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名字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名字

发布时间: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名字

回答 亲,下午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请您耐心等待片刻,马上给您答复。 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管理和研究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办院方针为“保护、研究、弘扬”。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段文杰先后任所长;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任名誉院长,段文杰任院长。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为:院长樊锦诗,党委书记、副院长纪新民、副院长刘会林,党委副书记李金寿,副院长王旭东。敦煌研究院设有院党委、院务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院属二级单位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处、兰州分院、外事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科研处、保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献研究所、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数字中心、信息资料中心、《敦煌研究》编辑部、接待部、保卫处。研究院还设有下属企业: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管理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敦煌研究院是敦煌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保护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和其它文物的文博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旅游接待单位。 这是查询出来的敦煌研究院简介(材料提供来源于百科)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生活愉快。如果您对答案满意的话,麻烦左下角评价给个赞哟。❤️ 更多3条 

敦煌研究院,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敦煌研究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吴羽,男,出生于1975年2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1997—2001年,就读于中山大学,获历史学学士,2001—2004,就读于中山大学,获中国古代史硕士,2004—2007,就读于中山大学,获中国古代史博士。2007年至今,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7—2010,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2010-2015,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2010年—2013年,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15至今,任华南师范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历:2007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所属单位: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吴羽教授论著目录及承担科研项目如下:论著目录①个人专著、个人编著或主编著作吴羽:《唐宋道教与世俗礼仪互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②期刊论文吴羽:《“阳九百六”对中古社会、政治与宗教的影响》,《学术月刊》2014年第2期。吴羽:《<政和五礼新仪>编撰考论》,《学术研究》2013年第6期。吴羽:《敦煌文书<阴阳书·葬事>补正数则》,《敦煌研究》2013年第2期。吴羽:《南北朝葬日选择管窥》,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18卷(cssci来源集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吴羽:《杜光庭<广成集>所载表、醮词写作年代丛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8辑(cssci来源集刊),2012年。吴羽:《晋唐天师道变迁视野下的<赵思礼常阳天尊造像>》,《艺术史研究》第14辑(cssci来源集刊),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吴羽:《中国中古丧葬文化中的金鸡、玉犬——兼论晚唐以降对之理解的变化》,《中国史研究(韩国)》第80辑,2012年。吴羽:《宋代太一宫及其礼仪——兼论十神太一信仰与晚唐至宋的政治、社会变迁》,《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3期。吴羽:《今佚唐<< span=>开元礼义鉴>的学术渊源与影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6辑,2010年。吴羽:《唐宋世俗人士穿着道服考》,《晋阳学刊》2009年第5期。吴羽:《今佚唐代韦彤<五礼精义>的学术特点及影响——兼论中晚唐礼学新趋向对宋代礼仪的影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5辑,2009年。吴羽:《论中晚唐国家礼书编撰的新动向对宋代的影响——以<元和曲台新礼>、<中兴礼书>为中心》,《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吴羽:《文献所载唐宋时代“朝元图”考略》,《美术研究》2008年第3期。吴羽:《传北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主神组合考释——兼论其与唐宋道观殿堂壁画的关联》,《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1期。吴羽、曾玲玲《广州明代“乙丑进士坊”及其文化内涵的演变》,《岭南文史》2008年第1期。吴羽:《三才定位图》考论,《艺术史研究》第10辑(cssci来源集刊),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吴羽:《敦煌写本中所见道教<十戒经>传授盟文及仪式考略——以P.2347敦煌写本为例》,《敦煌研究》2007年第1期。吴羽:《敦煌道经及斋文所见道教事师之礼》,《敦煌研究》2005年01期。吴羽:《北宋玉清昭应宫与道教艺术》,《艺术史研究》第7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吴羽:《徐神翁信仰研究》,《道学研究》2005年第1期。吴羽:《道教与宋代皇室女性罪犯》,《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吴羽《胡文和<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艺术史研究》,第7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李清泉、吴羽《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二卷第一期,2004年。吴羽:《景安宁<元代壁画——神仙赴会图>》,《艺术史研究》,第6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③论文集论文吴羽:《南宋临安璇玑观的殿廊神像与礼仪》,李凇主编《道教美术新论》,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年。吴羽:《杜光庭寓蜀时期的玉局化北帝院与星斗信仰》,齐鲁书社,2014年。吴羽:《从“月宿东井日”看晋唐道教时间观念的构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④学位论文《北宋道教与世俗社会互动关系初探》,硕士论文,中山大学,2004年。《唐宋礼典与社会变迁——以<中兴礼书>为中心》,博士论文,中山大学,2007年。⑤其他论文吴羽《杜光庭寓蜀时期的玉局化北帝院与星斗信仰》,广州市道教协会与香港道教学院主办“道教与星斗信仰学术研讨会”,广州,2012年12月。吴羽:《唐宋宫城的东西上閤门与入閤仪》,中国史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历史系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广州,2012年11月。吴羽:《中晚唐五代时期的十神太一信仰与政治、社会变迁》,武汉大学、中国唐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书局、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协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具体承办“唐长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唐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会议”会议论文,武汉, 2011年7月。吴羽:《南北朝葬日选择管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唐研究》编辑部主办“中古中国的信仰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北京,2012年7月。吴羽:《唐宋葬事择吉避忌的若干变化——以敦煌、吐鲁番出土历日为中心》,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协办“第六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上海,2012年。科研项目吴羽:《中兴礼书》、《中兴礼书续编》校证(新出联[2012]20号,183),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2年。吴羽:第四十九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二等资助,2011年。吴羽:《中兴礼书》、《<中兴礼书>续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09YJC770018),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

