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发布时间:

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语文即思想,语文即生活,语文伴随着人的一生,学好语文,终身受益。然而,要想学好语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行的。俗语说:习惯成自然。学习语文的习惯须要慢慢地养成。一,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之一,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记笔记,都要养成把汉字写得规范、整洁、优美的好习惯引言6-7 一、 教学环境研究的发展简要概述及教学环境的解读7-10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含义、类及构成要素10-14 (一 学语文课堂教学心理环境11-13 (二) 中学语课堂教学物理环境13-14 三、 中学语文课堂教环境教育价值分析14-18 (一)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与情绪15-16 (二)语文课堂教学环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与行为16-17 (三) 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能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与效率17-18 四、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心理学依据18-21 (一) 中学语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优化的心理依据18-20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物理环境优化的心理学依据20-2五、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原则21-25 1 、 教育性原则21-22 2 、 人性化原则22 3 、 合理性原则22-23 4 、 自然性原23 5 、 效益性原23-24 6 、 整协性原则24 7 、 情感性原则24-25 六、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25-39 1 、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因素,为师生教与学活动创造良好和谐环境26-36 (1) 、 营造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27-30 (2) 、 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环境因素的调和来优化教学氛围30-36 2 、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物理因素,为师生教与学活动创造良好物质条件6-39 结束语39-41 注释41 参考文献41-44 中文摘要44-51 1华英;;《俄汉词典》汉译辨正[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2晁继;;语文规范标准与规范型字词典的编写[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3李国;;规范型语文辞书的理论思考[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4李钢;论语文词典的专科词条及其释义[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5黄颖;;培养英语的初步交际能力[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6王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7曹擢;;序[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8彦玲;;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培养语文兴趣[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9军琦;;生活之树常青 语文不会苍白——感悟教育的一点尝试[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10沁怡;;台湾地区职校学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结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爱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接受他们的缺点;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少ー点审视责备的目光;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鼓励每位学生的个性发挥。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要关注时事,形成深刻的理解;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要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求知的前提和成才的起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语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本身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要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趣化教学内容,完善课后延展教学,改善评价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式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的集中体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能够自省、自励、自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有较高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学生能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而且使学习者自己更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学”的动力,点拨学生“善学”的策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形式和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精神,教学过程兼具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要求、分层练习,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谈语文高考复习 提高复习质量,应当根据“考试说明”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安排。只要切实着眼于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巩固与强化,那么应试水平和基本素质就将同步得到提高。 在这里,我想谈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要明确复习的系统 语文高考复习应从四个方面来抓,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者要统筹兼顾,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前两个方面却很容易产生盲目性,于是一味加重负担、堕入“题海”。所以明确这两方面的复习系统,对提高复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两大部分。重点是语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可分六个主要项目1、语音:包括汉语拼音方案的掌握和语音的规范化;2、语汇:包括字词形、音、义的准确掌握和恰当运用;3、语法:包括对语句的结构分析和对常见病句的识别修改;4标点符号:要了解常见标号、点号的表达功能,并熟悉常见辞格的用法,善于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5、语言运用的清晰、连贯得体:要避免[*#0101]索、消除歧义,要善于组织语序、做到衔接自然、语意贯通,要善于根据目的、对象、场合的需要恰当地遣词造句。 现代语文阅读,主要分两大项目。1、词句的确切认定和正确理解;重点是词句一般意义、特定意义和表达作用的确切理释;2分析和概括:包括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阐述、相同与相异的分辩、一般与个别的驾驭,以及抽象说明、归纳要点、提取共同点等。 明确了系统,对照历年高考试题加深对有关项目、要点的认识,这是复习的基本要求;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弄清有关知识、弥补缺漏,强化有关能力,这是进一步要求。这样,不仅可避免复习中挂一漏万,而且可以变盲目为有计划,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2要注重实际应用 语文是工具,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历年语文高考对这一点都十分重视。所以进行复习也必须把握住这一根本宗旨强调应用,不是不要求记住某些基础知识。比如语音、语汇的知识,其中必须准确记忆的东西就相当不少。类似这样的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准,而且要熟练掌握,否则谈不到应用。但在知识的复习中,一定要避免在某些名词术语上纠缠,比如何谓“借喻”何谓“借代”何谓“比喻论证”、何谓“类比论证”、何谓“句法”何谓“句式”等等。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应用能力上。比如逗号、句号和分号就知识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错,而且对意思的表达妨碍很大,这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实际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体现着某种综合要求。仍以逗号、句号为例,在实际应用中,或与句子结构分析有关或与消除歧义有关,或与阅读中层次分析有关,或与内容阐释有关也就是说,明确复习系统、划分若干项目,是为了便于查缺补漏提高效率,但切不可把每个项目孤立起来对待。必须注重各项知识的综合掌握。 强调应用,就要密切注意语言运用的实际。对实际生活(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中常出现的语漏,应有一定的敏感。比如“创(chuang)伤”误读为“(chuang)伤”,“曲(qu)折”误读为“(qu)折”,“参与(yu)”误读为“参(yu)”、“框(kuang)架”误读为“kuang架”等等,都是语音不规范问题。又如: 他中了三等奖,人们络绎不绝朝他办公室里跑,问三等奖是个啥样,要看。他不以为然,给看(《小说界》198页)。分明是“不以为意”的误用。如果在复习阶段,对各种视听媒介也能多留心,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对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和检测。 3要处理好课本和课外练习的关系 自从实行“3+2”考试以来,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高考语文既然不从课本上出题,课本就可以丢开不管了。这种作法很不妥当。 诚然,在课本以外多作一些练习确实很有必要,因为好的练习,能多方面体现“应用”,的要求。所以不作练习或练习太少、不利于提高语文能力。但完全丢开课本,对提高复习质量也是不利的。因为课本毕竟是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内容,而且尽管“3+2”的考试不从课本上直接命题,但它所考查的语音、语汇、语法、标点、修辞、句式、文言常用词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多仍包含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之中。特别是语文高考所检测的能力,说到底,无非是语言应用的一种良好的感知力,是“语感”。而增强语感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已经透彻理解了的文章反复诵读。所以完全抛开课文的复习,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原有基础的作法。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扎扎实实读好十几篇范文,这种复习所得到的效益,绝不是作十几份"模拟题“所能取代的。 总之,课本和课外练习不可对立起来,这也是个从实际出发的问题。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复习质量才可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 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法单一,即老师往往拘守课文、局限课堂、偏重考试; 四是开拓乏术。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影响着语文教育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视。 鉴于以上误区,再结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 笔者就来谈一谈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实用且比较成功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2004年高考我校的河北省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2500字)。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 三、应考探究性阅读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一、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三、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爱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接受他们的缺点;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少ー点审视责备的目光;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鼓励每位学生的个性发挥。