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

发布时间: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

假如有人问你:“看到红领巾,你会想到什么?”你们会是怎样回答?假如有人这样问我,我一定会说:“我会想到革命战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会想到革命先辈们那种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会想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抛头颅、洒热血是不可能再现了的,那么,去哪儿感受这些呢?对了!那就是书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有许多写革命先辈们英勇事迹的书籍,如:“《红岩》、《永远的丰碑》等。因为我热爱红领巾,所以我也就爱上了这些红色经典书籍,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永远的丰碑》中的赵一曼烈士所受得刑法,惨不忍睹,什么:老虎凳啊、电击呀、灌辣椒汤啊等等、等等。但是这些并没有使她屈服,她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泄露半点机密,时刻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她那宁死不屈的精神,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不会忘记她为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是不会朽的。虽然像她这样的事迹是不会再发生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中了,可是在生活中这样的精神还是存在的。就像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武警官兵、医务人员们,他们奋力战斗在生命战争的第一线,奋不顾身,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他们也是时刻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丢在一边,奋力抢救灾区人民,在多少次的余震中,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抢救了多少人民,从死神的手中拉回了多少条生命。不管而自己受了多少伤,不管肚子多么饿了,也还要去抢救别人。不耽误一分一秒、只为多救一个人。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别人的生命,这种精神是不朽的,会永远刻在人们心中,会继续发扬光大会变得更美、更加灿烂。

