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般出版时间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般出版时间

发布时间: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般出版时间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爱情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亘久不变的主题,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过对爱与美的追求和探索的脚步,诗人们以他们特有的浪漫情怀和天赋谱写了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来吐露心中的爱情,和对美的向往。威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一生创造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同样包含许多以歌颂爱情或抒发诗人对美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 关键词:莎士比亚、爱、美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love is an unchanged theme of literature, music and People have never stopped the step to pursue love and The poets express love in deep heart and the enthusiasm to beauty in their romantic William Shakespeare, who is one of the greatest dramatists and poets, has created thirty-seven dramas, two long poems and one hundred and fifty-four sonnets, including a lot of poems about love and 在十四行诗中,诗人抒发了爱情给人带来的欢乐,欣喜,痴狂和忧伤,无助与悲痛,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誓死不变的信念,歌颂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爱情可以给出身卑微的人的带来幸福,自信和勇气,给意志消沉,郁郁不闷的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即使是爱情悲剧,诗人也把自己的血化为红宝石,将自己的泪凝成亮珍珠,闪烁着崇高的、美的光彩。 莎士比亚处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贯穿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其基本出发点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个人奋斗”、“恋爱至上”、“及时行乐”、“人生无常”等消极观念也流露于字里行间。但除去这些消极的观念,诗人对爱情和美的向往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莎士比亚的爱情诗中,作了很多关于爱人的美的描述,也用了一些“意象”的手法。他把他所爱的人比作太阳,比作夏天等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但作者认为它们都有自己的缺点,都不能跟他完美无缺的爱人相比,这一切对于形容她的美和表达他对她的爱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怎么能够把你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他可爱也比他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他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给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在英国的夏天,温暖而不炎热,是最宜人,美丽的季节,诗人把他的情人比作夏天这个美丽的季节,还认为不够,因为夏天仍有它的缺点,远不如他的情人美丽,温柔,可爱。在夏天有时狂风会作践可爱的嫩蕊,它残酷无情,远没有他的爱人可爱,温婉。有时炎炎烈日当空时酷热难忍;乌云又常会遮蔽太阳,而且夏天的时间太短。夏天虽美但仍有如此多的缺点。而他的情人比夏天更温柔多情,夏天很快会过去,但她的美丽永存。 但你的长夏将永远不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在,并且赐给你生命。 人生无常,命运不济,厄运或许会随时降临。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所以死神夸口说,人的生死命运都随时操纵在他手里,即使是那样,你也不用害怕,只要我把你的美丽写进了不朽的诗篇,你就可以随同我的作品流传人间与“时间”共存不灭,永不凋落,你的青春与美丽将会随着诗篇永传人世,被人们所赏识。青春和美丽都是短暂的,诗人想用这种方式留住对情人的爱和情人的美,表现了他对爱和美的追求、向往和珍惜。《你的长夏永不凋落》是首富有哲理性的抒情诗。通篇以夏天为喻,说明美借诗而永存的道理。诗人认为自然界的夏天尽管美好,仍有许多缺陷,难于长久。“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那么,人的美好的青春自然也将逝去。但他坚信:人类是不朽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学是不朽的,因而美好的事物(包括诗人情人的美,可以借助于文学而永远流传下去。它是当时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即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赞扬人的尊严,高贵,歌颂人的巨大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诗以言志,诗人可以借助诗来表达爱情,含蓄而真挚,爱情就像严寒中的一把火,干渴时的一滴甘露,能带给身处困境或自暴自弃的人以信心和光明。例如下面一首《你的甜爱就是珍宝》。 我一旦失去了幸福,又遭人白眼, 就独自哭泣,怨人家把我抛弃, 白白地用哭喊来麻烦聋耳的苍天, 又看看自己,只痛恨时运不济, 愿自己像人家那样:或前程远大, 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 想有这人的权威,那人的才华, 于自己平等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 这是一首对爱的热情颂歌。诗人充分发挥了十四行诗的长处,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层层推进,波澜起伏,写出了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开头四句,现描写了自己被人所抛弃,可怜可悲的处境,徒劳的用震耳欲聋,悲痛欲绝的哭喊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但是苍天对于他的困境像聋子一样充耳不闻,感叹别人的好运,前程无量,一表人才,从而叹息自己的时运不济,一无所有和无一是处,表现自暴自弃的这种人身悲观主义态度。但是有了她——他的爱人,诗人的心境一下子由阴转晴,阳光普照。正所谓我们古诗里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在这几乎是看轻自己的思想里, 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 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 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 诗人原来的精神低沉,沮丧甚至绝望,一下子变得精神振奋,神采飞扬,突然唱出喜悦,明亮的欢歌:“顿时像破晓的云誉从阴郁的大地,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想到了你”。爱可以催人奋进,给热力量,爱人的爱情扫尽了作者心中的灰尘,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于是诗人激情地唱道: 我记着你的甜爱,就是珍宝, 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你”对“我”的爱就是我的珍宝,俗世间的虚无缥缈的功名利禄都不重要,只有你才能给我以快乐和幸福。诗人从消沉到振奋,从忧郁到欣喜,从自卑到自豪,这一系列变化,全都说明了纯真的爱能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给人带来勇气,信心和希望。下面这首诗《天上的太阳有瑕疵,何况人间》通篇运用了比喻、“意象”来表达自己真挚的爱情: 多少次我曾看见灿烂的朝阳, 用他那至尊的眼媚悦着山顶, 金色的脸庞吻着青碧的草场, 把黯淡的溪水镀成一片黄金; 然后蓦地任那最卑贱的云彩, 带着黑影驰过他神圣的雯颜, 把他从这凄凉的世界藏起来, 偷移向西方去掩埋他的污点; 诗人描写自然界的太阳,描绘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前四句一片温馨的景色,把他的爱友比作“灿烂的朝阳”,虽然把山顶,溪水和草场照得金碧辉煌(喻指曾给诗人带来过光明和欢乐);可是瞬息之间就被乌云掩没,诗人用这种方法表明他的爱人曾给他带来温暖和快乐,但好景不长,它又移情别恋了,使“我”又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 同样,我的太阳曾在一个清早, 带着辉煌的光华临照我前额; 但是唉!