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普洱杂志社总编

普洱杂志社总编

发布时间:

普洱杂志社总编

总编辑是一个报社的头,老大。主编各个地方说法不一样比如北京,一个部门的头叫主编,比如负责当地新闻的主编,国内新闻的主编,其实就是当地新闻部门的主任。在南京就是说部门主任,比如社会新闻部主任。这些都属于中层干部。还有的地方主编属于高层,比如有的地方有编委会,主编相当于副总的级别,负责几个部门。

相对来讲主编不如总编的职位高,权限大,详解如下:  一、解释主编这个概念:  1、某种出版物 (包括丛书、辞书、报纸、期刊、学报、年鉴、文集、选集等) 编辑事务主持者的称谓。主编一词既可以作职务解,也可以作行为解。属于公司编辑部门。  2、主编的职责:  主编的职责是:在编委会或总编辑领导下,按编辑方针实施某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其工作内容为研究、制订某一方面的工作计划,组织并领导日常编辑事务,如审稿、审样、撰写重要言论等。有些编辑部门不设总编辑,主编是该部门的负责人,其职权相当于总编辑。除新闻、出版部门外,编纂专著有时也设主编,由编纂委员会指定专家担任。专著主编召集有关编务会议,主持拟定编辑计划,审定书稿。  二、解释总编这个概念:  1、总编是媒体、出版社、资讯公司统领各主营业务部门或内容供应部门主编、编辑的最高领导,负责对公司或该机构的总体经营发展和主营业务大方向的把控。  2、总编的职责:  总编辑作为"编辑工作的决策人,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所履行的是"各项编辑工作的指挥者,出版方向的把握者与选题的总策划,书稿审读加工的终审者,编辑责任制度的负责人"职责。新形势下的总编辑,应定位于出版社技术上的总负责人,出版社法人经营上的得力助手,通过掌控出版方向,进行选题总体设计,使出版社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对总编辑工作作一概括就是:把握出版方向,负责图书质量,营造发展环境,参与出版经营管理,带好编辑队伍。

杂志社的主编和执行主编的区别以及谁的职位高:1、主编是技术职称,通过专家评审才能获得。2、 执行主编履行主编的职能,但不一定具备主编职称,由单位聘任即可。3、主编大。 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副主编,执行主编是指特定的人而从事某项工作。副主编是在任职务,而执行主编是临时指定的。是根据需要指定某编辑为某书出版的执行主编。其实际职位未变。

回答 编著,是指整理、增删、组合或编排他人著作而形成的新的作品严格的来讲编著属于汇编作品“主编”主持编辑的简称,即在他的主持下,完全将他人的作品按照他的思路进行排列、修改和编辑,使书籍形成一定的主题思想

普洱茶杂志总编

在第九页第十七行,提到李炳荣(第十六代)光绪三年生于易比,1925年去逝,其时独子李定伟不足三岁。 这个就是李师程假造历史的结果,把历史上同庆号的辉煌,偷换成了自己家族的历史!安乐号祖上如果有那所谓300亩贡茶园的历史,易武街上怎么会让他的妹妹偷取别人茶原料的传闻呢?这个在易武街上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了。满大街都知道这个事情。安乐号的后人为了达到也曾经得过皇帝御赐“瑞贡天朝”牌匾的目的,假借“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出具了一份证明,为专门靠恶意抢注别人商标的高丽莉欺商标评审委捏造事实、伪造了证据 利用了自己是《云南普洱茶专》杂志主编的便利还巧妙地把作者落成了“政协勐腊县委员会”。结果,“政协勐腊县委员会”也出具了证明专门对该证明,给予了没有出过的证明。你家族的历史,为什么要出具许多别人的证明来为你证明呢?还利用自己之前的影响,要别人为你写假的历史呢?历史不是靠证明和写可以变成的。是要实实在在地靠时间积累而成的。没有假可以玩的!连自己的历史都弄不清楚,所写出来的真实性还可信吗?安乐号后人李师程所有说的、写的和做的,都是假的、虚的、欺人的!他家所谓的假牌匾也是“1949年被毁于火中”,然后要许多人为他撰写的书中,又变成“不知散落何处”去年中央电视台“茶山纪实”中他大叫“御赐的牌匾悬挂在安乐号门楣上”!然后又说成放在思茅“中华普洱茶博物馆”!呵呵,说一次谎话,必须要用100次谎话来,才可以勉强圆谎的!说句实话,安乐号的意义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作为后人的厅级干部的李师程同志也没有必要去强抢、强夺别人的东西来为自己贴金!不要以为可以利用别人,就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不要以为别人不讲话,就可以为所欲为!

