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发布时间: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左晓光,男,汉族,1956年3月生,河北省邱县人。1978年2月入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河北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2006年11月当选为七届省委委员。党的十七大代表。历任河北省委办公厅副处长、副处级秘书、正处级秘书,保定地区行署党组成员、秘书长兼行署办公室党组书记,保定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河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河北省委省直工委委员、副书记,张家口市委副书记。2004年3月任河北大学党委书记。近四年来,先后在《求是》、《人民日报》、《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河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8篇。 孙汉文,1945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作为分析化学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学术水平高,主要从事光学分析、分离科学技术、环境分析化学与农兽药残留分析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较大影响。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篇,出版《原子光谱分析》和《分析化学研究进展》论著,“导数原子光谱新技术与痕量分析研究”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与实践”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出版了3部学术专著。兼任河北省分析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心专家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环境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化学会理事长,河北省食品安全协会会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河北大学学报》主编。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   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   3.榷酤与北宋边防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   4.南宋抗金名将刘锜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   5.试论西夏经营河西兰州学刊1987/05   6.庆州兵变与王安石变法甘肃社会科学1989/04   7.北宋仁宗时期联蕃制夏政策述论河北学刊1989/06   8.宋代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   9.宋代蕃兵设置时间考中国史研究 1990(4)   10.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8)   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   宋代酿酒业简述中国史研究 1991/3   试论宋代酒价及酒的利润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3   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   15.论宋夏争夺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西北民族研究1991/02   16.论金朝经营陕西甘肃社会科学1992/02   17.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   18.中国烧酒起始探微历史研究 1993/5   19.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河北学刊1993/02   宋代画市场初探美术史论 1993/1   论宋初的西部边疆政策西北史地 1993/1   宋代酒课征收的方法析论河北学刊 1993/2   24.宋金太原之战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6   25.论宋代酒业产销的管理体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   26.关于宋代政治史的分期问题甘肃社会科学1994/02   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了吗?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3   28.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与杨师群同志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02   29.两宋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30.宋代酒的销售简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   31.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中州学刊1995/02   32.宋初黄老思想三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   34.读漆侠、乔幼梅先生《辽夏金经济史》书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04   35.宋初统治思想略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6   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刍议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37.宋代建元与政治中国史研究1996/04   38.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李华瑞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04   39.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续) 李华瑞等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1   40.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宁夏社会科学1997/03   41.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04   西夏酿酒业初探见:首届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   43.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   44.北宋末期及南宋与西夏的关系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   45.论西夏联辽、联吐蕃抗宋固原师专学报1998/05   46.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中州学刊1998/06   47.论宋夏战争河北学刊1999/02   48.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文献1999/02   49.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02   50.《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2   51.论北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   52.宋史研究的新视点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   53.“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会议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1   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现象──兼说中国古代食人现象与文化陋俗的关系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新法的态度文史 2001/02   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法的评议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 2001/05   57.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史学月刊2001/02   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5   59.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抚州师专学报2001/02   60.评《明清高利贷资本》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2   61.漆侠先生访谈录史学史研究2001/03   62.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63.