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啊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啊

发布时间: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啊

土壤学是广义的土壤科学.从土壤学的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可分为发生土壤学和农业土壤学两个方面.发生土壤学认为,土壤是地壳表层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在气候,生物,地形等环境条件和时间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体.主要研究土壤自然体发生,组成,形态,特征,演化,分类和分布规律.农业土壤学则主要研究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极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施肥管理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等内容.土壤学是界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环境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除农业外,它又可服务于水利以及工业、矿业、医药卫生、交通和国防事业等。 目录[隐藏] • 基础理论 • 发展简史 • 分支学科 • 研究方法 • 研究趋势 • 相关词条 • 参考资料 土壤学-基础理论 土壤是有生命的自然体。在每平方米的草原土壤里除了盘根错节的根系外,还有约1210万头土壤小动物,每克肥沃的农田土壤中除了(数以万计)根系及其脱落物外,还有25亿个细菌,40万个真菌,5万个藻类生物,3万个原生动物。因此,土壤是生物的乐园,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自然界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库。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状况见图00-04。土壤中大量的生物的存在,使土壤具有明显的呼吸作用,存在着旺盛的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生命活动的产物,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低等生物的固氮作用使土壤具有了生长植物的肥力,而植物的生长促进了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和养分的富集过程,从而使土壤肥力进一步发展,在茂盛的植被下,强烈的生物风化推动着母质向土壤的演化。土壤又是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如细菌与粘粒结合,可使细菌在极端严酷的条件存活,地球上生命也有可能起源于土壤(或母质)。现在人们已发现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着DNA质粒或片段在不同生物细胞间的迁移,可导致物种变异或进化。土壤学就是研究土壤这个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质;与形成它的岩石和沉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它是一个动态生态系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机械支撑、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支持大部分微生物群体的活动,来完成生命物质的循环;维持着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中通过供给粮食、纤维、水、建筑材料、建设和废物处理用地,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滤掉有毒的化学物质和病原生物体,来保护地下水的水质,并提供了废弃物的循环场所和途径或使其无害化。土壤学家认为:土壤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物质一样,不仅是具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实体,而且有着自己发生发展和长期演变的历史,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在生物等因素的参与下逐渐形成的,是自然界中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学-发展简史 相关书籍 土壤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16世纪以前,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仅是以土壤的某些直观性质和农业生产经验为依据。如中国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根据土壤颜色、土粒粗细和水文状况等进行的土壤分类,其后许多农学家有关多粪肥田和深耕细锄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的论述,以及古罗马的加图所描述罗马境内的土壤类型等,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水平。16~18世纪,现代土壤学随着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而开始孕育、萌芽。在西欧,许多学者为论证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假说。17世纪中叶,海耳蒙特根据他进行达5年之久的柳枝土培试验结果,认为土壤除了供给植物水分以外,仅仅起着支撑物的作用。17世纪末,J伍德沃德将植物分别置于雨水、河水、污水及污水加腐殖土 4种介质中生长,发现后两种介质中的植物生长较好,因而他认为细土是植物生长的“要素”,从而否定了海耳蒙特的观点。18世纪末,AD泰伊尔提出“植物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除了水分以外,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能作为植物营养的物质。这一学说在西欧曾风行一时。这些假说,虽未能全面正确地指出土壤的本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但对于启发后人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土壤仍有裨益。 土壤学 18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土壤学在发展进程中先后出现了三大学派:①农业化学派。1840年,Jvon李比希的《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问世,书中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矿质元素(无机盐类)是植物的主要营养物质,而土壤则是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给源。他并指出,土壤中矿质养分的含量是有限的,必将随着耕种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减少,因此必须增施矿质肥料予以补充,否则土壤肥力水平将日趋衰竭,作物产量将逐渐下降。这个主张即著名的“归还学说”。它正确地指出了土壤对植物营养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田间试验、温室试验和实验室化学分析的兴起以及化肥工业的发展,并为土壤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②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期,以德国的FA法鲁为代表的一些土壤学家用地质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研究土壤。他们认为土壤是陆地的一个淋溶层;甚至认为土壤过去是岩石,而今正在重新形成岩石。尽管这个学派未能阐明土壤形成的实质,但是他们提出的土壤改良、耕作和施肥等主张,对土壤学的发展也有一定意义。③发生土壤学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的ΒΒ多库恰耶夫提出发生土壤学观点。认为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陆地年龄(时间)等 5种因子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其发生过程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地带规律性。他的学说得到各国土壤学家的公认,为现代土壤学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现代土壤科学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主要进行了某些土壤调查、制图和一般的分析、试验。对中国的土壤资源、主要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理化性质以及土壤改良等也作了初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土壤科学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中国科学院和农业部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高等农业院校土壤和农业化学的有关专业。