●时下的红色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方兴未艾的红色旅游的兴起,繁花似锦的红色经典的改编,红歌会的火暴场景等,令人目不暇接。 ●从精神需求效应看,“红色文化热”的兴起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人们羡慕那些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渴望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 ●从社会实践效应看,红色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的震撼心魄的场景,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教材。 ●从江西得天独厚的优势看,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人们探寻那段激情燃烧岁月提供了最佳场地。江西,犹如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在这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后人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地方。 ●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红色文化具有历史印证价值功能,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的真谛,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文明传承价值功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提炼和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使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具有政治教育价值功能,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载体,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具有经济开发价值功能,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 红色,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更是共产党人钟情的色彩。马克思早年曾在被问及“最喜爱的颜色”时,明确回答为“红色”。红色,象征着革命和胜利,寄托着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的党旗、人民军队的军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均为标有不同图案的红旗。红色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崇拜和一种信仰。 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与灵魂。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其精神文化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传统,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物质文化则包括反映革命史实的遗址、实物、纪念地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对激励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当历史车轮驶进21世纪,“红色文化热”再度兴起,红色旅游、红色经典、红歌会等含有革命年代独特内涵的红色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面前。当代人为何对那久远的“红色年代”充满向往之情?弘扬红色文化的价值何在?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言:业界对青海旅游发展状况的评价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开发小省,旅游经济弱省”。此言是否得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下文中,笔者便试图从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应对措施几方面来对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做一简单分析。  关键字: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措施  一 青海旅游资源  青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族众多,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世界第三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1自然资源  青海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山大川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发源于青海,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著名山脉纵横于青海南北,自然景观可开发利用之处颇多。目前,青海省已定级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有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省鸟岛、玉树隆宝滩、孟达天池等五处。此外,诸如昆仑山,日月山,坎布拉风景区,李家峡水库,麦秀林场,茶卡盐湖,金银滩大草原,阿尼玛卿和年保玉则雪山等都可开发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而且,青海的自然旅游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景观独特,充满着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恢弘博大、高旷险雄,历史悠久,丰富深邃。  2人文资源  (1)民族方面: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诸如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如汉族社火,藏族藏戏,土族安昭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吸引游人的民族节庆有六月六(农历)互助土族花儿会,七月二十五——八月一日的玉树赛马会等。  (2)宗教方面:青海藏传佛教影响最大。中国最奇特的藏传佛教景区--莱巴沟就在青海。西宁塔尔寺是我国六大喇嘛寺之一,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玉树结古寺有“世间第一大嘛呢堆”。此外,化隆夏琼寺,互助佑宁寺,乐都瞿昙寺,西宁北禅寺等都是在青海当地的名刹。除藏传佛教外,回族和撒拉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伊斯兰教的最高学术活动中心,在国内外伊斯兰教界享有较高声誉。蒙古族中有部分信奉萨满教,土族则十分崇拜祖先神。青海还是道教的传说中的重要一笔,西王母的瑶池即坐落在青海。  (3)历史方面:昆仑文化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图腾。千水之源,万山之祖,昭示着百川归海,华夏同根。青海有原始墓葬群柳湾墓地,有青铜器时期当地土著文化代表的诺木洪文化遗址。有丝绸之路遗址。有唐代早期的都兰热水吐蕃大型墓葬群,有唐藩古道遗址,有文成公主进藏时所修建的文成公主庙。还有红军西路军与青海军阀马步芳作战的红色旅游项目。  二 青海旅游开发  1青海旅游发展现状  虽然青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旅游发展状况相比并不乐观。