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模板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模板

发布时间: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模板

我看到一篇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应该可以吧,或者你到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学术论文的文面结构通常应具备13个基本要素,按编排顺序依次为: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地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正文、序次语、注释(可选项)及参考文献、课题名称及编号、作者简介。此外,作者原稿中还应注明联系方式(电话、E-mail、详细地址、邮编等)。这些都是学术论文文面结构中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当然,原稿中最好还应有英文题名(title)、英文摘要(abstract)和英文关键词(keywords)供编辑选用。上学吧论文查重就为大家带来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详细说明期刊论文格式规范。  一、文头部分  学术论文的文头部分一般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要素,其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为:  题名。  学术论文题名的拟写应做到简明、具体、确切、得体,能概括论文论述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工具的有关原则。此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外文字符、代号等。  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的标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术论文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居中位置。  (2)学术论文的署名可以是1个作者独立署名,也可以2个或多个作者联合署名,还可以集体署名(如署某课题组的名等);可以署作者真实姓名,也可以署作者笔名,但通常都是署作者真实姓名,特殊情况除外;集体署名的文章,其执笔人或整理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以横线与正文隔开。  (3)学术译文的署名应是着者在前、译者在后,着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性学术文摘等,亦可将作者姓名加圆括号标注于正文末尾。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顺序标注(上标)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署名序号,并在其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署名序号相一致的序号;两个以上作者单位之间连排时应以分号隔开。  (5)对署名作者应标注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城市或县名(省会以上城市可省去省份),注明邮编,并加圆括号将其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居中位置。  作者的署名权受《着作权法》保护,具体如何署名依作者的意愿而定,任何人无权干涉,但同时又要受法律约束,不能随意侵害他人或集体的署名权。  摘要。  摘要是作者对论文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的简要表述,要求简练、准确、概括性强,能客观、具体地反映全文的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应避免带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和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说明。也就是说,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自含性的完整短文,是论文主要观点的直接表述,一般不应有作者的主观评价和解释说明性文字。因此,拟写摘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能使读者不必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直接获得该文最主要的内容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论文的主要观点,重点是论述对象和结论,即重在导读,以供读者通过摘要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2)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要求实词在200个左右,如有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但以简洁明确为原则。  (3)不要把论文的“摘要”写成“内容简介”的形式,更不要写成图书的“提要”拟写摘要的要求是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把一篇论文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或中心思想直接表述出来,尽量避免使用简介和自我评价式的语言。如:“本文根据……,分析了……,研究了……,提出了……,具有……意义”等,写了一大串,却反映不出具体的实质性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都应编写摘要。摘要位于作者署名的下方,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示,英文摘要前要以“Abstract:”作为标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英文摘要目前属于可选项,只有教育部关于高校学报论文的编排规范中有所要[1]求,而在《文摘编写规则》(GB/ T6447-1986) 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作者如有能力在原稿中编写更好,无能力编写则可省去,留给期刊编辑根据编发需要决定是否有必要替你编写。  目前,一些期刊编发的学术论文中,正文前面虽然也有所谓的“摘要”,而其实是“内容简介”、“提要”或者不伦不类的文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和编者把“摘要”与“简介”、“提要”混为一谈,因而在编写摘要时不得要领。  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指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的具有实际检索意义的学科专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并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1)关键词的标注要求。  关键词的标注应体现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语义性,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汇标注。  (2)关键词的标注方式。  一般应选取3-8个关键词,用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列在“摘要”的下方,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示,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若标有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逐一对应,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示,另起一行排列。  (3)标注关键词的目的。  关键词是对揭示学术论文的中心内容具有实质检索意义的词汇,其标注目的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的内容特征,便于信息集成系统汇集同类内容的论文,以供读者检索。因此,从论文中提取的关键词应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在提取、确定关键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选取准确、恰当的词或词组作关键词,并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将其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一般来讲,学术期刊中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必须标注中文关键词,但英文关键词则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标注。尽管目前英文关键词仍属于可选项,在学术论文写作和编排中可标可不标,但如果有能力标注,还是标注上为好,毕竟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考虑到国际同行的检索需求。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学术特征,为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规定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  (1)中图分类号的组成。  中图分类号是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及一些辅助符号相结合组成的混合制号码,一般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及辅助符号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因此,在标注时应尽量标注准确、细分到位。  (2)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中图分类号的标注,目前应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010年9月,第5版)所规定的学科分类代号进行标注,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标注几个分类号,两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中图分类号一般应标注于“关键词”下方左侧,以“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标示。  示例:  ①中图分类号:G270(表示该文为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方面的论文)  ②【中图分类号】G4;G9(表示该文为档案检索、文献检索、情报检索方面的论文)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是为分类标识学术论文所规定的代码。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示相应的文献标识码。  (1)常用的5个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D--动态性信息;  E--文件、资料。  (2)文献标识码的标注。  在学术论文中,文献标识码应标注于中图分类号的后面空两格的位置,通常以“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标示。  示例:  ①文献标识码:A(表示该文是学术论文)  ②【文献标识码】C(表示该文是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文章编号。  按照有关规定,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注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标注。  文章编号由学术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共5段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通常以“文章编号:”、“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标示。  二、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一篇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与学术论文正文相关的规范要求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用于学术论文正文的开头,或以“引言”、“前言”等标示,或作为正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表述。