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史林 2002/03   20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回顾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国史学 2002/12   也评朱熹论王安石见: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2002   西夏纪念综考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西夏研究专号   67.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河北学刊2003/03   68.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3/04   69林希与《林希野史》见:李埏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3   70.《西夏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4   宋史研究现状与前瞻见: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略论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倾向”韩国宋辽金元研究,2003(8)   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见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   朱胜非与南宋和战文史 2004/01   宋代思想的新诠释见:岳飞研究第五辑中华书局 2004   76.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学刊2004/02   77.200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综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02   78.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学刊2004/04   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中国农史2004/03   80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中国史研究 2005年增刊   81.《金宋史论丛》读后史学集刊2004/03   宋代的酒文史知识 2004/02   一桩难以了结的公案北京日报2005-3-7理论版   论宋代乡村客户的社会流动见:唐研究,2005年11卷(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5.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2   86.《宋史》论赞评析史学集刊2005/03   87.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文化读书2005/10   88.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中国史研究2005/S1   靖康之变文史知识 2005/11   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中韩辽宋金元史研讨会论文,2005   20世纪西夏党项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国名研究见:20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光明日报2006-1-28   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见:10-13世纪北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4.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史学集刊2006/01   95.西夏巡检简论中国史研究2006/01   96.广知邃密求贯通——李华瑞教授访谈录历史教学2006/03   97.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02   关于唐宋变革的两点思考见:唐宋变革论合肥:黄山出版社,2006   宋代历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与发展历史教学 2007   101.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2.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4   103.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02   北宋黄河河防中官员奖惩机制(与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学学报,2007   北宋治河与防边见澶渊之盟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6.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文史哲2008/01   107.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02   北宋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费用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三秦出版社,2008   论宋代祭龙祈雨习俗的嬗变见: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日本中国史学会等,2008   文天祥与南宋末年宰执之关系考见: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宋代放生池考见纪念邓广铭教授100周年诞辰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   112.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河北学刊2008/05   113.黑水城出土文献与西夏史研究中国史研究2008/04   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   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   116.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 2010/01   劝分与宋代救荒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01   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问题评述史学月刊 2010/03   西夏历史与文化文史知识 2010/05   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2010/04   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2010/05   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文史哲 2010/06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变法2011/01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2005年始中国出现了成千上万大学生踊跃应聘担任政府资助的村干部“助理”的浪潮,媒体称之为“大学生村官”,甚至指为“21世纪的上山下乡运动”。大学生成批地被各地政府聘用驻村支农,既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也不是一般的好人好事,而是有国家战略调整和宏观制度变化作为背景的。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探索已经进行了15年,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已试行过大学生村官, 从2008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 大学生村官现虽已成为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股强有力的新生力量,然而,大学生村官在发挥建设与服务农村的同时,也显现出了诸多的矛盾与困境。 1、不同地区,村官现状不同 一小部分大学生村官在乡镇的严格管理下,工作可以有效率、有条不紊的开展,但一部分农村,大学生村官一个月也不见得能进村一次,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成长都十分不利。 2、心态不同,表现差异 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存在着些许的惰性和落后思想,认为在工作上没什么前途可言,“只是为了要为以后的考验做铺垫而已。”但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思想端正,心态积极,想在农村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把基层农村作为施展自己的舞台,踏踏实实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把农村繁重琐碎的工作作为锻炼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 3、自身定位比较模糊 相信大部分村官都搞不懂自己是“村里人”,还是“镇里人”,我们该把村里作为主战场还是镇里。上级一再发文件不准乡镇借调大学生村官,但是各地是普遍存在的,而年终考核,在乡镇的工作表现也是包含在其内的。于是我们都不能明确的定位我们是“村官”还是镇官? 4、思想飘摇,心态动摇 大部分村官鉴于,工作没有保障的政治前途、工资待遇,很多人思想不再坚定,开始怀疑当时的选择和豪情壮志。农村是不是我们的长留之地?公务员考试毕竟能通过者寥寥无几,期满后,我们重新去择业,三年的基层锻炼,我们究竟能再次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于是观望、恐慌、期待……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不仅可以展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拓宽党政领导干部锻炼和培养的渠道,对于农村地区新的观念和技术传播以及农村基层的组织建设具有远大意义。