看干茶主要是看条索是否完整,光泽度好不好。闻的时候没有烟味、霉味等另人不快的味道即可。

有一本专门介绍普洱茶的书就叫《普洱》

散状的普洱熟茶,常采用单级的定级方法,依次为:宫廷、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一般而言,优质普洱茶在七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 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之一:质质即原料好,这是任何优质茶的第一基本要素,第一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点,普洱茶的其他美德就无从谈起。各产地由于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又各有特色,例如西双版纳的易武、临沧双江勐库、思茅澜沧的景迈山等所产的茶,应该都是普洱茶中之极品,但各自的特点却很鲜明。“质”的标准包含以下几个范畴: 产区:优质普洱茶的原料首先必须是云南大叶种,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个大产区的茶各有特点个性,喜欢哪一种全凭个人爱好。 时序: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另一对重要的概念就是老茶与新茶的问题;在漫漫岁月的流逝中,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茶品丰富多彩的变化,加之饮茶人面对时间长河的心理感动,使得品饮老茶成为难得的享受。一般而言,老茶又分古茶、号级茶、印级茶等,时间上比较通行的分法是:古茶100年左右,如当年清宫贡茶遗留;号级茶为50、60年以上(各老茶号生产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于1949年前后统统烟消云散;印级茶以1952年佛海茶厂恢复生产以来的各色茶品。这种分法有一定道理,但由于这些茶除了古茶之外,其他大都在储藏过程中基本上都有入仓处理的历史,其地点又基本集中在亚热带高温高湿地区的港台范围,所以对以后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普洱茶存放成老茶的口感风格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所以真正未来的老茶是什么,存在不同的地方肯定有不同的风格,但“越陈越香”的基本品质是不会变的,具体各地的怎样,有待于天南海北的爱茶者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北京一位茶友有句很好的话:好茶从自己存起。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二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潜意识里仍然是认为熟茶才是普洱茶的偏见;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二年后才能喝。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出新效,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因此,家庭存茶(鉴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际),如果以一家七口人算,每年的同一批次的茶每人开汤一饼,时间以50年计,每年最适合收藏大件一件(84饼),小件2件(每件42饼),这样,除了自己够喝之外,还留下小部分与茶友交流,又在50年间享尽好茶的岁月风流。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二、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如发酵技术精湛的邹炳良、戎加升等做的熟茶,才出厂三两个月,却经常让品饮者以为是两三年的茶了。另外,关于故宫古普洱茶的问题,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台湾壶中天地版)一书中的《茶谱》篇第83页说: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总共留下有2吨多,其中有一些是普洱茶,这些普洱茶大者像金瓜,小者像乒乓球,最大的五斤半(3300公克)左右。这一批普洱茶保存良好,未曾霉变。曾经取了一些试泡,而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邓先生这段话引用的是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王郁风先生1993发表在《农业考古》杂志上的文章《普洱茶与清皇朝——兼议弘扬普洱茶文化》邓先生这里有两点没讲明:(1) 王郁风先生当时所品的是六安或黑茶,并非普洱茶;这会误导茶友,推断普洱茶存放到故宫古茶的年龄时是什么感觉。而且重量换算也不对,跟《普洱茶记》、《普洱府志》记载相左。(2) 邓先生没有指出文章引自王郁风先生之作,单单看邓文,读者会以为品“太上皇级”的故宫普洱茶者是邓先生本人,而且在1963年,考虑到当时海峡两岸局势,可不是一般事件。北京故宫遗存普洱茶见闻: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l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批陈年贡茶实物。普饵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市秤5斤半,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清代老秤一斤合62克)。这种团茶形状似人头,对照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有“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的记载相符合。故宫这批贡茶,同时处理的还见有类似现代的白毫银针茶(全是白毛长芽头)、烘青茶(当是六安茶)、长方形的黑砖茶(较今茶砖为薄)等。