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要关注时事,形成深刻的理解;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要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求知的前提和成才的起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语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本身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要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趣化教学内容,完善课后延展教学,改善评价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式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的集中体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能够自省、自励、自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有较高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学生能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而且使学习者自己更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学”的动力,点拨学生“善学”的策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形式和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精神,教学过程兼具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要求、分层练习,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编者按】: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工作,就是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语文教育的理论、探求语文教学规律的活动。研究者将其研究成果撰写为论文,用以指导语文教学的实践,因此,语文教学论论文的写作,不仅具有探索理论的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指导实践的价值。语文教学论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有哪些基本方法呢?运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育学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论研究与论文写作工作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教育学理论、语文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研究语文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例如1960年代初盛行的“三个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去分析。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错误的理论。因为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切断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而辩证法的哲学观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要有联系地看、全面地看,而不是孤立地看、片面地看;以教师为中心则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巨大作用,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他们取得学习进步的内因,教师的教则是外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调动学生的内因起作用而设计、进行的,所以决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语文教学论研究、论文写作就能高屋建扳、方向正确,否则,难免陷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窘境。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把这些规律统称之为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指导人们正确地从事教育活动的理论,它自然应该、也能够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及语文教学论的研究与论文的写作。比如说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些年来,不少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学校里流行着这么一条“经验”—学生从上高一起,就把升学目标要求分段下放,每一时段的教学活动安排要落实本时段的目标,凡是影响这一目标落实的活动都要一概废弃。我们只要将正确的教育目的与这条“经验”稍一对照,便知道它是谬误的,完全是搞应试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真诚地爱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接受他们的缺点;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少ー点审视责备的目光;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鼓励每位学生的个性发挥。此外,还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建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要关注时事,形成深刻的理解;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要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求知的前提和成才的起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与语文相关的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语文本身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文,要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丰富教学形式,趣化教学内容,完善课后延展教学,改善评价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式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和善学的集中体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能够自省、自励、自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有较高的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学,使学生能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这种主动式的学习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而且使学习者自己更加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会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愿学”的动力,点拨学生“善学”的策略。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形式和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精神,教学过程兼具层次性和差异性。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层要求、分层练习,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  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  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5.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6.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  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选场)、《屈原》(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7.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  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语文教学论方面的论文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编者按】:对大学毕业生来说,论文的写作相当重要,写好论文会给大学生活一个完美的句号。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论文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工作,就是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语文教育的理论、探求语文教学规律的活动。研究者将其研究成果撰写为论文,用以指导语文教学的实践,因此,语文教学论论文的写作,不仅具有探索理论的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指导实践的价值。语文教学论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那么,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有哪些基本方法呢?运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育学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论研究与论文写作工作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教育学理论、语文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研究语文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例如1960年代初盛行的“三个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去分析。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错误的理论。因为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切断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而辩证法的哲学观要求我们看待事物要有联系地看、全面地看,而不是孤立地看、片面地看;以教师为中心则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巨大作用,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他们取得学习进步的内因,教师的教则是外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调动学生的内因起作用而设计、进行的,所以决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语文教学论研究、论文写作就能高屋建扳、方向正确,否则,难免陷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窘境。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把这些规律统称之为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指导人们正确地从事教育活动的理论,它自然应该、也能够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及语文教学论的研究与论文的写作。比如说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这些年来,不少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的学校里流行着这么一条“经验”—学生从上高一起,就把升学目标要求分段下放,每一时段的教学活动安排要落实本时段的目标,凡是影响这一目标落实的活动都要一概废弃。我们只要将正确的教育目的与这条“经验”稍一对照,便知道它是谬误的,完全是搞应试教育。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优化情境,在活动的乐趣中增长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让儿童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儿童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既然如此,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就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而要突出教材重点,针对教材特点,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与能力训练相结合,从而加强  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强调操作情境中的基础训练,它包括以词句为主的基础  训练、加强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和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5.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6.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  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有四种做法:(1)进入角色。让学生带着强烈地感情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听到教材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已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课文中选编的戏剧,可组织学生装扮成剧中人,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如《白毛女》(选场)、《屈原》(节选)等,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4)改编课本剧。根据课文编写剧本,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同样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  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  7.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  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 索引序列
  • 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 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方面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