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

试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时代特征  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哪位学者使用,是什么含义上使用的,目前无法考证。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Theodre·Levitt在1985年的《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1]。它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但全球化一步入学术殿堂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9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及人类学诸研究领域中。学术界对一个概念或问题作多视角的探讨,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均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把握。但我们不应该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原本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扩大化。把远古已在进行或目前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梦想如全球政治一体化、全球文化一体化以及全球性问题等通通囊括到全球化之中,似嫌牵强,又难以把握。窃以为“全球化”从提出的最初本意、从其核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亦即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正如在1990年第一次完整提出“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Ostry)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美国学者D·F·西蒙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产业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经营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活动的跨国公司又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和主体力量。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在跨国公司的急剧扩张上,1994年来,世界性的企业并购浪潮规模不断扩大,一度震惊世界的波音——麦道公司合并、奔驰——克莱斯勒公司合并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并等消息很快被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事件所淹没。1999年初美国沃达丰公司以560亿美元吞并美国空中通讯公司,9个月后,这家新公司又被美国大西洋贝尔电子公司收购。美国家用产品公司与沃特兰伯特公司宣布了总值709亿美元的合并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加拿大阿尔坎铝公司、法国佩西纳公司和瑞士铝隆察集团合并成了全球最大的制铝公司,年销售量216亿美元。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微波通讯公司宣布以近13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第三大电话公司斯普林特公司。年底,英国沃达丰空中通讯公司以148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曼内斯曼公司。企业的兼并额从1996年的14万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5万亿美元,1999年更达4万亿美元。企业的跨国兼并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实现了规模效应;使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8年全世界已有6万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60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而1980年,全世界跨国公司仅5万家,境外机构仅5万个)[3]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70%、2/3的世界贸易、80%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程度越来越高,形成了统一的国际生产体系。一项最终产品,它的零部件制造、它的不同生产阶段,可以同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从而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不同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还表现为产业分工的全球化,产业分工从一国以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发展成为范围广泛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从单一产品的分工发展到产品型号、产品零部件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网络,每一生产环节都成为世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格链中的一分子。  在生产经营的全球化中,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过去20年来,国际直接产业投资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从1983年到1995年,每年平均增长2%,大约是国际贸易年增长率的一倍。199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4600亿美元,是1970年的10倍。到2000年,国际产业直接投资总额为11000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了14%,其中80%以上流入发达国家[4]。同时国际证券业投资迅速发展,1993年流动金额为8185亿美元,1994年则达到9524亿美元,1995年增加到12584亿美元[4]。通过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而促成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的联合,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新的趋势。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始终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有资料表明,最大的1%的跨国公司拥有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0%,按资产排列的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控制了约1/3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5]。    贸易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重要表现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个古老的现象,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高出一倍以上。1990-1995年间,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为6%,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998年,全世界的商品出口总额为54148亿美元,按现价计算比1950年增长了100倍。此外,在1950年还可忽略不计的服务贸易,到1998年已增至13263亿美元。1998年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占该年GDP总额288622亿美元的4%,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每年平均有近1/4的GDP不经过国际贸易便无法实现[6]。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从没有今天这样紧密。同时,国际贸易货物品种也日趋多样化。在世界贸易中占出口1%以上的货物从过去的11种增加到现在的20多种。在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中,占出口中1%以上的货物种类从过去的6种增加到现在的20种。国际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商务(EC)、电子贸易撮合(ETM)、电子资金转帐(ETF)等电子化贸易手段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1994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定实现了贸易自由化。1995年正式启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法人地位对成员国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标志着全球贸易体制基本形成。可以预见,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继续推进,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更大规模地流动。

国际关系论文 文献综述多少字?同学发给你啊

留学生论文《The Silent Revolution in Europe: Intergenerational Change in Post-Industrial Societies》 寂静的革命在欧洲:后工业社会代际变化 范文

都是相对应的,大学教师发论文最低也要发国家级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还有时代教育,有些杂志就不收中小学的文章。大学学后关键是评什么,学校要求发什么级别的期刊。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

《现代国际关系》(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是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中央级综合性学术月刊,每月20日出版。1981年10月创刊,1986年定为季刊,1992年改为双月刊,1993年起始为月刊。1992年以来,连续三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外交和国际关系类、国际经济类核心期刊,在外交和国际关系类中一直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成为此届国家期刊奖三个等级奖项中唯一一份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类获奖学术期刊。

