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直肠癌综述论文

直肠癌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

直肠癌综述论文

普陀区中心医院

别费劲了。

都说自己的医院好,看得好,我不信,病三分治七分养,看看我·的一些建议好吗,我只是高兴回答问题,分随你吧,身体要想好!就必须靠自己啊,解决身体问题,还是要靠自己,不能靠药物,药物只能起辅助作用,真正好起来还是靠自己的体质。所以说: 要解决n你说的问题,要完全好,要靠自己好好的调理啊! 人所有的问题都是体质的问题,医生是起打补丁的作用!它只治表不治本。医生回答是从教科书上来的。人的健康是靠自身的免疫力,最主要是靠自己养的,只要免疫力好,就不会得病,注意休息,人不是铁打的,你亏待它,它就会马上反应出来!人好比一部机器,要注意经常保养,不然会生毛病的,老中医说人要靠养的,长寿的人都是很有规律的,你每天要有八个小时的睡眠!保证一日三餐吃好,每天吃20个品种的食物,比如八宝饭就有八种,2个水果,一个小时的锻炼,你说的不是很大的问题,以后只要注意就好了,我建议你以后去学打太极拳,太极拳是很养身的,运动量也不大,但对人的锻炼价值很大。对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好处,对肠胃功能也有很大的好处,它对身体是锻炼是很全面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还要注意节欲啊,有许多毛病跟这个有关的,这特别很重要,祝你身体健康,好运连连!! 建议送给有缘人。 我从二月九日上百度知道回答问题,满二个月就不答了,谢谢各位阅读!!

什么都不如原奘的 所以劝别赶时髦听医院忽悠中医讲辨证施治 一种病在不同人身上引起的原因会不同 所以也不可能一种治疗方法能治所有人的病 慎用手术 化疗等 中医调补应治的好 但也不是一方一要能治所有同样的病 得先辨证

直肠癌的文献综述

病情分析:直肠癌常见的症状如下: 1、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例如突然发生慢性腹泻,便秘。 2、粪便形状发生改变:当粪便渐渐变细,常是肠道发生了狭窄,有了病变,虽然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因例如肠道结核,慢性大肠炎等疾病导致的狭窄,但大多数还是因为肠道内有了不正常的组织。 3、排泄黏液,有时会混杂血液。 4、便血或粪便带血。 5、常有便意,肛门里老是有东西的感觉,常要上厕所,又解不大出来。6、腹痛。7、贫血。 8、食欲不振。 9、体重减轻。 10、腹部肿瘤。 意见建议:以上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存在,如有上述症状一项或几项就应该去医院检查。

直肠癌的病理特征如何?直肠癌有哪些表现呢?早期直肠癌:早期直肠癌系指癌灶局限于直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内的病变,一般无淋巴结转移,但癌肿侵至黏膜下层者,约有5%~10%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大体所见可分为3型:A息肉隆起型:外观为局部隆起的黏膜,可有蒂或亚蒂或呈现广基3种情况,此型多为黏膜内癌;B扁平隆起型:黏膜略厚,表面不突起或轻微隆起,呈硬币状;C扁平隆起伴溃疡:如小盘状,表面隆起而中心凹陷,见于黏膜下层癌。中晚期直肠癌:中晚期直肠癌系指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达肌层及浆膜者,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也可分为3型:A隆起型:特点为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状似菜花或息肉样,边界清楚,有带蒂和广基2种;B溃疡型:又称局限溃疡型,状如火山口,形状不规则,边缘隆起,此型肿瘤组织向肠壁深部生长,易侵犯邻近器官与脏器或发生穿孔;C浸润型:浸润生长为本型的特点,临床上可分成2种亚型,即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前者肿瘤向肠壁深层浸润,与周围分界不清;后者主要在肠壁内浸润生长,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易引起肠管环状狭窄。本型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直肠癌的病理特征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应该有所认知了。同时小编希望上述介绍的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在生活中发现直肠癌的症状,建议患者还是要早些接受直肠癌的治疗。

直肠癌早期常无症状,或者症状无特异,因而常不引起重视。多数病员早期可有排便习惯改变和便血,呈现便频、排便不尽感。便频不同于腹泻,因为前者只是次数比正常多,但粪便性状正常或改变不多;直肠癌的症状和治疗可以看看(陈先荣战胜病魔)。