他只一刻是我的荣耀, 下界的乌云已把他和我遮隔。 在这里作者用了“意象”的手法,把他的爱人比作太阳,曾给“我”带来过温暖和光明,但射好景不长,突然翻脸,移情别恋。但是作者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了她的不忠,因为天上的太阳还有瑕疵何况人间的凡人呢?作者深爱着他的爱人,以至于面对她的不忠,由于害怕失去而只能无可奈何的原谅。正是这种态度更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深爱之情,和对她的珍惜。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大约是诗人同他的爱人经历了一番情感波折重归于好后的感想来表达什麽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坚定不移。爱情不仅要同甘,还要共苦: 我绝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会有任何障碍;爱算不得真爱, 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 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变便离开。 诗人认为,爱应当是“亘古长明的塔灯”,“指引迷舟的恒星”,真正的爱情应该能经受时间和磨难的考验,挫折,苦难中携手走过才是真正的爱情。“若是一看见人家的改变便转舵,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这就算不上真正的爱。是对爱的玷污。这才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 哦!决不!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 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 爱又是指引迷舟的一颗恒星, 你可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穷。 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 和皓齿难免遭受时光的毒手; 爱并不因瞬息的改变而改变, 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 我这话若说错,并被证实不确, 就算我没写诗,也没人真爱过。 爱是要风雨同舟,同甘共苦,随着时光流逝,红颜不在,但是爱情不因为青春失去而改变,不会因为困难险阻而退缩。善变的爱情,靠不住的爱情不是真爱,只有像亘古长明的塔灯一样永恒不变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往往是和美相连的。因为人天性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美包括心灵美和外在美,正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恋爱中的人看自己的爱人美若天仙,无与伦比。下面是莎翁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段诗对罗密欧眼中的朱丽叶的描写。 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 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 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 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 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罗密欧因为得不到罗瑟琳的爱而沮表沉闷,忧郁万分,但当他第一眼看到朱丽叶时那种忧郁的心情一扫而光,突然变得明朗了起来——朱丽叶就是太阳,朱丽叶就是他心中的太阳!她可以给他带来光明和希望。在他心中,朱丽叶的美象太阳,朱丽叶对他的恩慧象太阳普照大地一样,扫尽了他心头的阳郁。在他心中,朱丽叶的美胜过月亮,就像诗中所说:“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 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 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 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 而展开它们的歌声, 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 那姿态是多么美妙! 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 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罗密欧认为,把它比作太阳都不够,都不能说明他对她的爱和表达她的美丽,进而,罗密欧把她的眼睛又比作了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她的眼睛的光辉会使星星的明亮黯然失色。这就是情人中的朱丽叶,美丽得连大自然中的太阳、月亮、星星都比不过,这就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真挚的爱,在他心中,星星、月亮、太阳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取代朱丽叶。 参考书目: 莫家祥 高子居:《西方爱情诗选》,漓江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邵鹏健:《外国抒情诗歌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文学作品美读研究植根于古代诵读理论,是文学与美学的边缘学科。我国古代就有朗诵诗的传统。《诗经》、《楚辞》除和乐可以吟唱外,大多数都可诵读。所以古人有“读《诗三百》”、“诵《诗三百》”之说,后来的乐府民歌自是歌唱的。但隋唐以后的古风律诗皆可吟诵。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可称之为朗诵家只是到宋词元曲和音乐结合更紧诵诗逐渐减少。但到明清以后馆学堂对古诗的传播,还是以吟诵为主。因此可以说,中国古诗除文字之外,歌诗和诵诗是两种主要的传播方法。 西方国家的朗诵诗传统也很久远。古希腊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也是靠行吟流传,荷马就被称为行吟诗人。古希腊的悲剧诗人莎孚的爱情诗,以及后世的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海涅的作品,都是人们常常朗诵的。 诗人艾青说过:因为诗是借助于语言以表现比较集中的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是声音组成的。美学家朱光潜在《谈诗歌朗诵》中说:理想的诗歌朗诵,正如理想的诗歌一样,必须求得语言的自然节奏与音律的形式节奏的谐和统一,这就是既能表情,又有音乐美。 这句话已包含了美读的萌芽,2000年新课程计划实施以来,正式提出美读这一概念,并把诵读重新定位,应用到新教材的教学中。 我把美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一学期: 第一阶段:唐诗宋词美读时期,训练学生对唐诗宋词中名篇进行美读,并加以鉴赏。 达到目标:每个美读一首诗或词。每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交一篇论文。 第二阶段:诗歌专题研究时期。对一些代表诗人的作品进行系统研究和鉴赏。《元曲曲词鉴赏》《鲁迅诗歌研究》《毛主席诗词鉴赏》等。 达到目标:每人对某一专题有系统全面的鉴赏,能够美读 其三首以上的诗。 每人写一小论文,要求有新意。 第三阶段:古代散文美读时期,训练学生对古代散文韵律和思想内涵的把握,并能对一些文学流派抽象出规律。 达到目标:每人美读一篇古代散文,每个学生对一篇散文进行鉴赏,写成论文。 第四阶段:现当代散文美读时期。训练学生对现当代散文意蕴和手法的把握,并对优秀散文比较阅读。 达到目标:每个学生美读两篇散文,并对一类散文进行鉴赏,写成较有新意的论文。 文学作品美读研究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从中获得很多收益,也发现一些问题。 文学作品美读研究有其特殊性:读。并要时刻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纠正美读过程中的错误。美读又要“写”,通过“写”来再现学生的鉴赏能力,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共同揣摩的时间要长一些,不能像其它的研究学习活动一样可以让学生自主研究, 第一阶段的美读研究活动我分为三步来进行: 一、讲朗读理论,训练朗读: 朗读有四个阶段:音读、意读、情读、美读,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最高境界。为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古诗诵读的特点,我先讲了一些理论知识。分五次课讲完,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 1. 诵读技巧 (1)掌握节奏 文章的声音节奏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缓急断连、强弱长短等。在古诗中节奏有其规律性,因此要想读出古诗的意境,必须知道诵读作品时注意节奏,就能准确理解和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声音节奏的形成有一些规律,如:声带拉紧,声音就高;声带放松,声音就低;声音高时,响亮清脆,给人明朗、愉快、兴奋和振作的感觉;声音低时,幽暗沉闷,给人压仰、深沉、哀痛和负重的感觉。