广大土壤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土壤的基本性质、发生分类、肥力特征进行的系统研究,以及对华南地区红壤和华北平原盐渍土等低产土壤进行的改良研究都取得积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肥力概念等提出了新的见解。 土壤学-分支学科 土壤物理学 土壤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下述门类: 土壤物理学:主要研究土壤中固、液、气三相体系的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内容包括:土壤水分的保持和移动及其对植物的有效性,土壤空气的组成与交换,热的传导与转化,土壤固相的组成与排列,土壤的力学性质和电、磁性质等。 土壤化学:主要研究土壤固、液相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以及固液相之间的反应。内容包括土壤固体颗粒的表面化学性质及阳离子交换,土壤溶液及土壤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土壤生物学:主要研究栖居于土壤中的有机体(主要是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与土壤中物质转化和循环的关系。内容包括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组成及分布规律,碳、氮、磷、硫等元素的生物循环,生物固氮作用以及有机质的分解和腐殖质的形成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 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主要研究土壤供应矿质养分的能力及其影响因子与植物营养的关系。内容包括土壤肥力的实质及其指标,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土壤和植物的营养诊断,主要作物对土壤肥力的要求等。 土壤地理学:主要研究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内容包括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及土壤调查、制图等。 土壤矿物学:主要研究土壤矿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化学反应。内容包括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的数量、组成以及相互间的反应,土壤中各种元素的迁徙状况,粘粒与有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矿物的形成与转变以及矿物鉴定等。 土壤管理:主要研究人工措施对土壤和作物生产的影响,内容包括耕作、施肥、灌溉、排水及其他改良、保护措施对土壤肥力、生产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土壤学-研究方法 户外研究土壤学 土壤学经历了近代15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下述。 野外调查法:即在野外(田间)通过对土壤形成因素和剖面形态的观察,并结合对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壤利用情况的综合分析来掌握土壤的基本特征。这是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肥力特征以及进行土壤制图的最基本的传统方法之一。 实验室研究法:即在实验室内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和温室设施等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定,或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生物学试验(水培、砂培或土培)和模拟试验等。 定位研究法:即在田间选定某一土壤或某一地区,对土壤的某种属性或过程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测定,以研究其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土壤性质或肥力的影响。最常用的方法是田间生物试验法和排水采集器法。 土壤学-研究趋势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当前土壤学的研究更趋向于重视保护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土壤和提高土壤生产力,以适应人口增长与耕地日益减少的矛盾。在研究内容上,除继续深入进行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等基础研究外,更侧重于研究土壤中生物物质的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重金属、化学制品(农药及化肥)和各种有机废弃物对土壤、作物、森林以至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在研究手段上,大型分析仪器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将使土壤分析的分辨力、精密度和分析速度进一步提高,并能为土壤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而土壤数据库和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则将使数据处理和某些模拟研究更为有效。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法国风景园林师并没有天天把“生态”挂在嘴边,呼喊各种“生态”口号,而是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废墟、渗水、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  7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在各种园林景观形式中,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是其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9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启示  近10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准,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与设计理念,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1 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从业人员和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严肃的设计师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在国内设计师眼中,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混乱无序的市场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风格”、“风情”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3 借鉴西方方法,研究本土问题  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首先要了解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要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适用的范围、场所。不能盲目照搬,表面化地将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都弄到自己的花园里来。我们应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并借此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注重在观念上的学习和研究,反对粗浅的模仿和抄袭。  4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结语  大篇幅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通过踏实的工作在我国出现一些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到底何谓好的园林景观作品?一个好的作品,是不能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景观。许多有识之士,许多境外严肃的设计师,都在强调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本土化研究,都在探索营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之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悉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  广泛浏览,确定题目  相关论文寻找,数量十几到二十篇。  研读,每篇概括总结,将要点纳为己用  将所有论文要点归纳总结,凑自己的论文。