引言一般应概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简单交代写作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能体现论文题名限定的写作范围,同时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  正文的逻辑层次。  正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一篇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学术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其逻辑结构层次一般为: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得出结论--总括全文要表达的主旨。  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是指正文中表明各部分逻辑层次的一级、二级、三级等“小标题”正文各部分的逻辑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五级以内。文内标题应力求简洁、明确,自占一行,行首序次语前空两格,末尾不用标点符号,但问号、感叹号、省略号除外。  正文各章节序次语的使用规范。  序次语是指文章正文中用以标示逻辑层次或逻辑停顿的字、词、序号、字母、符号等。  (1)论文的正文中,一般可根据文章特点选择从某一层序次语开始序次,序次语选定之后应顺序逐层向下行文,已选择较低层次的序次语开始序次之后,不宜反过来再使用层次更高的序次语。  (2)同类数字形式的序次语,带括号的应位于不带括号的下一层。通常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如:“ ”,注意此处不是用顿号“、”;第四层是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再往下可以是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如:“①”,或小写拉丁字母加下脚点,如:“”  (3)序次语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标《标[3]  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的 有 关规定,即:以“第”“其”词头做序次语,或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词作序次语时,其后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做序次语时,其后用顿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做序次语时,其后用下脚点“”(该符号是借用外文的标点符号);加括号的序次语后不再用任何点号;阿拉伯数字与下脚点结合表示章节关系的序次语末尾不用任何点号,但需用1个汉字的空格。  序次语使用示例 :  一、……  (一)……  ……  (1)……  ①/……  近年来,在一些学术期刊中流行用阿拉伯数字序次。这种序次方式每个层次的序次语与标题之间要用下脚点隔开,最后一层后空一格。如:  “2”,是用于表示正文中第三个大问题下的第一个小问题中第二层标题前的序次语。  语言文字的使用  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的使用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即:除古籍整理、引用和历史文献研究等特殊需要外,应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避免使用不规范简称、自造词语等,字、词的使用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准。  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GB/ T15834 - 2011《标点符号用法》 的有关规定。如: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不能用在行首(原稿中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除外);正文中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字末尾不用句号;着作、文章、文件、期刊、报纸、法规性文件等均加书名号,两个书名号之间无须用顿号隔开;中、外文标点符号不要混用(中文中不用外文标点符号,外文中不用中文标点符号);外文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不能在外文中照搬中文的标点符号用法,如英文中没有书名号,书名用斜体表示,所以American Archivist,不能为《American Archivist》。  引文的标注。  正文中的引文分为两种: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他人的原文,属于直接引用(直接引语)。凡直接引用的原文,必须在所引用原文的起止处使用引号,并紧接后引号上标引文序号,否则视为抄袭;如引文末的标点符号在引用范围,应位于后引号内,否则应位于引文序号后;同一参考文献的多次引用,其引文序号也应与其它引文序号一并按顺序编流水序号,而不是重复编为一个引文序号。  ( 1)正文中直接引语引文序号标注示例:有人认为:“‘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还是一种历史传承的文化现象。”[1]  把他人的话或观点等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属于间接引用(间接引语)。凡间接引用的部分,只需在引文的相应位置上标引文序号即可,引用处不加引号。  这里所谓的“引文的相应位置”,可以是作者姓名、着作题名处,也可以是引用的数据、观点等处。  (2)正文中间接引用部分引文序号标注示例:  有人说,如果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把将他人的话或观点表述出来,就属于间接引用 [2]  这里就不需要用引号,但应注明出处,即在正文引用处标注引文序号,并在文末按序号标注参考文献。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引文标示方式,即整段引用或整篇引用时,引文不加引号,但需将引文另起一段,首行缩进四格、二行起缩进两格、换字体编排。这种引文标示方式常见于引用书信、日记、碑文等整段文字。此外,引用诗词、图表时,可另起一行、居中标示,不加引号。  注释及其标注规则。  注释指行文中用以解释、说明文中某些字、词、句、专有名词等特定内容的标注及其解释、说明性文字。  注释的标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1)学术论文是否标注注释应根据行文的需要而定。当行文中遇有字、词、短语、人名、地名、事件名,以及图表、公式、文献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解释,而又没有具体准确的文献来源时,应使用注释。  (2)文中注释的序号标注与参考文献不同,一般应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上标,以示与参考文献区别。其相应的说明、解释性文字可采用页下脚注,也可采用文末尾注。但无论采用脚注还是尾注,都应以手动方式进行标注,否则编辑修改或排版时,一经转换成纯文本格式,所有自动标注的内容将可能会丢失。  (3)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为便于阅读起见,建议采用文中上标序号加“脚注”的注释方式,学术专着中这种方式更为常见;期刊论文中最好也采用文中编号加“脚注”,这样更便于阅读,而尽量不要采用文中编号加“尾注”,除非注释较多脚注不易排版。  一般来讲,注释在社科类论文、尤其是涉及古籍或考古的论文中使用较多。但原则上应控制文中注释的数量,只要能够查明出处的,尽量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注,因为这样更为科学严谨。  三、文后部分  文后参考文献及其着录规则。  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或编辑论文、着作时对信息来源或其中一部分信息源进行精确和详细着录的一组数据,是位于文末、书末或书中各章节后的对论着中所引用信息的来源等各要素的准确标注,以便于读者检索、查找和核对。  关于参考文献,从笔者多年的编辑经历来看,来稿中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规则着录,着录项目、着录要素不全,着录格式、着录顺序混乱,标志符号使用错误,以及着录内容差错较多等问题严重存在,在来稿中约占95%的比例。可见,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是学术论文撰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详细探讨一下参考文献的着录问题。  (1)参考文献的种类。  参考文献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和法规性文件、非涉密的内部资料等。按照论文撰写中使用参考文献的目的划分,参考文献主要分为引文型参考文献和阅读型参考文献两大类。其中,引文型参考文献又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这两种参考文献都必须在正文中(标序号)和文后标注清楚;而阅读型参考文献则不必标注。  (2)着录参考文献应依据的国家标准。  着录参考文献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是《文后参考文[6]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 这 是 一个专门供着者和编者使用的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已被学术期刊普遍采用。因此,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科技论着的着者和编者,都应在着录参考文献时遵照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此标准目前还是推荐标准,现正在修订中,明后年有可能将出台修订后可能更名为《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新标准。新标准参照了国际标准ISO 690:2010(E)《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有关规定,出台后将作为我国书刊、学术论文等参考文献着录的新国标。  (3)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  文后参考文献(又称参考文献表)是文中所引用的、可具体查考的、表明文献来源各要素的标注集合。因此,凡是在论文撰写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观点、学说、文字、公式、图表等,均应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将文献来源信息齐全准确地标注清楚。其着录格式是在正文末另起一段,以“参考文献:”字样标示,其下将正文中已标注序号的全部引用型参考文献顺序标列清楚。  参考文献各要素的标注应严格遵照国标的有关规定,不可按自己原有的习惯随意标注。否则,计算机检索时无法切分识别,其将被视为无效参考文献,正文中相应的引用文字也将被视为抄袭。  (4)参考文献的排序。  按国标规定,正文中和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参考文献序号,均应使用带方括号“[ ]”的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 [2] [3]……;而不是用带圆括号“()”、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等的阿拉伯数字排序,更不能使用汉字数字或拉丁、罗马字母排序。  (5)参考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是GB/T 7714-1987的修订版,新国标共给出了15个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分别是:  普通图书-M、期刊-J、报纸-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会议录-C、汇编-G、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其他-Z  此外,还给出了4个电子文献载体的标志符号: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6)有关参考文献载体类型标志符号的使用应着重说明的两点:  ①“A”是2005年修订后的新国标规定的“档案”的标志符号,“A”原来指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现在标注析出文献用“//”表示“来自于……”  ②如有必要,可将2个标志符号合并使用,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J/OL-网上期刊、M/CD-光盘期刊,等等。  (7)参考文献着录的基本格式示例:  ①图书。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相应页号。  例如:  [1]冯慧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期刊。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刊名,刊期:起止页号。  例如:  [3]冯慧玲。论档案馆的“亲民”战略[J]档案学研究,2005(1):12-  ③析出文献。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 //编者。论文集或报告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号。  例如:  [4]迈克尔·库克。中央和地方档案机构与社会的关系[R]//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联合主持编写。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项目年度报告[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33-  (8)西文参考文献的着录。  着录西文参考文献时,目前可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参照中文参考文献格式着录;二是依照西文习惯着录。但无论采用那种格式,都应尽量采用西文原文或通用的中文译文着录,而不应采用自行翻译的中文译文着录。  (9)参考文献着录的原则要求。  ①所列参考文献应最好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查考;如果是非涉密的内部资料,也应按规范尽量将各要素着录齐全。  ②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将序号、责任者、着作或文章的题名、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版期(出版年、刊期)、页号等信息要素按顺序标注齐全。  (10)正确理解与使用参考文献切分符号为使参考文献着录表简明统一,GB/T 7714-2005规定了着录时应使用的9个参考文献切分标识符号,分别是:“”“:”“,”“;”“//”“()”“[ ]”“/”“-”  这些符号多数移植于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用法与标点符号不同,它们是一种前置符,置于相应的着录项目或着录要素之前,为的是使这些项目、要素个别化,以利于计算机识别、切分;而标点符号是后置符,因此不能以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去使用标志符号。  课题名称及编号的标注。  凡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其课题论文均应在论文首页或文末注明“课题名称”和“项目编号”其标注方式有多种,可在论文首页正文下面以星号等符号标示,也可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标示,亦可在文末以“注:”标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标注,课题名称及编号应标注齐全,且同一期刊中应做到标注格式统一。如: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的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BTQ  作者简介的标注。  作者简介是指将论文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信息依次列出的一组文字。  凡是向期刊投稿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作者简介,这是为了学术论文刊发时编排的需要,在相关的学术期刊编排格式中有明确要求。作者简介一般位于篇首页地脚,置于“基金项目”(或收稿日期)之下,也可列于文后参考文献表之下。作者简介应以“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等标示,多位作者的简介之间应以分号“;”隔开,相继列出。  通联方式。  通联方式是作者向编辑部提供的通讯和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作者单位及详细地址、门牌号、邮编等信息,以便编辑部联系修改稿件,向作者邮寄样刊、支付稿酬,有些期刊还要求作者提供银行卡号。  通联方式一般附于原稿文末的最后部分,但不随论文刊发,只是为了给编辑部与作者之间联系提供方便,所以应在文末详细注明。许多作者由于投稿中不注意标注通联方式,给编辑部处理稿件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到稿件的采用,因此有必要提请注意。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

你用这个试试 中医毕业论文是由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毕业生(本科、研究生)撰写,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方面。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各种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得以加工融合,而转化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学习环节。 毕业论文要表明作者己经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具有从事中医药技术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种论文涉及的课题难度并不太大,毕业论文与学位(士)论文不完全等同。学位论文(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是学位申请者为了获得学位而撰写,用于答辩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是考核学位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我国1980年颁布的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课程成绩优良,学士学位论文成绩优良,达到一定学术水平即可授予学士学位,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界尚未设立独立的学士学位论文,一般认为,撰写学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 1)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对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体会)。 论文格式是由论文内容决定的,中医论文总体上属于自然科学论文的范畴。撰写格式要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和规定,国家标准是《GB7713—86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际标准是《ISO8—1977文献工作—期刊的编排格式》。作者要随时关注有关期刊对中医论文写作格式的最新要求。根据现行的有关标准,中医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应包括以下部分:题目、摘要、导言、正文(临床资料、材料方法)讨论、小结、致谢、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因学位级别、专业类型的不同,其结构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是由标题、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资料、结论)讨论、致谢、参考文献组成。学位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具备学术论文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药论文文体,但它又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学术论文,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在: 1、作者单一:学士学位论文是由大学本科毕业生独立完成,并以此考察申请人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硕士、博士学位的论文是研究生,或未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中医药研究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同等学历者)。 2、篇幅不限:由于学位论文要显示作者已经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相应的工作能力。论文要体现一定的工作量,故论文篇幅不受限制,但不宜太短(5000——10000字)。 3、用于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是用于传递学术信息、进行学术交流,多为公开发表、或会议宣读交流的形式。但学位论文的撰写目的是用于答辩,申请学位,或向学位授予部门递交的论文。 4、学位的考核依据: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业,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论文的写作水平。全面考核申请学位人员的学术水平,论文是反映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考察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成绩,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一)文题 文题即论文的题目,又称"题名"、"标题"、"命题"或"篇名"。文题是中医论文的“招牌”,可揭示论文内容的主题,提供论文的主要信息。文题象人的眼睛一样,具有“传情达意”的特殊功能,俗话说"买书先看皮,阅刊先看题",文题能给读者第一印象,好的文题可以引人注目,作者对文题的命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不同题材的中医论文,文题拟定有不同的规律。一般从论文的主题、论述范围入手拟定文题。使论文的主题思想(中心论点)直接在题中反映出来,这种文题的优点是观点鲜明、题意清楚、一目了然,开门见山。文题命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国家标准要求文题不超过20个字,一般不用正副型文题,当20个汉字难以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时,可采用正副型文题,副题置于正题下方,副题应加括号或破折号与正题分开。 2、强调的词语置于题首:题首的词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将论文内容强调的词语置于题首,使题意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如《介绍单验方及中成药治疗老年性便秘》一题,为强调"老年性便秘"这一重心,改为《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单验方及中成药介绍》;《临床应用苦参的经验》改为《苦参临床应用的经验》则突出了"苦参"这一研究对象。 3、文题要求确切、简明确切:题文相符,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特定的主题、论文内容。论文内容是拟定文题的基础。能实事求是地概括作者研究工作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简明:即简洁、鲜明,文题应力求用最简短、最精练的文字进行表述。文题简练,在能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删去多余的字词,如《活血化瘀药物复方丹参片对100例肺心病患者治疗结果的临床疗效分析》一题,共30个字,颇显繁杂;可改为《复方丹参片治疗肺心病100例疗效分析》,经过删节不影响原意,而显得简明清晰。并非一概而论,越简单越好,如一篇介绍产后病护理经验体会的论文,文题拟为《产后病经验体会》,此题易使人误解,故增补"护理"这一关键词,改为《产后病护理的经验体会》方与内容相符,语意完整。 4、用语规范,符合逻辑文题语意要完整,要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文题中所用词语要与论文内出现的词语完全相应,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致,不能违反有关的逻辑规则。通过调整文题的语序,使文题表示的意思符合语法规则,避免意思的误解,如《某教授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经验》一题,将文题的语序调整为《某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更符合论文的原意。 