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期刊号的区别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期刊号的区别

发布时间: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期刊号的区别

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1、等级不同期号是卷号的下一级单位,卷号包含期号。卷号是以年为单位的,从期刊创刊年起始为第1卷,比如某期刊2014年创刊,那2014年发行的期刊都是第一卷,2015年发行的期刊都是第二卷。期号是以发行周期为单位的,比如说该期刊是月刊,那每年都会发行12期,比如2015年3月发行的期刊即可排序为第二卷第三期,2015年4月发行的称作第二卷第四期。2、计算方法不同卷号是从创刊那一年开始算起的,期号是从一年的第一个月算起。卷号是一年一年相加起来的,从创刊那年算第一卷,每增加一年就增加一卷。而期号是根据发行周期来算的,某期刊是月刊,那一年就是12期,每增加一个月增加一期;期刊是双月刊,一年就是6期,每增加2个月增加一期;期刊是季刊,一年就是4期,每增加3个月增加一期,依次类推。扩展资料卷号和期号是期刊的一种编号,是为了方便期刊目录检索。每一期都对应一个固定的卷号和期号,有的期刊没有卷号只有期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随着数据库录入的影响,很多期刊都开始习惯使用年份来代替卷号,而卷号都是可以推算出来的,没显示卷号,不代表该期刊没有卷号。所有公开发行的期刊均可以通过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进行查询,如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查询不到的期刊为非公开发行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期刊发表的歌曲,不仅应制作成正版光盘,而且还需发布到网络上,提供查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刊物期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卷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

搜一下稿约,但这个杂志好像不怎样啊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期刊号

核心。国家级。我这有,私聊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简介: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是泌尿外科重点学科某地,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马滕骧教授是学科的创始人、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是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国际人工器官学会会员、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主编、《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主编、《中华外科杂志》等五种杂志编委。泌尿外科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学科点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点;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分会挂靠单位,国际人工器官学会中国地区办公室所在地,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编辑部所在地。注册资本:1824万人民币

仁济医院是我国较早建立肾脏科的医院之一,学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及开展终末期肾衰一体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为重点,学科是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上海市卫生局腹膜透析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尿毒症诊治中心、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中心,2012年仁济医院肾脏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目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亚洲一流”; 学科宗旨:“病人至上、质量为本、科教兴科、争创一流”;学科方向:“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环境”。本学科现有“亚太肾脏病学会理事、国际腹膜透析学会亚太地区核心委员”1人、全国级常务委员2人、上海市级主任委员1人、上海市级副主任委员1人、常务委员1人、医学会秘书1人、杂志副主编1 人、常务编委2人、编委3人、特约编审3名。本学科具有良好的学术梯队,现有医师31名,副主任以上医师10人,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21名。全科硕士生以上学历达90%。是肾脏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点,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5名,博士后导师2名、硕士生研究生导师4名、七年制临床硕士生导师7 名。至今,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6名,博士研究生13名,尚有在读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3名,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技进步奖11项。  (一)临床医疗  仁济医院肾脏科由肾脏科病房、肾脏科门诊、血液透析中心、腹膜透析中心、分子细胞(肾病)实验室和肾脏病理室等组成,专科床位59张,年住院病人超过为 3000人次,年专科门诊量逾10万余人次。除了每天开设的专科门诊外,也开设了许多专病门诊(如狼疮性肾炎专病门诊、难治性肾病专病门诊、糖尿病肾病专病门诊、痛风专病门诊、慢性肾脏病专病门诊、腹透随访门诊和肾移植随访门诊和尿路感染门诊等)、另设有专家门诊和特需高级专家门诊和预约门诊,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要。  肾脏科长期坚持中西医结合研究,应用中西医两法诊断,在治疗慢性肾脏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以治疗各种疑难及危重肾脏疾病为临床特色,如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病包括红斑狼疮肾病、糖尿病肾病、肾性高血压等。本学科组研发的“一种肠溶性细菌酶复层微囊制剂及制备方法”对早中期尿毒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推迟了病人进入透析治疗时间,并于2000年申请到国家发明专利权。黄芪防治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肾病的系列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奖和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奖。  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替代治疗始终是本学科的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外也享有一定的声誉。1996年起建立了中外合作医疗机构-“仁济NMC血液透析中 心”。本科目前设有东院、西院和南院两部三个血透中心,全部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多功能血液净化机、自动CRRT机及血浆置换机,率先在国内开展一系列新技术,可进行国际上最先进各种血液净化治疗。尤擅长进行高难度、高危、急症病人及老年人的透析;应用单或双滤器血浆置换术,治疗各种难治性肾病、继发性肾病(包括重症红斑狼疮)及肾脏移植后抗排斥治疗。本透析中心不仅注重透析治疗质量,而且关心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定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病人教育和宣传活动。1998 年起本中心被批准成为“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至今。仁济医院肾脏科连续15年负责统计上海市透析登记数据,因其可靠完整,作为中国唯一的数据为美国USRDS所采纳向全球公布。腹膜透析治 疗尿毒症更是科室的重点特色之一,在国内具领先地位,国际享有盛誉,相关研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项。2012年更被遴选评为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中心。目前有长期随访的腹透患者430余名,血透患者450余名。  (二)科研工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方面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基础重点研究项目,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在血液透析方面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多项。“血透患者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与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关系”获199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血透生物相容性系列研究-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在血透中变化及相关分析”获200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着重进行有关腹膜功能与结构的研究,已完成腹透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卫生局和市级科研项目2项。“优化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系列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系列崇高的荣誉。  近年更负责和参加多项科研研究,包括财政部公益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以及国家自然基金等。参与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指南》和《腹膜透析标准操作指南》等的编写。同时参与多项肾脏病的诊疗规范和指南的编写工作。  我科的肾脏病研究室2001年通过了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的评审。2008年起更名为分子细胞(肾病)实验室,并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三级实验室》。  科研奖项包括:省部级以上成果鉴定:10项,认证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高教局科技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国际腹膜透析学会“青年研究奖”等。  主编《临床治疗学》、《临床肾病分册》、《肾脏病饮食疗法》和《内科门诊手册》、《肾脏病诊治策略》等专著,副主编《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范》,参与编写 《内科理论与实践》、《实用内科学》、《中华内科学》、《临床治疗学》、《实用肾脏病学》( 第1版) 、《营养学-肾脏病部分》、《默克手册-第十七版》、《实用重症监护治疗》、《肾脏病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分册)》和《中国食疗学》等专 著。历年来在各种杂志发表了近400篇论文,被SCI和EI 收录30余篇。  学科带头人钱家麒教授是国内著名的肾脏病学专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时兼任亚太肾脏病学会理事、国际腹膜透析学会 亚太地区核心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肾脏病分会前任副会长,现任顾问;上海医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局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上海市医疗质量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上海市科委成果奖评审委 员。目前还担任《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和临床肾脏病杂志》副主编,《Hongkong Journal of Nephrology》、《中华内科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的编委。  科主任倪兆慧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兼任美国肾脏病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血液净化学组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全国委员、上海医学会肾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学会副主任委员,同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初审专家、《肾脏病透析与移植杂志》和《中国血液净化 杂志》常务编委、《中华肾脏病杂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和《诊断学基础与理论》和《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等杂志编委等职务。  (三)教学工作  承担了临床医学生,研究生,进修医生,基地医师和专科医师的教学工作。培养了博士20余名,硕士80余名。接受来自全国近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逾百位医务人员进修学习。  1997年起连续举办了15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腹膜透析基础与临床”学习班,为国家培养腹膜透析专业人员800余名,2003年被卫生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自1998年始连续负责举办《上海市血液透析上岗培训》学习班。科室也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肾脏病专业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标完成了卫生部《血液透析》视听教材的制作工作。负责八年制、七年制和五年制医大本科生(中、英文班)及大专生以及进修医生临床和前期教学工作。曾获“宝钢教学奖”、多人获校级和院级“优秀教师”称号。  (四)科室管理  科室管理方面及改革方面:肾内科一贯注重科室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抓好人才培养 提高职工素质 ,制定计划、落实措施、营造氛围、鼓励进取。以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优秀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团队精神,培养研究型队伍。连续几年在医院年总考 核排列前茅,并连续几年荣获校和医院先进文明班组,2次上海市医务工会先进文明班组、上海市劳动模范和上海市五一巾帼奖、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2010 年更获得上海市先进集体,2011年优秀共青团组称号。  历任科主任:陈梅芳、张庆怡、钱家麒、倪兆慧。收起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期刊号是啥