【历任院长】1943年,常书鸿先生创办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就是现在的敦煌研究院,并任第一任院长。1984年,段文杰是研究院的第二任院长,常书鸿任名誉院长。1998年4月始,樊锦诗任院长,段文杰为名誉院长。2016年3月,张先堂、赵声良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试用期一年)。【中文名】:敦煌研究院【成立时间】:1944年2月【研究院方针】:保护、研究、弘扬【办公地点】:敦煌莫高窟【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地理位置】: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梗概】: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是敦煌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保护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和其它文物的文博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旅游接待单位。常书鸿促成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他视莫高窟为“家”,被誉为“敦煌守护神”,这5个字就镌刻在常书鸿先生的墓碑上  。2017年5月,在庆祝“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仪式近日在北京举行,敦煌研究院成功晋级,成为国家文物局第三批新增的3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两名成员。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开始了对敦煌石窟文物的管理和守护工作。1949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并设置保护室(组),开始了对莫高窟的抢救修复和保护。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室随之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她是我国最早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的专门机构。5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主要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壁画、塑像修复及工程加固为一体的科研实体。保护所下设环境研究室、分析研究室、修复技术室、档案信息资料室、图像处理研究室,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并设有敦煌研究院保护所与美国盖蒂保护所(GCI)、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与日本大阪大学合作项目研究实验室等机构。研究所已形成一支由博士、硕士、学士及化学、物理、工程地质、计算机、林学、建筑、测绘、摄影、气象等多种学科,近50人的高、中、初级专业职称组成的保护科技及修复技术队伍。并具有X衍射、X荧光、付立叶红外、偏光显微镜、全自动环境监测仪等一批先进的分析及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现所长由王旭东博士担任。几十年来完成了敦煌三座石窟的加固工程,及壁画、彩塑的修复、加固。同时协助完成或正在完成新疆、青海、甘肃、河南、宁夏、西藏、浙江等省的壁画、彩塑修复及土遗址加固工程等数十项省内外重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现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下达的保护科研项目约40多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研究所来与国内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完成了甘肃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敦煌壁画的计算机贮存与管理系统的研究”、国家科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科技项目“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国家863项目“曙光天演Power工作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等高科技项目。以上项目的研究并付诸实施将为我国采用计算机技术存贮文物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际合作保护敦煌莫高窟项目,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GCI)、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美国梅隆基金会及美国西北大学等外国机构合作,进行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保存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我院同美国GCI、中国文物研究所成功的举办了“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受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资助和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中国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培训班”。 2000年又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土遗址保护培训班”。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将立足敦煌,面向全国石窟及壁画、土遗址,放眼世界,继续加强同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美术研究所源于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经1950年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研究室,1984年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研究所目前有专业人员20人,其中绘画16人、雕塑2、裱装2人,另有行政1人。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复制,敦煌艺术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活动。是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壁画临摹、复制、研究的专业性机构。经过几代人辛勤艰苦的劳动,美术研究所现拥有壁画临本2000余幅,彩塑50余身,复制原大洞窟11个,研究论文30余篇。除对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的壁画临摹外,还应邀临摹、复制了陕西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新疆克孜尔壁画、拜城壁画、嘉峪关、敦煌魏晋墓画像砖等。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临本和彩塑临品,自1943年至2000年底在国内外展示了敦煌艺术展览20余次,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美术研究所为敦煌火车站、兰州火车站创作了大型的室内外壁画。为香港志莲净苑创作了佛教壁画。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走向新壁画创作的道路上,留下了探索的足印。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原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遗书研究室,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遗书研究所,1995年改今名。为敦煌研究院专门从事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的职能部门,主要从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各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内容包括敦煌佛教文献、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敦煌历史地理文献、敦煌科技史文献、敦煌文学文献、敦煌道教及其它宗教文献、藏经洞艺术品等的整理和研究。近根据敦煌学发展的需要及自身的研究条件,敦煌文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从事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的结合研究、敦煌文献与敦煌史地的结合研究等。敦煌研究院编辑部敦煌研究院编辑部的主要职能是编辑出版、发行《敦煌研究》和策划、组稿、编辑敦煌学的文集、图册。该部主编的《敦煌研究》,从1983年创刊以来,从不定期到季刊、双月刊,20年来,连续出版70多期,配合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又出版增刊5期。该刊在敦煌学界、我国期刊界已有良好的影响,海内外一些国家图书馆、大学、科研单位、文物部门列为永藏期刊,一些专家学者的案头必备之刊,亦被列入中国社科核心期刊。《敦煌研究》先后荣获甘肃省优秀社科期刊奖、一级名牌期刊奖和国家优秀社科期刊奖,进入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该部20多年来组织编辑出版了《1983年全国敦煌学讨论会文集》(4卷)、《1987年国际敦煌石窟讨论会文集》(2卷)、《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4卷)、《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敦煌研究文集》(5卷)、《敦煌石窟艺术》(30卷)等。其中不少获省级、国家级出版奖。编辑部以展示学术成果、弘扬敦煌艺术为己任。 敦煌研究院摄录部的主要职能是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提供图片、录相等信息资料。该部门现保存有自20世纪5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石窟文物摄影资料近40,000张;自20世纪8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录相资料近100盘。长期以来,该部门承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敦煌石窟艺术出版物的图片摄影工作,如《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壁画卷》、《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5卷)、《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中国壁画大全·敦煌》(10卷)、《中国石窟雕塑大全·敦煌卷》、《敦煌石窟艺术》(22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28卷)、《中国敦煌》、《敦煌经典五十窟》、《敦煌石窟鉴赏丛书》等;该部门还摄制了《莫高窟艺术》录相专题片和《敦煌莫高窟艺术》VCD光盘;除了拍摄石窟文物之外,该部门还拍摄了大量有关丝绸之路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的摄影作品并结集出版。 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全称为“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是我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藏陈列机构,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于1992年2月开工,1994年4月落成,同年8月21日正式开馆。该中心内设录像演播厅和三个展区,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在此得以展现。第一展区是8个原大复制洞窟,它们是敦煌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第275窟、西魏第249窟和第285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属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第二展区是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第三展区位于中心展厅二楼,为机动展区,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物陈列,正式展出的是“西藏铜雕艺术展”,展示藏传佛教金刚造像精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陈列中心下设有文物收藏管理、陈列展示、讲解服务、设备管理等部门,管理陈列中心日常运营和对外开放,承办各种展览和敦煌研究院对外展览活动。为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和敦煌佛教艺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是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所辖的专题陈列馆,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区北端三清宫内,与闻名中外的“藏经洞(第17窟)”毗邻。三清宫俗称下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湖北麻城人王圆箓道士于该寺侧发现藏经洞,后以私售藏经洞文物和募化所得,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前三清宫,寓居于此。该寺为藏经洞文物发现、被盗之重要见证,岁月既久,失于修葺。敦煌研究院于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修复重建此寺,辟为“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展示藏经洞精美文物及发现、流散之史实,以昭示后人。藏经洞陈列馆内辟王圆箓道士旧居,藏经洞开凿、封闭、发现、流散、被盗史实陈列和敦煌研究院收藏的藏经洞出土文献、佛经等文物真品陈列,以及临摹的现收藏于英国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绢画和纸画精品陈列等。是敦煌莫高窟一处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要承担莫高窟石窟艺术的讲解和宣传工作。讲解员均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严格的考核。讲解语种有中、英、日、法、德、韩、俄七种。外语讲解员均在正规外语院校进行过系统的进修学习,能用较流畅的语言进行讲解。为了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作好旅游接待工作,该部的接待方式是:一、所有游客均在该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二、旅行团队在购票后直接到该部联系讲解员。三、内宾散客到入口处集中,每25人左右为一组,派一名讲解员带领参观。四、外宾散客在旅游旺季(六~十月)每天定时安排外语讲解(上午9:00,下午2:30),其他月份随到随安排。五、“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和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实行对内宾守洞讲解,外宾带领参观讲解的方式。 敦煌研究院保卫处成立于1989年8月,主要担负着敦煌研究院所辖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三处石窟及馆藏文物的安全保卫和辖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任务。落实“防盗、防火、防破坏、防灾害事故”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密各项治安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文物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稳定,为敦煌研究院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自1989年以来,敦煌研究院保卫处连年被酒泉地区、敦煌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4年以来获得酒泉地区公安保卫系统“一级达标”单位;连年被敦煌市公安局评为公安保卫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荣获“全国文博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获得酒泉地区“无毒社区”称号;2001年被敦煌市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敦煌研究院党委办公室是院党委下属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院贯彻执行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向党委提出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掌握全院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动态,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检查督促各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委决议和开展组织生活,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干部的培训、考察、任用工作;搞好党内监督,配合院纪检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党员干部的来信来访工作;搞好我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搞好共青团、妇女、统战、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搞好党内文件的收发、传阅、处理、归档工作。