5、不规范的简称、代号或已经淘汰的名词术语不能使用。如"人流"、"慢支",应分别置换为"人工流产"、"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剖腹产"、"抗菌素"应分别改为"扁桃体"、"剖宫产"、"抗生素"等。 文题要符合关键词,题录编制、索引和检索等规则,避免使用非公认的代号、字符、缩写词、缩略语(不要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若附外文(英文),文题的含义必须与中文文题完全一致。 科研选题本身就是论文的文题,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出现与预先设计要求不完全符合,或事先未能估计到的新情况,选题范围、深度或侧重点常发生变化,论文撰写之前需要对原有的选题重新审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拟定文题。 (二)作者署名 中医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一种,原则上要求作者署真实姓名,学位论文的作者必须签署真实姓名。这是法律赋予作者的权利。作者署名的具体位置一般在文题下方,论文摘要之前。 (三)摘要 "摘要"也叫文摘、提要、内容提要。摘要的位置在作者署名之后,关键词之前。摘要是简要介绍论文主要内容的,摘要陈述重点是论文的信息部分。有一定质量,篇幅较长的中医学术论文都应写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扼要的缩写短文。摘要独立于正文之外,意义完整、不加评论、有独立意义的报道性短文,避免文章信息不清或残缺不全,字数宜控制在200~400字之间。一般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及非公认的代号、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有摘要的中医论文,正文后一般不再写"小结",以免重复。外文(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完全一致。 摘要多采用“四项结构式摘要”,其内容包括:论文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简称四要素。这种摘要格式规范,结构统一、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信息量足。符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的要求。 目的:说明本研究想解决的问题,突出主题内容,简单明了,一般只用一句话。方法:说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途径、药物、仪器等,即论文中"材料和方法"的简化。若是中医理论文章,应指明理论研究的依据。结论:介绍本研究取得的事实、数据、资料、新的技术和方法、新装置的作用或成果,指出与传统方法比较的优缺点。 学位论文的摘要常常独立于全文正本之外,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摘要用于送审和提交答辩)。摘要独立成文,重点突出,内容完整,包含与学位论文等量的学术信息,每项内容不展开论证说明,文中不用图表、数学式、化学结构式,不受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限制。包括: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②研究方法、手段;③概述研究内容和工作过程的进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⑤结论性意见。 (四)关键词 关键词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无摘要的论文则置于论文正文之前。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号或空格隔开(多用空格),最后不加标点。外文关键词必须与中文关键词对应,放在外文摘要之后。 关键词用于文献标引,从论文中选取反映主题内容的词和词组。一篇论文一般可选取3~8个,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公认的主题词表中选取经过规范的单词、词组或术语。必要时也可选未被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的重要术语作关键词。 (五)正文: 正文是中医论文的主体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中医论文一般不标明“正文”二字,正文有相应层次和小标题。各类中医论文由于内容不同,正文可有多种不同的形式,都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正文中的布局,根据选题、体裁的种类,或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定。以中医药学科理论或其他学科理论为指导,从研究材料、方法、观察记录的各种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等,阐述获得的新理论、新见解,或报告新发现、新创造。 以临床研究型论文为例:包括文题、署名、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基本格式,其正文部分由引言、临床资料、方法(疗效标准、观察方法)、结果(疗效标准、治疗效果)、讨论五部分组成。 1、 引言 也称导言,一般不须标明"引言"二字。引言是引导读者思路,进入正文的"开场白",介绍论文背景材料。临床研究型论文的引言要简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主要方法、涉及的范围等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从中了解到论文写作的来龙去脉和写作意图。如目前研究现状,病例收集时间等。 引言适当简介和评价前人在这一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留下的空白、问题,阐明作者研究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提出自己的新论点,报道新发现、新发明做铺垫,含蓄地表述作者研究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毕业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区别是,要阐述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综述、评价,以显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专门知识,及本课题取得的进展,体现作者论文的工作量(这部分内容放在引言中)。 一般情况下不将材料、方法、结果、结论等项目的内容放在引言中叙述,以免与后文重复。引言切忌大段摘录教科书中的一般理论推导,不要偏离主题,超越论文所讨论的范围,让读者不得要领。 2、临床资料(材料与方法) 临床报道要注重论文素材的真实性,写作时要尊重事实。临床医学研究不得有半点虚假,在切不可有意无意地添加水份,甚至造假,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临床研究的选题要尽量具体明确,若内容较多可分几篇论述,不要在一篇论文中包罗万象,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 (六)典型病例:(2—3个) (七)体会(讨论) 讨论是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阐述(用若干小标题列出),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一般可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对新的发现说明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一些异常现象进行解释,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方向或建议。讨论不要过多重复实验结果,不要对结果作言过其实的评价,如"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等。 讨论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是中医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论点并依据临床观察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归宿。讨论是从实践上升至理论,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临床研究内容进行,对以临床观察为主的报道,讨论也可写成体会,就临床观察到的现象谈自己的看法,对遣方用药谈自己的体会,对不足之处谈改善的设想。 (八)参考文献 论文中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其顺序以出现的先后为序。列出的参考文献是作者直接引用、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读者能够查阅到的文献。未在正式出版物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引用。所列参考文献能反映作者立论科学、严谨的学风,同时也表示尊重原作者的严肃态度,避免版权纠纷,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来源,便于读者需要时查阅核对。 以上是中医论文基本格式的内容,并非每篇论文都必须完整具备,不同体裁和内容的中医论文,其格式也有所变通,有些部分可以省略,有些部分可以合并。每一部分应当写什么不写什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中医药实验研究型论文的结构,除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致谢、参考文献等基础格式外,其正文部分不同,是由引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五部分组成。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一张报纸的版面好比一个人的容貌 ,最先为阅读者感知 ,精彩的版面会在读者接触的一瞥中 ,立刻引起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产生美感 ,激发起读者欣赏、购买和阅读的兴趣。报纸版面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正文、标题、图片、图表、插图、报头、栏、框、线、色彩、空白等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校报在版面设计中栏位不清 ,空白不当 ,千姿百态。高校校报的分栏需要规范化 ,要有最基本的分栏。进入 2 1世纪版面的设计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操作 ,而是通过整体视觉化和形象化的设计 ,传递出融汇着理念与感觉、主观与客观、秩序与超越、效果与功能、现代与传统的系统体验和完整信息。近几年科技期刊在积极改进报纸内容的同时 ,都十分重视报纸在版面设计和分栏设计方面的创新。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规范