和国药准号,食品准号一样,有才正规。

期刊号就使一个标志,能分出种类的代码!搜罗了一些常见代码,希望能帮助你!J——期刊文章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如何查询期刊的刊号?

期刊号就使一个标志,能分出种类的代码!——期刊文章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国内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区、市)区号。而印有“CN(HK)”或“CNXXX(HK)/R”的依然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ISSN格式:前7位数字为顺序号,最后一位是校验位。 ISSN由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ISDS中心管理。1975年起建立世界性的连续出版物标准书目数据库,已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的65万种期刊(包括已停刊的)登记入库,成为国际上最权威的期刊书目数据网络系统。我国于1985年建立了ISSN中国分中心(设在北京图书馆),负责中国期刊ISSN号的分配与管理,已有近5000种中文期刊分配了ISSN号并进入了国际ISSN数据系统。ISSN通常都印在期的封面或版权页上,国际标准刊号可以面向国内和国外同时发行刊物,用国际标准刊号发行的刊物属于合法出版物。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刊号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停刊

搜一下稿约,但这个杂志好像不怎样啊

1988年开始担任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1994年成为硕士生导师。30年来一直从事泌尿外科、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工作,是中国第一代从事该领域临床和研究的医务工作者。70年代率先将中国抗癌药羟基喜树碱用于膀胱癌防治,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并在国内首先开展内窥镜摄影工作。70—80年代,用电视录像观察到乳糜尿病人的淋巴逆流,从而提出了淋巴管动力学变化是乳糜尿发病机制的学说。在外科手术器械研制方面,发明了适合膀胱颈部等深部手术使用的弯头持针器、防止输尿管结石移动的输尿管控制钳、肾移植手术用的无损伤血管控制钳、前列腺手术用的前列腺窝钳等。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80余篇。参与了《实用急诊医学》、《透析疗法》、《水电解质平衡与临床》、《泌尿生殖外科学》、《肾衰竭防治最新进展》、《中华食疗临床手册》、《泌尿外科手术图解》、《家庭实用医学百科》等著作的编写工作。七十年代参加研制成功国产“空心纤维透析器”和“小型人工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八十年代的“中医安胎疗法在肾移植中的应用”获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二等奖。现担任中国透析移植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器官学会委员,《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编委。

  • 索引序列
  •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期刊号的区别
  •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期刊号
  •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
  •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期刊号是啥
  • 透析与人工器官杂志停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