[编辑本段]中华书局总编辑  籍贯江苏扬中,1961年生。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到北京中华书局编辑部工作,历任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编审。1991年起,主持古典文学编辑室工作,历任副主任、主任。2001-200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2003年8月,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2010年5月,任中华书局总编辑。业余从事唐代文学和敦煌文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主要论文  《王勃行年辨证》,《文史》第27辑,中华书局,1985年 《新辑唐人佚诗甄辨》,《古籍整理情况简报》第201期,1988年 《敦煌词辑校四谈》(与柴剑虹合作),《敦煌学辑刊》1988年第1~2期 《试论"许浑千首湿"》,《文学遗产》1989年第1期 《敦煌本〈珠英集〉考补》,《文献》1992年第4期 《敦煌本张祜诗集二种》,《文献》1993年第2期 《孟浩然诗中的"是正字"》,《文学遗产》1993年第3期 《王重民〈补全唐诗〉二种校补》,《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年第3~4期 《敦煌学郎诗作者问题考略》,《文献》1994年第2期 《敦煌P3619唐诗写卷校录平议》,《社科纵横》(甘肃)1994年第4期 《敦煌本〈山僧歌〉缀合与S5692蝴蝶装册的还原》,《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辑,中华书局,1994年 《敦煌P3597唐诗写卷辑考——兼说"白侍郎"作品的托名问题》,《文献》1995年第3期 《〈庐山远公话〉的篇尾结诗》,《文学遗产》1995年第6期 《敦煌写本唐人诗歌重出互见综考》,《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珠英集》,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书评:《敦煌本唐集研究》(张锡厚著),《唐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S373诸山圣迹题咏诗钞辑考》,《敦煌文学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敦煌写本〈李峤杂咏注〉校疏》,《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诗渊〉所收唐诗误署考》,《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年第2期 《唐五代长沙窑瓷器题诗校证——以敦煌吐鲁番写本诗歌参校》,《唐研究》第四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关於"禅门秘要诀"——敦煌释氏歌偈写本三种辑考》,《吴其昱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新见俄藏敦煌唐诗写本三种考证及校录》(与荣新江合作),《唐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敦煌文学作品整理本提要》,《书品》2000年第3期 《敦煌先唐诗考》,敦煌遗书发现一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甘肃敦煌)论文,2000年7月  专著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中华书局2000年6月出版。本书以写本叙录与作品辑校相结合的方式,对敦煌诗歌作品进行比较全面的清理。上编《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共厘定诗集、诗钞63个,诗1401首;下编《敦煌遗书诗歌散录》辑录散见於经头卷尾和僧俗杂写中的零散诗篇524首(句)。二者合计1925首(句),是迄今为止收录最全的敦煌诗歌作品集。  [编辑本段]陶瓷艺人  【姓名】:徐俊 【年代】:现代 【家乡】:江苏·宜兴 【类别】: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工艺师 【代表作品】:华玉壶、浪花壶、金瓜壶 等  人物简介  徐俊,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学会会员,优秀中青年陶艺家。 1973年生于紫砂村制壶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开始紫砂壶艺的制作和创新,得到多位名师指导,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拘于古,时有新品问世,被业内行家称为陶瓷新秀中的一匹骏马,多次参加全国性(国家级)工艺美术评比屡屡获奖。这位有潜力的陶艺家,作品入编《宜陶人》、《收藏家》、《壶魂》、《第四、五、六、七届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中国当代紫砂名人》、《壶论》、《宜兴紫砂》、《收藏指南》、《茶园盛世》等大型专业书籍。  个人荣誉  1995年2月 创办“紫泉坊”工作室 2001年9月 作品《祥瑞壶》入编北京《收藏家》杂志 2001年10月 参加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 2002年9月 《紫泉坊作品》第一辑出版 2002年10月 作品《旭茂提梁壶》、《汉云壶》、《四季如意壶》、《友栏壶》入编《泥陶人》 2002年11月 作品《友栏壶》入编《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第四卷) 2002年11月 参加《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作品《友栏壶》、《鱼跃龙门壶》获铜奖 2002年11月 参加《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展》,作品《旭茂提梁壶》获银奖 2003年3月 参加《全国工艺礼品博览会》,作品《一品清廉壶》获银奖 2003年3月 作品《紫泉壶》、《梨形壶》、《笑樱壶》、《井栏壶》入编《壶魂》 2003年4月 《紫泉坊作品》第二辑出版 2003年10月 参加《中国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展》,作品《语系列——闻啼壶》获铜奖,《朴玉壶》获铜奖,《四季如意壶》获优秀奖 2003年11月 作品《石泉壶》入编《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第五卷) 2003年11月 参加《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石泉壶》获银奖,作品《丰润壶》获优秀奖 2004年1月 参加《上海首届浦东紫砂文化博览会》,作品《古韵壶》、《竹段壶》获金奖 2004年5月 作品《旭茂提梁壶》、《莲子壶》、《掇子壶》、《秦权壶》、《井栏壶》入编《紫砂中青年英才集》 2004年7月 作品《心语壶》、《石瓢壶》、《金瓜壶》、《扁腹如意壶》入编《壶论》 2004年8月 作品《石泉壶》、《竹段壶》被南宁市博物馆收藏 2004年9月 参加《第二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作品《雪岩壶(红顶壶)》获银奖,《汉扁壶》获铜奖 2004年11月 作品《如意小樱壶》、《丹凤朝阳壶》、《石瓢壶》、《古韵壶》、《红顶壶》入编《茗壶赏析》 2004年11月 参加《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八风壶》获创新艺术金奖,《玉泉来珠壶》获传统艺术金奖,作品《丹凤朝阳壶》获银奖,《金瓜壶》获铜奖 2004年11月 作品《玉泉来珠壶》入编《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第六卷) 2005年1月 作品《语系列——闻啼壶》、《红顶壶》、《丹凤朝阳壶》、《四季如意壶》、《汉扁壶》、《玉泉来珠壶》入编《中国当代紫砂艺术》 2005年4月 被江苏省郑板桥书画院特聘为艺术顾问 2005年4月 作品《鱼跃龙门壶》、《旭茂提梁壶》、《朴玉壶》、《四季如意壶》、《石泉壶》、《语系列——闻啼壶》入编《中国紫砂第一村》 2005年5月 参加《中国陶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暨陶艺展》 2005年7月 作品《圆通壶》、《八风壶》、《石泉壶》、《金瓜壶》入编《宜兴紫砂图录》 2005年8月 《紫泉坊作品》第三辑出版 2005年9月 作品《清心壶》、《丰润壶》、《石瓢壶》、《如意桥顶壶》入编《收藏指南》 2005年9月 作品《圆通壶》、《石泉壶》、《石瓢壶》、《大井栏壶》入编《紫砂壶艺》 2005年11月 《紫泉坊壶艺》画册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  [编辑本段]京剧老旦演员  徐俊,女,京剧老旦。北京市人。生于京剧梨园世家。父徐菊华,母徐菊敏。 从小受家庭艺术的熏陶,13岁考入沈阳京剧院少艺班,专工老旦兼彩旦,在学戏期间先后得到迟喜珠、哈洪斌、张筱贤先生指教,为自己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3年6月参加沈阳京剧院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4月退休。曾在1987年被授予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曾荣获第六届辽宁戏剧“玫瑰奖”等奖项。 多年来,主演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如《杨门女将》、《遇皇后》、《打龙袍》、《辕门斩子》、《李逵探母》、《移花梦》、《雏凤凌空》、《锁麟囊》、《荒山泪》、《窦娥冤》、《碧玉簪》、《八珍汤》、《破洪州》、《秦香莲》、《赤桑镇》等,以及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沙家浜》、《红灯记》、《龙江颂》等。在多部剧目中,她还能兼演彩旦,如《孔雀东南飞》等;他主演的现代京剧《儿女传奇》演出四百余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在中南海为中央首长专场演出时,受到领导的赞扬,1986年该剧被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在全国发行放映。20世纪90年代以来,复排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演出百余场,为沈阳京剧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表演特色  她在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特长的表演艺术道路。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一副好嗓子。演唱中她不但嗓音洪亮,而且韵味醇厚。演戏必须演人物是她的表演艺术标准。准确把握角色的内在心里。用心去刻画人物。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为剧中人物服务。多年来,演出的众多角色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优秀品质  她对艺术事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呕心沥血,积极探索;在退休期间,为传承培育京剧新人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她培养的学生在京剧界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顾全大局,为人正派,团结同志,平易近人,谦虚谨慎,艰苦朴素,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的文化艺术事业,是一位深受群众尊敬和喜爱的“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 在4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的艺术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不息,是一位献身于党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忠诚战士。  生平  为国家一级演员徐俊同志。200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出生:1950年2月,农历庚寅年 逝世:2008年7月31日,农历戊子年六月廿九日,3时  [编辑本段]安徽省立友谊医院急诊科主任  个人简介  徐 俊 男,副主任医师 安徽省立友谊医院急诊科主任,198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后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3年,1993年又在省骨科专业进修班学习一年。  特长  在诊治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外伤、急危重病例的抢救技术,擅长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内固定、髋关节置换等各类骨科手术。《脊柱骨折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导针运用体会》等论文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  [编辑本段]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上海中医学院推拿专业毕业,留校执教至今。师承沈国权等教授,从事推拿功法手法的教、研、医工作。近年来,开展了推拿防治老年性骨骼肌衰弱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参与或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教委等各级多项课题,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任全国推拿学会推拿功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上海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干事。  特长  擅用中医推拿传统手法结合功法治疗颈、肩、腰、腿等部筋伤,以及慢性疲劳综合证等多种机体失衡性病症,并积极采用传统推拿功法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养生指导。  [编辑本段]上海市数字娱乐在线CEO  个人简介  徐 俊 男,高级网络管理员,江苏常州金坛人,1987出生,从事网络管理员工作5年,2008年又在上海和陈斌创建上海数字娱乐在线(网络点卡销售平台)。  特长  在网络管理,网络销售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名单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开始了对敦煌石窟文物的管理和守护工作。1949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并设置保护室(组),开始了对莫高窟的抢救修复和保护。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室随之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她是我国最早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的专门机构。5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主要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壁画、塑像修复及工程加固为一体的科研实体。保护所下设环境研究室、分析研究室、修复技术室、档案信息资料室、图像处理研究室,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并设有敦煌研究院保护所与美国盖蒂保护所(GCI)、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与日本大阪大学合作项目研究实验室等机构。