你用这个试试 中医毕业论文是由高等院校中医专业毕业生(本科、研究生)撰写,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方面。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各种知识,通过论文写作得以加工融合,而转化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独立,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学习环节。 毕业论文要表明作者己经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具有从事中医药技术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种论文涉及的课题难度并不太大,毕业论文与学位(士)论文不完全等同。学位论文(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是学位申请者为了获得学位而撰写,用于答辩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是考核学位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 我国1980年颁布的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课程成绩优良,学士学位论文成绩优良,达到一定学术水平即可授予学士学位,目前国内医学教育界尚未设立独立的学士学位论文,一般认为,撰写学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 1)掌握了中医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2)具有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对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体会)。 论文格式是由论文内容决定的,中医论文总体上属于自然科学论文的范畴。撰写格式要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和规定,国家标准是《GB7713—86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际标准是《ISO8—1977文献工作—期刊的编排格式》。作者要随时关注有关期刊对中医论文写作格式的最新要求。根据现行的有关标准,中医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应包括以下部分:题目、摘要、导言、正文(临床资料、材料方法)讨论、小结、致谢、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因学位级别、专业类型的不同,其结构略有差异。但基本结构是由标题、署名、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资料、结论)讨论、致谢、参考文献组成。学位论文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具备学术论文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药论文文体,但它又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学术论文,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在: 1、作者单一:学士学位论文是由大学本科毕业生独立完成,并以此考察申请人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硕士、博士学位的论文是研究生,或未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中医药研究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同等学历者)。 2、篇幅不限:由于学位论文要显示作者已经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相应的工作能力。论文要体现一定的工作量,故论文篇幅不受限制,但不宜太短(5000——10000字)。 3、用于申请学位:学术论文是用于传递学术信息、进行学术交流,多为公开发表、或会议宣读交流的形式。但学位论文的撰写目的是用于答辩,申请学位,或向学位授予部门递交的论文。 4、学位的考核依据: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业,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论文的写作水平。全面考核申请学位人员的学术水平,论文是反映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依据。通过考察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成绩,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一)文题 文题即论文的题目,又称"题名"、"标题"、"命题"或"篇名"。文题是中医论文的“招牌”,可揭示论文内容的主题,提供论文的主要信息。文题象人的眼睛一样,具有“传情达意”的特殊功能,俗话说"买书先看皮,阅刊先看题",文题能给读者第一印象,好的文题可以引人注目,作者对文题的命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不同题材的中医论文,文题拟定有不同的规律。一般从论文的主题、论述范围入手拟定文题。使论文的主题思想(中心论点)直接在题中反映出来,这种文题的优点是观点鲜明、题意清楚、一目了然,开门见山。文题命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国家标准要求文题不超过20个字,一般不用正副型文题,当20个汉字难以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时,可采用正副型文题,副题置于正题下方,副题应加括号或破折号与正题分开。 2、强调的词语置于题首:题首的词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将论文内容强调的词语置于题首,使题意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如《介绍单验方及中成药治疗老年性便秘》一题,为强调"老年性便秘"这一重心,改为《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单验方及中成药介绍》;《临床应用苦参的经验》改为《苦参临床应用的经验》则突出了"苦参"这一研究对象。 3、文题要求确切、简明确切:题文相符,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特定的主题、论文内容。论文内容是拟定文题的基础。能实事求是地概括作者研究工作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简明:即简洁、鲜明,文题应力求用最简短、最精练的文字进行表述。文题简练,在能准确表达内容的前提下,删去多余的字词,如《活血化瘀药物复方丹参片对100例肺心病患者治疗结果的临床疗效分析》一题,共30个字,颇显繁杂;可改为《复方丹参片治疗肺心病100例疗效分析》,经过删节不影响原意,而显得简明清晰。并非一概而论,越简单越好,如一篇介绍产后病护理经验体会的论文,文题拟为《产后病经验体会》,此题易使人误解,故增补"护理"这一关键词,改为《产后病护理的经验体会》方与内容相符,语意完整。 4、用语规范,符合逻辑文题语意要完整,要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则。文题中所用词语要与论文内出现的词语完全相应,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致,不能违反有关的逻辑规则。通过调整文题的语序,使文题表示的意思符合语法规则,避免意思的误解,如《某教授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经验》一题,将文题的语序调整为《某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更符合论文的原意。 5、不规范的简称、代号或已经淘汰的名词术语不能使用。如"人流"、"慢支",应分别置换为"人工流产"、"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剖腹产"、"抗菌素"应分别改为"扁桃体"、"剖宫产"、"抗生素"等。 文题要符合关键词,题录编制、索引和检索等规则,避免使用非公认的代号、字符、缩写词、缩略语(不要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若附外文(英文),文题的含义必须与中文文题完全一致。 科研选题本身就是论文的文题,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出现与预先设计要求不完全符合,或事先未能估计到的新情况,选题范围、深度或侧重点常发生变化,论文撰写之前需要对原有的选题重新审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拟定文题。 (二)作者署名 中医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一种,原则上要求作者署真实姓名,学位论文的作者必须签署真实姓名。这是法律赋予作者的权利。作者署名的具体位置一般在文题下方,论文摘要之前。 (三)摘要 "摘要"也叫文摘、提要、内容提要。摘要的位置在作者署名之后,关键词之前。摘要是简要介绍论文主要内容的,摘要陈述重点是论文的信息部分。有一定质量,篇幅较长的中医学术论文都应写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扼要的缩写短文。摘要独立于正文之外,意义完整、不加评论、有独立意义的报道性短文,避免文章信息不清或残缺不全,字数宜控制在200~400字之间。一般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及非公认的代号、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有摘要的中医论文,正文后一般不再写"小结",以免重复。外文(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完全一致。 摘要多采用“四项结构式摘要”,其内容包括:论文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简称四要素。这种摘要格式规范,结构统一、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信息量足。符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的要求。 目的:说明本研究想解决的问题,突出主题内容,简单明了,一般只用一句话。方法:说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途径、药物、仪器等,即论文中"材料和方法"的简化。若是中医理论文章,应指明理论研究的依据。结论:介绍本研究取得的事实、数据、资料、新的技术和方法、新装置的作用或成果,指出与传统方法比较的优缺点。 学位论文的摘要常常独立于全文正本之外,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摘要用于送审和提交答辩)。摘要独立成文,重点突出,内容完整,包含与学位论文等量的学术信息,每项内容不展开论证说明,文中不用图表、数学式、化学结构式,不受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限制。包括: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②研究方法、手段;③概述研究内容和工作过程的进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⑤结论性意见。 (四)关键词 关键词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无摘要的论文则置于论文正文之前。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号或空格隔开(多用空格),最后不加标点。外文关键词必须与中文关键词对应,放在外文摘要之后。 关键词用于文献标引,从论文中选取反映主题内容的词和词组。一篇论文一般可选取3~8个,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公认的主题词表中选取经过规范的单词、词组或术语。必要时也可选未被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的重要术语作关键词。 (五)正文: 正文是中医论文的主体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中医论文一般不标明“正文”二字,正文有相应层次和小标题。各类中医论文由于内容不同,正文可有多种不同的形式,都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正文中的布局,根据选题、体裁的种类,或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定。以中医药学科理论或其他学科理论为指导,从研究材料、方法、观察记录的各种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等,阐述获得的新理论、新见解,或报告新发现、新创造。 以临床研究型论文为例:包括文题、署名、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基本格式,其正文部分由引言、临床资料、方法(疗效标准、观察方法)、结果(疗效标准、治疗效果)、讨论五部分组成。 1、 引言 也称导言,一般不须标明"引言"二字。引言是引导读者思路,进入正文的"开场白",介绍论文背景材料。临床研究型论文的引言要简要阐述论文选题的缘起、目的、意义、主要方法、涉及的范围等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从中了解到论文写作的来龙去脉和写作意图。如目前研究现状,病例收集时间等。 引言适当简介和评价前人在这一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留下的空白、问题,阐明作者研究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提出自己的新论点,报道新发现、新发明做铺垫,含蓄地表述作者研究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毕业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区别是,要阐述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综述、评价,以显示作者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广博的专门知识,及本课题取得的进展,体现作者论文的工作量(这部分内容放在引言中)。 一般情况下不将材料、方法、结果、结论等项目的内容放在引言中叙述,以免与后文重复。引言切忌大段摘录教科书中的一般理论推导,不要偏离主题,超越论文所讨论的范围,让读者不得要领。 2、临床资料(材料与方法) 临床报道要注重论文素材的真实性,写作时要尊重事实。