孔夫子旧书网两本都有卖,但是是二手的。亚马逊只有第一本

土壤学若干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啊

你可以看下(土壤科学)吧,应该是有相关的资料让你参考学习的吧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法国风景园林师并没有天天把“生态”挂在嘴边,呼喊各种“生态”口号,而是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废墟、渗水、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  7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在各种园林景观形式中,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是其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9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启示  近10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准,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与设计理念,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1 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从业人员和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严肃的设计师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在国内设计师眼中,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混乱无序的市场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风格”、“风情”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3 借鉴西方方法,研究本土问题  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首先要了解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要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适用的范围、场所。不能盲目照搬,表面化地将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都弄到自己的花园里来。我们应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并借此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注重在观念上的学习和研究,反对粗浅的模仿和抄袭。  4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结语  大篇幅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通过踏实的工作在我国出现一些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到底何谓好的园林景观作品?一个好的作品,是不能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景观。许多有识之士,许多境外严肃的设计师,都在强调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本土化研究,都在探索营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之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悉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  广泛浏览,确定题目  相关论文寻找,数量十几到二十篇。  研读,每篇概括总结,将要点纳为己用  将所有论文要点归纳总结,凑自己的论文。

由于无土栽培技术和发展和推广,现代对土壤的研究已经非常少了。如今若要在对土壤进行研究,主要方向应该培育出对土壤有改善的植物,怎样栽种植物才能保护土壤,以及怎样才能更有效的防止土壤的沙漠化等等。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不洗了一下你就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发货的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法国风景园林师并没有天天把“生态”挂在嘴边,呼喊各种“生态”口号,而是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废墟、渗水、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  7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在各种园林景观形式中,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是其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9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启示  近10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准,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与设计理念,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1 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从业人员和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严肃的设计师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在国内设计师眼中,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混乱无序的市场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风格”、“风情”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3 借鉴西方方法,研究本土问题  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首先要了解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要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适用的范围、场所。不能盲目照搬,表面化地将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都弄到自己的花园里来。我们应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并借此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注重在观念上的学习和研究,反对粗浅的模仿和抄袭。  4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结语  大篇幅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通过踏实的工作在我国出现一些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到底何谓好的园林景观作品?一个好的作品,是不能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景观。许多有识之士,许多境外严肃的设计师,都在强调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本土化研究,都在探索营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之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悉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  广泛浏览,确定题目  相关论文寻找,数量十几到二十篇。  研读,每篇概括总结,将要点纳为己用  将所有论文要点归纳总结,凑自己的论文。

你可以看下(土壤科学)吧,应该是有相关的资料让你参考学习的吧

建议别考化学,这边老师都喜欢数学好的。数农比较简单,可以按照数三的经典复习教材学习(2李什么的)。土壤学:吕贻中,李保国,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营养的是两本书,你上网查查好像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的。英语好好看看吧。加油~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题目怎么写