研究所已形成一支由博士、硕士、学士及化学、物理、工程地质、计算机、林学、建筑、测绘、摄影、气象等多种学科,近50人的高、中、初级专业职称组成的保护科技及修复技术队伍。并具有X衍射、X荧光、付立叶红外、偏光显微镜、全自动环境监测仪等一批先进的分析及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现所长由王旭东博士担任。几十年来完成了敦煌三座石窟的加固工程,及壁画、彩塑的修复、加固。同时协助完成或正在完成新疆、青海、甘肃、河南、宁夏、西藏、浙江等省的壁画、彩塑修复及土遗址加固工程等数十项省内外重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现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下达的保护科研项目约40多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研究所来与国内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完成了甘肃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敦煌壁画的计算机贮存与管理系统的研究”、国家科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科技项目“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国家863项目“曙光天演Power工作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等高科技项目。以上项目的研究并付诸实施将为我国采用计算机技术存贮文物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际合作保护敦煌莫高窟项目,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GCI)、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美国梅隆基金会及美国西北大学等外国机构合作,进行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保存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我院同美国GCI、中国文物研究所成功的举办了“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受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资助和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中国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培训班”。 2000年又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土遗址保护培训班”。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将立足敦煌,面向全国石窟及壁画、土遗址,放眼世界,继续加强同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美术研究所源于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经1950年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研究室,1984年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研究所目前有专业人员20人,其中绘画16人、雕塑2、裱装2人,另有行政1人。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复制,敦煌艺术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活动。是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壁画临摹、复制、研究的专业性机构。经过几代人辛勤艰苦的劳动,美术研究所现拥有壁画临本2000余幅,彩塑50余身,复制原大洞窟11个,研究论文30余篇。除对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的壁画临摹外,还应邀临摹、复制了陕西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新疆克孜尔壁画、拜城壁画、嘉峪关、敦煌魏晋墓画像砖等。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临本和彩塑临品,自1943年至2000年底在国内外展示了敦煌艺术展览20余次,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美术研究所为敦煌火车站、兰州火车站创作了大型的室内外壁画。为香港志莲净苑创作了佛教壁画。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走向新壁画创作的道路上,留下了探索的足印。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原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遗书研究室,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遗书研究所,1995年改今名。为敦煌研究院专门从事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的职能部门,主要从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各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内容包括敦煌佛教文献、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敦煌历史地理文献、敦煌科技史文献、敦煌文学文献、敦煌道教及其它宗教文献、藏经洞艺术品等的整理和研究。近根据敦煌学发展的需要及自身的研究条件,敦煌文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从事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的结合研究、敦煌文献与敦煌史地的结合研究等。敦煌研究院编辑部敦煌研究院编辑部的主要职能是编辑出版、发行《敦煌研究》和策划、组稿、编辑敦煌学的文集、图册。该部主编的《敦煌研究》,从1983年创刊以来,从不定期到季刊、双月刊,20年来,连续出版70多期,配合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又出版增刊5期。该刊在敦煌学界、我国期刊界已有良好的影响,海内外一些国家图书馆、大学、科研单位、文物部门列为永藏期刊,一些专家学者的案头必备之刊,亦被列入中国社科核心期刊。《敦煌研究》先后荣获甘肃省优秀社科期刊奖、一级名牌期刊奖和国家优秀社科期刊奖,进入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该部20多年来组织编辑出版了《1983年全国敦煌学讨论会文集》(4卷)、《1987年国际敦煌石窟讨论会文集》(2卷)、《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4卷)、《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敦煌研究文集》(5卷)、《敦煌石窟艺术》(30卷)等。其中不少获省级、国家级出版奖。编辑部以展示学术成果、弘扬敦煌艺术为己任。 敦煌研究院摄录部的主要职能是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提供图片、录相等信息资料。该部门现保存有自20世纪5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石窟文物摄影资料近40,000张;自20世纪8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录相资料近100盘。长期以来,该部门承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敦煌石窟艺术出版物的图片摄影工作,如《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壁画卷》、《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5卷)、《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中国壁画大全·敦煌》(10卷)、《中国石窟雕塑大全·敦煌卷》、《敦煌石窟艺术》(22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28卷)、《中国敦煌》、《敦煌经典五十窟》、《敦煌石窟鉴赏丛书》等;该部门还摄制了《莫高窟艺术》录相专题片和《敦煌莫高窟艺术》VCD光盘;除了拍摄石窟文物之外,该部门还拍摄了大量有关丝绸之路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的摄影作品并结集出版。 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全称为“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是我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藏陈列机构,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于1992年2月开工,1994年4月落成,同年8月21日正式开馆。该中心内设录像演播厅和三个展区,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在此得以展现。第一展区是8个原大复制洞窟,它们是敦煌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第275窟、西魏第249窟和第285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属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第二展区是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第三展区位于中心展厅二楼,为机动展区,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物陈列,正式展出的是“西藏铜雕艺术展”,展示藏传佛教金刚造像精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陈列中心下设有文物收藏管理、陈列展示、讲解服务、设备管理等部门,管理陈列中心日常运营和对外开放,承办各种展览和敦煌研究院对外展览活动。为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和敦煌佛教艺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是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所辖的专题陈列馆,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区北端三清宫内,与闻名中外的“藏经洞(第17窟)”毗邻。三清宫俗称下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湖北麻城人王圆箓道士于该寺侧发现藏经洞,后以私售藏经洞文物和募化所得,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前三清宫,寓居于此。该寺为藏经洞文物发现、被盗之重要见证,岁月既久,失于修葺。敦煌研究院于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修复重建此寺,辟为“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展示藏经洞精美文物及发现、流散之史实,以昭示后人。藏经洞陈列馆内辟王圆箓道士旧居,藏经洞开凿、封闭、发现、流散、被盗史实陈列和敦煌研究院收藏的藏经洞出土文献、佛经等文物真品陈列,以及临摹的现收藏于英国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绢画和纸画精品陈列等。是敦煌莫高窟一处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要承担莫高窟石窟艺术的讲解和宣传工作。讲解员均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严格的考核。讲解语种有中、英、日、法、德、韩、俄七种。外语讲解员均在正规外语院校进行过系统的进修学习,能用较流畅的语言进行讲解。为了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作好旅游接待工作,该部的接待方式是:一、所有游客均在该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二、旅行团队在购票后直接到该部联系讲解员。三、内宾散客到入口处集中,每25人左右为一组,派一名讲解员带领参观。四、外宾散客在旅游旺季(六~十月)每天定时安排外语讲解(上午9:00,下午2:30),其他月份随到随安排。五、“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和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实行对内宾守洞讲解,外宾带领参观讲解的方式。 敦煌研究院保卫处成立于1989年8月,主要担负着敦煌研究院所辖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三处石窟及馆藏文物的安全保卫和辖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任务。落实“防盗、防火、防破坏、防灾害事故”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密各项治安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文物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稳定,为敦煌研究院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自1989年以来,敦煌研究院保卫处连年被酒泉地区、敦煌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4年以来获得酒泉地区公安保卫系统“一级达标”单位;连年被敦煌市公安局评为公安保卫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荣获“全国文博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获得酒泉地区“无毒社区”称号;2001年被敦煌市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敦煌研究院党委办公室是院党委下属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院贯彻执行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向党委提出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掌握全院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动态,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检查督促各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委决议和开展组织生活,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干部的培训、考察、任用工作;搞好党内监督,配合院纪检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党员干部的来信来访工作;搞好我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搞好共青团、妇女、统战、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搞好党内文件的收发、传阅、处理、归档工作。