临床医学研究不得有半点虚假,在切不可有意无意地添加水份,甚至造假,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临床研究的选题要尽量具体明确,若内容较多可分几篇论述,不要在一篇论文中包罗万象,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 (六)典型病例:(2—3个) (七)体会(讨论) 讨论是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阐述(用若干小标题列出),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一般可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对新的发现说明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一些异常现象进行解释,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研究方向或建议。讨论不要过多重复实验结果,不要对结果作言过其实的评价,如"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等。 讨论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是中医论文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论点并依据临床观察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归宿。讨论是从实践上升至理论,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临床研究内容进行,对以临床观察为主的报道,讨论也可写成体会,就临床观察到的现象谈自己的看法,对遣方用药谈自己的体会,对不足之处谈改善的设想。 (八)参考文献 论文中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其顺序以出现的先后为序。列出的参考文献是作者直接引用、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读者能够查阅到的文献。未在正式出版物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引用。所列参考文献能反映作者立论科学、严谨的学风,同时也表示尊重原作者的严肃态度,避免版权纠纷,向读者提供信息的来源,便于读者需要时查阅核对。 以上是中医论文基本格式的内容,并非每篇论文都必须完整具备,不同体裁和内容的中医论文,其格式也有所变通,有些部分可以省略,有些部分可以合并。每一部分应当写什么不写什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中医药实验研究型论文的结构,除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致谢、参考文献等基础格式外,其正文部分不同,是由引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五部分组成。

一个高级的编辑和排版人员不仅要学会如何排版,而且要学会如何将版面排得美观、漂亮。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了解正文版式的设计。书刊正文必须按照书刊的内容进行设计,不同性质的刊物应该有不同的特点。政治性的刊物,要端庄大方;文艺性的刊物,要清新高雅,生活消遣性的刊物,要活泼花梢。不同对象的刊物,也要在技术上作不同的处理。给文化水平低的人看的书字体不妨大一点,例如:儿童看的书字体要字大行疏,即采用疏排的方法。给青年人看的书可字小行密。杂志中不同的文章最好字体有所变化,尤其在设计版式及标题时更要注意,比较重要的文章标题要排得十分醒目。排式与分栏是期刊版式中最具视觉冲击的板块结构,是版式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排式指正文的字体与行文的排列方式。科技期刊的正文自左而右横排,以适应人眼的生理机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国内外科技期刊的正文排式不局限于通栏、双栏式,还有三栏式。通栏、双栏式显得庄重、严肃,整体感强,有利于突出学术性;三栏式则使版面显得活泼、有变化。国内外科技期刊大多为16开本,版心宽度较大,正文多采用对称的双栏排式。一些国外科技期刊为了避免 版面的单调呆板,甚至采用不对称双栏排式,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图表在科技期刊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多以通栏或双栏式排列。对于长的公式和图表,一般采用通栏排式。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文字内容与图表的逻辑关系、图表色彩对表达效果的影响、版面的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因素,力求使版面布局合理、图文协调。为了阅读的方便,科技期刊图表一般采取随文编排,即文字提到后,就近在段后插入图表。

一张报纸的版面好比一个人的容貌 ,最先为阅读者感知 ,精彩的版面会在读者接触的一瞥中 ,立刻引起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产生美感 ,激发起读者欣赏、购买和阅读的兴趣。报纸版面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正文、标题、图片、图表、插图、报头、栏、框、线、色彩、空白等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校报在版面设计中栏位不清 ,空白不当 ,千姿百态。高校校报的分栏需要规范化 ,要有最基本的分栏。进入 2 1世纪版面的设计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性操作 ,而是通过整体视觉化和形象化的设计 ,传递出融汇着理念与感觉、主观与客观、秩序与超越、效果与功能、现代与传统的系统体验和完整信息。近几年科技期刊在积极改进报纸内容的同时 ,都十分重视报纸在版面设计和分栏设计方面的创新。

封面对于书刊的重要性,有如人的脸面。脸面有五官,五官端正能给人以愉悦感。因此,即使是天生丽质,人们仍不放弃打扮。它反映一个人的修养、趣味、品位……,封面应准确标注科技期刊信息。《科技期刊编排格式》规定:科技期刊的封面上应标明刊名(包括可能有的副刊名和并列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 (或出版年、期号),主办者(刊名已表明主办单位的除外),中国标准连 续出版物号和ISSN条形码,必要时还需要标明出版者。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应遵循规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艺术性原则。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要求

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发表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3、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4、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5、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6、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7、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8、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9、附录。论文发表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补充普通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如下图:

我看到一篇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应该可以吧,或者你到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学术论文的文面结构通常应具备13个基本要素,按编排顺序依次为: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地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正文、序次语、注释(可选项)及参考文献、课题名称及编号、作者简介。此外,作者原稿中还应注明联系方式(电话、E-mail、详细地址、邮编等)。这些都是学术论文文面结构中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当然,原稿中最好还应有英文题名(title)、英文摘要(abstract)和英文关键词(keywords)供编辑选用。上学吧论文查重就为大家带来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详细说明期刊论文格式规范。  一、文头部分  学术论文的文头部分一般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要素,其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为:  题名。  学术论文题名的拟写应做到简明、具体、确切、得体,能概括论文论述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工具的有关原则。此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外文字符、代号等。  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的标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术论文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居中位置。  (2)学术论文的署名可以是1个作者独立署名,也可以2个或多个作者联合署名,还可以集体署名(如署某课题组的名等);可以署作者真实姓名,也可以署作者笔名,但通常都是署作者真实姓名,特殊情况除外;集体署名的文章,其执笔人或整理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以横线与正文隔开。  (3)学术译文的署名应是着者在前、译者在后,着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性学术文摘等,亦可将作者姓名加圆括号标注于正文末尾。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顺序标注(上标)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署名序号,并在其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署名序号相一致的序号;两个以上作者单位之间连排时应以分号隔开。  (5)对署名作者应标注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城市或县名(省会以上城市可省去省份),注明邮编,并加圆括号将其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居中位置。  作者的署名权受《着作权法》保护,具体如何署名依作者的意愿而定,任何人无权干涉,但同时又要受法律约束,不能随意侵害他人或集体的署名权。  摘要。  摘要是作者对论文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的简要表述,要求简练、准确、概括性强,能客观、具体地反映全文的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应避免带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和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说明。也就是说,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自含性的完整短文,是论文主要观点的直接表述,一般不应有作者的主观评价和解释说明性文字。因此,拟写摘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能使读者不必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直接获得该文最主要的内容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论文的主要观点,重点是论述对象和结论,即重在导读,以供读者通过摘要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2)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要求实词在200个左右,如有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但以简洁明确为原则。  (3)不要把论文的“摘要”写成“内容简介”的形式,更不要写成图书的“提要”拟写摘要的要求是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把一篇论文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或中心思想直接表述出来,尽量避免使用简介和自我评价式的语言。