青海总体而言面临两个问题:  (1)旅游经济在全国而言处于下游,  下图图1为1995——1999年青海省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  年份 人数(万人次) 停留天数 收入(亿元) 比上年±%  人数 收入  1995 150 12 77 0 \  1996 150 00 5 0 -57  1997 150 74 9 0 -3  1998 150 59 57 0 -85  1999 150 7 4 67 05  图2 1995——1999年青海省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  下图图2为1995——1999年青海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和创汇情况:  年份 人数(人次) 收入(万元) 比上年±%(收入)  1995 13332 6 -4  1996 10352 205 -1  1997 12817 272 7  1998 16610 4 6  1999 20500 3 109  图2 1995——1999年青海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和创汇情况  从1999年至今,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字在持续增长,到2004年达到2万人次,但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人数总量仍然显低。数据显示,2003年青海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7%,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  (2)旅游受季节制约过大  青海的旅游季节一般集中在每年的五月到九月,产出效益的时间太短。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得知,以青海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可以开展全年四季的旅游的。比如塔尔寺三绝之一的酥油花就是冬季的特产。青海可开发的民俗风情游,宗教朝觐游,历史探古游,登山探险游等都是可以在四季参与的。  2滞后原因  交通问题、宣传问题、整合问题等是制约青海旅游资源难以有效释放优势的主导原因。  (1)交通问题:虽然近年来通往青海湖、孟达天池等旅游景点的道路都修建一 新,路难行的问题正在逐渐化解,但是由于青海的旅游景点较为分散,路程 距西宁市区较远,抵达目的地路途行驶的时间都比较长,如从西宁去往孟达天池坐车需要3个多小时,驾车去往青海湖车况好的情况下需要两个半小时,乘坐班车则需要3个多小时,加之沿途兴趣性活动较少,游客常常感到旅途枯燥劳累;再有,在达到景点后活动也欠丰富。因此,游客很容易产生了“看景不如听景”、“到此一游不是特别值”的感觉。  (2)宣传问题:  ①宣传力度:青海旅游资源虽较以往增加了宣传力度,青海湖等一些景点的知名度随着“环湖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青海更多的旅游资源还没有被撩起面纱,在对外推荐方面,虽然一些景点下了一些功夫,但由于不能形成连续性、持久性,难以形成较为强大的社会冲击力。  ②宣传全面程度:青海旅游自发展伊始便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自然资源的宣传上,而很少涉及人文景观。这也是青海旅游“四季分明”的重要原因。  (3)整合问题:青海的旅游景点在对外推介过程中,多是“单兵作战”,很少联手共同对外广而告之。同时,面对丰富而散落在全省多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各相关方面缺乏对这些优势资源的整合,“套餐”式旅游在青海尚未“上桌”。青海还急需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旅游精品线路。  三 应对措施  (1)依托青海独特的旅游资源,科学地制定具有一定操作性和高品位的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好重要旅游景区的精品策划。在做好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遴选找准主导型旅游开发项目,把握重点,分步实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和坚持高原特色,尽量保持原汁原味,靠特色把青海的精品打出去。  (2)加快旅游业基础建设。措施包括:  ①要加快重要旅游景区的硬件建设。  ②要大力加强旅游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  ③认真编撰具有青海特色的旅游宣传资料。  ④要加大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⑤强化旅游行业管理。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法规,逐步做到依法管理 旅游,依法管好旅游。要认真开展旅游市场的检查监督,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保持有序竞争,强化安全管理;要建立和完善旅游质量监督体系,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者合法权益。这是青海旅游能否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关键。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标准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耳畔的国歌,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我望着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无比自豪:这就是我的祖国,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说起现在的新中国,就不得不谈起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说得很对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在召开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明主共和国党为此目标努力奋斗,最后真的成功了他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现在的新中国当然,不是随便定定目标就可以实现的新中建立的背后是有多少流血甚至牺牲这些老一辈的革命战士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些老英雄对我们的期盼毛泽东有一首诗叫做《长征》,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大雪山,沼泽地真的就像一个小泥丸吗?答案并非那样四川西部的大雪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呼吸都很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踏着积雪,迎着狂风顽强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过了大雪山,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有很多死水潭,看上去是草地,一踏上去人就陷下去了,粮食又短缺,只能吃些野菜来填填肚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历经风雨和重重困难之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东方沉睡的雄狮被唤醒,它将谱写辉煌历史的新篇章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正在前进着,一步步的脚印无不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经历1964年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今年的天宫一号也圆满完成任务新中国正在前进,新中国的未来必定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来绘画出这篇蔚蓝的天空!