掌握了声音节奏,才把把握好感情节奏,才能读出不同的感情来。例如,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这是写傍晚优美如画的山色,感情欢快,“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句则是失意惆怅的情绪。能否读出其中的不同,则是美读的目的和归宿。 (2)控制语调 语调是指朗读时语句声调的升降变化。控制语调就是使语调升降变化适宜,恰当地表达文章的感情色彩。 语调一般说有四种类型:平直、高升、降抑、曲折。朗读叙述性的句子或比较严肃的内容,一般总是用平直调;表示疑问、惊喜、命令、号召等感情,多用高升调;降抑调多用于坚决、自信、祝愿、感叹、心情沉重的感情;曲折调,指语调弯曲,先升高再降低,或先降低再升高,富于变化,常用来表示惊讶、幽默、含蓄、讽刺或意在言外的感情。朗读须带感情,但朗读之前要仔细琢磨诗文中的语言含义,是悲、是喜,是豪迈、雄壮,还是婉转、细腻,朗读时才能控制好语调,把它们读出情味来。 (3)运用停顿 停顿是朗诵时句子当中、句子中间、层次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间歇。它是朗读技巧中的重要一项。“此时无声胜有声。”正确掌握停顿的规律,把握停顿的技巧,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表现。停顿的类型,一般地说有三种:语法停顿、心理停顿和结构停顿。语法停顿是与语法结构相联系的;心理停顿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变化停顿时间的一种停顿;结构停顿是为了明确文章的结构关系所作的停顿。 下面从文学鉴赏的需要专门谈一谈心理停顿。心理停顿包括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一般都是在被突出的事物前后停顿。 ①逻辑停顿。逻辑停顿是揭示思想逻辑或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作的停顿。 ②感情停顿。有些诗文中,由于感情的冲击,要求言语节奏作相应的改变,或延长声音,或改变原来的语法停顿,达到揭示和渲染感情的目的,这种停顿就是感情停顿。例如:《雨霖铃》中最后一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句后三个字是感情抒发的重点,因此要在每个字上做不同的处理,“何”应该提高并拉长声调,“人”拉长音调,“说”低沉,以表达抒情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奈。 (4)定好重音 阅读要定好重音。重音和轻音是相对而言的。调节轻重,可以表达好丰富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帮助理解作品的旨意。表达激情时,语音的轻重对比可以大大加强;描述画面时,语音轻重的对比可以减弱些,这样随文而读,可以使朗读者的心情平静而且舒坦。例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上句,应该重读“必”,下句重读“来”,这才能体现李白的狂放不羁视金钱如粪土的气概。“红杏枝头春意闹”则应该重读“闹”。 诵读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反复熟诵,既要广读,又要精诵。这样,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掌握作品的艺术技巧,而且可以融会作品的精神于自己眼前和心中。正如苏东坡所说,“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得好,让静止的诗文活动起来,就使我们进入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里去。 2、诗歌鉴赏内容和方法。 鉴赏诗歌主要从五方面入手。 (1) 判断体例。古代诗歌有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还有词和曲等形式。 (2) 把握意境。诗靠意象来表达感情,意象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共同构成意境。每首诗的意境都不同, (3) 品味语言。语言是诗附丽的土壤,意境是靠语言来体现的,分析诗就是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来实现的。 (4) 理解情感。诗重在抒情,因此鉴赏诗歌要懂得每首诗的思想感情,或相思或怀古或伤春或思乡等。 (5) 掌握手法。古诗常用的手法,有情景交融、想象、联想、夸张、比喻等 鉴赏诗歌主要方法: (1) 美读吟诵法 (2) 咬文嚼字法 (3) 名句赏析法 (4) 联想想象法 (5) 情感体验法 (6) 比较异同法 (7) 寻找诗眼法 (8) 评析技巧法 二、提供鉴赏论文,进入写作阶段。 美读的另一表现方式就是书面表达自己对诗文内蕴的理解和挖掘,是二次理解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如果让学生去写之前不作任何指导,完全由学生去自己去做,对一部分语文素质好的学生是能够做到的。他们可以自己找资料,融合自己的理解,写出较有新意的论文。现在我想说的是如何对待那些语文素质差,在理解和表达上有困难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在这个活动中得到提高,兼顾他们才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个教育理念的体现。因为学生占有的资料极其有限,所以我把一些优秀的论著,和鉴赏分析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习有一个思路,并极力鼓励学生有创新。对于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论文给予赞扬,对于抄录资料的论文鼓励他们以后要有新意,对于一些不成型的论文提出意见让他们修改。 三、上美读公开课,展示学生美读成果。本阶段末期,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李白诗歌美读》,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选出几个学生美读《将进酒》《月下独酌》《送友人》《塞下曲》,与课件朗读相对照,得到全校师生的赞扬。并让每个学生对李白名句进行美读接龙,体现多数学生在美读方面的收获。最后让一同学宣读论文《诗酒英豪》,汇报学生在撰写论文方面的学习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学生身上体现的学习特征; 一. 惊人的模仿力。学习的开端是模仿,我试过两种美读练习方式。一种是就让学生自己揣摩,结果学生无所适从,读出来怪腔怪调,毫无诗意。我用电脑把广播员朗读的诗歌做成课件,让学生听几遍,然后模仿,发现学生朗读时有了模仿的痕迹。李白的 诗歌有范读,学生练习的成效快。学习《雨霖铃》时我播放朗读,这是一个声情并茂的优秀课件,学生都被吸引住了,都跟着模仿,听了两遍后,自己朗读,便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选一些标准朗读素材供学生模仿学习,这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 极强的可塑性。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可以开发的潜质,在中学生身上也就更加明显。原来学生读诗时像读记叙文一样,毫无音韵美,现在他们都能马上投入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味。刘君淑同学刚开始读时只是吐字清晰,练习后每次读诗歌时,她都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读出诗的韵律;孙鑫哲同学读李白的绝句《望庐山瀑布》能够读出豪迈的气势;夏文琦同学虽是一女生,却能读出《将进酒》的豪壮......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连续的强化性。斯金纳的强化律在学习的进程中无时不在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持续性,斯金纳指出,反应之后应马上给予强化,反应与强化之间的间隔越长,操作性条件反射就越不容易形成,因此要及时强化。也就是说学生在美读练习中如果间断练习,学生还退回到原来的程度。因为不断地刺激才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美读意识,巩固美读效果。