如:“本文根据……,分析了……,研究了……,提出了……,具有……意义”等,写了一大串,却反映不出具体的实质性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都应编写摘要。摘要位于作者署名的下方,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示,英文摘要前要以“Abstract:”作为标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英文摘要目前属于可选项,只有教育部关于高校学报论文的编排规范中有所要[1]求,而在《文摘编写规则》(GB/ T6447-1986) 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作者如有能力在原稿中编写更好,无能力编写则可省去,留给期刊编辑根据编发需要决定是否有必要替你编写。  目前,一些期刊编发的学术论文中,正文前面虽然也有所谓的“摘要”,而其实是“内容简介”、“提要”或者不伦不类的文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和编者把“摘要”与“简介”、“提要”混为一谈,因而在编写摘要时不得要领。  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指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的具有实际检索意义的学科专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并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1)关键词的标注要求。  关键词的标注应体现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语义性,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汇标注。  (2)关键词的标注方式。  一般应选取3-8个关键词,用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列在“摘要”的下方,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示,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若标有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逐一对应,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示,另起一行排列。  (3)标注关键词的目的。  关键词是对揭示学术论文的中心内容具有实质检索意义的词汇,其标注目的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的内容特征,便于信息集成系统汇集同类内容的论文,以供读者检索。因此,从论文中提取的关键词应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在提取、确定关键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选取准确、恰当的词或词组作关键词,并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将其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一般来讲,学术期刊中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必须标注中文关键词,但英文关键词则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标注。尽管目前英文关键词仍属于可选项,在学术论文写作和编排中可标可不标,但如果有能力标注,还是标注上为好,毕竟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考虑到国际同行的检索需求。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学术特征,为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规定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  (1)中图分类号的组成。  中图分类号是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及一些辅助符号相结合组成的混合制号码,一般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及辅助符号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因此,在标注时应尽量标注准确、细分到位。  (2)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中图分类号的标注,目前应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010年9月,第5版)所规定的学科分类代号进行标注,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标注几个分类号,两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中图分类号一般应标注于“关键词”下方左侧,以“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标示。  示例:  ①中图分类号:G270(表示该文为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方面的论文)  ②【中图分类号】G4;G9(表示该文为档案检索、文献检索、情报检索方面的论文)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是为分类标识学术论文所规定的代码。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示相应的文献标识码。  (1)常用的5个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D--动态性信息;  E--文件、资料。  (2)文献标识码的标注。  在学术论文中,文献标识码应标注于中图分类号的后面空两格的位置,通常以“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标示。  示例:  ①文献标识码:A(表示该文是学术论文)  ②【文献标识码】C(表示该文是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文章编号。  按照有关规定,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注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标注。  文章编号由学术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共5段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通常以“文章编号:”、“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标示。  二、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一篇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与学术论文正文相关的规范要求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用于学术论文正文的开头,或以“引言”、“前言”等标示,或作为正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表述。引言一般应概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简单交代写作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能体现论文题名限定的写作范围,同时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  正文的逻辑层次。  正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一篇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学术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其逻辑结构层次一般为: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得出结论--总括全文要表达的主旨。  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是指正文中表明各部分逻辑层次的一级、二级、三级等“小标题”正文各部分的逻辑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五级以内。文内标题应力求简洁、明确,自占一行,行首序次语前空两格,末尾不用标点符号,但问号、感叹号、省略号除外。  正文各章节序次语的使用规范。  序次语是指文章正文中用以标示逻辑层次或逻辑停顿的字、词、序号、字母、符号等。  (1)论文的正文中,一般可根据文章特点选择从某一层序次语开始序次,序次语选定之后应顺序逐层向下行文,已选择较低层次的序次语开始序次之后,不宜反过来再使用层次更高的序次语。  (2)同类数字形式的序次语,带括号的应位于不带括号的下一层。通常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如:“ ”,注意此处不是用顿号“、”;第四层是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再往下可以是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如:“①”,或小写拉丁字母加下脚点,如:“”  (3)序次语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标《标[3]  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的 有 关规定,即:以“第”“其”词头做序次语,或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词作序次语时,其后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做序次语时,其后用顿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做序次语时,其后用下脚点“”(该符号是借用外文的标点符号);加括号的序次语后不再用任何点号;阿拉伯数字与下脚点结合表示章节关系的序次语末尾不用任何点号,但需用1个汉字的空格。  序次语使用示例 :  一、……  (一)……  ……  (1)……  ①/……  近年来,在一些学术期刊中流行用阿拉伯数字序次。这种序次方式每个层次的序次语与标题之间要用下脚点隔开,最后一层后空一格。如:  “2”,是用于表示正文中第三个大问题下的第一个小问题中第二层标题前的序次语。  语言文字的使用  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的使用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即:除古籍整理、引用和历史文献研究等特殊需要外,应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避免使用不规范简称、自造词语等,字、词的使用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准。  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GB/ T15834 - 2011《标点符号用法》 的有关规定。如: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不能用在行首(原稿中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除外);正文中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字末尾不用句号;着作、文章、文件、期刊、报纸、法规性文件等均加书名号,两个书名号之间无须用顿号隔开;中、外文标点符号不要混用(中文中不用外文标点符号,外文中不用中文标点符号);外文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不能在外文中照搬中文的标点符号用法,如英文中没有书名号,书名用斜体表示,所以American Archivist,不能为《American Archivist》。  引文的标注。  正文中的引文分为两种: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他人的原文,属于直接引用(直接引语)。凡直接引用的原文,必须在所引用原文的起止处使用引号,并紧接后引号上标引文序号,否则视为抄袭;如引文末的标点符号在引用范围,应位于后引号内,否则应位于引文序号后;同一参考文献的多次引用,其引文序号也应与其它引文序号一并按顺序编流水序号,而不是重复编为一个引文序号。  ( 1)正文中直接引语引文序号标注示例:有人认为:“‘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还是一种历史传承的文化现象。”