●红色文化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兴未艾红色旅游兴起繁花似锦红色经典改编红歌火暴场景等令目暇接 ●精神需求效应看红色文化热兴起发自内渴望灵呼唤羡慕些理想、信仰富献身精神渴望些物质贫乏精神富足革命者身发现命意义快乐真谛 ●社实践效应看红色文化激励代代华理想信仰拼搏奋斗革命波澜壮阔历史进程革命者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震撼魄场景永远都教育佳教材 ●江西独厚优势看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探寻段激情燃烧岁月提供佳场江西犹座没围墙革命历史博物馆数革命先辈英烈用鲜血命谱写部气壮山河英雄史诗永远值寻访缅怀 ●发掘利用红色文化独特价值功能仅利于坚持社主义核价值体系实践性打造具特色世界影响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重要促进作用 ●红色文化具历史印证价值功能见证没共产党没新历史昭示社主义才 能救真谛弘扬红色文化利于巩固党执政位;具文明传承价值功能马克思主义化理论发展进程重要环节提炼凝聚共产党革命精神并使革命、建设改革放实践传承;具政治教育价值功能展青少德育效载体使寓教于乐受润物细声熏陶;具经济发价值功能红色文化、态文化古迹文化结合起既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利于红色资源转变经济资源 红色喜颜色更共产党钟情色彩马克思早曾问及喜颜色明确答红色红色象征着革命胜利寄托着革命者理想信念共产党党旗、民军队军旗华民共旗均标同图案红旗红色传递种精神、种追求、种崇拜种信仰 文化精神家园家民族标志与灵魂红色文化主要指共产党领导全各族民期斗争实践形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其精神文化包括战争代形革命传统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物质文化则包括反映革命史实遗址、实物、纪念及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激励民夺取革命胜利起重推作用 历史车轮驶进21世纪红色文化热再度兴起红色旅游、红色经典、红歌等含革命代独特内涵红色文化全新面貌展示面前代何久远红色代充满向往情弘扬红色文化价值何值我探究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题目