第一任 常书鸿 第二任 段文杰 第三任 樊锦诗 第四任 王旭东 第五任(拟)赵声良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有哪些

必须有陈元魁啊!

报纸的大小决定着有多少人在这个领域工作。报纸越大,编辑的层级就越多。下面是编辑系列的基本种类: 值班编辑这些编辑直接与记者、摄影记者和图表制作师打交道,决定采访什么和不采访什么。他们也是编辑记者和图表制作师作品、评判照片和图片说明的第一个人。有时侯, 他们会将报道、信息性图表送回记者,要求增加内容或者修改,或者要求摄影记者重新拍摄一幅照片,提供更多的图片说明。小一点的报社,可能只有一个编辑负责所有新闻的值班安排工作。稍微大一点的报社,可能会有一个城市版编辑,他安排所有新闻采访工作。另外有一个特写编辑安排人性化报道或文化事件的采写工作,一个监督运动新闻的采访报道的运动编辑,和一个监督所有图片安排的图片总监。再大一点的报纸可能会有更多种类的编辑,比如商业、食品、旅行、图书、图表编辑等。在这些大报社里,新闻原材料的制作工作可能由助理编辑监督制作,当然这些助理编辑由部门里高一层的值班编辑领导。这些编辑们的职位名称通常如下:都市编辑(只有都市报纸才有)、城市编辑(各种规模的报纸都有,包括都市报纸)、特写编辑、商业编辑、运动编辑。高级值班编辑通常负责编辑(或知指导别人编辑)一个可供次日报纸使用的报道列表,并将这张表向每日的编辑会议提交,由编辑们对次日报纸的内容进行讨论。大型报纸的都市编辑和小型报纸的城市编辑通常被描绘为编辑部的中心人物。 社论编辑高级的社论作家,通常和发行人或者一群被称为“社论委员”的人一起,决定报纸的不署名的社论在什么问题上或对待什么人物时,应该采取什么立场。有些报纸的社论委员会只有新闻工作者组成,少数一些报纸的社论委员会还有一到两位公民成员。 管理编辑管理编辑通常很少亲自加入报纸愿材料的准备工作,而是更多集中精力于管理问题,例如确保报纸的总体政策在每日的决策中都能得到贯彻执行。他们在一些事物上,比如决定什么报道上头版,是否使用一则敏感的报道或图片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样,报纸规模越大,这一类编辑的层级就越多。小报纸可能只有一个被称作“管理编辑”的人,他分派采访任务,管理编辑部,同时承担着最高编辑(总编辑——职责见下面)的职责。再稍微大一点的报社,管理编辑一般有一个助理管理编辑或副管理编辑(这个名称是变化的)做助手。大型报社的管理编辑由最高编辑(总编辑)领导,但他自己可能还有几个助理或副管理编辑。这些助理或副管理编辑分头负责不同的事物,例如,有的负责管理新闻报道事物(例如,有的报社有一个副管理编辑专门负责当地新闻、摄影和图表事宜),有的负责制定编辑部政策,有的负责编辑和记者的聘用工作,还有的负责准备年度薪金和支出预算,并帮助制定长期计划等。 最高编辑(总编辑) 每个编辑部都有一个最高编辑, 其职位名称和职责根据编辑部的传统和任该职的人的能力而有辩变化。他也许被叫作管理编辑、执行编辑主编,或就叫编辑。不管他的职位名称是什么,这个职位上的人都是直接向发行人汇报,并对关于报纸出版的内容、编辑部的人事工作、经费支出和长远计划等事项负总责。这个岗位上的人也需要与其他部门,如广告部、发行部、财务部和营销部等的最高负责人协调工作。有时候,职位名称的变化(比如从管理编辑改为执行编辑)也意味着这位最高编辑的提升,虽然他实质上仍然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但是承担的责任却更大了。 发行人作为整个报社的最高负责人,发行人领导报社的各个部门,当然包括编辑部门。发行人通常(但不是永远只)更关注财务问题,而将报纸内容的事务委由编辑们裁决。发行人通常都有很深的报纸工作专业资历,但却并不一定总是站在编辑部门一边。多数情况下,发行人都是从广告销售代表再到广告部门负责人再提上来的。也有从记者被提升到发行人的,他们所爬经的梯子是:从记者到文字编辑,到值班编辑,到管理编辑,再到最高编辑,再被提升为发行人。 将报纸最后制成的编辑 文字编辑 报道的最后编辑工作是由文字编辑完成的。理想的情况下,他们只是对已经由编辑或值班编辑按照内容、语法和报纸风格的要求编辑过的报道再进行一下加工。文字编辑应该在保证稿件用词正确、语法通顺、写作风格符合《美联社写作要求》(或其他特别规定)并且没有事实性错误方面有专长。文字编辑如果觉得一篇报道有大“漏洞”(或有没有回答的问题)或可能诽谤的素材,他可以将这篇报道标出来。文字编辑还要为报道制作标题和其他导读语句——任何报纸上人们通常阅读最到的东西。在一些小报社,文字编辑还要担任排版工作。 版面设计师在许多报社,文字编辑同时还要担任排版工作,但一些大的报社就有专门的版面设计师,他们专门负责将照片、图表、标题、摘引、和报道文字协调组织起来,组成一个视觉上吸引人的版面。通常,版面设计师只负责每个版组的头版(当然包括全报的头版)的版面设计,因为这些是最重要的版面。里面的版面就由文字编辑设计组合了。版面设计师必须首先是一个编辑,要判断哪篇报道内容最重要,然后决定如何让最重要的信息最快捷有效地进入读者眼中。 文字编辑长文字编辑组长领导所有负责编辑文字、制作标题和设计版面的文字编辑,他或她一般最后决定头版和大多数其他版面的标题和其他导读元素。 设计编辑在大多数报社,报纸的最终视觉效果由一位或负责设计和视觉效果的管理编辑监督,这个编辑可能领导入下一部分或所有人:文字编辑组、版面设计师、插图师和摄影组。 通讯社稿件编辑这个编辑负责全州、全国和国际性报道、照片、图表和插图,这些信息通常从通讯社经过卫星,但有时侯也经过电话,传输到大多数报社的电脑系统里。有时侯这个编辑会将一则与当地有很大联系的报道标出来,这样一来值班编辑就可以派一名记者为这篇报道做补充采访——或者将这个报道补充进一个记者正在做的报道里(当然要指出通讯社的名称)。报纸使用通讯社的信息要支付报酬,支付多少取决于它们使用了什么样的设备,使用了多少信息。美联社的信息是被使用得最多的,起他还有一些通讯社,通常被称为“补充品”,有奈特—里德、考科斯、路透社、《纽约时报》通讯社和《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联合通讯社等。 网络编辑这个编辑负责将报纸上的报道整合后提供给网络受众,他们通常将报道加上可以互动的组件,使读者可以加入到关于报道的网络对话中来。 电视制作者报纸已经逐渐开始与本地电视台形成合作关系,这位制作人就需要从报纸的选题表中挑选适合电视的报道。他或她经常充当一个电视编辑或记者,将报纸的报道改些得能为电视所用。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开始了对敦煌石窟文物的管理和守护工作。1949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并设置保护室(组),开始了对莫高窟的抢救修复和保护。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室随之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她是我国最早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的专门机构。5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主要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壁画、塑像修复及工程加固为一体的科研实体。保护所下设环境研究室、分析研究室、修复技术室、档案信息资料室、图像处理研究室,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并设有敦煌研究院保护所与美国盖蒂保护所(GCI)、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与日本大阪大学合作项目研究实验室等机构。研究所已形成一支由博士、硕士、学士及化学、物理、工程地质、计算机、林学、建筑、测绘、摄影、气象等多种学科,近50人的高、中、初级专业职称组成的保护科技及修复技术队伍。并具有X衍射、X荧光、付立叶红外、偏光显微镜、全自动环境监测仪等一批先进的分析及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现所长由王旭东博士担任。几十年来完成了敦煌三座石窟的加固工程,及壁画、彩塑的修复、加固。同时协助完成或正在完成新疆、青海、甘肃、河南、宁夏、西藏、浙江等省的壁画、彩塑修复及土遗址加固工程等数十项省内外重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现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下达的保护科研项目约40多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研究所来与国内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完成了甘肃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敦煌壁画的计算机贮存与管理系统的研究”、国家科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科技项目“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国家863项目“曙光天演Power工作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等高科技项目。以上项目的研究并付诸实施将为我国采用计算机技术存贮文物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际合作保护敦煌莫高窟项目,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GCI)、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美国梅隆基金会及美国西北大学等外国机构合作,进行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保存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我院同美国GCI、中国文物研究所成功的举办了“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受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资助和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中国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培训班”。 2000年又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土遗址保护培训班”。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将立足敦煌,面向全国石窟及壁画、土遗址,放眼世界,继续加强同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美术研究所源于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经1950年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研究室,1984年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研究所目前有专业人员20人,其中绘画16人、雕塑2、裱装2人,另有行政1人。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复制,敦煌艺术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活动。是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壁画临摹、复制、研究的专业性机构。经过几代人辛勤艰苦的劳动,美术研究所现拥有壁画临本2000余幅,彩塑50余身,复制原大洞窟11个,研究论文30余篇。除对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的壁画临摹外,还应邀临摹、复制了陕西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新疆克孜尔壁画、拜城壁画、嘉峪关、敦煌魏晋墓画像砖等。