我曾取回少量样品试泡,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20世纪60年代初期,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询问故宫贡茶事,据告普洱团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故宫茶库遗存的普洱贡茶,不知是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时遗留下来的,推测至迟当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们吃剩的历史贡茶实物,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存,自应保存下去,当作一般茶叶处理掉,令人十分痛惜。3、树品: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子茶等。备注:①市面上偶尔会出现一些非茶类、但样子非常像茶的怪品,以“物以稀为贵”高价而沽。好在这种怪品对健康虽然无益,但也无害。②乔木茶的问题。很多茶友通常将乔木茶和台地茶作为相对立的概念,事实上,乔木应该与灌木相对应。并且,云南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台地是茶园倚山坡而建,为了采摘方便,每年冬季进行修剪,不使茶树长高;也就是说,如果不修剪,它就会不断往上长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并且会出现乔木茶的主要特点:有主干,有侧枝;如果是真正的灌木茶,长多少年也是灌木一丛,例如杭州西湖老龙井寺旁乾隆御封的十八棵茶树,几百年了,还是不到两米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经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颇有老树茶的风格。 工艺:对工艺范畴的区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近年来一些在各种展览会获奖的茶品,尤其是熟茶,大多是经过高明的拼配而达到卓越的品质。但另一种是不良商人把质次价低的原料与部分质好价高的进行拼配,最后以好原料生产的市价出售,现在市面上好多打某某古茶山的大批量生产的茶,以这种拼配较多。 储存:储存本不属于“质”的范畴,但由于普洱茶传播历史特殊,便有干仓、湿仓的区别。而湿仓茶,在品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湿仓茶在口感方面见长而缺少精气神,而且还要是好的湿仓茶,退仓处理还要做得好的。所以综合考虑,干仓为上,湿仓可以聊备一格,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从未来看,可以预见,湿仓普洱茶将退出历史舞台,干仓湿仓这一组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有不自然的“湿仓”,才出现本真自然的、原来本不必强调的“干仓”。另外,普洱茶保存在何处最好,这也是一个不可能有定论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经验,要追求口感汤色的迅速变化,存在高温高湿的地方较好;但是相对来说,变化太快的香气韵味就稍逊一筹;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变化稍慢,但气足韵厚;基本的条件,只要无异味,自然湿度不至于使茶霉坏;稍透气,不要太通风,通风太强有损茶性;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则可。但是到底是追求口感汤色的变化快,还是牺牲一点速度追求气韵,这是很难完全统一的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您自己认为何为熊掌何为鱼了。生普洱与熟普洱也应该分开保存,不然熟普洱会染上生普洱的酸味。在品尝前1个月应该把茶饼敲碎,让仓味挥发,敲碎的普洱茶适合放在瓷瓶中保存,瓶口封一层吸水透气纸就可以。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二:形形即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是否紧结和清晰。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看干茶色泽和净度,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他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色泽呈青棕或棕褐、油光润泽,用手轻敲茶饼,声音清脆利索。熟普的外形匀称、条索紧结、清晰,色泽褐红、油光润泽。以上只是一般的情况,但对普洱茶的外形鉴别,长期接触普洱茶的,另有一种审美习惯。对于其他茶类,追求越新越嫩越细就越好;譬如龙井、毛峰瓜片等,然而在普洱茶面前,似乎应该“重神轻形”,因为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基础,叶形新、嫩、细者,茶气并不很足,尤其是老树茶,粗老壮硕、黝黑朴素与秀润可人并不矛盾,也就是骆少君女士说的:普洱茶为扭转时尚对中国茶叶一味追求嫩、细的不良倾向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普洱茶大智若愚,气定如山。事实上,在品饮实践中,细嫩精致的宫廷级固然不错,但四五六级、甚至混有茶梗者别有风味;另外,尤其是一些手工作坊,由于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所为,跟工业化标准化的就不一样。这些石磨压制的茶饼,也许不够圆整,厚薄不够均匀,甚至有些歪斜,但别有一番传统工艺的人文美感在里面,很富有收藏价值。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三:色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普洱熟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优质的普洱茶熟普叶底呈现褐红色。