都是相对应的,大学教师发论文最低也要发国家级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还有时代教育,有些杂志就不收中小学的文章。大学学后关键是评什么,学校要求发什么级别的期刊。

你好 你的文章要是很好很好的话 最权威得nature和science 祝你好运……

您好,九品论文很高兴为您解答,论文帮发表,提供论文指导,望采纳,谢谢我们这里可以提高渠道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格式

学术论文写作步骤一、材料准备 利用图书馆网站资源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与年鉴等工具书以及制作文献目录卡片。卡片内容包含:作者标题      杂志名页码对于单行本,要包含出版单位,报纸包含发行的年月日。 二、确定文章结构编写提纲的主要作用:        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是把论文格局形态化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中心突出,层次井然,结构严谨的论文框架体系。为论文的写作和修改提供依据与参照,会更清楚地意识到行文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找到修改的恰当方法。因此,必须在分析研究材料、认真构思的基础上编写提纲。三、写作初稿初稿的写作是论文形成过程中最艰苦阶段。初稿的目的是要把所有想写的内容全部表达出来,对全部数据和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归类。从初稿的写作过程中还可及时发现前期文献研究工作有无不足或错误。 四、修改                    修改是对论文初稿所写的内容不断加深认识,对论文表达形式不断优化,选择直至定稿的过程。 论文的修改不只是在语言修辞等枝节上自找毛病,对全文论点及论据进行再次锤炼和推敲也很重要。最后一步才是定稿。经过不断修改,确保论文达到一个基本满意的状态。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字数

我这边可以安排哦!