期刊介绍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创刊于1934年,是全国较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嵇文甫、高亨、冯友兰、姜亮夫、张邃青、任访秋等著名教授都是该刊的作者。刊物几经沧桑,数易其名,始终以“活跃学术思想、传播科学文化”为宗旨,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报道科研成果,展现学者风范,为科研与教学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梓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始终把刊物的学术本位摆放核心位置,坚持学术性特色,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除保持“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管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编辑学研究”等常规栏目外,先后推出“名家代表作”、“新秀展台”、“宋代研究”等特色专栏,并组织、策划一系列有特色、有价值、有影响的笔谈和专题研究。自1934-2011的78年间,《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延续出版51卷243期,发表文章6434篇6000多万字。在这些论文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代表性著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发的文章具有三个鲜明特点:第一,关注社会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第二,反映各学科学术热点,代表该学科不断发展的学术水平;第三,选题针对性强,社会影响广泛,社会效益良好。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信息检索报告》统计数据,2008—2010年所刊登论文被转载、摘登的总篇目,以及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的排序情况:2008年为6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中列第9位;2009年为4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中列第15位;2010年为56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中列第11位。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期刊排序,2006年度的影响因子数值为0523,在全国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类期刊中排名93位,被引次数数值为114,排名30位;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数值为0788,被引次数数值为137;2008年度影响因子数值为2354,被引次数数值为299;2009年度影响因子数值为1683,被引次数数值为191。根据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09-2011版)统计数据,《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排名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分列第30、39、43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2009年)统计数据,本刊以近五年被引503次,位居人文社科大学学报类全国第七名,居河南省同类期刊之首;近五年影响因子为389,在河南省社科期刊中名列第二,在全省综合期刊中位居第一。《河南大学学报》拥有良好的学术品牌和学术影响。1999、2002、2006年,被评为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连年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8年,再度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同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年,正式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 编 委 会 顾 问:王全书 孔玉芳 路国贤 刘海程 朱绍侯主 任:关爱和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马小泉,吕世荣,孙先科,刘志军,刘增杰,乔家君,关爱和,张云鹏,张举玺,李振宏,陈景良,苗长虹,赵国祥,耿明斋,高继海,徐盛桓,程民生编 辑 部主  编: 乔家君编辑部主任: 程遂营副 主 编: 蔡 军 本着充分尊重学科差异、优先为科研服务、兼顾学术评价的原则,在借鉴其他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本刊将从2011年第1期起实行新的编排规范,敬请作者在来稿时参照执行 。来稿应为作者的原创作品,并且不涉及泄密问题,无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或错误。来稿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要求观点正确、论题合理、论述严谨、文字精炼,具有创新性。3.凡研究性论文,均应有学术史的回顾。4.来稿应符合《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2000-01-18),且项目完整,依次为:⑴文章标题 (一般不超过20字);⑵作者姓名(署名作者应为参与创作、对内容负责者);⑶作者所在单位(具体到院或系或所,写明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⑷文章摘要(直书文章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要观点,一般不超过200字);⑸关键词(3-8个,关键词应准确反映论文主题);⑹中图分类号;⑺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⑻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号,非基金项目者略);⑼正文;⑽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一一标出序号和页码,文末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应完整,如是连续出版物按“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顺序排列;如是专著按“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顺序排列;如是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按“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顺序排列;如是报纸文章按“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其中,出版日期表示为:年-月-日”顺序排列)。⑾英文标题;⑿汉语拼音姓名及作者所在单位(具体到院或系)的英文书写;⒀英文摘要;⒁英文关键词 (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⒂联系方式(电话和电子邮箱)。5.来稿一般应为A4打印稿,并使用较宽行距,以便于编辑加工,并提供相应的电子文本(电子文档限于Word文档和方正书版小样或大样文档,作者可使用软磁盘或网络向本刊传递)。

河南教育学院拥有纬五路和龙子湖两个校区,占地16平方米,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50万元,馆藏图书69万册。  建有高标准的教学大楼、行政管理中心、学生餐厅等;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1个,篮(排)球场25个,网球场6个;投入800余万元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861人,专任教师45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6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29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8人。国家级模范教师、国家优秀教师5人,享受省管专家津贴3人,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33人。设有19个院系、3个教研部。拥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名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建有软件工程实训中心、物流专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165个、校外实训基地106个。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我校相继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大学生就业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党建工作水平评估和学报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1项、省部级课题157项、厅级课题39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厅局级奖励377项;发表学术论文1827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158篇、核心论文537篇;著作128部;科技咨询报告117篇。学校小麦育种中心在王世杰博士的带领下研发的豫教系列小麦新品种相继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达1500余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RCCSE社会科学综合类(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教育类扩展期刊;自然科学版被评为RCCSE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核心期刊中的权威期刊。