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浓而不透,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优质的生普,色泽橙黄、清亮透明,仿佛被一层油膜包裹,久泡其色不变。普洱茶的迷人之处,很大程度上是汤色上的赏心悦目,思茅朱飞云先生用“融化的玛瑙”来形容普洱茶汤,以宝石红、玛瑙红、琥珀色等作为以汤色区分普洱茶品高下的简单方法,富有诗意而实用。总而言之,以色别鉴茶,干茶须以自然油润为上,汤色以通透明亮为佳。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四:香香 普洱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所谓茶香实际是不同芳香物质以不同浓度组合,并对嗅觉神经综合作用所形成的茶叶特有的香型。茶叶芳香物质是由性质不同、含量微少且差异悬殊的众多挥发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迄今为止,已分离鉴定的茶叶芳香物质约有700多种,有的是各自分别独具的,有的是在鲜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有的则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普洱茶的香气成份到底具体有哪些还没有被完全检测出来,对普洱茶香气的鉴别,在品饮过程中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的方法。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优质的热嗅香气显著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他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闻香鉴别普洱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随时可以进行,但普洱茶的香气变化复杂,很不容易用语言准确表达,当然不同的闻香方法有不同的效果,有空杯热闻香、哈气闻香、开饼刀痕处闻香、杯盖闻香、杯底闻香等;还有冷香、温香、热香、前香、后香、暗香、沉香、明香等等区别。无论如何,普洱茶的香气重在自然,浓而不腻,清而不扬,重而不闷等。茶人们用米香、花香、果香、蜜香、草香、枣香、兰香、樟香、荷香等不得已的比喻来相容普洱茶的不同香气,这表明普洱茶香气的复杂丰富,而且这些变化万千的香气来自普洱茶原料本身和后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湿度内部元素变化的结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文章说普洱茶之所以有樟香是因为茶树与樟树间植,这是一种主观臆测的说法。按此观点来说,普洱茶荷香难道是茶树与荷花间植的结果?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五:味味是对普洱茶感知理解的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普洱茶品鉴的“初级职称”。“味”之特点,也是普洱茶在品饮中与其他茶类有着显著区别的特征。在品饮实践中,普洱茶的“味”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舌面口腔的生理活动、生理体验感觉,另一层是以此为基础的含有很大程度的审美性趣味,成了“体味”、“玩味”、“品味”等意蕴,使人感受到不同味道的普洱茶和与之相应的不同味道,同时具有使人得到精神愉悦。我们经常说道“回甜”与“回甘”,就是这两层感觉得混合;但是普洱茶以回甘为上,回甘的一定回甜,但回甜的不一定有回甘感。也就是说,回甘的普洱茶在“甜”外,还有一些对人的味觉有益的其他成份,古人品尝美食说的“兼味”、“味外味”就是此意;更具有对味的体验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清爽滑润,醇和、甘甜、生津而千变万化。总之,就熟茶而论,好的普洱茶在“味”是大同小异的优秀,既回甜又回甘;反之,质量差的普洱茶则各有各的差劲处,不同程度的有苦、馊、酸、涩、麻、挂等特点,这有点像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六:气气是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基础。普洱茶之深,很大程度上是深在一个”气“字上。气原是一个哲学概念,指构成天地万物初,始的最基本的物质。气论贯串着中国传统艺术和人物品藻的始终。普洱茶品饮的较为抽象的范畴,却也是普洱茶上品下品之分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常说,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品饮普洱茶是一门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普洱茶的“气”而言。天地宇宙之间,凡有生命都必有“气”;凡中国传统艺术,举凡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甚至诗词歌赋,无不讲究个“气”字。亚圣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说人的修养境界,三国魏文帝曹丕“文与气为主”是谈艺,傅抱石题青城山古松国画“元气淋漓,真宰上诉”是说物。又譬如我们生活中,书法作品到处可见,高手所作,笔墨点画的后面,我们总是感觉到有一股充沛元气,使之看上去不死板呆滞。又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虽然貌不惊人,但眉宇之间能感到对方或城府深沉、或正直大度、或修养深厚等,就是内在的生命力通过表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是这种表达不是直接简单的而已。