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使国家找到一种对资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从而使部分社会资金与证券市场之间形成纽带。在这个纽带的连接过程中,不但可以改变整个社资金的结构,还可以使经济发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保险公司更好的发展。(4)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保险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务质量来争取保单,扩大客户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费收入如何获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关键问题。在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较我国畅通的多,除了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外,还可涉足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业。所以,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后的经济基础。(5)保险资金入市可有效缓解证券市场中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助于稳定证券市场。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可入市的保险资金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必将会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结构,它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2、保险资金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尽管保险公司都有较高的信誉,但上前还不能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而须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可以为保险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方便。3、扩大可投资的企业债券范围。目前保险资金只可购买铁路债券、电力债券和三峡债券,应扩大到其他的企业债券。尽管企业债券质地有好有坏,或者说存在风险,但应相信保险公司有一定的鉴别能力。4、进行资产委托管理。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资产委托就是保险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运作。它的最大好处是保险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亲,同时由专业公司进行操作,也可确保较高回报。(四)培育专门资金运用人才我国加入WTO将使保险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保险公司如何作好准备,采取措施,搞好投资收益,上面已经从体制和机制创新、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但要确保这些对策措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关键在人,关键取决于目前保险公司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因此,首先要改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问题,采取买断工龄、提前内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龄老化的人员,以保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其次,要从管理入手,通过秘诀革,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现代化商业保险公司的高效精简的机关管理体制,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以及后备干部和后备人才的储备。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加快效率的长远目标,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及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构建既有长期培养对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岗的人才储备库《保险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论保险公司保险投资(1)》来源于免费范文网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 索引序列
  • 保险理论与实务论文选题意义
  • 保险原理与实务论文选题意义
  • 保险理论与实务论文选题
  • 保险原理与实务论文选题
  • 保险理论与实务论文选题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