为顺应教师教育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办学趋势,更好地服务于河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从1993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先后开设有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等45个专业。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与途径,相继与武汉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职北方智扬(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共开设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管理学四大学科,全日制成人该专科专业38个,普通本专科专业37个。有18个教学机构、1所二级学院和15个科研机构。学院承担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1项。拥有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学校于2004年开始举办普通本科教育,先后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教育等12个专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普通本科教育教学经验,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为了切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近年来,学校开始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就开设的专业和在校生人数来看,已逐渐从以师范教育类转变成以应用技术型为主,像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应用技术型专业,生源质量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并取得良好的社会赞誉。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学校还担负着为我省基础教育培养培训师资和教育行政干部的主要任务,是河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河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河南总站等机构均设在我校。学校以此为依托,共培养培训出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及其他专业人才32万余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欢迎。生源质量连年提高,就业形势逐年看好,经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调查,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位居我省高校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河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河南省省级文明学校”、“郑州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五好党组织”、“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在河南日报和大河网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学校连续三年进入“河南本科院校综合实力20强”行列。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三届(中部)高等教育发展高端研讨会上,我校获得2012年度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称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般出版时间是多久

不要听上面那个人瞎扯,我是河南教育学院的学生,去年一年让我们在一个什么屁南校区上了一年,什么南校区啊就是租了一个中专学校的地方,听说还有一个北校区,具体不是没清楚,就说学校新区吧,好多地方还是荒草类,丫的,学校宿舍还分6人间,8人间,12人间,14人间,有钱都逐住不到宿舍,别听学校说的多美,他就是掩盖,我们已经受了一年的罪,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再过这种悲惨的生活了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中国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1]东方兰论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J]文学研究,1940,(5):[2]方平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3]方平莎士比亚“天鹅之歌”—《暴风雨》赏析[J]名作欣赏,1995,(1):[4]郭华敏论《暴风雨》中的基督教隐喻系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110-113,[5]贺祥麟莎士比亚[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6]华泉坤 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46-52,[7]亢西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辞典[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8]李蕾《暴风雨》情节的深层隐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77-80,[9]彭镜禧发现莎士比亚—台湾莎学论述集[C]台湾:猫头鹰出版社,[10]邵旭东 王忠祥《暴风雨》的主题及其它[A]阮坤莎士比亚新论—武汉国际莎学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李伟民; 何处是安妥灵魂的精神家园——哈姆莱特形象认识辨析 [J];四川戏剧; 2003年06期姜桂栩;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基督教文化视角检视 [J];文史哲; 2003年05期于凤保;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文化 [D];安徽大学; 2007年陈敦;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05期李玉莲;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89年04期肖四新; 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解读 [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05期王本朝; 论宗教文化对西方文学悲剧意识的影响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04期从丛; 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5期从丛; 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 [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01期赵晓梅; 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莎士比亚创作 [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1期王鹏;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忏悔母题 [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1期李伟昉; 莎士比亚与《圣经》 [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黄龙; 莎士比亚文艺观溯源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01期Frye, Roland Mushat; Shakespeare and Christian Doctrine [M];; 1963年李伟民; 莎士比亚研究——构筑起心灵的家园——兼评张冲的《莎士比亚专题研究》 [J];外语研究; 2007年02期李伟民; 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焦晓燕; 哈代小说与基督教文化 [D];南京师范大学; 2007年钱佼汝; 小写的后现代主义:点点滴滴[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60-65孙家琇;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J]; 外国文学评论; 1991年04期; 72-80张冲; 当代西方莎士比亚变奏二十年(1965—1985)[J]; 外国文学评论; 1992年01期; 123-129王田葵; 试论拜伦诗歌“惊人的莎士比亚式的丰富多彩”——十九世纪欧美浪漫主义文学历程论(四)[J]; 零陵学院学报; 1990年04期; 66-73方平; 