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临本和彩塑临品,自1943年至2000年底在国内外展示了敦煌艺术展览20余次,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美术研究所为敦煌火车站、兰州火车站创作了大型的室内外壁画。为香港志莲净苑创作了佛教壁画。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走向新壁画创作的道路上,留下了探索的足印。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原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遗书研究室,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遗书研究所,1995年改今名。为敦煌研究院专门从事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的职能部门,主要从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各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内容包括敦煌佛教文献、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敦煌历史地理文献、敦煌科技史文献、敦煌文学文献、敦煌道教及其它宗教文献、藏经洞艺术品等的整理和研究。近根据敦煌学发展的需要及自身的研究条件,敦煌文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从事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的结合研究、敦煌文献与敦煌史地的结合研究等。敦煌研究院编辑部敦煌研究院编辑部的主要职能是编辑出版、发行《敦煌研究》和策划、组稿、编辑敦煌学的文集、图册。该部主编的《敦煌研究》,从1983年创刊以来,从不定期到季刊、双月刊,20年来,连续出版70多期,配合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又出版增刊5期。该刊在敦煌学界、我国期刊界已有良好的影响,海内外一些国家图书馆、大学、科研单位、文物部门列为永藏期刊,一些专家学者的案头必备之刊,亦被列入中国社科核心期刊。《敦煌研究》先后荣获甘肃省优秀社科期刊奖、一级名牌期刊奖和国家优秀社科期刊奖,进入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该部20多年来组织编辑出版了《1983年全国敦煌学讨论会文集》(4卷)、《1987年国际敦煌石窟讨论会文集》(2卷)、《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4卷)、《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敦煌研究文集》(5卷)、《敦煌石窟艺术》(30卷)等。其中不少获省级、国家级出版奖。编辑部以展示学术成果、弘扬敦煌艺术为己任。 敦煌研究院摄录部的主要职能是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提供图片、录相等信息资料。该部门现保存有自20世纪5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石窟文物摄影资料近40,000张;自20世纪8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录相资料近100盘。长期以来,该部门承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敦煌石窟艺术出版物的图片摄影工作,如《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壁画卷》、《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5卷)、《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中国壁画大全·敦煌》(10卷)、《中国石窟雕塑大全·敦煌卷》、《敦煌石窟艺术》(22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28卷)、《中国敦煌》、《敦煌经典五十窟》、《敦煌石窟鉴赏丛书》等;该部门还摄制了《莫高窟艺术》录相专题片和《敦煌莫高窟艺术》VCD光盘;除了拍摄石窟文物之外,该部门还拍摄了大量有关丝绸之路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的摄影作品并结集出版。 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全称为“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是我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藏陈列机构,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于1992年2月开工,1994年4月落成,同年8月21日正式开馆。该中心内设录像演播厅和三个展区,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在此得以展现。第一展区是8个原大复制洞窟,它们是敦煌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第275窟、西魏第249窟和第285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属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第二展区是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第三展区位于中心展厅二楼,为机动展区,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物陈列,正式展出的是“西藏铜雕艺术展”,展示藏传佛教金刚造像精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陈列中心下设有文物收藏管理、陈列展示、讲解服务、设备管理等部门,管理陈列中心日常运营和对外开放,承办各种展览和敦煌研究院对外展览活动。为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和敦煌佛教艺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是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所辖的专题陈列馆,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区北端三清宫内,与闻名中外的“藏经洞(第17窟)”毗邻。三清宫俗称下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湖北麻城人王圆箓道士于该寺侧发现藏经洞,后以私售藏经洞文物和募化所得,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前三清宫,寓居于此。该寺为藏经洞文物发现、被盗之重要见证,岁月既久,失于修葺。敦煌研究院于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修复重建此寺,辟为“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展示藏经洞精美文物及发现、流散之史实,以昭示后人。藏经洞陈列馆内辟王圆箓道士旧居,藏经洞开凿、封闭、发现、流散、被盗史实陈列和敦煌研究院收藏的藏经洞出土文献、佛经等文物真品陈列,以及临摹的现收藏于英国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绢画和纸画精品陈列等。是敦煌莫高窟一处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要承担莫高窟石窟艺术的讲解和宣传工作。讲解员均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严格的考核。讲解语种有中、英、日、法、德、韩、俄七种。外语讲解员均在正规外语院校进行过系统的进修学习,能用较流畅的语言进行讲解。为了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作好旅游接待工作,该部的接待方式是:一、所有游客均在该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二、旅行团队在购票后直接到该部联系讲解员。三、内宾散客到入口处集中,每25人左右为一组,派一名讲解员带领参观。四、外宾散客在旅游旺季(六~十月)每天定时安排外语讲解(上午9:00,下午2:30),其他月份随到随安排。五、“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和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实行对内宾守洞讲解,外宾带领参观讲解的方式。 敦煌研究院保卫处成立于1989年8月,主要担负着敦煌研究院所辖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三处石窟及馆藏文物的安全保卫和辖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任务。落实“防盗、防火、防破坏、防灾害事故”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密各项治安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文物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稳定,为敦煌研究院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自1989年以来,敦煌研究院保卫处连年被酒泉地区、敦煌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4年以来获得酒泉地区公安保卫系统“一级达标”单位;连年被敦煌市公安局评为公安保卫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荣获“全国文博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获得酒泉地区“无毒社区”称号;2001年被敦煌市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敦煌研究院党委办公室是院党委下属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院贯彻执行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向党委提出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掌握全院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动态,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检查督促各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委决议和开展组织生活,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干部的培训、考察、任用工作;搞好党内监督,配合院纪检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党员干部的来信来访工作;搞好我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搞好共青团、妇女、统战、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搞好党内文件的收发、传阅、处理、归档工作。