供参考: 现代快报-09/08/content_htm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潘朝曦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友情推荐  洪昭光是我国著名的养生专家,他的很多养生观点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本书中,潘朝曦教授全面颠覆了洪氏的养生理念。潘朝曦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牛奶并不适合中国人的胃;生命在于运动并非真理,运动不当反而摧残健康……这些大胆言论到底是哗众取宠,还是言之有理?请读者看后自己评判。  [上期回顾]  近年来,城市中性早熟儿童比以往明显增多。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其中饮用过多牛奶是罪魁祸首。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普遍偏胖。不少学者指出肥胖主要是与孩子养殖类动物肉类或洋快餐吃得多有关。其实这只讲对了一个方面,牛奶才是变胖的主要原因。  牛奶蛋白的另一危害是引发糖尿病。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寿命的三大杀手之一。据《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9月第22卷第5期“牛奶蛋白与1型糖尿病”的国外研究文献综述指出:牛奶尤其是牛奶中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可能是引起1型糖尿病的重要饮食因素。1型糖尿病易感者的发病与婴儿期进食牛奶有关。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BB大鼠和NOD小鼠在断奶初期给予牛奶或BSA,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在1型糖尿病病人血清中可以检测出BSA及其他牛奶蛋白抗体,和BSA抗体结合的自身抗原,可能是胰岛B细胞中分子量为69000的蛋白质。  除上述以外,有报道称多饮牛奶还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青春痘、胆石症、闭经等多种病症。另外,牛奶与人奶比还缺少保护婴儿健康的多种免疫物质,且引发感染的机会也多。全球资料表明,非母乳喂养儿腹泻患病率要比母乳喂养高25倍,死亡危险高10~15倍。  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牛奶该不该饮,说法不一。恰与此诗相似,身在其中,往往当局者迷。现在我们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1990年6月6日,美国著名报纸《今日美国》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了题为“健康生活东方优于西方”的文章。  文章指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合理正确的,美国人应效仿东方饮食习惯,控制牛奶和肉制品的摄入。”文章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根据坎贝尔教授在中国的研究。1983~1989年,在坎贝尔教授的组织下,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为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权威机构合作,在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了3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研究发现,中国的肥胖者比美国少得多,患心脏病、直肠癌和乳腺癌的比率也比美国少得多,原因就在于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这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  2003年12月12日,距离《今日美国》的头版文章刊出13年之后,坎贝尔博士在上海举办的东方科技论坛第38次学术研讨会上再次对东西方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做了比较。  坎贝尔教授在题为“东方营养学的未来及西方营养模式的启迪”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人不要重复西方国家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方面所付出的代价,特别是美国快餐所引起的营养不平衡导致的肥胖症。坎贝尔认为,中国人普遍、大量地饮用牛奶,使动物蛋白质摄入大为增加,也给不断发展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营养过剩引起肥胖,继而使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由此导致公共和个人医疗开支逐年递增。  坎贝尔指出,摄入少量的动物蛋白是安全的,但如果过量,癌细胞就会被高蛋白“催发”,导致迅速扩散。有些科学家不相信这一结果,做了类似的实验后发现,确实如此。