小精灵蒲克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观——《仲夏夜之梦》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93-99郑土生,肇星; 浅论莎士比亚的艺术特点[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0-106卞之琳; 了与不了:莎士比亚悲剧研究纪程——《莎士比亚悲剧论痕》前言[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1期; 107-110钱佼汝; 美国新派批评家乔纳森·卡勒和分解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2-24乔纳森·卡勒,钱佼汝; 当前美国文学批评中争论的若干问题[J]; 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03期; 25-32朱虹; 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J];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01期; 90-94汪义群; 莎士比亚宗教观初探 [J];外国文学评论; 1993年03期; 117-124张慧荣; 从《冬天的故事》看莎士比亚的中立女性观 [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64-66智慧的作用 [J];领导文萃; 1996年09期; 87再说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3期; 154-155阅读莎士比亚 [J];博览群书; 2004年12期; 70杜革非; 分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英文) [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2期; 24-25马太·阿纳德原,曲文敏; 《莎士比亚赞》 [J];河西学院学报; 1988年02期; 104-105天章; 西柏林世界莎士比亚大会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6年03期; 73-76许国璋; 莎士比亚十二赞 [J];外国文学; 1981年07期; 65-72萧莎; 莎士比亚何以成为莎士比亚? [J];外国文学评论; 2005年01期; 151-152孙丽丽; 从毁灭到拯救 [D];山东师范大学; 2003年厉彦花; 论厄普代克在《兔子,跑吧》中的宗教观 [D];山东师范大学; 2006年孙海西;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观比较 [D];山东大学; 2005年矫福军; 莎士比亚悲剧的思想意蕴 [D];吉林大学; 2004年宋艳;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 [D];安徽大学; 2005年黄凌; 《乌托邦》与圣经暨莫尔的宗教观 [D];河南大学; 2006年徐剑莹;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 [D];安徽大学; 2006年王彦; 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圣经原型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孙珍; 背弃与顿悟 [D];山东师范大学; 2004年董莉; 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 [D];河北师范大学; 2006年陈茂庆; 戏剧中的梦幻 [D];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王志耕; 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 [D];北京师范大学; 2000年臧天婴; 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陈少辉; 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 [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 [C]; 1997年桑迪欢; 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 [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C]; 2002年裘克安; 莎士比亚日在中国 [N];人民日报; 2002年雷鸣; 莎士比亚经典的现代话题 [N];中国妇女报; 2004年洪蔚; 当莎士比亚遇上电影 [N];科学时报; 2004年许钧; “遭遇”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书评人 马淑艳; 当莎士比亚戴上童话面具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英〕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 原汁原味品莎翁 [N];光明日报; 2004年裘克安; 有关莎士比亚的一些事实 [N];光明日报; 2000年兰守亭; 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 [N];中华读书报; 2004年易沉; 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 [N];中华读书报; 2002年通讯员 杨英姿 记者 余传诗; 《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 [N];中华读书报; 2007年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般出版时间是多久啊

我上半年就发表了一篇论文在上面,找闻闻论文网帮我操作的,2个月就录用了,但是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闻闻论文的老师帮我改了一大半,额,如果没时间就找高手帮忙吧,呵呵

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  期:双月刊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编辑出版: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主  编:辛世俊 执行编辑:党春直 地  址:郑州市大学路75号 邮政编码:450052 电  话:7763150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内发行:郑州市邮局 国内刊号:CN 41-1027/C 国际刊号:ISSN 1001-8204 邮发代号:36-4 国外代号:BM590 定  价:00元注重学术质量,鼓励学术探索和争鸣,扶持新人新作。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信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仅次于河南师范大学的一所省属师范大学,综合实力比较强。其在文理学科实力不弱,哲学社会科学版的校刊也属于高校优秀期刊,在河南省属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中算影响比较好的期刊。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中国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高等教育研究经济管理文学与语言研究史学研究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主编:王少安ISSN:1673-9779CN:41-1376/C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邮政编码:454003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1、《评辛弃疾的闲适词》《殷都学刊》1985年1期2、《<长生殿>主题矛盾辩》《殷都学刊》1985年4期3、《从柳宗元欧阳修的山水游记看其审美趣味的差异》《殷都学刊》1987年4期4、《苏辙史论散文的舒缓平和之美》 《殷都学刊》1987年4期5、《韩愈柳宗元山水散文艺术比较》 《郑州大学学报》1988年3期6、《论苏颂》 《古籍整理》1988年3期7、《简论文艺创作心理功能》 《殷都学刊》1988年4期8、《胡适“五四”时期的新诗活动刍论》 《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1989年7期)9、《论陶渊明先生死观中的超脱与忧患》 《殷都学刊》1989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1990年1期)10、《试论创作动机》 《殷都学刊》1989年4期11、《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评介》 《古籍整理》1990年4期12、《艾南英的文学理论》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4期13、《欧阳修碑铭文基本特征简论》 《殷都学刊》1991年3期14、《信行大师及其学说》 《殷都学刊》1992年1期15、《<耳谈>解读》 《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4期16、《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新解》 《殷都学刊》1994年2期(人大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1994年7期)17、《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新解》 