普洱茶之气,就是以优质原料的基础,所谓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百草之首、万木之花”的好茶,再经过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灵,生普洱茶厚、正、足之气。当然,普洱茶神奇但不神秘。所谓茶气,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在品鉴时候在人的感官和精神上的综合经验,我们形容茶气,往往用“茶气足不足”、“茶气正不正”、“茶气厚不厚”等词语形容,从物质基础来看,主要是茶多酚、咖啡因含量足不足;而茶多酚,就是茶之所以为茶的物质基础,普洱茶的原料必须要用云南大叶种,就是因为茶多酚含量比国内国外其他任何茶区茶种的含量高,生茶在悠悠岁月的陈化中茶多酚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茶多酚的含量也大幅度的减少,如果作为原料的晒青毛茶茶多酚含量低,就形成了茶品的先天不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说某一款茶“茶味淡薄”,也就是茶气不足。在普洱茶主产区之一的临沧茶,茶多酚含量最高,也就是说,该茶区的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先天条件就很好,这是普洱茶在品饮中气足韵厚的保证,也是收藏普洱茶在日后越陈越香但决不会汤清水薄的保证。最简单的例子,刚制成的新茶中,以黄片(又称黄叶)压制的青饼,口感就很甜润,但即便在昆明存上三、四年后,茶气就淡薄了,所以收藏价值就不高。黄片就是在茶叶发后采摘不及时的那部分,也是阮福在《普洱茶记》里说的“将揉时预择其内劲而不卷者,名金玉天”者(一些版本为“金月天”)。黄片茶多酚含量很低,加工时茶农一般要剔拣开来,类似于我们洗菜时丢掉的老坏的菜叶部分——也就是石昆牧在《经典普洱》一书第45页说的“分明是茶园茶的粗枝老叶,却被无良厂商冒充大叶乔木以欺消费者”的那种茶。只是黄片饼不止是茶园茶有,老树茶也有;并且,以此欺消费者的厂家不多,倒是商家居多。但是,我们普普通通喝茶,没必要判别什么茶多酚、咖啡因等,有一个简单的感官评价——八字真言:“苦不叮嘴,涩不挂舌”。刚刚入口时有一点苦,当马上回甘;有一点涩,但马上化开,生津出韵——口腔里感觉风生水起但层次分明,变化丰富却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这也许是为什么舞蹈家杨丽萍说:普洱茶是味觉的音乐。品鉴茶气主要从三个方面:足、厚、正。原料好如临沧茶,自然气足;加工工艺精当,使茶多酚的好处与氨基酸等其他元素和谐发挥,则如各种不同的乐器以茶多酚、咖啡因为领唱者的合唱,自然茶气显厚;茶叶采摘得时,不乱加拼配,有品饮经验的人一杯入口,则临沧茶是临沧茶、思茅茶是思茅茶、版纳茶是版纳茶,风格明显,个性突出,这就是所谓的茶气正。以上所言,只是茶气的”外气“,更为迷人之处在于”内气“,内气者,不是以口鼻欣赏,而是以身体感知。这一点,练气功者、中医、出家人和不嗜荤腥的最容易感受,普洱茶气归肺经脾经,品饮时,丹田手足微微生热发汗,甚至有如练气功时得气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内气;而内气,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尽一样,但对内气的深入探讨,似乎从中医理论更能解释清楚。同时,茶若无气,韵就成了空中楼阁。知茶气者,可谓对普洱茶已经登堂入室了。判断普洱茶的七个指标 之七:韵韵 是普洱茶品鉴中较“气”更难加以形象地说明的主观感受,可以先打个比方,唱歌时虽然旋律、音高、节奏准确,但无动听感,就称为“有声无韵”;在评价人物时,一个美女即便是身高、三围、五官都很好,但死板呆滞无灵气无教养,就缺少“韵”,也难给人美感。这一点甚至让李笠翁为难,在《笠翁秘书?声容部?选姿第一?态度篇》里,他说美女要让人迷恋,重要的不是身材皮肤五官,而是“媚态”,媚态又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能“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按照他的选美标准就是姿态第一,“选貌选姿,总不如选态第一重要”。但是说了半天,“媚态”到底是什么,他也只能打个比方说:“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但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各种不同的上品之茶,有的生津在舌尖,有的在舌面,最佳者连喉部都生津,所谓的喉韵就是指这一点。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与德高学深的长者相处的“如沐春风”之感。当然,生津不能完全概括普洱茶“韵”的感觉。老茶之韵与新茶之韵不同,新茶之韵较直接,老茶则显含蓄——当然,有些品饮者把“湿仓味”当成普洱茶的韵,其实是把缺点当成了特点甚至优点了。古人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毛主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品饮普洱茶并不神秘,并不需要先天有什么神授鬼教,只要不断的实践、比较,尤其是跟茶友多交流,慢慢就自然而然领略普洱茶的好处。重要的是,刚开始的时候,不要选择错了茶,把质次品低的茶品先入为主,作为以后品鉴的标准,好比戴了有色眼镜,要体会普洱茶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就绕弯路了。这也是现在一些茶友,把湿仓老茶作为存储良好的将来老茶的标准,是自折好茶身价的。 品鉴普洱:要让普洱茶能喝了健康,以慢喝最为适宜。如太急促或匆匆忙忙的喝,紧张的心绪,无法使茶气安然的在体内发挥功效。正如气功功法中最讲究的是“以意行气”匆忙之行为,必然心神不稳定,思想不能集中,无法以意行气。即使茶气在经络中起作用,但意识涣散,也无法将茶气纳入经络之中而运行。 如要品出普洱茶气,以陈化的好普洱茶最为适宜。普洱茶所以能将茶气冲泡出来,其茶品必须经过长期陈化及发酵,一般以三四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品,才能冲泡出较强烈茶气来。同时,茶品的质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来自云南省内高海拔大茶山中的大叶种老茶树。