“那么,我的良好健康处方就是: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健康带来多种益处;吃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给你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此类食品包括奶制品、肉类和鸡蛋。”坎贝尔教授说。  黄建始教授认为:“肉、蛋、奶等动物源性蛋白吃得太多会带来许多健康问题,如肥胖等。”另一位名叫甘茜莲的挪威人也撰文指出,中国人全民喝牛奶运动是在盲目仿效西方。现转引如下:  老外看中国:全民喝牛奶运动是在盲目效仿西方  甘茜莲(挪威)文 Jackie编译  没有人能够否认,在过去15年,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过去,拥有一台冰箱或者一支自来水笔都还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们,就和西方国家的中产阶层一样全副武装,从手机、私家车、大面积住宅到孩子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只要你说得出来,他们样样都有。由于过去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中国人现在想要好好享受一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类的天性之一就是想要尝试所有新的事物,哪怕这件事可能带来危险。比方说,地球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偏偏有人执迷不悟,认为那些可怕的统计数据和自己沾不上边。而当西方许多国家的人们为了减少罹患心脏病、肥胖症和中风的可能而纷纷选择自行车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时,中国人却和美国人一样,依然顽固地热衷于买车和开车。作为一个如此聪明的民族,中国人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此外,中国人还在犯一个错误,就是在这几年的广告攻势之下,在中国人当中掀起的全民牛奶运动。根据公布的数据,有许多中国人天生对乳酸和乳糖过敏。尽管如此,人们对牛奶还是抱有极大的热情,比起对待可口可乐的态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以前读过的书上说,中国人最初对外国人身上的奶味是相当难以忍受的,可见牛奶本身在中国是不受待见的。但是,中国人对牛奶的态度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广告,而美国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年,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而开始戒烟,烟草商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开发亚洲市场。如今,奶制品公司的做法与烟草商们如出一辙。由于西方人不再相信牛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神话,他们开始从豆腐或豆奶等食品当中摄取钙质和其他营养。这样一来,奶制品市场就变得越来越不景气,生产商们也陷入困境。这时,他们就想到了中国。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对一切西方的生活方式都趋之若鹜,牛奶也不会成为例外。  或许你会认为我这是危言耸听的片面之词——毕竟,对于牛奶的好处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让我告诉你吧:作为一个典型的欧洲人,我从小在挪威长大,我的母亲和其他许多人都坚信,牛奶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于是我每天在清晨、上午、晚饭和睡觉前都要喝牛奶。但是,我的抵抗力依然很差,每年有3个月都在请病假。后来,我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健康有了一些好转。  但情况在我几年前来到中国后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我入乡随俗地开始吃中餐并停止喝牛奶,我不仅摆脱了肥胖的困扰,更变得非常健康,几乎从没有生过病。可见,牛奶并不是健康保护神,中餐对人的身体更有好处。研究结果显示,有一半人属于对牛奶过敏的体质,因此至少有一半人是天生不适于喝牛奶的。而即使对牛奶不过敏,牛奶也不见得真能促进健康,根本原因在于牛奶本来是用于喂养小牛而不是喂养人的。人和牛的消化系统有很大区别,牛奶适合小牛而人乳才适合小孩。而人类固执地将牛奶纳入食谱,难免会带来很多问题。尽管牛奶当中富含钙质,但真实情况是,这种钙质不仅对人来说过于粗糙,而且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此外,奶牛吃的草是打过杀虫剂的,喝的水是被污染过的;为了让奶牛在短时间内迅速长大或者为它们治疗乳腺疾病,人们通常会给它们喂食各种催长剂和抗生素,而这些药物最终都进入牛奶并被人喝进肚里。因此,喝牛奶不但不会促进健康,还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  不仅如此,牛奶和其他奶制品还可能引起心脏病、儿童期肥胖、过敏、抑郁症和胆结石。我朋友的孩子当中,有许多都有各种各样的过敏症,我认为这与他们平常喝的牛奶当中的添加剂、抗生素等各种化学物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负担对孩子的身体实在是太重了,牛奶几乎成了一种健康杀手,使孩子最终被哮喘和过敏等病症困扰。