免费提供资料

一点都不难,上网查找几篇下来参考,总结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

由于无土栽培技术和发展和推广,现代对土壤的研究已经非常少了。如今若要在对土壤进行研究,主要方向应该培育出对土壤有改善的植物,怎样栽种植物才能保护土壤,以及怎样才能更有效的防止土壤的沙漠化等等。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社会,在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就整个行业而言,任何单一化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设计理念或设计方法,最终都将遭到社会的抛弃。但就个体而言,面对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设计师又不得不追求个性化、专门化的工作方式。因此,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而言,我们只能“就人论人,就事论事”,绝不能以偏概全,用几句口号来概括现代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理念。对于同样的理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当他面对不同的场地或项目时,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来。此外,随着现代园林景观从业人员构成的日趋复杂,各种设计理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主流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而不要片面地追随“先锋”、“前卫”的设计理论,或者只留意那些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2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3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4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5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6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法国风景园林师并没有天天把“生态”挂在嘴边,呼喊各种“生态”口号,而是努力把生态理念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生态学的本意,是要求风景园林师要更多地了解生物,认识到所有生物互相依赖的生存方式,将各个生物的生存环境彼此连接在一起。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具有整体的意识,小心谨慎地对待生物、环境,反对孤立的、盲目的整治行为。不能把生态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大量种树、提高绿量。此外,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因此,荒地、原野、废墟、渗水、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  7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在各种园林景观形式中,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认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是其设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8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但是,园林景观设计又是统筹和综合的技艺,任何一门单一的学科都取代不了园林景观设计。因此,就某一个项目而言,我们可以重点突出某一学科的特点,但是就整体而言,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特性并不可取。在一个复杂而充满变动的社会,单一性的景观设计趋向是难以为继的。现在这种不分场地、不分环境的强调绿廊、湿地的做法,实际是对生态学的误解,是在破坏生态环境,也造成园林景观的单一性和趋同性,最终必将像国际建筑那样遭到抛弃。  9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启示  近10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槛,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准,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因此,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与设计理念,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1 规范行业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只有在一个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才会有好的从业人员和好的作品出现。在国外严肃的设计师看来,中国还没有形成出“作品”、出“精品”的氛围;在国内设计师眼中,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混乱无序的市场也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走规范化、市场化之路,完善竞争机制,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2 深入理论研究,反对形式主义  应加强对东、西方园林景观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其理论、理念,力求抓住园林景观本质性的内容,反对各种不求甚解的简单抄袭和形式主义风气。当中国人还在表面化地研究老子的学说时,外国同行则将其奉为研究空间理论的鼻祖,深度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和实质。我们的园林设计不应一提到中国本土文化,就是仿古建筑,就是风水图形,就是金木水火土、阴阳八卦等等;一提到西方文化,就是欧式建筑、机械的平面构成,就是各种图案、色块,就是各种“风格”、“风情”等等。要提倡脚踏实地的研究作风,反对不求甚解的商业炒作。  3 借鉴西方方法,研究本土问题  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首先要了解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要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适用的范围、场所。不能盲目照搬,表面化地将各种各样的风格特征都弄到自己的花园里来。我们应注重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并借此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注重在观念上的学习和研究,反对粗浅的模仿和抄袭。  4 提倡未雨绸缪,杜绝急功近利  尽管目前我们的园林景观市场表面上看来是一片“欣欣向荣”,热火朝天,但是,我们应该扪心自问,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们的园林景观行业给我们、给后人留下哪些东西?现在看来,留下来更多的是遗憾,是若干年后人们不齿于面对的园林景观垃圾,是对园林景观资源与文化的糟蹋和破坏。如此急功近利、东拼西凑下去,中国的园林景观行业将走向没落,甚至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结语  大篇幅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通过踏实的工作在我国出现一些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到底何谓好的园林景观作品?一个好的作品,是不能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应该从场地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景观。许多有识之士,许多境外严肃的设计师,都在强调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本土化研究,都在探索营建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之路。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就像园丁一样,要充分了解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要精心选育适合这片“水土”的种子,并加以精耕细作、悉心呵护,使其健康成长。  --------------------------  广泛浏览,确定题目  相关论文寻找,数量十几到二十篇。  研读,每篇概括总结,将要点纳为己用  将所有论文要点归纳总结,凑自己的论文。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摘要写什么