[1]  把他人的话或观点等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属于间接引用(间接引语)。凡间接引用的部分,只需在引文的相应位置上标引文序号即可,引用处不加引号。  这里所谓的“引文的相应位置”,可以是作者姓名、着作题名处,也可以是引用的数据、观点等处。  (2)正文中间接引用部分引文序号标注示例:  有人说,如果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把将他人的话或观点表述出来,就属于间接引用 [2]  这里就不需要用引号,但应注明出处,即在正文引用处标注引文序号,并在文末按序号标注参考文献。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引文标示方式,即整段引用或整篇引用时,引文不加引号,但需将引文另起一段,首行缩进四格、二行起缩进两格、换字体编排。这种引文标示方式常见于引用书信、日记、碑文等整段文字。此外,引用诗词、图表时,可另起一行、居中标示,不加引号。  注释及其标注规则。  注释指行文中用以解释、说明文中某些字、词、句、专有名词等特定内容的标注及其解释、说明性文字。  注释的标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1)学术论文是否标注注释应根据行文的需要而定。当行文中遇有字、词、短语、人名、地名、事件名,以及图表、公式、文献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解释,而又没有具体准确的文献来源时,应使用注释。  (2)文中注释的序号标注与参考文献不同,一般应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上标,以示与参考文献区别。其相应的说明、解释性文字可采用页下脚注,也可采用文末尾注。但无论采用脚注还是尾注,都应以手动方式进行标注,否则编辑修改或排版时,一经转换成纯文本格式,所有自动标注的内容将可能会丢失。  (3)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为便于阅读起见,建议采用文中上标序号加“脚注”的注释方式,学术专着中这种方式更为常见;期刊论文中最好也采用文中编号加“脚注”,这样更便于阅读,而尽量不要采用文中编号加“尾注”,除非注释较多脚注不易排版。  一般来讲,注释在社科类论文、尤其是涉及古籍或考古的论文中使用较多。但原则上应控制文中注释的数量,只要能够查明出处的,尽量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注,因为这样更为科学严谨。  三、文后部分  文后参考文献及其着录规则。  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或编辑论文、着作时对信息来源或其中一部分信息源进行精确和详细着录的一组数据,是位于文末、书末或书中各章节后的对论着中所引用信息的来源等各要素的准确标注,以便于读者检索、查找和核对。  关于参考文献,从笔者多年的编辑经历来看,来稿中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规则着录,着录项目、着录要素不全,着录格式、着录顺序混乱,标志符号使用错误,以及着录内容差错较多等问题严重存在,在来稿中约占95%的比例。可见,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是学术论文撰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详细探讨一下参考文献的着录问题。  (1)参考文献的种类。  参考文献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和法规性文件、非涉密的内部资料等。按照论文撰写中使用参考文献的目的划分,参考文献主要分为引文型参考文献和阅读型参考文献两大类。其中,引文型参考文献又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这两种参考文献都必须在正文中(标序号)和文后标注清楚;而阅读型参考文献则不必标注。  (2)着录参考文献应依据的国家标准。  着录参考文献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是《文后参考文[6]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 这 是 一个专门供着者和编者使用的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已被学术期刊普遍采用。因此,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科技论着的着者和编者,都应在着录参考文献时遵照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此标准目前还是推荐标准,现正在修订中,明后年有可能将出台修订后可能更名为《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新标准。新标准参照了国际标准ISO 690:2010(E)《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有关规定,出台后将作为我国书刊、学术论文等参考文献着录的新国标。  (3)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  文后参考文献(又称参考文献表)是文中所引用的、可具体查考的、表明文献来源各要素的标注集合。因此,凡是在论文撰写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观点、学说、文字、公式、图表等,均应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将文献来源信息齐全准确地标注清楚。其着录格式是在正文末另起一段,以“参考文献:”字样标示,其下将正文中已标注序号的全部引用型参考文献顺序标列清楚。  参考文献各要素的标注应严格遵照国标的有关规定,不可按自己原有的习惯随意标注。否则,计算机检索时无法切分识别,其将被视为无效参考文献,正文中相应的引用文字也将被视为抄袭。  (4)参考文献的排序。  按国标规定,正文中和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参考文献序号,均应使用带方括号“[ ]”的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 [2] [3]……;而不是用带圆括号“()”、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等的阿拉伯数字排序,更不能使用汉字数字或拉丁、罗马字母排序。  (5)参考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是GB/T 7714-1987的修订版,新国标共给出了15个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分别是:  普通图书-M、期刊-J、报纸-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会议录-C、汇编-G、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其他-Z  此外,还给出了4个电子文献载体的标志符号: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6)有关参考文献载体类型标志符号的使用应着重说明的两点:  ①“A”是2005年修订后的新国标规定的“档案”的标志符号,“A”原来指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现在标注析出文献用“//”表示“来自于……”  ②如有必要,可将2个标志符号合并使用,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J/OL-网上期刊、M/CD-光盘期刊,等等。  (7)参考文献着录的基本格式示例:  ①图书。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相应页号。  例如:  [1]冯慧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期刊。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刊名,刊期:起止页号。  例如:  [3]冯慧玲。论档案馆的“亲民”战略[J]档案学研究,2005(1):12-  ③析出文献。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 //编者。论文集或报告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号。  例如:  [4]迈克尔·库克。中央和地方档案机构与社会的关系[R]//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联合主持编写。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项目年度报告[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33-  (8)西文参考文献的着录。  着录西文参考文献时,目前可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参照中文参考文献格式着录;二是依照西文习惯着录。但无论采用那种格式,都应尽量采用西文原文或通用的中文译文着录,而不应采用自行翻译的中文译文着录。  (9)参考文献着录的原则要求。  ①所列参考文献应最好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查考;如果是非涉密的内部资料,也应按规范尽量将各要素着录齐全。  ②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将序号、责任者、着作或文章的题名、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版期(出版年、刊期)、页号等信息要素按顺序标注齐全。  (10)正确理解与使用参考文献切分符号为使参考文献着录表简明统一,GB/T 7714-2005规定了着录时应使用的9个参考文献切分标识符号,分别是:“”“:”“,”“;”“//”“()”“[ ]”“/”“-”  这些符号多数移植于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用法与标点符号不同,它们是一种前置符,置于相应的着录项目或着录要素之前,为的是使这些项目、要素个别化,以利于计算机识别、切分;而标点符号是后置符,因此不能以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去使用标志符号。  课题名称及编号的标注。  凡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其课题论文均应在论文首页或文末注明“课题名称”和“项目编号”其标注方式有多种,可在论文首页正文下面以星号等符号标示,也可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标示,亦可在文末以“注:”标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标注,课题名称及编号应标注齐全,且同一期刊中应做到标注格式统一。如: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的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BTQ  作者简介的标注。  作者简介是指将论文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信息依次列出的一组文字。  凡是向期刊投稿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作者简介,这是为了学术论文刊发时编排的需要,在相关的学术期刊编排格式中有明确要求。作者简介一般位于篇首页地脚,置于“基金项目”(或收稿日期)之下,也可列于文后参考文献表之下。作者简介应以“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等标示,多位作者的简介之间应以分号“;”隔开,相继列出。  通联方式。  通联方式是作者向编辑部提供的通讯和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作者单位及详细地址、门牌号、邮编等信息,以便编辑部联系修改稿件,向作者邮寄样刊、支付稿酬,有些期刊还要求作者提供银行卡号。  通联方式一般附于原稿文末的最后部分,但不随论文刊发,只是为了给编辑部与作者之间联系提供方便,所以应在文末详细注明。许多作者由于投稿中不注意标注通联方式,给编辑部处理稿件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到稿件的采用,因此有必要提请注意。

出版科学杂志格式模板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 刊行年代 (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索引序列
  •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模板
  •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
  •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规范
  • 科技与出版杂志目录格式要求
  • 出版科学杂志格式模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