直肠癌论文

您好,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轻微疼痛的症状,这是属于正常的表现,关键要做好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免造成复发转移。 您好,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疾病,一般术后很容易出现复发转移,建议您术后做辅助治疗,这样可以避免造成伤害,防止复发转移。

您好,大多数患者都能够很好地耐受,所报道的不良反应通常比较轻微短暂,如头痛、头晕、非特异性的不适感等。未发现关于激发癫痫持续状态或危及生命的癫痫发作的报道。 从生活上的细节做起,预防病情反复发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劳等。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咖啡、可乐、辛辣等兴奋性饮料及食物。祝早日康复

直肠癌的论文

望茵茸含有多酚类物质例如槲皮素和硒微量元素。望茵茸中的硒元素和槲皮素有着防ai和抗溜以及抗肿liu的作用,能抑制襄组织的增生还阻止癌细胞转移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望茵茸的药效成分价值超过所有的抗癌物品。

何超,黄学锋,田洪裕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治探讨 浙江医学1998;(20)4:203-205。 黄学锋,何超结肠置管减压术治疗急性假性结肠梗阻浙江医学,1999, 21 (3):173- 何超等人白细胞介素Ⅱ基因真核表达重组体的构建和表达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5(8): 1040- 何超,黄学锋,沈文华 99mTc右旋糖酐的直肠淋巴引流显像及临床应用 中华外科杂志 1999;37(12): 712-714。 王达,何超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实用肿瘤杂志2000;15(3):191-192。 王达,何超,丁伟,王慧萍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大肠腺瘤中的表达, 浙江医学2000;22(6):321-322。 陈薇,胡晓彤,石青岚,张敷彪,何超 RNA干扰介导的Adrm1基因沉默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中华肿瘤杂志,31(11):815- 胡晓彤,陈薇,王达,石青岚,张敷彪,廖永强,金梅,何超大肠癌中蛋白酶体亚基PSMA7的高表达与肝转移密切相关 中华肿瘤杂志,2008 Jul,30(7):515- 何超,胡晓彤,徐向明,方炳良。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对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作用的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02;24(2):133-136。 何超,徐向明,胡晓彤,王琦。bax基因对大肠癌细胞株HT—29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 2002;22(9):535-538。 卓文莹,何超(通讯作者)等大肠癌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RON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4):807— 朱玉萍,何超 结肠癌细胞获得性5氟尿嘧啶耐药的机制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10):2007- 杨树旭,何超(通讯作者),王义荣等老年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再生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37(4):386— 何超,劳伟峰,胡晓彤,徐向明,许靖,王琦,方炳良。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4;24(2):71-74。 何超、吴彤、胡晓彤。人参皂苷Rg3与TRAIL联合应用对大肠癌细胞株HCE8693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4, 39(8):599-601。 何超,陈斌,张磊,胡文献,劳伟峰,黄学锋,胡晓彤,方炳良。端粒酶启动子肿瘤靶向基因抗大肠癌的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 19(8):475-477。 胡文献,何超,胡晓彤,黄学锋。γ-干扰素诱导大肠癌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7)801-803。 何超,梁建华,胡晓彤,劳伟峰,陈萍。TRAIL基因修饰联合阿霉素对大肠癌细胞株RKO作用的研究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4 Jun;11(2):119-123。 胡文献,何超,胡晓彤,黄学锋。TRAIL对人大肠癌细胞株RKO和HT-29的细胞毒作用 中华医药学杂志2004年第3卷(5):9- 何超, 胡文献, 胡晓彤, 黄学锋。γ-干扰素加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抑制大肠癌细胞及其机制.中华消化杂志2005;25(6):367-369。 陈斌,何超,劳伟峰。端粒酶启动子肿瘤靶向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抗大肠癌细胞HT-29的活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1)45-49。 何超,胡文献,胡晓彤,黄学锋。γ-干扰素加强TRAIL抑制人大肠癌细胞株作用的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 22(2):365- 杜卫东, 何超。RON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移动/浸润能力的作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5):837- 杜卫东, 何超, 王达。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受体过表达对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初步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6;26(5):304-307。 黄学锋,何超,王达。膜结合配体依赖的TRAIL抗肿瘤细胞旁观者效应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6;22(8): 1457-

直肠癌论文文献

主编: 《结直肠肛门肿瘤》蔡三军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肿瘤系列丛书(2005年出版) 参与编写: 《大众抗癌新技术、新方法》 励世晟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武正炎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中国肿瘤临床年鉴》赵平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6 《现代临床肿瘤学》 蒋国梁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7 《肿瘤学基础-研究生教材》 朱雄增、蒋国梁主编 (2005) 《肿瘤外科手术学》 沈振宙、师英强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2008) 《结直肠癌》郑树,万德森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现代肿瘤学》汤钊猷主编(印刷中) 近5年发表论文: SCI文章列表共1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共21篇。

如果年龄大,分期晚,不能耐受及适合手术的情况下,您可以选择局部放射治疗,控制病情,同时根据体质情况,选择缓和的方案,联合全身化疗。 建议您先行治疗前的检查,明确病人目前的分期,是否有远处转移的情况,再行抗肿瘤的专科治疗,标准的放化疗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起码放疗是可以接受的,希望您采纳,积极治疗。

  • 索引序列
  • 直肠癌综述论文
  • 直肠癌的文献综述
  • 直肠癌论文
  • 直肠癌的论文
  • 直肠癌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