你可以看下(土壤科学)吧,应该是有相关的资料让你参考学习的吧

建议你多看看相关的文献,如汉斯的(土壤科学),文献免费下载查阅

由于无土栽培技术和发展和推广,现代对土壤的研究已经非常少了。如今若要在对土壤进行研究,主要方向应该培育出对土壤有改善的植物,怎样栽种植物才能保护土壤,以及怎样才能更有效的防止土壤的沙漠化等等。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变、分类和分布,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土壤不仅具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而且是一个从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它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地理学今后的发展,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方法论方面,将更加重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注意用生态学观点研究土壤地理学;②在研究内容方面,重视土壤学与地理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③在具体方法方面,将向指标化、数值化发展;④土壤制图和土壤理化分析方面,将向简便、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土壤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还不长,但它在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中,已显示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必将对土壤地理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后,要很好掌握研究方向,推动土壤地理学的发展。(一)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土壤是可以再利用的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下,保持其良性的生态平衡,是人类世代生存的依托。因此,土壤地理学应该把本身的理论和技术,运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资源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题上,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这里很重要的就是人与土壤资源的关系问题。据测算,到2000年世界人口达61亿时,粮食应净增6亿吨,即需在现有耕地15亿公顷基础上扩垦耕地2亿公顷。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教科文组织通过对世界陆地生态图、世界土壤资源图及世界土壤宪章等项研究,规定了土地资源开垦和保持与改善环境等国际政策;国际地圈计划(IGBP)也提出影响生态环境的土壤资源在自然条件及人为条件下的变化。这些情况说明,当前国际上对土壤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给予了充分重视。中国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的矛盾也很突出。到2000年,人口若增至12亿,在耕地总面积不太可能扩大的情况下,人均粮食按500公斤计,则粮食总产要比1984年增加80%。因此,围绕满足21世纪中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今后要开展人类活动对中国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其内容涉及土壤地理学方面的有: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国环境生态良性循环规律与经验总结,包括高低产土壤肥力的培育与提高、热带亚热带地区农业的综合配置、长江流域的多熟制与集约耕作、沙漠的固沙造林、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等;人类活动引起环境生态的恶化趋向,包括土壤退化与不同土壤肥力减退规律、水土流失规律与预测、土壤沼泽化、盐渍化与沙漠化的演替与发展、森林及草原更替与退化趋势等;建立高效能、高生产的环境生态良性循环示范模式。包括的地区有热带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东北森林和沼泽及山地丘陵等。通过研究,提出一批中国不同地带与地区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环境生态示范模式,为21世纪提高中国土壤资源生产承载能力,满足人类对生物产品的需求提供科学依据。土壤地理学在解决这些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将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自身也必定得到发展。(二)搞好本学科的基础研究在土壤地理学的今后研究方向上,应当把土壤提到“土壤圈”的认识高度,着重围绕土壤圈的结构演化和功能开展深入研究。其中研究内容如土壤结构模式,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和营养元素循环,能量转换规律,土壤圈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相互关系,在自然与人为条件下,土壤演化模式与演变规律,土壤水分循环等都与土壤地理学有关。国际土壤学研究现在从静态成土因子的描述,向按热力学研究土壤中物质运动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长期动态观察,研究水能和热能运输与土壤发生的关系,得出各种典型的土壤发生模式,运用数学及“诊断土层和诊断特性”鉴定法,将土壤分类由定性引向定量与指标化的方向,同时不断注意将土壤发生分类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为此,今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的研究,应在不同地区(如西北、华北、华南等)长期定位观测、深入研究土壤动态发生特性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是不同土壤的元素空间分异、迁移特征及土壤-植物间元素交换规律),全面建立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依据的土壤分类数量指标,逐步完善中国自己的土壤系统分类制。还要建立完整的土壤制图及土壤资源评价原则和方法。此外,中国土壤侵蚀规律及其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发生与防止;土壤水盐运动规律及土壤盐渍化预测预报;土壤生态及环境保护(包括农田、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传递);城乡经济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演变,都与土壤发生分类研究有紧密联系,也是当今国际上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相关书籍(三)加强综合研究土壤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其应用范围也很广泛。要使土壤地理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加强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运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加强综合研究。如数学向土壤地理学的渗透,使土壤地理学由定性进入定量阶段,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土壤进行分类,研究土壤形成过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系统模拟,进而为人工调控土壤提供最佳方案。土壤信息系统是对土壤及其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的系统,目的在于实现土壤及其有关信息的输入、存储、检索、分析、加工及图像、报告等输出功能,为加速土壤学研究向数字、定量及模式化方向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当前国际土壤信息系统大都以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研究为主,着重收集包括土壤、土壤肥力、气候等环境因子在内的农业与土壤资源信息,以便对施肥、灌溉等各种农业技术进行监控、建模,进而向具有系统分析和人工智能特色的信息系统方向发展。针对上述情况,中国首先应从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入手,通过对土壤、土壤肥力、气象、作物品种及农业经济等数值信息的采集、输入和加工,从而加速农业生态研究,达到数量化、模式化,为实现农业生产的预报预控创造条件;其次再发展中国的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研究内容包括土壤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土壤信息处理中的模式识别和判断、土壤信息的计算机模拟、土壤数据库的管理、土壤信息采集和信息本身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等。