《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4期18、《说支遁》 《殷都学刊》1995年3期19、《赋体论略》 《语文知识》1995年9期20、《骈体论略》《语文知识》1995年10期21、《论谢朓在六朝诗歌演变中的贡献》 《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1期22、《评俞绍初、张亚新<江淹集校注>》 《殷都学刊》1996年3期23、《俞绍初教授学术成就述略》 《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1期24、《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解读》 《文献》1999年2期25、《关于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2期26、《赵逵夫<屈骚探幽>述论》 《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2期27、《郑州大学古籍所编<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述评》 《书品》1999年4期28、《“走马川”不是“且末河”》 《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4期29、《“诗言志”复议》 《中州学刊》1999年6期30、《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6期31、《中国文学批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1期32、《韩琦与<安阳集>》 《 殷都学刊》2000年1期33、《蔡琰作品研究的世纪回顾》 《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2期34、《20世纪最后二十年江淹研究述评》 《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2期35、《中国文学批史课程教学改革新探》 《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5期36、《中国文学批评史统编教材修订琐议》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5期37、《顾炎武研究<昭明文选>的成就及不足》 《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2002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2年11期)38、《<沈约研究>读札》 《书品》2001年6期39、《大学语文教研点滴》《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40、《关于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思考》《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期41、《从<原道>篇看刘勰的文学起源理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3期42、《<公莫舞>古辞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3期)43、《先秦至唐代比兴说述论》 《西北师大学报》2003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8期)44、《简评汉人对比兴的阐释》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2期45、《殷商甲骨刻辞文艺思想因素考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7期)46、《从几则佚文看先秦诸子的言辞观及其趋同倾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3期47、《先秦佚文考略》 《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10期)48、《上博馆藏战国楚简<诗论>简序复排与简文释读》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第2辑》2003年12月49、《西周铜器铭文文学功能思想考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4年12期)50、《上博简<诗论>作者复议》 《中州学刊》2004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5年3期)51、《先秦文论佚文考辑》 《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7年3期)52、《先秦佚文中的文艺思想》 《文学评论》2007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7年7期)53、《<孔子诗论>评<小雅>中两篇作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54、《拯救“失语”赖诗文——由<牵着手走>所想到的》 《殷都学刊》 2009年6期55、《论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 《河南社会科学》 2010年6 期56、《上博简<孔子诗论>第九简新论》 《中州学刊》2010年6期57、《上博简<孔子诗论>第二十六简新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58、《“郑风淫”是朱熹对孔子“郑声淫”的故意误读》 《中州学刊》 2012年4期59、《上博简<孔子诗论>第二十五简新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60、《形象化与哲理性的完美交响——樊庆林散文艺术魅力论 》 《殷都学刊》2012年3期61、《“郑风淫”是朱熹对孔子“郑声淫”的故意误读》 《中州学刊》 2012年4期62、《修辞立诚诚朴雄伟——读纪宝成先生<乐斋词>》 《社会科学辑刊》 2012年5期63、《生命意义的追问——樊庆林散文主题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64、《技进乎艺艺进乎道——从<论书绝句>看启功的古书鉴定法》 《文艺研究》 2013年5期65、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对《诗经》原始形态的保存及被楚辞形式的接受 《文学评论》2014年4期  66、技进乎艺,艺进乎道 《文艺研究》2013年9期  67、上博简《孔子诗论》“文亡隐意”说的文体学意义,载《文艺研究》2014年6期68、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相关问题,载《文学遗产》2014年5期  69、二重证据法与先秦诗乐学研究举隅,载《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4期  70、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的身份确认及其诗学史意义,载《复旦学报》2014年1期  71、《孝经》的成书时代、作者及版本考论——以出土文献“郭店简” “上博简” “定县汉简”等为参照,载《国学研究》第33卷(2014年6月)

可以帮你下载个。

根据学科方向,选择相对应的学术核心期刊来分等级。还有以下几点:1、注意期刊的“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是有区别的2、一些地方大学的学报也是不错的投稿选择3、在网上检索这些编辑部的名称和刊名,获取有用的鉴别信息。(自然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自然科学进展  数学类: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学类:物理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学报、半导体学报、金属学报  化学类: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工学报  生物类: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动物学报、遗传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地理类: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计算机技术类:计算机学报、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电工、自动化类: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电工技术学报  材料科学类:无机材料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材料研究学报  体育类: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三类期刊: 综合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数学类: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概率统计、应用数学和力学、工程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系统科学与数学、计算数学  物理学类:中国激光、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物理学进展、天文学进展、光学学报、计算物理、物理  