【王昌耀】  昌耀先生虽然不是青海人,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青海度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青海完成的。(ps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昌耀先生的妻子是青海省湟源县的一位藏族女人。)  昌耀先生很有名,就不再介绍了。  详细资料  【王歌行】  王歌行 男1931年3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中共党员。编审。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高师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青海文协创作组组长、《青海文艺》、《青海湖》文学杂志主编、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现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井石】  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 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0年毕业于湟源中学(现一中),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历任海西州文联副主席、《瀚海潮》文学期刊主编、《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总编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职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 <煮字坊笔记2>, 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 电视连续剧剧本《寻常百姓家》(5集,已录制播出),电影<龙城正月>等。 1991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0、2005年、2009年三次获青海省优秀文学奖。    【白渔】  四川富顺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历任青海燃料局地质处技术员,青海煤田132队地质物探技术员及项目负责人,《青海湖》文学诗歌编辑,《三十年诗选》主编,青海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青海省政协常委。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朱奇】  原名朱纪舜。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湖南省湘乡县第二中学。1950年报考西北军区文化干部招聘团,志愿参军。1957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历任《青海湖》杂志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专业文学创作员、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春华初集》(合著)、《巨流之源》,散文集《草原秋色》、《雪山温泉》、《到黄河源头去》、《唐蕃古道之旅》、《泰国萍踪》、《高原,我梦中的地方》、《朱奇抒情散文选》、《野牦牛出没的地方》等。组诗《草原》1956年兰州军区文艺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散文《锡铁山抒怀》获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作品奖,散文集《高原,我梦中的地方》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奖,《朱奇抒情散文选》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    【陈士濂】  陈士濂,男,浙江浦江人,中共党员,1939年生,1953年入杭州师范学习,1956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赴青海,先后在青海广播文工团、民族歌舞剧团、话剧团任二胡演奏员、创作员。1983年调任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青海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著有长篇小说《樟树王遗事》,小说集《琪美》、《西天的诱惑》,童话集《白唇鹿青青》及影视文学剧本《出门挣钱的人》、《寻常百姓家》,话剧剧本《洛赛日》、《铁桥活佛》等。    【龙仁青】  龙仁青,男,当代青年作家。 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这里也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园)。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详见   【马学功】  青海循化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青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室编辑,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诗歌散文组负责人,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家园的颂辞与挽歌》,组诗《撒拉风情》、《默读乡村》等。  _00  【阎瑶莲】  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文工室工作,1953年响应号召自愿赴青海省文联工作,创办《青海湖》文学月刊,历任《青海湖》编辑、副主编、主编,编审。省文联党组成员,第二届青海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届顾问,青海省文联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上火线》(合作),散文集《秋声集》,散文《西宁之秋》、《相识在北戴河》、《雪花静悄悄》、《寄自高原的祝福》等。  _00  【小为】  小为,原名李晓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青海军区独立师及武警青海总队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宣传处副处长、处长,青海电视台主任、编导。青海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皇脉》,小说集《野性谷》,报告文学集《高墙·电网·女囚》,长篇纪实文学《昆仑殇》长篇文化研究类学术散文《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长篇纪实文学《流放大西北》电视片《走进大地艺术》、《魂归可可西里》等。  _00  【黄明】  黄明,男,六十年代出生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祖籍山东文登。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伤,累积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作品曾获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奖、中央电视台’99电视诗歌散文全国展播二等奖等。1985年12月至2003年5月在格尔木市文联工作,先后任副主席、主席一职。2003年5月有调入青海省作家协会工作,任副秘书长,《青海作家》执行副主编。现工作单位青海省文联。  【真子】  真子,原名李玉真,出生于重庆市,1968年毕业于建材部重庆建专,为了爱情和理想要求分配到青海高原的柴达木,从此成了西部女人,直至50岁退休定居北京。先后在青海茫崖石棉矿、青海油田工作,曾当过矿工、电影放映员、宣传干事、编辑部主任、文协常务副主席,在地方上兼任敦煌文学创作研究学会常务副主席,《敦煌》杂志常务副主编。1987年2月加入青海作家协会。曾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鲁迅文学院、青海文学院学习。1980年秋开始创作,主要写西部女性,发表作品近200万字,数十篇作品收入全国各类文集,近期收入花城出版社“西部女作家写西部散文精编”《西部的柔情》中。著有小说集《西部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散文集《西部柔情》(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详见   【应宗奎】  应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笔名:运生。四川省泸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图书馆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二、三届理事、常务理事。青海写作学会会长、名誉会长。青海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7年参加《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的编写工作。1989年参加《普通写作学教程》的编写工作,担任编委。1989年参加编写《中国写作学大辞典》    【马光星】  马光星 男,1953年11月1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197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民间文学课程。1985年调入青海省文联,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现任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1979年加入),青海省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4年2月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坛了望》主编,兼任《中国土族》杂志副总编,中国西部文学传播中心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现任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职称为文学创作二级。主要作品:《塔尔寺的传说》(合著);《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风俗简志》;《小白兔智斗百兽王》;《土族文学史》;《青海当代文学50年》;(青海作家作品研究、合著;《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西海文探》等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评论、民族文化研究论文共50余篇,60多万字。 因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组织联络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于1989年和1991年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表彰奖励。共撰写民俗、民间文学、评论等论文共40多万字,出版《土族婚礼歌》、《塔尔寺的传说》(合著)、报告文学集《果洛·朝霞如火》(合编)、《土族文学史》等书,《小白兔智斗百兽王》一书获1998年青海省“五个一文化工程”奖。并为《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撰稿。�    【董生龙】  董生龙,著名作家,笔名钱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海作家协会主席,兼《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牧笛》杂志总编辑。著有诗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等7部;作品曾多次获省人民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诗作被译为英文、塞尔维亚文、罗马尼亚文、藏文、蒙古文出版。陕西乾县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人,中共海西州宣传部科长及副部长、州文联主席及《瀚海潮》杂志主编、州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青海湖》杂志副主编,《牧笛》杂志主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柴达木》(配画)、《草原的风,飘去》,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等。电视剧剧本《魂归可可西里》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青海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爱我青海五字歌》获青海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获1996年全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青海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三等奖。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