(四)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完善和技术、设备的改进。现代技术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土壤调查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如遥感技术,可以改变我们调查研究的程序,即由局部到整体而变成由整体到局部,从而争取了时间和提高了质量,并能够研究过去无法探索的领域和问题。仪器分析代替了冗长的化学分析,并提高了分析精度。随着光谱、质谱、色谱及电化学分析技术向土壤科学的渗透,使得土壤测试新技术有很大推进,并使土壤基本性质的研究愈加深入。随着偏光显微镜、电子计算机、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仪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微形态学,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土壤分类的定量化也随之发展。可以预料,新兴技术将促进土壤地理学取得新的突破。国内外对比编辑(一)国外土壤地理学的发展概况俄罗斯学者BB道库恰耶夫(Докучаев)的是土壤地理学的奠基者,又是地理景观学说的创始人和现代科学的地理学的奠基者。他的土壤地理学的理论长期指导着世界土壤地理学的发展。1883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俄国黑钙土》一书,在书中他首先提出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认为土壤有它自己发生和发育的历史。于是,土壤研究不再是农业化学和地质学的分支,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他把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联系起来,提出有名的成土因素学说。他认为,土壤是五大成土因素(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并创立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这样就把土壤的发生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他进一步发现,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辩证的复杂关系,并从历史发生的观点发现,地球上的土壤有规律的与纬线平行呈带状分布的特点,从而提出土壤地带性学说。同时他又拟定了土壤地理调查和编制土壤图的方法。于是,他创立了以发生学观点来研究和认识土壤的发生学派,为近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不仅成为前苏联土壤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对国际的土壤学和自然地理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他的继承者BP威廉斯(Вильямс)在他的学说基础上,提出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的对立统一过程,而生物因素和生物小循环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出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这种观点被称为土壤生物发生学派。实际上,在土壤发生学建立之前,在西欧已经出现了以JF李比希(Liebig)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和以FA法鲁(Fellow)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前者是把土壤单纯看做一种养料贮存库,认为土壤生产力决定于所贮存养料的多寡,而植物只是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消耗土壤肥力的有机体。后者认为,土壤是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由此导出随着土壤的发育,风化和淋溶作用趋于增强,必引起土壤养料越来越少,肥力下降的结论。这两个学派的基本观点在土壤发生学派出现以后都被否定。但西欧土壤学者所建立的土壤研究方法如土壤分类体系,微形态学研究等,在西欧和其他一些地区还有一定影响。美国土壤学发展史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接受土壤发生学派的观点,美国土壤学者CF马伯特(Marbut)是美国土壤科学的奠基者,他提出的美国第一个土壤分类系统仍然体现了土壤发生学的基本观点。但他确定的基层分类单元土系是以土壤本身的性态为研究核心。40年代美国学者H詹尼(Jenny)用函数式定量对土壤和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多相相关分析,随后将土壤生成因子公式扩大应用到生态系统上,成为状态因子公式。60年代斯密斯(Smith)等人对土壤形态、属性和分类进行定量研究,1975年出版了《土壤系统分类学》(SoilTaxonomy),提出按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土壤进行分类。这一分类制在世界上迅速推广,与土壤发生学分类制对峙出现在土壤地理学领域中。(二)中国土壤地理学的发展概况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随着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对土壤的认识愈来愈深刻。古代有关土壤知识的记载非常丰富。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尚书·禹贡篇》一书中记载了当时有关土壤的生产性质、地理分布和土壤等级的知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有关土壤地理的最早文献。稍后的《管子·地员篇》对于土壤种类描写得很详细,该篇中把九州土壤划为上、中、下3等,18个类型,每类又分5种,即所谓“九州之土凡九十物”,并叙述了它们的性状、生产情况等。《管子·地员篇》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土壤分类文献。中国其他古书如《周礼》、《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等,也都有关于土壤地理知识的记载和总结,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的这些宝贵经验,为中国和世界的农业科学、土壤科学和地理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由于长期封建统治的桎梏,中国古代开创的土壤地理研究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中国近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约有60余年历史。1930年前后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土壤调查研究工作,曾调查中国中、东部的土壤,并纯粹用地质学方法进行命名。1930—1949年期间,中国土壤科学的发展受欧美土壤学派的影响较大,在这段时间里,先后对中国的主要土壤开展了调查研究,编绘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土壤图,出版了土壤专报、土壤季刊,编译了《中国之土壤概要》等专著,拟定了中国最早的土壤分类系统(1941),当时受美国土壤分类的影响,建立了2000多个土系。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土壤工作者在30年代就把水稻土作为独立的土类划分出来,而且明确地指出了水稻土的形成与灰化过程的本质区别,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土壤地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土壤地理学的研究一直是围绕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壤地理学发展的需要开展的。在土壤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方面,先后开展了全国性的土壤普查、黄淮海平原盐碱土治理和南方丘陵红壤综合利用等,在工作中广泛采用了遥感航空制图技术。在土壤发生与环境生态方面,重点开展了中国红壤、黑土、盐渍土、水稻土、山地土壤的发生分类研究。近年来还开展定量土壤分类研究。与此同时,不仅开展了生态系统研究,而且还在土壤本底、容量等研究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随着近代物理学等新兴科学的发展,土壤测试手段和土壤信息系统研究也有了可喜的进展。

  • 索引序列
  •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啊
  • 土壤学若干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怎么写啊
  •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题目怎么写
  • 土壤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摘要写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