有些是自己写:红色记忆、寻足迹,杨风采、中华魂、红色革命、爱我中华,红色永在我心……

适合红色经典征文的题目有:1、缅怀革命先烈2、革命精神绽光芒3、红色记忆里诞生的梦4、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5、党是灯塔6、我爱我的祖国7、我和我的祖国8、红旗飘飘9、东方红10、东方雄狮1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2、唱支歌曲给党听13、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红色的革命圣地学校:嘉峪关市胜利路小学班级:五年四班姓名:梁浩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然而,打仗打得多了,革命圣地也就多了。像井冈山,西柏坡这些革命圣地是众所周知的吧。井冈山是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好地方。毛秉华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形成得益于他的光荣历史。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湖南中西长沙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进军,放弃了城市包围农村的战略,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27年10月,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西柏坡是一个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地方,他的这些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西柏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贡献,这里被誉为“革命圣地旅游家境”。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市的一个普通山村,1948年5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党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在这个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里演绎了精彩非凡的战争乐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永远荡漾在我心中。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为祖国出一份力。

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感怀论文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写作思路:可以从红军革命战士的伟大历程这个角度进行阐述,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及想法,中心要明确等等。正文: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秀美,在这繁秀似锦的万千山河中,处处彰显着红色革命的精神。缅怀过去,追溯未来,跨越时空的隧道,你会为之惊叹,革命英雄宁死不屈的决心,你会为之感动,革命先辈们不畏艰来困苦,只为解放,你会为之自豪。透过历史的年轮,我们不仅了解到历史故事,更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期间红军战士经历了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腊子口。那时的红军革命战士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连树皮、野草、杂菜都揪下来吃,穿过的衣服更是补了又补。而在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时,毛泽东的一首《七律·长征》里的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了,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是直观反映出了红军革命战士也忘胜利在望时的愉悦,同时我也体会到了红军革命战士不畏险阻的红色革命精神。在日军侵略华北时,是这些红军革命战士,与老百姓一起抗日,狠狠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必胜的信心。每一个红军战士的心里有一个理想,那就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必须胜利。而1949年10月1日,终于迎来了这个理想的实现,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战,在那天彻底的结束了。在那年的那天,中国终于站起来了,它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自此站起来了。直到今日,我们也不应忘怀革命先烈的精神,要为建设祖国未来而奋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应该真正把爱国之意变成爱国之行,我们要感激革命先烈,并学习他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红色文化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兴未艾红色旅游兴起繁花似锦红色经典改编红歌火暴场景等令目暇接 ●精神需求效应看红色文化热兴起发自内渴望灵呼唤羡慕些理想、信仰富献身精神渴望些物质贫乏精神富足革命者身发现命意义快乐真谛 ●社实践效应看红色文化激励代代华理想信仰拼搏奋斗革命波澜壮阔历史进程革命者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震撼魄场景永远都教育佳教材 ●江西独厚优势看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探寻段激情燃烧岁月提供佳场江西犹座没围墙革命历史博物馆数革命先辈英烈用鲜血命谱写部气壮山河英雄史诗永远值寻访缅怀 ●发掘利用红色文化独特价值功能仅利于坚持社主义核价值体系实践性打造具特色世界影响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重要促进作用 ●红色文化具历史印证价值功能见证没共产党没新历史昭示社主义才 能救真谛弘扬红色文化利于巩固党执政位;具文明传承价值功能马克思主义化理论发展进程重要环节提炼凝聚共产党革命精神并使革命、建设改革放实践传承;具政治教育价值功能展青少德育效载体使寓教于乐受润物细声熏陶;具经济发价值功能红色文化、态文化古迹文化结合起既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利于红色资源转变经济资源 红色喜颜色更共产党钟情色彩马克思早曾问及喜颜色明确答红色红色象征着革命胜利寄托着革命者理想信念共产党党旗、民军队军旗华民共旗均标同图案红旗红色传递种精神、种追求、种崇拜种信仰 文化精神家园家民族标志与灵魂红色文化主要指共产党领导全各族民期斗争实践形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其精神文化包括战争代形革命传统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物质文化则包括反映革命史实遗址、实物、纪念及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激励民夺取革命胜利起重推作用 历史车轮驶进21世纪红色文化热再度兴起红色旅游、红色经典、红歌等含革命代独特内涵红色文化全新面貌展示面前代何久远红色代充满向往情弘扬红色文化价值何值我探究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随着耳畔的国歌,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我望着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心中无比自豪:这就是我的祖国,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说起现在的新中国,就不得不谈起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说得很对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在召开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明主共和国党为此目标努力奋斗,最后真的成功了他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建立了现在的新中国当然,不是随便定定目标就可以实现的新中建立的背后是有多少流血甚至牺牲这些老一辈的革命战士是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些老英雄对我们的期盼毛泽东有一首诗叫做《长征》,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大雪山,沼泽地真的就像一个小泥丸吗?答案并非那样四川西部的大雪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呼吸都很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踏着积雪,迎着狂风顽强的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过了大雪山,又是一望无际的草地,草地上有很多死水潭,看上去是草地,一踏上去人就陷下去了,粮食又短缺,只能吃些野菜来填填肚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1936年10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了历经风雨和重重困难之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东方沉睡的雄狮被唤醒,它将谱写辉煌历史的新篇章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正在前进着,一步步的脚印无不见证着新中国的成长经历1964年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今年的天宫一号也圆满完成任务新中国正在前进,新中国的未来必定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双手来绘画出这篇蔚蓝的天空!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选题