敦煌研究编辑部

回答 亲,下午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请您耐心等待片刻,马上给您答复。 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管理和研究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办院方针为“保护、研究、弘扬”。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段文杰先后任所长;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任名誉院长,段文杰任院长。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为:院长樊锦诗,党委书记、副院长纪新民、副院长刘会林,党委副书记李金寿,副院长王旭东。敦煌研究院设有院党委、院务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院属二级单位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处、兰州分院、外事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科研处、保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献研究所、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数字中心、信息资料中心、《敦煌研究》编辑部、接待部、保卫处。研究院还设有下属企业: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管理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敦煌研究院是敦煌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保护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和其它文物的文博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旅游接待单位。 这是查询出来的敦煌研究院简介(材料提供来源于百科)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生活愉快。如果您对答案满意的话,麻烦左下角评价给个赞哟。❤️ 更多3条 

一生独爱《文史知识》

《纪实》半月刊 人文历史 邮发代号2-393

历史,是人类存在的证明。以古鉴今,可以带领人类开辟未来。现在杂志云小编倾情推荐全国热门历史杂志排行榜,通过最权威的历史杂志排行榜赢了大家踏入历史和河流,以全新角度看待历史。历史,不知是时间的记录者,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下面杂志云小编强力推荐全国热门历史杂志排行榜,事不宜迟赶紧来看看吧。《国家人文历史》福特锐界PLUS气魄而来广告《看历史》《今参考·历史》

  • 索引序列
  •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名字
  •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
  •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名单
  • 敦煌研究编辑部成员有哪些
  • 敦煌研究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