化学类:分析化学、化学通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分子学报、分析试验室、色谱、硅酸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生物类:昆虫学报、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地理类: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资源科学、人文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自然灾害学报、地球学报  计算机技术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电工、信息、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学报、信息与控制、电视技术、通信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 材料科学类: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人工晶体学报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技术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一类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 二类期刊: 综合类:社会科学战线、文献(国家图书馆)、国外社会科学  哲学类: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科院马列主义所)、自然辩证法通讯(中国科学院)  社会学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统计研究、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宗教所)、民族研究  管理学类:中国行政管理、管理世界(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中国管理学会、国家经贸委)  政治学类: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求是、世界经济与政治  法学类: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经济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中国工业经济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记者(新华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电部政策研究室)、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学报(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档案学通讯  科学研究类:科学学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教育学、心理学类: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  体育类: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  语言学类: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言文字应用  文学类: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外国语类: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所)、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艺术(含作品)类: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人民音乐)、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栏)、美术研究、装饰  历史、考古类: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杂志社)、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党政管理类:中国行政管理、求是(中共中央) 三类期刊: 综合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文史哲  哲学类: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研究  社会学类: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计划生育、世界民族  管理学类: 领导科学、中外管理、管理科学学报  政治学类:社会主义研究(委托华中师大)、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中共编译局)、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所)、青年研究  法学类: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中外法学(北京大学)、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  经济学类: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科院经济所)、国际贸易问题、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金融研究(金融研究杂志社)、宏观经济管理(国家计委)  新闻、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类:中国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学刊(上海编辑学会)、现代传播、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研究  图书、情报、档案学类:图书馆杂志、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  科学研究类:中国软科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  教育学、心理学类:高等教育研究(武汉,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科所)、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评论(福建教科所)、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学科教育、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体育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  语言学类: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  文学类: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类: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语大学)、现代外语  艺术(含作品)类: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观察、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理论栏)、中国摄影  历史、考古类: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物、旅游学刊(中国旅游学院、中国旅游局)、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考古与文物  党政管理类:高校理论战线()、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统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成本会计)、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 四类期刊: 上述一、二、三类学术期刊以外的中文核心期刊(须为专业学术、理论性刊物,并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为准,北京大学)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重点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五类期刊: 在一般本科院校学报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六类期刊: 在一般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被收录在具有“ISBN”书号的国内专业会议论文集的学术论文

  • 索引序列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般出版时间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般出版时间是多久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般出版时间是多久啊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