引言:业界对青海旅游发展状况的评价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开发小省,旅游经济弱省”。此言是否得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下文中,笔者便试图从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应对措施几方面来对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做一简单分析。  关键字:旅游资源 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措施  一 青海旅游资源  青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族众多,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地处世界第三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1自然资源  青海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山大川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发源于青海,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著名山脉纵横于青海南北,自然景观可开发利用之处颇多。目前,青海省已定级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有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省鸟岛、玉树隆宝滩、孟达天池等五处。此外,诸如昆仑山,日月山,坎布拉风景区,李家峡水库,麦秀林场,茶卡盐湖,金银滩大草原,阿尼玛卿和年保玉则雪山等都可开发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而且,青海的自然旅游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景观独特,充满着新奇感、神秘感、粗犷感和原始感。恢弘博大、高旷险雄,历史悠久,丰富深邃。  2人文资源  (1)民族方面: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诸如藏,回,蒙古,土,撒拉等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如汉族社火,藏族藏戏,土族安昭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吸引游人的民族节庆有六月六(农历)互助土族花儿会,七月二十五——八月一日的玉树赛马会等。  (2)宗教方面:青海藏传佛教影响最大。中国最奇特的藏传佛教景区--莱巴沟就在青海。西宁塔尔寺是我国六大喇嘛寺之一,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玉树结古寺有“世间第一大嘛呢堆”。此外,化隆夏琼寺,互助佑宁寺,乐都瞿昙寺,西宁北禅寺等都是在青海当地的名刹。除藏传佛教外,回族和撒拉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是青海省伊斯兰教的最高学术活动中心,在国内外伊斯兰教界享有较高声誉。蒙古族中有部分信奉萨满教,土族则十分崇拜祖先神。青海还是道教的传说中的重要一笔,西王母的瑶池即坐落在青海。  (3)历史方面:昆仑文化在华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图腾。千水之源,万山之祖,昭示着百川归海,华夏同根。青海有原始墓葬群柳湾墓地,有青铜器时期当地土著文化代表的诺木洪文化遗址。有丝绸之路遗址。有唐代早期的都兰热水吐蕃大型墓葬群,有唐藩古道遗址,有文成公主进藏时所修建的文成公主庙。还有红军西路军与青海军阀马步芳作战的红色旅游项目。  二 青海旅游开发  1青海旅游发展现状  虽然青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旅游发展状况相比并不乐观。青海总体而言面临两个问题:  (1)旅游经济在全国而言处于下游,  下图图1为1995——1999年青海省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  年份 人数(万人次) 停留天数 收入(亿元) 比上年±%  人数 收入  1995 150 12 77 0 \  1996 150 00 5 0 -57  1997 150 74 9 0 -3  1998 150 59 57 0 -85  1999 150 7 4 67 05  图2 1995——1999年青海省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  下图图2为1995——1999年青海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和创汇情况:  年份 人数(人次) 收入(万元) 比上年±%(收入)  1995 13332 6 -4  1996 10352 205 -1  1997 12817 272 7  1998 16610 4 6  1999 20500 3 109  图2 1995——1999年青海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和创汇情况  从1999年至今,青海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字在持续增长,到2004年达到2万人次,但与其他一些省份相比,人数总量仍然显低。数据显示,2003年青海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7%,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  (2)旅游受季节制约过大  青海的旅游季节一般集中在每年的五月到九月,产出效益的时间太短。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得知,以青海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可以开展全年四季的旅游的。比如塔尔寺三绝之一的酥油花就是冬季的特产。青海可开发的民俗风情游,宗教朝觐游,历史探古游,登山探险游等都是可以在四季参与的。  2滞后原因  交通问题、宣传问题、整合问题等是制约青海旅游资源难以有效释放优势的主导原因。  (1)交通问题:虽然近年来通往青海湖、孟达天池等旅游景点的道路都修建一 新,路难行的问题正在逐渐化解,但是由于青海的旅游景点较为分散,路程 距西宁市区较远,抵达目的地路途行驶的时间都比较长,如从西宁去往孟达天池坐车需要3个多小时,驾车去往青海湖车况好的情况下需要两个半小时,乘坐班车则需要3个多小时,加之沿途兴趣性活动较少,游客常常感到旅途枯燥劳累;再有,在达到景点后活动也欠丰富。因此,游客很容易产生了“看景不如听景”、“到此一游不是特别值”的感觉。  (2)宣传问题:  ①宣传力度:青海旅游资源虽较以往增加了宣传力度,青海湖等一些景点的知名度随着“环湖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但总体而言,青海更多的旅游资源还没有被撩起面纱,在对外推荐方面,虽然一些景点下了一些功夫,但由于不能形成连续性、持久性,难以形成较为强大的社会冲击力。  ②宣传全面程度:青海旅游自发展伊始便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自然资源的宣传上,而很少涉及人文景观。这也是青海旅游“四季分明”的重要原因。  (3)整合问题:青海的旅游景点在对外推介过程中,多是“单兵作战”,很少联手共同对外广而告之。同时,面对丰富而散落在全省多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各相关方面缺乏对这些优势资源的整合,“套餐”式旅游在青海尚未“上桌”。青海还急需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旅游精品线路。  三 应对措施  (1)依托青海独特的旅游资源,科学地制定具有一定操作性和高品位的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做好重要旅游景区的精品策划。在做好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遴选找准主导型旅游开发项目,把握重点,分步实施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和坚持高原特色,尽量保持原汁原味,靠特色把青海的精品打出去。  (2)加快旅游业基础建设。措施包括:  ①要加快重要旅游景区的硬件建设。  ②要大力加强旅游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  ③认真编撰具有青海特色的旅游宣传资料。  ④要加大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⑤强化旅游行业管理。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法规,逐步做到依法管理 旅游,依法管好旅游。要认真开展旅游市场的检查监督,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保持有序竞争,强化安全管理;要建立和完善旅游质量监督体系,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者合法权益。这是青海旅游能否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关键。

可以的,这个论文我就写过的了。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吗?》一文,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性质”的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和分析,以论辩的形式阐发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观点。另外,针对几种不同意见或社会普遍流行的错误看法,以正面理由加以辩驳的论文,也属于论辩型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

红红的星星,红星闪闪闪

有些是自己写:红色记忆、寻足迹,杨风采、中华魂、红色革命、爱我中华,红色永在我心……

  • 索引序列
  •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
  •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标准
  •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题目
  •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感怀论文
  • 青海红色历史文化论文选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