我们进行了这次深入农村体验大学生村官生活的访谈活动,而实际访谈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待改善的一系列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主观因素 1、思想上,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缺乏服务农村基层的主动性。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村民并不知晓所在的村有村官,或者他们提出村官很少主动下农村走访了解民情,为民办实事。很多村官的思想立足点根本不在农村基层。他们自己认为在农村待并不长久,只是到农村来镀金而已,一旦服务期满后就会离开农村,因而在工作中不是那么富有创新性,缺少主观能动性,没有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个人能力上,缺乏引领农村社会发展的知识技能。目前,大学生村官中具有农学背景的占4%。此外,医学占2%,工学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占22%,哲学、历史学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因此,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没用农业、农民需要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经历,只是凭一腔热情投身广阔的农村,必然在复杂的农村工作实践中碰壁。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岗位上很难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XX村大学生村官那么说到:我们平时工作专业划分不明显,什么都干。 3、工作经历上,大学生村官经历比较单纯,有的甚至没有工作经验,更别说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很多村官都说自己想象中的村官生活和现实中的差距甚远,自己生活在城市,进入农村后对于农村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其本村的具体情况都不是很了解。基于此情况,一些想真正落实服务于民、扎根于民、一切为民政策的大学生村官有心无力! 二、客观因素 1、农村缺乏吸引人才的良好的基层环境,环境整体较差。相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所生活的城市来说,乡村较偏僻,交通不是很便利,以及居住条件没有落实下来。在访谈中。我们调查到只有44%表示他们对农村条件待遇满意,而8%的大学生村官对待遇不满意。如果农村不能为大学生村官营造一个用的放心,干的安心,创的舒心的基层环境,那么发挥人才智力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就成为一句空谈。 2、缺乏长远规划的激励环境,导致大学生村官变成了“飞鸽牌”而不是“永久牌”。 据我们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大学生村官概况可概括如下:时间一般为三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总之各种措施没有起到激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的作用,反而激发了大学生村官们“跳出农村”的极大热情,成为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的离心力,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村官的短期化效应和高流失效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种将大学生的个人需求、未来发展相结合的长远规划,割裂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和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3、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定位模糊,缺乏法律依据的身份困境。在《村名委员会组织法》说,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这就使得大学生村官犹如一个空降兵,多数是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这是否能得到村民以及村委会的认可,这些问题至今在法律上没有得到明确回答。在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和相关制度缺位的情境下,大学生村官往往难以发挥作用。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改进措施 1、培养大学生对农村基层服务的意识,引领大学生重视农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走访的白龙桥镇借鉴高校里的“导师制”和“社团模式”等大学生熟悉的模式,创新“大学生村官”管理方式。“导师制”就是通过聘请镇里各办公室的专业人员为指导老师,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给予指导。白龙桥镇为每位“大学生村官”指定一名干部专门负责指导,制定配套的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每月通过采取传帮带等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镇情和村情,培养他们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能力。 2、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 应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管理机制,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奖惩制度、评先评优等考核制度,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制定实质具体扶持措施。上级组织应及时监督、追踪上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公开、透明、公正、合理不打折扣,真正科学规范管理大学生村官。 3、提高补贴福利待遇。大学生来到农村,光靠政策,感情的教育是不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应该定制一个最低工资标准和激励机制。这个经济待遇的提高,能使真正有能力有志于带领农民致富者脱颖而出,激发干事的热情,树立起村官的榜样。真正关心大学生工作、生活需求,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生活补贴、福利标准,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帮助,消除后顾之忧,使其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4、注重培养使用,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服务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是合理安排职务,明确岗位职责。组织部门要根据大学生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长,把他们选派到能发挥作用的村任职,使他们能更好地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服务;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来培养,作为优秀人才来使用,作为自家孩子来关爱。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和结对帮带等方式,加强对他们的培养。要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充分信任、热情鼓励选聘大学生放手工作、大胆实践,对他们工作中的不足要多包容,对他们创业中的困难要多帮助,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多给予肯定的回答,使他们始终保持激情和活力。接着是强化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环境。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加强管理和服务。市、县组织部门要建立到村任职大学生管理制度,健全考核办法,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乡镇党委、政府要制定到村任职大学生行为准则,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述职、实绩考评、群众评议和乡镇党委领导与到村任职大学生定期谈心制度,加强具体管理;村党组织要安排好驻村大学生的食宿及日常生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他们的安全;到村任职大学生的母校,要将学生所在村作为联系点,在技术、信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5、大学生村官应转变观念,锻炼自身,提升才干。 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农村的能力,这不只是专业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树立一种村民意识,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融入农村生活;其次,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安心工作,不断提高自己,服务“三农”,不让农村失望;再次,还需摆正一种心态,运用自己的所学,发挥自身的价值,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 四、结语 大学生村官的实施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必然会遇到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的是政府、农村、大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需要的是时间,来保证各项配套实施的完善。