普洱杂志社总编室主任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82年至1986年供职于国家档案局教育处,1986年至1996年在中国档案出版社先后担任总编室主任、综合编辑室主任和《办公室业务》杂志社主编。1996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总编辑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文史类委员会委员、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高教秘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中国档案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关与办公室管理、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和档案学基础理论

新华社总编辑是正部级,总编室和总编辑是两回事,总编室是内设的正厅级机构

普洱茶杂志社

茶经!

其实最全的茶书籍,应该是数《茶经》和《续茶经》的现代读本,含有古文和现代解释的,毕竟普洱茶只是六大茶类中一类而矣,生普熟普功效口感差之千里,所以建议提问者先去看看那两本书,对你应该会有帮忙。

本草纲目拾遗

我能

普洱杂志社社长

社长 总编辑 编辑(有美术编辑、插话编辑等职位) ,助理编辑、实习生等级别

主管: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主办:《普洱》杂志社、普洱市茶业局、北京师范大学。协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业流通协会、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杂志为单月刊,16开本,128个页码。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2/G2邮发代号:64-25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3270050001009创刊日期:2006出刊日期:每月10日周期:月刊类别

杂志社成员的岗位职责第十七条 社长的职责是全面领导杂志社工作,主持召开常委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业务工作的长远规划和杂志社年度工作计划第十八条 主编的职责是全面领导编委会工作,主持召开编委会会议。对办刊宗旨、办刊方针、栏目设置及有争议的稿件做出处理,并且按时终审每期刊物的初样。第十九条 副主编的职责是协助主编对编委会进行全面领导,并且向主编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初审每期刊物的拟发文章(一般应超过应发文章的10%—20%)及图片、目次、版式等,供主编终审第二十条 网络外交办公室主要职责,1.外交方面主要负责向校园网、大学报、三峡青年、广播台等校园强势媒体投稿,以充分展现学院风采,展示学子风貌,并积极向校外刊物投稿,并积极促进与校内各主管部门的联系;2.网络方面主要负责学工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并积极稳妥地搞好网站的改版工作。第二十一条 日常事务办公室主要职责1.学院的各种问卷调查统计,发言稿,解说词的书写2.杂志社所有人员的档案管理3.刊物的分发4.和兄弟刊物编辑部的联系学院的各种活动的策划第二十二条 栏目编辑主要负责刊物各个相应栏目的文章、图片及版式以及下一届栏目编辑的培养。第二十三条 美术总监的职责是负责四个封面的设计,并且在宏观上负责刊物的版式、图片、底纹,以及下一届美术总监的培养。第二十四条 专职摄影主要负责位美术编辑和记者栏目组提供摄影素材,并完成主编交付的其他任务。第二十五条 编辑部是院刊质量的直接责任者,负责组稿及稿件的送审,对来稿进行综合审查,向编委会提出稿件的处理意见,组织编辑、出版、发行等。�第五章 各职务的任期和产生方法第二十六条 各职务均由选举产生,候选人可以是原职务担任着提名,亦可以毛遂自荐,最后通过全体成员大会或是常委会选举产生。第二十七条 选举每半年举行一次,不能够晋升的人可以在其原来的职务上继续努力,等待下一届的公选。第二十八条 因各种原因,人员需要调整时,由原职务担任者或管辖部门向主编提出报告,随时予以调整。 第二十九条 主编辞职或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够行使其职能时,由常务副主编代行其全部职能。第三十条 各职务的任期均为4年,但不强制。但离岗人员必须做好善后工作。

  • 索引序列
  • 普洱杂志社总编
  • 普洱茶杂志总编
  • 普洱杂志社总编室主任
  • 普洱茶杂志社
  • 普洱杂志社社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