这里有一篇

这个题目给高中生写,有点难! 对于高中来说,因为国际关系是一个很“大”的词。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甚至还有战后国际关系。。。。如果老师让你把国际关系全部论述一遍,那你就要写上万字了,更难的是很难把握一个写作的尺度,你会写散,或者写的论述不充分,没有具体的内容。如果想写全这显然是不太可能,除非是写本书。 对于高中生来说,写这样一篇论文,那是一个从非专业的角度来写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话题。我建议(老师也可能是这样要求的)就某一个方面去写关于国际关系,说白了,也就是老师总唠叨的 要以小见大的思路去写,你可以抓住某一方面来表达,现在的,或以后的国际关系。这可以写现在的经济状况了:把中国的现在的经济状况(这可以中国的市场经济,具体的数字可以做市场调查或从网上找(容易找的))也国外的经济进行比较,也可以写国外的生活状况。再把这样的经济差异,引申到一种国际关系上面。这样就好把握写作尺度了。 同样可以一写军事。简单的就从美国攻打伊拉克。中国的大使馆被炸。再往前 还有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等。就军事和国防同样也可以论述关于国际关系。 文化方面,就更简单了,我就不多说了。 你只要记住,不要想法各个方面都写到文章里,这会使你的文章显得杂乱,或啰嗦。只要能切实的写一个方面就完全可以写好国际关系。 我现在给你个例文,这是一部分作为参考,希望借鉴不要copy。题目是《文化与当代国际关系》虽然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巨大潜力,但目前中国仍不是世界文化强国。主要因为一是硬实力支撑不够,二是价值观认同还需培育,三是进入国际体系时日尚短,与世界其他文化对话的能力还较弱。但我也不同意那种认为中国处于文化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下的判断,因为弱势文化仍可有所作为,强势文化也不是无所不能。在其他国际领域内竞争并非零和游戏,在文化领域内更不是零和游戏。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提供了赶超机会,也给弱势文化提供了强身机遇。 一、文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当代,指冷战后期即20世纪80年代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期。为什么恰恰在这一时期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被人忽视到举足轻重了呢?因为这一时期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造成了许多新的现象、趋势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结果之一是文化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明显上升。 首先,冷战结束,美苏两个阵营间严重的意识形态斗争终结,原先被掩盖或压抑着的许多矛盾冲破了“潘多拉的盒子”。在1990年以后的世界冲突中,绝大部分涉及种族冲突、民族分离、宗教战争等等。为了理解宗教、民族、种族的矛盾冲突,不得不进一步认识人们的身份认同、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已有的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的解释远不足以解释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其次,经济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迅速深化,使文化相互激荡的可能性剧增。文化互动已经在国际关系中产生出某种结果,例如在人权这一观点极为分歧的问题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注意人权的重要性,而发达国家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把生存权、发展权纳入人权范围。这就要求进一步开展国际文化研究。 最后,在世纪之交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难题,要求新的国际关系能够协调解决,这就必须改变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思想、原则和规范,达成新的共识。它呼唤国际文化研究来完成这一任务。毒品、艾滋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恐怖主义,皆非一国国力所能解决。如果用最简单的词汇概括现代人类的成就,恐怕就是科技进步。它源于西方的科学理性思维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然而,对科技的崇拜也会形成科技迷信,束缚人类的发展。种种悖论在挑战人类,固守传统的观念将无以回应。它要求国际问题研究从多元文化中汲取精华,以便形成指引人类前进的新思维和新价值。 众所周知,文化具有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例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等等。更内层的是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等。最深层的是思想、信仰、道德等等,其核心即文化价值观。我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尤其是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特性,是理解文化的钥匙。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长期传承保持。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和不同文化的碰撞,文化价值观也并非一成不变,但即便变化也在其原有基础上变化。 发展中国家在赢得政治独立之后,为了实现现代化,也有意识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内容中包括思想、观念和文化。然而,所有发展中国家都不赞成“现代化即西化”的命题,愈益重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结合。它们也对西方国家试图以西方价值标准来评判一切表示抗争。因此,虽然由于现代化在各国都有进展,可以见到一种世界性的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滥觞,然而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中,“世界文化”还不可能产生。“国际文化”的概念反映了各国不同文化互相激荡的现实。 世界经济理论的兴起并不能取代世界政治理论,国际文化研究当然也并不能代替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研究,它们各有自己的理论侧重点,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国际现象。然而,这三个向度又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国际事务整体历史进程的不同反映。为了能对国际事务进程有总体把握,只有进行文化的研究。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设法解释世界,组织起来,处理各种事务,改善和美化生活,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从这一意义上看,文化具有广泛包容性,国际关系研究如果要超越时事描述和阐释的层次,必定要通过文化研究上升到历史哲学的理论思辨,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研究也必须突破国界,回答当今世界产生的问题,从而进入新的境界。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个题目你写起来有点难度,要你大谈大国关系,评论国际格局未免有空谈之嫌。但是你可以结合高中的历史学,把角度选定在“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演变”这个角度来写,运用你所学的历史史实来填充,应该不难。我先把这一文章的主要内容罗列如下:一、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这段时间两者间的关系非常的深厚、亲密。原因是都有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任务。你可以用以下内容来论述(1、第三世界的定义、范围及性质。2、中国支持第三世界反帝、反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史实。如: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3、中国和第三世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如:提出和平共处5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国际关系新准则。4、中国援助第三世界的史实。如:援非洲的医疗队,坦赞铁路的建设等,5、第三世界抬着中国进入联合国)二、1978——2002年时间段这段时间中国的外交重心在美国等资本主义大国,原因是改革开放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加速发展经济,这些只有发达国家才具备这种条件,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最有价值的事物上来,自然这段时间与第三世界的关系有所降温,重要性也在下降。三、2002年至今中国重新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原因是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现在急需寻找商品输出和原材料进口地和战略后方,像石油、铁矿石等都成为中国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2006年中国与55个非洲国家首脑在北京开展合作峰会即为证明,中国还极为重视与第三世界的产油国之间的关系建设。结论: 任何外交政策的调整都来源于国家的需要,都符合与服务于国家的利益,这正符合政治学上所说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这一论断。好了,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给我留言,相信你能出色地完成这篇论文。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发表

你好 你的文章要是很好很好的话 最权威得nature和science 祝你好运……

美国期刊专家(AJE)助您成功发表国际学术论文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研究生怎么在CN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下半部分来喽~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直接投稿:    优点是直接与杂志联系,费用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杂志社除了收取相应版面费以外,没有其他费用,少数刊物会收取一定的审稿费、检测费等)    缺点是需要作者去了解所发表刊物的办刊方向以及办刊宗旨,审稿回复时间长,通过率低等。

  • 索引序列
  •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
  •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
  •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格式
  •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字数
  • 国际关系学术期刊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