从长远来看,大学生村官制度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具有相当旺盛的生命力总之,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的需要。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村官,就要转变服务基层的观念,提高自身实际的工作能力与本领,用感情、友谊、真诚深入农村第一线,解决农民最迫切、最需要、最关心的工作生活问题,真正融入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奉献自我的青春年华。 参考文献: 【1】 于明远大学生成为合格村官的机制完善探索[J],学术论坛2009 (10);201—202 【2】 浅析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朱寅霜2002,(4);2—12 【3】 安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误区及其对策[J]农村经济, 60—10 【4】 对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反思 王丽欣,朱哲 【5】 李庆波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6】 郭红东,韩玲梅中国新农村建设—基于村官和村民的访谈与调查问卷叫浙江大学出版社, 【7】 马葆青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探索与实践〔J〕中共鹤壁市委组织部编,2005,(12)

只要文章的名称啊不要内容么?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

一、主要论文共发表论文7篇,主要论文如下:1.《传播学研究:新动向与新发展——中国传播学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究会综述》,《当代传播》,2006年2期2.《从跨文化角度看伊朗电影在中国——以影片《女人花》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8月下半月期3.《从传播效果弃置看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缺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论网络资源“电子期刊化”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网络新闻媒介融合发展策略之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5.《论地方网络新闻媒介融合与品牌化发展的必要性——以河北网络新闻媒体为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6.《从传播效果弃置看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缺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7.《网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新闻爱好者》,2010年4月

河北大学期刊社成立于2008年11月,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研究与教育》(原《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日本问题研究》四个刊物组成,其中《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98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的三等奖后,1998年被评为“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按教育部文件,此奖项等同于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2002,2004,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2004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6,2008年分别获得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12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在河北省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该刊荣获河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学报评比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200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在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本刊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本次评优活动是经教育部社政司同意的。此次评奖,遵循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经过各省市自治区学报研究会初评,后经学会聘请的学报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总评委员会(25人)终评,历时四个月。此为全国性评奖,获奖证书和奖状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颁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继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后,仍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厚爱和好评,为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和影响的刊物,在各种评比中先后被评为:1998年荣获河北省第四届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和华北地区“十佳期刊”;1999年度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年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第五届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奖;第五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2002年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2006年第三届全国百强学报;2008年又一次被评为“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本刊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两次入北京大学“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计量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0年进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这个也太多太多了吧,很明显范围太广。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不是<<<<<<<<<<<<<<<<<<<<<<<<<<<<<<<<<<<<<<<<<<<<<<<刊名: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主办: 河北工业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天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7-2373 CN 13-1208/T 曾用刊名:河北工学院学报 创刊年:1917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它不是核心期刊也不是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是省级杂志。《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是河北工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17年创刊。以反映河北工业大学科研成果为主,优先报道国家重点攻关课题项目和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同时报道国内外科技动态。被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航空航天数据库》(CSA-Aerospace)定期收录。河北工业大学是“211工程”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北工业大学学报》分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报》和《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现任主编:李强。目前该刊主要栏目有:京津冀发展研究、文史研究、经济与管理、政治理论与哲学、法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其中,京津冀发展研究栏目开辟较早,于2013年第1期起刊发文章,在京津冀研究领域已有较好的影响。《河北工业大学报(社科版)》的前身是河北省教委委托河北工业大学主办的《理工教学》(内刊),在河北省教育厅的指导和关怀下,于1985年11月25日出版了第一期(试刊),16开, 1986年3月25日正式出版。

  • 索引序列
  •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 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官网下载中心
  • 返回顶部